台北 市政府 市民 服務 大平台 書 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台北 市政府 市民 服務 大平台 書 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彥喬寫的 表裏柯P:迷思與真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 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王能君所指導 陳瑞卿的 我國客艙組員工時制度與保護規定之研究 (2019),提出台北 市政府 市民 服務 大平台 書 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客艙組員、工作時間、勞基法84-1、飛航作業管理規則。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周明智所指導 何金裕的 休閒旅館投資與開發之可行性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休閒旅館、觀光旅館、旅館投資、旅館開發、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評估、籌設作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 市政府 市民 服務 大平台 書 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 市政府 市民 服務 大平台 書 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表裏柯P:迷思與真相

為了解決台北 市政府 市民 服務 大平台 書 表的問題,作者王彥喬 這樣論述:

  柯文哲的對手,只有柯文哲?   你所知道的柯文哲,也不是柯文哲!   柯文哲,跟你想的不一樣!   拒絕盲從「捧柯」或「黑柯」的鬧劇,   從最真實的市政隨行採訪記錄,   呈現最前所未見、不為人知的柯P!   「柯文哲不是柯文哲,他是政治幕僚、媒體幕僚以及他本人,塑造出來的『媒體柯文哲』;這樣被公關政治玩弄與控制現況的政治生態,加上日趨惡化的媒體環境助長,對於促進台灣的民主、選民的更加理性並無助益,甚至是倒退的!」――風傳媒記者 王彥喬   寫實不失犀利的筆尖,具體且深入的細數道來,   沒有任何政黨與政治色彩,只想還給民眾「知」的權利!   本書從深度性格剖析帶到市政觀察,進而透

過對外政治的表現,   總結並記錄一個有別於媒體形象的「柯P」,非常值得你好好認識! 名人推薦   風傳媒 總編輯 吳典蓉 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王彥喬   90後,「願用柔軟的心俯瞰社會,關注價值,期待良善」是她寫新聞時的座右銘。   她對新聞有股旁人都擋不住的前衝熱忱,就是要挖到真相、不容被新聞人物,尤其是掌權的政治人物欺瞞。探究到底的性格令柯文哲如坐針氈,讓柯P多次想方設法探問消息來源,2016年,因揭露柯市府高層不堪公諸於世的文件,令柯P下令測謊府內消息流出來源; 2018年,因揭發台北燈節內幕,讓柯P不顧新聞自由價值、下令封殺,也遭副市長陳景峻以保留法律追溯權公開恫

嚇。   最知名的是在柯文哲任內的「大巨蛋案」系列報導,不但率先披露柯文哲不與遠雄終止契約的獨家互動內幕、揭副市長林欽榮不顧採購程序迎合柯P打大巨蛋的安檢標準,更長期爬梳海量大巨蛋案公文、法律文件,將諸多柯市府的決策秘辛帶到讀者面前。   為了深入柯P本人的思考體系,遍覽柯文哲推崇效仿的偉人著作,花三年時間歸納推敲,輔以新聞工作時的印證,於2018年,出版生平第一本著作《表裏柯P》,多次犯險,只為了讓市民更了解多面向的真實柯P,以及堅持要在台灣歷史上留下這麼一本記錄素人市長首度執政的專書。   【經歷】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2014年起,任

《風傳媒》台北市政府及市議會線記者,兼任兩岸線記者。   2016年起,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數位媒體實務」、「新聞現場直擊與解析」兼職講師並獲學生優良教學評鑑。   2018年起,任《風傳媒》會員經營處行銷企劃。   【獲獎資歷】   2017年入圍第16屆《卓越新聞獎》,深度報導獎。   2017年入圍第42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   2017年獲《消費者權益報導獎》。   推薦序 自序與感謝   第一章 柯P性格 1.蔣渭水對柯文哲的政治啟蒙 2.朕意已決!柯文哲的四年雍正帝王統御術 3.帝王治市亂象 4.柯蔡體制:壁如媽媽與缺乏安全感的柯P囝仔 5

.權力平衡精算師:就算最信任,也要找人來恐怖平衡 6.柯文哲會貪污嗎? 7.柯文哲的天王補習班   第二章 柯P與台北市政 1.北市府內的「3P」與「醫師治市」 2.柯文哲的左右派通沾公策藍圖 3.柯文哲與遠雄大巨蛋的生死愛戀 4.市長第一任期最痛恨的台北非法工業宅、商業宅、違建 5.柯P用人術與流浪狗團隊的殞落 6.變調的公開遴選局處首長 附錄一:大巨蛋案時間流程圖 附錄二:大巨蛋案三大法律攻防戰   第三章 柯P的對外關係 1.兩國一制?一家親?柯文哲支持怎樣的兩岸關係 2.柯文哲與民進黨的曖昧離合 3.柯文哲與他並不認同的三一八太陽花學運   第四章 柯文哲的對手,只有柯文哲 1.柯文哲

與新聞自由:從測謊、殲滅到封殺記者 2.「柯P模式」有複製的可能嗎?   結語:柯P和你想的不一樣 推薦序 從新聞莽林中殺出一條血路 吳典蓉/風傳媒總編輯   為何要當記者?這是每一位選擇記者作為志業的人,都該反覆求索的;彥喬剛成為記者沒有多久,就曾嚴肅又熱情的告訴我:「我想當一位調查記者」。坦白說,我當時並不看好,但彥喬卻在短短三年內證明她有擔任調查記者的能力及勇氣。   為何不看好?畢竟台灣新聞界來不及建立這個行業的正典就已開始崩壞,多少記者跳船?多少重要線路斷層荒廢已久?別說調查記者如稀世珍寶,即使優秀記者都屈指可數;典範已遠,當代的新聞環境又極為惡劣,假新聞、新聞置入、放話

新聞充斥,一位年輕的記者要在這樣的資訊莽林爛泥中殺出一條血路,誠非易事!   因此彥喬作為新世代記者,一方面是不幸的,但另一方面也幸運;正因為典範已遠,她可以靠著記者天生敏銳的直覺、以初生之犢闖蕩新聞江湖,從青少年吸毒、弱勢消費者權益、乃至台北市家暴地圖、新北高風險地圖、弱勢照顧弱勢的悲劇等,彥喬的心血成為風傳媒一篇一篇深刻的調查報導;其間彥喬還採訪了三次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孤軍深入中國十九大及兩會;彥喬三年記者時間,總共完成兩千一百七十五則採訪,其中兩百一十五則調查,四十二則風數據,又急又切,因為她必須跟時間賽跑,我們這個世代的記者,也許有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但彥喬這個世代,五年後,沒有人

可以預料新聞會變什麼樣子。   當然,作為記者不可能無邊無際,總要有自己的專業領域,新聞圈的行話就是什麼線路;彥喬剛踏入記者這一行,適逢白色力量風起雲湧、將柯文哲拱上台北市長寶座,柯市府正是彥喬必須負責的線路,這再度是有好有壞。柯文哲是台灣少見的魅力型政治人物,舉手投足都是焦點,每天的新聞可說是海量,稍一不慎就可能會淹沒在資訊汪洋中,淪為啦啦隊員或花邊新聞耳寫手。   從《表裏柯P:迷思與真相-市政記者的千日紀實》一書就可看出,彥喬完全掌握了「柯文哲現象」的意義、以及柯文哲對政府及政治體制的衝擊,可以說,她在踏進市政府採訪的第一天起,就有心理準備要為台灣留下一段重要歷史,新聞是歷史的初稿,

正因為彥喬心中已有歷史的高度,她並不以日常的獨家、幕後為滿足,而是深入調查柯文哲的行事作風,柯市府的關鍵運作;例如,柯文哲曾自比雍正皇帝,他常掛在口中的「軍機處」究竟如何運作?還有「密摺制」鼓勵市府員工直達天聽,但也可能破壞層級體制?柯文哲倚重親信蔡壁如,但她著重執行的強勢作風讓她有「地下市長」之稱。彥喬這本書幕後不少,但更重要的是她透過巨觀及微觀的調查採訪,深入解剖一位新興的政治領袖。   柯文哲是少數政治人物中、有「柯粉」及「柯黑」激烈對陣的,這更襯托出《表裏柯P:迷思與真相-市政記者的千日紀實》一書的意義,只有專業記者的深入調查,才不會陷入「捧柯」或「黑柯」的鬧劇。無論如何,台灣社會值

得有一本真實版的柯文哲!   彥喬與柯市府的關係絕非風平浪靜,從採訪對象被要求測謊到有意識的拒絕她查證,曾有一位市府官員親口跟我說:「我們都不敢接她的電話。」這並非彥喬做了什麼假新聞,反而是因為她不願人云亦云、力求真相;真相可能令權力者不快,但記者少了追求真相的勇氣,媒體及新聞豈非淪於宣傳品、失去存在的核心價值?   這正是台灣當前新聞界最大的問題,台灣的政黨惡鬥也擴及媒體,當媒體報導也都帶著政黨或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台灣新聞的末路已不遠;我寫這篇文章的此刻,彥喬已決定離開新聞界,再開創人生第二軌道。我祝福之餘也為台灣的新聞界惋惜,難道台灣的新聞界終究沒有優秀記者發展的空間? 自序與感謝

真實柯文哲,公關包裝下的不可得見   撰寫本書的動機,起於兩年前的六月份。   二〇一六年,當自己因柯文哲對我可能的消息來源測謊,不知不覺陷入新聞事件中,對於才擔任記者一年多的我,無疑是職場上的震撼教育,當時,首都市長柯文哲,為追查報導內容的資訊流出源頭,透過外找民間公司的測謊手段揪人,致有市府同仁因不願受辱而「被離職」,之後,再發生柯P當面對我言稱「殲滅」、對記者展開封殺,以及經檢視一連串柯P的政治、政策思維後,讓我再也不能更清楚地意識到,柯文哲不是柯文哲,他是政治幕僚、媒體幕僚以及他本人,塑造出來的「媒體柯文哲」。   柯文哲身為台灣少見的政治人物,不論在言詞、行為、思維上,都有

別於其他,一時引起台灣輿論的大力討論,且多為正面,然而,多數的民眾,一方面無法得知眼前這位市長的檯面下面貌,即便新聞中透露出他不為人知的本質人格缺陷,在沈默螺旋的氛圍下,也難以被真正理性討論與正視,如此的環境,造就了大家腦中認識柯文哲的「誤區」,形成一個偏狹、不完整的、由政治公關主控下的柯文哲圖像,但多數人卻基此投下神聖的選票,基此決定台北市一屆四年的未來,這就是當前台灣的選舉現況,對民主的成熟與進步,相當不利。   沒有人是完人,我更無意要求執政者必須是完人,但我認為,台灣的選民靠每四年一次的選舉,希望選出一位好的候選人,為台灣民眾服務,候選人與選戰團隊,往往只需在關鍵時刻做好危機處理、保

持群眾魅力,加上風風火火的數位行銷包裝,就能勝選,柯文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勝選後,對選民的承諾、保持正直、不欺騙等,很容易因權力的到手與把持而拋諸九霄,選民即便在四年內對政治人物有不滿,下一場選舉到來,仍容易被競選團隊經過多次驗證有效的煽動策略欺瞞而投票,無形中,台灣在過程中已歷經許多不可逆的代價。   這樣被公關政治玩弄與控制現狀的政治生態,加上日趨惡化的媒體環境助長,對於促進台灣的民主、選民的更加理性並無助益,甚至是倒退的,政治公關顯然化身台灣選舉時的比要元素,甚至是主軸,市長的政治、媒體幕僚,往往選擇先對雇主(市長)負責,而非對真相與公共利益負責,也非對台灣的民主負責,精美的

包裝阻礙小市民將一位市長看得通透,市民仰賴媒體提供的部分真實、美化真實,甚至扭曲真實,來拼湊對候選人的了解,並危險地前往投票。   身為一位記者,我不願意看了這些光怪陸離之處而不說話,因此,催生了這本書的出版,第一本非由柯P本人,也非由競選包裝團隊所寫,以無黨無派的記者監督角度,描述柯文哲第一次首都執政的專書。   柯P當選台北市長,是時代鐘擺的結果,他的出現,以素人之姿,代表的是「不官僚」、「不世故」、「純」,但同時也是「零經驗」、「不知疾苦」、「欠專業」的代名詞,當我們運用選票的力量信任一位候選人,代表我們信任他的人格,賦予依據他的喜好與經驗下決策的權力、賦予他在台北市產上動手的機會,

是種全然的信賴,首都的起伏榮辱也將由他主導,你我與共,因此,怎能不做到嚴格監督?   身為跟追柯P第一市長任期的記者,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圍繞著柯文哲及其市政團隊,嘗試洞悉府內發生事情的背後,包含那些柯市府團隊不願、不想公開的秘密。本書耗時三年多,第一手記錄柯P在其素人市長任期的諸多關鍵作為,並不意在對柯P的好壞下定論,卻意在協助讀者看到柯P的多元面向、認識檯面下的他,一個妳/你想像不到的更深入的他,盼在二〇一八年的台北市長投票前夕,能將更多的「柯P真實」呈現到選民面前,善盡作為負責任記者的告知義務;最終,當然──依舊是大家自己決定票投哪一位首都候選人,你、我、我們,集體為該結果負責。   記

者工作對我而言,是相當珍貴的,它讓我擁有一支筆,可以理直地替新聞讀者將問題深掘、替公眾守好是非對錯的底線;於自身而言,發展看事情的角度、思考台灣大局、體驗跨領域、跨階級的人物與事件。   我很感謝風傳媒的老闆張果軍先生,創造這麼一個大平台,賦予我一片寫作天地,還給我機會學習了解在艱難的媒體環境中,如何經營獨立媒體,經驗異常珍貴;我要深深地向《風傳媒》總編輯典蓉姊致敬,是妳給我無限大的發揮空間,在台灣媒體界競逐點擊率的氛圍下,從不計較點擊多寡,讓我得以追逐我認為值得報導的好議題,我好愛您!感謝夏珍姐、紀宇哥、紹煒哥,給予我許多寫作上的觀點指導,夏姐待我有如女兒般的指點人生方向,至今依舊感動。

  家人、朋友、《風傳媒》會員經營處的同事,以及身邊幾位貴人、恩師們,給予我好多心靈與具體行動上的支持,我在大學任教的我的學生們,也在無形中給了我靈感,還有數不盡的消息來源對本書內容的貢獻,也讓我有無盡的熱忱、持續寫作,彥喬的今天,有您們的助推,何其榮幸!何其感恩!   此書的出版,相信或多或少將會引起網友、柯粉、名嘴、媒體評論對我在市長選舉中,或幫藍,或幫綠,或甚至自己要參選、求名氣的質疑,我能理解,因此,本人在此聲明,寫這本書,一如我三年來、一千多個日子,憑著監督掌權者的心情寫下的兩千多篇報導一樣,殷殷渴盼將方方面面的真實柯文哲帶到每一位市民、關心政治、關心台灣未來的人面前。   我

沒有任何參選打算,更無意願助任何政黨勝選,自己也無黨派,本書於二〇一八年初完成後,我也因生涯規劃離開了新聞界,因此,更無由利用本書獲得任何自己往後新聞採訪上的方便與好處,本書的出版,於我本身,無所求,而這正是我能公正執筆的底氣,我唯一忠於的是我在新聞領域戮力深耕後的觀察與判斷。   「願用柔軟的心俯瞰社會,關注價值、期待良善」,這是我從事記者第一天的自我期許,還記得,撰寫第一篇新聞時,讓我流下了淚,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新聞,只為寫作過程中感受到肩上應對讀者負責的沈重擔子,產生的強烈情緒所致;三年後的今天、敲打本書每一個字的當下,期許不曾變過,只願本書的觀點,能帶動些許社會集體思考的漣漪,我想,這

就是身為一位記者,自覺最偉大也最渺小的想望吧!   願 書中總有那麼些文句,能讓你產生共鳴。 作者 王彥喬 二〇一八年愚人節寫於家中

台北 市政府 市民 服務 大平台 書 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質詢日記 #20190408

#監視器採購
我們警局的監視器,前3年有保固,第8年可以報廢。但問題就出在使用了3〜8年的機子。根據資料,高雄市3年內的監視器數量是2,278台(10%),3〜8年的是14,721台(62%),8年以上的是6,627台(28%)。以監視器平均使用年限是5年來算,如果有30%以上的監視器是壞的,也不令人意外。

8年以上可以淘汰的監視器有6,627台,但今年市政府編列3,000萬要更換678台,也不過汰舊換新10%。沒辦法換新,那重點就是維修!

所以今天質詢的重點是:如何確保廠商在機器壞掉時,廠商能夠盡快維修。過去的採購方式是由市警局統包(包含設備及維修),但因為是全高雄市監視系統的大標案,很可能是外縣市大廠商來投標,維修再轉給高雄下包商,於是就會出現維修時的資訊傳遞落差。

現在的作法好一些,設備由總局統包,維修則由各分局發包。我請教警察局長,如何確保監視器採購品質?設備過去的維修紀錄是否有如實記載?如果用維修紀錄來作為設備品質及維修服務的判斷,是個很簡單的指標。李局長認同這樣的概念,並承諾廠商的維修紀錄會作為未來採購評選的參考。

另外,如何跟民間裝設的監視器座公私合作,針對市府監視器的配置缺口,去媒合民間鄰近的監視器來輔助車禍、事故的調閱,李局長也承諾會這樣來進行。監視器的問題,是市民有感的,我會繼續去追蹤。

#保護行人路權

2017年底〜2018年初,高雄曾經推動加強取締不禮讓行人的汽機車違規,一個月舉發的案件數高達32,000件,代表高雄市的行人路權真的很糟糕,包含機車騎上人行道、汽機車不禮讓過斑馬線的行人 ….我請教李局長,這樣的執法是否會繼續推動,李局長承諾會繼續推動,並且要求對於公車及大車轉彎時蜂鳴器的使用。

相對台北已經在58個路口加強執行,當車輛轉彎時,需與行人需保持3公尺距離,若違規者將開罰1200到3600元。高雄在禮讓行人路權的執法上,還需要更加強,另外我也會要求交通局必須檢討某些路口斑馬線的劃設位置,必要時斑馬線必須往路口後方退縮,讓汽車轉彎時,有更充分的緩衝時間可以禮讓行人通過!

還有騎樓及人行道被占用的問題👉https://npptw.org/1YpIm4

#消防員救護勤務

高雄市的消防員,平均一個人要服務1,763位民眾,已經遠遠超過1,500人的服務基準量。而消防員在夜間的勤務,最繁重的是救護車的載送工作。新加坡在四月開始,已經開始實施消防救護車不載送「非緊急病患」。我要求消防局檢討目前的作法,在分級檢傷4、5級時(非緊急),授權現場EMT-P 高級救護技術員有自主判斷權,情況許可下,得請民眾自行處理,不再用消防救護車運送。黃局長回應,目前做法是分級檢傷4、5級時,若民眾要求消防救護車載送,需自費1700元,避免消防資源被濫用。

#政府的數位治理

我請教研考會,目前高雄市只有研考會下的資訊中心,如何協調各局的資料交換及介接,讓市民在申請補助及場地租借等等措施時,有簡單的介面可以使用?對市民來說,要申請書件時,用一個單一平台登入系統就可以申請,不需要再去書面申請或電話查詢。研考會李主委回覆:已經在研議成立資訊科技局,但時程未定。我再問,在資訊科技局成立前,市府什麼層級來擔任整合的角色,李主委回覆:研考會會負責。

我提出,如果研考會負責個高雄市政府的數位治理,那層級必然不夠,我要求研考會主動向副市長提出,成立跨局的資訊整合平台的必要性,並且必須由市府一級主管來主政!

關於政府數位治理,先前討論請看👉https://npptw.org/TsnzXL

#三民東區的活動中心不足

民族路以東、建工路以北到覆鼎金這個區域,是三民區人口密集區,但活動中心卻連一個都沒有,要辦集會、講座、運動、社交活動等找不到場地,甚至有里長要找鄰長開會,卻無場地可用。我要求民政局盤點此區閒置空間,媒合公共空間,讓里長及市民有活動場地可以申請借用。

我國客艙組員工時制度與保護規定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 市政府 市民 服務 大平台 書 表的問題,作者陳瑞卿 這樣論述:

本文探討工作時間法理,針對客艙組員之工作時間為研究。2019年6月20日,長榮航空空服員發動罷工,抗爭訴求之一:「針對區域航線易超時航班開放過夜。」欲表達客艙組員工作時間過長且休息時間不足的問題。客艙組員屬於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工作者,政府基於企業營運需求,允許國際航線單一航段,飛航時間超過12小時之越洋航線適用工時除外制度。航空公司基於人力調派與營運考量,將區域航線與越洋航線皆納入為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適用範圍,並且直接以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中關於工作時間之規定,作為工時約定之準則。我國勞基法就工時彈性程序雖訂有規範,但對進一步的協商功能與監督機制,則無特別規定。勞雇雙方欲另行約定工時條

件僅能仰賴勞資自治。近年來因空服員勞動意識發展越趨成熟,組織工會並運用工會具有之自主性與影響力,透過團體協商、勞資會議等方式針對適用後的勞動契約內容,與雇主取得更合理的勞動條件。研究發現依據任務型態區分,將越洋航線適用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工時除外適用制度,其餘航線則回歸勞基法一般規範。對航空公司來說,反而可針對不同之飛航任務型態給予差異化的外站津貼,也能精確地計算可運用之人力並控管人事成本,使排班更彈性化,亦能讓組員各取所需並兼顧飛航安全與公司營運。目前實務之運作,證明並非一定要在工時除外適用制度下,航空公司的派遣作業才得以運行,也證實透過勞工集體力量來取得對等的協商地位,較有可能爭取到與雇主

協議的可能性,得以將勞動條件進行改善。

休閒旅館投資與開發之可行性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 市政府 市民 服務 大平台 書 表的問題,作者何金裕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旅館業主投資開發觀光旅館之立場與角度,探討新建休閒旅館於先期規劃及籌設作業階段之可行性研究。以適法性為原則,遵循法規及標準作業程序,如質如期完成旅館興建計劃,並以開幕當天為研究終止點。後續經營管理及行銷客服...等議題則不在本研究範疇。 本研究以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作為研究方法論,並以「專家問卷」進行調研,輔以旅館業者的訪談及旅行社問卷調研,對本研究加以佐證。專家問卷針對旅館投資的四大構面:市場面、法遵面、財務面及旅館開發的營建構面,每一構面約3-5題、共14題96個選項,予以進行可行性研究。 研究對象以與旅館投資開發相關行業之專家學者為主,涵蓋:觀光旅

館業者、休閒旅館業者、休閒遊憩園區業、旅館業管理審查機關、建築師、銀行業、投資公司、建築經理業、及旅行社業者,以佐證籌設新建旅館的各個面向之可行性研究,希冀能提高本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並再將專家問卷調查之分析結果,施以反射及檢視,作為〈第貳章 籌設作業研究〉內各節或段落之重點內容,以達到論點「前後一致性」之要求。 休閒旅館投資與開發之可行性,牽涉的範圍相當廣泛且鉅細靡遺,本研究概無法周全涵蓋,僅針對作者有限的認知及所有受訪專家學者的意見,加以彙整分析並做出結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