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一女猜一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一男一女猜一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瓜寫的 爐端:李瓜三行詩集 和施英美的 林海音時代:聯副十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爾雅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呂興昌所指導 柯榮三的 臺灣歌仔冊中「相褒結構」及其內容研究 (2008),提出一男一女猜一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文學、歌仔冊、相褒歌、相褒、褒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系 蕭文所指導 蕭珺予的 創傷事件經歷者復原歷程之探討-以九二一受創者為例 (2000),提出因為有 創傷事件、復原歷程、九二一的重點而找出了 一男一女猜一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一男一女猜一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爐端:李瓜三行詩集

為了解決一男一女猜一字的問題,作者李瓜 這樣論述:

  再削掉多少   才能寫出你自己   完滿的句點   ──〈鉛筆〉   你偶然棲止   風沒有隱喻的吹   靜靜的就好   ──〈#100〉   眼前是戲棚   故事那寫咱那搬   你心肝頭有歌   ──〈#194〉   「三行詩」啟發於日本俳句,以每首三行的形式表現,但沒有五七五音節、季語等規定,創作上相對自由。作者取材自生活點滴,舉凡日常景象、社會關懷、政治議題皆能入詩。除了華語外,也有不少台語詩,顯示作者在兩種語言的穿梭自如,即使有三行的限制,往往也都能創作出凝鍊動人的句子。   詩集中部分作品有題目,部分僅以「#數字」編碼,此舉致敬了同樣詩風凝鍊的美國現代

派詩人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 1830~1886)。此外,部分詩作還會搭配作者攝影作品,透過將短詩與照片並置,讓意象與影像產生互文,相映成趣,意圖在感性與知性的張力間,達到平衡。 本書特色   ★三行成詩,取材自生活的吉光片羽,在有限的字句中提供讀者無限想像。   ★全書收錄幾十張李瓜拍攝之照片,作為詩的線索與意境延伸,相映成趣。 各界推薦人   李友煌(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副教授)   吳達芸(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臺灣歌仔冊中「相褒結構」及其內容研究

為了解決一男一女猜一字的問題,作者柯榮三 這樣論述:

王育德(1963)認為在歌仔冊作品當中,所謂「相褒歌」乃最富有藝術性和吸引力的領域。論文第一章〈臺灣歌仔冊之內容分類與「相褒結構」〉,首先討論臺灣歌仔冊之內容分類,其次定義所謂「相褒結構」者,進而辯證「褒歌」、「相褒結構」與歌仔冊內容間的複雜問題。第二章〈「相褒結構」與臺灣歌仔冊「褒歌」之題〉,全面檢視題有「褒歌」之歌仔冊與「相褒結構」,究竟存在何種關係。過去研究歌仔冊者,多著重內容面向,上篇目的在於說明「相褒結構」乃歌仔冊之重要形式,並企圖以形式觀點,闡述「相褒結構」在歌仔冊中運作之理論。筆者認為,在臺灣歌仔冊當中,以「相褒結構」布局成篇者經常使用在「抒情」方面,兩者關係密切,惟此「抒情」

如王育德所言,並不純然僅限於「男女對唱,目的當然在於向對方求愛」之你濃我濃的甜言蜜語上,我們注意到,圍繞著「情」,臺灣歌仔先在編唱歌仔冊時,能夠運用對話,編織出各種人物簡單但情節巧妙的故事,除了男女愛情之外,「相褒結構」也可以恰如其份地表述同性之間的患難友情。是故,在上篇闡述「相褒結構」在歌仔冊運作之理論後,下篇將選取主要形式為「相褒結構」,以「情」為故事內容之歌仔冊進行個案研究。分為友情、畸情、愛情等三方面論之。第三章〈相褒唱友情──《青冥擺腳對答歌》研究〉,談的正是一段盲人與跛者互相扶持、彼此激勵的同性友情故事。第四章〈相褒唱畸情──《最新張繡英林無宜相褒歌》研究〉內容講述風流男子與已婚女

子的外遇故事,雖同為男女戀愛情事,但卻有違一般社會道德觀感,故安排在「愛情」之前。最後,第五章〈相褒唱愛情──《茶園相褒歌》、《農場相褒歌》研究〉,討論以「相褒結構」編寫之男女職場相戀故事。希望藉由考察以「相褒結構」敷唱結義友情、外遇畸情、男女愛情等三類不同情懷而具代表性之作品,從中挖掘歌仔冊藝術性與吸引力真正之所在。

林海音時代:聯副十年

為了解決一男一女猜一字的問題,作者施英美 這樣論述:

  由於臺灣文學史只關注林海音先生在創作上的表現,且大多集中於《城南舊事》上,因而激發施英美為林先生鳴不平,認為從前的史家忽略了她在「聨副十年」編輯方面的貢獻,以及對各流派作家的拔擢所產生的廣大影響,於數年鑽研後有了這本《林海音時代----聨副十年》。            今年適逢林海音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此時此刻面對此書,讓我們緬懷故人,重溫林海音時代的輝煌。

創傷事件經歷者復原歷程之探討-以九二一受創者為例

為了解決一男一女猜一字的問題,作者蕭珺予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九二一大地震一年半以來,整個復原歷程中,受創者如何經歷與面對整個災變復原的過程,及這些經驗對他們所造成的影響為何。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向,藉由深度訪度訪談的方式,總共訪談十位受訪者,訪談資料經編碼、統整、分析後,可摘述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訪者地震當晚的心情包括恐慌、擔心、辛酸…等等複雜而混亂的情緒,而許多受訪者也出現了過度警覺、再次經驗、逃避反應等PTSD的症狀,而這些症狀也影響了受創者的復原。 二、受訪者在復原的過程中曾遭遇之負向經驗包括逃難救援困境、無法安居、家人受地震影響、及經濟上的困境等,而這些負向經

驗也同時引發受創者出現自我懷疑、正向自我知覺動搖的負向信念,造成受訪者陷入更艱難的復原困境。而協助受創者所秉持的正向信念,包括接受災變的正當性、家庭責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完成親人的未完成事件、積極的面對與消極的承受等信念,這些信念都在整個過程中,協助受訪者較能面對本次災變。 三、受訪者之個人性格特質,及受訪者的自助行為,亦為面對災變的重要因素。 四、本次地震對受訪者的影響為消費習慣的改變、人生觀的調整、家庭關係的改變及回饋社會的決定。 研究者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而整理出受創者的復原歷程,並提供若干建議予以輔導人員及後續研

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