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 致答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中班 致答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宜玲寫的 神仙媽媽說故事:跟孩子相遇在故事的迴旋曲中 和李今庸李琳的 難經注疏與語譯靈樞經選篇語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海聲文化有限公司 和學苑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吳清基所指導 何芸庭的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非暴力溝通與管教態度之調查研究 (2021),提出中班 致答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暴力溝通、管教態度、人際互動、情緒。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林啓超所指導 潘嘉琪的 臺中市國中學生知覺班級氣氛與優勢力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班級氣氛、優勢力、國中學生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班 致答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班 致答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神仙媽媽說故事:跟孩子相遇在故事的迴旋曲中

為了解決中班 致答詞的問題,作者張宜玲 這樣論述:

  「不管是從事幼教工作者,幼兒藝術工作者或陪伴者(家人)都能從這本書得到呼應、認同與解答,建議每一個讀者可以從閱讀中吸飽氣,讀完這本書後定能滿足的吐一口長氣。」──推薦序,劉嘉淑(仁仁音樂教育中心創辦人)   當吸入大量資訊刷存在感、深陷數位氣泡讓真實生活界線消弭成為日常   當疫情常態化的社會型態,邁入人際疏離的孤獨危機   家庭和教室如何成為最後一道保護膜   守護孩子童年王國,讓孩子帶著善念與希望健康地成長?   本書   提供給有心成為孩子心靈守護者的老師和家長   一道能通往說故事的藝術與兒童發展本質奧秘的魔法森林   在那裡   轉身,即變身成穿越時空的說

書人   一舉手、一投足   為孩子引路,發揮想像形塑活生生的故事場景   手揮著魔法棒   巧妙地在重複之間   在靜與動、呼與吸   循著四時節氣遞嬗的節奏中   在故事的說與聽、給與授之間   堆疊出層次感的故事情節   以一則則迴盪在心頭的故事   一首首婉轉悠揚的旋律   一唱再唱的歌曲   孩子從故事中陶冶氣質、   潛化道德想像、    探索人我關係、    滋養內在安定   我們也沉醉在故事中,和孩子同行   留駐每個美好的當下,成為永恆  

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非暴力溝通與管教態度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中班 致答詞的問題,作者何芸庭 這樣論述:

因著108新課綱推動,重視孩子「人際互動」的能力,培養孩子適切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習尊重、聆聽他人。語言是與人溝通重要的媒介之一,它代表不僅僅是文字,而是隱藏之中的「感受」、「需要」與「請求」。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非暴力溝通」與管教態度,在新北市國中教師教學現場的現況調查。本研究藉由網路填寫問卷,有效樣本共285位。根據統計分析與發現,歸納出本研究結果如下:年齡、職務在非暴力溝通上有顯著差異;年齡、學歷、學校所在區域在教師管教態度上有顯著差異。一、在管教態度「關係型」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51-60 歳以上 」高於其他年齡層。二、在非暴力溝通「請求」這個向度,顯示年齡會影響教師非暴力溝通,且「

21-30 歳」的教師高於其他年齡層教師。三、在非暴力溝通「觀察」向度上,有顯著差異,輔導教師高於導師與專任教師者。四、在管教態度「專制型」、「權威型」向度上,有顯著差異,導師高於輔導教師與專任教師者。五、在管教態度「權威型」向度上,有顯著差異,「板橋分區、三鶯分區」高於其他分區。六、「關係型」的管教態度與教師非暴力溝通之相關程度最高。

難經注疏與語譯靈樞經選篇語譯

為了解決中班 致答詞的問題,作者李今庸李琳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難經》注疏與語譯、《靈樞經》選篇語譯兩部分,作者採用通俗的文字分別對《難經》《靈樞經》進行了白話文譯解。在《難經》注疏與語譯部分,作者按照清代吳澄的分類方法,將《難經》全書分為六篇,即第一篇脈學篇,第二篇經絡篇,第三篇臟腑篇,第四篇疾病篇,第五篇腧穴篇,第六篇針法篇。在《靈樞經》選篇語譯部分,作者選譯《靈樞經》卷第七卷至第十二卷,即第四十一篇至第八十一篇,並按照《靈樞經》原文卷號、篇號順序排序。   全書在每一篇首冠以概述,簡要總結本篇主要內容。概述之後為原文,原文之後附以注釋,將原文中較為難解的詞進行重點闡釋。注釋之後為譯文,譯文部分選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式,語譯段落、句子標點均

與原文保持一致。 李今庸,男,1925年出生,湖北棗陽市人。   第二屆國醫大師,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全國第一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全國著名中醫泰斗。現任湖北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並兼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長春中醫學院客座教授、《新中醫》顧問、《中醫藥學刊》顧問、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全國李時珍學術研究會名譽主委、全國類風濕關節炎醫療中心網路及協作委員會高級顧問,中央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醫藏》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   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傳統醫學卷編輯委員會委員、《中華本草》編輯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中醫藥科學

技術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第三屆顧問、終身理事;全國李時珍學術研究會名譽會長;湖北省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委員、第五、第六、第七屆常務委員暨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委員、第三、第四屆常務委員,湖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第二、第三屆副理事長、 湖北省中醫藥學會理事長等職務。 難經注疏與語譯/ 編譯說明/ 序/ 難經注疏/   第一篇脈學/ 第一難/ 第二難/ 第三難/ 第四難/ 第五難/ 第六難/ 第七難/ 第八難/ 第九難/ 第十難/ 第十一難/ 第十二難/ 第十三難/ 第十四難/ 第十五難/ 第十六難/ 第十七難/

第十八難/ 第十九難/ 第二十難/ 第二十一難/ 第二十二難/   第二篇經絡/ 第二十三難/ 第二十四難/ 第二十五難/ 第二十六難/ 第二十七難/ 第二十八難/ 第二十九難/   第三篇臟腑/ 第三十難/ 第三十一難/ 第三十二難/ 第三十三難/ 第三十四難/ 第三十五難/ 第三十六難/ 第三十七難/ 第三十八難/ 第三十九難/ 第四十難/ 第四十一難/ 第四十二難/ 第四十三難/ 第四十四難/ 第四十五難/ 第四十六難/ 第四十七難/   第四篇疾病/ 第四十八難/ 第四十九難/ 第五十難/ 第五十一難/ 第五十二難/ 第五十三難/ 第五十四難/ 第五十五難/ 第五十六難/ 第五十七難/

第五十八難/ 第五十九難/ 第六十難/ 第六十一難/   第五篇腧穴/ 第六十二難/ 第六十三難/ 第六十四難/ 第六十五難/ 第六十六難/ 第六十七難/ 第六十八難/   第六篇針法/ 第六十九難/ 第七十難/ 第七十一難/ 第七十二難/ 第七十三難/ 第七十四難/ 第七十五難/ 第七十六難/ 第七十七難/ 第七十八難/ 第七十九難/ 第八十難/ 第八十一難/   靈樞經選篇語譯/ 卷第七/ 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傳第四十二/ 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變第四十六/ 本髒第四十七/   卷第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論勇第五十/ 背腧第

五十一/ 衛氣第五十二/ 論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順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卷第九/ 水脹第五十七/ 賊風第五十八/ 衛氣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動輸第六十二/ 五味論第六十三/ 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第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針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憂恚無言第六十九/ 寒熱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第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刺節真邪第七十五/ 衛氣行第七十六/ 九宮八風第七十七/   卷第十二/ 九針論第七十八/ 歲露論第七十九/ 大惑論第八十/ 癰疽第八十一/

通古博今研岐黃精勤不倦育桃李   (代總序)   李今庸先生,字昨非,1925年出生於湖北省棗陽市唐家店鎮一個世醫之家。今庸之名取自《三字經》:“中不偏,庸不易。”意為立定志向,矢志不移,永不改易。昨非,語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含有不斷修正自己錯誤認識的意思。書齋曰蓮花書屋,義出周敦頤《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李今庸先生平生行止,誠如斯言。《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他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   李今庸先生從醫80載,執教62年,在漫長的醫教研生涯中積累了寶貴的治學經驗。其治學之道,建造了弟子成才的

階梯,是後學登堂入室的通途。聽其教、守其道、恭其行者,多能登堂入室,攀登高峰。   博學強志醫教研優   李今庸先生7歲入私塾讀書,開始攻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禮記》等儒家經典,他博聞強志,日記千言,常過目成誦。1938年隨父學醫,兼修文學,先後研讀《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神農本草經》等,隨後其父又命其繼續攻讀歷代各家論著和各科著作,並指導他閱讀《毛詩序》《周易》《尚書》等書。對於《黃帝內經》,他大約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即將其內容爛熟於心。現在只要提到《黃帝內經》的某一內容,他都能不假思索明

確無誤地給你指出,本段內容是在《素問》或《靈樞》的某一篇,所以被人們譽為“《內經》王”“活字典”。   1961年,時任湖北中醫學院副院長的蔣立庵先生,將一本《江漢論壇》雜誌給了李今庸先生。他認真閱讀後,敏銳地意識到蔣老是希望他掌握校勘訓詁學的知識,以便有效地研究整理古典醫籍。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他先後閱讀了大量有關古代小學類書籍。通過認真閱讀《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說文通訓定聲》《說文解字義證》《說文解字注箋》等,他對許學相當熟悉,又廣泛閱讀了雅學、韻書以及與小學有關的書籍。從此,他掌握了治學之道,並以此助推醫教之道。   一般而言,做學問應具備三個條件:一為深厚的家學,二為名師指

點,三為個人勤奮。這三點李今庸先生都具備了,所以先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李今庸先生在1987年到1999年間,先後被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部、張仲景國醫大學、長春中醫學院(現長春中醫藥大學)等單位聘為客座教授和臨床教授,為這些單位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1991年5月被確認為第一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同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十大“國醫楷模”稱號;2002年獲“中醫藥學術最高成就獎”;2006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11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專案專家;2

013年1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首批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為國家培養中醫藥高層次人才。   校勘醫典著作等身   李今庸先生在治學上鍥而不捨,勇攀高峰,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在20世紀60年代就步入了校勘醫典這條漫長而又崎嶇的治學之路。在這方面他著力最勤,費神最深,幾乎是舉畢生之力。他曾說道:首先要善於發現古書中的問題,然後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考證,並搜集大量的古代文獻加以證實。當寫成文章時,又必須考慮所選用文獻的排列先後,使層次分明,說明透徹,讓人易於讀懂。如此每寫一篇文章,頭痛數日不已,然而他仍樂此不疲。雖是辛苦,然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經一番整理後,不僅

使這些古籍中的文字義理暢達,而且其醫學理論也明白易曉,從而使千百年的疑竇渙然冰釋,實有功於後學。   李今庸先生首創以治經學方法研究古典醫籍。他將清朝乾嘉時期所興起的治經學方法,引入到古醫籍的研究整理之中。他依據訓詁學、校勘學、音韻學、古文字學的基本原理,以及方言學、歷史學、古文獻學、考古學和歷代避諱規律等相關知識,結合中醫藥學理論和臨床實際經驗,對古醫書中的疑難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對古醫書中有問題的內容,則採用多者刈之、脫者補之、隱者彰之、錯者正之、難者考之、疑者存之的方法,細心疏爬。他治學態度嚴謹,一言之取捨必有據,一說之棄留必合理。其研究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如《素問》《靈樞》《難經》《

甲乙經》《太素》《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肘後方》《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馬王堆漢墓帛書》以及周秦兩漢典籍中有關醫學的內容。每有得則筆之以文,其研究的千古疑難問題多達數百處。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現在,他發表了諸如“析疑”“揭疑”“考釋”“考義”類文章200多篇。2008年,他在外地休養的時候,憑記憶又搜集了古醫書中疑難之處88條;同時,還從《呂氏春秋》高誘訓解的文字中,總結出聲轉可通的文字121例,其中部分內容現已整理成文,由此可見先生對古醫籍疏爬之勤。   設帳杏壇傳道授業   李今庸先生執教已62個春秋,在中醫教育學上,開創和建立了兩門中醫經典學科(《黃帝內經》

《金匱要略》)。他先後長期系統性地給師資班、西學中班、本科生、研究生等各類不同層次學生講授《金匱要略》《黃帝內經》《難經》及《中醫學基礎》等課程。自1978年開始,又在全國中醫界率先開展《內經》專業研究生教育。同時,李今庸先生還擔任北京中醫兩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中醫學院)研究生班《金匱要略》授課老師。1973年起,李今庸先生受邀赴原北京中醫學院、原上海中醫學院講授《中醫學基礎》;1978年起,並先後赴遼寧、廣西、上海等地的中醫藥院校講授《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等經典課程。   李今庸先生非常重視教材建設。1958年,他首先在原湖北中醫學院籌建金匱(內科)教研組,並擔任組長,其間獨立編寫了《

金匱講義》,作為本院本科專業使用。1963年獨立編寫了全國中醫學院第二版試用教材《金匱要略講義》,從而將《金匱》這一學科推向了全國;1973年,為適應社會上的需求,對該書稍作潤色,作為全國中醫學院第三版試用教材再版發行。1960年,獨立編寫了《醫經選講義》《內經講義》,供湖北中醫學院本科專業使用;1961年,獨立編寫了《難經選讀》《黃帝內經素問講義》,供湖北中醫學院本科專業、西醫學習中醫班使用;1962年,獨立編寫了中醫學院講義《內經》(藍本);1963年,赴江西廬山參加了全國中醫學院第二版試用教材《內經講義》的審稿定稿。1974年協編全國中醫學院教材《中醫學基礎》;1979年,主編《內經選讀

》,作為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研究生班前期課程中的《內經》試用教材,並亦供中醫本科專業使用,該教材受到全國《內經》教師的好評;1978年,參與編著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參考叢書《內經》;1982年主編高等中醫藥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兩用教材《黃帝內經選讀》,1987年為光明中醫函授大學編寫出版了《金匱要略講解》。幾十年來,李今庸先生為中醫藥院校教材建設,傾注了滿腔心血。   李今庸先生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先生在主持原湖北中醫學院內經教研室工作時,非常重視對教師的培養。1981年,他在教研室提出了“知識非博不能返約,非深不能至精”的思想。他要求教師養成“讀書習慣和寫作習慣”。為配合教師讀書方便,他在教研室創建

了圖書資料室,收藏各類圖書800餘冊,並隨時對教師的學習情況進行督促檢查。1983年,他組織主持教研室教師編寫刊印了《黃帝內經索引》;同時,他又組織主持教研室教師編寫了《新編黃帝內經綱目》,作為本院及部分兄弟院校《內經》專業研究生學位使用教材。通過編輯書籍及教學參考資料,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在對教師的使用上,儘量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通過十幾年堅持不懈努力,現已培養出一批較高素質的中醫藥教師隊伍。   在半個多世紀的中醫藥教學生涯中,先生主張擇人而教、因材施教,注重傳授真知和問答教學。他要求學生學習中醫時必須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方式,將不同時代形成的醫學著作和理論體系置於特定歷

史時代背景中研究,重視經典著作教學和學生臨床實踐。1962年,先生輔導高級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集體寫作《從藏府學說看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一文,全文刊登於《光明日報》,並被《人民日報》摘要登載、《中醫雜誌》全文收載,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紮根一線累起沉屙   李今庸先生在80年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醫療風格、完整的臨床醫學思想,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其一,形成了完整的臨床醫學指導思想,即堅持辯證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指導下的“辨證論治”;其二,獨創個人的臨床醫療經驗病證證型治療分類約580餘種,著有《李今庸臨床經驗輯要》《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李今庸》《李今庸醫案醫論精華》等臨床著作。

  李今庸先生通曉中醫內外婦兒及五官各科,尤長於治療內科和婦科疾病。在80年的臨床實踐中,他在內傷雜病的補瀉運用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即瀉重痰瘀,補主脾腎。脾腎兩藏,一為後天之本,一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精氣的主要來源。二藏榮則一身俱榮,二藏損則一身俱損。因此,在治虛損證時,補主脾腎。在臨床運用中,具體又有所側重,小兒重脾胃,老人重脾腎,婦女重肝腎。慢性久病,津血易滯,痰瘀易生,痰瘀互結互病,易成窠囊。他對於此類病證的治療是瀉重痰瘀,或治其痰,或瀉其瘀,或痰瘀同治。他臨床經驗豐富,辨證準確,用藥精良,常出奇兵以制勝,其經驗可見於《國醫大師李今庸醫學全集》中。   李今庸先生非常強調臨床實踐對理論

的依賴性,他常說:“治病如同打仗一樣,沒有一定的醫學理論做指導,就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醫療活動。”如1954年長江流域發大水,遭受特大洪澇災害之時,奔赴一線的李今庸“抗洪搶險防病治病”工作隊,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中藥枯礬等,成功控制住了即將暴發的急性傳染性消化道疾病;再如一壯年男子,突發前陰上縮,疼痛難忍,呼叫不已,李今庸先生據《素問·厥論》“前陰者,宗筋之所聚”,《素問·痿論》“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潤宗筋”的理論,為之針刺足陽明經之歸來穴,留針10分鐘,病癒,後數十年未再發,此案正印證了其善於以經典理論對臨床的指導運用。李老常言:“方不在大,對證則效;藥不在貴,中病即靈。”   從1976

年起,李老應邀赴北京、上海、南京、南寧、福州、香港、韓國大田等多地講學,傳授臨床經驗,深入開展中外學術交流。   振興中醫奔走疾呼   李今庸先生作為一代中醫藥思想家,從未停止過對中醫藥學理論、臨床、教育的反復深入思考。1982年、1984年,他兩次同全國十餘名中醫藥專家聯名上書黨中央、國務院,建議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總局,加強黨對中醫藥事業的領導,受到中央領導重視和採納。1986年國務院批示,198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掛牌成立。其後,又積極支持組建中醫藥專業出版社。198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成立。2003年,向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寫信陳述中醫藥學優越性和東方醫學特色,建議制定保護和發展中醫藥

的法規,同年,國務院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   李老在擔任湖北省政協常委及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期間,深入基層考察調研,寫了大量提案及信函建議。在湖北省第五屆政協會議上,提出“請求省委、省政府批准和積極籌建‘湖北省中醫管理局’,以振興我省中醫藥事業”等提案。2006年,湖北省中醫藥管理局成立。   1980年、1983年等分別向省委、省政府致信建議召開李時珍學術會議,成立李時珍研究會,開展相關研究,為在全國範圍內形成紀念李時珍學術活動氛圍奠定了堅實根基。   1986年李老當選為湖北省中醫藥學會理事長。此後,主持湖北省中醫藥學會工作長達二十餘年。組織舉行“鄂港澳臺國際學術交流大會”

“國際傳統醫學大會”等各種大型中醫藥學術研討會和國際學術交流會議。期間,連續數年主編有《湖北中醫藥資訊》《中醫藥文化有關資料選編》等。   近年來,李老對中醫藥學術發展方向繼續進行深入思考與研究。認為中西醫學不能互相取代,只能在發展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必須努力促使西醫中國化、中醫現代化,先後撰寫和發表了《論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構成和意義》《發揚中醫藥學特色和優勢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試論“天人合一”思想的產生及中醫藥文化的思想特徵》《中醫藥學應以東方文化的面貌走向現代化》《關於中西醫結合與中醫藥現代化的思考》《略論中醫學史和發展前景》等文章。   今將李今庸先生歷年寫作刊印、出版和未出版的各種

學術著作,集中起來編輯整理,勒成一部總集,定名為《國醫大師李今庸醫學全集》,予以出版,一則是彰顯李老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醫藥學術上所取得的具有系統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成就,二則是為中醫藥學的傳承留下一份豐厚的學術遺產。     李今庸先生歷年寫作並刊印和出版的各種著作數十部,附列如下(以年代先後為序):   《金匱講義》,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59年,內部油印。   《內科學講義》,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59年,內部刊印。   《中醫學概論》,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59年,內部刊印。   《醫經選講義》,李今

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0年,內部刊印。   《內經講義》,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0年,內部刊印。   《難經選讀》,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1年,內部刊印。   《黃帝內經素問講義》,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高級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用教材,1961年,內部刊印。   《內經》(藍本),李今庸編著,原中醫學院講義,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2年4月,內部刊印。   《金匱要略講義》(藍本),李今庸編著,原中醫學院講義,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3年4月,內部刊印。   《金匱要略講義》

,李今庸編著,全國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第二版統一教材。1963年9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中醫概論》,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65年9月,內部刊印。   《中醫學基礎》,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用教材。1971年,內部鉛印。   《金匱要略釋義》,李今庸編著,中醫臨床參考叢書,全國中醫學院西醫學習中醫者、中醫專業用第三版統一教材。1973年9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內經選編》,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用教材,1973年,內部刊印。   《內經選編》,李今庸編著,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77年,內部刊印。

  《內經選讀》,李今庸主編,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用教材。1979年5月,內部刊印。   《黃帝內經選讀》,李今庸主編,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兩用教材。1982年,內部刊印。   《內經函授輔導資料》,李今庸主編,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函授輔導教材。1983年,內部刊印。   《讀醫心得》,李今庸著,研究中醫古典著作中理論部分的學術專著。1982年4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中醫學辯證法簡論》,李今庸主編,全國中醫院校教學教材參考用書。1983年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黃帝內經索引》,李今庸主編,原湖北中醫學院中醫《內經》專業教學參考用書。1983年

12月,內部刊印。   《讀古醫書隨筆》,李今庸著,運用考據學知識和方法研究古典醫籍的學術專著。1984年6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金匱要略講解》,李今庸著,全國高等中醫函授教材。1987年5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後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於2008年更名為《李今庸金匱要略講稿》再版。   《新編黃帝內經綱目》,李今庸主編,中醫內經專業研究生學位教材,以及西醫學習中醫者教學參考用書。1988年11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奇治外用方》,李今庸編著,運用現代思想和通俗語言,對中醫藥古今奇治外用方治給予整理的專著。1993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湖北醫學史稿》,李今庸主編

,是整理和研究湖北地方醫學史事的專門著作。1993年5月,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臨床經驗輯要》,李今庸著,作者集數十年臨床醫療實踐之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的總結專著。1998年1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古代醫事編注》,李今庸編著,選錄了古代著名典籍筆記中關於中醫藥醫事史料文獻而編注的人文著作。1999年,內部手稿。   《中華自然療法圖解》,李今庸主編,刮痧療法、按摩療法、針灸療法和天然藥食療法等中醫自然療法治病圖解的專著。2001年1月,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李今庸》,李今庸著,作者集多年臨床學術經驗之專著。2002年4月,中國中

醫藥出版社出版。   《中醫藥學發展方向研究》,李今庸著,研究中醫藥學發展方向的專著。2002年9月,內部刊印。   《古醫書研究》,李今庸著,繼《讀古醫書隨筆》之後,再以校勘學、訓詁學、音韻學、古文字學、方言學、歷史學以及古代避諱知識等,研究考證中醫古典著作的學術專著。2003年4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中醫藥治療非典型傳染性肺炎》,李今庸編著,選用報刊上有關中醫藥治療“非典”(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內容,集而成冊。2003年8月,內部刊印。   《漢字、教育、中醫藥文化資料選編》(1-6編),李今庸編著,選用報刊上發表的有關文字文化、教育和中醫藥文化資料而彙編的專門集冊。2003

—2009年,內部刊印。   《舌耕餘話》,李今庸著,作者在兼任政協等多項社會職務期間,從事中醫藥事業的醫政醫事專門著作。2004年10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古籍錄語》,李今庸編著,選錄古代典籍中關於啟迪思想,予人智慧,為人道德之錦句名言而編著的人文專著。2006年8月,內部刊印。   《李今庸醫案醫論精華》,李今庸著,作者臨床驗案精選和中醫學術問題研究的專著。2009年4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中醫科學理論研究》,李今庸著,中醫科學基礎理論體系和基本學術思想研究的專著。2015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黃帝內經考義》,李今庸著,作者曆半個世紀對

《黃帝內經》疑難問題研究的學術專著。2015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臨床用方集粹》,李今庸著,是收集薈萃作者數十年臨床醫療經驗用方的專著。2015年1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讀古醫書劄記》,李今庸著,輯作者歷年來在全國各地刊物上發表的關於古典醫籍和古典文獻的考釋、考義、揭疑、析疑類文章的學術著作。2015年4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特色療法》,李今庸主編,整理和總結了具有中醫學特色的穴敷療法、艾灸療法、拔罐療法、耳穴貼壓法等治療病證的專著。2015年4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經典醫教與臨床研究》,李今庸著,作者集中醫經典教學和經典性臨床研

究的教研專著。2016年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醫惑辨識與經典講析》,李今庸著,對有關經典醫籍、醫學疑問的解疑辨惑及經典著作課堂講解分析的學術專著。2016年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臨床醫論醫話》,李今庸著,作者關於中醫臨床的醫學論述和醫語醫話的學術專著。2017年3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李今庸中醫思考·讀醫心得》,李今庸著,作者獨立思考中醫藥學實質和中醫藥學術發展方向性研究的學術專著。2018年3月,學苑出版社出版。   《續古醫書研究》,李今庸著,為《古醫書研究》續筆,再以開創性的中醫治經學方法繼續研究中醫古典著作之學術力作。   另有待出版著作(略)。

  李琳湖北中醫藥大學2018年5月1日   〖2〗   出版說明   本書分為《難經》注疏與語譯、《靈樞經》選篇語譯兩部分,作者採用通俗的文字分別對《難經》《靈樞經》進行了白話文譯解。《難經》以商務印書館1955年5月初版的《難經集注》為底本,《靈樞經》以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年4月初版的《靈樞經》為底本。其中《難經》注疏與語譯為李今庸編寫,《靈樞經》選篇語譯為李琳編寫。   在《難經》注疏與語譯部分,作者按照清代吳澄的分類方法,將《難經》全書分為六篇,即第一篇脈學篇,第二篇經絡篇,第三篇臟腑篇,第四篇疾病篇,第五篇腧穴篇,第六篇針法篇。在《靈樞經》選篇語譯部分,作者選譯《靈樞經》卷第七卷

至第十二卷,即第四十一篇至第八十一篇,並按照《靈樞經》原文卷號、篇號順序排序。   全書在每一篇首冠以概述,簡要總結本篇主要內容。概述之後為原文,原文之後附以注釋,將原文中較為難解的詞進行重點闡釋。注釋之後為譯文,譯文部分選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式,語譯段落、句子標點均與原文保持一致。

臺中市國中學生知覺班級氣氛與優勢力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中班 致答詞的問題,作者潘嘉琪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中學生知覺班級氣氛與優勢力之關係,藉以增進國中學生對班級氣氛與優勢力之了解。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二階段分層叢集抽樣抽取110學年度臺中市十所國民中學之七、八、九年級學生,發出紙本問卷854份,回收後有效樣本共計837份,並以「班級氣氛量表」與「優勢力量表」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施測所得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Hotelling T2、M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考驗假設與統計分析,本研究所得結果如下:一、臺中市國中學生知覺班級氣氛與優勢力之現況皆為中上程度。二、不同性別之臺中市國中學生在班級氣氛上具有顯著差異。三、不同年級之臺中市國

中學生在班級氣氛上具有顯著差異。四、不同性別之臺中市國中學生在優勢力上具有顯著差異。五、不同年級之臺中市國中學生在優勢力上有部分顯著差異。六、臺中市國中學生知覺班級氣氛與優勢力具中度顯著正相關。七、臺中市國中學生知覺班級氣氛對優勢力具有高度直接效果。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國中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