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天氣預報10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李素馨所指導 蔡淑真的 論換位重置下的調適模式與創造性破壞:以屏東平原水分配為例 (2019),提出二林天氣預報10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分配、區域融合、屏東平原、仿生資本、再結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所 林明德所指導 鄧兆倫的 利用軌跡模式與受體模式解析南投縣空氣污染物PM2.5之貢獻來源 (2018),提出因為有 南投縣、受體模式、軌跡模式、天氣型態、污染來源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二林天氣預報10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二林天氣預報10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論換位重置下的調適模式與創造性破壞:以屏東平原水分配為例

為了解決二林天氣預報10天的問題,作者蔡淑真 這樣論述:

本研究立足於水的新區域與新自由化為視角,探討水分配的過程中,以區域融合為政策目標的理論觀點與經驗分析。本研究目的有四,包含一、梳理水分配的系譜與衝突問題的根源。二、以地方尺度的衝突案例歸納區域融合的問題。三、以理論觀點解釋分配與區域融合產生的新區域。四、從新區域發展過程中建構水分配的優化。取水空間成為政經交會的結點,以水分配的合理性為脈絡的系譜考究後發現,水分配歷經現代秩序及失序後,正處於全球分配的新秩序中,而台灣在水帳不明與管理失靈的雙重條件下提供仿生資本積累的環境;本研究基於分工而提出的「換位重置(Shift-Reset)」是主要命題,梳理分工的時空耦合以界定研究範圍;藉由地下根莖的概念

連結碎片與異質性是研究策略。取徑後結構主義對資本主義反思的思維為主要論述方法,以屏東平原上的地下水分區作為研究的主要空間範圍,並將時間範圍聚焦於1970年至今的水分配高張力時期,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個案研究法、次級文獻法、訪談法、田野考察、三角檢證等。五個研究個案發生水衝突的時間範圍從1973年到2017年,空間範圍分布在地下水分區內,行政範圍包括高雄市與屏東縣,分別是「新園鄉埋管補償」、「里港鄉封井斷電」、「大潮州人工湖」、「萬丹鄉凍弄井」、「美濃區反深水井」。經由五個地方個案的研究分析與討論後發現,屏東平原的水分配在近半世紀以來有劇烈的變遷,空間範圍由地面水擴大到地下水區,行政範圍也含括高雄

市與台南市,尤其在產業轉型中,水分配突顯出政治與經濟為了回應自身於全球分配的處境,所做出的調適模式與地方影響,同時有以下具體結果:一、換位重置的角色是隨新自由市場而動態展演,權益相關者服從指令,在分工過程自利。二、仿生資本藉由生物特質中的最低資源成本發展出:多權責尺度的分工、鑲嵌與滲透、調適與演進、優化期待的投資等方法。三、區域融合的目標,透過轄域、解域再結域的過程進行,但在對話空間仍存在異質性時,衝突將持續發生。四、新區域的自明形式是特殊的社會凝聚力,可有效抵抗仿生資本的轄域。五、仿生資本於區域融合過程中以「創造性破壞」與「破壞性創造」的交相作用,有效操作變革、創新、改善等有爭議的進步,指導

新區域邁向優化的迴路。六、市場代理是連結政治與經濟的重要機制,能用貨幣與契約進行空間再結域以及權力的再鞏固,執行優化迴路的整合。

利用軌跡模式與受體模式解析南投縣空氣污染物PM2.5之貢獻來源

為了解決二林天氣預報10天的問題,作者鄧兆倫 這樣論述:

台灣排放清冊資料庫TEDS9.0顯示南投縣不論是PM2.5亦或是其前驅物的排放量皆較台灣西部其他縣市低,但近幾年其PM2.5年平均濃度皆高居前五名,成因值得探究。本研究探討天氣型態對南投縣PM2.5分布及擴散的影響,同時利用周界採樣、風場軌跡模式以及CMB受體模式解析南投縣PM2.5的來源與貢獻量。研究結果顯示南投縣在冷高壓出海迴流及弱綜觀天氣型態下,最容易造成污染事件日。前者之污染成因為西半部地區為中央山脈的背風面,沉降氣流會導致西半部地區擴散不易;而後者則因為風場微弱由海陸風環流主導,易將沿岸及台中都會區之交通污染帶至南投境內,且也因地形關係,造成其污染物難以擴散。CMB模式解析結果發現

,南投市PM2.5主要污染來源為汽油之交通排放、硫酸銨及硝酸;而竹山鎮則以汽油之交通排放、硝酸銨及硫酸銨為其主要污染來源,兩地區亦含有少量之鍋爐與地殼元素貢獻。逆軌跡分析則顯示,台中都會區之交通污染源與硝酸鹽類易隨著北風及西北風帶入南投縣,造成高污染事件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