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 半年 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交往 半年 PTT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瀞寫的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和大衛.柯克派崔克的 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閒聊] 交往多久會開始沒話聊| WomenTalk 看板 - My PTT也說明:交往 剛開始每天都是蜜月期無話不談連一些芝麻蒜皮旁人聽來無意義的話題都可以聊就算只是瞎聊也覺得很開心日子一久隨 ... 28樓 推ththth: 交往七年半+結婚半年還很有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圓神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數位出版與典藏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賴玲玲所指導 蘇惠英的 國小高年級學生使用社群媒體之研究 (2020),提出交往 半年 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群媒體、國小高年級學生、YouTube、臉書、抖音、LINE、Instagram。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鄭芳婷所指導 陳彥仁的 邁向酷兒荒謬:臺灣當代大眾文化生產中的國族與性別政治 (2019),提出因為有 酷兒荒謬、數位實踐、臺灣、大眾文化、酷兒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交往 半年 PTT的解答。

最後網站交往多久結婚ptt的八卦,PTT、DCARD和Yahoo名人娛樂都在 ...則補充:跟婚前交往時間的長短似乎沒有必然關聯。 不知有沒有人對「一見鍾情」或「愛情長跑」 何者較易離婚作過研究? 一位朋友說,如果對方已逾適婚年齡,交往半年就結婚,蠻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交往 半年 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

為了解決交往 半年 PTT的問題,作者洪瀞 這樣論述:

  ★力學,正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力學為物理學中的一個分支,包括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量子力學等,   但你知道,在人生這門艱澀的學問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七項力學嗎?   洪瀞博士將力學衍生運用,為你開一堂最有趣、最實用的「人生力學課」!   你將由此學會借力使力,克服難關、揮別迷茫,活出力量無窮的你!     ★「我一直想回台灣做這件事情,這比賺多少錢,更值得投入一輩子。」   曾獲得幾乎不會給予外籍人士的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獎學金、畢業於世界排名前十的哥倫比亞大學,被人視作「人生勝利組」的洪瀞,放棄國際半導體工程師的高薪職務,返回故鄉臺灣任教,實現他最大心願:為臺灣教育界創造一個

更好的學習環境。     ★物理課本上的力學很難沒關係,「人生力學」你一定要學會!   力學是一個機制,由一個核心關鍵去延伸,推衍出恆常的法則。洪瀞博士不但致力改善臺灣的教育環境,還將他最擅長的力學延伸運用,創造出每個人都需要的「人生力學」。他從本身的求學經歷出發,以充實力.發現力.準備力.抗壓力.鼓舞力.轉換力.影響力等七個核心關鍵為基礎,帶你借力使力,以熱忱作為頂點,利用槓桿,把自身的能量發揮到最大,找到屬於自己的力學。   本書特色     ★「又帥又強!」「跪求出書!」「根本人生勝利組!」「有頭腦又有外表。」「當年的哥大周瑜民!」「我重新投胎考土木系還來得及嗎?」「這老師也太帥了,都想

去報考該系所了!」   PTT表特版引發暴動,讓許多學生都想轉系的成大土木學系副教授洪瀞首部作品!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成功大學教授,將力學轉化為你的人生助力!     ★人生七大力學快速學習法──   .充實力:加速提升學習速度,拓展自身視野   .發現力:學會觀察,找出自己的能力何在   .準備力:未來的爆發力,來自平常能量的累積   .抗壓力:找出能承受的壓力值並淬鍊自己的韌性   .鼓舞力:時時感受生活中的正向力,鼓舞自己也激勵他人   .轉換力:懂得調適轉換心態,你也能上演絕地大反攻劇碼   .影響力:重視他人的需求,合作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影響力   有力推薦     ★遠見

雜誌副總編輯/林讓均   前科技部長及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陳良基   作家/御姊愛(徐豫)   《人生路引》作者、醫師/楊斯棓   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作家、臺中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   Super教師、暢銷作家/歐陽立中   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遠見》雜誌主編/謝明彧     ▍洪瀞副教授真的像極了阿基米德,他的大作就是支點,可以讓你撬起自己的人生!──《人生路引》作者、醫師/楊斯棓     ▍物理,可說是最強跨界學科,商業上有「系統動力學」,生活上有「人生力學」,洪瀞從科學、留學與教學的經驗中,悟出一套獨特的觀點,幫你找到一個支點,撬動你迷茫人生的大

門,給你跨界的勇氣。──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鮪魚)     ▍洪瀞教授用「科學」與「故事」,為你重新開啟「人生之力」。──Super教師、暢銷作家/歐陽立中     ▍洪教授文章深入淺出,用很多聯想方式引導學習,如日本的日月火水木金土曜日就創了一段故事,非常有趣,值得一讀。──臺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洪瀞老師是美國哥大博士、半導體工程師,卻放棄百萬年薪回臺任教,怎麼想似乎都是「不理性」的選擇,但聽完他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決心投入教育工作的堅持,反而慶幸有老師這種「理想性人格」,成為改變臺灣社會的新力量。──《遠見》雜誌主編/謝明彧

交往 半年 PTT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星座跟分手有關?水逆時愛情不順?想分手的女生一定要看這集!
▷分手最殘忍的星座女排行 https://youtu.be/aFJ_74bopu8
▷絕對不能愛上的星座男生TOP5 https://youtu.be/faFHFSBcz9M
▷靠杯星球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funplanet.tw/

🎥 本片說明:
分手,多麼令人難過?你能夠發自內心,真誠的祝福彼此嗎?分手之後,很多事情也不要看得太重,更不要做傻事,不然你一定會後悔的。分手真的沒什麼,就是會慢慢好起來的。12星座的女生,想要分手時,會怎麼提出呢?牡羊座、金牛座、巨蟹座、天秤座、射手座、摩羯座、雙魚座,是否會如刻板印象一般?獅子座會暴怒嗎?天蠍座就一定會報復嗎?雙子座、水瓶座、處女座的反應,一定令你意想不到!

#星座 #愛情 #分手 #戀愛 #十二星座 #渣女 #渣男 #SWOT #世新大學

愛情神劇:
【靠杯星座】絕對不能愛上的星座男TOP5
https://youtu.be/faFHFSBcz9M

星座神片:
【靠杯星座】跟雙魚男分手要注意的事情
https://youtu.be/oR5ZSZPObOg

失戀必看:
【靠杯星座】最忘不了前女友的星座排行榜😢
https://youtu.be/bH8eaaUCeuo

小心渣男:
最愛約X的男生星座排行榜
https://youtu.be/Wkw0xhMfOoo

痛恨渣女:
【靠杯星座】最會對付渣女的男生星座排行榜
https://youtu.be/L3xQYuitv_g

經典回顧:
【靠杯情侶】校園情侶約會聖地,這8個地方你跟另一半去過幾個?
https://youtu.be/T81f3-nUFB4

求你看看:
【靠杯星座】最愛認乾妹妹的星座排行榜
https://youtu.be/j0Gt1lH_T1Y

情感課堂:
讓男生瞬間戀愛的40個小動作
https://youtu.be/MnJ2HIp1xcQ

專屬推薦:
自戀男的8種表現,中了3個代表你有自戀傾向
https://youtu.be/6rFR2UeXmRQ

最佳推薦:
【靠杯星座】恐怖心機女生星座排名Top5
https://youtu.be/vJWiVf2sB18

也很推薦:
為何女孩總是喜歡壞男人?乖乖牌卻不受歡迎?看完包準你拳頭硬!【靠杯情侶】
https://youtu.be/0wbAXmyYADc

偷偷推薦:
【靠杯星座】12星座男友遲到的理由!
https://youtu.be/RtZYBIkzHC8

製作人員
▏編劇:博宇、芳晟學長
▏導演:芳晟學長
▏攝影:芳晟學長
▏後製:本田
▏演員:發發、博宇、芳晟學長
▏場地:巷口


商業合作請洽
監製:Alex
電話:02-2708-7308
手機:0939-141-980、0966-506-288
電郵:[email protected]

國小高年級學生使用社群媒體之研究

為了解決交往 半年 PTT的問題,作者蘇惠英 這樣論述:

社群媒體的普及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舉凡通訊聯絡、休閒娛樂、接收新知等,人們無一不受社群媒體所影響,即便是年齡幼小之國小學生也不例外,社群媒體大量且豐富的訊息吸引了眾多國小學生參與其中。有鑑於網路社群媒體於學童的生活裡所扮演的角色漸趨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諸多社群媒體的動機、行為、感受、及其所受之影響。本研究採用焦點團體訪談法收集資料,以新北市鄧公國小108學年度五、六年級48位學生為焦點團體訪談對象,再以質性資料分析整理與歸納。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學童使用社群媒體的動機包含了受周遭人影響、從中取得樂趣、有人際往來以及填補空閒時間之需求,而社群媒體也已成為國小高年級學童交友、

獲取資訊的重要工具。在使用影響方面,社群媒體對國小高年級學 人際關係發展有所助益,也有助於獲取新知與補充課外知識,但社群媒體也造成學童視力退步、睡眠減少與網路沉癮等不良影響。而在感受方面,學童對於使用社群媒體以獲得正面感受居多,諸如愉悅感、滿足感、成就感等。研究建議包含:學校方面可在課程中融入資訊素養與倫理,協助學童建立正確使用手機的觀念,培養自我管控之能力;也建議家長審慎考量給予孩子手機的時機,並且建立手機使用規範,並留意學童於社群媒體的使用足跡。後續研究建議可增加研究對象、擴大研究場域,並可加入深度訪談法以取得更深入的資料。

facebook臉書效應:從0到7億的串連

為了解決交往 半年 PTT的問題,作者大衛.柯克派崔克 這樣論述:

  2011年,臉書在全球有七十五種語言版本,經常使用者逼近七億人(全球上網者約二十億人),是世界「第三大國」,臉書更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擁有超過該國總人口30%以上的用戶,同時全球用戶更以每個月約2500萬人的速度增加中,它已成為世人(尤其18-34歲年輕人)的一種共通的文化經驗。   紐約時報曾把臉書形容為「社會大突破的先鋒」,前哈佛大學校長桑莫斯更將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微軟的蓋茲並列,稱他們是「過去二十五年來最具改造世界影響力的兩個哈佛人」。   書中以故事性的手法敘述facebook如何從哈佛的宿舍萌發,創辦人的內訌、權力之爭,為何放棄華盛頓郵報的投資,

怎樣爭取到第一個廣告客戶,而第一輪融資又如何獲得一億美元的估值,令人人痴迷的圖片分享如何上線,面對Twitter競爭,與Google的世紀之爭……同時明確揭露Facebook如何改變人們彼此溝通互動的方式,如何改寫「新聞」和「廣告」的定義,同時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政治參與的樣貌、民主程序、產品行銷的方式、企業經營的模式……,讓你認識且想像臉書所引爆與將引發的更多衝擊。   本書最獨特的地方在於是──全面而詳盡地說明了臉書如何改變人們彼此溝通互動的方式,如何改寫「新聞」和「廣告」的定義,同時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政治參與的樣貌、民主程序、行銷者賣產品的方式、企業經營的模式……。  

 舉例來說,在個人層次,facebook有一種環境氛圍,使人可以和朋友無拘無束談論自己,固定和他人保持某種程度的親近,這種透明性也可能導致親密關係生變。商業領域中,在facebook網站尚未出現前,除非你有清楚且正確的會員資料,不然廣告客戶必須僱用專業公司花大錢,根據消費者造訪過和點選過的內容,推斷他們的性別、年齡及興趣;facebook出現後,臉書用戶自己提供正確資料,這使得facebook成為有史以來瞄準度最精確的媒體。在政治價值觀上,facebook把美國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一定程度透明度及言論自由散播至世界各地,它賦予人民自由,可以輕易發表異議、發動抗爭,但這也造成部分國家政局動盪。   

facebook臉書效應不全然是正面的。不斷成長擴大的臉書公司掌握世上許多政府都望塵莫及的個資數量,究竟是人類之福還是禍害的開端?當這些個人資訊轉化為企業精準銷售的參考,我們的生活是更便利,還是更侷促?如果,臉書上的隨意留言未來永遠都不消失,錯誤的過去無法更正,沒有人能「重生」,那麼……。   本書譯自2010年11月的作者修訂版,全書根據近一百三十人的採訪寫成,有事件的全面報導、細膩的人物刻劃,淺白的寫作手法生動活潑,無論你是不是Facebook用戶,都可以輕鬆領會。 本書特色   這是一場你我都參與的社會大突破!  一場徹底改變七億人互動連結的網路效應,  一本首度完整解密Facebook

快速崛起的真相。   有別於電影編劇,本書實際採訪了與Facebook崛起相關的人士,其中包括員工、投資人、意向投資人及合作伙伴,超過130人,大量內容更來自於長期訪談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第一手資料,作者並佐以其對資訊產業多年的觀察,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臉書成功背後的商業智慧。   書中以故事性的手法敘述Facebook如何從哈佛的宿舍萌發,創辦人的內訌、權力之爭,為何放棄華盛頓郵報的投資,怎樣爭取到第一個廣告客戶,而第一輪融資又如何獲得一億美元的估值,令人人痴迷的圖片分享如何上線,面對Twitter競爭,與Google的世紀之爭……同時明確揭露Facebook如何改變人們彼

此溝通互動的方式,如何改寫「新聞」和「廣告」的定義,同時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政治參與的樣貌、民主程序、產品行銷的方式、企業經營的模式……,讓你認識且想像Facebook引爆的更多衝擊。   別再從片片斷斷的新聞、資訊、戲劇和道聽塗說來拼湊臉書的面貌,請跟著真實、全面而詳盡的《facebook臉書效應》,來掌握臉書帶給世界的衝擊。這個世界真的變了!   ★2010年金融時報與高盛年度商業書,獲選標準為「針對現代商業議題而作,令人注目、妙趣橫生、極具洞見的作品」。  ★科技趨勢網站ReadWriteWeb 2010年度推薦商業書。 作者簡介 大衛.柯克派崔克 David Kirkpatri

ck   科技趨勢專家,曾任「財星」雜誌網路及科技資深編輯多年,寫過蘋果電腦、美國商業機器公司、英特爾、微軟及昇陽等公司的封面故事,長年報導網路對企業和社會的衝擊。現為自由作家、美國政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成員,經常以科技專家身分受邀電視、廣播及網路節目。 譯者簡介 李芳齡   專業譯者,譯著包括《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練》、《當債務吞噬國家》、《成長的賭局》、《創新3力》、《境外共和國》、《創新的軌跡》、《開放式經營》、《企業觸媒策略》、《新帝國遊戲》、《超極資本主義》、《創新者的成長指南》、《企業永續發展指南》、《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近八十部。 讚!

徐重仁、林之晨、Mr. Jamie、Anderson 、蔡明哲、吳顯二、Fox、 Lawrence、Charles老查、程世嘉、鄭蛋蛋、鄭緯筌、吳芳瑜、老貓、張永錫、陳宏偉 序 每天花二百三十億分鐘上臉書 第一章 從哈佛宿舍名冊開始 大二學生祖克柏寫程式找樂子,其中之一是線上版宿舍學生名冊,據說是為解決電腦咖交際困難問題,沒想到…… 第二章 暑假奇遇,團隊成形 暑假,祖克柏跟朋友前往科技業天堂的加州帕羅奧圖,在當地巧遇年輕創業家帕克。這是一個不再返校的暑假。 第三章 剽竊官司 社交網站的概念可溯自四十多年前,祖克柏為何挨告? 第四章 快,網站千萬別掛掉! 短短三個月,網站用戶從二十萬突破

一百萬,急需大量伺服器,祖克柏穿著他的招牌人字拖鞋,找到第一批貸款。 第五章 出高價的投資人來了 十二家創投、四家大科技公司、華盛頓郵報都來大力敲門,祖克柏選了哪一家?決定前他為何放聲痛哭? 第六章 臉書正式誕生 花了二十萬美金,買來Facebook.com這個網址,開始了臉書元年,祖克柏也坐穩了臉書國王之位。 第七章 啊哈!人脈的傳播力量 可以上臉書分享相片了,第一張是卡通貓,接著是女孩,接著是……四百億張相片!原來,尋常活動到了臉書就有神奇力量。 第八章 學做執行長 買家絡繹不絕,祖克柏似乎都欣然赴會,公司裡有人角力、有人擔心被賣掉,二十一歲的執行長如何滅火? 第九章 顛覆惹來重大危機 臉

書的動態消息,自動幫你昭告全世界,無論好事壞事芝麻綠豆事。數十萬人強烈抗議:太狗仔! 第十章 隱私誰來管? 愈來愈多大學和企業主,先上臉書搜尋一番,再決定錄取和錄用人選。在臉書,誰會出賣你? 第十一章 小網站的大平台雄心 平台,祖克柏第一次接觸電腦鍵盤時就想望的東西,當他一償宿願,他也苦澀地發現……。 第十二章 瘋了,一百五十億美元 微軟出價一百五十億美元,祖克柏還是不賣,當時臉書甚至還未獲利。這是怎麼回事? 第十三章 拿什麼賺錢?廣告! 用戶成長迅速,臉書燒錢更迅速,新營運長召開一連串會議,想弄清楚:臉書做的是什麼生意? 第十四章 前進世界一百八十國 全球關鍵字索引,「臉書」打敗「性

」,然而這並非通行無阻的歷程。祖克柏用什麼辦法,回應中國的封鎖? 第十五章 禮物經濟的深遠效應 「分享」是一份禮物,「回應」是一種回贈,彼此熟識的人相互貢獻,何以就能夠推動政治發展、改變媒體面貌? 第十六章 進化到無所不在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帶著上億的用戶成長,祖克柏嚴肅了起來。臉書還是個社交網站嗎?恐怕已不是。 第十七章 邁向全球互連時代 「地球村」裡讓全球一統的人際溝通橋梁,就是臉書嗎?二十六歲的祖克柏還有挑戰嗎? 後記:願意不斷自我改變 推薦序1臉書浪潮徐重仁   今年年初的重大國際新聞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突尼西亞與埃及獨裁政權的相繼倒台。促成這兩次革命的成功,其背後的推手,

竟是來自新科技時代的「臉書」。由於透過年輕人熟悉的臉書工具串聯下,快速集結民眾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讓革命成功,這樣的結果,可能是過去各國從事民主運動者無法想像的局面。   成立不過六年,「臉書」在全球已超過六億的使用者,且還在持續成長,創辦者祖克柏格,2004年在哈佛大學與同好從畢業紀念冊以臉認人的模式,創立這個全球最大的社群網站,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讓全球各地的人們,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分享、傳遞訊息,享受一種人人平等的自由空間。   這本書所介紹的,就是祖克柏格在創立臉書過程的詳細故事,他與同學從年輕人的創意、趣味出發,顛覆傳統思維的操作模式,以獨特的社群經營方式而

廣受年輕人歡迎,終於以滾雪球似的愈滾愈大,而掀起了全球性的網路運動。   近兩三年,我也在國外的許多報導上感受到這股熱潮,所以直覺認為這對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管道與工具,所以2009年10月,7-ELEVEn也正式利用臉書與消費者開始互動,約莫兩個月就擁有13萬粉絲數,迄今也達到111萬的粉絲數,成為台灣擁有最多粉絲的團體。   而7-ELEVEn的臉書經營,基於希望提昇與網友的互動與好感度,所以在互動的過程中,就加入許多的創新趣味活動,甚至加入門市商品的推廣,在過程中都受到網友熱烈的響應,也應證臉書力量的強大及它與網友生活習慣的緊密相連。   我個人也在半年前加入了臉書使用

的行列,雖然不方便大肆經營,但也從與他人的串聯中,觀察到年輕一代的行為模式與思想,在網路世界中的自在無壓力,快速即時的關心與連結,拉進彼此距離的效果,從商業的角度來說,確有其深入經營的價值。   雖然我無法預測「臉書」的未來發展會如何,但「臉書」的熱潮仍在持續的進行,在各面向的運用上,想必只會更加靈活與多樣化,而它所帶給世人的影響,若能保留其單純的成立初衷—以人為出發點的連結,或許它會是一股正面的傳聲力量,持續伴隨網民在網路世界中自我組織,享受追求開放與公平自由的氣息! (本文作者為7-11總經理) 推薦序2Facebook 與網路的真實化林之晨 (Mr. Jamie)   我和Faceboo

k 的第一類接觸,是在2004年的秋天,也就是剛搬到紐約,開始在 NYU Stern 攻取 MBA 學位的那年。開學沒多久,收件夾出現了一封請加入 NYU Facebook 的邀請函,心中懷著「啊!這就是美國人的 PTT 吧!」一般的想法,便去註冊了帳號。   可惜進去之後才發現當時只有半歲大“The Facebook”在 NYU 還不是頂受歡迎,我的 MBA 同學幾乎沒有人在上面,搜尋 Stern 則盡是一堆大學部的小鬼頭。沒有人能加好友,一個社群服務就沒什麼好玩的,但又怕亂加小學妹被冠上研究所之狼之類的奇怪頭銜,於是這個帳號也就只能暫時這樣擱著。   有趣的是我 96 年進台大,剛好目睹

PTT 97 年開始的起飛過程,04 年進 Stern,也剛好趕上 Facebook 隔年秋天開學後,在全美大學橫掃千軍的景象。到了 06 年初我和幾個 MBA 同學組團隊準備要創業,MySpace 已經成為社交網路的代名詞,而 Facebook 則已經是全美學生必用的人際服務。   很多人以為 Facebook 不就只是另一個社群網站,但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可就錯得離譜。Facebook 和之前的社群最大的不同,是「真實性」。人們在 Facebook 上,使用的是真正的姓名,交往的是真實的朋友。這可是網路普及 20 年來第一次發生的事情。在過去,網路上的使用者被稱為「網友」,因為每個人都冠著一

個用英文和數字組成的代號,大多時候你不知道這些人是誰,也不知道能不能信任他們說的每一句話。   Facebook 出現以後,這件事情完全被扭轉了過來。人們開始用真實身分在網路上發言,你可以查到這個人的身家背景、社交圈子、甚至是共同的朋友。於是,網路上的資訊不再是來自匿名人士的小道消息,你完全可以從發言人的身分,輕易的評估這些資訊的可信度。也就是說,Facebook 讓網路和真實社會,首次變得非常一致。   另一方面,Facebook 的興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電腦發展了 70 年之後,第一次這麼大規模的了解了人類的社交關係。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從今天起,所有的網站、所有的應用、

所有的軟體,都可以透過這些社交資料,來提供給我們更好的服務。還在考慮要不要登入一個網站嗎?如果它跟你說你的好友已經有 15 個人加入了呢?不知道附近哪一家餐廳好吃嗎?打開智慧手機看看最多朋友推薦的美食如何?   所以,當你在看這本 Facebook Effect 的時候,我希望你記住上面這兩件事情 -- 一個是電腦史上,一個是網路史上,兩個最大的躍進。而帶來這樣大規模改變的人,就是 Mark Zuckerberg 和他的 Facebook 團隊。你將會看到他們是如何的從摸索中,找出這樣的方向。你也會從他們的軌跡中,感受到這個世界還會如何的被他們顛覆。   各位,歡迎來到一個嶄新的未來,一個網路

與真實不再有差距的未來,一個Facebook 效應充滿著我們四周的未來。你必須要深入了解 Facebook,因為你的生活已經在被它改變。 (本文作者為appWorks Ventures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 作者序 每天兩百三十億分鐘   一開始,我對臉書網站所知不多,直到二○○六年夏末,一名公關人員打電話問我是否願意跟祖克柏見面,我覺得這應該很有趣,便答應了。身為《財星》(Fortune)雜誌科技業資深編輯暨主筆,我經常跟各類科技公司的領導人會面,但在曼哈頓中城的義大利餐廳見到年僅二十二歲的祖克柏,我一時間難以接受眼前這位年輕人就是一家重要性快速增長的科技公司的執行長。祖克柏穿著牛仔褲和一

件T恤,T恤上繪著一隻佇足樹枝的小鳥,他看起來委實年輕得令人難以置信!接著,他開口說話,口氣和語詞都很嚴肅:「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增加人們停留在這個網站的時間,而是要幫助他們在此有好的體驗,並且從中獲得最大效益。」   我愈聽愈覺得他跟我經常相談的那些年紀較大的企業執行長和創業家很像,於是,我告訴他,我覺得他看起來像是天生的企業執行長。在我看來,這是個恭維,我通常不隨便恭維,但他卻覺得這是個侮辱,臉皺成一團,露出嫌惡的表情,幾分鐘後說道:「我從來沒想過要經營公司,對我而言,一個事業只不過是達到目的的一種好工具。」不過,接下來的整個訪談過程中,他不斷說出只有那些有遠見的企業領導人才說得出的話。從那

一刻起,我就相信,臉書的重要性將會擴增。那次會面後,我在專欄裡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臉書何以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接下來幾年,我在《財星》雜誌上對這家公司有更深入的報導,祖克柏邀請我獨家撰寫一篇文章,敘述他的公司如何轉型成其他應用軟體的平台,這消息開始改變外界對臉書網站的看法。到了二○○七年底,我已經開始相信,臉書將成為世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果真如此,應該有人為它寫本書。   現在,位於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的Facebook公司有員工兩千人,二○一○年的總營收超過十億美元,二十六歲的祖克柏仍擔任執行長,拜意志堅定、策略穎悟力高及相當的運氣所賜,他對公司的財務與經營管理保持絕對的

掌控。實際上,不斷有買家出高價,但祖克柏看重的是「完成工作、達到目的」及促使更多人使用臉書,而不是賺錢。在保持公司的獨立性下,他對公司灌注了自己的創意、個性與價值觀。 無關緊要,但促進親近熟悉?   打從在學校宿舍設站伊始,臉書就一直維持著簡單、乾淨、整齊的外觀。祖克柏向來對優雅簡潔的介面設計感興趣,他在自己的臉書專頁上的個人資料中列出如下興趣:「開放、破規、革命、資訊交流、極簡風格、創作、擺脫對一切無關緊要事物的欲望」。不過,儘管創辦人偏好極簡風格,臉書網站非但不「小」,反而有「過量」傾向,它的會員每個月在此網站上張貼高達三百億則的資訊內容,包括網路連結、新故事、相片等。截至目前為止,臉書是

網路上最大的相片分享網站,每個月新張貼的相片超過三十億張,更別提難以計數的小通告、重大宣布、政治主張、生日祝賀、調情、邀請、羞辱、俏皮話、差勁的玩笑,當然還有「戳」。在臉書網站上,還有大量恐怕是「無關緊要」的東西。   儘管臉書已經變成一項流行的通訊交流工具,但實際上,它從未意圖取代面對面的溝通交流,祖克柏及其同仁對這個網站的構思與設計,向來是明確希望它成為促進網站會員與真實世界朋友關係的一項工具,只不過,許多人並不是這樣使用臉書。這是臉書和其他社交網站的一大差異,而這也為該公司每次異動構成了一些特殊的挑戰。   最常感受到臉書效應的是小群組內部的日常生活領域,它可以使通訊交流變得更有效率,培

養熟悉感,促進親近。舉例而言,你的朋友會從你的最新動態得知你稍後將去購物商場,你並未發送此訊息給他們,是臉書的軟體發送的,這些朋友說將在購物商場跟你碰面,而他們真的現身。   臉書的原始設計是希望建立一條更佳途徑,讓真實世界裡原本相識的人彼此交流。當人們以這種方式使用臉書時,可以產生強大的情感作用。這是以真實世界個人關係為基礎的新類型溝通工具,能夠促成全新類型的人際互動,這可能導致快樂或痛苦,但無可否認的是,它影響了使用者的生活,科技趨勢觀察家暨投資者艾絲特.戴森(Esther Dyson)說:「臉書是第一個為一群人而設的平台。」   還有其他幾項因素使得臉書不同於之前的網路事業。首先,不論在

理念或實務上,臉書網站都是以真實身分為基礎。不論是二○○四年二月於哈佛大學推出服務時的「名冊」網站(Thefacebook.com,臉書公司的前身),或是現在的臉書,始終存在的一個重要元素是以真實的自我現身。在臉書上,他人藉由檢視你的朋友清單來確知你是否就是你所敘述的這個人;換言之,實際上是朋友驗證了你的身分,為了啟動這個傳送通告的驗證流程,你必須使用真實姓名。   以真實身分現身的另一項重要作用是保護隱私,並讓用戶有控管權。雖然,這種作用未必能夠完全發揮。長期擔任臉書網站隱私總監、但為競選加州檢察長(後來於初選中落敗)而在二○○九年辭職的凱利(Chris Kelly)指出:「以真實身分呈現,

並有朋友作為驗證流程,是安全性的關鍵。在網路上,可信度的建立仰賴為人所知的固定身分。」若你對於網路上的通訊對象有疑問,那就代表你的隱私有風險。   打從一開始,隱私就一直是臉書用戶的一大疑慮,他們常覺得並未受到充分的隱私保護。大體而言,臉書化解了這些爭議,不過,不僅臉書用戶很關切,祖克柏也很關切,他知道,臉書的長期成敗恐怕將取決於它能否妥善保護使用者的隱私。該公司在二○一○年決定簡化及改善控管機制,以便讓使用者決定誰能看到他們的個人資訊。   臉書效應將引發的社會變化,未必都將是正面的變化。我們的生活愈來愈公開,這代表什麼意涵?我們將變成一個愛自我表現、愛裸露的世界嗎?許多人認為,臉書只不過在

頌揚個人生活中的芝麻綠豆細節,不是溝通工具。也有人疑問,當一個人的行動、甚至其思想不斷受到朋友的詳細檢視時,這會如何影響他的成長與改變能力?會不會導致他更從俗?天天流連臉書的年輕人,會不會失去辨識及體驗真實世界變化與刺激的能力?我們會不會在獲取資訊方面變得過於仰賴朋友?臉書是否導致我們的資訊負荷過多?我們會不會因此變得更加蒙昧無知?   臉書上所謂的「朋友」,實際上是什麼?平均而言,每個臉書用戶約有一百三十個朋友,你真的像許多用戶那樣,擁有五百個朋友嗎?臉書的朋友上限是五千個,你真能擁有那麼多朋友嗎?臉書可能使某些人對友誼產生錯誤的認知,一段時日之後,導致孤獨感上升。截至目前為止,沒有資料可研

判此問題的普遍程度,不過,伴隨我們的持續使用電子媒體,未來這個問題必將是普遍的疑慮。 世人共通的文化體驗   有一次,我和祖克柏坐在離臉書公司總部兩、三公里的一家法式小飯館,我問他,當他創立「名冊」網站」時,他認為自己在做什麼,還有,這些年來他的想法如何改變。他的回答全跟「透明化」有關,這跟他本人的十足坦率很相稱。   「想像一下你是個大學生,你的所有時間都在研讀理論,對吧?因此,你以理論角度來思考,很理想主義,很自由主義,你的周遭有很多這類價值觀,認為這世界應該由人治理。類似的價值觀影響了我,臉書主要就是朝向實踐這類價值觀。   「我的哈佛室友莫斯柯夫茲、休斯(Chris Hughes)和我

經常跟一起上電腦課的其他人閒聊,談到若是能為這世界增加透明化和取得與分享資訊的管道,必定能大大改變世界。但我們根本沒想到自己會參與其中……,我們只是一群大學生嘛。」接著,他敘述「名冊」創立後的情形:「漸漸地,『噢,有更多學校想要這個』,『好,更多類型的人想要這個』,……,它就這樣不斷地擴展,令我們驚訝不已。   「然後,有一天,我們想到,我們可以領頭做這件事,把它往前推……。原本,我和我這群沒有實際經驗的朋友只不過是在大學裡高談闊論,談到透明化將如何改變世界的運作方式和機構的治理方式,但我們突然想到:『嘿,搞不好其他人並未實際推動此事,也許得由我們來推動,也許我們不該放棄。』」說到這裡,他笑了

起來。   祖克柏絕非順民,臉書源起於他不滿哈佛大學不願意建立線上版的學校成員名冊,他所創建的網站把個人變成了當權者,這個網站的服務以人的概況和行動為核心內容,擺脫習俗舊制,把權力賦予他人。   臉書把世界連結起來,它已變成世人,尤其是年輕人,共通的一種文化體驗。儘管它源於一個十九歲大學生的小計畫,但如今,它已變成一座強大的科技動力站,對現代公眾及私人領域的生活產生空前影響。臉書的會員跨越世代、地區、語言和階級,事實上,它可能是有史以來成長最快速的公司,在智利、挪威等國家,它的規模甚至比在美國還要大。臉書改變了人的溝通交流與互動方式,改變了行銷者銷售產品的方式,改變了政府與民眾接觸的方式,甚至

改變了公司的營運方式。它改變了政治上積極行動的特性,在某些國家,它開始影響民主的過程。臉書已不再只是大學生玩的東西。   若你使用網路,你愈來愈可能加入臉書使用者的行列,它是造訪人次僅次於Google的第二大網站,截至二○一○年十一月,它的會員數已超過六億,在全球使用網際網路的二十億人當中,有超過30%的人現在經常使用臉書。臉書在二○○五年秋季推出高中版,在二○○六年秋季開放給所有網路使用者申請入會,現在,全球各地的用戶每天約花兩百三十億分鐘在臉書上,大多數用戶每天花數小時。臉書現在繼續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成長,會員數成長率大約是每個月5%,若以目前的速度穩定成長,到了二○一三年底,全球所有網

民都將成為臉書使用者。   當然,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不過,臉書現在已有七十五種語言版本,大約75%的活躍用戶居住美國以外地區。根據「臉書全球監測」(Facebook Global Monitor)估計,約一億四千三百萬美國人是臉書的活躍使用者,相當於美國總人口的46.8%,但加拿大總人口中的臉書使用者比例更高,達到50.5%。臉書用戶最多的仍然是美國,接下來的前十個國家依序是印尼、英國、土耳其、法國、菲律賓、義大利、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和德國。「臉書全球監測」統計,從二○一○年十一月往前推的那一年間,用戶數成長最快速的十個國家是羅馬尼亞、南韓、匈牙利、泰國、烏克蘭、多明尼加共和國、拉脫

維亞、伊拉克、巴西和厄瓜多爾。   跟其他網站或科技業不同的是,臉書以人為核心,它是一個讓人生活更豐富的平台。在全球資訊網問世的早年,人們有時會說,每個人最終將有自己的網頁,如今,這個預言實現了,不過,這些網頁隸屬於臉書,而且臉書使這些網頁相互連結,讓我們能夠做全新的事。   但是,這種規模、成長速度和社會滲透程度,引發了複雜的社會、政治、管制與政策問題。臉書將如何改變使用者的真實世界互動?高壓統治的政府會回應這種新形式的人民賦權嗎?這個全新的通訊交流方式有數億人使用,但卻完全由一家公司掌控,我們有什麼感覺?我們把這麼多個人資訊信託給一個商業組織,我們的自由是否承受風險呢? ※本文摘自:天下

雜誌出版《facebook臉書效應》作者序文 第十三章 拿什麼賺錢?廣告!「我們做的是什麼生意?」臉書該如何把一個成功的社交網站變成可持久的賺錢事業?桑柏格上任之初發現,臉書的高階主管對此有諸多不一見解,祖克柏提不出一個好答案,但他對此不以為意。桑柏格不同,她是個講究方法的經理人,立意要把臉書的領導群調整成目標一致。她來這家公司的任務就是要擴大廣告業務與收入,她需要所有人員及M團隊的同儕團結一致。她深信,臉書網站面臨的是個很好的廣告環境。這是很迫切的課題,因為臉書需要錢。從微軟、李嘉誠和山佛兄弟那兒募集到的三億七千五百萬美元,其燒用速度之快,超乎任何人的預期,臉書管理團隊的一些成員認為,當初

應該接受較低的估價,以便募集到更多資金,因為會有更多投資人願意購買股權。公司也快速增聘員工,截至此時已有約五百名員工,其資料中心也不斷添購數以百計的伺服器,而且,臉書很快就會需要在美國以外地區建立新的資料中心,以應付國際會員的成長。該公司在離總部一個街口的另一棟建物設立了一個員工餐廳,僱用從Google挖角來的廚師,免費供應上乘佳餚。臉書的員工此時散布於帕羅奧圖市中心的十二棟建物,公司計劃要搬遷。我們做的是什麼生意?上任約五週後,桑柏格決定舉行一連串會議,讓臉書的管理階層探討廣告機會。祖克柏不會出席,他即將啟程展開長達一個月的環球之旅,他想休假已經想了一陣子,現在找到新營運長後,是個好機會。他

獨自旅行,只帶一個背包,前往柏林、伊斯坦堡、印度、日本等地方。在印度,他搭乘骯髒的當地巴士,前往喜馬拉雅山上靜修地朝聖,蘋果公司賈伯斯(Steve Jobs)和靈魂心理學家達斯(Baba Ram Dass)等人都曾在那裡尋求啟蒙。臉書同仁認為,祖克柏是刻意選擇此時出遊,好讓桑柏格在沒有他的干預下,於公司內部樹立她的權威。不過,趁著對廣告懷有矛盾情結的祖克柏不在時舉行這些會議,探討臉書如何把龐大的用戶基礎轉化為一個賺錢的強大事業,倒是很恰當的事。公司的主管從未集思廣益,討論如何把臉書的用戶轉化─成錢─網路人士稱此為「貨幣化」(monetization)。這些會議從傍晚六點開到晚上九點,晚餐自外送

進來,每星期舉行一或兩次。第一次會議的與會者包括公司廣告業務相關主管:廣告銷售主管默菲(Mike Murphy)、負責用戶數成長與國際事務的帕里哈皮提亞(Chamath Palihapitiya)、掌管線上自助式廣告業務的肯朵(Tim Kendall)、負責微軟廣告合作業務的羅斯、廣告產品主管休恩(Kent Schoen)、廣告軟體的工程師金康星祖克柏,以及祖克柏的軍師柯勒。桑柏格在白板上寫了幾個大字:「我們做的是什麼生意?」這些會議一開始是自由討論,讓每個人有機會表達觀點。會議開了幾次後,與會者不斷增加,員工開始口耳相傳,說不應錯過這些會談,很快地,整個M團隊和更多廣告部門人員都來參加,每次

會議通常有十五至二十人參加。在當時,臉書的貨幣化策略時有改變。微軟那邊當然有賣出條幅廣告版面,不過,到了二○○七年底,雖有新的國際廣告代理合約,微軟帶來的廣告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不到25%,臉書方面希望這比例降低,這樣,公司便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線上自助式廣告現正快速成長,臉書還有所謂的「贊助內容」(sponsored stories)形式的廣告,把廣告內容融入發送至用戶的「動態消息」欄訊息裡,使它看起來好像是朋友的通告訊息,其實那是來自可口可樂或其他公司。虛擬禮物是快速成長的一個業務區塊,但仍然只占收入的極小比例。最後是臉書的「市場」(Marketplace)功能,這是一個分類廣告服務,二○○七

年五月推出的,用戶反應並不熱烈。

邁向酷兒荒謬:臺灣當代大眾文化生產中的國族與性別政治

為了解決交往 半年 PTT的問題,作者陳彥仁 這樣論述:

2000年後,臺灣同志平權運動的整體氣氛上揚。然而,反同志/反酷兒陣營於2018年所策動之反同婚公投,仍顯現平權運動內部「溫柔策略」的困境,更在後公投時期突顯在地性別與國族盤根錯節的問題。當代同志/酷兒族群為詰問這些持續浮現的問題,策略地援用與挪用數位媒體資源,將平權運動與國族議題縫合至自身創作之中,展現臺灣當代酷兒的批判美學。有鑑於此,本研究提出「酷兒荒謬」的概念,透過剖析當代同志/酷兒的美學方法,說明新生代酷兒操作「荒謬」的創作,進行轉化、乘載並抵抗臺灣內部各類常態機制的運行,當中不僅描繪當代同志/酷兒所有之感覺結構,更企圖擴大視角,以性別議題回應「臺灣」問題。具體而言,新生代酷兒創作,

有別於九零年代以降的激進酷兒理論實踐,以「荒謬感」作為另類激進美學,以反映新生代同志/酷兒在面對國內恐同修辭、歧視及同志正典等等常態機制的荒誕處境,甚至為求擴大臺灣同志/酷兒的生存可能,進一步達成未來酷兒邦聯的狀態。以上,本研究分別以文學創作、迷因與哏圖、數位表演三種不同層面的素材,說明及剖析酷兒荒謬的理論概念及其政治張力,指出此概念作為當代同志/酷兒解套困境的可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