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分局轄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醒吾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應用系 陳家堂所指導 曾國展的 以地理資訊輔助涉外犯罪案件區域分析 (2020),提出信義分局轄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治安熱點、治安斑點圖、區域情報網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許智皓所指導 利惠申的 警察人員對失智症之認知、友善態度及友善意圖與行動:以新竹市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失智症、失智友善、知識、態度、意圖、行為、警察的重點而找出了 信義分局轄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信義分局轄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信義分局轄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頭份派出所經107年3月轄區調整為17個里(後庄里、合興里、文化里、山下里、蟠桃里、成功里、建國里、忠孝里、自強里、頭份里、東庄里、民生里、民權里、民族里、信義里、和平里、仁愛里) (原包括土牛里(斗坪),上興里、下興里(尖山))、34個警勤區(原為38個)。

過去我也曾經針對縣長利用自己住家設私人服務處的部分提出我的看法,以公職人員的角度,我是反對縣長在公務體制之外再私設服務處,但很遺憾當時並沒有獲得具體的回應,如今縣長官邸仍然是縣長私人服務處開設的地點,平日更有縣府人員常住於此,公私領域的界定依然很難區分。

近期我接到頭份分局員警的反映,說目前縣長的服務處,也就是他們所謂的寓所,縣長早就已經搬離,根本就沒有住在這,但是頭份分局每天還是要安排員警在此守衛。前陣子正逢炎炎夏日,但寓所卻不讓值班員警吹冷氣,許多員警因酷熱難耐自行打開冷氣後來卻遭到分局高層檢討要求不准再開冷氣,基層員警不滿來嗆:「別把警察當看門狗」、「請所長晚上去看寓所室內溫度都超過30度又悶又熱,還把遙控器都藏起來是怕警察與狗吹嗎?」

其實這個事件也突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頭份派出所身為頭份分局第一大所,我們也都很清楚,治安座談的時候常在講,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警察平日的業務量相當的繁重又複雜,但縣長的寓所其實早已經搬離服務處的所在地點,為何不就此將原本守衛的警力回歸原本的工作岡位上。現在目前實際的寓所,是不是又要派遣警力守望呢? 如果沒有那麼多的需要,我們卻派遣那麼多的警力去支援守衛所謂的縣長寓所,那也難怪我們的基層警員會如此的不滿。縣警局和縣長是不是應該要針對警員勤務再做檢討。
109年案件總量11208件(交通事故2120+交通違規8598+刑事案件490)
109年度截至11/2為止,頭份分局110受理案件共12801件

依據相關資料調閱顯示,頭份派出所的警民比例除了是全頭份分局之冠,近三年來的案件總數更是逐年攀升,110勤務中心的受理案件數更是讓員警疲於奔命,如果還為了縣長私人的空間特別設一崗哨,確實會造成基層員警勤務的負擔,縣警局應盡速評估「調整警勤區」及「增設派出所」的可行性。

以地理資訊輔助涉外犯罪案件區域分析

為了解決信義分局轄區的問題,作者曾國展 這樣論述:

隨著現代科技的蓬勃發展,國際移動交通的快速便捷,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儼然已型成一個地球村,然而依循著商務、觀光、依親、探親、專業、投資、宗教與文化交流等目的入出我國境的外來人口與日俱增,伴隨而來的在臺涉犯案件態樣日趨多元,各類跨境犯罪手法更是不斷翻新。惟自民國96年1月2日內政部移民署成立後,由原本司職調查外來人口在臺犯罪的數萬警政大軍,主責限縮並轉移至員額僅有數百名的移民署專勤隊隊員,是故如何提昇涉外犯罪的偵防與查緝能量,已是一個刻不容緩且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宥於個人研究經費與數據蒐集的來源有限,故本研究僅就外來暫、長住人口頻繁的新北市16個警察分局轄區所發生的涉外犯罪案件,以

統整並歸納涉犯案類、國籍、時間區段、身分態樣及場域屬性等因素進行研析,深入探究新北市16個警察分局轄區犯罪誘因與易發生處所,運用地理資訊系統結合電子地圖,彙整並輸出「治安熱點」、再據以繪製「治安斑點圖」,以提供各區治安指標,妥適建構「區域情報網絡」,作為未來預防涉外犯罪宣導與規劃專案查緝勤務導向,期能達到有效打擊新北市轄內外來人口犯罪,降低涉外犯罪案件發生之成效。

警察人員對失智症之認知、友善態度及友善意圖與行動:以新竹市為例

為了解決信義分局轄區的問題,作者利惠申 這樣論述:

背景:失智盛行率隨著老化而增加,已是台灣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失智者可能發生的報案案件有走失、意外事故、竊盜、詐騙、情緒問題等,站在社區第一線的警察同仁有必要增加自身對於失智者辨識的敏感度,但是探討警察人員的失智症知識、失智友善態度、失智友善意圖與行動的護理研究仍然不足。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警察人員之失智症認知、失智友善態度與失智友善意圖與行動之相關因素及其預測因子。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設計,利用便利取樣對新竹市警察人員335人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100%,統計分析以281份有效問卷進行之。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人口學資料、失智症知識量表(含: DKAT2、自擬的失智症協助勤務與失

智友善政策相關知識問卷)及自擬的失智友善態度、意圖與行為問卷。結果:研究結果顯示,警察人員之失智症協助勤務知識、失智友善政策知識、失智友善態度、失智友善意圖與失智友善行動呈現顯著正相關。經逐步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失智友善意圖(解釋力69.1%)、失智友善態度與性別對失智友善行動可解釋總變異量約72.6%;失智友善態度(解釋力34.0%)、失智友善政策知識與員警的年資對失智友善意圖可解釋總變異量約40.8%;失智症協助勤務知識與工作中曾接觸(疑似)失智者對失智友善態度可解釋總變異量約9.5%。結論:警察人員的失智友善意圖與行動的預測因子為:性別、年資、工作中曾接觸(疑似)失智者、失智症協助勤務與友

善政策知識及失智症友善態度。為營造失智友善環境,公衛護理師應主動出擊與地方警局合作,共同發展出適合地方員警的教育訓練課程,已達增進失智相關知識、提升失智友善態度及行為之目標。透過這些教育訓練,地方員警將會更有能力為失智症者提供適性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