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決移轉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判決移轉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勝平,瑞希寫的 爭點HERE 民事訴訟法(二版) 和陳治宇的 法學緒論(高普考‧三、四等特考‧升等考‧地方特考‧一般警察‧鐵路‧司法 ‧農田水利署考試‧各類相關考試適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學稔出版社 和志光教育科技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林建中所指導 李柏蒼的 企業分割制度與其租稅規定之研究 (2021),提出判決移轉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司分割、新設分割、吸收分割、人之分割、物之分割、企業併購法、雙層股權結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葛克昌所指導 陳佳函的 論不動產借名登記之課稅問題 (2021),提出因為有 實質課稅、稅捐規避、逃漏稅捐、借名登記、真實義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判決移轉意思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判決移轉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爭點HERE 民事訴訟法(二版)

為了解決判決移轉意思的問題,作者勝平,瑞希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1.爭點齊全   本書於各章節中完整呈現民事訴訟法之爭議問題,並以不同視角帶領同學一窺各大學說、實務之精要。     2.重要星等   本書在各爭點皆標示星等,讓同學在考前衝刺階段,得參酌星等難易度及重要性,有效率地進行複習。     3.考題實戰與破解HERE   本書在爭點最後以各大法研所、司律考題作為實戰演練,以解說之方式帶領同學破解爭點之包裝,並針對答題架構之編排給予建議。     4.最新實務見解   本書蒐集最新的最高法院、高等法院見解,力求同學能掌握最新的實務脈動,以利回答各種考場上刁鑽且複雜的實務見解題型。

企業分割制度與其租稅規定之研究

為了解決判決移轉意思的問題,作者李柏蒼 這樣論述:

隨著併購市場蓬勃發展,企業進行合併收購擴張事業版圖的同時,亦有可能產生擴張效果不如預期之情形。近年來隨著股東採積極主義興起,公司分割亦做為推動最大化股東價值其中一種手段。原因在於資本市場對於企業將某些分切自母企業之外並單獨管理之營業部門給予正向評價。以標普美國分拆指數為例,在過去10年的績效表現將近兩倍於標普500指數,優於整體市場。臺灣於西元2000年後增修金融控股公司法、企業併購法以及公司法引進較為完整之公司分割制度,至今雖已超過20年,但相對於美國進行公司分割之歷史,時間尚短。而臺灣與美國公司分割制度上亦有不小差異。本文透過比較法研究,將兩國公司分割法制上有關公司分割類型、法律程序、租

稅等相關規定,以及公司分割實例等議題做整理,並進行跨國比較。另一方面,租稅優惠作為鼓勵公司進行併購之政策手段,故對分割活動整體上有重大影響。由於美國符合稅法上要件之公司分割可享受遞延課稅之優惠,故在此情形,可能有必要同時在公司法面及稅法面進行檢討。同時本文亦將對臺灣及美國公司分割相關租稅優惠要件進行整理,試圖透過比較法研究,探討如何在我國將公司分割應用於更廣泛之商業目的。最後在美國法部分,由於雙層股權結構可作為敵意併購防禦措施被廣泛使用,是以當雙層股權結構與公司分割結合,公司的管理階層可透過公司分割將其裁量權擴張至改變分割子公司之公司治理結構,此亦為分割所需注意的變化議題。在整理及分析臺灣及美

國近年來公司分割之實例後,本文認為以併購法面及稅務面平衡之觀點檢討我國公司分割法制時,應在放寬公司分割的交易態樣同時,對於僅以公司分割作為節稅手段之交易加以限縮要件,以防止國家稅基流失,同時並鼓勵公司進行實際產生經濟效益之公司分割。

法學緒論(高普考‧三、四等特考‧升等考‧地方特考‧一般警察‧鐵路‧司法 ‧農田水利署考試‧各類相關考試適用)

為了解決判決移轉意思的問題,作者陳治宇 這樣論述:

  新法+新題必考範圍全新攻略!   搶新!搶鮮!~納入重要修正公布   公務員服務法、公務人員保障法111.6.22   著作權法111.5.4、111.6.15   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110.12.8   刑法111.1.12、111.1.28、111.2.18   刑事訴訟法111.2.18   法院組織法110.12.8、111.2.18   行政訴訟堅實第一審新制(包括行政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施行法、行政法院組織法、法院組織法、法官法)111.6.22(112.8.15施行)     ◎直擊考點,完全命中   囊括各類科法學緒論之考試範圍,萬無遺漏。     ◎專業專精,品質保

證   新法新修,題目合乎時宜,時事重點一本掌握。     ◎必考演練,高效學習   題隨文走、即學演練,厚植應考實力。   本書特色     ◆內容安插「考題觀摩」及「重要條文」,使考生實力大躍進。   ◆論列「觀念補充」及「法學教室」,幫助考生延伸性學習。   ◆完整蒐羅歷屆試題,精選分至各章;並以QRCode提供最新之111年高普考試題觀摩,完全掌握命題趨勢。

論不動產借名登記之課稅問題

為了解決判決移轉意思的問題,作者陳佳函 這樣論述:

稅捐係國家對人民私經濟活動結果之課徵,通常私法上所形成之事實關係,會被稅法尊重並承接為課稅要件之前提,但私法對稅法僅有評價上之先序性,而沒有優先性,若人民濫用私法自治、契約自由藉以規避稅捐之負擔,違反量能平等負擔原則時,在稅法上自得加以調整,不受民法之拘束。借名登記乃我國不動產交易實務上常見之型態,在私法及稅法上具有相當之爭議,其在私法上之評價結果,在稅法上應屬逃漏稅捐或是稅捐規避,值得探討。稅捐逃漏與稅捐規避最主要之區別,在於納稅義務人是否違反真實義務。倘納稅義務人依稅法之規定,並無將特定課稅事實揭露與稽徵機關知悉之義務,則納稅義務人即不因未揭露該課稅事實而構成真實義務之違反。借名登記契約

依民事裁判實務及學說之多數見解,在私法上係真實(非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有效(未違反公序良俗)之契約。在私法上,不動產所有權之歸屬固然係透過公示登記資料認定之。然在借名登記之情況,因形式所有權人與實質所有權人不同,而該不動產所生之經濟利益係由借名人取得,從而在稅法上,應按實質課稅原則,認為借名人方為不動產相關所得歸屬之人。準此,借名登記在稅法上應如何評價,其關鍵在於借名人借用他人名義取得之所得,究竟有無申報所得之義務?依德國立法例與學說見解,納稅義務人如隱匿其迂迴、不合常規之交易安排,使稽徵機關因不能認識到稅捐規避行為之存在而無法發動其稅捐調整權時,亦屬真實義務之違反,從而另行構成稅捐逃漏。本文

認為參考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7條第8項規定:「第三項情形(按:指稅捐規避),主管機關不得另課予逃漏稅捐之處罰。但納稅者於申報或調查時,對重要事項隱匿或為虛偽不實陳述或提供不正確資料,致使稅捐稽徵機關短漏核定稅捐者,不在此限。」借名登記屬於課稅重要事實(影響所得應歸屬之人以及應納稅額之多寡),故納稅義務人負有誠實告知義務,當納稅義務人未為告知時,即可認為納稅義務人違反真實義務,而屬逃漏稅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