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詩詞名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勵志詩詞名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琹涵寫的 花前月下讀詩詞套書(花間讀詞+月下讀詩) 和陳坤一的 一時豪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九歌 和長歌藝術傳播有限公司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周益忠所指導 范家寧的 電視劇《后宮甄嬛傳》意象與敘事手法研究 (2021),提出勵志詩詞名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後宮甄嬛傳、改編小說、花意象、敘事手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 陳淳迪所指導 吳燦城的 吳燦城詩語敘情作品自述 (2017),提出因為有 詩語、敘情、抒情、書法、複合媒材的重點而找出了 勵志詩詞名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勵志詩詞名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花前月下讀詩詞套書(花間讀詞+月下讀詩)

為了解決勵志詩詞名句的問題,作者琹涵 這樣論述:

  《花間讀詞》     引領古典詩詞現代化的散文名家琹涵,用溫暖真摯的文字,將歷代好詞用現代語言做了嶄新的詮釋,令人穿越時空進入詞的世界。     全書精選流傳千古的經典詞句,涵蓋李白、李煜、辛棄疾、柳永、馮延巳、溫庭筠、王國維等不同年代的詞家,共四十二闋詞作。作者閱讀詩詞多年,信手拈來都是令人心醉與心碎的詞句:「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琹涵融合詞的高妙意境與現代人的日常事件,以平易近人的筆觸寫出四十二則生命故事,讓詞不僅能抒情的低吟,更是滿懷悲憫與智慧的心靈啟發。

丈夫外遇的妻子夜夜無法入睡的情景,宛如李煜描述:「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分居兩地無法與男友共結連理的思念心情,如同劉基的傾訴:「無情明月,有情歸夢,同到幽閨」;與老友把酒言歡,人生風雨都成下酒的閒談,不正是楊慎所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琹涵說:「有多少在人前無法啟齒的心事,有多少憤恨不平,心中的委屈找不到安放的所在,我的淚不可抑制的落下,險險就要氾濫成災的時刻,是在古人的詞裡得到了慰藉、寬容、諒解和同情。」花間讀詞,字字絕美,句句溫柔。多少委曲求全的心事,抑鬱愁苦的心情,都因書中的溫情,獲得最大的撫慰。詞人走過悲歡的體悟,激盪起對生活的共鳴,使人學會從容自在的看待各

種人世常情。   《月下讀詩》   引領古典詩詞現代化的散文名家琹涵,以溫柔真摯的字語入文,將詩的真善美用現代化語言做了新穎的詮釋,令人彷彿穿越時空走入歷代好詩的世界。   全書精選寓意深遠的經典詩句,涵蓋陶淵明、李白、王維、杜牧、白居易、李商隱、蘇軾、歐陽修等不同年代的詩家,共五十二首詩作。作者閱讀詩詞多年,信手拈來都是傳遞感動和溫度的雋永佳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琹涵結合詩的美妙意境與現代人的日常事件,用親切淺白的筆觸寫出五十二則生命故事。春風喚醒了熱愛生活的心,碧雲遊子

引發思景懷人,花開花落一如感情起落,日出黃昏都是人間滋味,從中體會詩不僅能雅俗共賞,更是隨手可及、滿懷智慧的心靈啟發。分隔兩地的相思之苦,宛若薛濤描繪:「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懷念辭世友人的心情,不正像李白的傾訴:「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珍惜時光的感慨,誠如陶淵明所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月下讀詩,字字絕妙,句句鏗鏘。琹涵說:「當人心波動,惶惑不安,此時讀詩最好。詩的音韻之美,可吟誦,可高歌,有安定心神的力量。詩的意境之美,可想像,可神遊,更具有療癒的效果。」詩是永恆迴盪在心中的歌,多少心中的塊壘,

抑鬱寡歡的情懷,都因閱讀本書而豁然開朗、雲淡風輕,每讀一回就多得一回的啟發。詩人對人生高低起伏的了悟,與現代人的生活連結,和大千世界的生命相互印證,讓人學會淡定的接納各種人世常情。 本書特色     ★書中引用古典詩詞中的雋永名句,結合生活化的故事,將古人的智慧運用到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不同於以往琹涵出版的詩詞集,不限於宋代詞人和唐代詩人的作品,精選流傳千古的經典詩詞。

電視劇《后宮甄嬛傳》意象與敘事手法研究

為了解決勵志詩詞名句的問題,作者范家寧 這樣論述:

摘要 網路世代改變了閱讀型態,紙本不再是唯一的閱讀媒介,影像閱讀滿足了平面閱讀的虛擬想像。隨著各大文學網提供龐大的雲端空間,各類型的小說花團錦簇的綻放開來,成為電視劇題材的新選擇。 《後宮甄嬛傳》在2011年開播至今已滿10年,各大電視台重播、網路平台重新上傳、甚至翻譯成美語日語,一部劇可以重播10年依然有提討論的流量與聲浪,情節或人物必然有其獨到的魅力存在。 本論文試圖探討原著小說與電視劇改編之間關聯、時代背景套用的狀況與敘事手法中主題與情節的運用,並對劇中古典文學的引用方法做分析,藉由花意象的運用與其背後所隱含之意作探討。此外《後宮甄嬛傳》與《鏡花緣》、《紅樓夢》相似

之處,在於均借鏡花木的意象呈現人物內心與形象;再比較原著小說與本劇中重要人物角色安排與事件鋪陳的差異情況。藉由上述的差異,分析每一故事段落之間事件的安排,以對比的手法探討故事起落,對比的範圍包含人物類型、善惡之念、正反派人物的形象與行為等,最後結論本論文重點。關鍵詞:後宮甄嬛傳、改編小說、花意象、敘事手法

一時豪興

為了解決勵志詩詞名句的問題,作者陳坤一 這樣論述:

  無論是「心遊萬仞 筆掃千軍」的磅礴大器   還是「空為花寒一夜愁」的切切真情   無論是「江山留與後人愁」的無限感喟   還是「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寧靜豁達   皆憑一時豪興,揮灑胸中逸氣     書印家陳坤一先生以清雅質樸的文筆,將落筆奏刀之際內在思維娓娓敘述。本書結合書跡印痕與創作心情,圖文並茂,呈現其對傳統與創新、文學與人生等課題的深入思考。如同一場藝術的親切交談,引導讀者親近書藝,領略創作者深邃的精神與美感世界。     本書作品內容從陳坤一先生自作詩文聯句(第一、二卷)開始,展現藝術家書法與文學造詣的高度;接續為勵志、情懷、禪悟等三個主題篇章(第三、四、五卷),引領讀者進入書法

家所悠遊陶醉的人文世界;最後是坤一先生的篆刻作品(第六卷)。各卷標題如下:     壹、一時豪興 自撰詩文開胸次   貳、入古出新 裁取古裝成新衣   叁、以古為師 迻錄佳章銘座右   肆、雅人深致 坐對古人共情懷   伍、物外禪思 悟通今古生智慧   陸、金石同壽 刀筆相發見性情   本書特色     一、作品與心得同步呈現。有別於一般作品集以圖錄為主,本書圖文並茂,書法家以分享的心情,娓娓道出書法及篆刻的創作心情與思維體會。書中八成以上的作品皆配有心得文字,親切誠懇、言之有物,讀者可以一邊觀賞、一邊閱讀,十分受用。     二、紙本與影音巧妙結合。這不只是一本紙本書,它超越傳統出版之處在於

,書中結合11則精心攝製的創作示範影音,以二維碼(QR code)方式供讀者連結觀賞。影音內容乃書法家針對代表作品所做的講解與示範,影片生動、簡約,每則數分鐘不等,含括草、行、楷、篆、隸、漢簡等代表作品。此一創舉,乃將紙本延伸至數位,使書法愛好者不侷限於閱讀靜態圖文,亦能藉由觀賞影片,對書法家及其創作有更立體、更多層面的瞭解與體會,相信必能引起深刻共鳴。     三、篇章結構輕鬆好閱讀。本書前有「池邊閒話」一單元,乃作者針對傳統與創新、文學與人生等課題綜合論述,每則三、四百字,輕鬆好閱讀。後有「如是我聞」一單元,以「大家怎麼看書法家陳坤一」的角度,同樣各以小短文方式清新呈現,充滿濃濃人文氣息。

書中六大卷作品之卷首,另有採訪小記,以生動優美的文采帶出坤一先生對各個主題的回應。綜合而言,這在書法集中絕對是一本有溫度又好閱讀的書。   名人推薦     陳坤一投身書法篆刻,不追求各類競賽中種種桂冠的榮耀,不受制於鬻書賣印的市場,在興之所至、情之所繫中追求人生的快樂,同時又不拘泥於藝術門派的束縛,而是轉益多師,深入傳統,關注當下。「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辭麗句必為鄰」。所以他在書法篆刻的創作中,表現著自我、自在、自由、自然,展示著從容不迫的儒者風範。     他能一筆不懈、不激不厲地寫鍾王小楷,其小楷不僅以精工勝,而重在以韻致勝;其行草書中兼具沉著與痛快,不僅以力量勝,而重在以氣象勝;其隸書既

能寫沉雄寬博的伊秉綬風格,又涉獵秦漢簡牘,得天真爛漫之妙。     書法是坤一先生篆刻的重要支撐,儘管他的篆刻多方取法,有多種面目,而通過刀意傳達筆意是其一以貫之的重要特徵,在刀筆互融中使作品不但耐「看」,而且耐「讀」;不但「悅目」,而且「賞心」;不但有建築般的空間造型美,而且沿刀筆時序展開著音樂般的節奏之美。──李剛田 西泠印社副社長、書法家、篆刻家、書法篆刻理論家     陳坤一書法融疏淡之氣入遒勁之中,別有鬆透而操縱自如的自在。由米芾〈苕溪詩卷〉、孫過庭〈書譜〉、顏真卿〈爭座位稿〉與〈裴將軍詩〉、而伊秉綬、而漢簡草書、而于右任諸名跡,伐骨洗髓,鎔鑄古今,向著雄渾磅礴的大路奔馳而去。十餘年

間,陳坤一書法展現出另一番清逎而大器的面貌。     欣賞陳坤一的書法,可以平靜心扉、淡化心緒、洗滌心靈,若有震盪心神之處,只在隱微之中,以其個性醇厚儒雅,為人和易的緣故。老實寫字、老實刻印、老實做人、老實生活,以至於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李郁周 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     靈魂全潑在紙上   氣血盡灑於毫端   抱樸守一  一就是一切     白紙黑字加一點點紅   字在人就自在 世界也自在     八分布衣二分官   一才是一切     附記:   認識坤一兄不覺已二十餘年,而識得其氣度與書藝,不過半載耳,非吾眼拙乃其為人深藏內斂。觀公門出入者,有做堅毅沉穩功夫

,如曾文正;有放曠飄逸出入佛老,如蘇東坡,坤一兄二者兼得,故其筆下真積力久且逸趣橫生,時見新意於法度中。放眼千載,中國文化乃至中國書法皆是在嚴苛的規制中,遊刃騰挪迸發靈感,展示它飛揚流動的生命意趣,坤一兄《一時豪興》亦是此一規律之最佳印證。──徐 學 教授、文化學者、原廈大臺灣研究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子乾先生的書法可概括為五個特質,即古典、樸茂、自性、天然、雋永。     一、古典:子乾先生正楷得唐人歐虞法度,小楷入鍾王門徑,行草寢饋晉唐風規,此為其基本功之所由來,中年以前即因寫技突出屢拔獎賽頭籌;其後於帖學技法基底上益以甲金篆隸的探究,並在篆刻研學的引領下融入碑學意趣,尤其是標準草書巨

擘于右任書風的參酌轉化,似乎已成為其審美表達的軸心。     二、樸茂:子乾先生吸取太平老人恢擴開張的格局,參以熟練的行書運筆節奏,使之拙而不野、厚重卻靈動,特別在行、草書中雖含北碑、標草筆致,然字勢映帶連綿,褪去挑鉤而一氣呵成,行間乃顯得豐茂,這是近現代傾向碑學書風者所難能的發展。     三、自性:子乾先生於古典書論多所研究實踐,曾於課堂費數年時間逐字逐句講解《書譜》,深諳學古而不泥古的辯證法則,例如通臨顏魯公〈爭座位帖〉,改以草書寫米南宮〈苕溪詩〉,用伊秉綬隸法錄韓昌黎〈師說〉、參于右老碑行體抄東坡詞等,雖有所取徑,卻也充分彰顯自己取精用宏的理念。     四、天然:自古以來文人藝術多以

「寫意」為尚,繪畫上的「胸中丘壑、腕底雲煙」。書法則如東坡所言「我書意造」,寫、畫到一定層次必當追求「天然去雕飾」的境界,子乾先生書風可見其漸老漸拙的任情隨性,不拘執於法度,不著意於經營,在熟諳的章法布局下任筆所之,行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五、雋永:子乾先生能詩能文,日常閱讀不輟,故無論抄錄古文詩詞或自作,皆深富哲思雅韻,耐人閱觀賞會,其五七言律絕或論書印、或遊歷、交流聞見,造詞用典恰到好處,作品上的識語、邊款、題跋文思暢達,帶有明清以來小品文的況味,這種儒風雅調時下書印人中稀見企及者。──蔡明讚 書法家、書法教育月刊社長     書法上高呼正大氣象者多矣。正大氣象就是一條樸拙之路,

一條沿著二王顏柳匍匐而來的路,是說著容易做起來難並要靠歲月熬出來的路。我讀陳坤一的書法才感覺到,書法的理想狀態,就如其作,不暴不烈,不澀不膩,博瞻英旨,正變穩布。幾十年的案上功夫,並沒有使他張揚及呈現一種倔傲的個性,而是一個不斷開張寬容的精神格局。不論其楷、行、草、隸、篆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同時又表現出濃郁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的書寫。     陳坤一的作品中正樸厚,「中正」在當下的書法創作中是最為難得的。在最容易跟風的當下,在書法家們寫得比「二王」還要「二王」的時潮中,中正的書風恰恰是冷靜,保持了一種古風。看陳坤一的作品,更像是在看清人的作品,氣宇軒昂,中正之中保持著樸素的個性,這是于右任留下的遺

風,在陳坤一的筆下,看見了這個餘脈。     陳坤一的作品是復歸平正,通會之際的吟誦,餘韻裊裊,自有一種奪目的精彩。他的書法對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心平氣和,沉著痛快而又優游不迫,綺靡典重又契合純粹。觀其作,惟願讓人放下身心,體察傳統的廣闊幽深,體察傳統的溫潤蘊藉。其揮毫刻印,直照人心。──王俊傑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渭南師範學院美術設計學院院長、吳川淮 中國書法報社前主編、陝西省榜書協會副主席     陳坤一先生的書法風格獨特,承繼古今傑出書家之法,讓我印象深刻。看似毫不費勁、率真的每一筆都來自他幾十年不懈的研習、制心一處和愛好。他的作品內容,或親自構思,或選自詩家名句,無不傳達了禪宗和道家深層無

言的意趣。去年夏天,我在福建廈門與他有緣見面。在我的腦海裡,他微笑起來像是古代的智者,充滿慈愛的光芒。     Mr. Chen Kunyi’s calligraphy impressed me with its distinguished style, and with traces of the best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calligraphers. Each seemingly effortless, innocent stroke comes out of his decades of relentless practice, single-min

ded devotion and love. The contents of his works, either out of his own making, or chosen from the best Chinese poets’ lines, all convey a deep wordless bliss of Zen and Daoism. I only met him in Xiamen, Fujian, last summer. His smile resembled, in my mind, an ancient sage’s, full of the light of co

mpassion.── X. Z. Shao/蕭興政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中英雙語詩人     再次欣賞到陳坤一先生的作品已是十年之後,不禁讓人感歎陳老的書法精進如同時光般自然醇厚,字如其人有心,人如其字誠摯。     借此機會奉上祝賀,願今後歲月中彼此惺惺相惜!藝術道路上共同發展進步!──陳金正 廈門金獅山盆景園園主     書法的書寫,是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多重技巧的運用,也是書寫自我對人生、事物的感觸。以渾樸厚重、溫文儒雅的書風,結合真情至性、豐富人生練達的文意,在紙絹空間上遣興書寫、揮灑流淌,創造出了一個人在世間真誠、實在、珍貴的具體表現──書法藝術,也留下一個人知、情、意在世間的深刻

印記。陳坤一先生的作品集「一時豪興」,即是如此真真切切地展現了他精湛書法技藝、深刻生活體驗的書法世界,值得再三閱讀、品味。──鄧豐懿 文化部前参事

吳燦城詩語敘情作品自述

為了解決勵志詩詞名句的問題,作者吳燦城 這樣論述:

佛教認為眾生皆有情,而以人最有情也最多情,人以各種方式表達或抒發情感,繪畫、撰文、作詩、寫詞、歌唱…等等。以詩詞為例,自古以來,寫情之詩詞不勝枚舉,如唐‧元稹之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元好問之摸魚兒,「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都是流傳至今,人人朗朗上口的名句。筆者自小偏愛詩詞,在生命的歷程中,偶有所感,便將其以短詩作為紀錄,而今筆者已逾知天命之年,冀望在此創作中以過往寫下的詩句為主軸,分自敘詩、愛情詩、勵志詩三項,藉此回顧與省思筆者面對現實羈絆之虞,在創作歷程上的匍匐。本次創作共分三個部分,紀錄筆者之心境、情感及對未來之盼望,分

別為:一、遊魂走大千:敘述筆者成為單親之後,面對生活困境所有感之描述。二、感情放一邊:紀錄筆者對於感情之期盼,卻羞於自身之條件而產生之情愫。三、振翅仍欲飛:表達筆者重返校園培力,積極奮鬥,力拼浴火重生之日。生命之過程,波折難免,筆者相信逆境只是一項考驗,一段蛻變,一個課題,一場刻骨銘心的淬鍊。自怨自艾無法改變現實、無法博取同情、無法將你從囹圄中釋放;何不拋棄傷感,不再歸咎命運,積極奮發,自立自強,以圖充實自己之能力,創造自己之價值,立足於社會之上,擺脫手心向上的悲哀。筆者這幾年身體力行,在重新求學的階段上,寫下輝煌,筆者自認不是別人眼中的阿斗,不再是連清潔工都應徵不上之無用之人。「你只要往前走

,老天自然會為你開路。」但願筆者之故事,能帶給遭逢變故者一些正面能量,一切都只是過渡,「落馬並不可恥,看你有沒有本事上馬,再戰!」「如果你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為什麼不讓人對你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