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國家公園地理位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台江國家公園地理位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源謀,吳春燕,王明和,蘇秋鈴寫的 臺灣府城經典:導覽‧逍遙遊(第四版) 和魏宏晉的 台灣的國家公園(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政治經濟學研究所 楊永年所指導 高柔婷的 紅樹林保育政策之研究-以台江國家公園綠色隧道為例 (2010),提出台江國家公園地理位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江國家公園、紅樹林保育政策、綠色隧道、永續利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江國家公園地理位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府城經典:導覽‧逍遙遊(第四版)

為了解決台江國家公園地理位置的問題,作者黃源謀,吳春燕,王明和,蘇秋鈴 這樣論述:

  本書由四位對臺南有深厚感情的在地學者、文史工作者、資深導覽人員合力編寫,不只帶領你遊覽、欣賞臺南,更讓你有足夠的內涵為前來臺南的朋友、客人進行一場有文化深度的導覽。   臺南這座城市自有一段充滿歷史與文化的神奇氛圍,一恍神就懷疑起自己像穿越劇的主角一樣,去到另一個時空,這樣的一座府城,不是讓導遊講講笑話就能敷衍過去的城市,不是帶朋友去品嚐小吃就能滿足的城市。您,要怎麼認識這座府城、怎麼導覽這座府城呢?讓《臺灣府城經典─導覽‧逍遙遊》四位博學熱心的作者告訴你吧!   作者群將多年來對府城導覽的經驗與心得,結合詳盡的典籍與歷史考據、現況資料,以及讓導覽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的素材,並且加上臺南輕旅遊的規劃建議,編寫成這本《臺灣府城經典─導覽‧逍遙遊》。   臺南,臺灣的「府城」,是早期臺灣的政治經濟中心,經歷過荷蘭人佔領統治臺灣的期間、明末鄭成功父子統治時期、清朝統治時期,這座府城都是見證著臺灣歷史的首府之都,因此也充滿著歷史、文化的氛圍,到處都是古蹟,一磚一瓦都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要導覽這樣一座城市,需要多深厚的文化底蘊、多濃烈的愛鄉之情啊!要認識這座城市,豈是漫遊式地欣賞欣賞古蹟建築之美、品嚐品嚐知名小吃就能滿足的呢?要當個有文化涵養的臺灣人,帶著朋友來遊覽府城,可千萬不要只帶去古蹟拍拍照和吃美食喔!這些古蹟有太多動人的故事可以介紹了!你也不清楚這

些故事嗎?這本《臺灣府城經典─導覽‧逍遙遊》就是你最好的府城知識「行動電源」。   不同於一般依地理位置分區介紹的旅遊書,本書兼顧歷史時序與地理區域,從荷蘭時期開始,到明鄭時期、清領時期,在各時期專篇中,再分單元介紹該時期留下的重要古蹟。因此,在這本書裡,安平古堡和億載金城不再只是同樣位於安平區的古蹟了,讀者在這本書可以看到立體化的歷史時序,清楚認識到一座是荷蘭時期的古蹟,一座是清領時期的古蹟,講的是不同時空的故事。   臺南市在臺灣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認識臺灣從臺南開始,認識臺南從安平開始。」正是實地了解臺灣史的不二法門。本書除了以導覽臺南以外,也不忘引導讀者從臺南看向整個臺灣,因

此在整理收錄了臺灣史前時代遺址簡表、行政區域暨史前文化分布圖、臺灣原住民、臺灣地區各縣市地方之特色、臺灣俗語--智慧箴言、臺灣的民間信仰、神之物語-護法協祀神、二十四孝表列、臺灣歷史與文化相關影片彙編、臺灣的世界第一等資料,放在書末附錄,做為導覽資料庫。   作者們除了資深專業的導覽解說員或解說志工的身份之外,也同時是教師或文史工作者。他們也許不是文學作家,書中也沒有太多浪漫的情懷與想像,但在編寫這本書時,充份展現了認真仔細到絲毫不浪漫的態度。他們會親自到古蹟現場拍照,撰稿時對罕見少用的難字、古字加上注音及名詞解釋,更用心從龐雜的文史資料中精選整理了許多附錄資料。   本書第一版於2012

年12月出版起,即廣受好評,許多導覽界、文化界的「內行人」視為珍品,也有博物館一次採購數十本做為內部訓練之用。第三版起新增了許多特色單元:   .周遭漫遊-在每一單元的最後提供讀者旅遊景點、特色小店的資料。   .輕旅行建議路線-假日小旅行已是現代趨勢,因此,作者將旅遊景點結合歷史人文,規劃出輕旅行路線,提供給讀者參考。   .希臘羅馬神話人物-因近年奇美博物館新館成為臺灣府城新地標,讓讀者能更為了解旅遊景點。   .臺灣日治時期經典建築之美-介紹國定古蹟臺南地方法院的特色,使讀者更認識古蹟建築。   .臺灣地區一鄉鎮市區一特色-將全臺各鄉鎮、地區的特色景點、名產收藏於資料庫中,是為作者精心

之作。   第四版依最新現況更新各期年表、一鄉鎮一特色等資訊,並將內容去蕪存菁,改版得更加完善、精緻。        全書編排細緻、豐富多元、充滿巧思,此次改版使內容更活潑生動,深具實用功能,不僅是導覽工具書,更是觀光旅遊的好手冊,是讀者不容錯過的選擇。  

紅樹林保育政策之研究-以台江國家公園綠色隧道為例

為了解決台江國家公園地理位置的問題,作者高柔婷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紅樹林的永續利用為概念,研究台江國家公園綠色隧道紅樹林保育政策,除了解業者經營竹筏旅遊及綠色隧道內紅樹林物種生長狀況外,並研究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如何形成、規劃、執行紅樹林保育政策,建立地方自主的經濟發展,對紅樹林保育及維護,帶動地區環境資源的永續利用發展。本文主要以增加政策利害關係人對紅樹林保育的認同及促進政策利害關係人間對於保育的共識作為兩個面向來分析紅樹林保育政策形成、規畫、執行及成效。本文研究發現有幾點:包括目前紅樹林保育的生態危機、公私有土地難解的問題、商業利益誘因大過紅樹林保育及保育政策執行上的一些困境;而在研究發現中專家學者是紅樹林保育政策形成的關鍵因素;專家學者與業者是

主導紅樹林保育政策過程的主要規劃者;業者則是主導紅樹林保育政策的執行過程;管理處則多站在輔導及從旁協助的角色。本文受訪者多認為目前業者以不破壞的維護方式所進行的紅樹林的保育作法,具備保育的認同感與作為,不過,仍然需要管理處透過教育與合作向業者宣導紅樹林及濕地維護發展的正確觀念,紅樹林保育政策雖然沒有辦法有立即的效果,但是若能達到一邊教育業者,一邊節省政府資源,促進紅樹林濕地保育的提升,具有正向意義。最後,整理本文所得到的研究發現,歸納出四點建議,分別是希望政府能投入資源整合協助紅樹林保育、向鄰近社區進行保育教育、政府輔導土地資源的利用及分配並鼓勵當地居民與業者參與紅樹林保育;因此面臨未來此地區

的紅樹林濕地保育,政府與業者都仍然有更多互相成長的機會與空間。

台灣的國家公園(新版)

為了解決台江國家公園地理位置的問題,作者魏宏晉 這樣論述: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 搶先收錄! ☆全新18開版本、視覺大驚豔! ☆全新版面、全彩印刷、全心編製!   《台灣的國家公園》先從歷史面切入,在〈國家公園概論〉中帶領讀者瞭解世界保育觀念覺醒的過程,進而認識國家公園的意義與選定標準,並敘述台灣成立國家公園的始末;繼而詳述〈陽明山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地理環境、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並搭配精心繪製的國家公園區域圖。 作者簡介 魏宏晉   民國五十四年生,哲學博士。擔任過報社、雜誌社記者、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撰稿者、大學兼任講師。喜愛旅行,

足跡遍佈五大洲。 繪者簡介 金炫辰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在創作之餘,擔任出版公司特約插畫,悠遊於寫意與寫實之間。 國家公園概論 認識國家公園 台灣國家公園的歷史發展 陽明山國家公園 走進陽明山國家公園 認識環境與生態 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域圖 觀察生態保護區 訪陽明山勝景 雪霸國家公園 走進雪霸國家公園 認識環境與生態 雪霸國家公園區域圖 訪雪霸勝景 遊憩區導覽 太魯閣國家公園 走進太魯閣國家公園 認識環境與生態 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圖 領受人文之美 訪太魯閣勝景 遊憩區導覽 玉山國家公園 走進玉山國家公園 認識環境與生態 玉山國家公園區域圖 訪玉山勝景 遊憩區導覽 墾丁國家公園 走進墾

丁國家公園 認識環境與生態 墾丁國家公園區域圖 觀察生態保護區 訪墾丁勝景 遊憩區導覽 金門國家公園 走進金門國家公園 認識環境與生態 金門國家公園區域圖 領受人文之美 遊憩區導覽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走進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認識環境與生態 東沙環礁公園區域圖 遊憩區導覽 台江國家公園 與國家公園同行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王鑫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兩者之間,互為因果。   台灣地區設立國家公園的歷史過程,也再度呈現了這兩者之間的互動。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實際上也呼應了時勢和英雄之間相增相長的客觀環境條件。   台灣本島的地理位置介於世界最大陸板塊與最大海板塊

之間。依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太平洋板塊邊緣的菲律賓海次板塊以每年約7公分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直衝台灣而來,並且沿著花蓮東方至日本東南海底的琉球海溝,斜斜地切入海底深處,地殼在這裡隱沒進入地下。移動中的菲律賓海板塊也沿著花東縱谷擦身而過,又擠壓、又向上逆衝,把台灣這塊歐亞大陸邊緣的地方,擠得褶皺了。因此造山運動抬升了台灣地塊,衝撞而來的菲律賓板塊也依附在台灣的東部,構成了海岸山脈。從此,在這兒共構台灣本島,成為一家人。   因此,在台灣本島,可以同時遊歷歐亞大陸地塊和太平洋地塊,觀察大地變動的證據。如果你懂得閱讀大地之書,那麼你就能遊山深,見山魂魄,見山又是山。如果你沒有足夠地形學、地質學基礎

知識,那麼,你還是可以欣賞大地變動之後留下的精彩風景。九二一大地震一夕之間,把斷層帶的東側抬升了近10公尺,這就是大地變動的現代劇,你總該參觀過吧!   台灣的氣候也具特色。氣溫高、雨量大是眾所皆知的;降雨強度驚人,更是造成水災的直接因素。這種傾盆大雨也是切割地表,使台灣本島山谷密布的主要侵蝕營力。   台灣本島生物棲息環境,就在這樣的特殊地理、地形、地質背景之下,逐步形成。歷經千萬年的自然演替,使台灣具備了「福爾摩莎」的美名,真可謂天生麗質。   台灣的歷史發展也頗崎嶇。直到國民政府經營台灣數十年後,國民的生活品質和民主素養,才能夠反映在政治行為上。蔣經國時代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民主化和環境

保護的呼聲。吃飽了、喝足了,人們開始有閒管理環境品質的事情了。   在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明列了成立國家公園的內容。這一項議題在日據時代即已提出,後因戰事停頓。直到提出國家公園法後,才奠下基礎。從歷史的腳步來看,國家公園是新生兒。他們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他們的出現也代表了「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的再呈現。費驊先生是這場時代劇的英雄,在他的支持下,國家公園一個接一個設立了。   國家公園管理引進了許多西方土地管理策略,也帶來了解說服務、遊憩規劃的新作法和新標準。有效執行環境保護的警察隊,全民參與的「與國家公園有約」活動,更把時代性的戶外遊憩推向高峰。遊客中心、解說員導遊,以及勢如排山倒海的大自

然出版物,更在台灣掀起狂濤;也佔據了媒體的廣大篇福。英雄們就是你我,我們共同投入了這一波。為了推動這時代的巨輪,我們與國家公園同行。   國家公園象徵台灣的進步,也必將引領我們繼續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