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俗文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台灣的民俗文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承緯寫的 台灣民俗學的建構:行為傳承、信仰傳承、文化資產 和黃仁達的 台灣顏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玉山社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林俊良所指導 吳昀軒的 塗鴉藝術應用於台灣民俗活動海報創作研究 (2020),提出台灣的民俗文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俗活動、街頭塗鴉、塗鴉藝術、臺灣塗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日本語文學研究所 陳明姿所指導 吳慈芳的 西川滿文學中台灣意象的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西川滿、異國情調、台灣意象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的民俗文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的民俗文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民俗學的建構:行為傳承、信仰傳承、文化資產

為了解決台灣的民俗文化的問題,作者林承緯 這樣論述:

  什麼是民俗?在學術體系的世界裡,民俗學如何被理解?蓬勃發展於台灣民間的地方文史研究,這些在野之姿的民俗研究,在學術知識建構中,又該怎麼樣來定位?   本書著眼於台灣民間社會各種傳承文化面向的考察分析,透過行為傳承、信仰傳承、文化資產三大議題共十二篇章的研究展開,掌握從清領、日治、戰後到當世的民俗文化傳承、受容、變遷等動態的文化變貌,從中理解台灣的民俗文化本質及特徵,進而思索建構不是中國民俗學、日本民俗學或歐美民俗學研究的追隨附庸,也不是社會學的俗民研究或人類學漢人研究翻版的台灣民俗學這門獨立學門的可行途徑。 本書特色   1.    第一本為民俗研究立論的專書。

  2.    從民俗到世界無形文化遺產,作者以文化財保護大國日本為例,從學術的角度解析台灣民俗的現況與成為一門學科的可能。   3.    奉納、年節送禮、神將扮裝等,來源為何?信仰與無形文化資產間的關係為何?本書都有精闢的剖析與論述。 名人推薦   歐陸的民俗學(folklore)對民族國家發展影響深刻,日本民俗學與其國民性之塑造息息相關。反觀台灣在民主化之後,其政治國家(state)體制日益成型,但作為國民國家(nation)的文化涵養認同,則有待深化,民俗正是民族文化的底蘊結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戴寶村(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民俗固然來自過去,但是應該保存於現

在,成為實際生活的內容,並且繼續傳承給未來的世代。面對台灣的過去,每一個世代以及當時每個不同族群的民俗活動,都應該被保存、被維護與被延續。如此,民俗研究的文化資產價值才能獲得正確與完整的對待。——廖仁義(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圖書館館長)  

台灣的民俗文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年在德國舉辦,世界最大的烘焙展,代表台灣出征的李國溢,靠著用巧克力製作八家將,勇奪亞軍,不但介了台灣的民俗文化,更證明自己的甜點實力,李國溢從小踢足球,夢想當個足球國手,沒想到考上體專之後,遭到父親反對,最後因為喜歡看日本節目,決定走上做甜點之路。

塗鴉藝術應用於台灣民俗活動海報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的民俗文化的問題,作者吳昀軒 這樣論述:

「塗鴉」常指的是紙上隨意塗寫、不成熟之書寫及畫作,而本研究所指的塗鴉是符號、簽名、圖像,創作者以噴漆代替畫筆,將這種藝術形式與街頭文化和社會現狀作結合,時常是創作者表達對社會的不滿或是心情寫照的方式,塗鴉藝術起源於1960年代的紐約,經過時代的變遷,如今已發展成為具藝術性、商業性的視覺藝術。因此,本研究以塗鴉藝術作為主題,透過《Graffiti world》、《Graffiti L.A. : street styles and art》、《Sticker City-paper graffiti art》、《塗鴉鬼飛踢》四本國內外有名的書籍,還有Graffiti.org、isupportstr

eetart.com、 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 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三個網站,搜集海報樣本共121件作品,使用KJ法進行分析與歸納,得到標籤塗鴉字體(Tag)、粗大字體(Block-busters)、狂野風格(Wild Style)、立體字型(3D)、立體塗鴉(3D)、卡通、漫畫形象塗鴉(Iconograph)、模板塗鴉(Stencils)、黏貼式塗鴉(Plaster)、簡單線條圖像、複雜、寫實人物圖像、照片結合文字塗鴉、多媒材塗鴉共十二種表現手法,以這些手法來進行海報創作。  創作主題為「台灣的民俗活動」,因為民俗活動可以說是台灣最有特色的文

化之一,而塗鴉藝術中多種手法與豐富的色彩,還有人人都能夠接觸的這兩種特性皆與台灣富有在地色彩的民俗活動不謀而合,因此以本研究結果之十二種塗鴉手法,透過海報創作呈現老舊傳統的民俗活動,進而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台灣的民俗文化。最終經過創作實證後發現,使用照片結合手繪圖像較能夠凸顯民俗活動的樣貌,照片處理上使用黑白的網點效果、色調分離、負片效果來呈現,人物上多使用簡單線條圖像、模板塗鴉的效果來表現,較能夠強調人物的輪廓、動作,色彩上多運用黑、白、紅、黃、粉等對比強烈的色彩,將多種不同的塗鴉手法搭配電繪、手繪、照片等多種媒材來創作能夠豐富視覺的表現並賦予塗鴉藝術新的樣貌。

台灣顏色

為了解決台灣的民俗文化的問題,作者黃仁達 這樣論述:

《台灣顏色》 第一本著眼於台灣生活美學, 詳實記錄台灣顏色的著作!   台灣是四季顏色豐富的島嶼,各式設計、商品更是多彩多姿,黃仁達繼《中國顏色》後,最新編撰《台灣顏色》試圖通過本書,從人文、自然、城市三大觀點來介紹101種台灣重要的顏色,讓讀者重新認識各種顏色背後的歷史及意義,從繽紛的艷光中了解台灣色彩文化的特色與美感。 全書架構分為:   [人文│古色]   由傳統文化、在地民俗所形成的特有顏色,是最貼近台灣傳統生活的色彩,多反映在本土藝術創作上,不但表達出不同族群的文化意識與審美眼光,也豐富了台灣的人文意涵與特色。   [自然│野色]   植物、生物、景色等構成了台灣的主

要自然顏色。自古以來,這塊土地的原生色彩便以無數絢爛的姿態環繞在我們周圍。   [城市│色遇]   由外來文化、全球化商品所帶來的新顏色,為本土的色彩世界增添了無數炫耀的光彩,共同構成了台灣獨有的時代感與多元文化底蘊。   黃仁達的《台灣顏色》,主要表達了色彩是傳情達意的重要媒介,而每種顏色的背後,都隱藏著不同的故事與涵意。通過本書,讓讀者從周圍的顏色開始觀察台灣,從在地、外來顏色所象徵的意義來深入了解台灣社會的脈動吧! 作者簡介 黃仁達(YAN T. WONG)/編撰攝影   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藝術學院(Ontario College of Art)。   曾任職多倫多廣

告公司美術指導、香港電影策劃、台灣有線電視台美術部經理。   現從事廣告設計,旅遊及寫作。   著作有《小二,再來一杯啡》、《酗巴黎》、《巴黎逛街地圖》、《北京逛街地圖》、《上海逛街地圖》、《東京逛街地圖》、《中國顏色》等多本著作。 前言 第一章 人文∣古色 1. 台灣紅 2. 台灣藍 3. 大紅 4. 朱紅 5. 橘紅 6. 青花藍 7. 交趾陶 8. 寶藍 9. 松綠 10. 胭脂紅 11. 天藍 12. 孔雀藍 13. 黃色 14. 磚紅 15 紫水晶 16. 鉻黃 17. 瓶子綠 18. 粉洋紅 19. 鮮藍 20. 暗紅褐 21. 梔子色 22. 鐵灰 23.

鎘黃 24. 淺褐 25. 栗色 26. 金黃 27. 琉璃黃 28. 琉璃藍 29. 釉綠 30. 墨黑 第二章 自然∣野色 31. 蕨綠 32. 墨綠 33. 蔚藍 34. 碧綠 35. 曙紅 36. 珊瑚紅 37. 午夜藍 38. 粉白 39. 萱草色 40. 艷紅 41. 躑躅色 42. 淡紫 43. 朱槿色 44. 洋紅 45. 玫瑰紅 46. 純白 47. 櫻花色 48. 紫羅蘭色 49. 鮮黃 50. 聖誕紅 51. 橙紅 52. 青黃 53. 西瓜紅 54. 橙黃 55. 熟紅 56. 熟黃 57. 深綠 58. 番茄紅 59. 藍綠 60. 石榴紅 61. 檸檬黃 62.

深紫紅 63. 綠黃 64. 椒紅 65. 山葵色 66. 紅赤 67. 醬油色 68. 薑黃 69. 青綠 70. 茄子色 71. 棕色 72. 灰石色 73. 烏黑 74. 銀白 第三章 城市∣色遇 75.塑膠紅 76. 粉藍 77. 粉紅 78. 克萊因藍 79. 鮮紅 80. 漆紅 81. 螢光綠 82. 螢光橘 83. 淺黃綠 84. 靛藍 85. 卡其色 86. 亞麻色 87. 米色 88. 香檳色 89. 酒紅 90. 勿忘草色 91. 咖啡色 92. 計程車黃 93. 霓虹燈 94. 訊號紅 95. 訊號黃 96. 訊號綠 97. 紫光 98. 金色 99. 銀色 100.

黑與白 前言   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進程中,色彩是世界上不同文化體系或民族傳情達意的重要媒介之一,台灣也不例外,而每種顏色的背後,都隱藏著不同的故事與涵意。   自四百年前漢人渡海墾拓台灣伊始,原來承傳自大陸漢民族的色彩文化觀,在經歷先民對島內自然時序生態長年累月的觀察,以及對常民文化的探索與體驗,再加上世居島上與大自然共存的原住民的生活色彩觀念後,逐漸演繹出一套既屬於東方,卻有別於文化中國的色彩審美觀點,例如:紅色在漢文化中是象徵吉祥與喜慶,而台灣人則認為同屬於東方傳統紅色系列中,色感既鄉土又時髦,平民化中又顯現高雅氣質的桃紅色是最能代表台灣精神、風貌、形象以至人文風采的色調;相較於

象徵炎夏、熱辣與躁進的東方大紅色,桃紅則有如拂面的春風般輕柔與平和,除傳遞出生命活力與喜悅的訊息,同時也代表了美好事物的特質。而紅色在原住民泰雅族的傳統習俗中,則是象徵太陽與能量的色彩。又例如:靛藍色在漢民族的色彩文化中,數千年來均屬於庶民的常服用色,而在台灣則象徵早年移民墾荒落戶,刻苦奮鬥與堅忍耐勞的歷史記憶與色澤。   古語有云:「色無著落,寄之草木」,而台灣是一個自然生態多樣化以及四面環海的島嶼,島上山林跌宕起伏,河川溪水光輝流映,花草樹木五色氤氳,各放異彩的爛漫野色所合構成的一幅天然色譜,既藻繪了這塊大地,也陶醉了人心。而這些耐人尋味與扣人心弦的光彩均屬於這塊土地的原色調,是天賦的本

色,也是上天賜給台灣人民的無窮財富。   台灣也是一個富包容性的國度,在文化調色盤上,除了本土的民俗風情顏色外,同時亦融合了異國文化的色彩。在歷史的溯源中,久遠前因荷蘭人、西班牙曾經短暫踏足台灣,而為這塊土地滲入了歐陸的色彩元素;近代則因受到日本半個世紀的統治,又為本島文化的多元性加添了東洋丰采。而在現代生活中,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的色彩文化在島內都能和諧並存,互顯特色;而時尚色彩經互相混搭或彰顯的結果,則彩繪出一幅既現代又傳統、既東方也西化、既古老亦時髦的多元化色調|一種只屬於台灣的獨特色譜,我們可稱之為:台灣的顏色或文化的彩妝。   為了介紹及闡述的方便,本書引用了近代色彩學理論中的四個基

本專用名詞,即:色相、明度、彩度及色階來加以輔助說明。另外每種顏色又附上示範用的彩印色票,並分別標示各色彩的四色混合調色比例,以方便讀者辨色鑑賞。惟書內各色票的顏色值並非共通標準,此外又可能因為本書所選用的紙張、以及閱讀光線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差異,因此書中各則色票僅供參考用。 第一章 人文∣古色 A2 台灣藍C80 M60 Y0 K45 台灣藍是指用天然藍染植物──藍草的色素所染就的衣物呈色,又稱紺藍色。其色感穩重樸實,是代表早年移民開墾台灣的刻苦奮發、堅忍耐勞的打拚精神,也代表鮮明的歷史記憶。 屬爵床科植物的藍草又可分為馬藍、木藍、蓼藍及菘藍。十八世紀初,隨著漢人渡海落籍開墾台灣,從大

陸引進了馬藍、木藍及藍染技術。馬藍在台灣又稱山藍、大菁、青仔,栽種區主要分布於北部大屯山區並廣至中北部的低海拔山丘地帶;南部則以木藍為主。藍染產業曾經是台灣重要的外銷產業,其中三峽(舊稱三角湧)是北台灣早年藍染工藝的重鎮,而藍染織物及台灣靛藍染料多經由艋舺(今萬華)以船運回銷到中國大陸,甚至遠售至日本及歐洲等地。台灣藍染產業歷經了十八、十九世紀的輝煌期,直至二十世紀初德國發明了俗稱「洋靛」的化學合成布染料陰丹士林(Indanthrene)並傳銷到亞洲後,台灣的藍染工業便逐漸沒落了下來。 近年新北市三峽為找回逐漸消失的「台灣藍」而重新出發,以創新的行銷手法讓藍染手工藝重生。而國際知名的台灣服裝設

計師洪淑芬,則把原來的土布藍賦予新面貌,以創意把藍染轉變為現代時尚的色彩。 A3 大紅C0 M100 Y100 K10 在台灣的民俗文化中,大紅色是十分重要的顏色,是傳遞生命活力,象徵吉祥如意、喜事及節慶的色彩。 大紅是屬於高彩度(chroma)的色澤,古稱絳色,絳從糸字旁,原指一種紅色的絲織物,主要是用含有紅色素的植物──茜草,經由重複漬染,不斷加深紅色濃度的方法染就。據古書《說文解字》解釋,絳字亦稱「大赤色」。 另絳所代表的紅色深淺度的定義又隨著年代的演進而改變,在近現代,絳色是指大紅色。 在台灣人的生活中,大紅是無處不在的顏色,全反映在衣、食、住及民俗節日當中,從傳統的婚嫁女服、喜餅,辦

喜宴的紅桌,廟宇的紅漆色木門到過年張貼的春聯、紅包等,大紅色都賦予吉利祥和,幸福與萬事如意的含義,亦代表了在地人熱情、積極、正面與希望的精神。

西川滿文學中台灣意象的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的民俗文化的問題,作者吳慈芳 這樣論述:

日本統治時期的西川滿,將台灣視為「華麗島」,並以此作為一生書寫對象。在西川滿的作品中,充滿了台灣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歷史、民話等內容,他受過法國文學與詩人蘭波的薰陶,以耽美的筆鋒創造出了許多以台灣為書寫對象的作品,同時受到吉江喬松的影響,使得他文學觀中有著普羅旺斯文藝復興的精神,因此他視台灣為南方的光源、創造力的源頭,以台灣為書寫對象來實行他的文學理念。 其文學作品風格多被評為「異國情調」,而台日兩地的學者也多以西川滿為研究對象,進而探究在台日本人的文學位置與觀點,然而在諸多研究中,較少提及西川滿作品中的台灣描寫,實為可惜,因此筆者揭開在其「異國情調」筆調下的台灣,探究始終抱持著藝術至上的

西川滿,是如何描寫台灣之美,而在他描繪的台灣美中,又含有怎麼樣的台灣意象。 筆者將對以淡水為舞台而描繪的文本「楚楚公主」、「劉夫人的秘密」進行分析,考察兩作品中所呈現的淡水文化、歷史,並從中探討西川滿認為的台灣意象。此外,也透過描寫大稻埕的藝旦為主的作品,和台灣媽祖信仰的書寫,來理解西川滿的台灣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