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紙杯零售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咖啡紙杯零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誠,馬汀‧泰勒寫的 好產品的設計法則:跟成功商品取經,入手101個好設計的核心&進階,做出會賣的產品 和伊莉莎白.哈斯.伊德善的 杜拉克的最後一堂課 : 現代管理學之父給全球經理人的箴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中餐具批發、免洗餐具、日式餐具懶人包 - 熱血台中也說明:像是靠近大門口的左右二側分別是杯盤區和咖啡用品區。 ... 主,像是便當盒、免洗碗筷、紙杯與一些塑膠袋等等,食材類的批發就不像零食那些可以零售,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點 和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李吉仁所指導 王寧的 循環經濟永續商業模式探索—以降低一次拋棄性杯子用量為例 (2021),提出咖啡紙杯零售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聯合國永續目標、循環經濟、設計服務、商業模式、一次拋棄性杯子。

最後網站紙杯批發零售批發採購一次性/外賣紙/塑膠杯 - QMFZ則補充:免洗餐具大批發商包材大批發, 線上商店免洗餐具及食品包裝材料批發零售紙碗,塑膠碗,塑膠杯,紙杯,杯蓋,咖啡杯吸管,蛋糕盒,叉子,湯匙,外帶盒,寶特瓶冰淇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咖啡紙杯零售,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好產品的設計法則:跟成功商品取經,入手101個好設計的核心&進階,做出會賣的產品

為了解決咖啡紙杯零售的問題,作者張誠,馬汀‧泰勒 這樣論述:

好設計,就是行銷產品最好的方式! 消費心理∣產品定位∣暢銷配色∣造型法則∣創意發想 仿生學∣材料運用∣產品製程∣介面設計∣品牌忠誠建立   芝加哥伊利諾大學工業設計系的教學精華   美感+研發+技術+成本=做出好產品   創業、研發,不必從零開始!告訴你最核心、最基礎的Know-how   不只工業設計師、產品設計師、介面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必備   產品研發PM、行銷經理、品牌經理不能不懂的專業知識   「與眾不同不困難,真正難的是精益求精。」──Jonathan Ive   ▌好設計真有不變的法則?這一本給你答案   為什麼創業的第一件商品要走小而美路線?成本要如何計算?需求是一

個動詞,使用者要的不是椅子,而是休息?什麼是瑪雅法則,產品太前衛、太創新,注定被淘汰?為什麼750元的水壺要能燒水、鳴笛音、耐用,但27,000元的水壺卻只要夠美就好?設計巧思要實用,消費者才買帳?玩心設計,素材品質更要講究,才不會淪為用完即丟的噱頭?你以為耳罩式耳機最關鍵是配戴舒服,但其實是方便攜帶和收納?符合人體工學的產品,成本高還可能不好用?為何高腳酒杯容易打翻卻依然主流?一項產品能激發消費者什麼樣的情緒反應?耐用、實用是終極王道?你的產品要訴諸堅固、耐用?還是讓人心生好奇?復古老派,抑或簡單低調?怎樣的大小比例,讓消費者覺得恰到好處?怎樣的顏色、材質、形狀跟圖樣最熱銷?想不到這些問題,

都有解答!   ▌成功商品,取決於是否建立出設計的核心原則   產品設計牽涉的領域如此之廣,市面上充斥著無數產品,要在如此廣闊的光譜上達成「有效」的設計,關鍵取決於是否已建立出設計的核心原則。但在設計課堂上老師往往沒教,來自芝加哥伊利諾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兩位教授,試圖在書中整理出這些好用且放諸全球皆準的法則、哲學層次的思考,以及造型設計技術面的基礎知識,幫助大家在這個既複雜又迷人的領域中站穩腳步。   ▌給設計師的Do & Don’t Do,從靈感、研究、製作到技術都有解   立志作設計師,不必太在意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意設計風格?迅速想出點子後,千萬別堅持己見?原創不會無中生有,要

靠提升基本功?沒靈感,把白紙撕成四等分,寫下三個詞,立刻進入狀況?卡關時,有突破的解方?每週記錄下你的設計心得,千萬別捨不得這些時間?辛苦研究調查不可省略,太快思考模具、零件、成本有危險?設計時別只想美感,還要全方位思考行銷方案、品牌策略、生產製造?體積和質量會騙人?厚底皮鞋質感高,運動鞋卻要輕巧柔韌,原來每項產品有正確的重量?連螺絲頭形狀都大有學問?如何申請專利,保護你的創意?   ◎帶你入手設計的核心   ▌把身體當作設計工具   虛擬或數位產品,還是必須透過身體進行視覺介面的操作。把身體當成工具,去演出使用者的經驗,並且盡可能讓設計的過程貼近一種行為。   ▌用數字理解你的世界   

養成習慣,去猜測生活環境中出現的物品尺寸大小,實際測量,看你的預測值有多接近。   ▌搞清楚產品的來龍去脈,才有好設計   假如設計的是紙杯,就去搞清楚它的生產、物流、銷售以及用途所形成的系統;如果設計的是電子產品,就去思索它在複雜的數位生態系統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從大家最熟悉的東西下手!   設計熱水壺,高科技的未來感外型或許很吸引人,但消費者更信任的是熟悉的外型,因為這更能融入他們的居家空間。   ▌產品的「正確重量」=品質保證   重量是家具品質的象徵,但對筆記型電腦來說,卻恰恰是相反的訊息。   ▌所有的產品都需要「移動」   大型笨重的印表機或許會被放在同一個位置好幾

年,但當它壽終正寢時,會再度移動。   ▌設計時記得考慮「地心引力」   將物品設計成頂部比底部窄,不易傾倒,視覺上也較穩定舒適;但外帶咖啡杯卻全然相反,其實依然應用了重力法則。   ▌單一零件就能決定產品壽命   若是一雙要用上二十年的頂級皮革鞋,應該為它搭配可替換、並以沿條縫製的皮製鞋底。   ▌要設計給老奶奶用,就試著體驗老奶奶生活   設計師派翠西亞‧摩爾在 26 歲時模擬了 80 歲老奶奶的真實生活,現今具升降功能的公車、下沉式路緣,以及字體較大標示,皆是這項實驗造就的變革。   ◎入手造型、配色的基本   ▌造型不是單憑功能決定的   當一項設計決策,能回應的要素越多,就越

有可能成就成功的產品。   ▌產品造型三路徑:加法、減法、形變   「加法造型」帶有機械美感;「減法造型」呈現統一外型;「形變造型」呈現有機形態。   ▌讓產品的「形狀」幫你說話   經典「圓形」鏡框,由於約翰‧藍儂、史蒂夫‧賈伯斯、甘地愛用,凸顯了圓形鏡框代表的「簡樸、率真」特質,反而創造一種新時尚。   ▌讓產品外型告訴消費者如何使用   設計優良的產品會透過「示能性」告訴使用者該如何操作它──讓使用者一看就知道,握住茶壺把手,就能將茶從壺嘴倒出來;開關往上撥可接通電源,往下撥可切斷電源。   ▌如果你的產品想做成貓咪造型,切記勿做得太像!   若你的產品充滿玩心,請簡化造型,避免

過度寫實。   ▌厚度增加10%,觀感上卻多了33%   只要為產品增添僅僅10%的厚度,便能在消費者心目中造就這項產品的耐用度。   ▌實用的白色、高格調的黑色、專業的金屬色   白色強調簡單、乾淨與實用。黑色有助於建立格調感,金屬色則傳達出專業。   ▌淺色突顯產品細節,暗色則要求低調……除了汽車   淺色調突顯細節,適用於觀賞物品,汽車是唯一的例外,暗色調讓汽車在明亮的戶外像鏡子一樣!   ▌手機外殼的「接縫」位置,暗示了手機的品質與格調   接縫在底部給人一種堅固印象,接縫在上方展現出組裝的精準度,接縫落在兩側正中則是設計師介入發揮的好時機。   ◎會賣的設計,必知的使用者心

理學   ▌使用者要的不是茶杯,而是享用茶   使用者要的不是花瓶,而是展現花朵的美麗。使用者要的不是水壺,而是移動時也能補充水分。   ▌750 元的水壺要能燒水,27,000 元的水壺只要夠美就好   300元的卡西歐手錶,暗示報時的價值只值270元;但240萬的百達翡麗手錶卻能賦予擁有者地位與聲望。   ▌高腳杯造型並不實用,但為何經典不敗   容易打翻的高腳杯仍是主流,用高腳杯盛裝葡萄酒或許勉強堪用,但實際上它是用來「呈現」葡萄酒的。   ▌巧思≠噱頭,巧思才能帶來長銷   噱頭或許一開始會讓人覺得有趣,但就長遠來看,噱頭最終會走向失敗。   ▌成功兒童產品背後並非都要有個「迪

士尼故事」   Radio Flyer 公司旗下的玩具「小紅拖車」,造型上看起來並不好玩,卻是玩具設計典範。   ▌為你的產品,另外設計出周邊產品   越野單車不只是騎單車,還包含探索戶外、挑戰體能,或逃離週間工作;這些體驗為騎車這件事錦上添花,更增添使用者對品牌的信任度。 專業人士,好評推薦   王鴻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前系主任/中華民國設計學會創會會員   呂佳珍|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   官政能|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榮譽講座教授   林榮泰|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前臺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林彥呈|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光民|世界設計组織(

WDO)區域顧問   蔡宏政|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創意設計中心主任   羅彩雲|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前工設系主任   「本書以淺顯易懂、文圖並茂的方式分享產品設計的點點滴滴,輕鬆翻閱之餘卻能發人省思,值得初學者與專業設計師一讀。」──王鴻祥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創會會員   「本書講述設計思考的重要核心,以使用者認知與心理為中心,進行同理、觀察、體驗、探索等思考過程,釐清設計元素的表達與產品的關係,值得每位設計者透過閱讀與反思這些方法與原則。」──呂佳珍|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     「這是一本對設計人或嚮往設計的年輕人具有啟發性的好書,書中提到許多案例,值得大家細細

咀嚼,必有一番體認。」──林彥呈|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主任     「設計本質是『實務的』,其成果是『務實的』,其價值則是『生活化的』。《好產品的設計法則》利用生活結合設計『實務』的過程,其法則是『務實』的方法,其設計成果把創意轉變為『生活化』的產品。』──林榮泰|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教授     「設計非同藝術創作,僅憑靈光乍現的瞬間,是有法可循。本書以簡潔的圖文,闡明設計的盲點,深值借鏡與學習。」──羅彩雲|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   「設計是一門能具體實現利他哲學的科學,能為使用者設計有溫度的產品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而此幸福感也將反饋給設計者。」──蔡宏政|高雄科技大學創意設計中心主任

循環經濟永續商業模式探索—以降低一次拋棄性杯子用量為例

為了解決咖啡紙杯零售的問題,作者王寧 這樣論述:

永續成長不論對企業或是社會整體而言,都是永續發展的第一要務,它代表了對未來的希望、對進步的渴望與不斷前進的動力。然而,在追尋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外部競爭環境的改變或是內部資源的限制,都可能在不同時間點成為成長的阻礙。在當今環境破壞殆盡,稀缺的天然能源成為各國間搶奪的難題,聯合國發起的2030年永續目標(SDGs) 將全人類緊緊地綁在一起,共同實際的面對與處理困境。而結合工業邏輯與自然思維、生態圈式發展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就成為超越經濟發展只能以原料-製造-使用-拋棄的線性模式,也超越環保只能減量-重複使用-回收的取得杯水車薪成果,這一左一右的調和與流動,是從全產品生命週期檢視每個利益關係人的難

題與需求,以服務設計流程雙鑽石流程持續創造可能選項的擴散思考,並做出選擇的聚斂性思考,然後觀察、歸納、分析出以服務接受者為中心的價值主張,結合各領域專家設計出可行的商業模式。本研究以一次拋棄性杯子的減量為題出發,探究了因工業技術的快速發達而造就的使用習性,在創造工作機會與經濟成長的同時是如何損耗資源、付出眼前看不見得環境代價。接著,根據永續發展商業模式的循環設計服務,建立出杯子製造商與使用的企業端的價值主張,深究四個國際案例後推導出其收益流模式:有以銷售套版客製化紀念重複使用杯為模式法國Ecocup,以永續帶動社區發展的日本Ecotone區域環境設計研究所,德國Recup退杯取押金模式及英國C

upclub新創技術加值模式,四個企業都在從不同背景與場域進行創新實驗,故得出要能做整體減量,須結合各個利益關係人價值主張,而以「永續循環綠色轉型顧問式」的社會企業,最能以中立角度帶動循環模式,引入各式工具與技術,而達到減量的最終目標。希冀本研究初步的探索,對未來提出可行的永續商業模式有所助益。

杜拉克的最後一堂課 : 現代管理學之父給全球經理人的箴言

為了解決咖啡紙杯零售的問題,作者伊莉莎白.哈斯.伊德善 這樣論述:

★★ 好評推薦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張寶誠美商甲骨文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吳昇奇寶鹼董事長兼執行長 萊夫利(A.G. Lafley)《今周刊》546期 今選書摘 彼得.杜拉克這位偉大的管理學之父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他所留給世人的管理哲學卻正要傳唱下去。《杜拉克的最後一堂課》一書中包含了對於現代企業的精闢分析和見解,為杜拉克這位一代大師和他一生的作品畫下完美的句點。於讀者而言,這是了解杜拉克人生最後階段,對於長期策略、競爭以及勝利之觀點的大好機會。 本書作者應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之邀,在這位現代管理學之父去世前的十六個月,兩人定期晤面,討論雙方對當代企業的發展,以及至今

依然不斷成長、變化的看法。本書掌握杜拉克管理理念的精髓,並配合說明未來數十年間,企業界主要的風險和契機。 本書分成五大主題介紹杜拉克的理念,誠如他本人所說,這些也正是現代企業開創明日之所需,其中包括:連繫顧客。創新與變革。發展持久的合作關係。吸引與培養知識工作者。建立有紀律的決策過程。 作者簡介伊莉莎白.哈斯.伊德善(Elizabeth haas Edersheim)伊德善為一位策略顧問,客戶包括美國《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以及私募基金。她在成立「紐約顧問合夥人」(New York Consulting Partners)這家公司之前,曾為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

合夥人。她的上一本著作《麥肯錫的馬文.鮑爾》(McKinsey’s Marvin Bower)正是介紹麥肯錫創辦人的理念及其在業界的生涯。鮑爾是她的良師,也是杜拉克博士的老友和同儕。埃德莎姆博士著作等身,曾赴國會針對產業網路以及製造政策發表證詞。她擁有麻省理工學院(MIT)營運研究暨產業工程博士學位。相關資訊請參考 www.definitivedrucker.com。 譯者簡介胡瑋珊 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學士,曾任英商路透社財經新聞編譯、記者。目前專事筆譯與口譯,譯作三十餘本,散佈財經、企管、科技、勵志各領域。譯有《知識管理》、《與高效能有約》以及《GEM電子共同市場》分別獲得九十、九十二與九十

三年度經濟部金書獎殊榮。 洪慧芳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於西門子公司與花旗銀行,目前為專職譯者,譯著包括《eBay網路拍賣實作手冊》、《主管大變身》、《網路拍賣也要做行銷》、《部落格行銷》、《班加羅爾之虎》。 推薦序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張寶誠推薦序   美商甲骨文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吳昇奇推薦序   寶鹼董事長兼執行長 萊夫利(A.G. Lafley)前言第一章 樂高世界的經營法則在新的環境裡,「策略」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所有權」,本章將列舉管理階層應該扮演的角色和策略。第二章 迎合顧客企業若能和顧客維持緊密的關係,有助達成所需的業績目標。第三章

 創新與變革第四章   合作與協調第五章  人與知識第六章  決策:凝聚一切力量的基礎第七章  二十一世紀的執行長結語 典型在夙昔   就在我為鮑爾(Marvin Bower)——創辦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大師,也是我人生的導師——所寫的傳記出版之後,某個星期五的晚上,我們全家正聚在廚房時,電話響了起來。「喂,」對方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是杜拉克。」他的維也納口音聽起來和我父親很像。我回過神後立刻走出廚房,以免談話受到干擾。   杜拉克?就是管理學的一代宗師嗎?他擁有三十九本著作,並且被譯為多種語言;他親自輔導過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與福特汽車(Ford Motors)的董事長

,世界銀行與奇異集團執行長也仰賴他;當年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將整個英國礦業民營化,據說就是出自他的建議。柯林斯與裴瑞斯(Jerry Porras)的《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書中提到的每家傳奇企業——惠普(Hewlett Packard)、嬌生(Johnson & Johnson)、默克(Merck)以及摩托羅拉(Motorola)都深受杜拉克的影響。真的是他嗎?   他對我的新書讚揚一番之後,便帶著開玩笑的口吻問我有沒有興趣訪問他,說不定我能為他寫一本書,回顧他開創現代管理學的過程。杜拉克單刀直入的作風立刻就讓我領教到了。不用說,我當然備

感榮幸,但立刻想到接下來這幾個禮拜我會非常忙碌:我得到布魯塞爾出席雅芳(Avon Product)的全球大會,還得一大早跟著星巴克(Starbucks)的送貨卡車在曼哈頓街頭四處觀察各家分店的物流情形,並到紐澤西州和製藥公司高級主管會面探討新的包裝設計(以便病人記得服用醫生開的全部藥物)。不過,對方可是大名鼎鼎的彼得.杜拉克,而且他已經九十四歲了,說不定這會是他的最後一本書。我跟他說我需要一點時間考慮。   接著,我的思緒起伏翻騰,不斷回想管理學如何興起,繼而成為二十一世紀最讓人驚心動魄的挑戰。身為顧問的我,得為各行各業的客戶服務,從巧克力到運動器材、從柴油引擎到電腦晶片……不論面對哪種產業的

客戶,我都是以杜拉克為師,專注於成果和績效上。我本身也是個母親,小孩都十幾歲了。就算是在親職教育上,杜拉克的教誨也能派上用場。杜拉克有句名言:「有動不表示有進步。」(Don’t confuse motion with progess.)這也是我最喜歡引用的一句話;每次我對兩個孩子丟出這句話時,他們也只能無奈地聳聳肩膀。   我服務過的產業多達十幾個,和企業主管共事已有二十五年以上的時間,然而近年來,不論在顧客、技術,乃至於做事的方式上都出現大幅變化,甚至是攸關存亡關鍵的挑戰。   一九七○年代末期,我在麥肯錫顧問公司擔任顧問,美國有許多企業因為日本以低成本製造的汽車、電視機與機械器材傾銷美國,

而面臨了生死存亡的關鍵。到了八○年代中期,我的主力客戶群成了消費性商品製造商。如何追上沃爾瑪百貨(Wal-Mart)成了他們最新的挑戰——這家位於阿肯色斯州的公司當時根本默默無名,我在紐約的許多朋友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我在八○年代末期自行創業,所成立的顧問公司主要以 「融資收購」(leveraged buyout companies,LBO)業者為服務對象。當時,這批人為併購案支付的金額過高,急需大幅改善財務狀況。這時我才領悟到這句話的意義:「怠慢之罪更甚佣金之罪。」(The sins of omission are greater than the sins of commission.

譯註:sins of commission意指「行為之罪」;在此應做雙關語之用)。我們公司會不斷進行腦力激盪,嘗試各種可行性,不會因為害怕失敗而動彈不得。後來我發現杜拉克也是如此。在九○年代初期,我的客戶名單上突然湧入許多電子公司和醫療設備製造商,這些製造商在亞洲等其他國家競爭對手的低價傾銷的打擊之下,節節敗退。   這些年來,我們很幸運地可以深入客戶公司進行研究、改造業務,並以其他產業和頂尖的企業為標竿。例如,LBO業界的馬翠斯(Sealy Mattress),我們不但為該公司減少五千萬美元的成本,更為零售商提供隔日送貨的保證,徹底改變零售商庫存的必要。至於摩托羅拉,我們則和警察局合作,警察

專用無線電送修之後,會由優必速(UPS)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送還。   世界變得愈來愈複雜,我開始一家家地建議客戶重新思考本身的經營風格和核心業務,否則可能會喪失競爭能力,甚至對股東價值造成重大打擊。這種情形其實沒有什麼解決之道可言。企業主管除了冒險(而且是很大的風險)之外,別無他法,什麼也不做只會坐以待斃。   杜拉克來電時,我手上有三家客戶,全部都需要杜拉克的指點。第一家是新英格蘭大學附設醫院,他們當時在考慮架設無線網路,以便實習人員用筆記型電腦交換病歷,加速行政作業流程,減少文件紙張的浪費。這套系統還可為醫院爭取更多的健保經費。然而,醫院行政人員向來相當注重資訊的中央化,以及病人的隱私權,這

套體系和他們的信念正好背道而馳。這家醫院就和許多其他同業一樣,固守以往做事的方式,最後瀕臨破產邊緣。   第二家客戶則是家製紙公司。這家公司一直固守傳統,後來為了有所突破,大膽收購多家包裝公司。這些公司來自不同的領域,有的是媒體、有的是醫療,也來自不同的國家——包括巴西、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該公司高級主管想要趁這個機會,協助客戶利用新的包裝設計,可是決策流程卻極為繁複。該公司聘用過多家管理顧問公司,從麥肯錫到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乃至於勤業眾信(Deloitte & Touche),甚至請教過大學教授、管理學大師夏藍(Ram Charan)。我和該

公司的主管合作,為顧客成立設計中心,並在中國與印度尋找合作夥伴。可是三年之後,該公司高級主管還是沒有整合旗下的設計單位。   第三位客戶則是家喻戶曉的化妝品公司。這家公司的內部意見分歧,缺乏紀律。該公司致力於服務全世界各地的顧客,但就跟其他同業一樣,由於產品過於複雜,業務代表忙著處理訂單,而無暇對顧客說明產品,反而變成像內勤人員一般。生產工廠循序漸進地生產各項產品,無法達到經濟規模,而且經常得廢棄無用的庫存。因此,儘管精通客製化,可以迅速交貨到世界各地,但仍錯失許多機會。   除了我的這些客戶之外,隨著二十一世紀來臨,企業也面臨許多挑戰。大多數的情況下,執行長、董事以及坐領高薪的管理階層執著於

昔日的做事方式,卻不知如何帶領公司擁抱未來。   對於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主管而言,「機會」的規模和範疇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以往,對於企業而言,機會是指掌握市場佔有率、提升生產力、改善產品和服務、收購競爭對手,或者拓展新市場以提升獲利;甚至深入觀察外在環境與顧客要求,找出無人開發過的新市場。有趣的是,往往在廠商推出某個新產品或行銷活動時,消費者才發現自己想要什麼。其實,真正創新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創造市場。   我在布魯塞爾以及紐約的街頭奔波時,杜拉克的話一直在我心頭縈繞。這些企業執行長、財務長、營運長等等,在面臨外包、人口結構改變、激烈競爭,以及顧客的新要求時,都不知該如何是好。其實,杜拉克早在幾十

年前就已經預測過這種種改變,只不過當時沒有人聽得懂。   我重新看過杜拉克的著作和文章,立刻發現到:杜拉克遠遠走在時代的尖端,他早就發現社會趨勢的影響力,並協助許多企業掌握這樣的契機。坊間有許多的商業書籍,但沒有任何一本書能明確說明社會趨勢的變化會有何影響,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這些新的變化。我認為,杜拉克是強調管理學應當「以人為本」的第一人,對於這些現象,他肯定早有定見。我承諾杜拉克,下次一定親自拜訪他,也考慮為他寫一本書。   三個月之後,我飛到加州探望這位大師——過去二十五年,我的工作領域就是他一手建立的。杜拉克戴著厚重的眼鏡和助聽器,一口濃厚的奧地利口音,對我露出熱情的微笑,並熱忱地和我握手

。   他帶我到一家燈光昏暗的義大利餐廳用餐,那裡每個人都認識他,知道他喜歡什麼酒,也知道他飯後喜歡來杯濃縮咖啡。他吃的不多,卻興致勃勃地討論藝術、音樂以及世界大事。我們聊著維也納和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University),他仍在該地擔任杜拉克商學院(Drucker business school)院長的管理顧問;我們還談到英國偉大的小說家特洛普(Joanna Trollope),也提及杜拉克結縭將近七十年的妻子朵瑞絲(Doris)。   在他的啟發下,我想出如何讓大學附設醫院管理團隊擺脫傳統思維的辦法。杜拉克對於資訊科技為醫藥界帶來的巨大改變感到驚異不已(從成本到隱私權的問題)

。他談了科技對醫療界的影響,並很自豪地提到他姪女經營的掃描和診斷業務。杜拉克建議我注意這家教學醫院故步自封而虧損連連的問題,他要我想想:病人健康可曾因此受到威脅?醫院管理階層重視的是什麼?如何協助他們採納建議?杜拉克剛好知道加州另外有兩家醫院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他陪著我去拿車時,杵著拐杖大步邁進,堅毅的外表讓人忘了他虛弱的身體。記得我第一次登門拜訪時,杜老就把話說得很清楚,他不要傳統的自傳,也不想以所謂授權傳記的方式左右內容。「千萬不要有所隱藏,」他態度堅決地說:「態度不要偏頗,我想要看你寫出自己的東西。我很樂意與你探討各種理念,至於如何解讀則要看你自己。」   我以時代焦點來解讀杜拉克的

理念。這是個瘋狂的時代,雖然有許多大好的機會,但稍縱即逝,而且一旦犯錯,後果的嚴重性也更甚於以往。杜拉克精通繼往開來之道,能力之高深無人可及。他在書中大聲疾呼,企業應該成為創新的變革領導者(agent);他所提供的成功祕訣,不論是新興企業還是大型企業都能受惠。企業應該固守專業,亦或是冒險進軍不同領域?杜拉克以其擔任企業顧問的資歷,加上對業界七十多年的觀察,在變與不變之間自有一套看法。最教人驚訝的是,杜拉克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維也納,但在網際網路盛行、人口結構劇烈轉變、知識工作者崛起(這個名詞也是杜拉克所首創)的時代,他的理念仍能為企業管理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我開始跟自己的客戶測試杜拉克

的理念是否適用。例如,星巴克咖啡許多位於都會區的分店儲藏空間不夠,也沒有什麼時間可以每天補貨,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於是要求紙製品經銷商設法解決餐巾紙和紙杯的運送問題。我們在輔導星巴克時,重點不在如何降低成本,而是提出這個充滿「杜拉克精神」的問題:「哪種方法能為顧客創造最大的價值?」結果因此得到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案。最後,總公司決定方便各分店的作業——不論是自動補貨體系還是有杯把的紙杯都儘量提供——以便分店主管能將心思放在服務顧客上頭。至於郊區的分店,星巴克則透過咖啡經銷通路提供所需的紙杯。   我有幸親炙杜拉克的教誨,同儕都不敢置信。當初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同班同學韓默(Michael Hammer,也是暢銷書的作者)便說杜拉克是他的英雄:「當我打開他初期的著作時,心中總是忐忑不安,很怕看到自己最新的理念居然在幾十年前就被杜拉克說過了。事實上,他確實也都料到了。」韓默還提醒我,在眾多的思想家當中,杜拉克可說是最早懂得跳脫框架的先驅——這點我很快就發現了。   當初杜拉克就要我別把書寫成「現代管理學之父」的自傳;三個月之後,我告訴他這樣的要求是正確的。我可不想寫他小時候最喜歡下什麼棋,或是他如何對抗專制的父親。我想在書中灌輸杜拉克的理念,提供切合實際的建議,為面臨時代交替挑戰的企業找出方向,安然度過二十一世紀的驚滔駭浪。在

企業界和非營利事業領域,受到杜拉克啟發的人不計其數,以這種方式來寫書,應該是榮耀他的最好辦法。杜拉克對此也表示認同,他說:「當今企業所秉持的管理理論並不正確,我們需要一套新的架構。」在這樣的共識之下,我們展開了一場不尋常的合作關係。   我的博士學位是在麻省理工學院念經營研究,然而杜拉克對我的啟發遠遠超過學校所學。我們隨時隨地談,有時開著租來的車子四處兜風,有時在他的書房(四周掛著簡潔的日本畫作,玻璃門上映著游泳池的波光粼粼)促膝長談。我們也會在克萊蒙大學的杜拉克檔案室裡熱烈討論,電話經常講到深夜,我覺得他應該是個夜貓子,加州時間中午十二點之前絕對找不到他。不管什麼時候傳真給他,總是在第二天早

上才會收到筆跡潦草的回覆。他的太太朵瑞絲非常保護先生。平常去看杜拉克時,我都會帶些甜甜圈,後來在她的責備之下才不中止這個習慣。每次拜訪也只能談兩小時,時間快到時,朵瑞絲就會過來看看老先生的精神。杜老總是說:「再多講兩分鐘。」這時如果不趕快把錄音機收起來,朵瑞絲會不高興。   杜拉克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商業界有許多傳奇事蹟。我有幸和杜拉克相處了十六個月,在他於二○○五年十一月去世之後,我從朵瑞絲那兒取得更豐富的相關史料。那段時期我反複地閱讀杜拉克的著作,還親自訪問他五十多位客戶、學生,以及十幾位在學術界的同儕、企業界多位資深執行主管。有些人雖然從未和杜拉克謀面,卻深深受到他的啟發。訪問過後,我發現幾

乎每個受訪者都會這麼說(只是說法略有不同)︰「杜拉克解放了我。他提升了我的視野。」我原本還不了解「解放」的力量,聽過這麼多人的故事之後才恍然大悟。   這些人在杜拉克的影響下,勇於追求過去始料未及的機會。杜拉克提出的問題和願景讓他們獲得解放,相信自己的直覺,檢討原本已根深柢固的觀念。杜拉克在和人面對面談話時,會迫使對方思考、勇敢提出正確的問題,從而釋放這股解放的力量。   後來我跟班尼斯(Warren Bennis)(他是杜拉克的老友,也是當今有關企業效能的頂尖思想家之一)提起這件事,他回答說:「我以前倒沒有這樣想過,不過沒錯,杜拉克確實能夠解放人心。」他坐在自家客廳的椅子上,面帶微笑地這樣說

。後來我跟經濟諮商會(Conference Board)總裁卡瓦納(Richard Cavanagh)談起來,他也笑著說:「沒錯,他經常這樣做。有時他在演講時,全體觀眾都會覺得因此受到解放;我就親自見識過。」   我和紐約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校長的特助邦納派瑞(TonyBonaparte)的訪問更是感人。他眼中帶著淚光訴說杜拉克怎樣改變了他的事業和人生。邦納派瑞一直想在社區大學教書,他在紐約大學(NYU)唸企管碩士時認識了當時在學校教書的杜拉克。杜拉克在認識邦納派瑞之後,每隔幾個禮拜便和太太一塊邀他吃飯。杜拉克經常在晚餐時提出許多問題,並鼓勵他不斷自我挑戰。

「他總是鼓勵我再試試看,擺脫桎梏,自我解放,」邦納派瑞這樣回憶說:「每次談完之後,我對自己的期望都會更高一些。他對我別無所求,只想看我成功而已。要不是因為杜拉克的鼓舞,我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他看事情的眼光相當敏銳,也毫不藏私,讓我掌握未來的願景,進而改變了人生。」   在杜拉克超過七十五年的事業生涯之中,許多偉大的領導人也深受其影響。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表示,杜拉克的思想深具啟發,讓人覺得茅塞頓開,而這也是他最讓人折服之處。墨西哥總統福克斯(Vicente Fox)則說杜拉克對社會觀察之銳利無人可及。在杜拉克的提倡之下,「管理學」的理念開始受到各界重視,美國預算局(U.

S. Bureau of the Budget)更於一九七○年更名為預算管理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當然,新力(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英特爾(Intel)創辦人之一葛洛夫(Andy Grove)、微軟(Microsoft)的蓋茲(Bill Gates),乃至於奇異電器(General Electric)前董事長和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等傑出的企業界領袖,也深受杜拉克的啟發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