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梁亞文等寫的 老人服務事業概論(2版) 和葉至誠的 老人長照政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福利申請資訊 - 慈家/慈庭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 - 桃園市 ...也說明:三讚福利扶幼護老--65歲以上老人健保津貼補助補助對象:年滿65歲以上(年滿55歲以上原住民),設籍本市滿1年以上,且於本市 ... 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機構服務服務對象: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都文化 和揚智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財務金融技術學系行政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謝企榮所指導 廖惠君的 保險業務員具有長照制度認知與長照險知識對於長照險銷售意願之影響 (2021),提出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超高齡社會、長期照顧制度、長照險知識、銷售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王文娟所指導 田念穎的 照顧父母這件事,誰的責任—家庭照顧者家庭關係轉換歷程 (2020),提出因為有 家庭照顧者、家庭關係、照顧負荷的重點而找出了 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第2 - 法源法律網-相關法條則補充:長期照顧 機構式服務之審核及補助基準如下: 一、家庭總收入按全家人口平均分配,每人每月未達社會救助法規定最低生活費一點五倍之重度失能老人,全額補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人服務事業概論(2版)

為了解決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的問題,作者梁亞文等 這樣論述: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我國已於1993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更預估2026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此老化現象是一個動態性的歷程,牽涉個人、家庭,以及整個社會和產業結構。如何就「老化」的現況和未來可能的變動有所因應,成了當今最熱門的議題,老人服務事業應運而生,讓高齡者得到更優質、完善的生活。   全書共十四章,前兩章的〈緒論〉及〈高齡服務事業概述〉含括全書宗旨,接著針對老人服務事業的各面向作詳盡介紹,包含〈臺灣長期照護發展與機構服務〉、〈長期照護機構評鑑〉、〈居家式服務〉、〈社區式服務〉、〈遠距照護服務〉、〈老人居住空間規劃〉、〈老人休閒管理〉、〈養生保

健〉、〈老年經濟安全〉、〈禮儀產業及生前契約〉、〈新興產業〉,以及〈老人服務事業從業人員〉等。   本次改版針對老人服務事業趨勢,並配合我國長期照顧服務體系及相關法規的新政策,全書進行增修,重點如下:   .因應我國最新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各章加入相關內容。   .更新長照相關機構最新評鑑內容。   .添加更多新科技遠距照護項目。   .因應禮儀產業的興起,詳述禮儀師證照取得說明。   .年金制度、法規、統計數據全面更新。   本書作者群在老人服務事業相關領域均具備豐富的學識與經歷,內容鋪陳完善,下筆深入淺出。對於老人服務及長照相關科系之學子,以及有志跨足老人服務事業領域的讀

者或從業人員,此書必是您學習路上的最佳良伴。  

保險業務員具有長照制度認知與長照險知識對於長照險銷售意願之影響

為了解決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的問題,作者廖惠君 這樣論述:

摘要台灣人口2020年步入負成長,2025年更將跨入超高齡社會,面對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的失速列車,及疾病型態改變與女性就業人口比例的增加,推估到2050年台灣地區因日常生活活動或認知功能障礙而需要長期照護者可能達到142萬,因此我們探討保險業務員在瞭解到現有的長期照護制度後,還有受過壽險公司教育訓練後,具有的長照險知識是否會增加銷售意願,最後探討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年資與職級的保險業務員,對於長照保險的銷售意願是否有差別。本研究透過問卷對保險業務員進行調查,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業務員具備長照制度認知會更多具備長照險知識,且會正向影響其長照險銷售意願。因此建議壽險公司在進行教育訓練時,

應更加注重政府長照制度不足的部分進行研究,期望能透過本研究提供壽險公司對於保險業務員的培訓參考,進一步幫助公司增加長照險的銷售意願,最後期望能補足政府在長照制度內尚不足的部分。關鍵字:超高齡社會、長期照顧制度、長照險知識、銷售意願 

老人長照政策

為了解決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的問題,作者葉至誠 這樣論述:

  社會福利與老人的照護政策息息相關。爰此,本書以「老人福利為經,長照政策為緯」,運用清晰簡要的筆調,以概括性、通論性及整體性的方式將全書分為「概論篇」、「規劃篇」、「借鑑篇」、「實踐篇」,說明老人長照政策的主要內涵。目的是希望能協助讀者瞭解並運用政府的社會福利,對高齡者的長照服務有所認識,進而共同達成「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尊」的社會藍圖,以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降低社會與家庭問題,增進社會人群的幸福。 作者簡介 葉 至 誠   學  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經  歷:  普考社會行政類科及格  高考勞工行政類科及格  東南工專兼任講師 

 空中商專兼任副教授  德育護專專任副教授  世新大學專任副教授  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   現  任: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副教授  實踐大學人力資源室主任  實踐大學主任秘書   主要著作:  《社會學》(1997,揚智)  《社會學概論》(2001,揚智)  《社會福利服務》(2002,揚智)  《高等服務教育的策略與願景》(2002,揚智)  《當代社會問題》(2003,揚智)  《社會學是什麼》(2005,揚智)  《教育社會學》(2006,揚智)  《社會福利概論》(2009,揚智)  《社會工作概論》(2009,揚智)  《社會科學概論》【第二版】(2009,揚智)  《老

人福利服務》(2010,揚智)

照顧父母這件事,誰的責任—家庭照顧者家庭關係轉換歷程

為了解決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的問題,作者田念穎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家庭照顧者承擔照顧工作後與家庭成員關係之轉換歷程,採質性研究,透過與照顧者進行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訪談對象為提供失能父親或母親規律性照顧者,且須有配偶、子女及手足,共計訪談六位照顧者〈三位男性、三位女性〉。研究發現,照顧者係因「不願意失去親情、不放心機構照顧品質、順從被照顧者的期待」而承擔照顧之責,照顧者會承擔照顧工作多數都是基於「反哺報親恩」這個觀念,亦有二位照顧者各自是因「償還因緣果報、被指定的承擔」而成為照顧者。關於照顧被照顧的決策區塊有「共識決、不得不的獨自決、個人偏好的獨自決」這三種狀況。承擔照顧工作之後與自己的配偶關係沒有什麼改變,與子女的關係則變得更好,與父母的關

係變化有「挑唇料嘴、親密無間」這二種狀況,與手足關係有「漸入佳境、守常不變及漸行漸遠」這三種狀況。面對照顧工作產生的負荷,本研究中的照顧者皆有生、心理之負荷,但並無明顯的經濟與社會負荷,而當照顧者面臨壓力時,會透過相關方式紓壓,例如:藉由運動或宗教信仰排解心理壓力、藉由與親友聊天、聚會等方式獲得支持與宣洩情緒,以及運用社會資源來解決照顧工作上所遇到的問題。基於上述的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包括放寬「照顧者津貼」申請條件、訂定「在職照顧者友善職場」之相關政策,以及在社會工作在職教育訓練中置入照顧者相關課程。同時,也建議對此主題有興趣者,日後可針對不同照顧身份、使用不同社會資源、照顧年限未滿

一年,以及居住於不同區域之照顧者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