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芋頭 料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客家芋頭 料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春慧寫的 客家媽媽的客家味:米粄‧糕餅‧小吃‧家常菜,樸實無華的客家庄美食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餐旅管理研究所 陳淑娟所指導 陳姿瑜的 從一個美食團體的體驗地方小吃反思慢食精神之實踐 ╴以「高雄愛吃天團」為例 (2020),提出客家芋頭 料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美食團體、地方小吃、慢食精神、高雄愛吃天團。

而第二篇論文環球科技大學 觀光與生態旅遊系環境資源管理碩士班 鄭百佑所指導 謝筑安的 促進台灣文化觀光於小吃層面的提升-以客家紅酒糟的巧創產品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文化觀光、美食小吃、客家紅酒糟的重點而找出了 客家芋頭 料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客家芋頭 料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客家媽媽的客家味:米粄‧糕餅‧小吃‧家常菜,樸實無華的客家庄美食

為了解決客家芋頭 料理的問題,作者黃春慧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客家人早期因不斷遷徙的關係,每到一處都要辛苦的開墾、新建家園,在生活上必須節儉、刻苦、勤勞才能生存下去,因此造就出客家人樸實無華的個性特色。同樣地,在飲食料理上追求的不是精雕細琢的視覺呈現,而是在勤儉惜物的觀念下,慧心巧思研展出的客家庄美食。   本書由在地客家媽媽傳授自小就熟悉的米粄米食、糕餅點心與小吃家常菜。米粄米食是依循古法製作,由純米磨製米漿後,再打出各式各樣的客家米粄,例如:水粄、甜粄、艾粄等;糕餅點心則是以麵粉為材料所製作出的,例如:擂茶餅、肚臍餅、客家Q餅等,這些都是客家庄中歷久不衰的經典點心,也是旅遊客家庄時最佳的伴手禮。本書採以圖文步驟解說方式,讓初學者

也能輕鬆學會道地的客家米粄米食與糕餅點心。   另外,客家人擅長將豐收的農作物,以醃製手法做成可長期保存的食物,再予以料理成極具風味的小吃與家常菜,不論是在餐館中、小吃店或自家餐桌上,都是隨處可見且豐簡並存的料理菜色。   除此之外,想更貼近了解客家的飲食文化嗎?書中不僅介紹了常見的食材與調味料,更將節慶時節的客家打粄文化一一做說明。現在,讓我們跟著客家媽媽一起傳承舌尖上的客家味。  

客家芋頭 料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芋頭糕】手工無添加,傳統點心綿密Q軟!輕鬆上手沒難度!

「從削皮至完成,一步一步教會你!」
「蒸完、煎著吃都非常美味阿!」
-
⛱簡單哥小前置:蝦米用清水浸泡半小時

🌈簡單哥小知識🌈
為什麼在削芋頭的時候手會癢呢?
因為芋頭皮內層含有「草酸鹼粘液」,導致削皮時與肌膚接觸後常常會產生搔癢的問題,建議保持芋頭表面的乾燥,也可以戴上手套再去皮!若是碰到芋頭的話,可以用鹽巴稍加搓洗雙手,以去除養澀!
-
(今日份量:2人份)
🥣需要準備的材料🥣
👉芋頭 600克
👉在來米粉 230克
👉熱水 450克
👉東蝦 35克
👉鹽巴 1小匙
👉紅蔥頭酥 30克
👉黑胡椒粒 1/2小匙
👉糖 1/2小匙
👉水 250克
-
⚠️簡單哥小提醒⚠️
1大匙 = 1湯匙 = 15ml
1小匙 = 1茶匙 = 5ml
-
🥘開始簡單製作🥘
①將芋頭削皮後,洗乾淨擦乾後刨絲
②在來米粉加入水攪拌均勻
③黑胡椒粉、糖、鹽攪勻,加一半到滾水裡拌勻
④調味後的滾水倒入麵糊中拌勻
⑤將蝦米炒香後,加油炒到起泡後芋頭絲拌炒
⑥將芋頭絲炒香後,加入紅蔥頭酥拌炒均勻
⑦加入另外一半調味料炒勻,關火倒入麵糊拌勻
⑧鍋子降溫後開中小火繼續拌勻
⑨蒸籠鋪上布後,倒入芋頭糕麵糊壓平用布蓋好
⑩放入蒸籠後開火炊40分鐘即美味完成
-
❤️簡單哥感謝大家的觀看❤️
🍳粉絲敲碗的鍋子資訊🍳
簡單哥目前使用的鍋子是
「德國雙人290週年小紅鍋」
百貨專櫃與MOMO購物網已經上市哦✨

➤MOMO購物網 https://easybrofood.pse.is/ZWILLING

你實際「按讚」「分享」「追蹤」👍
是我拍片的動力哦!🎬
喜歡我的朋友歡迎加入我✌️

➤Line官方帳號 @easybrofood
➤簡單閒聊Podcast https://pse.is/3azapd
➤史上最實用貼圖上線拉 https://pse.is/U3DC6
➤IG帳號 Easybrofood
➤YouTube頻道 https://pse.is/wenyc
➤FB粉絲頁 https://pse.is/xd3y9
➤簡單哥大家庭 https://pse.is/tvlet
➤ Line社群小家庭 https://pse.is/wgrn4

有各位的支持,我會更加努力拍更多好吃又簡單的美食給各位,感謝💕
-
#芋頭糕
#傳統點心
#手工無添加
#簡單在家做
#簡單哥

從一個美食團體的體驗地方小吃反思慢食精神之實踐 ╴以「高雄愛吃天團」為例

為了解決客家芋頭 料理的問題,作者陳姿瑜 這樣論述:

有鑑於研究者長期以來,一直參與美食團體,並關注臺灣地方小吃的發展、飲食文化、食安與環保等議題,本研究立基於先進國家推動「慢食」的精神,以及「慢食運動」之潮流思維下,以「高雄愛吃天團」美食團體為研究個案,進行下列的研究目的:(一)探討「高雄愛吃天團」團員體驗地方小吃的情況、(二)瞭解「高雄愛吃天團」團員對「慢食」的認知、(三)分析地方小吃與「慢食」之關聯;以及(四)反思地方小吃與「慢食精神」之實踐。其中,以深度訪談、文件分析、自然觀察為研究方法,並配合研究目的採立意取樣6位團員和8位領隊,計14位研究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本研究經過質性研究資料彙整分析與討論過程,獲得以下研究結論:(一)「高雄愛

吃天團」團員體驗地方小吃方面:(1)體驗地方小吃以臺南、高雄、屏東地區為主、(2)研究參與者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活動所帶來的樂趣、(3)活動的深刻感受是,地方小吃和在地文化息息相關、(4)體驗地方小吃活動,會帶來正向的影響、(5)透過多元管道向他人介紹小吃體驗活動。 (二)「高雄愛吃天團」團員對「慢食」的認知方面:(1)僅約1/3研究參與者對「慢食」有所瞭解、(2)品味地方小吃,是具有在地生活和文化的「慢食精神」、(3)利用食材與烹調方式注入「慢食精神」、(4)利用FB、IG及電視等多元管道,推廣「品味地方小吃」之活動。(三)分析地方小吃與「慢食」之關聯方面:(1)透過步行體驗地方小吃,以實踐「

慢食」行為、(2)利用體驗遊程設計,作為實踐「慢食」的方式、(3)透過「從產地到餐桌」建構理想的「慢食」體驗遊程活動。(四)反思地方小吃與「慢食精神」之實踐方面:(1) 尊重地區性飲食文化的差異,為「慢食」品味小吃活動的重要內容項目、(2) 需要瞭解食材來源及料理方式,以實踐「慢食精神」、(3) 以手作體驗和產地參訪,作為「慢食」體驗的主要設計。最後,本研究亦分別對「高雄愛吃天團」、地方政府輔導觀光相關單位、以及後續研究者提出研究建議,以供參考。

促進台灣文化觀光於小吃層面的提升-以客家紅酒糟的巧創產品為例

為了解決客家芋頭 料理的問題,作者謝筑安 這樣論述:

國內外旅客至台灣觀光旅行有相當大的原因是期待體驗台灣文化觀光,包含風景特色、風土民情及小吃魅力。本研究的動機是期待客家紅酒糟的傳承,透過創意小吃,提升文化重視度。進行的方式以試吃解說問卷調查法,以北部地區市場、集市、辦活動的方式進行,以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為對象。研究結果顯示,以400 份試吃問卷,非常同意購買的消費者佔38.50%,同意購買的消費者佔37.25%,結果獲得顧客的喜愛。未來建議可推廣成為客家特色小吃、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