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我價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尋找自我價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喵妹(顧紫安)寫的 失樂少女:一位娼妓倖存者告白 和尹依依的 焦慮是你的隱性天賦:倫敦大學心理諮商博士帶你看清負面情緒的強大力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失戀動搖自我價值感」的關鍵有三點,請把「決定我是誰」拿 ...也說明:喬喬自己也很困惑地說:「我已經找不到任何堅持下去的理由了,以前欣賞他的優點現在看來是我錯估,甚至還有很多問題,但我就是不明白為何我還無法從這件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圓神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蔡錦昌所指導 張娪蜜的 社會企業員工工作歷程之探索性研究 (2020),提出尋找自我價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建構扎根理論、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員工、工作歷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英語學系 陳靖奇所指導 翁禎妙的 在譚恩美作品《喜福會》中探討從克服障礙到尋找自我價值 (2020),提出因為有 母女衝突的重點而找出了 尋找自我價值的解答。

最後網站【人氣話題】 5 部「尋找自我」電影,你的價值不必被他人界定則補充:【人氣話題】 5 部「尋找自我」電影,你的價值不必被他人界定,找回生活的熱情最重要! · 2. 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 · 3. 高年級實習生(The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尋找自我價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失樂少女:一位娼妓倖存者告白

為了解決尋找自我價值的問題,作者喵妹(顧紫安) 這樣論述:

  ***台灣第一本娼妓內心獨白***   緘默,或許能保護我   遺忘,卻無法帶我逃離那段娼妓歲月   ⋯⋯我突然驚醒,趕緊開始解開上衣鈕釦,脫下外褲,但準備要脫下內衣時,我忽然羞愧地哭出來了,感覺到胸前的皮膚起滿了雞皮疙瘩,要求眾獵人不要盯著我看⋯⋯   我當下分不清現實還是夢境,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還在」   但卻發現自己的靈魂距離身體越來越遠……   「廿一年前的冬天,我接了第一位客人,之後,我不再是我,而是大家口中的喵妹⋯⋯」   本書是作者真人真事的生命故事,青少女時期因父母債務,遭人蛇集團誘賣為性工作者。在將近五年的時間裡,尚未成年的她以緘默來保護自己

不被旁人識破身分,結束性工作後,她用遺忘來逃避自己曾經為娼的事實。因為對這個世界仍有愛,即便微乎其微,她還是願意提筆,寫下那段沉默與疏離的塵封往事,以及後來她如何整合自己,在安身立命的道路上一步步邁進。   「我以緘默來保護自己不被人識破屬於邊緣社會的我,而後,再以遺忘來逃避自己曾經為娼的事實。然而,正因為在我心中對這個世界仍保有微乎其微的愛,相信在深井之口那陽光普照的地方,充滿了許多人們的善意。我努力握住每一雙向我伸出的手,讓自己變得更好,並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個人。」   當整個社會的目光鎖定加害人,忙著以譴責約束犯罪的同時,這本書或許能開啟不同的視野,重新關注被害人,深入同理被害人的心路

歷程,畢竟在所有事件中,受害者永遠都不該是羞慚無地自容的那一方。 名人推薦   她獨對命運,盡力保全天賦之真,將她不幸墮入風塵的命運,逆轉成出風塵而不染,但求能夠完整地活出她自己。——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教授 林素芬   喵妹在受傷之後,仍然選擇信任這個世界,努力抓住每一雙向她伸出的援手,一步步擺脫黯黑經驗,建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並積極充實自我,成為一個具有跨領域素養、跨族群同理心的法律專業人。——文藻外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陳靜珮   她對人性還有相信,以及想要完整面對自己的勇氣,讓她願意去回首生命中曾經有過的黑暗與不堪,接受那個很有事的自己才是真實自己之事實。——嘉義縣學生輔

導諮商中心社會工作師 孫婉萍   她分享這些故事,並不是要將她經驗到的創傷轉移,而是意圖喚起社會大眾對犯罪被害人的重視,追求法律工作者的使命感,如此沉重的議題之創作並不容易。——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臨床心理師 魏芊蕙

尋找自我價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戒不掉情緒勒索、無效溝通? ► https://smarturl.it/i7sygv
VOGUE X lululemon 愛自己療癒課程系列,來自lululemon發起「Be You Be Well」的健康概
念,lululemon副店長Annie介紹「自我價值觀」與其探索方法,說明如何透過檢
視自我內心真實感受,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觀,進而設定更明確而堅定的目標與方向。
#愛自己療癒課程 #自我價值 #宅療癒

00:00 尋找自我價值觀重點節錄
00:18 正片開始
00:35價值觀的定義
01:32 如何認識自己
04:02 回顧與尋找價值觀練習
08:10 自我價值觀探索與檢視
09:00 結語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社會企業員工工作歷程之探索性研究

為了解決尋找自我價值的問題,作者張娪蜜 這樣論述:

近年台灣社會企業蓬勃發展,政府、產業界以及學術界越來越多人相繼投入,期望透過兼具經濟與社會目的之商業模式,不僅賺取收入維持組織運作,亦能改善社會問題。然而,社會企業多屬新創事業,除了面臨經營初期的不穩定還有許多挑戰,包括資金、人力和行銷等問題,加上身負社會性目標的擔子,欲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並不容易。現今關於社會企業的討論聚焦於定義與類型、商業模式以及問題與挑戰,或者多以創辦人為主的研究,較少探討員工的觀點。而員工正是支撐起社會企業運作的關鍵,並且缺乏專業人才是社會企業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社會企業員工的經歷和想法,希望有助於社會企業發展。本研究運用Charmaz提出之建構

扎根理論作為研究途徑,針對社會企業員工工作歷程進行探索性研究,並且採取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和次級資料分析法蒐集資料。研究共計訪談13位社會企業員工,並依照建構扎跟理論之研究步驟分析資料,將社會企業員工之工作歷程分為四個階段:(一)選擇進入社會企業、(二)累積在社會企業的工作經驗、(三)重塑對社會企業的認知、(四)規劃未來的職涯發展。本研究發現社會企業員工認為工作的意義並非僅有賺錢,還有尋找自我價值感。一開始他們並非單純因社會使命而進入社會企業,而是考量個人興趣、專長和理念等因素。另外,組織面臨資金與人力問題,導致規模小而影響到員工工作經驗。在認知層面,相較於社會企業的意義,員工們更重視組織的實際

作為是否達到社會目的。因此管理者應建立友善的職場環境和良好的經營策略,方能吸引以及留下人才。

焦慮是你的隱性天賦:倫敦大學心理諮商博士帶你看清負面情緒的強大力量

為了解決尋找自我價值的問題,作者尹依依 這樣論述:

那個在嘈雜路上戴著耳機的你, 那個在地鐵上盡量保持直視而避免和陌生人對視的你, 那個動不動想要把自己藏起來的你, 那個寧願傳訊息也不願打電話的你, 那個寧願被當作沒禮貌也不願意主動打招呼的你…… 其實你內心的能量,可以撬動地球!——摘自內文   生活的外在有各種困難,造成我們內在的各種軟弱,使我們焦慮。既然焦慮無法避免,何不讓我們思考看看如何利用焦慮的力量,使它成為我們隱形的天賦,但我們把人生路走得更遠、更順暢?   本書作者身為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心理諮商博士,臨床經驗豐富。她剖析真實個案,揭示善用焦慮能強化人的預判力、專注力和執行力,使人身心更強健。書中還用簡單的量表,協助掌握個體焦慮的狀

況,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主動地去思考解決問題。   或許每一次的成長都伴隨著挑戰和痛苦,但是我們可以逆轉,將所有的負面情緒,轉換成屬於自己的強大能量! 本書特色   ★焦慮的另一面,是超強的預判力、專注力和執行力!   ★一萬小時臨床經驗,陪伴你與焦慮握手言和!倫敦私人診所心理諮商師教你,管理今日的焦慮,化為明日成就的動力!   作者簡介 尹依依   畢業於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心理學系,並取得心理諮商博士學位。該校於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全球前二十五名,為英國最難入學就讀和最頂尖的學府之一,其心理學系則是全英國最大的心理學系,幾乎涵蓋了所有與心理學相關的領域,研究實力在英國心理相關學系

中也是箇中翹楚。   十一歲那年,作者歷經父母離異、在學校遭受霸凌等童年創傷,出社會後,在知名國際公關公司擔任客戶總監,雖然做得有聲有色,卻在工作巔峰期毅然辭職,轉行學習心理學。在倫敦大學學院讀心理諮商碩博時,曾因論文選題沒有通過,信心大受打擊,但她仍舊克服種種困難,最後成了整個年級唯一一位在三年內就從博士班畢業的學生,目前在倫敦市中心一間私人診所擔任心理諮商師,同時也是英國心理協會註冊心理學家、英國健康及護理專業協會認證心理諮商師,主治憂鬱、焦慮及創傷後遺症。   序言 所有的掙扎都值得被看見 Chapter 1每種情緒的強大力量 焦慮是一種被嚴重低估的能量 憂鬱症:心靈感冒可治療

真實比完美「美」多了 當你放棄對安全感的追求,就真的踏實了 如何安放「玻璃心」? 如何跳出「我是受害者」的惡性循環? 逆商:超越困難的能力 走出傷害只需要這四步 感謝那些不曾殺死你的經歷 讓犯過的錯誤為我所用 Chapter 2解開你的情緒密碼 情緒是讀懂人心的密碼 內向性格不需要被改正 很自卑,怎麼辦? 自戀的B面可能是自卑 自憐:我真倒楣,我渴望被拯救 別把脆弱當成弱點 對立性思維會讓我們墮入深淵 期待是怨恨的源頭 女性有野心是個缺點嗎? 老去帶來的,不只有焦慮 Chapter 3重拾邊界感,做回真實的自己 邊界感:健康關係的前提 為什麼愛會令我窒息? 越內疚,越疏離 濫好人:為什麼

付出的總是我? Yes or No,隱藏著我們內心的恐懼 無法抑制的控制欲 妳和母親的關係,決定妳和世界的關係 那些結婚前我希望自己知道的事 當女人成為母親 如果有人問你「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 死亡教會我們的事   序言 所有的掙扎都值得被看見   從事心理諮商工作這麼多年,我常常會問自己:人生為什麼如此艱難?每一天,當我目睹病人的痛苦,當我面臨各種挑戰時,就會想,這個世界真的有所謂的幸福嗎?我們終其一生,經歷那麼多苦難,究竟有什麼意義?苦難到底教會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很多人說心理諮商師是在吸收世界的全部負能量,事實恰恰相反。雖然我診治過許多遭遇坎坷和面臨困惑的個案,但是,但凡

決定來接受諮商的,都是在掙扎中努力尋找出路的人,那種向上的力量特別寶貴。我們與命運之間的搏鬥和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會造就現在和未來更堅強、更豐滿的自己。痛苦中才能看見最真實的人性。只有經歷過痛苦,才會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做為一名心理諮商師,我一直相信,我的工作是陪伴個案走上尋找自我價值和生活勇氣的旅程,使他們能夠面對生活的真相,能夠有勇氣、有擔當、有樂趣地去過自己的閃亮人生。   「心理諮商有用嗎?」這是我從事心理諮商工作以來被問過最多的問題。接受心理諮商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耐心,也不能一步到位地解決任何問題,但心理學確實是在以科學和嚴謹的態度,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理論上

,今天已經有充分的研究證據表明,心理學可以描述、解釋、預測人類行為和對人類行為產生影響。而實踐中,臨床心理學家和包括我在內的心理諮商學家,也可以透過談話治療來說明個案改變行為模式,重塑人生體驗,提高生活品質。心理學知識雖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在建立自我方面,一定有用。   每一個成年人都不缺艱難的人生故事。誰不是在深夜裡痛哭過,第二天醒來還要滿血復活?誰不曾傷過、痛過、灰心喪氣過,但還是爬起來,擦擦身上的泥土,甩掉過去的沉重?人生確實很艱難,而我們總是把這些艱難隱藏起來,捂成一道道隱祕的傷口。如果能夠分享,會不會好過一點?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來分享我的體會。我是尹依依,是倫敦大學學院的心

理諮商博士,是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商師。同時,我也是一名時刻面臨著各種挑戰的女性,和大家一樣。幸好我學了心理學,再加上不斷地實踐,我慢慢學會了如何更舒服地和自己相處,學會了看見掙扎,自己的和別人的。   糟糕的原生家庭,我有。十一歲那年,父母在漫長的爭執、暴力中結束了他們的婚姻。我從小就輾轉於東北和上海兩地,並不是在他們身邊長大的。我那時年紀雖小,但也知道,這次分離之後,我的所去所從將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失敗的婚姻中不存在贏家,每個人都經歷了一場創傷,更可惜的是他們連最後的體面也做不到—離婚協議是在父親對母親大打出手之後簽署的。   那時的我,做為他們的孩子,感到無地自容。那些經歷

所帶來的羞愧和自卑貫穿了我整個青少年時期,直到現在也會偶爾跑出來和我較勁。與自卑和羞愧相伴的,還有「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因為父母一再強調,他們是為了我才忍受著婚姻的苦。   小學五年級,胖胖的我帶著外地口音,轉學到了上海,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無盡的嘲笑,基本上就是一個被霸凌的典型例子。能怎麼辦呢?還是忍吧!就是從那時開始,「忍」變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教條,因為內心深信沒有人會在乎我的感受。抱著孤獨求生者的態度在人生裡起伏,覺得熬不過去了,再咬咬牙就好。   職場和工作上的困惑,我有。從英國讀完市場行銷的科系回中國後,我順利進入了一家國際廣告公司工作,每天忙到不可開交,經常熬夜加班,這種感覺,做過

乙方的都知道。當時為了工作,我甚至創下了七天只睡七個小時的紀錄。但辛苦有回報,升職也算很快,在這個過程中,我還讀了個國際傳媒碩士替自己加分。在轉行之前,我擔任的是愛德曼公關公司上海區客戶總監。然而,時間越長,我就越覺得自己是戴著假面具在工作的。最好的狀態都留給了客戶,而自己內心的困惑,則直接被忽視了。慢慢地,生活習慣、健康狀況都一塌糊塗。幾經考慮,我才終於決定轉行,去英國讀心理學。這個決定幾乎用完了我在職場中積累的所有勇氣,因為在工作顛峰期放棄一切,三十出頭再去重修大學本科,在當時來說簡直太冒險了。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懂得,要學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轉行和學業上的掙扎,我也

有。決定去英國讀心理學之後,我從頭修讀了心理學本科課程,又申請了倫敦大學學院的心理諮商碩博連讀課程。看似順利,等待著我的卻是更多挑戰。我的博士第一年只能用「可怕」二字來形容。前兩篇論文選題都沒有通過,對研究項目也是一籌莫展,自信心簡直被碾得粉碎。每天都想放棄,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熬完第一年,拿到碩士學位的時候,真覺得脫了一層皮。   但我還是熬下來了,三年之後,我成了整個年級唯一的三年博士畢業的學生(正常都是四年至五年)。現在,四十歲的我,每天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市中心最著名的私人診所裡,滿懷對心理諮商職業的尊重和熱情,等待著預約者的到來。百般掙扎後,我終於完成了轉行的目標,在職業上迎來了第二個春

天。   情感和婚姻上的困惑,我當然也有。我沒有完整家庭的成長範本可以參考,只能一次次在受傷中學習。缺乏對自己的了解、對健康關係的認知,所以一路上難免傷人傷己,頭破血流。雖然現在找到了可以攜手的好伴侶,但也明白兩人相處著實不易。責任和愛的較量,激情和舒適的衝突,依賴和獨立的抗衡,雙方成長速度和對未來的期許的差異等等,都可能在婚姻裡引起震盪,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現在依然思考著婚姻在不同階段的意義。因為思考,所以更加確信,人生的路不是綁定了婚姻就綁定了安全帶。婚姻不是人生的必修課,甚至都算不上一道附加題,而是你人生多元化選擇中的一種生活方式。無論你正擁有婚姻,渴望婚姻,還是拒絕婚姻,都得付

出相應的努力和代價,僅此而已。   為人母的困惑,我也有。讀博士的第一年,我不僅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且還心懷對新生兒的歉疚。所以,做為母親,我也有著很多困惑。到底是應該努力寫論文,還是應該多陪陪孩子呢?因為母親負有養育責任,我是不是不應該追求自己的事業?我能夠都做好嗎?能平衡嗎?「母親」這個稱呼帶著全世界最多的愛,同時也帶著全世界最重的責任,就好像一頂沉重的皇冠一樣,有時候會壓得我們抬不起頭。另外,怎樣才算是一個好母親呢?我到現在也沒有標準答案。雖然掌握了許多心理學知識,可還是會因為孩子考試沒考好而糾結和內疚。但是,我也因為養育孩子而更加了解自己了。因為愛他,我也學會了更加愛自己。因為見證他

的成長,我也學習了更多知識。愛和治癒,是我從母親這個角色裡得到的禮物。   你看,我並沒有主角光環。我的每一次成長都伴隨著挑戰和痛苦。曾經過低的自我認同和自我貶低差點惡化成生活的準則—對自己苛刻地秉行不接受、不贊同、不關懷、不表揚、不安撫這五大原則,而自我鞭撻則造成了焦慮。   感謝心理學,現在,我懂得挑戰既定的生活準則;現在,我會在平時就注意穩固自信心、接受自我,不會等到「災後」再去重建,因為災後重建需要從廢墟裡一塊一塊把自己找出來,然後重新拼湊,只會困難得多。我還意識到,過去長期的自我懷疑使我總在換位思考,因而給了我敏銳的同理心能力。能夠看見隱藏的痛苦並啟發他人改變,成了我現在工作中最

寶貴的技能。   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有很多機會看到月亮的暗面、光環的背面。說實話,我不曾見過一種完美的人生,卻見過很多因掙扎而動人的靈魂。我將自己和個案們的故事寫在這本書中,你將看到的不是所謂人生贏家的幸福範本—那不可能是人生的常態。起伏著、掙扎著、改變著、堅持著、喜悅著、失去著……這才是我想分享的真實的人生。怎麼去面對生命裡的這些過程,是我可以給你的「實戰」經驗。因為,我就是那個和你一起突圍的戰友。   過去固然無法改變,但當下的自我察覺和改變,是完全可行的。而改變就需要我們去反思,去探求,最重要的是學習接受真實的自己,從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學著有意識地改變行為,鼓勵自己哪怕一點點的小變

化,珍惜挑戰給我們帶來的成長。也許你對心理學還有很多誤解,也許你對人生還有很多困惑,請相信我,真的沒關係。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雖然這並不容易,但我會陪伴你。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卡爾.羅傑斯曾經說過:「我們只有徹底地接受自己的真實存在,才能夠有所變化,才能夠超越自己的現有存在樣式。那時,變化在不經意之間就會發生。」他還認為:「好的人生,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狀態;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   能夠面對真實的自己,才是最珍貴的自癒能力。人生確實滿是泥濘,但那也不妨礙我們自己開出花。認識自我,珍惜當下,嚮往美好,讓我們一起啟程吧!   6.如何跳出「我是

受害者」的惡性循環?我學習心理學的初衷是想讓心理學變得工具化。我堅信,心理學知識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改變人的命運,至少改變了我的命運。在我看來,心理諮商師應該重視自己和個案之間的平衡性。平衡性就像心理諮商師和個案之間的蹺蹺板,心理諮商師可以抱著高高在上的態度「醫治」個案,不和個案分享自己的任何資訊,在諮商中扮演絕對的主控角色;也可以是抱持一起探討的態度,注重引導個案運用自己的力量,那麼這個蹺蹺板就是有來有往的,是更趨向於互相平衡的。這兩種方式並無高下之分,各有利弊,心理諮商師也可以在兩種方式之間自由切換。但我自己比較傾向於後者,一種相互探討和交流式的心理諮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和大家一樣,犯過很

多錯,走過很多彎路,體驗過很多辛苦和掙扎。而這些挫折曾經讓年輕的我多次產生自憐的情緒,經常覺得世界不公平,也覺得自己永遠不會快樂。我羡慕別人的原生家庭,也一直對身邊的人抱怨:為什麼自己不是那個「幸運」的人?很多好朋友看不過去,給了我一些建議,但我總覺得命運不可能改變,總是在和自己、和別人較勁。有一個好朋友回想起過去的我說:「妳那個時候真是充滿負能量啊,好多次都不想理妳了。」年紀大了一點之後,責任也加重了,而生活卻並沒有變得更容易。但是,只因為一個關鍵的心態改變,我不再抱怨,甚至變得對未來充滿熱情。因為我終於跳出了「我是受害者」的惡性循環。為什麼不幸的人會越來越不幸?讓我們仔細想想,身邊有沒有這

樣的朋友、家人、同事。一開始,他們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能激發我們最深的同情。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發覺,他們習慣將一切不幸都怪罪於其他人,包括原生家庭、霸凌他的同學、勢利的老師、糟糕的伴侶、無人性的上司、難處的同事……處處表現出一種「我是受害者」的姿態。而當你想要幫助他們的時候,卻發覺他們根本不會聽取你的建議,只會繼續陷在自己的情緒裡。他們一直在抱怨,卻從來不改變。這就是受害者心態的體現。

在譚恩美作品《喜福會》中探討從克服障礙到尋找自我價值

為了解決尋找自我價值的問題,作者翁禎妙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譚恩美是當代最受囑目的華裔美籍女性作家之一,身為第二代華裔美國人,譚恩美善於描述母女之間的愛與恨,衝突與和諧。她的第一本小說《喜福會》於1989 年出版後,即廣受美國市場好評,同時登上暢銷排行榜。2001 年的作品《接骨師的女兒》問世後,依舊風行美國。《喜福會》是一部女性故事的小說,由四對中國出生的母親和她們在美國出生的女兒,用講述故事的方式交織而成。它架起了兩個不同的時空背景:母女之間的關係,中國和美國,過去和現在。本論文探究因語言障礙、文化衝突、甚至階級差異,而造成母女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小說裡的女主角從反抗到和解的過程中,如何在跨文化情況下,透過母親的傳承為自我堅持而奮鬥,從克

服障礙到尋找自我的價值。本篇論文分成五個章節進行:第一章為引言,主要是對譚恩美的生平做概述,及譚恩美與本小說裡的主題的關係,並且簡扼說明譚恩美的寫作風格;第二章討論母女之間的溝通障礙所產生的衝突,如何藉由聲音和緘默所來表達情感和想法;第三章討論母女關係中的代溝和跨文化衝突,及女兒們為何將母親視為外來者,從而定義自己的特質,第四章討論女兒們藉由母性傳承所獲得的智慧,進而在跨文化中所面臨的問題,重建她們的自我價值,及克服跟母親們的矛盾關係。第五章總結此篇論文的重點,並重申母女的關係在繼承的兩種文化之間中找到平衡和自我價值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