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圖書館臨時研究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師大圖書館臨時研究室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尹章義,吳學明,李乾朗,周翔鶴,林文龍,邱榮裕,徐曉望,康豹,陳小沖,陳孔立,黃卓權,黃美英,楊彥杰,蔡相煇,王見川寫的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二編)(共十五冊) 和康原的 巴黎的那場婚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服務空間使用須知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也說明:(四)離席逾一小時者,視同放棄當次使用權,該座位開放給現場讀者登記使用。如離席逾時,本館有清空使用人物品之權利,以利其他讀者使用。 (五)使用自修閱覽室須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蘭臺網路 和晨星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林修澈所指導 周士煌的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2021),提出師大圖書館臨時研究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族學、台灣民族學、台灣學、台灣國學、學術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鄭麗榕所指導 許玉欣的 傳說、利用與保育:近代臺灣海洋史中的鯨豚 (2021),提出因為有 鯨豚傳說、捕鯨、漁業史、海洋史、海洋文化、海洋保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師大圖書館臨時研究室的解答。

最後網站首頁/ 最新消息/ 公告 - 臺北醫學大學圖書館則補充:[公告] 111(2)期末考開館時間異動並暫停校外臨時證入館(6/03-6/16) ... [公告] 萬芳醫院圖書室2台公用電腦已安裝CMA 4統計軟體,歡迎有需要之同仁多加利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師大圖書館臨時研究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二編)(共十五冊)

為了解決師大圖書館臨時研究室的問題,作者尹章義,吳學明,李乾朗,周翔鶴,林文龍,邱榮裕,徐曉望,康豹,陳小沖,陳孔立,黃卓權,黃美英,楊彥杰,蔡相煇,王見川 這樣論述:

  本叢書收錄當代兩岸三地一流臺灣史權威歷史學家:尹章義、李乾朗、吳學明、周翔鶴、林文龍、邱榮裕、徐曉望、康豹、陳小沖、陳孔立、黃卓權、黃美英、楊彥杰、蔡相輝、王見川共十五位名家著作精華出版,由卓克華教授任本叢書的總編輯。     蘭臺出版社以服務學術為出版宗旨,《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初編)》自2016年上市以來,深獲兩岸的學術界好評,因而再度懇請十五位兩岸名家,貢獻出版其在臺灣史研究上最經典的論文。這二次編著叢書的出書作者,都是臺灣史各領域的研究權威,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目標,教授們窮其一身學術研究之力,落實在臺灣史方面的研究。期望本叢書的出版能夠開

啟兩岸學子研究臺灣史更上一層樓,並為臺灣史研究創新的研究思潮。  

台灣民族學的發展與意義

為了解決師大圖書館臨時研究室的問題,作者周士煌 這樣論述:

民族學ethnology研究「民族ethnos,及附著於其身的文化」,台灣的民族學,研究對象是台灣諸民族/民族集團:原住民族、客家、Lán-lâng/Holo、外省人。其中,學科傳統領域研究的首為台灣原住民族,在政策的支持下,客家研究亦開始展現成果。原住民族研究和客家研究,已有整體性「知識體系」的建構。台灣其餘民族的學問,則以民俗學或地方學來表達,其體系尚待發展。作為近代學術的民族學,在台灣有其特別的歷史發展過程。由日本治理台灣時,為了施政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與稍後的學術研究開始,累積成果。國民政府來台之後,以誌書的編寫及審查圈錮地方知識份子,確立「以本土為地方」,以台灣為學科的練習場,並橫

殖入文獻學研究的中國邊疆民族史。民主化之後,台灣主體性漸漸展現,本土研究開始興盛,教育系統與學術系統對台灣的觀點也開始正常化。對自身生活環境的興趣,則以「地方學」的樣態出現。台灣為一多民族的國家,清楚了解諸民族及其文化,為「屬族」的學問,以國家的文化主體性為學問的對象,可以稱為「台灣學」。台灣學為「屬國」的學問,為台灣的國學,其核心應該為台灣的民族學。台灣學或國學的發展,尚待觀察,但並非空想。

巴黎的那場婚禮

為了解決師大圖書館臨時研究室的問題,作者康原 這樣論述:

  飛行20小時,趕赴一場巴黎婚禮後  浪漫一路延續到葡萄牙  狂想追蹤到唐吉訶德的西班牙  吸收飽滿的花香與陽光  撒落文字與影像,在路上  聽不完也說不盡的故事   歡樂似乎還熱烈延續著,新娘朗聲宣布歡迎一起熱鬧到天亮。據說,親友的熱鬧持續得越久,新人的婚姻幸福指數將越高。我們不信這一套!我們相信祝福的誠意濃度才是指標,有甚麼比坐了接近二十個小時的飛機、橫跨了幾個大洋捎來的祝福還具備更高濃度的威力!──廖玉蕙.巴黎的那場婚禮   本書內含四輯,即:一、巴黎的那場婚宴;二、法國葡萄牙西班牙,一路,寫詩;三、戀戀不忘,浪漫花都與陽光城市;四、浮光掠影。作者有康原、廖玉蕙夫婦、楊翠母子、岩上

父女、周世添夫婦、石德華、蕭蕭、芳伶與迦瑩。體裁包括:散文、旅遊文學、新詩,以及張志輝的藝術攝影(二十四張)、周世添記錄攝影(二十張)、嚴玟鑠的數位影像(十三張)與蔡全茂的城市速寫(二十四張)加上廖玉蕙傳神的圖說。   本書蘊涵著愛情、親情、友情,這些珍貴的情感可以讓生命永續下去,娶媳婦的歡愉、嫁女兒的不捨、親友們的祝福、比翼雙飛的甜蜜;另外一群熱愛文學、藝術的朋友,共同生活十五天,如同船共渡是一種緣份,此書是最好的見證,最美好的記錄。 作者簡介 康原(康丁源,1947 ~ )   彰化人。著有《追蹤彰化平原》、《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台灣囡仔的歌》、《台灣囡仔歌謠》、《人間典範全興總裁》

等四十本書。   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榮獲二○○四第六屆磺溪文學特別貢獻獎、二○○七年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現為彰師大台文所作家講座、修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作家,主持康原文史工作室。 其他作者   集結了康原、廖玉蕙、蔡全茂、楊翠、蕭蕭、岩上、石德華、賴芳伶、張志輝、嚴玟鑠、魏揚等知名散文家及詩人的大作。

傳說、利用與保育:近代臺灣海洋史中的鯨豚

為了解決師大圖書館臨時研究室的問題,作者許玉欣 這樣論述:

鯨豚在現今作為海洋生態的指標生物,但除此之外,臺灣為一擁有豐富鯨豚生態的海島,在島嶼歷史中,人們對鯨豚的認識、互動與利用,同樣能作為海洋文化與觀念的展現。本論文欲於近代臺灣海洋史中加入非人動物的視角,檢視鯨豚在近代初期、日治時期與戰後的歷史脈絡下,所反映而出的傳說、利用與保育三種面貌,並以此透視長時間下,鯨豚、海洋觀念上的變化與意義。在日治時期以前,臺灣並無發展出商業性的捕鯨活動,不過作為一個海島,與鯨豚的相遇早在荷治時期,就已悄悄反映在鯨油貿易蹤跡當中。而至19世紀開始,地方志、遊記以及在臺西方人的紀錄中出現鯨豚的身影,並有如漢人對鄭成功與大鯨的傳說想像,以及原住民族中的鯨豚傳說,再再反映

了人們對巨大而神祕的鯨豚印象,以及寄託於鯨豚的海洋情懷。日治時期,隨著日本母國捕鯨文化與技術的帶入,臺灣的鯨豚資源被有計劃的調查與捕撈。自1913年起,南灣(大板埒)開展捕鯨業,鯨豚被視為經濟性動物,直至1943年,大板埒捕鯨結束,總共捕獲多達800頭的鯨豚。日本母國的捕鯨文化和技術,影響了臺灣對鯨豚與海洋的觀念,鯨豚成為可以大量捕撈的商業海洋資源,更從中可見捕鯨業與日本的關係,呈現高度仰賴母國的日本內地人漁業性質;再者,在大量被捕撈的座頭鯨數量中,也反映了臺灣的海洋生態史。戰後臺灣在漁業增產、地方經濟利益下,重新恢復捕鯨業,並持續將鯨豚作為經濟性動物來利用,分別在1950年代與1970年代開

展,前者為位於香蕉灣的沿海捕鯨、後者則進行遠洋工船式捕鯨。1980年代,隨著保育觀念以及美國壓力影響下,臺灣政府於1981年公布停止商業捕鯨,但直至1990年澎湖沙港事件後,鯨豚才正式納入保育法令當中。1990年代,在鯨豚保育觀念的開展,以及對本土的關懷下,鯨豚書寫興起,同時鯨豚成為了海洋國家的象徵,代表著保育與本土的觀念,重新定義了鯨豚對人、以及臺灣島嶼的意義。17世紀的鯨油、以及19世紀開始直至1990年代末之間,鯨豚在臺灣島嶼上的變化,作為檢視海洋生態與海洋觀念歷程的意義,與此同時,更反映了島嶼複雜而多元的海洋與海洋文化史脈絡。最後,從臺灣島上的鯨豚歷史,吾人也可再思臺灣與海洋、環境的關

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