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科技大學 統 測 分數 109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弘光科技大學| 111學年度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 - 技訊網也說明:統測 成績, 採計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 採計年度, 111學年度. 採計方式, 完全採計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各科加權後總成績。 招生專線, 111學年度科技校院四年制及 ...

慈濟大學 護理學系碩士班 曹英所指導 劉明莉的 護理工作環境、職業倦怠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東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2021),提出弘光科技大學 統 測 分數 109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職業倦怠、留任意願、中介效應、護理人員、工作環境。

而第二篇論文弘光科技大學 護理研究所 梁天麗所指導 周珊如的 初次診斷癌症病人之症狀困擾、復原力及生活品質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初診斷癌症病人、症狀困擾、復原力、生活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弘光科技大學 統 測 分數 109的解答。

最後網站弘光科技大學統測分數109 :: 非營利組織網則補充:109 年科大四技二專登記分發[統測]查榜-依校系榜單查詢.(209).弘光科技大學.回其它學校.校系代碼.科系名稱.群組代碼.錄取分數.(01076).,弘光科技大學109學年度四技甄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弘光科技大學 統 測 分數 109,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護理工作環境、職業倦怠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東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弘光科技大學 統 測 分數 109的問題,作者劉明莉 這樣論述:

背景護理人員的工作投入和留任意願,是攸關醫療與照護品質頗為關鍵的議題,眾所周知,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會影響護理服務的品質和病人的照護成效,但是有關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對其留任意願的影響則所知甚少。本研究乃在探討台灣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環境的感受程度,並進一步分析工作環境在職業倦怠和留任意願之間的中介效應。方法本研究採描述性、相關性研究設計,於台灣地區相對偏鄉的一所基督教醫院進行401位護理人員的問卷調查,最後有效問卷共376位(回收率達93.8%);本研究測量工具包括:人口學問卷,31題、Likert 四點尺度之護理工作環境量表(Practice Environment Scale of Nurs

ing Work Index; PES-NWI; PES-NWI),22題、Likert七點尺度之職業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it Inventory;MBI),與6題、Likert五點尺度之留任意願量表(Intent-to-Stay Scale; ITS);收案期間自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本研究資料將呈現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包括: t檢定、變異數分析、多元變異羅吉斯迴歸分析等);本研究變項也採用PROCESS模型4及拔靴法(bootstrapping method; N = 5,000)進行中介效應的檢驗,信賴區間設95%。結果本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 34.3 歲

(SD = 8.1),護理工作環境量表(PES-NWI)平均得分為 96.8 ± 12.3,職業倦量表(MBI)平均得分為 43.5 ± 23.1;約有1/3(30.5%)的受訪者不確定是否繼續留任(ITS),其中3.3%的受訪者預計離職。約有1/3(30.3%)的受訪者呈現高度情緒耗竭。受訪者中從事護理工作年資較短、孩子較少或在內(和/或外)科病房和急重症單位工作者,職業倦怠的程度較高。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與留任意願呈顯著負相關(β = -0.088,p < 0.001),而護理工作環境的感受程度對職業倦怠和留任意願之間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β = 0.078,p < 0.001)。結論和影響本

研究與其他研究相比,受訪者於護理工作環境量表(PES-NWI)以及職業倦怠量表(MBI)有較高的得分,雖然受訪者較高的職業倦怠有較低的留任意願,但對於工作環境的感受良劣會改變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創造正向的護理工作環境,能降低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以及流失率的發生;於臨床實務中聚焦於合作氛圍及心理賦能的焦點性措施與支持,可以提升工作品質,而定期的人力調查可監測員工的幸福感,且提供匿名的發聲管道應可用來衡量介入措施的效果。

初次診斷癌症病人之症狀困擾、復原力及生活品質之探討

為了解決弘光科技大學 統 測 分數 109的問題,作者周珊如 這樣論述:

初次診斷癌症病人在接受治療後深受症狀帶來的不適與困擾,對治療與疾病進展更產生調適困難、伴隨焦慮憂鬱的情緒,進而影響其生活品質,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初次診斷癌症病人症狀困擾、復原力及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採用橫斷式相關性研究法,以方便取樣方式,針對初次診斷癌症且行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病人,以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研究對象為中部某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門診、化療室及腫瘤科病房之初診斷癌症病人,收案條件為:(1)年齡介於20歲以上;(2)初次確立癌症診斷在一年內;(3)接受至少一次的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4)合併治療(含手術、合併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5)仍持續一年內治療療程者。自2019年12月

至2020年8月共收案118位。研究工具包含基本屬性資料問卷、症狀困擾量表(Symptom Distress Scale)、復原力量表(Resilience Scale)及生活品質量表(FACIT-G)。使用SPSS 22.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期能了解初次診斷癌症病人症狀困擾、復原力及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研究結果發現初次診斷癌症病人症狀困擾的平均總分為51.07±16.53分,呈現中度症狀困擾,復原力的平均總分為131.05±28.44分,屬於中度復原力,生活品質的平均分數為68.61±19.67分,屬於中度生活品質。人口學特徵與症狀困擾、復原力與生活品質的研究發現結果顯示皆無顯

著差異。在初次診斷癌症病人症狀困擾、復原力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中,結果顯示症狀困擾與復原力之間呈現顯著負相關,病人的症狀困擾分數越高,其復原力越差,症狀困擾與生活品質之間呈現高度負相關,病人的症狀困擾分數越高,其生活品質越差,在病人復原力與生活品質相關性上,結果呈現顯著中度正相關,病人的復原力程度越高,其生活品質越好。最後,探討生活品質之重要預測因子結果發現,「症狀困擾」可解釋生活品質48.8%的變異量(β = - .83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