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屬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從屬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岡本隆司寫的 日韓的不幸就是位處中國旁邊:岡本隆司告訴你的東亞歷史結構 (博客來獨家)(《朝鮮的困境》+《中國為何反日?》) 和StephenM.Walt的 以善意鋪成的地獄:菁英的僵化和霸權的衰落,重啟大棋局也注定失敗的美國外交政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 盧業中所指導 謝佳蓁的 歐巴馬政府對德國政策之研究(2009-2017) (2019),提出從屬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霸權穩定理論、歐巴馬、對外政策、美德關係、德國定位。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黃兆年所指導 王卉暋的 世界銀行與亞投行國際戰略角色之比較 (2018),提出因為有 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國際金融組織、文化霸權、霸權穩定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從屬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從屬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韓的不幸就是位處中國旁邊:岡本隆司告訴你的東亞歷史結構 (博客來獨家)(《朝鮮的困境》+《中國為何反日?》)

為了解決從屬國的問題,作者岡本隆司 這樣論述:

韓國:我不是「屬國」! 日本:我不是「倭寇」! 日韓的不幸,就是位處中國旁邊! 韓國:廢除漢字 日本:脫亞入歐 「限韓」、「仇日」沒問題,日韓脫離中國反而會說自己很幸福! 中國社會如今瀰漫「反日」、「限韓」氛圍,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它是單純民族主義的展示嗎? =======================   日本學者岡本隆司從東亞歷史發展進程分析,觀察處於中國旁邊的日本與朝鮮,帶你進入十七、十八世紀動盪的東亞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韓國、日本之間的糾纏關係。在岡本隆司筆下,東亞五百年歷史就是朝鮮與日本如何在「華」的陰影下,用盡辦法撕去「夷」的標籤過程,而這些過程正能為至今猶在的歷史

後遺症提出一種解釋。   《朝鮮的困境》分析外緣因素——即對外關係的政策——如何影響朝鮮王朝的自我定位,而這深受清國「屬國自主」關係所影響。中國在乎「屬國」,朝鮮則追求「自主」。雙方的各自表述使朝鮮能游走在中國、日本、西方列強的夾縫中求生,甚至「獨立」。但同時,作為中國「朝貢體系」和西方「條約體制」互相衝突的新場域,朝鮮最終陷入受制於各方勢力的困境,「自主」、「獨立」與否也不由自己作主。   《中國為何反日?》分析十七、十八世紀的明、清國與日本國在結構上的差異,包括「社會體系」、「經濟運作」與「對外態度」,探究中國「反日」的深層結構,解構中日對立的因由。「海禁」政策使日本在十六世紀時成為中

國最大的走私貿易國,日本被指認為「倭寇」,而由抗倭」這段歷史便形成所謂「反日」的思考原型。同時,日本也嘗試引進西方「現代化」藉此擺脫中國的影響,尋求成為「日本」的方向。   =======================   █二冊內容介紹:   《朝鮮的困境》內容介紹      「如何一面維持政體,一面調整與穩定各國之間的權力關係,自西元十七世紀起,此事不僅是朝鮮半島的問題,也是維護東亞秩序與和平的歷史課題。」——岡本隆司   在現今大眾所熟知大韓民國之前,其實在十九世紀時,朝鮮(或韓國)在日清之間,以及西方列強環伺之下,曾成立「大韓帝國」,最長不過十年光景,最短也僅持續五年。而這一段

爭取「獨立自主」的歷史,究竟能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自十四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東亞「朝貢體系」之下,朝鮮一直是明和清國(宗主國)的「屬國」,雙方建立了穩定的「宗屬關係」。而朝鮮跟日本則是以「交鄰體制」展開互動。然自西元十六世紀始,由於白銀奔流,世界各地開始合而為一,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變得日益關鍵,不僅成為東西方大國的關注焦點,也逐漸形成「朝貢體系」和「條約體制」互相衝突的東亞新秩序。面對此新秩序所導致的國際政治困境,朝鮮也產生了追求「自主」的意識。時至清末,面對「條約體制」的衝擊,清國為了展示朝鮮是它的「屬國」,而展開各種「保護」與「干涉」的動作。對於此舉,朝鮮不僅展開各項外交攻勢,跟日本及

西方大國談判與締約,同時也發生多次政變,力爭「自主」。   書中透過朝鮮王朝時代出色的外交官——金弘集被殺的歷史,指出在朝鮮王朝裡,單一地以親日、親中、親西方或以主張朝鮮獨立的立場自居,都不能為朝鮮帶來長治久安的局面。而金弘集靈活地在不同立場中遊走,為朝鮮增加平衡籌碼,曾經以「親中」派身份,與清朝合作甚密,且借清朝之力,抵制國內親日派的力量;又力陳要多引入日本的開化思想,借日本的「交鄰」現代化身份,推翻國內帝制的傳統保守派別。可惜,最終被獨立派人士視為眼中釘,結果遭到暗殺。這結局猶如呼應朝鮮最後雖宣稱「獨立」並建立「大韓帝國」,卻仍淪為列強的角力戰場,於日俄戰爭後成為日本的「保護國」。   

  《朝鮮的困境》一書,學者岡本隆司不僅對近代的日、清、韓三國關係與東亞新秩序進行了獨特而細膩的分析,道出了朝鮮從「屬國」到「獨立自主」,當中不同國家在這個半島內力量的角力戰,以及發生在朝鮮半島內部的矛盾,最後成為日本的「保護國」的一段艱困的、值得深思的民族國家史,此書也讓我們得以借鑒——處在中美大國之間的小國臺灣,如何定位自身並思考未來。   =======================   《中國為何反日?》內容介紹   「中國人將『愛國』和『反日』畫上等號的心情和想法,日本人既無法理解也感到不悅。」——岡本隆司   中國「反日」意識的出現,究其原因必須回歸至歷史之中。為了探究中

國「反日」的深層結構,岡本隆司梳理十六至二十世紀的中國與日本包括「社會體系」、「經濟運作」與「對外態度」在內的整個歷史演變,並比較中日兩國的體制,清晰地闡述中日兩國走向最終對立的過程。   【社會體系】:   就日本江戶幕府的統治而言,由於權利統治須尋求與社會體的合作,因此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緊密。而在清中國,由於社會體聽憑「家族」、「鄉團」等中間團體的規範,因此國家與社會之間處於游離狀態。   【經濟運作】:   由於日本江戶幕府限制與海外貿易,因此對自然資源進行徹底迴圈再利用的經營方式,得到持續不斷的自我發展,政經之間極為緊密。而在商業化發展的清中國,由於政府不願介入民間經濟,但

中間團體所發揮的作用愈來愈大,導致政經互相背離。   【對外態度】:   日本江戶幕府因「鎖國」政策與外國的接觸較少,但官民均熱衷於收集外國資訊,相比之下,與外國人事物接觸機會眾多的清中國,卻因實用主義致使外國資訊無法廣及整個社會。再者,進入十九世紀後,雖然清中國和日本都與西方諸國締結了條約,但清朝並無意接受主權國家之間對等的國際關係。而日本卻結合西方的意圖解讀條約,將消除不平等因素的能量轉化為推動明治維新的原動力。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欲以西方「條約體制」重建對外關係。而中國則沿襲了明代以來的「抗倭」觀念,加強對西化日本的戒心。從一八七一年的《日清修好條規》到一八八五年的《朝鮮撤兵條約》

,中日兩國為避免直接衝突而多次談判,但最終還是沒能防止一八九四年日清戰爭的爆發。   之後一九〇五年日俄戰爭的戰勝國日本意欲接管俄國在中國東北的特權,但遭到中國人民的抵制。這就是「反日」局勢的最早出現,並歷經一九一五年的「五九國恥」、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的「抗日戰爭」,之後在共黨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推動下,中國人從此將「愛國」和「反日」畫上了等號。  

從屬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募集【小民心聲】
本人/親屬 &國內/外 皆可
1. 施打疫苗後的狀況?
2. 染疫後的情形?
3. 第三級警戒,小商家怎麼辦?
請簡述個人經歷
並將可供聯繫的方式傳送至
[email protected]
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各位同學好,今天又到了認知作戰小教室的時間,我們就拿林昶佐、羅秉成和時代雜誌來作例子,讓大家知道當局是如何偷換你的記憶~~~非常可愛唷!

根據蘋果新聞網的報導:【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出席指揮官陳時中在環南市場前的記者會,卻遭在地攤商批「你自疫情到現在,有替中正萬華區的百姓發言嗎?沒有嘛、騙肖欸」、「你有來環南市場關心過嗎?你選舉來幾次啊」對此,林昶佐在臉書說,在會中難掩不耐的發言,他要向市民朋友表達誠摯的歉意。】

等等,昶佐這就是很經典的認知作戰問a答b,表面上看起來道歉好像很夠意思,結果問題是人家罵你不是因為你甚麼難掩不耐的發言啊,是因為你沒有認真做工作啊!

好啦,其實讓我們回看一下會長的逐字稿是這樣的,【會長:沒有啦!立委啊立委,你中正艋舺區,你…你從疫情到現在,你有替我們中正艋舺區的百姓發言嗎?有嗎?
會長:沒有嘛!
會長:沒有嘛!枉費我那麼挺你
會長:你騙誰啊!
會長:你只會吐槽而已嘛!
會長:還要我(站出來)吐槽你
會長:你有來,妳有來環南市場關心一下嘛?有嗎?
會長:你選舉一次來幾次(環南市場)你以前有來環南市場關心我們?
會長:枉費我那麼挺你(林昶佐)啦!】

所以,換句話說,以前幫林昶佐助選的環南市場自治會的會長抱怨的是你身為一個萬華地區的立委,都不來關心,選舉時候常來,結果出事之後就不來。那林昶佐的問題就是不盡責不認真,讓萬華的民眾感覺被遺棄,但結果他道歉是針對甚麼口氣不好情緒不好?這是甚麼跟甚麼,這種後發先至的道歉法,如果你只看到後續的第二則新聞,不就會真的以為林昶佐是因為口氣不好被罵了嗎?

鄉親啊,這就是認知作戰道歉法,轉移真正麻煩的事情,轉移自己不認真服務選民的問題,讓你以為是他現場為民出氣才被會長罵,但事實上就不是啊!

最近另外最妙的一件事情就是捏造英雄,根據蘋果新聞網七月二號的報導:【6月18日下午,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一同前往總統府,與總統蔡英文會面洽談採購疫苗捐贈案,取得政府授權之後,採購進度開了綠燈,鴻海、台積電兩強聯手,匯集雙方法律團隊共商採購合約內容,此時加入了關鍵性人物,就是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成為強而有力的推手,讓這項疫苗採購捐贈案的成功機會大增,力拚在7月完成簽約,9、10月開始交貨。】

等等,我整理出來相關的報導,這位發言人羅秉成之前才嗆說慈濟無法併案條件不一樣,結果怎麼現在又變成關鍵人物了?

根據中央社六月二十四號的報導:【慈濟申請500萬劑BNT疫苗緊急進口,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天說,經評估台積電與鴻海案較有可行性與機會,且專案進行中;慈濟沒辦法併案,主因是專案條件跟其他案件不完全一致。】

十二天以前,羅秉成還在那邊說永齡基金會沒有補來原廠的專門文件,自誇說政府在幫忙成就這件事情,然後郭台銘說政府沒有明確表示態度,羅秉成還推說郭台銘沒有講,但這麼英雄神威凜凜的人為什麼不主動問郭台有甚麼需要幫忙的呢?

又是根據蘋果新聞網六月十八日的報導:【羅秉成說,雖然永齡委託台康的文件中,到目前都還沒補來BNT原廠的專技文件,但政府在「幫忙成就這件事」的前提下,同意可以後補,也已進行附條件的同意專案輸入許可,「已經許可了」。按鴻海永齡委託台康的申請案,就是已經取得輸入許可;授權的事情,是今天早上郭台銘表示,希望政府能明確表示態度】

羅秉成的人物設定這樣不對啊!

這就跟時代雜誌出了一篇平行世界文是一樣的道理,【Taiwan Recruits TSMC, Foxconn to Secure BioNTech Vaccines】

https://time.com/6074333/taiwan-recruits-tsmc-foxconn-to-secure-biontech-vaccines/

鄉親啊,過去幾個月住在台灣的人都很清楚是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主動對政府提出申請,然後各種刁難各種不過,各種原廠證明挑剔之後,民怨沸騰之後好不容易政府才拉下臉來通過。台積電根本是在府內會議當天才出現的,結果這篇報導把永齡基金會說城富士康,把台積電擺在第一位,把整個過程說成是台灣政府主動招募富士康跟台積電去買bnt疫苗,你會不會覺得這很奇怪?好像是在一個平行世界一樣,現實就這麼被扭曲啦,驚不驚喜,開不開心?!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歐巴馬政府對德國政策之研究(2009-2017)

為了解決從屬國的問題,作者謝佳蓁 這樣論述:

美國與德國的從屬關係在二戰後即確立,美國的經濟援助與安全承諾形塑 歐洲盟國對於美國利益與價值觀之認同,使其得以在歐洲發揮領導力與影響力。 如今,美國在二戰後建立之自由經濟、政治與安全秩序面臨挑戰。在面對日益脆弱的全球秩序,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必須有所調整以因應未來的挑戰。歐巴馬對外採取緊縮政策,減少承諾與義務來降低維護國際地位之成本。 美國在全球事務的參與上更具選擇性,這也意味著區域強權德國將因霸權的期望而承擔更多的任務和責任。德國對外政策從克制轉趨積極,擴大參與全球事務以協助美國穩定全球秩序。表面上,美國與德國在國際場域是平等關係。在全球層次,德國視自身為 國際秩序的穩定者。在區域層次,德國是

歐洲危機處理的領導者。惟在美國看來,美國與德國仍是不對等關係,從屬國遵從霸權的指示,區域與全球動態仍為霸權所掌控,使得從屬國對外行為不脫離霸權制定的框架。在全球層面,德國是責任承擔國。在區域層面,德國是霸權利益代理人,維護美國在歐洲區域的核心利益,鞏固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從幕前轉為幕後,涉及歐洲區域的外交、軍事、經濟層面均可見美國的身影,美國並非不在,而是無所不在。

以善意鋪成的地獄:菁英的僵化和霸權的衰落,重啟大棋局也注定失敗的美國外交政策

為了解決從屬國的問題,作者StephenM.Walt 這樣論述:

  「通往地獄之路,率皆由諸多善意鋪成。」──海耶克,《通向奴役之路》   ● 美國的外交政策將帶領人們逐步走向地獄?   ● 既然美國的外交政策導致人們反覆失望,為何歷任領導人皆未從中記取教訓?   美國外交政策正處於一個轉捩點, 本書將有助於理解美國霸權地位與當前美國外交政策的「結」與「解」      「對於關心美國在世界所扮演之角色的人們來說,《以善意鋪成的地獄》是必讀之作。」   ──保羅.史泰爾斯(Paul B. Stares),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   ★☆出版後旋即獲得《出版者週刊》、《科克斯書評》與《圖書館期刊》星級評鑑,並獲國際事務權威葉禮庭、外交關係協會預防行動中

心主任保羅.史泰爾斯、美國前國防部官員羅斯.布魯克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傑出研究員摩伊希斯.奈姆等多位專家學者背書。      【名家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何思因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范琪斐 資深媒體人   張國城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黃介正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盧業中 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   顏擇雅 出版人/作家   顧爾德(郭宏治)   哈佛大學著名國際關係教授史蒂芬.華特在本書中,坦然指出二十世紀以來美國對外政策的不足與自大,今日川普的執政方式也未能讓美國的情況好起來。他除了針對上述提出詳盡

的論點,並設計出了一套替代的總體策略,現在的情況或許可以被怎樣的修正。   美國具有地理上的優勢,加上冷戰後主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更加確立了美國於全球壓倒性的自由主義霸權地位,然而,二十幾年來,歷任領導人包括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所追求的是一連串既不明智也不現實的目標──像是認為僅有美國夠資格將自由主義原則推廣到其他國家,並且將它們納入一個由美國設計和領導的同盟與制度網絡之中──過度強化扮演世界警長的角色,卻未意識到美國已不再獨霸一方,並且過度內耗。而這也促成二○一六年川普能夠以「美國優先」,吸納對現況極度不滿的強大的民粹力量將他送入白宮。根據他承諾要進行的外交政策改革,川普真能帶領美國駛向

一個新的方向,讓美國的情況好起來嗎?令人遺憾的是,至今的種種跡象顯示結果將不會是如此。   ◎內容構成   1. 作者首先對於三位後冷戰時期總統的外交政策表現作出評價,描述美國在冷戰結束之時的世界地位、當時對於未來的期待,以及美國所追求的政策為何。   2. 為何美國的外交政策表現如此糟糕呢?作者主張它的失敗是因為自由主義霸權的策略仍然是奠基於對於全球政治的錯誤且不實際之理解。   3. 若是自由主義霸權包含了明顯的缺失,且導致人們反覆地失望,為什麼美國還是採行之,且為何美國領導人沒有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本章針對美國外交政策當局做了仔細的描述。   4. 作者在此揭露政客、官員、專家和其他集團

內具影響力的成員如何操縱「思想的市場」,以推銷自由主義霸權的策略。   5. 反思為何自由主義霸權具備如此顯而易見的缺失,卻仍是美國政府的預設策略──主要理由在於,外交政策當局逃避負起全部責任的能力。   6. 指出兩黨長久以來結合而成的「外交政策共同體」如何迫使川普回歸相似的老路。縱使川普的方向看似不同以往的領導者,他卻是個混亂的管理者,而他的愚昧、性格缺陷和糟糕的政策選擇都幫了一把。   7. 這樣的情況或許可以被怎樣的修正。作者設計出一套建立在「離岸平衡」的地緣政治概念之上、替代的總體策略:將美國外交政策聚焦在支持三個關鍵地區之間的權力平衡,即歐洲、東亞和波斯灣。   【各界讚譽】  

 ★葉禮廷(Michael Ignatieff, President and Rector)|國際事務權威、加拿大自由黨前任黨魁   在一名決心要打破國際自由主義秩序的總統與一個堅定要重建「自由主義霸權」的外交政策當局之間,史蒂芬.華特鋪陳出一項真正的替代方案,一套透過自我節制與海外結盟的策略,來重建美國內政及提倡和平的外交政策。這是一份將會定義未來多年辯論中心的明智分析。   ★瓦利.納瑟(Vali Nasr)|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可有可無的國家》(The Dispensable Nation)作者   美國外交政策正處於一個轉捩點。《以善意鋪成的地獄》對於美國外交政策

所面臨的危機提供了富含洞見的記述,但更重要的是,該書說明了這場危機是如何自我形成,原因並不盡然是缺乏想像力,而更是善意的外交政策從業者所犯的之無心之過。這是一份周到且聰明的分析,對於時下正在盤點美國外交政策的關鍵辯論做出了及時貢獻,而且必然會決定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未來方向。對於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者與學生來說,本書都是必讀之作。   ★保羅.史泰爾斯(Paul B. Stares)|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   若是我們要對於美國外交政策的未來進行一場健全且誠實的辯論,就會需要愈多諸如《以善意鋪成的地獄》的著作。史蒂芬.華特針對現今廣為接受的準則撰寫出了一套迷人且遲來的評論。不論你是否同

意他所提出的處方,對於關心我們在世界所扮演之角色的人們來說,本書是必讀之作。   ★羅斯.布魯克斯(Rosa Brooks)|美國前國防部官員   這本書會喚醒你、撼動你,並且讓你變得更聰明。華特將炮火瞄準華府外交政策當局中兩黨所擁護的真理,穿破它的一致性、自以為是與共同的幻覺,並且提出他自己深思熟慮之後的解方,以建立一套較謙遜、較明智且更有效的美國外交政策。美國外交政策當局的成員不會喜歡這本書,但他們還是應該要閱讀之。這個國家的命運或許就仰賴它了。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美國著名政治學家,芝加哥大學羅蘭.溫德爾.哈里森傑出服務教授   任何人若

想要了解後冷戰時期的美國外交政策為何會一直受到伊拉克戰爭之類的災難困難,就應該閱讀史蒂芬.華特的這本閃亮新作。他以特有的天資與高雅,揭露出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國外交政策菁英,他們對於國際政治的想法充滿誤解。   ★保羅.R.皮勒(Paul R. Pillar)|美國喬治城大學、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儘管黨派之爭是美國政治的特色之一,多數的美國外交政策是一項令人窒息的共識之下的產物。史蒂芬.華特對於那項共識提供了具啟發性且充分研究過的檢視,令人信服地解釋了該項共識如何持續促使美國在海外陷入相同的昂貴錯誤中。   ★摩伊希斯.奈姆(Moisés Naím)|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傑出研究員

非常具爭議性,專業的主張且動人的文筆,本書將會激起一陣不可或缺的辯論,以找出如何確保美國外交政策得以符合美國利益的作法。必讀之作。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   令人遺憾地,史蒂芬.華特是對的:美國外交政策當局導致美國衰敗。美國在世界的地位已經下滑。我們所有人,不論是美國人或非美國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以協助這個國家重新贏得它曾經具建設性的全球領導角色。這是一本給世界各地決策者的必讀之作。   ★雅各.海爾布朗(Jacob Heilbrunn),《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如今關於美

國意圖的辯論日漸熱烈,而《以善意鋪成的地獄》一書對此做出珍貴的貢獻……華特具說服力地主張,華府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笨拙的干預行動促使一直嘲笑外交政策專家的川普受到激勵,而日後坐上總統大位。   ★詹姆斯.卡登(James Carden),《國家週刊》(The Nation)   儘管川普在他競選期間做出那些冠冕堂皇的言論(「我們的外交政策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我們在重建其他國家的同時,也削弱了自己的國家」),川普時代的當局敘事忽略了一項事實,現任總統並未大幅偏離兩黨外交政策菁英的劇本。史蒂芬.華特的《以善意鋪成的地獄》協助解釋了原因……華特對於變形怪體及其內部人士的描繪完全是強烈譴責

。   ★梅農(Rajan Menon),政治學家、任職於紐約市立大學與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大學,《波士頓評論》(The Boston Review)   華特戳破了過去引領美國外交政策的天真與理想主義……身為一名敘述清晰的作者與敏銳的思想者,華特寫出了一本優秀之作……這些明智的想法值得人們仔細的關注。   ★丹尼爾.布盧伊持(Daniel Blewett),《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一本具有學術性但仍平易近人的著作。任何對於美國外交政策感興趣的人都會想要反思華特的論點。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發人深省……這份極佳的分析不

僅令人信服、平易近人,並且論據充足。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華特的著作應該推薦給那些從事美國外交政策工作的人閱讀,即使它可能會令我們之中的某些人偶爾感到些許不適。 

世界銀行與亞投行國際戰略角色之比較

為了解決從屬國的問題,作者王卉暋 這樣論述:

1980年代起,西方國家提倡以自由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政策,在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援助、貸款或投資時,經常要求落實「結構調整計劃」,或附上人權條款。證據顯示,美國利用其在世界銀行的否決權,對與其利益或意識形態相左的國家進行經濟制裁,使世界銀行淪為其維持對從屬國家行意識形態滲透、規範及制度的工具。相對而言,中國大陸的政經發展模式更受到開發中國家的喜愛,2013年中國大陸提出了以支持亞洲地區基礎設施融資需求的亞投行,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過去在國際關係領域中,關於世界銀行與亞投行的研究多為對決策制度的探討,較少關於透過霸權穩定理論及文化霸權的角度去分析兩者之間的戰略角色異同之研究。因此,本研究透過個

案分析探討亞投行是否與世界銀行一樣,淪為霸權國家用來控制從屬國家的經濟與文化,進而維繫其霸權地位之角色。自從亞投行創立後,中國大陸在其中的投票權重佔了超過四分之一,使其有極大的可能在亞投行決議案上擁有否決權,這一點與美國在世界銀行的權力一樣,對於國際金融組織的決議案皆擁有否決權,因此,中國大陸及美國可藉由其在國際金融組織的這項權力,迫使與其利益衝突的國家遵循他們的意識形態及規範,以換取貸款援助。結果顯示,亞投行雖然創立宗旨以援助開發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主,但實則與世界銀行一樣,被霸權國用來對從屬國家進行意識型態上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