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卷過期怎麼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振興卷過期怎麼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泰和寫的 婦產科醫師寫給準媽媽!懷孕生產一定要知道的大小事 和湯姆.羅勃的 嗜書癮君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趕快用!五倍券最後使用期限就在今天 - 自由財經也說明:〔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政府去年發行的振興五倍券,無論是紙本還是數位的五倍券,今(30)日就是最後使用截止日,提醒民眾若還沒有使用的話,應把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廣廈 和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王年双所指導 蘇佳蕙的 亦舒小說研究 (2004),提出振興卷過期怎麼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亦舒、女性、言情小說、愛情。

最後網站【2022 振興五倍券使用期限倒數】22 間飯店住宿優惠整理兒童 ...則補充:即便逾期,也可視同等值現金券,日後預訂其它住房專案。 台北士林萬麗酒店. 豪華市景房(台北士林萬麗酒店提供). 7. 格拉斯麗台北飯店.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振興卷過期怎麼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婦產科醫師寫給準媽媽!懷孕生產一定要知道的大小事

為了解決振興卷過期怎麼辦的問題,作者洪泰和 這樣論述:

《健康懷孕百科》最新增訂版還在為懷孕時會面臨哪些大問題小麻煩而大傷腦筋?生產時會面臨哪些突發狀況,更讓你感到步步驚心嗎?   別擔心!最關鍵、最緊急的時刻,由臨床經驗最豐富的婦產科權威幫你把關!   寶寶280天不同階段需要哪些營養素?孕婦有哪些東西吃不得?  鐵質、葉酸、鈣質…什麼時候吃,該吃多少?  自然、剖腹?哪種方式比較好?產前出血怎麼辦?孕期有哪些急症要注意?   新手父母最想問的所有大小事&最想知道的精準答案,第一時間,都能從本書中找到最完整、最安心的解答!   不用再道聽途說,就能100%精準掌握懷孕前的基本常識,幫準媽媽與寶寶280天的成長做最好的照護與準備。   本書彙整

了從懷孕前、懷孕初期、中期與後期,開啟準媽媽全方位的相關知識,來迎接健康新生命!隨著懷孕周數的進展,母體的變化也會每天跟著不一樣,除了喜悅的心情外,伴隨而來的種種不便以及林林總總的疑惑,也等著考驗著每一位準媽媽!   ◆史上最「專業的解說」&最「詳細的內容」   「天下的媽媽都是最偉大的」,懷孕生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生命中最重要的280天裡,準媽媽們到底有什麼禁忌?還有什麼是一定要遵守的?   尤其對於新手父母的人來說,因為對於孕期完全不了解,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選擇書籍來當作參考,挑對書和選對醫師ㄧ樣重要,如果是七拼八湊、道聽塗說來的不確定答案,妳放心嗎?   本書從懷孕前就要充實的基本

知識開始掌握,並由最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親自執筆,以醫師的角度,來告訴讀者關於如何健康懷孕的知識,針對產檢項目的內容、孕期間常見或偶發疾病、胎兒的生長以及生產的過程等主題,進行最全面的詳細說明,只要一書在手,懷孕生產不用怕!   ◆新手媽咪最關心的「分娩」&「產後護理」   【Q】到底是自然生好?還是剖腹產好?  【Q】上一胎剖腹,這一胎可以自然生嗎?  【Q】什麼時候要進產房待產?  【Q】要準備哪些物品?  【Q】產後何時可以出院?  【Q】餵母乳好,還是配方奶營養?  【Q】產後身體和傷口要如何護理?   終於要生了,心裡頭是既緊張又期待吧?對於分娩妳一定相當緊張,有許多疑問又沒人可以問嗎

?針對準媽咪們這個時期的百大疑問,本書有最精準專業的解說,掌握分娩方式與產兆,只要翻開這本書,解答全部在這裡!   ◆完整收錄「臨床經驗」與「實證醫學」   懷胎10月可分為三個時期:1~3個月為懷孕初期,4~7個月為懷孕中期,8~10個月則是懷孕後期。書中單元均有實証醫學的部份,將臨床上醫師曾經碰過的問題、見過的案例…等告訴讀者,這些都是累積了許多經驗的醫療專業知識,讀者們不用緊張,只要遵照書裡醫師的建議,就可以平安的健康的生下健康寶寶,當個快樂媽咪! 本書特色   懷孕前就要瞭解的基本知識、孕期營養的補充要訣完全掌握,「產檢項目」、「孕期須知」、孕婦特有疾病有最全面的解說,幫準媽媽們開啟

全方位的自我照護,做到早一步預防,安心懷孕生產100﹪!   特色1懷孕前的基本常識,這本書裡通通都有   【Q】如何知道妳懷孕了?  【Q】每個人都會害喜嗎?  【Q】怎麼判斷妳懷孕了?  【Q】懷孕幾週可以驗出來?  【Q】用「驗孕棒」準確嗎?   新手媽媽一定都對懷孕和生產有著太多的疑問和好奇心。怎麼確定懷孕了?生男生女可以隨心所欲嗎?醫院應該怎麼選擇?產前檢查都檢查些什麼內容?預產期要怎麼算?醫院提議做的檢查是否都要做?每次檢查後,照的超音波照片要怎麼看等等無數的問題。   妳懷孕了嗎?懷孕早期的徵兆有很多,不過依照每個人體質不同,都有不同表現…,先確定妳是否真的懷孕了,才是關鍵。

  特色2「孕期須知」&「產檢項目」,本書最齊全   【Q】婦產科怎麼挑?  【Q】孕婦可以做運動嗎?  【Q】妳的寶寶健康嗎?  【Q】林林總總的產檢項目該做哪一項呢?  【Q】懷孕期間能有性生活嗎?  【Q】懷孕期間老是「便秘」怎麼辦?  【Q】「預產期」要怎麼推算?  【Q】產前出血怎麼辦?  【Q】孕期有哪些急症要注意?  【Q】懷孕期間生病了,可以吃「藥」嗎?  【Q】寶寶在肚子裡是怎麼成長的…   孕婦常見的害喜、頻尿、睡不好、腰酸背痛…等小毛病,準媽咪們該怎麼面對,這些疑難雜症,準爸爸和準媽媽都必須先做好功課喔!   孕婦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做好產前檢查的,定期的產檢,細心的觀察

,才能確保懷孕的280天,寶寶和妳都健康又平安。   特色3「孕期營養」的補充要訣,本書最全面   【Q】不同時期要補充哪種營養素才會增進寶寶健康,讓寶寶頭好壯壯呢?  【Q】懷孕期間什麼食物不能吃?  【Q】孕婦可以喝咖啡嗎?  【Q】孕婦飲食上有沒有禁忌的食物和藥物?  【Q】鐵質、葉酸、鈣質…什麼時候吃,該吃多少?  【Q】孕期需要吃維他命嗎?…   「一人吃兩人補」,大家都知道孕期的營養相當重要,但不是每天大魚大肉就是營養滿分!針對每個懷孕週數都有不同的營養素需求,孕期食譜菜單…等,這些快樂媽咪的孕期須知,通通告訴妳。 作者簡介 洪泰和   現任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英國劍橋大學生物醫學博士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長庚大學附設長庚醫學院.助理教授   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亦舒小說研究

為了解決振興卷過期怎麼辦的問題,作者蘇佳蕙 這樣論述:

她說自己是常常戀愛的,倘若不愛一個人,世界太沒有意思。她的天與地便是一個家,她的快樂,簡單如一件新晨褸。她的寄託,是書桌上一張男友的小照。只要是女子沒有不嚮往愛情的,雖然亦舒稱自己心態老於同齡,從這樣單純的快樂,使得讀者發覺她稚情的一面。其實不論幾歲,愛情永遠會令人失控;年紀逐漸增長只讓我們學會如何不哭鬧失態、優雅離場,只是這樣而已。正如某張報紙標題說:「愛情只是一種輪迴的病。」 說的真是有道理。對亦舒來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沒有甚麼中庸之道,只有喜歡與不喜歡,不明白甚麼叫馬馬虎虎。她說為甚麼每個人都要敷衍?朋友是朋友,敵人是敵人,涇渭分明。不喜歡這個人,何必睬他?就當是我傲慢好了,傲慢又不用

坐牢。這樣的性格廣東話叫「巴辣」,似乎也不是年輕氣盛可以解釋的。年輕的亦舒更是忿忿的認為:勤奮的女人不見得高明,學問好不難得,長得美更無必要,因為做多錯多。有的女人生來命好,坐在那裡吃吃穿穿,丈夫還讚她脾性佳、人緣好。這番話真是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有些女人運氣好,有些女人則不。她認為多嘴的女孩子很少可愛,沒有性格的女孩子很難去吸引人;太優柔寡斷的女孩子令人討厭,而過分理智的女孩子,不算女孩子;但是,到底哪些人該得到寵幸哪些不,卻都是上天冥冥中早已經注定的;沒有甚麼理由,太難解釋,反正就是那回事,而且往往太不公平。這些對於女性的觀點,與亦舒後期作品中出現的女子性格實在是大異其趣。印證在亦舒小說裡

愛情的理論,竟然是源自於「花生」漫畫《PEANUTS》。她說天下有兩種表現愛情的方式,一種像查理布朗,日日暗戀那個「小小的紅髮女孩」,卻不敢告白;反正就是這樣了,有機會付出愛情已是天大的幸福,管他收不收得回來,真是好的。另外一種就是露茜:她夠膽子,又不怕丟臉,皮真夠厚,一廂情願。但是露茜有露茜的快樂:至少每天還可以講上幾句話,至少有機會表達自己。亦舒不是不知道:有些人根本不愛,是因為他們沒得到機會,所以不愛。她說自己的錯誤是太不可救藥的浪漫主義!亦舒也覺得自己想太多:晚上還是想到了,一夜又一夜的,想像老是太美。於是反省之後覺得後悔,後悔當初追求的竟是愛情,不是家庭。是這些波折使得她收拾行李到英

國去嗎?她說:是的,我覺得口出怨言是多餘的,我學得很慢,但是我確實在學。我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我不是一個幸運的人,剩下來的日子,我不認為還可以有甚麼發展,但是我將小小心心的走完它。風流離我很遠,折墮叫我日日看見。風流的是愛情,平凡的是婚姻;每個女性都會不斷的思考白頭偕老究竟是甚麼意思?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了好幾十年,或許很值得羨慕,但卻不大美麗。得不到的愛,才是比較令人嚮往的吧?亦舒說得不到的甚麼都是好的,得不到的感情尤其如此;這樣想來,失戀竟不是可悲可痛的事,五百年後誰曉得有甚麼分別?感覺上有些吃不到葡萄的酸味道。當時的她如此想像家庭生活的模樣:小孩子是可愛的,但是兒子女兒,卻頗為恐怖。又說:

不要與任何一個人發生太深的關係,那麼生活才是無憂無慮的。因為情傷,不敢再信任自己或他人,最直接的安全辦法,似乎就如行車時遵守交通規則:「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此時的亦舒是二十多歲的年輕都會女子,以悲切的心態看待愛情與婚姻 。她認為最惡劣的環境,到不是太窮,而是那種沒有感情的環境。感情在亦舒的生命中比重異常的重,她年輕的時候,希望甚麼樣的感情,需要甚麼樣的感情,付出甚麼樣的感情?她都清楚的知道。可是現實生活沒有感情還是可以活得下去嗎?當然是可以的,只是活得灰塵一點而已,況且只有少數人注意這灰,不少人是不介意的。亦舒說雖然拍拖很有意思,但是需要無限的時間與心機,如果覺得工作還重要點,那拍拖的狂熱是

隨之而減了。有誰想結婚嗎?恐怕沒有了,多好玩的人結了婚也變了形。她深覺得婚姻不過是賭博,賭贏了固然好,一輸要馬上收手,拖下去還有甚麼益處?圖翻本?這樣的智慧並非全然天生,應該是在又一次的跌跤之後學習而來的。從英國學成回香港的亦舒的婚姻觀改變了,她說平凡就是福。雖然再度嘗試踏入婚姻生活,但是她說:社會男女平等了,因之對男性的要求也就相對的嚴格一點。第一,要懂得烹飪;第二,得有一個四整的家獨居。這個會烹飪的男生最好另有收入及豐富的專業,還要相貌英俊,身段健偉,言語風趣。一頓飯在何處吃不是問題,請客的人條件如何,才是關鍵。 她強調女子絕非已經忘記浪漫,而是希望實際舒適地享受生活。亦舒又說最怕遇見年少

的我。二十多歲已成名的亦舒時時為情所困,從哪一步走出來,變成一個獨立的新女性的呢?最近在名為《遊戲》的心理測驗裡,亦舒如此剖析自己:如獵豹的敏捷、老鷹的孤獨、海哲的逍遙自在、豪爽、喜歡玩、討厭工作、不會抱怨、不會做賊喊捉賊、不會跳探戈、不會開車;若午夜驚醒忽然聽見大雨傾盆,會說呵!惆悵舊歡如夢;多愁善感的亦舒,是一個容易親近的平凡人;她也崇拜偶像,金庸、曹雪芹、魯迅、維斯康蒂、史畢堡(台灣譯音為史蒂芬史匹柏)。亦舒認同美國歌星雪兒的專家意見:「男人並非必需品,男人是奢侈品。」 認為擁有一切的人,都未必能夠擁有愛情,奢侈品不是指夥伴、拍檔,而是指愛人、情侶。亦舒對愛情的一貫看法是要年紀、心情剛剛

好,還有環境的景、時、人,樣樣俱全才有可能遇到;若是錯過了也就是錯過了,因為當時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要專心學業或是搞好經濟,絕對不能有旁騖,只能遺憾。若是有人或許感情生活略見複雜,也實在是有不得已之處,並表示並非是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性格有問題;因為,愛情原是最奢侈、最優雅、最高的生命境界。現代女性為獨立付出的代價之一,就是必須如男人一般果決豪爽;雖然外在洋化內心中國,亦舒說兩性關係真是無限辛酸,有限溫存;她極力主張青春還是用在學業與事業上的好,因為無論如何令人流淚的愛情,最終也都會過去;往往感情只是男人生活的一部份,卻是女人生活的全部,許多女人因為錯愛,付出了慘痛的一生作為代價。因之如果女人身居

要職,必須向男人學習,將感情撇在一邊。她說牡丹確需綠葉扶持,可是誰也沒規定女人不能開始學習做一棵樹。在散文集《自白書》裡她這麼主張,也在小說《流金歲月》裡藉著南孫的口如此說,更在小說《玫瑰的故事》裡藉太初的口說。此外,她幽默的認為切勿嫌棄伴侶不好,他就是因為不夠好,所以才沒能找到更理想的對象,彼此彼此。夫妻間需要的,只是敬重與體諒下產生的感情。浪漫是一種心態,絕不等於玫瑰花與燭光晚餐,或是跳舞到天明。所以只有最獨立的人才配談論婚嫁;情人節或結婚紀念日收不收花不頂要緊,最重要是平日與對方合拍,生活合理地愉快。大多數人追求「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她則是別有見解的認為:「最笨的人才會同

最愛的人結婚,天天戰戰競兢,患得患失,如何做人?」確實是聰明又有智慧。(三)工作觀:平穩的情緒、冷靜的思考、不懈的努力亦舒的生活平實,因為她說寫作是完全講情緒的,她認為寫作人是「情緒的動物」。心情很差時,寫的東西也很差,但是情緒高漲時,更寫不出東西來,所以生活要很平靜才行;她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只覺得自己生活要很平靜,很有規律,才能寫東西。太興奮不行,中了彩券為什麼還要寫呢?太悲傷不行,因為情緒作祟。持續寫了四十年,她說自己最自豪的時候是十七歲,之後驕傲就逐年逐年逐日逐日消失。她又自嘲自己沒出息,惹得她的文友們罵她:「亦舒,你不看書,你不看文學著作,你不看諾貝爾獎的小說;就看時裝雜誌、國家地理

雜誌、流行小說。」即便是如此,她寫出來的小說仍然令讀者忠心追隨。她說種種事情宜在二十九歲半之前統統做齊,之後,避得過就避,避不過再避;因為中年人太有出息苦像頓現,承認個人才華不過如此,且悠然接受事實,不知有多麼高興。她又說到了某一個年紀,我們應當明白,大約個人的能力止於此,不必再東征西討,擴充邊疆了,這樣的人生觀,在她的作品中時有所見。亦舒筆下的絢麗出自規律的生活、平穩的情緒、冷靜的思考、不懈的努力;因她一貫的堅持:「對生命最佳的報復就是做得更好!」(四)價值觀:平凡就是福亦舒的價值觀是「平凡就是福」。她說做人不易,訴得苦多徒惹人憎厭,叫人看低;細述功績,更不討好,炫燿膚淺,會令失意人黯然神傷

。冷靜理智是難得的智慧,亦舒一貫主張面對惡俗擾人的事的最佳防毒面具就是「不去理它」,清平世界,自由社會,他人愛說甚麼就說甚麼去;一定有若干人喜歡放冷槍、射毒箭,可惜多半級數不夠,大多數老遠就凌空落地。即使異常逼近,大可退後幾步,這裡危險,不好玩,便到別處去,千萬不可以毒攻毒、有失斯文。日子久了,並無衝突,看上去自然好似百毒不侵。她認為世上並沒有金鐘罩鐵布衫這類功夫,可是做人也不需要「太會生氣」:人家要我們惱怒,何必聽話?這樣的事嗎,我不知道。沒聽說過,一問搖頭三不知即可。她說後悔其實是一種頗高層次的奢侈,必須有選擇時方有資格後悔。古詩〈公無渡河〉早已講過:「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為之奈

何!」絕大多數的人,在生命的絕大部分時候,通常都是別無選擇的:家人如父母、兄弟手足、兒女,甚至工作;既然沒得選擇,也就無所謂後不後悔,與其浪費時光去「後悔」,不如及時把握在自己手上所掌握的一切。越早能體悟的人在他人眼裡,也就顯得英明果決。此外,過度注意他人的缺憾,也是十分無禮的行為,切莫理會別人在做些甚麼,能救就救,愛莫能助,就該佯裝甚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切勿袖手旁觀,卻又意見多多,指手劃腳,冷言冷語,這樣未免太沒有教養。君不見印度獨立之際,英國人如何冷靜地降下最後一幅米字旗,輕輕摺好攜返祖家,這種智慧非常值得學習。亦舒說「大勇若怯」 若是有人沉不住氣,芝麻綠豆事先炸起來再說,動輒不顧後果,先求

出氣。那麼明天呢,明天該怎麼辦才好?應當學習英國人:「即使身邊有炸彈爆炸,仍宜保持鎮定,木著一張臉,以不變應萬變。」雖然看來似乎是玩笑,確實是自有其道理。亦舒簡單的生活是住香港的時候,就那樣身體力行;後來在溫哥華還是一模一樣。成功因素甚難模仿,失敗因素卻往往可以避免;從亦舒的低調當有不同的體會。第二節 亦舒寫作生涯筆者依據亦舒作品的內容,以及亦舒個人生涯的轉換,試依亦舒生平年表,簡單區分她的寫作階段如下:1、第一期:為一般通俗流行小說時期,以1963年開始任職《明報》記者生涯為起點,到1973年至1976年,於英國曼徹斯特修習酒店管理為止。2、第二期:自1978年至1986年,亦舒任

職於香港政府新聞處,七年半之後辭職之時為止。3、第三期:自1986年為專業作家時期,其間亦舒於1991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專職寫作迄今。亦舒的作品正式在台灣發行,始自1985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授權由林白出版社獨家發行。時年39歲的亦舒,展開正式的作家生涯的同時,台灣讀者可以在一般書局的言情小說分類,找到為單冊數目不多的作品,或是在雜誌漫畫的租書店看到她的作品,流通的通路則是多半以租書店為主要管道。當時香港亦舒的小說先後有五部被改編成電影《流金歲月》、《玫瑰的故事》、《喜寶》、《朝花夕拾》、《胭脂》,帶動小說在台灣開始流行,更有「台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這樣的說法出現。《五人行》於1987年(民

國76年)由台灣的電視台拍成連續劇,小說的文宣上有「香港女作家亦舒第一部在台灣拍成電視連續劇」的定裝照片。電視劇由于楓飾演千金大小姐王太澄,姜厚任飾演宋星路醫生,周丹薇飾演女明星朱雯,張詠詠飾演事業女強人奚定華,楊潔玫飾演宋星路醫生的病人黃言聲 ,擔任演出的人選都是當時第一線當紅的男女演員,電視劇的收視率,也為亦舒小說在台灣建立了知名度,但是真正的讀者群,仍以「租書店的讀者」為主。租書店的讀者因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乃是以學生族群及年輕的粉領女性上班族為主力,家庭主婦族群亦有之;屬於言情小說的大眾讀者為主流,但具有一定的基本教育程度。連續劇的播出,為亦舒在台灣引起風潮,因此林白如此宣告:「

自1988年12月份起,將不定期出版的亦舒作品,改為每月中旬同時出版二冊」 。原本港台出版有約六到十個月的時差,後來改為每個月出版短篇與長篇各一冊,維持這樣的出版方式大約有十二年左右,直到2000年以後讀者數量才開始衰退。從租書店租書開始閱讀的讀者如筆者,多半一直追隨至今;只是大部分的書局所陳列的每期最新作品,每冊數量由全盛時期的每冊新書三至五本減少到目前的一本,租書店的數量也類似,仍然被陳列為言情小說之列。1997香港回歸之後,香港與中國的交流更為密切,繼香港之後台灣而後到大中國,亦舒熱的燃起,並不僅只是由於資訊流動的速度與技術快速進步;更重要的因素,是在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時差脈動。兩岸分治之

後,香港由於歷史(經由不平等條約租借給英國99年)、地理(位於中國廣州省但政治管轄權隸屬大英帝國)、經濟(華洋雜處但以英國制度與國際接軌)、語言(母語使用為廣東話,但是英制教育下英文流利的人口眾多,北平話也可以溝通的因素;還有中國文革動亂之際因為政治理念不認同,或不見容於兩岸政治立場、來自全中國各省各地的人南下,匯聚在香港使用的各種方言:如上海、杭州、浙江、蘇州)的種種因素,在在使得香港在1997主權回歸中國之前,具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發達與相對自由民主的優勢;這些劇烈的變動與現象,亦舒都一一呈現在她的小說作品當中,緊緊掌握住時代的脈動,使得亦舒的作品造成流行。由於政治立場或主觀因素,兩岸並不正視

香港的藝文發展,甚至將香港稱為沒有文化的荒漠,只著眼於其經濟機制的部分,而忽略了其新聞、藝文、電影、電視等媒體發達繁盛的社會現象。所謂香江三大傳奇人物: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倪匡(科幻小說)、亦舒(言情小說) ,三人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卻又自成一家、各領風騷。隨著資訊自由的禁制逐漸解除,及網際網路的全球化的發展,二十一世紀,書本的文字經由掃描開始大量被數位化。佔全球四分之一的華裔讀者遍佈世界,只要是華人大都知道金庸、倪匡;卻忽略了一樣擁有廣大讀者的亦舒,除了肇因於讀者的男女性別的差異,應該也要從「文學性」的角度來思考,不只是將亦舒的作品以言情小說視之。讀者不應該忽略在她愛情故事的包裝之下,

女性往往處在經濟弱勢及傳統文化的雙重歧視之下。但是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教育程度的提升,應對命運方式的想法,與審視自身生命價值的觀點,在她筆下,藉由人物性格所呈現出來的差異與進化,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移民溫哥華之前亦舒本人較為滿意的作品以1988年的《流金歲月》、1989年的《風滿樓》、《嘆息橋》為人所知;主要是以香港社會環境變遷的主題來描寫;但是此一主題的文本或是網路的評論,卻多半都只就其故事人物情節探討,甚少提及涉及政治意識的議題,或有提及也多半站在主觀意識而非港人心態來說;尤其是以1990年的《傷城記》、《我們不是天使》、2004年的《特首小姐你早》等以描寫香港從文化大革命、六四、

主權回歸、移民的香港社會狀況,與這些歷史事件在未發生時、或發生之前後的芸芸眾生像;以及大部分完成於1991年移民之後的作品,也就是亦舒作品分期第三期的作品,絕大部分以女性、社會、政治、男性、同性戀、青春、大同世界的主題,都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心。第三章� 亦舒小說的題材與人物情節第一節� 亦舒小說的題材一、亦舒小說出版狀況將亦舒小說於1986年12月至2005年6月這段時間在台灣出版的203冊,根據林白出版社的出版時間先後編號為依據,依序列表於附錄一:作者小說書目,並於備註列出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的日期供對照參考。在1986年亦舒結束香港政府新聞處的公職之後,成為專職的作家,並授權台灣林白出版社

在台發行她的小說 ,並且因為小說改編拍成電影帶動流行, 1988年後亦舒的小說以與香港時差半個月到一年的現象,幾乎同步在台發行,確立了她專業作家的地位。如果比較亦舒小說在台灣林白出版社與香港天地圖書公司所出版的時間差異,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哪些是亦舒的暢銷書。再版發行的第一名當屬《玫瑰的故事》,第一版確切的時間至少是在1985年改拍成電影上映之前,較之於1982年的《喜寶》要更早一些,可說是亦舒奠定香港言情教主的代表作。除了上述兩本,其他暢銷全球華人地區再版的知名長篇作品有:《我的前半生》、《朝花夕拾》、《流金歲月》、《風信子》、《圓舞》、《開到荼靡》、《香雪海》、《流金歲月》、《嘆息橋》、《西岸

陽光充沛》、《人淡如菊》、《曾經深愛過》、《風滿樓》、《七姊妹》、《預言》、《美麗新世界》、《縱橫四海》、《在那遙遠的地方》、《花解語》、《綺色佳》、《直至海枯石爛》、《明年給你送花來》等,豐沛的創作量至今不輟,尤其近五年在中國引起更廣泛的注意,此一現象可由各大城市暢銷書排行榜,與網路網址搜尋引擎Google有133,000筆資料符合「亦舒」的關鍵字查詢結果得以證明。二、亦舒的小說題材有關小說主題的分類請參見附錄一。將亦舒小說分類為十五個主題分別討論,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從不同的角度去偏重強調:愛情不是亦舒小說唯一要表達的觀點。在眾多包裝於白領麗人的愛情故事背後,亦舒藉由不同故事,所要表達的更甚

於愛情;包括親情、友情、婚姻、女性自覺、職場自處之道、兩性關係轉變與取捨、社會價值觀、生命價值觀以及處世哲學等等。分類的原則以全文較偏重的故事重心為依據,部分則為筆者主觀的認定,所選擇的故事文本區分為下列十五類。(一)愛情:《玫瑰的故事》、《直至海枯石爛》、《明年給你送花來》、《電光幻影》。亦舒認為「女性應該經濟獨立,在感情上要拿得起放得下;Do not complain, do not explain.;然後在現實中經營愛情:有福同享,有難獨當,一定可以白頭偕老。」愛情是亦舒小說的主要題材,也是貫穿其他主題不可缺少的部分,作為一個都會女性出身的作者而言,愛情更是吸引女性讀者的必要題材:無論時

代如何改變,女性如何獨立進化,人類天性上兩性差異最大的部分,除了生物的部分,人格比重上愛情所佔的部分,女性是遠遠超過男性的;也正因如此,沒有愛情就無法構成吸引人注意的小說;最具有代表性的應當是《玫瑰的故事》深刻闡述了各種愛情的樣貌。《玫瑰的故事》是亦舒筆下唯一單單寫愛情的故事,分為四部曲:一、《玫瑰》---「黃振華」,二、《玫瑰盛放》---「溥家敏」,三、《最後的玫瑰》---「周棠華」,四、《玫瑰再見》---「羅震中」,代表愛情各種不同的類型,每一部皆以男性第一人稱「我」來敘述「玫瑰」。「黃玫瑰」;第一部《玫瑰》裡的主敘者「黃振華」,是十五歲大「黃玫瑰」的同胞哥哥;第二部《玫瑰盛放》裡的敘述者

「溥家敏」,是「黃振華」建築師事務所裡的有為青年,也是《玫瑰》的愛慕者:如《玫瑰》裡的「周士輝」,甚至於在第三部《最後的玫瑰》裡繼續糾纏「黃玫瑰」的女兒「方太初」;第三部《最後的玫瑰》裡的敘述者「周棠華」,則是「黃玫瑰」的女兒「方太初」的男友、丈夫,曾經一度也眩惑於玫瑰的美;四、《玫瑰再見》裡的敘述者「羅震中」,則是「黃玫瑰」的丈夫「羅得慶」爵士的獨子,並且是第一部《玫瑰》裡令玫瑰失戀的男子「莊國棟」的好友。都是以男性第一人稱來敘述的《玫瑰的故事》,「莊國棟」一出場就穿一套白西裝令眾人炫目:亦舒借「黃振華」以哥哥的口吻,說出他的膚淺:男人穿白最矯情,一種幼稚的炫燿,成熟男人多數已反璞歸真,不必

靠一套白西裝吸引注意。這裡透露出作者對「真男人」的標準,是著重內在的品德學識修養,描寫引發愛情的著眼點,是具有理想性君子人格特質的;與其他一般言情小說中,男主角高大英俊、權貴多金的形象差異甚多。同時更藉著男性的旁觀角度,來告訴女性讀者:玫瑰呀,你眼中的白色武士,大哥看看,都非常馬虎。在看第二眼時,「黃振華」仔細的以客觀的角度來看「莊國棟」:那真是一個英俊的男人,長挑個子,臉上帶種冷峭的書卷氣,白色衣褲在他身上熨貼舒服。亦舒描繪人物,多從氣蘊內涵著筆,尤其是男性:往往從服裝、身材、學識、能力、職業、氣度、社交手腕、處世方式等等特質側面來觀察,印證出主角人物的價值觀;也是作者的價值觀;甚少描述其唇

眼眉目等細節,雍容且大氣才是「男子漢」應該具備的特質,照顧婦孺才是有擔當肯捱義氣的「男人本色」。四部曲之一、《玫瑰》裡的「黃振華」,之二、《玫瑰盛放》裡的「溥家敏」,之三、《最後的玫瑰》裡的「周棠華」,之四、《玫瑰再見》裡的「羅震中」,這些第一人稱敘事者本身,都具備了入世的謀生能力、養活婦孺的擔當;出世則要有生命的情調、自我存在的理想與價值判斷;並不僅僅是盲目庸碌的活著,這樣的男人才有資格去追求愛情追求玫瑰。這不只是「言情小說」「愛情故事」裡的男人形象,也是作者「桃花源」裡的男人特質,更是普天下女性所夢寐以求的「標準情人」;儘管四者合而為一是最高理想,作者也告訴我們那是存在「桃花源」中的理想,

如同《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最後必然衰敗凋零。對於美女,十七歲的玫瑰被比擬成「一個夏日」 ;三十歲的玫瑰不需用工筆來描繪唇眼眉目,而是輕輕一句「她的美麗是流動的」 ,便活色生香的使玫瑰從紙上活了過來,不由得你不聚精會神的注意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想像這樣無從想像的玫瑰,在猝不及防的時候「遇」見「家明」,在玫瑰盛放最美麗的時刻:相識、相戀、相知,但不能相守,旑旎甜蜜但又只有剎那,唯有曾經墮入愛河深愛過的人,才能體會那樣圓滿而又淒清的愛情,一如席慕蓉的詩:我終生所愛慕的人啊 曲終人散後 不管我是要哭泣著 或是 微笑著與你道別 我都會慶幸曾與你同臺這一切來得冷不防又快轉結束,純釀的愛情

只有三個月,但是玫瑰畢竟是玫瑰,樂觀勇敢、堅毅的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她說:「我們只有三個月,我們不會有時間吵架,也不會有機會反臉。」作者藉著黃振華太太「蘇更生」的口吻,平靜的敘述愛情的樣貌只能夠是「遇見」,而不是苦苦追尋能夠得著。在失去至愛之後的玫瑰失了魂,不是年輕時候不由自主的為反抗而反抗,只是為追隨了內心呼喚,真誠實在的活著,而是受巨創之後的迷茫,顯露在外的她是不同的,她最美的地方是她的徬徨。五官、容貌、身材、穿著都不需要多加著墨,僅僅在神態上透過模糊的遠鏡頭,強調她的美不只是感官的,而且是精神上主觀的「感受」,因此「美得不能形容」。盛放的生命力是「美」的必須條件,失去了原始生存的動力,逐

漸從繁茂而衰頹,終將隨時間流逝而乾枯的玫瑰,雖然在愛情與親情之間失據,卻仍舊「住在白色的平房裡,一身錦衣,迷醉著每一個見過她的人。」羅震中是「黃玫瑰」的丈夫「羅得慶」爵士的獨子,奉父親的召喚回港,卻在無意中撞見玫瑰:「在金魚池畔修剪杜鵑。」自家明故去之後,玫瑰出現的服飾,不再是七彩調色盤,而是黑。身為方太初母親的玫瑰「一身普通式樣的黑衣服」 ;「羅得慶」爵士的太太的玫瑰,衣著由初夏而秋至冬,「穿黑色毛衣黑色長褲。」 絢爛而反璞歸真的玫瑰,不復是夏日裡嬌豔的玫瑰;從驕縱任性,備受呵護的溫室花朵,歷經生命的風雨,「羅德慶爵士夫人,成了野玫瑰。」 玫瑰長在荒地上、象徵著愛情的終歸荒蕪。或者作者想說:

玫瑰有了自己的生命標的,不再視愛情為唯一生存目的;所以玫瑰一直是黃玫瑰,而不是紅玫瑰;所以說「有選擇的愛便不是愛。」愛情之所以千年不死,在於「純粹」、「無從選擇」,然而真實的人生並非如此;我們也許都曾經短暫窺視過、擁有過「真正的愛情」,然而愛情的完全模樣,始終無人知曉,唯有「死亡」才能給予答案;所以見過愛情的人都死了,其餘的,只是在生活中垂危掙扎、慢慢的凌遲,直到解脫的時刻到來。玫瑰如何再見?「她安分守己地做一朵玫瑰。」 人如其名的玫瑰,既無振興中華的偉大願望,也沒有做國家棟樑的野心,無需背負滄海一粟的使命「棠華」,更沒有機會震動中華。莎士比亞曾說: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有了愛情的人,是應該像對

待瘋子一樣,把他關在黑屋子裡鞭打一頓的。亦舒對愛情下的定義,與〈莎士比亞〉對愛情的觀點,如出一轍:愛情完全不能控制選擇,愛情像瘟疫,來了就是來了。亦舒也藉著黃振華太太「蘇更生」的口,為那些在愛情瘟疫裡橫死的靈魂感嘆:頭眩、身熱、心跳、寢食不安、患得患失、心神恍惚。甚至於如是說:黑死病會死人,死了也就算了,但失戀又不致死,活生生地受煎熬,且又不會免疫,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下去,沒完沒了,人的本性又賤,居然渴望愛情來臨,真是!任何一個活著的人誰不是如此盼望?在有生之年「曾經」「遇見」愛情,席慕蓉的經典詩作〈無題〉無題如是說:愛 原來就為的是相聚 為的是不再分離 若有一種愛是永不能 相見 永不

能啟口 永不能再想起 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 火種 孤獨地凝望著黑暗的天空玫瑰只好是「黃玫瑰」:象徵黃玫瑰的花語是嫉妒絕望的愛情。《

嗜書癮君子

為了解決振興卷過期怎麼辦的問題,作者湯姆.羅勃 這樣論述: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這個事事都可能成癮的現代世界,即使是像愛書如此高尚風雅的嗜好,也可能變味走樣。黃金屋成了錢坑、成了牢籠,顏如玉需索無度,教愛書人成癡,茶飯不思,形銷骨毀終不悔。   湯姆.羅勃秉持自聖奧古斯丁、盧梭,乃至十九世紀寫有《一個喫鴉片者的告白》的德昆西之懺悔傳統,道出自己如何由愛書而嗜書、而成癮、沉淪書海的過程。舉凡書癮的癥狀、成癮評量表、嗜書癮君子列傳,還有藏書、書肆種種愛書人聽到就有精神的話題,湯姆.羅勃都以幽默的筆調揭露其黑暗面,訴說書癮如何耗盡他的家財、損及健康、斷絕人際交往。但即使是在呼天搶地之餘,關於書的種種愛恨貪嗔癡,仍叫人捧腹不已。也難怪此書出

版十年以來,始終引發迴響。   *愛書人劉森堯無悔推薦:「這本書顯然是一個愛書人的黑色幽默告白,行文筆調誇張逗趣,同時也充滿揶揄的自我消遣口吻,因此讀起來有時不免覺得有誇大吹噓之嫌,但其實距離事實並不遠,因為我個人就是一個愛書成癖的人。這本書所述說的許多嗜書癮君子的有趣軼事,事實上都非常吻合我個人曾經有過的經驗。   正是因為書永遠保有魅力,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嗜書癮君子來到這個世界,當我們百無聊賴地單調生活,憑添許多數不盡的樂趣。活著的至大幸福,除了能讀書、買書和藏書之外,有什麼能比得上的呢?嗜書癮君子會這麼說,義無反顧。」   *黃秀如推薦:或許有非癮君子在讀完這本懺悔錄+診斷書+自助手冊之後

,對於作者「先是裝乖以博取同情」、結果搞半天根本就「知錯不改甚至還沾沾自喜」的態度大不以為然……但如果把癮君子和非癮君子放在天平的兩端對秤,天平絕對朝癮君子這端傾斜──畢竟這一方的人數雖寡,擁有的title數卻遠遠超過。非癮君子們就認輸吧。 作者簡介 湯姆.羅勃(Tome Raabe)   當然是個嗜書癮君子。靠著在高中教體育,在波特蘭、緬因、聖地牙哥的報館工作,以及在丹佛擔任編輯與自由撰稿人賺來的錢買書。奉行「買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古訓,不買書的日子喜愛旅行,走過印尼、新加坡、印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與歐洲。 譯者簡介 陳建銘   曾任職於誠品古書區,現為專業文字工作者,譯有《查令十字路

84號》、《菩薩凝視的島嶼》、《藏書之樂》,企劃《逛書架》、《逛逛書架》等書。 插圖者簡介 高文麒   五年三班,從事美術設計工作近十八年,現為平面設計、插圖的自由工作者。 愛書人的滑稽告白 劉森堯 嗜書癮禮讚 黃秀如 前言 瑪琳.布萊辛 3 第一章 患者自白 21 第二章 病症剖析 43 第三章 自行檢測:你到底是不是癮君子? 55 第四章 書籍簡史 79 第五章 書癡乎?愛書人乎? 87 第六章 收藏癡 101 第七章 旁癥博癮 119 第八章 偽癮君子 141 第九章 什麼人買什麼書 163 第十章 夢幻書店 181 第十一章 閱讀百態 205 第十二章 甘為書奴無

怨尤 219 第十三章 借、不借,學問大 233 第十四章 痊癒之道 247 後話 嗜書癮禮讚 黃秀如   首先必須聲明的是,我並非嗜書癮君子。事實上,我連愛書人都談不上。根據本書第三章檢測是否染了嗜書癮的二十五個問題,很慚愧(還是應該很驕傲?)我一個「○」都沒有!可想而知接下來的八個選擇題,我的得分當然是落在40分至59分之間:「容我們致上誠摯的歉意。你根本沒有嗜書癮。」   既然不是嗜書癮君子,幹嘛跑來這裡攪局?這點請容我大膽猜測出版社的用心。或許有「非癮君子」在讀完這本懺悔錄+診斷書+自助手冊之後,對於作者「先是裝乖以博取同情」、結果搞半天根本就「知錯不改甚至還沾沾自喜」的態度

大不以為然,這時找一個也是「非癮君子」出來講話,多少可以製造一點「癮君子所言也有道理」的氛圍吧。   在我看來,即便嗜書癮對個人、對親友、對環境都造成不小的影響,但嗜書癮君子卻有兩大不可忽視的社會功能,使得他們存在的「功」足以蓋過他們所製造的「過」。 嗜書癮君子是最好的朋友。   跟她(他)在一起,可以增長對自己的信心。聽過白雪公主故事的讀者想必可以理解,與嗜書癮君子在一起的時候,她(他)就好像那面魔鏡,對照出我們美麗的身影。我可沒有故意詆?癮君子喔,你看,他們總是一大早頭髮不是翹起來就是扁成一片,那就是昨晚洗了頭、頭髮還沒乾、就躺在床上看書的結果。如果你在傍晚碰到他們,也一定可以看到混過圖書

館地下室的痕跡:頭髮上的灰塵、衣服上的蜘蛛網、因為長時間與古書相處所沾染的霉味、以及吸了大量過期油墨而呈現痴呆的眼神。   那還是他們青春少艾的時期。就算我再怎麼自慚形穢,只消站在他們身邊,露出無辜的笑容,輕輕鬆鬆立刻變成美女。更不要說經過歲月的摧殘了,這些寧可把錢拿去買一套四大本的《波赫士全集》(新台幣2200元)、也不肯買一瓶可以防止老化的歐舒丹活膚精華霜(網路拍賣價,只要1500元)的中年書痴,你能拿他們怎麼辦?只好繼續待在他們身邊,繼續扮演資深美女的角色。 嗜書癮君子有助於振興產業。   最直接相關的當然就是文化出版業了。你想想,癮君子這種胃口奇大又不挑嘴的好習慣,不知澤被多少蒼生?從

作者、版權經紀人、譯者,到出版社的編輯、美術設計、企劃、發行、倉庫、會計,再到製版廠、印刷廠、裝訂廠、貨運行,然後是經銷商、物流中心,最後到書店,這一行的每一個人,都在每一本書的定價中佔據了或多或少的比例。沒有嗜書癮君子,我們這一行就得喝西北風啦!   癮君子的貢獻不止於此。你沒發現每個癮君子鼻樑上掛著的那副眼鏡嗎?(近年戴隱形眼鏡的癮君子雖有增加,但不確定是否基於愛美因素。)配眼鏡需要驗光,驗光需要眼科;驗完光要去眼鏡行,年輕的時候配近視外加在公車上K書所導致的散光,等到年過四十,再加上一款老花。又萬一不幸買到用蠅頭小字印刷的愛書,這時就需要放大鏡;既然是愛書,免不了要給它穿上漂亮的書套;為

了標示所有權,還得刻個藏書章才行;再講究一點,還要搭配個性書籤或古董藏書票,如此才能感到完整。所有這些器物的製造商或零售商,絕對不會否認癮君子存在的必要性。   更不要說藏書所需的書架或書櫃、讀書所需的書桌或躺椅,以及為了營造書房所需的空間設計。在聽說有朋友為了心愛的藏書忍痛買下第二間、甚至第三間房子之後,癮君子對產業的貢獻已經從傢俱公司、裝潢公司延伸到建設公司與房仲業了。說到這裡,我不禁心生奇想:台北不是有很多大樓租不出去嗎?與其放著養蚊子,不如重新隔成一間一間的書房,然後出租給癮君子?更棒的是,空間甚大藏書卻甚窘的鄉鎮市圖書館,不妨考慮便宜租給癮君子「專屬圖書室」,一來既可增加地方收入,二

來等到這些癮君子蒙主寵召之後,還可以用「回饋地方」的名義接收遺產以豐富館藏呢。   如果把癮君子和非癮君子放在天平的兩端對秤,天平絕對朝癮君子這端傾斜──畢竟這一方的人數雖寡,擁有的title數卻遠遠超過。非癮君子們就認輸吧。 (本文作者為出版人,仰癮君子鼻息而活的非癮君子) 愛書人的滑稽告白劉森堯對書產生瘋狂的愛好是一種奇異而耐人尋味的現象,其中苦樂如人飲水,不是當事人,實在很難真正體會箇中滋味。如今《嗜書癮君子》一書以幽默滑稽筆調為我們剖析此種現象的複雜心理學背景:一個好好的正常人為什麼會像沾染毒品一樣,對書本產生癮頭而不克自拔?這的確是個問題。這本書顯然是一個愛書人的黑色幽默告白,行

文筆調誇張逗趣,同時也充滿揶揄的自我消遣口吻,因此讀起來有時不免覺得有誇大吹噓之嫌,但其實距離事實並不遠,因為我個人就是一個愛書成癖的人。這本書所述說的許多嗜書癮君子的有趣軼事,事實上都非常吻合我個人曾經有過的經驗。大凡一個人會愛上書,首先必然是因為他喜歡讀書,喜歡讀書自然而然會喜歡逛書店,逛書店就會買書,久而久之,書買多了就會形成個人所擁有的藏書,這樣的藏書少則數百本或上千本,多則甚至幾千或幾萬本。這時你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愛讀書的人,因為有一天你會不知不覺講究起書的版本,你也會開始蒐集起你所喜愛作家之作品的不同版本。你旁邊的人會皺眉頭:這些書的內容不都一樣嗎?你會立即加以糾正:天呀,你沒看出

來嗎?版本不一樣啊!這個階段裡,就像迷上名牌商品一樣,你會不停花錢和耗費精神去搜尋你心目中的稀世珍品,以及你所喜愛的名家作品的各種不同版本(最好是首版且扉頁上有該作者的親筆簽名),這時,我不得不說,你已經是名符其實的嗜書癮君子了。但是,本書中所描述的嗜書癮君子可要比這種情況複雜得多了,他們甚至可稱得上是一群瘋狂的愛書人。他們嗜書如命,除了書,幾乎是六親不認。有人把嗜書如命的現象稱之為「溫和的瘋狂」(The Gentle Madness),前幾年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大談西方歷史上藏書名家的故事,所使用的正是這樣的書名;這聽來浪漫,好比我們向來慣常把偷書的人稱為「雅賊」。用「溫和的瘋狂」來形容一個人

對書的狂熱,似乎很合情理,因為這類瘋狂行為絕無暴力傾向,不會干擾他人,反而直接指向對知識的熱衷和對智慧的喜愛,這樣的行為不值得稱頌嗎?一個愛讀書的人反映了他對自我提昇的企求,愛屋及烏,愛讀書必然會走向愛買書和愛收藏書。但是,凡事必須講究適可而止,超越了某個程度,即使是溫和的瘋狂,畢竟也是瘋狂,這難免會影響正常生活的運作。《嗜書癮君子》提到的某些愛書狂的行為,的確就像是嗑藥成癮的反應,是一種愉悅,也是一種苦難,但如能時時樂在其中,一點苦難算得了什麼。因而這類人總是越陷越深,以致不克自拔。我曾經不只一次在想,要是能夠從此斷絕買書的欲望,生活上的累贅感覺可能會輕些。但這好比要某些人戒菸或戒毒一樣,比

登天還難,只好任其沉淪下去——快樂的沉淪,樂在其中。讀了《嗜書癮君子》,才知道這世上有不少人和我有著一些相同的症狀。比如喜歡購買同一個作家不同版本的同一本書,像狄更斯和普魯斯特就是典型例子,還有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有一天,我發現書架上一本印刷精美的舊書有點發黃,適巧這又是一本我愛讀的書,這時我就刻不容緩立即再買一本一模一樣的來遞補(如果有新的版本則更佳)。然後,我會喜歡蒐購某些作家的全集,即使我心裡並不真正喜歡這些作家,只不過因為他們的名氣特響亮而已,這樣的名單不下十人,其中以喬伊斯和波赫士最為顯著。許多人推崇《尤里西斯》是廿世紀最有原創性的偉大小說,多年來,我買過不下廿本這部小說的不同版本,順

便也購置篇幅更驚人的注釋本,當然也一併購置《芬尼根守靈》一書,期待尋找時間或適當時機,好好徹底研究一番,但廿幾年來,我從未做到,因為我沒空,手頭永遠有更吸引人的書要讀,一時還輪不到他。因此,我像得了偏執症一般不斷購買喬伊斯寫的書和一大堆討論他的書,不時從書架上拿下來翻開把玩,只是無法下定決心真正開始閱讀,心想哪天時間充裕些或耐性強些時再好好徹底研讀一番。可是我心裡比誰都清楚,這一天永遠不會來臨。我曾經為重複購買相同一本書而引發內心一陣驚慌:我是否得了精神官能症?或更嚴重些,精神分裂症?其實,我始終活得好好的,根本沒事,但這怎麼回事呢?《嗜書癮君子》的作者告訴我們,這是一般愛書狂慣有的通病,就好

像有些女人會重複買同一件衣服一樣,沒什麼好驚恐的。事實是,會發生這樣的行為,通常可以從兩個角度觀察,一個是記憶上發生了偏差,你根本忘了不久前才剛買過這本書。另一個則是明知故犯,你很清楚你才剛買過這本書,但這本書的封面和內容實在太過於迷人,不妨再買一本,以防原先那本被偷或外借不還時可以適時遞補,反正多花不了幾個錢。要不然,買下之後尋找適當機會贈給某個愛看書的女友,算是順水人情一樁,何樂而不為?沒有比這個更合情理去重複買一本相同的書了。另外有一種嗜書的癮君子是屬於藏書狂的類型。這種人未必愛讀書,但他仍舊是愛藏書,而且資財雄厚,特別愛收藏稀世珍本,當作無價之寶般來收藏。西方歷史上出過不少藏書大家,其

中不乏瘋狂類型。這裡就有一則現成軼事:話說十九世紀英國有一位家財萬貫的藏書家,專門蒐集曠世獨一無二的珍本,有一回他搜購到一本號稱是全世界僅存一本的古典珍本,欣喜萬分,可是不久聽聞法國巴黎有某位人士也擁有一本和他那本一模一樣的珍本,他當下懊惱萬分,徹夜不能成眠。第二天不由分說就背著一大袋鈔票,專程渡海前來巴黎,等尋得那位人士,二話不說立即用那袋鈔票購下那本書,隨後當著那位人士面前把那本書扔進火爐。那位人士當下驚愕莫名,英國老兄笑笑說:先生,我一直以為我是全世界唯一擁有這本書的人,後來才知道我錯了,還好幸虧發現得早,現在我終於可以大膽肯定,我是唯一的了。我總是認為,書也許算得上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讀書讓人變得聰明,也變得更有智慧,只不過讀書之餘不免牽涉到買書和藏書的行為,這時,讀書就變得複雜了。這個世界的文明之所以能夠進展無礙,憑靠的就是書,瘋狂的作者和瘋狂的讀者一起推動著世界文明進展的輪子,同時書也拓展了我們生活的內涵,並且培養了許多嗜書癮君子。他們也許有些瘋狂,但這個世界如果少了他們,書的魅力恐怕會遜色許多。也許應該換一種說法;正是因為書永遠保有魅力,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嗜書癮君子來到這個世界,當我們百無聊賴地單調生活,憑添許多數不盡的樂趣。真應該這樣說,活著的至大幸福,除了能讀書、買書和藏書之外,有什麼能比得上的呢?嗜書癮君子會這麼說,義無反顧。(本文作者為逢甲大學外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