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款卡不能領錢原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提款卡不能領錢原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致美寫的 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 和掛越直樹的 藏在銀行VVIP室的富豪祕密:貼身觀察3,000位富豪後,發現的34項致富思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為什麼郵局提款卡不能領錢 - cuj4v3也說明:為什麼郵局提款卡不能領錢?為什麼我的郵局提款卡不能領錢?狀況是原本插卡後打密碼有8-12碼...現在只能打4碼就跳到下一個畫面....但是不能領錢.....郵局有限制幾天內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白象文化 和時報所出版 。

最後網站領不到錢!週四多地ATM傳當機網驚呼:台灣被入侵! - 三立新聞則補充:... 跑了三家銀行的提款機,換了兩張提款卡都領不到錢,結果下方許多網友也 ... 了」、「是真的,我的也跑了三家換兩張卡都說跨行不能領」、「原因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提款卡不能領錢原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

為了解決提款卡不能領錢原因的問題,作者吳致美 這樣論述:

  全方位理財教育專書,孩子人生的第一桶金就在其中!   ~最棒的親子共讀,寓教於樂學理財~   ★小朋友理財觀念,成長必讀   ★全彩情境式插圖,生動活潑   ★給父母親的提醒,貼心實用   ★各種理財小問答,強化學習   留給孩子萬貫家財,不如教他學會一塊錢的智慧;   正確的消費理財觀念與習慣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幫忙做家事可以獲得「報酬」嗎?養寵物需要花費多少錢?   我想去「迪士尼」可以嗎?什麼是富有?什麼是貧窮?   本書鼓勵父母在日常生活融入理財教育:帶孩子逛超市學理財、規劃零用錢、跟銀行打交道……;除能增加親子互動機會拉近親子關係,也能讓孩子從小就建立正確的理

財觀念:知道「儲蓄」的重要、懂得分辨「需要」與「想要」的不同、了解家庭的收支並從中學習節約、知道如何避免金錢損失、認識金融機構與各種常見的理財工具等。   內容附簡單的財務規劃表,讓孩子從記帳做起,在生活中明白「賺錢」、「消費」與「投資」的正確觀念,並透過日常勞力付出累積每一塊錢的過程中,學習如何達成實現夢想的目標。一起帶著你的孩子加入聰明理財行列吧!   讓孩子一生受用的理財教育,   從「一塊錢的智慧」開始學習,   帶他們走出舒適圈、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   ──注重每一筆開支的合理性,不管金額大小,這樣才能積累成大量財富。   ──不該失去的連一塊錢也不要放棄,不管金額多少,財富

也是由一塊錢累積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8931.pdf 作者簡介 吳致美   學歷:   上海戲劇學院 文學博士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應用媒體藝術碩士   經歷:   萬能科技大學 餐飲管理系 專案教師助理教授   廣西財經學院 客座副教授   各企業國際禮儀、美姿美儀 外聘講師   健行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國際禮儀講師   龍華科技大學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講師    稻江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美姿美儀講師     海森驗證股份有限公司 顧問   Palau Pacific Air

ways 空服經理   鼎泰豐小吃店 訓練主管   藍海國際餐飲幾分甜烘焙坊 教育長   著作:   《寫給小朋友的國際禮儀:小紳士的聖誕節》   《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   推薦序一林哲群 推薦序二許淑華 推薦序三張錫 推薦序四謝欣霓 推薦序五龍毓梅 自序   1. 我的第一桶金 1-1 「錢」是什麼? 1-2 認識「錢的家族」 1-3 錢幣電子化 1-4 下金蛋的鵝 1-5 我的「錢」會從哪裡來? 1-6 是誰搬走我的「乳酪」?我的錢不見了 1-7 如何規劃我的「零用錢」? 1-8 幫忙做家事可以獲得「報酬」嗎?   2. 我家有哪些生活開支? 2-1 「錢」

是如何「做運動」? 2-2 把「錢」做儲蓄好嗎? 2-3 爹地媽咪為什麼要做「家庭預算」? 2-4 為什麼家裡要「存錢」? 2-5 餐桌上餐點要花多少錢? 2-6 我的衣櫃有多少衣服?有多少玩具? 2-7 有錢人一定會買車子嗎? 2-8 養寵物需要花費多少錢?   3. 追求美好富足的生活 3-1 為何我們要「繳稅」? 3-2 我想去「迪士尼」可以嗎? 3-3 讓孩子了解「賺錢」事 3-4 你可以幫父母分擔憂慮與責任嗎? 3-5 逛超市學理財 3-6 錢花在刀口上 3-7 有些商店為什麼就是吸引你? 3-8 廣告也會「騙人」?   4. 防止金錢損失 4-1 杜絕賭博行為 4-2 認識「詐騙手

法」 4-3 沒錢時該怎麼辦? 4-4 遠離負債失控:金錢惹的禍 4-5 什麼是富有?什麼是貧窮? 4-6 增加資產、減輕負債 4-7 不要掉入分期付款的陷阱 4-8 一個富足的生活與人生   5. 認識金融機構與理財工具 5-1 學習跟銀行打交道 5-2 認識金融卡、現金卡與信用卡 5-3 保險也是理財的一種方式? 5-4 認識股票 5-5 認識基金 5-6 認識「黃金存摺」與外幣買賣 5-7 認識投資的風險 5-8 學習投資「以錢賺錢」   附錄一:存錢計畫表 附錄二:記帳表練習   推薦序(專家學者按姓名筆畫排序) 推薦序一 林哲群 教授/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科技管理學

院院長   我很高興看到台灣終於有了專門寫給10歲少年看的理財書,而且由學有專精、深諳孩子語言的吳致美博士所撰寫,內容深入淺出,是從小建立正確理財與消費觀念的最佳啟蒙讀物。   我常聽聞到家有青少年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經常產生衝突的原因,往往都與金錢有關。要手機、要機車、要電腦,當孩子的要求無法被滿足時,想的只是「別人都有,為什麼不給我?」卻不了解所有的消費背後都是要付出成本代價的。遺憾的是,如果孩子的消費理財觀念始終沒有機會導正,這樣的衝突還可能持續幾十年。   所以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不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灌輸孩子正確的消費「理財觀」呢?這不僅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也能讓孩子一輩子受

用無窮。   很多父母也許會說,我也常跟孩子說「要節省」、「不要亂花錢」、「父母賺錢不容易」呀,但這些教條式的語言聽在孩子耳裡可能只是「就是不想買給我的藉口」。孩子不只要有消費理財的觀念,還要有知識,並且從小練習運用、分配零用錢、量入為出,並養成儲蓄理財的習慣。   吳致美博士以淺顯的文字向孩子解釋什麼是資產、負債、信用,也說明了股票等金融市場工具。最特別的是,這本書還有很多例子與故事,如與孩子溝通養寵物的花費等,有趣又實用。   理財教育是親子溝通很重要的一環,正確的消費理財觀念與習慣是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我非常推薦父母陪伴孩子閱讀《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人生的「第一桶金

」就在其中。 推薦序二 許淑華/臺北市議會議員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培養了正確的理財觀念,大學時代開始跟會、標會,後來買外幣基金還發了一筆小財,在美金飆漲的年代,順勢賺進自己的「第一桶金」。大學畢業之後,進入段宜康立委服務處擔任助理,助理薪水雖然不高,但是靠著長期的理財規劃及儲蓄,我在31歲那年就買了自己的房子,地點在台北市信義區的黃金地段,雖然只有15坪,但當年一坪只有52萬,如今一坪已飆漲到近百萬。這楝房子,讓我在財產的累積上快速增加,也讓我工作時無後顧之憂。這一切都要感謝父母的教導。我在基隆長大,父親在海關工作,家境算是寬裕,小時候也能吃到當時很少見的進口巧克力,但父母並沒有因此

疏忽兒女的教育。從小父親會固定給零用錢,無論我想買什麼東西,都要從這筆零用錢中支出,讓我能懂得「量入為出」,如果這個月想買漂亮的書包,就不能同時購買其他的昂貴用品。   後來離開基隆到台北念大學,必須在外面租房子。租房子很麻煩,不但要找合適的室友,如果房東漲房租就又得搬家,經過幾次漂泊後,我就立志要買下自己的房子。當時開始存錢和媽媽一起跟會,媽媽對於我願意存錢也很高興,母女兩人跟了兩個會。因為家裡的長輩都很有理財頭腦,除了跟會,我也跟著買了外幣基金,雖然只持有兩年,卻在美金飆漲年代進帳不少。靠著日積月累的存款,加上父親的部分資助,2004那年我就買下了位於信義區的小套房,正式成為有殼一族,直

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是會買進績優的股票及基金等。投資報酬率不見得要最高,但是一定是值得長期持有的,這種穩健的投資理財作法,更讓我有能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吳致美小姐寫的這本理財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導國中小的孩子學會理財。包括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分辨「想要」和「需要」的差別、儲蓄的重要,以及何謂「資產」跟「負債」;書中講述的觀念,和我父母從小對我的教導不謀而合。這些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理財教育,能讓孩子一生受用無窮。更特別的是,吳老師的筆觸相當活潑有趣,書中舉出不少生活化的例子,雖然是理財書籍卻毫不生澀,像是介紹養寵物會有哪些支出,就是相當實用的生活知識,就算是國小的學生也能輕易理解,

並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金錢」是在社會化的重要工具,教孩子理財,就是提早培養孩子在社會上生存技能。不過;相較於美國、日本及歐洲一些國家,台灣的理財教育明顯不足。台灣部分的媽寶父母對於孩子過於寵溺,讓孩子在金錢上失去獨立自主能力,而學校更幾乎不談理財,多數孩子失去建立正確金錢觀的管道。從去年底開始,台北市研發理財教育手冊,國高中、小學試辦,希望讓孩子學習如何理財儲蓄,希望孩子們可以從小學、國中開始規劃財務,高二可靠自己部份力量完全一趟國際壯遊,拓展視野及國際觀。雖然台灣的理財教育起步較晚,但總算也有了好的開始。不過,要養成完整的理財觀念,光靠學校是不夠的,最好從日常生活做起,家長以身作則也

很重要。建議大家可以把這本書當成親子理財的工具書,教導孩子記帳、儲蓄、理性消費,或是幫孩子開兒童儲蓄帳戶,讓孩子知道如何管理金錢及預算。   另外,本書也有不少小「撇步」,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銀行辦事,順便教導孩子利息的計算方式、匯率換算及各種投資工具等,或是在全家規劃旅行時,讓孩子決定何時、透過什麼方式換匯;在生活中日積月累、點點滴滴的學習,幫助孩子盡早存到「第一桶金」。 推薦序三 張錫/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暨國泰投信董事長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理財的重要,而且是愈早開始越好,坊間相關的書籍非常多,但少有親子的理財教育方面的書。大家也都知道全世界最會賺錢是猶太人,這跟他們從小就灌輸

小孩理財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他們會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五歲時,讓他們知道錢幣可以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八歲時,教他們可以透過打工來賺錢,並且把錢存在銀行裡。十一歲到十二歲,要他們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且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畫,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更重要的是:讓小朋友知道賺錢不容易及財富可能歸零,但理財智慧就會伴隨你一生,讓你終生受用無窮。   很高興能看到吳致美博士出版的這本《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內容淺顯易懂,卻又傳達很重要的理財觀念,很適合親子一起閱讀的好書。相信必可帶給讀者很大的收穫,謝謝! 推薦序四 謝欣霓/華旅網際旅行社董事長   人類行為皆從「心」起,從小就已

經受環境影響,養成良好禮儀與正確的理財觀念,是父母與孩子都需要學習的雙贏人生哲學觀。   作者為人類行為表演學博士,深知「人」一切行為動機皆是從認知、觀念而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正是要從小紮根起。在作者上一本書《寫給小朋友的國際禮儀:小紳士的聖誕節》已明白告知身為父母親們,孩子的優雅行為舉止是可以被調整、培養起的。   《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讓小朋友從小就灌輸良好且正確的「理財觀念」,讓孩子「由淺入深」的知道、明瞭財富必須「積少成多」,可以透過良好的工具與方法一步一步的累積與規劃,而不是一步登天或是以好逸惡勞的等待可獲得「財富」。   身為現代社會的父母親已經逐漸沒有「養兒防

老」的舊觀念,反而深怕造就出「啃老族」的兒女們。從小讓兒女認識「財務規劃」的重要,財務與生活都能獨立,能為自己未來人生負全責,認識日益複雜的金融環境,培養起自主的判斷能力,這樣我們的兒女成為「富有」的人就不困難,更可以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 推薦序五 龍毓梅/律師   我們常常說不要當「直升機父母」,不要一直盤旋在孩子的上方,幫孩子做很多的事,但「直升機父母」往往是因為對孩子的不放心,深怕孩子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因此不知不覺幫孩子做太多的事,變成保護過度,讓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也因此養成孩子依賴的個性,然後等孩子長大後才在抱怨孩子甚麼都不會,反過來嫌孩子是「啃老族」,因此如果不想讓自

己的孩子長大後甚麼都不會,做父母的就要學會放手,但學會放手不是甚麼都不管,讓孩子自生自滅,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小讓孩子培養生活的技能,就像教孩子釣魚一樣,父母總是要給孩子釣竿,讓他認識釣竿,再告訴他釣魚的方式,之後才是放手讓孩子自己釣魚,培養生活能力也是相同的道理。   不過培養生活能力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速成的事,他必須一點一滴的累積,尤其學習生活必須從認識錢開始,因為生活不能脫離錢,從一睜開眼什麼都需要花錢,因此讓孩子從小認識什麼是錢,知道買東西是需要花錢的,有多少錢買多少東西,不能透支,要知道錢怎麼來,是需要努力賺錢得到,也要知道有了錢要怎麼規劃,才能透過規劃讓錢越來越多,甚至要知道如果真

的需要用錢該怎麼辦呢?當孩子知道這些之後,再帶著孩子去做,就像我曾經看過有一個爸爸在提款機前教導女兒如何提款,先示範一遍從提款卡放入提款機,輸入密碼,然後選取提款,再按金額,然後將錢拿出來,最後要記得把提款卡拿走,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教,然後讓女兒自己操作,這樣相信哪天爸爸不在身邊;女兒要用錢時,也可以透過提款機自己領錢,這就是生活能力的培養。   這本書《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就是在告訴孩子生活中會遇到關於錢的事,透過文字敘述的方式,讓孩子對於生活會遇到錢的事情有所認識,有了這層認識之後,做父母的如果能再帶著孩子實際操作一遍,相信對於培養孩子生活技能將是正向的助益。   我是一名執業律

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身為執業律師的我,常常看到周遭個案進而反思,我期許自己不要當「直升機父母」,因此;我希望培養她們的是生活技能,如果能教她們釣魚的方法,又何必直接給她們魚吃,當然;我也期待有一天,在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下,她們有了生活技能,不但能釣魚給自己吃,還能回饋給這個社會。   註: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是指過份介入兒女生活,保護或是干預其生活的父母,因為類似直升機一樣的盤旋在兒女身邊,故稱為直升機父母。 作者序   感謝~每一位用心生活、認真教導、陪伴孩子成長的爸爸媽媽們,因為有你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讓他們動手做、親身體驗過,才會有最深刻的收穫。金錢

的意義是創造出生活中快樂的「最大值」,三分之一的錢存下來,三分之一的錢拿來讓生活有滋味,三分之一的錢去幫助別人,而正確的價值觀更是孩子一生珍貴無比的資產。   有錢人的金錢觀:不該失去的,一塊錢也不放棄,許多大企業家大老闆也都有同樣的習慣。股神華倫‧巴菲特(身價超過585億美元)就曾在電梯中撿起沒人要撿的「1塊錢」,並告訴所有人「這是下一個10億美元的開始!」美國19世紀石油大王、人類歷史上首富約翰‧洛克菲勒,有次向他的祕書借了1毛錢:「你一定要提醒我,免得我忘了。」祕書回答:「1毛錢,不算什麼,請您別介意。」洛克菲勒告訴她:「你怎麼能說不算什麼!把1塊錢存進銀行,也要整整兩年才有1毛錢的利

息啊!」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有句名言:「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注重每一筆開支的合理性,不管金額大小,這樣才能積累成大量財富,就是「一塊錢的智慧」。   學校「不會」教你的事:一是教你如何去保持身體健康,二是教你如何理財。其實有許多教授老師們自己都不太會理財了,更何況要教導學生呢?但是大多數的父母會告訴他們的孩子,要將手上的分成二部分:1/2的錢要儲蓄下來;1/2的錢才可以花掉,這是一般父母親教導孩子基本的「理財作法」。有些年輕父母崇尚自由隨興過日子,每月進來薪水只能花個精光,無法有任何零錢可以做存款,萬一真的需要用錢時只能跟自己的父母親做求助,這樣

的作法看在小孩的眼中,原來他的爸爸媽媽也只是一個「大孩子」,這樣的理財能力對孩子的說服力的確是太弱了,難怪孩子也按照父母親的行為作複製,一樣每月是「月光族」而無法成為財務自由人。   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學習獨立、勇於冒險,但又怕孩子吃苦受累,所以從小就給孩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般的生活照顧,盡其所能的給他們優渥的物質環境,這是現在社會常見到的一般父母……為孩子打造「舒適圈」,給予孩子都是最好的,甚至於把自己「養老金」全都給了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可以「知恩圖報」,在父母親年老時可以得到孩子些許的回饋,但這卻導致許多成年人沉溺安樂中成為「啃老族」,還理直氣壯欺負起父母,認為父母親如果疼

愛子女就應該把「所有的」都給孩子,甚至於現在居住房屋都應該給出才是,這樣「錯誤認知」的悲劇,除了是家庭、學校教育出了問題,更是未來國力的危機警訊,讓我們不得不正視此類的問題。   而教授「理財教育」不一定要花父母親額外的時間,日常生活中點滴都可以成為理財教材,除了很複雜的股票投資市場外,其他的父母親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體驗。例如:帶孩子玩「大富翁遊戲」了解「現金流」的概念,「現金」、「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去了解它的意義,知道面臨「機會」(機會是創造出來的)與「命運」(命是先天俱來,運由後天努力)該如何應對與心理準備,讓孩子知道「資產」與「負債」的差距足以影響未來人生。帶孩子上傳

統市場或超市,去了解商品價格波動與商品比價的重要(省錢觀念)。帶孩子去銀行辦事讓他了解¬¬銀行可以協助我們事務有哪些。帶著孩子看電視廣告可教孩子分辨「需要」與「想要」的商品分別,教孩子看信用卡帳單上的資訊,可讓他知道消費扣款方式與循環利息「複利」威力。帶孩子參觀父母親上班的場所,了解賺錢的辛苦與選擇專業工作所得會有所不同。帶著孩子看證券股票資料,知道上漲下跌的指標訊號……,這些都是大人在生活中可以帶領孩子一起認識的「理財生活」,它不艱澀,它就在那……屬於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育部在2011年已將「理財教育」列入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課程中,但審視目前的教育體制,還在慢慢建置我們孩子的理財觀念教育(在理

財花錢方面),願意存錢的孩子依照年紀比率來看,年紀越長的反而越沒有存款,當孩子一路唸到碩士博士後,若沒有「理財觀念」反而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肉(據統計擁有博碩士程度受騙的比例,竟超過國中國小學歷程度者為多)。這些反映出的重點:我們的社會缺乏「理財教育」的紮根落實,那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們去學習「理財觀念」,相信這應該是關心孩子教育的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將這本小朋友理財書獻給在2019年4月離世──我最親愛的父親吳老爹,因為有他嚴厲的教導讓我從小知道「儲蓄」的重要,明白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了解分辨「需要」與「想要」,也明白心中「想要的」東西,可以往後延遲一些時間再得到;自己才會更加珍惜

,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自己才會快樂,也唯有自己站穩後,才有能力伸出手去幫忙別人……。感謝我的父親他「以身作則」的教導,您是我最好的學習榜樣;我愛您。感謝這本《一塊錢的智慧:小朋友學理財》撰寫過程中給我建議與支持的家人朋友們,謝謝您們在工作百忙之餘,還給我解答疑惑與協助,讓這本親子理財書可以順利完成;衷心地感謝大家。   最後以《塔木德》一段話做結尾「上帝給予光明,金錢散發溫暖。金錢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它沒有高低貴賤的差別。金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它是神給予人們的一種祝福。」 吳致美 2019/04/10 1. 我的第一桶金 小朋友你有聽說過「第一桶金」吧! 一般人都說「第一桶金」

是指你踏入社會工作後存下來的第一個一百萬元。我是艾倫,跟我一樣的小朋友們請問你是幾歲開始學習管理自己的錢呢? 通常艾倫我都會建議你把「第一桶金」的金額先設定在10萬元到50萬元間,「存錢」要慢慢去累積,也可以由一元、十元甚至百元開始儲蓄起,漸漸地養成「當花(錢)則花(錢)」,不當花時則應省下來」的心態,慢慢去養成儲蓄,聰明去花錢,才了解如何將「錢」為它加值;把它變大變多,你的「第一桶金」才會更有意義喔! 1-1 「錢」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艾倫今年10歲。度過一個舊曆年後又長大了一歲。在過年期間我跟著爹地媽咪去拜訪了我家的親戚朋友們,大家開心談話聊天;開心吃喝、互道祝福後,我就拿到了一個個的「

紅包」(壓歲錢),各式各樣漂亮的「紅包袋」裡面裝載著「祝福」,當然也有「錢」在裡面,頓時我感覺好開心,我就有好多錢喔!我是小朋友目前還沒有能力去賺錢,透過收紅包我可以得到一些錢,感覺很開心很高興,我的爹地媽咪先要我自己把它收好,有了錢就可以規劃好多事情,買好多東西,心情真是開心極了。如果每天都可以「收紅包」的話,嘻嘻……很快我就可以變成大富翁了,但這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的事。 我常聽同學說「當他每一次收到紅包後,馬上就被他的媽咪收走,告訴他這些錢要幫忙他存起來,可是他呀……從來就沒有看過『存摺』!」然後就引起旁邊同學們哈哈大笑,因為我們都知道這「錢」跑到哪裡去了(或許被父母親挪去做其他使用)。當我

收到「紅包」後,我的爹地媽咪也回送相同數額的錢(紅包)給對方家的小朋友,禮尚往來、一來一往,所以我收到的「紅包」其實就是從我父母口袋裡出去的錢。那小朋友你有沒有想過「錢」是什麼?「錢」可以做什麼事?「錢」是好朋友還是損友呢?世界上為什麼沒有「搖錢樹」?為何不能夠天天「領紅包」呢?你認為「財富」與「快樂」哪一個重要?

藏在銀行VVIP室的富豪祕密:貼身觀察3,000位富豪後,發現的34項致富思維

為了解決提款卡不能領錢原因的問題,作者掛越直樹 這樣論述:

超級富翁和你想得真的不一樣! 觀念一翻轉,這就是平民與富翁之間的差別……   最近大家越來越關注「富翁」的行為與思考,相關的解說書籍也相繼出版,而本書的焦點則放在金融資產5億日圓以上的超級大富翁身上。   「每位大富翁都是開朗積極、感受性豐富,而且又勤奮的人。」   透過閱讀本書,邂逅重新審視自己生活方式的機會   超級富翁通常這麼想:   ‧即使能搭頭等艙,也會選商務艙   ‧有多出來的錢就投資,不儲蓄   ‧交際、接待的經費一定拿要收據   ‧到超商領錢,就找免手續費免費ATM   ‧買東西一定要比價   本書作者貼身觀察3,000名億萬富翁,徹底公開有錢人都是這麼想、那麼做

的真實面貌! 作者簡介 掛越直樹   前大型銀行富裕階層營業負責人   1級Financial Planning技能師、理財規劃師   1968年出生於愛知縣,1992年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進入大型都市銀行工作。歷經法人・國際業務後,2001年從事個人FP(理財規劃)業務。2002~04年連續獲得6屆全國前10%以內的零售公司長奬,其中1屆獲得外匯存款項目全國第1名,對零售公司長獎的獲獎大有貢獻。這份優異的實際功績獲得賞識,2006年參與日本銀行首次的富裕階層財務規畫。擔任富裕階層營業負責人的7年間,曾與總計約3000位金融資產1億日圓以上的富裕階層人士、當中約300位金融資產5億日

圓以上的超富裕階層人士面談。2013年3月辭職,同年4月獨立。現在進行針對富裕階層人士的運用資產、商務人士的營業支援等等,範圍廣泛的諮詢業務。   著有《業務員要向富翁學習!》(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 譯者簡介 李建銓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日商企業,   現就讀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系在職專班,朝專業譯者之路邁進。   譯作有《看懂世界資源真相,你就找到世界的財富地圖》、《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合譯)》、《一離開學校就應該要知道的生存辭典》、《工作90%都需要閒聊》、《為什麼年薪高的人,數字概念都很強?》、《強風吹拂(合譯)》等。 前

言 第一章 富豪們各個都是小氣鬼?──金錢篇 CASE01紙鈔 小資族,習慣掏出千元大鈔來找零 中產階級皮包裡,通常只放五百元 富豪,盡量縮短找零錢的時間 CASE02購物 小資族認定比價後再消費,卡放心 中產階級堅持效率更勝於比價 富豪,討厭浪費時間,習慣一次買齊 CASE03存摺 小資族只要帶著提款卡就好 中產階級權力下放另一半,絕不過問 富豪將存摺放保險箱,每次提款就補摺 CASE04消費行為 小資族從勤儉的雙親身上學會忍耐 中產階級向父母看齊,花錢如流水 富豪家庭教育使然,父母身教影響深遠 CASE05發票、收據 小資族貫徹節約策略,一定拿發票 中產階級不在意發票這件事,覺得可

有可無 富豪刷卡結帳,再用發票核銷費用 CASE06銀行手續費 小資族不在意手續費含意與用途 中產階級優先考量方便性與距離 富豪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花費 CASE07金錢觀 小資族害怕投資及運用金錢 中產階級不努力學習,只是得過且過 富豪藉由學習與實踐,磨練投資技巧 CASE08購書 小資族為了打發時間順道逛書店 中產階級依照價格決定是否購買 富豪看到好書就購買,不錯過任何學習機會 CASE09標價 小資族看到標價就決定放棄 中產階級總是不看標價,買了才後悔 富豪一邊看標價,一邊謹慎選購 CASE10商務艙 小資族搭乘商務艙,機會純屬偶然 中產階級為了自尊心,忍痛選擇商務艙 富豪評估性價比

是否合理,謹慎判斷 CASE11人脈 小資族不懂聚餐的重要性,所以拒絕 中產階級善於在公司內部交際應酬 富豪因為「孤獨」,反而帶來豐沛人脈 第二章 藉由關心他人獲得滿足──行動篇 CASE12犒賞 小資族緊抱小確幸做為犒賞 中產階級設計驚喜來取悅另一半 富豪從「關係疏遠的人」開始,依序犒賞 CASE13交朋友 小資族喜歡與年紀相仿者為友 中產階級機關算盡,友誼難長久 富豪時時為對方著想,但求友誼長存 CASE14假想敵 小資族因為嫉妒,所以反感 中產階級與實力相當者激烈廝殺 富豪分享經驗與專業,培養深厚友情 CASE15送禮 小資族凡事行禮如儀,毫無新意 中產階級享受送禮所帶來的讚美

富豪堅持,送禮就要送進心坎裡 CASE16旅行 小資族容易滿足,長途跋涉亦無妨 中產階級全心服侍家人,直到筋疲力盡 富豪搭乘電車、商務艙,選擇平日去旅行 CASE17回憶 小資族被迫參加,玩興缺缺 中產階級只記得與自己有關的經過 富豪習慣與人互動,興致盎然 CASE18餐飲款待 小資族禮讓他人先用,客氣又慎重 中產階級眼中只有食物,他人觀感放一邊 富豪遇事謹慎有禮,體貼關心他人 第三章 自我控管是致富關鍵──習慣篇 CASE19起床 小資族賴床已是常態,慣使拖延戰術 中產階級即便自然醒,依舊要鬧鐘叫起床 富豪生理時鐘規律,早睡早起 CASE20閱讀 小資族對未來不抱希望,拒絕閱讀

中產階級喜歡買書卻不閱讀,只求心安 富豪一次買齊所需書籍,活學活用 CASE21約會 小資族從未深入思考約會場所 中產階級在等人的同時順便逛逛街 富豪習慣準時抵達,一分鐘也不浪費 CASE22回家 小資族每日拖著疲憊身軀,通勤往返 中產階級不願太勞累,選小黃代步 富豪發掘新事物,徒步返家頻觀察 CASE23聚餐 小資族面對「可有可無」的應酬,敷衍了事 中產階級遇事力求表現,經常飲酒過量 富豪不願浪費時間,隨時享受獨處 CASE24說話技巧 小資族因為怯懦,總讓場面變尷尬 中產階級因顧及隱私,話題範圍受限 富豪彼此開誠佈公,建立互信基礎 CASE25文具用品 小資族筆到用時方恨少,凡事

聽罷便忘 中產階級習慣使用贈品筆,形象不專業 富豪隨身攜帶精品文具,塑造專業 CASE26致謝 小資族輕率發送E-Mail,錯失道謝良機 中產階級專程來電致謝,符合商業禮儀 富豪致謝方式慎重,充分表達心意 CASE27吸收新知 小資族意願不高,財經訊息知之甚淺 中產階級觀看深夜財經節目,獲取實用資訊 富豪收看專業財經頻道,掌握即時資訊 第四章 成功致富的祕訣!──性格篇 CASE28喜歡發問 小資族習慣照本宣科,心中不存問號 中產階級無法堅持到底,導致功敗垂成 富豪靈活思考,反覆詰問:「為什麼?」 CASE29面對風險 小資族逃避挑戰,遇事宛若鴕鳥 中產階級不會刻意避開風險,順勢而為

富豪自有一套規則,信心滿滿 CASE30持續力 小資族猶如驚弓之鳥,一旦遭遇就放棄 中產階級喜新厭舊,不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富豪認真過日子,如實演繹「持續力」 CASE31做決定 小資族面對誘惑,感性且無力招架 中產階級自認判斷合情理,結果損失慘重 富豪再三考慮,從不立刻做決定 CASE32工作技能 小資族習慣現學現賣,專業流於吹噓 中產階級拿前輩當負面教材,學習技能 富豪透過自學與實踐,更上一層樓 CASE33在意的事情 小資族在意微不足道的小事,於事無補 中產階級愛鑽牛角尖,即便事情進展順利 富豪正面看待事情,並且全心投入 CASE34週休二日 小資族討厭人擠人,週休二日從不外

出 中產階級先滿足自己,將週六設為玩樂日 富豪選擇在週休二日好好休息 後記 自序 貼身觀察,剖析小資、中產與富豪行為模式   大富翁……。   不曉得各位聽到這個稱謂時,心裡會聯想到什麼樣的情況?   遠在天邊難以接近的地位……。各位心裡是否會這麼想呢?   首先,在定義何謂大富翁之前,其實還有一個稱謂必須釐清,那就是富豪。   首先,請容許我先假設本書中,「富豪=社會富裕層」這個模式,並且定義該族群是「資產達一億日圓以上」(約合新台幣二千六百萬元)的一群人。根據「全球財富報告」結果顯示,日本約有兩百三十萬人是富豪。在全世界富裕層大國中,日本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沒想到日本竟然有這

麼多有錢人。而大富翁指的是比富豪更有錢的一群人,該族群處於「超級富裕層」的地位,我在本書中則是將他們定義為「資產達五億日圓以上」(約合新台幣一億三千萬元)的人。   當我還在大型銀行工作時,服務富裕層客戶就是我的主要業務。掐指算來我當時大約與三千位富裕層人士見過面,而其中超級富裕族群便佔約一成的比例。這個族群中,有人曾是執業醫師、企業主,也有人還在辛勤工作尚未退休,或是逐步將事業交棒給兒女繼承,開始過著富足無虞的生活。而與這些人面談後,帶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這些大富翁們的想法及生活習慣、日常行動等,竟然都與平凡人大不相同。   也就是說,大富翁之所以會變成「那樣的人」,他們的行動或價值觀肯

定都有一定的邏輯或模式,待事業有成累積財富後,自然成為大富翁。各位若是想要跟他們一樣獲得更多財富,思考邏輯自然不能和平凡人一樣。   換言之,大富翁的成功條件,就是他們擁有獨特的思考邏輯。   我所說的思考邏輯,具體來說到底是什麼呢?   我相信肯定有許多讀者心中此時都在納悶著,「這些大富翁到底在想什麼?我根本完全摸不著頭緒……」。   本書彙整了許多大富翁在日常生活中貫徹實踐的事項,一共分成「金錢」、「行動」、「習慣」、「性格」四個觀點,合計共三十四個項目。但是即便如此,我也只是條列出大富翁實踐在生活中的價值觀而已,或許有些人看完之後還是會覺得「這當中到底有哪裡不一樣?」也不一定。

  但是別擔心,為了補足上述的疑慮,也方便各位讀者記住這三個社會階層的族群,我另外設計了一個分類方式,就是依照人們持有資產規模的大小,再細分出「小資族」、「中產階級」、「有錢人」三個階級,各別介紹這分處三種不同階級的現代人思考邏輯。   為了避免讀者混淆,我以更具體的數字來提供各位想像,例如「小資族」指的就是一般上班族,月薪僅達國人平均所得的標準水位,手邊目前沒有資產,既沒房子也沒車子,存款可能不滿七位數字甚至還負債。   而「中產階級」指的是目前台灣社會裡的中堅份子,且多半是企業裡的部門主管,工作穩定,具備專業素養,擁有房地產與車子,存款數字由數百萬至好幾千萬元都有可能。   至於「

有錢人」則誠如我在文前已說過的,指的是比富豪更有錢的一群人,也就是所謂的大富翁,這群人具備「超級富裕層」的社會地位,身分多屬企業主或集團CEO,財力雄厚,規模至少是以上億為單位。   相信讀完這本書之後,各位肯定就能了解,以自己目前的財力,與這些大富翁們相差究竟有多遠?但大家也別太失志,我認為只要了解大富翁的思考邏輯,以及他們採取的行為模式,各位今後的命運或許也能有所轉變,雖不見得能夠成為與這個族群財力相當的一群,但我相信只要將這些觀念深植心中並貫徹執行,有朝一日,你我肯定也能成為財力自主的人。   本書雖然是2014年7月出版,但我認為書中所說的情況,應該也適用於台灣當下。因為就我的經驗

來看,即使各國文化及商業習慣有所不同,但是大富豪的行為及性格應該沒有太大差異。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想各位應該能夠了解,目前自己和大富豪之間的差異。   我想各位只要先了解大富豪的思考邏輯以及行為模式,日後與大富豪的相處必定有所改變。同時也能更深入觀察大富豪,進而改變自己的想法與行動。 第一章  富豪真的都是小氣鬼嗎?──金錢篇CASE 01紙鈔設身處地為店家著想,進而得到優質服務小資族每次掏錢就是千元大鈔,中產階級小試牛刀,五百元起跳;富豪考量周全,付錢則以「不找零」為原則。……………………………………………@內文:假設各位的皮包裡沒有零錢只有鈔票,結帳的時候會怎麼付款呢?其實,付錢

的方式也會反映人的思考模式。小資族│習慣掏出千元大鈔來找零    小資族習慣掏出千元大鈔來買單,就算他們皮包裡還有五百元或百元鈔票,但多數人還是會刻意拿出千元紙鈔來支付。原因即在於小資族習慣將千元紙鈔換成小面額鈔票。舉例來說,小資族到超市購物,消費金額假設是四百五十元。一般說來,我們應該是拿出五百元紙鈔來支付,但這個族群的人卻總是會刻意掏出千元大鈔來找零──這是因為他們習慣找零,而在皮包裡盡量多留幾張百元鈔票。小資族習慣把店家的結帳櫃台當成是自己換零錢的地方,也就是說,他們從未想過多放幾張千元大鈔在皮包裡。中產階級│皮包裡通常只放五百元至於中產階級的習慣又是如何呢?這個族群習慣先拿五百元鈔票來

買單。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中產階級在ATM(自動存提款機)領錢時,為了節省時間或順應提領系統的金額限制,所以他們多半每次只會提領三千元。例如,想從ATM領取三千元,他們會選擇三張千元鈔票,但卻幾乎從未考慮過改換成提取多張百元或五百元鈔票。總之,皮包裡只有千元大鈔的情況,對他們而言是常態而非怪事。那麼,要是遇到以下的情況又該怎麼辦呢?前往投幣式販售餐券的拉麵店吃飯,但發現那台販賣機只接受百元鈔票,這時,中產階級通常會拿出一千元,再請店員換成小面額鈔票。但是,這對店家而言卻是相當浪費時間的一件事。然而,中產階級完全不會站在店家的角度思考。他們最多只會這麼想:「我來這裡付錢吃拉麵,店家幫我換零錢本

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中產階級才會臉不紅氣不喘叫店家換錢來買餐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