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新書院導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明新書院導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玉萍寫的 花蓮365:春夏篇-每天在花蓮發現一件美好!(第1本依時序集結好文美照、私房景點、各族慶典、地圖索引的在地人導覽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殷寶寧所指導 李昀琋的 舊港區‧新開端:高雄舊港區文化引導都市再生之策略變遷研究 (2019),提出明新書院導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雄、哈瑪星、純正性、文化治理、文化引導都市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耿慧玲、江寶釵所指導 魏慧菁的 明新書院建置的文化意涵 (2017),提出因為有 明新書院、文昌祠、孔廟、文教的重點而找出了 明新書院導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明新書院導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花蓮365:春夏篇-每天在花蓮發現一件美好!(第1本依時序集結好文美照、私房景點、各族慶典、地圖索引的在地人導覽書)

為了解決明新書院導覽的問題,作者王玉萍 這樣論述:

全臺灣第1本人文新型態的旅遊指南     一天一篇,從時序切入,感受季節與節氣的變化   一市兩鎮十鄉,上山下海,踏遍每個花蓮角落   閩客外省原住民新移民,介紹繽紛多元文化   既有散文閱讀樂趣,又可隨身攜帶漫遊的雙重享受   時間X空間/歷史X地理/文字X攝影,   迷人地編織出花蓮的炫目模樣與紋理   《O’rip》雜誌、璞石咖啡館創辦人-王玉萍,   深耕花蓮的在地觀點,慧眼獨具的私房導覽-   除了太魯閣、清水斷崖、金針花,花蓮還有……   每一篇文章、每一張照片,都是編輯捨不得刪去的精采!   王小棣|王浩一|洪震宇|徐璐   陳文玲|須文蔚|孫大川|黃聲遠

  萬芳|廖鴻基|賴青松|劉志雄   ~美好推薦~   跟著慶典與潮聲,走入部落社區   隨著細膩在地觀點,感受花蓮呼吸   來花蓮吧!   這裡有山有水,壯闊的太平洋,正等著你呢!   花蓮的種種美好,透過在地人的眼告訴你,   花蓮的點滴精采,讓這些文字與照片細膩訴說。   以月分區分,結合花蓮季節、慶典、風土、美食、自然景觀、藝術景點的人文旅遊指南。   並非單純收集資料型式的旅遊書,而是放進作者個人角度、觀察,甚至情感的旅遊書寫。   作者以在地人的敏銳,告訴讀者一個「為什麼要在這一天到這個地方」的好理由,翻開本書,就像翻開花蓮的秘密日記一般有趣。   風起,繁盛的各色植物越

過縱谷傳遞訊息;   湛藍的星空海岸旁,繽紛的祭典、小社群、嘉年華,   伴隨著落地生根的各族群小生命逐漸萌芽、茁壯……   春季。   熬過凍寒,不只是自然,指的更是生命。   在花蓮,多的是移居者、女性的故事,如土地一般,   滋潤與孕育著,期盼著收穫期盼著發光發熱。   夏季。   「無法比較」的大美,在花蓮。   即將收割縱谷間的金黃稻穗、斷崖旁的波濤洶湧,   原住民遼闊的嗓音,臺十一線上站定即可一覽月升太平洋。 本書特色   搭配節慶與季節,日日到花蓮,都能找到好玩之處。   節氣專頁,針對二十四節氣介紹花蓮當地農作物,多了一個造訪花蓮的好理由。   在地觀點+私房景點,有

的景點是社區性的幽微妙境。   人文觀察+實地操作,除了有細膩的描述,也加上詳細地址可實地前往。   附錄地圖索引,除了地址,也附上鄰近相關景點,讓讀者一網打盡! 名人推薦   導演  王小棣   作家、公視「浩克慢遊」節目主持人  王浩一   作家、著有《風土餐桌小旅行》《樂活國民曆》《旅人的食材曆》  洪震宇     台灣好基金會 執行顧問 徐璐   政大廣告系教授兼X書院總導師  陳文玲   詩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須文蔚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監察院副院長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  黃聲遠   音樂人、劇場人、廣播人  萬芳   海洋

文學作家  廖鴻基   青松米、穀東俱樂部農伕  賴青松   「浩克慢遊」金鐘導演  劉志雄  (依姓名筆劃序)

舊港區‧新開端:高雄舊港區文化引導都市再生之策略變遷研究

為了解決明新書院導覽的問題,作者李昀琋 這樣論述:

1998年謝長廷市長入主高雄後,以「海洋首都」為名開啟昔日工業城市的轉型之路,透過對都市文化形象的策略性形塑與再現,營造嶄新的都市地景,於陳菊市長任內釀成文化逐漸進入治理核心的「高雄價值」。然而,在此過程中,舊港區一連串的拆遷計畫使原先支撐工業城市經濟發展的勞工和居民受到擠壓,自2007年起接連爆發抵抗運動,有意識地以明確的文化主張,形成與讚頌「新」價值的市府截然不同、捍衛「舊」有生活紋理之論述,使得「都市純正性」的爭論與焦慮首次浮上檯面。 本研究藉由文獻回顧、次級資料分析、深度訪談,以及參與觀察等質性研究方法,探析高雄市政府(1998-2018)藉「文化引導都市再生」的轉型戰略,並且

以哈瑪星空間發展始末為例,深入討論抵抗運動的關懷與訴求,呈現「純正性」乃是眾聲喧嘩的社會產物,係人們利用不同資本與文化,來觀看和塑造都市空間之動態過程;「文化治理」則從中調節各方權利,繼而維護文化多樣性與其得以顛覆新自由主義的開創性力量。 研究發現:縱然高雄市政府積極打開從前封閉的港區,並且因抵抗運動重新擬定政策──以「現代化高雄的起源」為名、試圖透過哈瑪星保留舊時氛圍──市府精心打造的都市空間卻僅服務中產階級與消費者,甚或聯合媒體與新媒體之影響力,使為消費品味而生的商業空間侵入鄰里生活,罔顧構成「純正性」的社會基底。如何在不同權力/利益間取得平衡,使文化政策及建設發揮應有的公共性與正當

性,維護文化多樣性以產生逆反滲透的文化力量,是創造地方殊異性與純正性的關鍵所在。

明新書院建置的文化意涵

為了解決明新書院導覽的問題,作者魏慧菁 這樣論述:

明新書院建置與文化意涵魏慧菁摘要南投縣的開發始於乾隆年間,隨著土地拓墾,漢人移往,這時教育事業才漸漸興起。明新書院,於光緒初年,由於開鑿中央山脈八通關古道、加上樟腦業發達,當地士紳組濟濟社,擬建明新書院於柴橋頭庄,光緒9年(1883)明新書院乃由集集堡總理陳長江(1848-1872 )倡建。光緒11年(1885)竣工,立匾「掌握文衡」是為義學。光緒28年(1902)年學田及廟地充作集集公學校用地。光緒34年(1908)遷建於柴橋頭庄現址。光復前曾修建,光復初年成立永昌國校,廟地劃為用永昌國校用地。民國40年(1951)以後,局部修建。民國58年(1969)年成立修建委員會,重新整修。民國73

年(1984)年台灣省政府及內政部撥款整建。由明新書院的沿革觀察到,數次遷建整修書院,卻始終結合學校教育。明新書院不僅是古蹟,也有重振文風,倡導儒學的使命,長久來也都致力於文教推動。分別舉辦「明新書院110年民俗采風」、「三級古蹟明新書院文化祭」、「明新書院120年民俗采風」、「明新書院131週年以及文昌帝君誕辰」等盛大活動。關鍵字:明新書院、 文昌祠、孔廟、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