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科目代號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會計科目代號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鍾興福邱採霞曹欽榮寫的 無奈的山頂人 和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的 時間推銷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賦稅業務中英文詞彙對照表中文詞彙英文詞彙所1 綜合所得稅...也說明:核發中、英文綜合所. 得稅納稅證明書. Issuance of Tax Payment Certificate (English and Chinese) for Individual Income Tax. 22. 外籍人士稅務講習及.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書林有限公司 和圓神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醫務管理研究所 鄧宗業所指導 莊玉秀的 健保特約醫院財報編製準則之遵循狀況 (2015),提出會計科目代號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醫院財務資訊、財務報告、財務揭露、法規遵循、法規實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數理教育研究所 姚如芬所指導 李秉璋的 運用同儕媒介於補救教學之研究-以表面積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反問、介入、同儕媒介、表面積的重點而找出了 會計科目代號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Account会计科目中英越对照 - 百度文库則補充:VAS-會計科目編碼及定義對照表總帳科目明細帳科目科目代號G/L 111 111 112 112 112 113 113 113 S/L 000 100 000 100 200 000 100 200 Code 111000 111100 112000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會計科目代號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無奈的山頂人

為了解決會計科目代號英文的問題,作者鍾興福邱採霞曹欽榮 這樣論述:

  一個不被時代窒息的見證者和他獨守家園20年的妻子   二十年獄中筆記、書信、文件 完整史料首次披露   至今我已接近九十之年,回顧自己不過是默默無聞一個平凡的百姓,但一生遭受的種種風波及壓迫,應該將其記述下來供我家子孫或世人的參考,我認為應是一種義務,如能對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有所助益,那就超乎我的期望了。 自序 鍾興福   鍾前輩珍藏這些豐富物件,印證他在軍法處獄中從難友身上或自己所思所想裡,警覺到再怎麼困難的環境下都要存活下去,更要運用各種可能的方式留下紀錄,總有一天,歷史會說出他們那個世代為了生存下去,熱切關心土地的理想和胸懷。 採訪後記 曹欽榮 本書特色 包括作者自述、口述訪談

、獄中文書圖片,完整紀錄作者人生始末。 作者簡介 鍾興福   1921年5月15日出生於坪林鄉(魚逮)魚堀,以工農為業。1955年34歲因涉及王忠賢案被捕入獄,先後在在軍法處、安坑監獄、綠島新生訓導處、泰源監獄、綠島綠洲山莊監禁二十年。1975年54歲依減刑條例釋放,幾經轉折後至南山開墾果園,目前與妻邱採霞長居南山務農為生。 採訪者簡介 曹欽榮   台灣游藝設計負責人,曾參與規劃台北228紀念館、綠島人權紀念園區,長期從事台灣人權文史採訪、博物館規劃工作;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這本書是由許多人協助整理,希望透過團隊協力,讓我們的歷史更加鮮活、接近事實。 006 序 為了見證,

活了下來 李敏勇 010 自序 012 改版補述 015 一介凡夫 016 出生時家境 019 阿公的印象 020 從小養成賺錢的念頭 022 小學畢業開始當粗工 024 十八歲經營茶園 025 日本以「軍夫」名義調我去訓練 027 日本警察罵我「清國奴」跟他格鬥 031 結婚成家 032 結婚 032 為盡孝道隨父母離家 035 到宜蘭工作 036 養家的困境 037 日本特別志願軍險些錄取 038 撿取流木死裡逃生 040 妻子桂花死亡的慘劇 045 終戰生活 046 終戰後物價暴漲生活困苦 048 失去女兒富美及續弦 051 組織活動 052 北峰區長葉敏新 052 在松羅坑的活動情

形 057 潘溪圳與王忠賢 058 山雨欲來風滿樓 063 逮捕 064 第一次被捕 064 第二次被捕 067 問訊判決 068 押送保安處跟王忠賢對質 071 王忠賢被槍殺經過 073 軍法處判決經過 推薦序 為了見證,活了下來 李敏勇   在我的文學之路,巡梭了許多時代見證的心靈。其中,又以東歐一些國家在二戰後共產黨統治體制被壓迫的聲音,印象最為深刻動人。   捷克詩人塞佛特(J. Seifert, 1901-1989,198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他的〈河畔公園〉裡,說「到了老年/我學到寧靜的可愛/有時它比音樂更刺激/寧靜中會出現顫抖的信號」。接下來的行句,更是觸目驚心:   「

在記憶的叉路口   你會聽到   被時代窒息的名字   夜晚的樹林中   我甚至聽到鳥的心跳   有一回我還在墓園裡   聽到棺木迸裂的聲音   來自墳地深處」   捷克這個國家,在1980年代末期,經由動人的絲絨革命,結束了共產黨統治體制,走向自由化。整個東歐的國家,毫無例外地,也都走向非共的民主新時代。相同的時期,台灣解除戒嚴統治,但國民黨中國體制仍在,中國國民黨的統治也沒有結束。   二戰後,東歐各國從納粹德國控制下解放,走向共產黨統治體制。而台灣,則從日本殖民統治,走入國民黨中國以祖國之名的類殖民統治。從二二八事件到五○年代的白色恐怖,以及長期化的戒嚴,塞佛特詩裡的見證,一樣血跡斑斑。

但是文學的見證呢?詩的見證呢?   因為從日本殖民統治到國民黨中國類殖民統治,不只政治困厄延續,語言更從不同的國語轉換情境中,讓跨世代跨時代的人們瘖啞化。失去了語言,找不到語言的出口。再加上,國民黨中國的類殖民統治、中國國民黨政權的長期壟控,以及人民的心靈被宰制,扭曲的社會病理,轉型正義即使政黨曾經轉替執政,也未充分實現。   沒有豐富的時代見證心靈反映在文學作品裡,沒有歷史的清洗,沒有像塞佛特一樣的詩對不公不義政治的控訴,沒有足夠的社會觀照力量,沒有足以顛覆一黨統治長期化的覺醒條件……,但是,仍然有一些政治受難者,以自身的苦難作見證,讓我們聽到時代所窒息的名字,聽見來自墳地深處棺木迸裂的聲音

。   他們也許並非文學家,不是詩人,但他們彌補了文學家、詩人不在場的見證。鍾興福前輩──這是曹欽榮的稱呼。鍾興福回憶錄──是一個曾經被判無期徒刑、被監禁了21年的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告白,也是時代的見證。他的患難「同學」盧兆麟前輩,曾是我三十年前職場「同事」,蔡焜霖前輩也是。   蔡焜霖前輩、盧兆麟前輩都有文采,他們從日文而中文,顯露的是知識人的形跡,著書立說自然而然。而鍾興福前輩,自述為一介凡夫,但特殊的人生經歷卻使他不能不舉筆為文,書寫下在政治困厄下苦難的見證。我翻閱著他的回憶錄書稿,對照著曹欽榮在「採訪後記」中的〈認識因緣〉,看到了一位沒有被時代窒息的政治受難人形影。   回顧2008年春

,盧兆麟前輩在二二八當天,於馬場町為青年朋友講解白色恐怖歷史而突然倒地。過逝。我在一首詩:〈春祭.馬場町〉紀念他,寫下「彷彿永遠矗立在馬場町/你的形影將冷風轉化成自由的空氣/呼喚青春之歌/那是消失時代裡你的身影」。在2010年春,更從鍾興福前輩的回憶錄書稿裡,看到「我活了下來,為了見證,國家暴力『永不再犯』」的相對性側面。   作為一個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年出生的台灣詩人,在某種意義上是在死滅歷史的生之體驗。在我成長的時代,鍾興福前輩及許許多多政治受難者在政治困厄的處境裡印記了歷史。這樣的歷史應該被觀照、不能被抹滅。回憶之書留下見證,記憶著壓迫者罪責的歷史,也提醒錯誤不要再犯。   「書寫──以便

記憶   並讓死去的人復活」   敬謹地為鍾興福前輩的回憶錄為序。 自序   我生於農業社會的貧苦家庭,歷代以農工為生,不懂政治也沒有智能去學習政治、參加政治。不幸的是,一九五○年蔣介石政權撤退台灣後,設置保密局到處亂抓共產黨。我日據時期從沒有聽過共產黨三字,蔣介石來到台灣,到處都有抓不完的共產黨。抓一個共產黨員可領獎金十萬元,每月抓一個就可月收十萬元,一個案子最少有十個人以上,因此可收取一百萬元,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難怪當時街上大酒家、小酒家的常客,都是情報人員及專打小報告的人。   蔣政權在台灣戒嚴三十八年,一般人不能進入山地,他成立一團砍檜木大隊,名叫開發處[1],專門負責砍伐檜木的工

作。連日據時期所種小檜木,也毫無保留賣給日本,甚至連檜木頭部都被挖走,直到全部砍光為止。造成今天山地到處下一點雨就會有土石流,山地人埋怨大雨及土石流,但都不知道其起因。   蔣介石統治台灣,沒有什麼建設,只壓迫善良百姓,搜括民間錢財,以反攻大陸為藉口,箝制人民的思想和自由,執行「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的恐怖政策,造成無數家庭的災難。我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   當局抓我的藉口是,當時我為了養家,不得不離家到宜蘭松羅坑的東台行找工作。當中遇過王忠賢[2],他在松羅坑從事道路補修工作。我倆只在路上交談時,提及反對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而已,想不到三年後,他被捕時也把我牽連進去,軍法官就依此羅織我罪

名而判處無期徒刑。從此,我在軍法處四年,安坑二年,綠島新生訓導處一年多,泰源九年,綠島綠洲山莊三年多,一共坐了二十年多的牢役。   當年我被捕時,正當人生青壯黃金時期[3],那時費盡精力建立的創業途徑全部被毀,離妻離子被關進黑牢,身不由己,拘押期間更是生死未卜,嘗盡人生煎熬,悲憤而痛苦。尤其出獄後,還受情治監視人員的百般刁難,找事工作都處處受到干擾、限制,這中間所受委屈及艱辛的過程,在本書裡都敘列出來。這種折磨及困苦,幸虧獲得賢妻多方鼓勵及支援,才得以克服及度過。   至今我已接近九十之年,回顧自己不過是默默無聞一個平凡的百姓,但一生遭受的種種風波及壓迫,應該將其記述下來供我家子孫或世人的參考

,我認為應是一種義務,如能對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有所助益,那就超乎我的期望了。 【註解】   1. 1958/10/29,國民政府為開發台灣東西橫貫公路沿線森林資源以及安置國軍退除役官兵,成立了「橫貫公路森林開發籌備處」,1959/10/10正式成立「台灣橫貫公路森林開發處」,輔導榮民從事林業工作,開發與整理橫貫公路沿線國有森林資源。   2. 王忠賢,台北市人,涉「台灣省工委會台北市工委會木工支部王忠賢等案」,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被判死刑, 1954/3/10在台北板橋被捕,1959/2/18被槍決 。另參考2009年3月,陳英泰著《再說白色恐怖》,台北:唐山。頁90-9

2,描述王忠賢地緣關係、228事件關聯。   3. 根據官方檔案,鍾福興涉「台灣省工委會台北市工委會木工支部王忠賢等案」,於1955/3/7被捕(當時34歲),以「參加叛亂之組織」被判無期徒刑,於1975年7月減刑出獄。 改版補述   民國36年,鄭克成太太陳金鳳向林一生購買大埔張公開地段水田九分六厘,打算一半給王章興。王章興與我同坪林公學校讀書,他身體比我差,但腦袋比我好,從小一直嚮往月薪生活;我比他差,都向粗重工作,只要有錢賺就去造吊橋,鐵絲上都敢走,不怕死。陳金鳳打算水田一半給王章興,他聰明,一直精打細算。說:「蔣介石來時,不知政策如何,如果日本在台灣我就買,現在我不敢買水田。」因此陳金

鳳苦苦哀求我與她一起買,不然訂金會被人取消,我回家傾筐倒篋(翻箱倒櫃)合他購買自耕,我們二人申請分割,各人自耕水田,到民國44年,天降橫禍 我被捕入獄,鄰居游阿在替我工作,游過世後轉給孫耕作,孫又轉給弟(殘障)申請三七五減租租約,孫以後當三星鄉調解委員會會員之一。我於民國64年出獄回家時,妻說:「每年如有颱風或大水,地租就不給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就哀求他,還我自耕,他說:「拿五萬元才來說」,我剛回家一毛錢都沒有,哪裡有錢;當籌有五萬時,他說四十萬才來。之後到鄉公所申請調解,叫我拿自耕證明,才來調解。當時我回答他:「以前我以農為業,才來購買水田,哪裡不能自耕」,公所回答說:「現在須要自耕證

明才可申請」。再去向佃農商量,佃農說拿120萬才來廢約三七五。再次向佃農商量,他又說要割地給他才肯放棄。已過六十多年還不還由佃農決定。這是蔣介石來台執行的政策,都是一意孤行。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如蔣介石有土地在台灣改版補述土地上,就不會施行三七五減租這種政策。當時上海實行二五減租,後無下文。到台灣對台灣人草菅人命,由他要割、要殺。蔣介石對台灣人民來說:「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他當總統一任再一任,再連三、四任,到死亡為止。國代也跟他一樣,到死為止。台灣戒嚴延續38年才終止。   我在獄中聽到許多難友談到蔣介石的傳言:蔣介石在中國下台,卻有辦法在台灣回復大權,自認只有他才能反攻

大陸,他說:「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吳三連的兒子吳逸民曾經關在安坑軍人監獄,吳三連當台北市長時,不得不與兒子脫離父子關係,蔣介石才滿意。南洋華僑:柯千、劉漢卿兩人被判死刑,劉漢卿的父親是南洋僑領,獲悉孩子消息,去發動南洋所有華僑募款,購買二架噴射機送蔣介石當生日禮物,以後才改判無期,監禁終身。柯千刑期到期,還留在綠島綠洲山莊東邊圍牆外的醫務室許多年。   在台北繁華地段中心點興建中正紀念堂供奉獨裁者,很沒道理。台灣全島蔣介石興建別墅算起來幾十所,為了一個人享受,全島老百姓節衣省食交納稅金。多少政治犯槍殺、財產沒收,才去完成蔣介石享受心願。台灣日據時期組織文化協會,全島都有會

員、組織,處處與日本警察對抗。蔣介石來台後說:「你們反對日本人,今天可能反對我,所有文化協會會員,單人不留,捉到全沒為止。」教科書上說:「蔣介石是世界偉人,民族救星」,我寫這篇有點「漂白」,是不是錯,請留給後人寫近代史評論。        鍾興福2010年2月4日筆 獄中的學習在台北就不知道晚上要出發不出發(判決確定前,擔心是否會被清晨天未亮叫起來,送去槍斃)。那時開始想要讀書了,那時是背字典而已,也沒書,只有那本字典。一本字典,一本一萬字的國文字典。在軍法處比較沒有努力學,都來安坑學的比較多。我那時一個字一個字背,想說一日背五十字,若一年就幾千多字,我是想說,如果給我背十年,你要到哪拿書

給我讀。那時這樣想,這個看有多簡單。 我雖然日治時期讀到公學校畢業,但我一進監獄,就登記為「識字」,就是識字班。我小時候就こっけい こっけい(日語滑稽,在此意指調皮而聰明),漢字我讀到四年級,不過我在坪林尾時,學校畢業,我已經可以幫人寫招婚字、帖子。我在保密局的時候,登記不識字,是對他們才不識字。幹事要把我那些大學的書全收走。他說:「你不識字還留這些書做什麼?」。我回答,看久了就會懂。我收的書包括:評論、革命史、或者發展史。到安坑生活完全不同。在台北(保安處與軍法處)四年當中,每天提心吊膽準備被叫出去槍斃,雖是不怕死,但心裡還是有點怪怪不太舒服,複審回來依然無期徒刑,終身監禁。心裡慢慢趨於安定

,打算坐一輩子牢。開始買報紙計劃看書,開始學國語,我聽別人念ㄅㄆㄇ,自己跟著念就會了,自己就這樣多少跟著講。購買附注音的國語日報來讀。背過了一年歷代人物,由於背景不同不易記下來,只好再讀《中國通史》,讀《中國通史》對地理上缺乏明白,再讀《中國地理》,接著又讀《世界通史》、《經濟發展史》、《人類發展史》、《九國革命史》等書。由於《西洋經濟史》、《凱恩經濟理論》等書內有英文、代號等,不得不再學英文及成本會計等等科目。若講到教國文,林振霆[60]跟我交往很久。朱飛[61]讀英文,我讀國文。像《古文觀止》是林振霆一篇篇認真的教,我才翻譯寫成白話文。在古文裡面以前是沒有翻譯的,後來我也將它翻譯。像朱自清

、梁啟超、《古今文選》、我每篇都背。說到背書,有人說背〈出師表〉不落淚,那個人不忠,但是我背出師表不會流淚。我若背李密的〈陳情表〉和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一天背三次,三次都流淚。例如一本本的簿記,跟朱飛一起,我從初中簿記開始,習題一題一題作,從初中到高中,都不用問人。教科書有一個平的水準,不會一下高一下低(即循序漸進),我習題一題題的作,都沒請教別人就做到成本會計。凡是國語日報登載的梁啟超、朱自清所寫文章我都有背誦。《古文觀止》內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背過後再翻譯白話文,寫了幾年打算帶回印刷,如屈原「離騷」沒有參考書就翻不出來。在安坑讀書氣氛很高。只有飯前飯後互相說說幾句話,大家埋頭苦幹默默看書和

背詞。這樣讀到二十年回來,沒一樣專業。你說化學不懂也懂一點,還是說每樣認識一點,沒一樣專長,只有種梨子是專長的。這個學問喔,實在很寬闊,學也學不完,希望看某一部份會不會比較精明。說化學還是說物理什麼科,講是每樣都會講,但是都不精。對面押房來了一位高雄縣議員巫義德[62]說,八德鄉有一男人被殺死後切成八塊。一位班長聽到後罵巫義德,巫議員心裡有一點不舒服。該班長走後躲在柱子後聽聽巫議員有沒有說什麼。巫議員說:「我們如有孩子來這裡當班長好威風哦。」班長馬上叫他出來帶到散步場(放封處所),雙手用手銬反銬在電線桿,用拳頭打他,同時說今天打你,你帳記起來,以後共產黨來時我給你切成八塊,可以由你再加利息。我

從裡面(牢裡)拿多少書回來耶!那些讀不懂的大學用書我也寄回家,想要回家後再慢慢的看。很遺憾的是,我母親把我很多書偷賣掉,當成廢紙,二十元、三十元那樣賣。我就問我母親:「我醫學的書一本要五、六百元,你怎麼把它拿去賣掉?」我母親回答:「牆上的磚是因為拿不下來,不然我連磚頭都拿去賣。」我又問:「那妳賣的錢拿去哪?」母親說:「你大哥的兒子還沒有娶妻,你有錢怎不幫他娶?」我說:「我大哥兒子要娶妻,自己有錢不娶?我的土地全都被他佔領,我還要幫他娶?」老母說:「你就比較有能力,比較有錢。你會經營梨園他又不會。」我說:「一天到晚要去玩,也沒有個計畫。」就只因為他什麼都不會。

健保特約醫院財報編製準則之遵循狀況

為了解決會計科目代號英文的問題,作者莊玉秀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中央健保署自2014年起,公開健保收入超過6億元以上醫療院所之財務報告。本研究旨在全面檢視公開之醫院財務報告,以瞭解醫院財務資訊公開及財務報告編製相關準則遵循之情形。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和內容分析法,分析2013年度109家和2014年度111家醫院公開之財務報告。研究結果:「提報財報辦法」雖已提供參考格式,惟不同權屬醫院,可逕行提報原有之財報,而其會科分類、表達與揭露方式差異很大,影響到「可瞭解性」、「可比性」品質特性;醫院於年度終了十個月內才提報財報,影響到「及時性」、「攸關性」;只要求醫院公開6張財報,無法判斷其是否符合「成本和效益均衡原則」、「審慎性」及「完整性」品質特性。

私法人醫院中,有17%之財報,選擇性地「表達」醫務收入之方式,恐有違「中立性原則」及極少數會計師事務所簽證品質不佳。「提報財報辦法」及相關法規並未清楚定義財報之報告主體及具經濟實質關係醫院所領取之醫療費用是否應該合併彙算提報標準及未定義關係人交易應揭露事項,可供醫院編製財報時遵循。健保署公開資訊網頁平台,只提供使用者可下載醫院「影本掃描」之pdf財報檔案,使用者無法直接取用、再利用財報檔案之內容。結論:本研究發現,醫院公開的財務報告,在相關準則之遵循上,確有待改進之處。建議健保署開發XBRL申報平台、制定醫院適用之會計語言和政策法規之「分類標準」,並落實監督機制;會計師事務所應善盡執業之忠誠義

務;社會大眾的參與監督亦為重要。

時間推銷員

為了解決會計科目代號英文的問題,作者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 這樣論述:

一個教你拿回時間主控權,享用快樂與自由的寓言故事。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調查指出,台灣人的工作時間在全球排名第一。這樣的數據顯示,你我都可能是那個只知道賣命工作,卻不懂得享受人生的人……   本書的主角阿普(就是一個普通人,為了節省時間,如此簡稱即可),是一個每天從早到晚拚死工作的上班族。有一天,他突然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資產負債表。18坪公寓的房貸、停車位、車、家具,還有僅僅3000美金左右的存款,但這些卻必須付出他人生接下來的35年時間。自己的人生難道不是屬於自己的嗎?他決定把時間拿回來!   時間,乃生命的本質。費南多創作了一部令人深思的諷刺寓言,喚醒我們趕快去找回生命中最重要的

資產: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換言之,也就是我們的生命。 ──亞歷士.羅維拉(暢銷書《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作者)   《時間推銷員》是個充滿趣味的故事,也是休閒娛樂產業的傑出範例。這本書,值得大家花時間去閱讀,更值得再花點時間去思考其中的涵義。 ──費藍.索里亞諾(Ferran Soriano,巴塞隆納足球隊副總裁) 作者簡介 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Fernando Trias de bes)   畢業於歐洲極富盛名、位於巴塞隆納的ESADE商學院。他不但是西班牙知名的經濟學家、ESADE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更是當今西班牙最頂尖的創新管理學大師。早期曾在多家國

際知名企業擔任行銷工作,直到一九九六年才自行創業,成立管理顧問公司「Salvetti&Llombart」,每年承接的市場調查案件超過百件。   曾與「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力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合著《橫向行銷》(Lateral Marketing)一書,於二○○三年在美國出版,至今已有四十個國家的譯本,為與柯特勒指定合作的唯一一位拉丁語系國家行銷大師。並與亞歷士.羅維拉(Alex Rovira)合著《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成為席捲全球的幸運學暢銷書。 譯者簡介 范湲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語言學碩士。當過西班牙文口譯,教過英文、西班牙文,近年多從事新聞相關工作,

在台灣做過藝文版主編,到倫敦做過通訊社記者。   和父母說客家話,和丈夫講英文,跟公婆掰德文,在西班牙遇見唐吉訶德熱情的靈魂。旅行成癮,常在地球上空飛來飛去。無可救藥的愛書人。在奧地利薩爾斯堡安家落戶,成了莫札特的鄉親。   已出版譯作:《風之影》《露露》《意亂情迷的出軌》《暗夜微光》《情色聖誕》《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這就是孤獨》《浪漫騎士唐吉訶德》(皆由圓神出版)。 譯者序 誰偷走了我們的T?   他是著名的西班牙巴塞隆納ESADE商學院教授,沒在課堂上教學生怎麼賺大錢,卻一再強調創意與道德的重要。   他是行銷諮詢公司負責人,旗下有超過五十個腦袋

替全球多所知名企業解決市場行銷難題。   他也是全球暢銷書作家;他和商學院同事兼公司合夥人亞歷士?羅維拉僅花八個小時就完成了創下數百萬冊銷售量的《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   出差洽商時,他在飛機上寫作,第一部長篇小說剛剛問世。   他是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超凡傑出的成就,很難讓人相信他今年還不到四十歲。   他說,「世間唯一值得你在乎的是時間,唯一真正屬於你的也是時間。」   是的,就算是才華洋溢,也要懂得把握時間才有辦法做這麼多事情。   那麼,Tea Time會不會變「踢Time」?悠哉喝茶算不算不長進? 卡夫卡式荒謬劇 敦促你直視人生   時間,彷彿無窮無盡的銀河系

,就如海明威所言,我們活了這一生,手提箱裡還裝著下輩子。   然而,時間卻是現代人除了金錢之外,另一樣最常抱怨不夠用的東西。   科技幫現代人節省了許多時間,但人與人溝通交流卻越來越少,理由是:沒時間啊!   因為沒時間,所以凡事盡量簡化,時間乾脆簡稱T。   可是,現代科技幫我們省下來的T都用到哪裡去了?   是誰偷走了我們的T?   龐大的消費市場,正是頭號偷T賊。天天都有新流行,不夠「飛迅」就變遜,從頭到腳都新潮之後,正式加入「月光族」行列,甚至成了卡奴,下班到處找兼差…。   鼓勵消費的資本主義社會,榮景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時間推銷員」以幽默的筆觸敘述了買賣T、分配T的荒謬情節,

真正的主旨卻是揭示現代人陷在時間這個難題裡進退不得的窘境;緊張快速的生活,遲早會讓我們付出代價的。   讀了這個卡夫卡式的財經寓言,至少要有個認知:我們這輩子,其實已經抵押給資本主義社會了。我們這一生的功課,就是學習如何把自己的生命贖回來! 生命的改變 始於個人的改變   開始讀「時間推銷員」時,讀者可能會哈哈大笑,讀到最後來恐怕不是變苦笑就是笑不出來。但是,親愛的讀者們,千萬不要因此灰心喪志,尤其不能讓恐懼趁虛而入啊!   誠如德里亞斯迪貝斯在本書後記中提及,「時間推銷員」最重要的宗旨是希望讀者能夠真誠地思考生命的價值,我深信,這個故事以及故事中的種種假設,應該能夠達到相當程度的警示作用,

這也是作者拋磚引玉的美意啊!   「生命的改變,始於個人的改變。」德里亞斯迪貝斯在後記裡如是說。   改變需要勇氣,但唯有改變,才能身心自在。   心存大愛,無欲則剛。   這樣的人生,怎麼可能不幸福?   行文到此,我就不再浪費大家的T了。   祝大家早日築起美麗的烏托邦! 後記   我知道,讀者看了這本書之後,一定不會漠然置之的。至少那些特別撥冗閱讀本書初稿的朋友們向我表達的反應如此。這篇後記,正是這群朋友的建議,尤其是那些看完初稿後陷入絕望和挫敗感的朋友們,面對強大經濟體制的宰治,他們深感無助,因此而極力督促我寫下這篇後記。   各位讀者,千萬別因此而喪氣啊!這則故事並不意味著改變是不可

能的,事實上,恰好相反。不然,何必要寫這麼一本書呢?覺悟,不就是邁向改變的第一步嗎?難道一個做奴隸的會不懂得觀察主人的臉色,以便伺機謀反或趁機替自己爭取福利嗎?《時間推銷員》便是力圖喚醒大家,別再渾渾噩噩地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子了,因為那正是導致我們哀愁、失落的元兇啊!   我們必須有個認知:現行的經濟體制得以維持運作,並非只靠金錢而已,「時間」也發揮了相當微妙的作用。我們也應該了解,運用處於變動狀態的「時間」,必須更小心謹慎才行。獲取利益這個強烈的動機,乃是促使人類邁向自由社會、擴展經濟並製造繁榮的原動力。另一方面,貪婪卻也因此而過度擴張,甚至將人類道德以及基本人權踩在腳下,這一點,絕對不是發展

自由市場經濟的初衷。歷史上重大的經濟危機,從一九二九年紐約股市大崩盤,到一九九○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而造成的大蕭條,都是因貪婪而起。如果我們無法避免這樣的投機行為,同樣的戲碼還是會在二十一世紀重演的。從經濟的觀點來看,我們人類儲備的時間,恐怕即將用盡。   在剛邁入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從經濟觀點而言,資本主義顯然仍是最強而有力的體系。共產極權彷彿紙牌堆起的城堡,一個個接連垮台。經濟發展和成長在自由市場機制下成果驚人。關於這一點,亞當?史密斯早在十八世紀末就已經看出這個現象,正如他在其著名的經濟理論中提到的: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人類社會邁向全新的階段,人人都能為自己創造財富。然而,我們耗時近兩百年

才從經驗中證明:資本主義比其他理論或方法更佔優勢。另一位功利主義學派的經濟學家約翰?彌爾(譯註1)更是特別指出,發展經濟的目標,就是為社會上的所有人謀取最大的幸福快樂。功利主義者認為,任何一種經濟行為,都應該朝著增進社會福祉的方向去發展。這項立意甚美,但立刻就浮現了另一個難題:所謂的福祉,甚或快樂,我們要如何去計量?   於是,我們有必要找出全新的價值觀才行。在西方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匱乏,道德價值喪失殆盡,致使我們對自己所作所為感到麻木不仁。因此,可以這麼說:經濟體制已經主宰了我們的時間。   思考經濟,不應只是循著一貫的思維模式。佛洛姆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何要以生病的人們換取健

康的經濟?」經濟挺得住(至少目前如此),但許多人卻倒了。況且,我們不能忘了:支撐經濟的主力是人們!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了?顯然,我們目前亟需的是個新的烏托邦,藉此替代已經逝去的理想國。不過,烏托邦奇缺,這是我非常確定的。   資本主義具備了多項正面的功能,但當它過度發展時,曾經為這項經濟體制而努力的人們反而淪為它的奴隸,也造成了難以言喻的傷害。若將世界各國按照富有的程度列表,另外再做個國家憂鬱指數排行,大家會發現:兩份排行的名次,竟是如此類似!為了改善生活品質,大家莫不急切地想要掙脫這個自己所建構的沉重枷鎖,好讓肩頭的負擔輕一點。   這個奴役著我們的體制極其弔詭;我們成了自由的奴隸,我們被自己

努力營造的自由體制綁住了。自由讓我們不快樂,但我們非接受它不可,否則我們就沒有自由了。反對民主和自由市場,就等於否定了我們擁有的自由。我們似乎被囚禁在一座沒有出路的迷宮裡了。   既然這樣,有沒有解決之道呢?我想,就讓我們繼續享用自由吧,只是,應該賦予意義。我們在尋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也別忘了謀求他人的福利。個人為體制付出的時間應在合理範圍內,而體制則讓個人學習關愛、人道、靈性、合作、團結和助人。   這本書,無非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的思考和行為會有全新的視野和格局。因此,我依然樂觀看待這個世界的。人們到頭來還是會找出生存之道,因為,對於我們自己在無心或有意的狀態下所引起各種罪惡,我們總是能夠找

出解決的辦法。   請容我複述我在本書開頭那段寫給我兒子安萊禾的獻詞:「……我無法將時間傳承給他,因為他的時間只屬於他一人。」親愛的讀者們,正如《魔戒》裡巫師甘道夫對佛羅多所言:「你的時間要如何運用,只有你自己能決定。」生命的改變始於個人的改變。千萬要記得:你的時間只屬於你一個人,任誰都無法掠奪。這麼一來,那隻看不見的手將會再次帶領我們邁向美好新世界。 譯註:   1.約翰.彌爾(John S. Mill,1806 ~ 1873),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與政治理論家,對當代英國思潮影響甚鉅,其名作《論自由》以及《邏輯體系》於二十世紀初由嚴復先生譯為中文。 阿普的A和P在此

敘述的是個住在無名國的普通人經歷的故事。讓我們先決定代號吧!這個普通人,我們就叫他阿普,不過,關於那個無名國,我們就不以開頭字母做代號了,因為,既然都叫無名國了,再冠個新代號實在不怎麼恰當。打從阿普還很小的時候,他就對紅頭螞蟻很有興趣(為了精簡起見,以下均將「紅頭螞蟻」簡稱「紅蟻」)。他的小學自然科老師在課堂上解釋了哺乳動物的繁殖方式,隔天,自然老師家的電梯故障,從五樓急速直墜,當時,老師正好在電梯裡。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自然老師毫髮無傷,不過,由於驚嚇過度造成黃疸異常,加上他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阿普他們那一班的自然科課程進度因此而嚴重落後。本來一週可以上完的課程內容,現在則需要四個禮拜,這麼一

來,顯然是沒有T可以上完所有課程,也不可能學習阿普最有興趣的紅蟻繁殖系統那一章了。越是不懂就越好奇,從那個時候起,紅蟻就一直在他的腦袋裡徘徊,怎麼趕都趕不走。阿普結束了中學學業後,一心一意想成為生物學家,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全心全力投入昆蟲的世界了。然而,當他向大學生物系提出入學申請時,校方以資格不符拒絕了他,原因是他的成績未達標準。阿普覺得很沮喪,內心充滿挫折感和無力感,就好像被巨人狠狠揍了一拳似的。他怎麼也想不透,為什麼拉丁文、希臘文、微積分和藝術史這幾個科目的成績可以決定他是否有資格研究昆蟲。但是,沒辦法,無名國的規定就是這樣。既然研究紅蟻這條路行不通,他就只能遵照父親的期望了:主修會計。阿

普不到二十二歲就拿到了會計師執照。他父親看到那張證照時,上前抱住了他,同時還刻意對阿普的母親說了這麼一句酸溜溜的話:「親愛的,咱們的兒子終於會算數啦!」阿普並沒有因為父親這句話而覺得反感,原因有兩個:第一,他母親看到那張證照,早已激動萬分;第二,事實上他心裡早已做了決定,打算將來要放棄會計這一行,努力鑽研紅蟻結構。紅蟻研究是個非常艱深的領域,需要接受相當嚴格的訓練,偏偏在這個國家裡,精通紅蟻的專家少之又少,那就表示他前途看好,因為他很有希望能在這個他夢寐以求的領域取得一席之地!然而,這時候又有一件事破壞了他的紅蟻夢:結婚。我們不需要花太多T和篇幅描述阿普的妻子。哪有T來談這個!因此,比照先前處

理阿普的方式,在此也省略對阿普太太的描述,她是黑髮或金髮,她的年紀和職業,個性溫柔或叛逆,全由讀者各憑喜好去定奪。我都無所謂啦!為了精簡起見,從現在起,我們將阿普的太太簡稱「普太」。好了,我們廢話少說,無須贅述普太的童年以及她是如何認識、愛上阿普的過程,這樣又可以省下好幾頁的篇幅,免得各位讀者這時候就對這個故事失去了興趣。阿普和普太的婚禮簡單而溫馨,小學自然科老師也到場祝賀,可惜他並未把預備的賀詞說完,因為他的口吃毛病比當年電梯意外剛發生時更嚴重了。結束了短暫的蜜月之後,阿普和新婚妻子開始找房子。他們先看了市中心的大房子,「什麼?可不可以把房價再說一遍?」接著,他們又找了近郊的中等坪數公寓,「

抱歉,請您把房價再重複一次好嗎?」後來,他們看了一些小坪數的公寓,而且離市中心很遠。「您確定就是這個價錢嗎?」最後,他們在郊區買了個不到二十坪的小公寓,但在朋友面前一概號稱三十坪。他們在車庫租了個停車位,但已負擔不起再租個儲藏室。不久後,第一個孩子報到,我們就叫他阿普一號吧。隔了五年,第二個小孩阿普二號出生。又過了四年,普太哀怨地數落丈夫:「我們如果有個儲藏室的話,就可以再生個老三,現在你看看,家裡就這麼幾個衣櫥,根本就不可能塞得下一家五口的衣服!再說,這棟公寓大樓的儲藏室都租出去了,這下我們該怎麼辦啊!」接著,她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阿普從來沒想過,少了那麼一兩坪空間,居然會對生命造成如此

重大的影響!掙扎了好幾年之後,為了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他們只好決定不再生孩子了。沒辦法,在無名國討生活就是這樣。

運用同儕媒介於補救教學之研究-以表面積為例

為了解決會計科目代號英文的問題,作者李秉璋 這樣論述:

本個案研究對象為四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研究過程主要是運用「同儕媒介」於「表面積」的補救教學活動,並從中探討學生在經過同儕作媒介的表面積學習情形以及同儕媒介後學生學習的改變情況。選取樣本方式主要是從前測結果進行篩選,並依據學童在前測中的結果分為同儕媒介者與同儕受輔者。同儕媒介者是為影響同儕受輔者的主要角色,而同儕受輔者則為本研究的補救教學對象。最後研究者蒐集前測、後測、學生學習筆記以及數學檢驗卷和個案訪談紀錄後,獲得以下的研究結果:一:分析前測結果,可以知道學童過去在表面積學習上的迷思概念,並針對迷思概念設計補救教材。二:進行補救教學過程中,同儕媒介者介者運用「直接說明指導」與「解題示範」、「反

問」和「介入」、「摘要重點」等方式,導正同儕受輔者在表面積學習上的迷思。且同儕媒介者與同儕受輔者的對話過程中也含有「鼓勵」與「正向的話語」,用以提升同儕受輔者的學習信心。三:經由同儕媒介補救教學後,確實能改善學童在表面積的計算和概念學習上所產生的錯誤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