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花可以放多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永生花可以放多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湘云(MelodieHuang)寫的 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從心選擇,定義自己的幸福 和李崇建的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上下冊不分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鲜花知识|永生花可以放多久会枯萎-娟蝶鲜花蛋糕网也說明:永生花可以放多久 才会枯萎?永恒不变的爱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期盼,而娇艳欲滴的花朵也如同爱一般美好,只是脆弱的它们总会迅速地枯萎、凋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寶瓶文化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黃寶家的 中共政權興衰的分析:超穩定結構的觀點 (2020),提出永生花可以放多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以黨領軍、一黨專政、超穩定結構、習近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周宣光所指導 姜里陽的 行動商務的經營模式研究 (2007),提出因為有 行動商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永生花可以放多久的解答。

最後網站價格竟然差一倍...【乾燥花】和【不凋花】兩個差別在哪?則補充:這是很多人會問的~乾燥花可以放多久? ... 而【不凋花】的名稱也完全表示這類花材的特色,另外也有人叫永生花,都是指它不會凋謝,是能存放永生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永生花可以放多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從心選擇,定義自己的幸福

為了解決永生花可以放多久的問題,作者黃湘云(MelodieHuang) 這樣論述:

「我的人生,就對自己交代!」 ————經歷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總監・全新出發———— 單親家庭、憂鬱症、富二代⋯⋯勇於撕下標籤、拋開人設! 活出屬於自己的色彩,找到愛自己的方式   ◆ 隨書贈送——【Little|Lost and Found】畫作別冊   收錄18幅壓克力畫創作,展開一場紙上畫展體驗,和你,一起找到安定自我與治癒的力量。   「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自1987年創立以來一直是台灣整體造型與頂級婚紗的代名詞,不僅是藝人及政商名流選擇婚紗時的首選,也為無數的女孩們一圓永恆經典的綺麗夢想。   而經歷林莉婚紗總監一職的黃湘云(Melodie

),正是婚紗大師林莉的千金。   6歲時,她經歷父母離異,國中畢業被送去美國,2007年從倫敦回到台灣;Melodie試著從母親兼老闆的傳承經驗中,重拾親情,按部就班地著手轉型「林莉婚紗」。現正籌備開啟事業新版圖,拓展網路電商平台觸角。   身處幸福產業第一線的她,見證過上萬對新人披上白紗,踏出成家的第一步。有些新人從此建立美滿的家庭,也有不少新人和她的父母親一樣,走上了離婚的路。每個婚姻和家庭的背後,都是無數的選擇。無論是單身或結婚、堅持或結束、有沒有孩子……   「請記住,你的幸福,只能由你自己來定義。」   本書透過Melodie分享的成長故事,陪伴讀者度過人生的重重關卡,在經歷

親情、友情和愛情後,學會愛自己的方式。   熱愛美學的她,把對美的熱忱延伸至生活,於2021年4月與瑞士銀行攜手舉辦愛心義賣畫展《小小——失而復得》(Little|Lost and Found);集十年創作點滴,以飽含生命情緒的neon hue色彩堆疊,細膩展現其過往閱歷中積累、融會出的美學觀點。帶來18幅充滿故事及力量的作品,帶領讀者找到自我安定與治癒的力量。   「無論出身背景如何,我們都可以為自己寫出更美的人生故事。」   ▷獻給在人生路上迷路、失去動力、渴望活出自我的人!   #寫給自信女人   「不管是單身或已婚,女人的光彩來自於自己的底氣。幸福的婚姻只是錦上添花,我們必須先

擁有自己,把自己編織成一塊精緻的布料,並且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才能散發出獨特的光芒,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寫給勇敢做夢的你   「這個世界從不缺乏夢想,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有太多龐大的夢想,所以我們的夢想只需對自己交代。」   #寫給心理受創的你   「憂鬱症要到康復的一刻,是真正懂的挖出內心最深刻的傷痛是什麼,直到可以站穩,不被一樣的問題重複淹沒,就是豐盛富足的開始。」   感謝歐普拉與哈利王子在《你看不見的我》節目中的拋磚引玉,帶給我勇氣,分享我抵抗憂鬱的故事與經歷,希望能藉此帶給大家一些可以嘗試方法。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不論你的生命中有創傷或失去了心愛的家人朋友,你不是孤單的

。   #寫給二代迷思   「最好的人生,不是有個有錢、有名、開公司的爸媽,而是活出自己的人生,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無論家境如何,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二代,都承接了上一代的產業,這產業可能是一家企業、一門家傳技藝。二代標籤換個角度看,是期許、鍛鍊自己成為好的專業經理人或管理者的名詞。   ★本書版稅主要所得將捐贈東森幼幼基金會—慢飛天使助飛計畫。 名人推薦   【藝人好友攜手推薦】   艾力克斯&李詠嫻、洪曉蕾、賈靜雯、劉畊宏   「真切的療癒路程,要的就是與自己和解的那一刻!」——賈靜雯   【共感推薦】   孫嘉蕊|東森新聞台副總   張其中|早安

設計事務所主理人   張瑋軒|Womany女人迷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昀平|新加坡商艾得克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Managing Director   盧凱蒂|倫敦藝術大學台灣招生處代表   顧其芸|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   (以上皆依姓名筆劃排列)

永生花可以放多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我們不約而同的在這裡相遇,
經歷那場永生難忘的年輕,
今年,讓我們再一次為自己
吶喊心中的熱血和記錄輕狂的曾經......

你,多久沒狂歡了?!


活動日期:2018年12月6日(四) ~ 12月9日(日)
活動時間:11:00 ~ 20:00 (一般民眾免費進場)
活動地點:臺北市花博爭艷館 (臺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


WirForce 2018 年度主軸「Born to Game」,代表「生為遊戲」。
「遊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不用刻意學習,亦不用效仿別人。

我們天生會玩,用遊戲寫下自己的人生。


※ 什麼是 WirForce?
臺灣本土自己的 LAN party,就是 WirForce!

WirForce 自 2014 年首度舉辦採用邀請制,齊聚知名實況主、名人與選手等,約 200 名遊戲相關人士,各自攜帶個人電腦、筆電、配備齊聚現場。會場內除遊玩遊戲,參加者可以進行各種合法活動;現場亦有許多實體趣味活動與節目,內容包羅萬象精彩萬分。透過全程轉播,2014 年 WirForce 結束後立即在遊戲與電競玩家中造成轟動。

許多人為錯過 2014 年盛會感到極度遺憾,於是 2015 年的 WirForce 決定開放場外玩家自由報名入場,400 張 BYOC 座位於開賣後兩天內即銷售一空,活動三天中超過 2 萬名玩家與 20 家國內外知名廠商一起共襄盛舉。2016 年 WirForce 的 BYOC 座位擴增至 600 席,吸引 20 家知名品牌熱列支持,在臺北市花博公園爭艷館 C2 展區舉行,免費入場人潮上看 7 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人次達 100 萬。

2017 年 WirForce 將規模推上另一個高峰,BYOC 規模突破新高,1000 多席座位搶購一空,同年免費進場人數達 10 萬人次,線上直播刷新紀錄直逼 120 萬人觀看數。四天三夜活動期間,除不斷電的電玩派對,同時提供電競賽事、派對、音樂、社群、實況、改裝、最新硬體及遊戲展示的全方位娛樂盛典。

今年,WirForce 2018 的 BYOC 座位已經擴增至 1,200 席,讓我們再次一同創造亞洲有史以來最空前的電競嘉年華!

中共政權興衰的分析:超穩定結構的觀點

為了解決永生花可以放多久的問題,作者黃寶家 這樣論述:

隨著社會多元趨勢和民主化浪潮,加上網路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導致中國共產黨「以黨領軍」、「一黨專政」體制出現微妙變化。當許多學者先後預測其政權垮台,金融崩潰,經濟崩盤時,卻也反映出中共內部諸多經濟、政治及意識形態等困境,充分說明了中共的整體國家發展,恐已面臨政權是否持續穩定之多重挑戰。但是,何以中國大陸迄今仍屬相對穩定?為什麼中共政權尚能苟全?現階段中共政權崩潰的可能性又是如何?本研究運用「中國超穩定結構」的控制論、系統論的基本觀念,從中共在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面向切入,首先分析中共歷史所呈現社會內部問題;其次探討國內、外學者近期觀察中共社會內部問題,將預測中共即將崩潰的各層見解,和中共大國崛起

之大力宣傳,作出分項檢視與論證,期能針對中國大陸內部實際情勢,洞悉中共政權在習近平主政下瓶頸。研究顯示,儘管中共政權不會在短期內崩潰,但中共政權已呈現出經濟發展過度誇飾、內部貪官污吏橫行、社會極度不公、民主飽受箝制等問題,構成中共政權維持超穩定結構的最大罩門。關鍵詞:以黨領軍、一黨專政、超穩定結構、習近平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上下冊不分售)

為了解決永生花可以放多久的問題,作者李崇建 這樣論述:

沒有人想沉淪,再乖張的孩子、再難搞的大人, 心裡仍渴望愛、渴望接納與有價值…… ▍李崇建首次深度剖析個人成長歷程+對話實例 ▍   ▍在薩提爾中,當一個人能與自己的「渴望」連結,   ▍也就是擁有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時,就能活出幸福感。   但當以下情形發生,   媽媽好難搞……   少年坐在三樓陽台,只要雙腳再往前一點,就會結束生命……   在外地讀高中的青少年,四個月沒回家,且音訊全無……   面對晚歸又愛打線上遊戲的老公,太太憤怒不己……   與媽媽鬧翻,離家出走的少女夜裡打電話給崇建……   拒學的14歲男孩,把自己鎖在房裡,一被叫喚,孩子就回:「滾!」   該如何喚

回「渴望」?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想活出幸福感,但該怎麼做?   ▍關於活出生命的幸福與意義,最能助人也自助的一本書。     鑽研薩提爾模式超過二十年的李崇建,在本書更深、也更廣地討論冰山理論中的「渴望」層次。上冊中,主要以其個人生命故事深入探討童年時母親離家對自身的影響,幫助讀者探索內在、連結渴望;下冊則以其過往在工作坊、晤談中的對話作為實例,詳加解說如何應用冰山理論,助人連結渴望。   我們那麼容易惱怒,且受制於冰山上層的行為,卻忽略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求著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而那正是可以讓我們活出幸福與意義,並不斷成長的人生關鍵密碼。   ▍當你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

,如何自助?   已長大成人的你,可能心裡仍住著一個童年哭泣的孩子。你需要去探索童年時內在的冰山,去「體驗」當年的傷心、痛苦或憤怒,並將情緒釋放。也請別苛責自己,以往你隔絕情緒,僅是你的生存策略。但隔絕了傷心、痛苦或憤怒,你也將愛、喜悅與幸福阻絕在外,而此刻,你可以將自己縫補回來。   ▍當他人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你如何助人?   你可以以好奇關心對方,藉由對話,傾聽並理解,向對方表達欣賞與愛,也讓對方覺得被接納與有價值。但你的表達沒有目的,更不是為了期待對方聽話或改變。你關心與疼惜的是眼前對愛深深匱乏的人。當對方的內在開始流動,體驗了價值與愛,你們彼此連結,對方也會獲得更多生命力。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動人專文分享 本書特色   ◎李崇建接觸薩提爾超過20年,薩提爾改變了他,也改變了他和家人的關係,他因此持續推廣薩提爾,期待更多人受益,此書是他多年推廣薩提爾的集大成。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的專文分享,那是學習薩提爾的學員們來自心底深處的感受,多篇令人感動不已。   例子一:   在那樣的一個時刻,除了我媽的聲音,周遭如此的寧靜,我的內在也出奇寧靜。在這份寧靜中,我看見一個念頭:眼前的這個女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了。   若是她不愛我,不會始終如此嘮叨。在說了數百次之後,她仍從未放棄。   即使我一次又一次,以行動告

訴她,我永遠不會是「她期待的那個樣子」,她仍從未放棄,想要我成為她心目中的樣子。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有能力拒絕她,也有能力去愛「這樣的她」。我不需要跟從前一樣,用發脾氣的方式,去表達我自己。如果我已經明白了,並且接觸了自己的力量,我便不用對她生氣。我也可以讓她知道,我心裡的所思所想。   例子二:   若是早個幾年,我肯定破口大吼:「哭什麼哭?不會就要多練習,有什麼好哭的?」   這幾年,我學習了薩提爾模式,但是持續的學習,並未讓我變成一個不生氣的人,但是累積的覺察力,讓我在情緒升起時,還有念頭出現時,我能馬上辨認出來,不再被無意識掌控我。   看著孩子的眼淚,看著自己的情緒,一些

畫面在腦海浮現:一個無助的男孩,因為成績很糟糕,好多人對他指責,將生氣發洩在他身上,那些人是父親、母親,還有他的老師。   「你有沒有在認真啊?」「花錢讓你去補習,你考這是什麼成績?」「你會不會想啊?」「你沒希望了!」……   大量指責的話語,好多冷漠、鄙視的神情,對著無助的男孩。   那個無助的男孩,正是小時候的我。 名人推薦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__專文作序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腦闆 李昆霖(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林辰唏(演員)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溫美玉(溫

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蔡淇華(作家、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澤爸 魏瑋志(親職教育講師)   __33位「薩提爾見證者」好評推薦 各方好評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本書引用了許多對話的例子,來解釋如何用對話探索自己以及他人內在的期待與渴望,進而改善冰山水面上外顯的人際問題與衝突,並且穿插著理論與說明,幫助讀者了解其運用的脈絡。鄭重地向您推薦這本探索自己的內在、改善人際關係,進而增進全家人身心靈健康的寶典。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此書之可貴,就在於崇建把幾十個工作坊、幾千個晤談案例的精華,再加上自己生命經驗的

例證,以冰山為主體,詳加解說「渴望與自我」,非常深刻且精采。   ◎丁敘辰(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從小確診過動症的我,與它對抗二十多年,一直到接觸崇建老師之後,才從薩提爾與冰山脈絡,接納自己與愛自己,看到過動症所帶給我的天賦。從老師的書中可以學習到如何與孩子建立連結,同時從文字中也療癒了曾經也是孩子的自己,十分推薦崇建老師的書!   ◎方華玲(Shirley Fan)(溫哥華Major Space創辦人)   了解自己,從進入冰山開始。接觸冰山理論,源於想知道「我是誰?」。對於我來說,水面部分的冰山好理解,但水下面的冰山太複雜,我學得雲裡霧裡的,不得要領。直到我看了阿建老師的《薩提爾的

對話練習》,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示範,讓我撥開雲霧,茅塞頓開。阿建老師的新書《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相信會讓渴望幸福的人夢想成真。   ◎田園(新加坡三度成長對話帶領者、新加坡前教育部華文教師)   看崇建老師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我想起參與老師的工作坊時,自己的頓悟和豁然開朗,如一股清涼的風,穿透自己的身體,領悟了對話的方向。   我曾在新加坡工作坊問崇建老師:「我怎麼知道我的對話是完整的?」崇建老師說:「當對話連接到對方的渴望,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冰山對話。」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讓對話推向完整,更仔細、更清晰地解釋與呈現。   ◎任珊(大山)(重慶和悅小屋家

庭教育與心理諮詢中心負責人)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吳麗華(Linda)[美國PCE(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lub)副會長]   我來自紐約,有兩個孩子。老大有亞斯伯格症,內向而敏感,不善交流。之前學過不少子女教育的書,但是一直就是在他外面打轉,走不進他的心。   接觸崇建老師的課以後,慢慢看到孩子孤僻怪誕的行為下面,是一顆豐富而敏感的心。雖然無法很快走近,我開始模仿崇

建老師給孩子寫信,至今已近一年。信中表達我們對他的關懷與愛;他和我們一起做各種飯菜,我們多麼開心;他教我們玩遊戲,不嫌棄我們的笨拙,多麼有耐心;他去參加為窮人做飯的活動,早上六點就起來煎餃子,多麼有愛心。慢慢地,孩子愈來愈敞開。這也讓我深深看到連結渴望之後,生命慢慢綻放的力量。   ◎肖琳(南加大神經科學系博士、多倫多大學生物系行政助理、加拿大經典文化教育基金會理事)   認識崇建老師,是在TED上的演講,後來上崇建老師的線上課,理解幸福圓滿的狀態,即是連結渴望層次,感受宇宙萬物渾然一體,充滿源源不竭愛的能量,以及生命力的狀態。本書就是專門講渴望層次,相信可以幫助人,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各

種關係的連結。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李詩琪(藝樹村人本幼兒學園園長、藝樹村生活學習空間執行長)   二○一五年開始在柔佛巴魯承辦阿建老師的「冰山工作坊」,在辦理工作坊的同時,一邊反覆聽老師分享「薩提爾」。這幾年的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逐漸有了「自我覺察」的能力。情緒出現時,若有一分「覺察」,就能更好地將自己的心安頓好,再繼續處理事情,讓我在教養和教育工作的路上,能和孩子

有更好的連結,也更懂得如何陪伴成長中的孩子。   這本書除了覺察,也深化了人的渴望連結,對於遠在柔佛巴魯的朋友們來說,這像是一個「充電飽」(行動電源),大家像是充飽了電力,帶著老師給予的溫暖、能量和愛,繼續向前行!   ◎李昆霖(腦闆)(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因為資訊透明流通,現在的時代,當父母不容易。一個不小心用了說教的方式,就會讓小孩躲在網路社群中跟同溫層取暖,以逃避父母。   我們都會用舊有父母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因為那是我們從小到大成長的模式,是我們唯一可以學習的借鏡。我很幸運接觸了李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讓我發現,原來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有新的可能。   我媽從小教我

的是,在學校如果被欺負、被打了,就一定要打回去,而且絕對不能打輸,打輸了就不准回家。於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不准認輸的思想,如果要打架就一定要打贏。這樣雖能培養起所謂社會讚賞的「堅毅」的美德,但同時也讓我心中底層充滿了憎恨易怒的習性,日後要花很多心力才能淨化這股暴戾之氣。   如今,我成了父親,希望能用更有愛的方式教育我的小孩,去克服在學校被霸凌的困境。從崇建老師身上我真的學到了許多,這本書有大量的對話範例讓我看了拍案叫好,我都有應用在跟兒女的對話,也因此跟孩子們的感情更好了。甚至,因為崇建老師的影響,讓我反思在親子關係中是否能做得更好,於是我在去年底停止工作四十天,也讓兒子停課四十天,我

們父子二人展開了四十天徒步環島之旅。那真是一趟永生難忘的父子之旅,我讓兒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愛,讓他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是有價值的。他回到學校後,功課突飛猛進,專注力變好,變得對自己更有自信,真是不可思議的轉變。   就像崇建老師在書中說的,自我價值被肯定後,只要他想要,自然會取得成功。我很慶幸自己因為受到崇建老師的影響,提醒自己專注活在當下、跟孩子們連結,讓我的孩子們可以有一個被愛的童年,讓他們能在日後好好地成長為可以自我肯定的大人。   這世界不缺乏道理,也不缺乏知識,而是缺乏如何跟自己連結的方法。要先學會了解自己的冰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關懷人,讓人變得更好的書

,我從中獲益良多,希望你也可以。   ◎沈邵蘭(六月初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經由崇建習得薩提爾六年,影響最深為覺察,以及一致性的溝通。人與人的情緒往往各自闡述,無法交流底層的渴望,導致心靈受苦。若不能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便容易產生溝通障礙。若能透過薩提爾體會美好的情感交流,更能展現真實的自己,便能得到幸福。   ◎林敏祺(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協會主席暨全體同仁)   阿建老師於二○一五年第一次來馬來西亞的薩提爾協會帶課,一直到今天,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動,是他活出愛人愛己的渴望。老師以一致性的溝通啟動我們對自己的覺知,連結彼此愛的能量,為全馬各地在親子教養與自我成長道路上的人們,點燃

了一盞導航燈。   ◎林瓊蘭(馬來西亞耕讀軒創辦人)   崇建曾為耕讀軒開幕,進行耕讀軒第一場演講,那是特別的經驗。崇建來馬來西亞時摔斷腿,我未能及時接到來電,他忍著劇痛上飛機赴約,完成一星期的行程。回想當時整個過程,講台上他談笑風生,看不出大腿骨裂了。許多參與的學員,不但對崇建老師好奇,也對他推廣的薩提爾模式好奇:是什麼能為人帶來這麼大的生命力?我想,崇建已將薩提爾模式內化至生命深處。這書談的是內在渴望,相信會帶給很多人啟發,並且受用無窮。   ◎林裕丞(台灣敏捷協會創會理事長、《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作者)   不把情緒帶入工作,是專業的表現。   這是我多年前的信念,彷彿專業就要像是理智

的機器人。數年前我遇到了敏捷管理,才開始接納情緒的存在,但遇到激烈的哭泣和暴怒時,我除了靜靜地陪伴,沒有其他的辦法。   有幸參與阿建老師的工作坊,學習到可以用好奇提問、切入感受、探索冰山等等的方法,讓情緒能量得以流動,也讓我自己在工作上感覺更像一個完整的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閱讀《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就像是重溫工作坊中溫暖的體驗,我特別喜歡「經由表達,連結彼此的渴望」一章中的對話案例,阿建老師不但完整地列出對話內容,也說明當時的心路歷程,值得慢慢品味。推薦《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給所有充滿愛、感受愛、帶來愛給周遭的朋友。   ◎林學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前台中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法律人給人愛講道理的印象,超理智的應對看似能解決事情,卻往往忽略他人、忽略自己,最後流於在情境中爭辯說理。因緣際會跟著崇建老師學習對話與溝通,看見人的行為在冰山深層的脈絡,透過調整應對姿態的對話模式,連結了自己的內在,也連結了他人的價值與渴望,讓我在工作上因為豐富的眼光而靠近了年輕徬徨的非行少年,與家人的關係也因為一致性的表達而變得更和諧無礙。   本書集結了助人成長與幸福的關鍵,以及許多學習者的轉變,邀請您與我一起看見。   ◎林志明(福智義工)   學習薩提爾的冰山對話,原是想找尋心理學與佛法相通的助人之處。參加阿建老師工作坊,卻驚豔於他自在的心,助人探索內在的渴望。阿建老師將實務經驗

與他的深刻體會寫成書,帶領讀者透過表達連結自我,實屬珍貴與難得,值得反覆閱讀,細細體會。   ◎林辰唏(仔仔)(演員、藝術家)   在學習行走冰山時,我體驗到「渴望」,就像是清澈透明的湖泊,充滿愛與自由,溫暖接納。湖泊反射出的天空、星辰、月光,像是豐盈的感受,蘊涵著不同層次的力量及更多可能。在抵達渴望之前經歷的種種,我們是否願意看見其中的禮物?一起搭上這艘船,跟著阿建船長一起出發吧!每一個面貌中的我們,都是真實且美好的。無限地祝福阿建以及讀者自由、喜悅。   ◎林宜臻(Roxy)(「薩提爾生命滋養」發起人)   原來「正向好奇」不需要答案,答案根本不是重點。「正向好奇」會讓對話者停頓,得到

間隙專注自己與辨識自己,貼近而深刻地感受底蘊的生命之流。連結渴望的瞬間,注入了高能量的意識,幸福感就這樣豐盈而通透。   ◎阿禧(See)(IAM個案執行師)   中立臨在,全然傾聽與接納,只是如此,便能創造出療癒的空間。所謂療癒,是協助人們認識自己,看見內在無意識的結構,透過自我接納連結生命力,體現內在和諧與愛的本質。這是崇建與他極力推廣的冰山,因他,我清晰地看見生命可以全然自由。   ◎洪芬郁(Candy)(雨果幼兒園負責人)   「Candy老師,你一定是一個生活幸福的人,才有那麼大的愛心,去照顧別人家的孩子!」Leo的奶奶如是說。   「是這樣嗎?我幸福嗎?」從小,身為家中五個小孩

中的第三個女兒,總以為自己的出生,是為了下面的弟弟、是多餘的,才會造成家裡的負擔。   雖然爸爸媽媽都說:「五根手指頭,咬哪一根,都疼!」但看著父母為撫養五個兄弟姊妹,從早忙到半夜,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我就自我期許:「一定要努力用功,證明給別人看:女生也能光耀門楣的。」   二○一九年的十月,崇建老師在工作坊上,帶大家一起冥想「父親」。正值七月底剛失去父親,我不覺淚流滿面。坐在爸爸的腳踏車後座,吃著剛從蒜頭糖廠買來的紅豆冰棒;爸爸因為擔心我洗澡摔倒,而出現在門禁森嚴的大一新生宿舍門口的笑容;潔癖的爸爸發現我偷偷讓狗狗睡在被窩裡禦寒時的微笑……一幕幕的畫面滑過淚濕的眼簾,那一刻,我驚覺:「天啊

!我是被愛的,我是父母的寶貝,我不是多餘的!」頓時覺得沉重的肩膀,輕了。   崇建老師說,渴望層次以下,每個人都一樣,想要被愛、被接納,感受到價值與自由;面臨挫折時,可以調動「愛」的資源。原來,外表堅強的我可以獨立面對種種的挑戰,支撐自己的,即是從小父母給予的愛與接納。無關家境的「富」與「貧」,我是幸福的!   所以,大人必須幫孩子從小建立「愛」的資源。是天性也是本然,孩子是被動的、沒有選擇權的,一切操之在大人的手中。而這些大人,除了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還有「老師」。特別是孩子們學涯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幼兒園老師。身為幼兒園的負責人,除了當初的「父母心」、「愛小孩」之外,更要協助老師們連結自己

的渴望、安定內在,才能有穩定的熱情去愛小孩,建立孩子渴望層次的資源。   ◎秦戈(浙江金華「李崇建對話與自我覺察」社團帶領者)   崇建老師對我的生命、我的家庭影響巨大。影響我的對話與成為一個人。   薩提爾女士說:「善良和真誠一致,先於一切治療方法。」   薩提爾的對話,有深刻的魅力,崇建老師的對話亦如此。親見崇建老師對話的夥伴,都會驚豔於他的對話,如庖丁解牛般的深刻、順遂,而感到意猶未盡。這應是對話者如本書所呈現:連結了自己的渴望,進而連結了他人的渴望。   ◎徐承庚(NLP訓練師暨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鮮少人知道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原形是從薩提爾模式發展出來的,在阿建老師的

工作坊及書籍裡,承庚在教學及親子教養上,都獲得莫大的幫助。阿建老師的這本書,讓冰山深處撥雲見日,更讓世人容易明瞭。   ◎曹敬唯(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祕書長、西安家和愛心理諮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二○一二年偶遇《給長耳兔的36封信》,翻山越嶺終於找到崇建。崇建在西安舉辦多場大型講座與對話課程,尤其在全球薩提爾大會的精采演講,為眾人留下了深刻、睿智、實用的印象。如今出版《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一書,照亮溝通與教養的管道,我想把這本書送給我認識的每一個人。   ◎陳郁菁(Kate Chen)(美國舞象基金會課程組組長、薩提爾模式個人成長與親職教育助人工作者)   閱讀本書和青

少年的對話,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有很多的觸動。我曾在成長的路上迷失方向,曾經多麼渴望有一個人,能夠了解我、接納我。閱讀這本書,我再一次陪伴當年的我。透過探索內在的冰山,我慢慢和自己靠近,愈能接納也欣賞多樣貌的自己。   推薦所有愛孩子的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讓我們療癒自己的同時,也為孩子給出理解、接納與愛,如同在黑夜迷途點亮一盞暖燈。   ◎陳盈君(諮商心理師、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與自我連結、與渴望連結,是心理助人工作中最關切的,更是對話過程中的重要核心。我們一輩子都在尋找一個途徑,而與自己連結的方式,不是向外尋找,而是內在探尋。走入自己的冰山底層,在渴望層次進行工作,感受到自

我價值、被接納,與愛連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有生命力的、擁有選擇的自由。阿建老師的文字溫暖又深刻地感動我,每一個問話,都再次帶領我的心流動著,回到與自己連結之境!   ◎陳嘉珍(賽斯基金會教育長)   愛自己、連結渴望,是多麼深刻的內心狀態。經歷重重考驗後的人生,我最渴望連結的是:單純的愛。卸載多餘成分,當下即是的直觀體驗。拜讀阿建老師這本冰山實踐的新書,心中共鳴不已的就是他面對案例時所震盪出來的,單純的愛的能量,讓我們得以進入內在,療癒彼此。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有人說,心理晤談像是帶著一個問題去找助人者,卻帶著更多問題回來。我很同意。對話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而是透過

一個又一個深刻的提問,引領對方覺察與連結自我,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每回讀阿建老師的作品,都能引發我深刻的反思,字裡行間似有一種包容一切的力量,令人多打開自己一些,多接納自己一點。閱讀這本新作亦然,除了對冰山各層次有更多的理解,同時,更看見連結渴望時所帶來的生命力量。   ◎楊惠如(台東寶桑國中教師)   認識崇建已經十個年頭,猶記那是個陽光耀眼的午後,崇建與被稱為四大天王的學生談話,讓我有個機會,重新看待這群學生。平時老是闖禍、不受教的孩子,與崇建展開一場精采的對話,我才發現:孩子們調皮的背後,充滿了觀察力與創造力。   兩年後,其中一個孩子還是中輟了。當孩子回到班上卻無法跟上進度,我請他去

書櫃找本書看,孩子挑了《給長耳兔的36封信》,我問孩子怎麼會挑選這本書呢?孩子才告訴我,崇建要了他們的地址,一人送了他們一本書。這讓我體驗到:在孩子們的心中落下一顆美好的種子,總會有發芽的一天。   時至今日,因為學習,讓我面對生命痛苦的孩子時,有機會用全然不同的眼光看待他們,深深感受這些孩子的不容易;孩子犯錯時,也可以更穩定地接納。崇建的新書,將冰山的層次梳理得更加清晰,案例可以在練習時,提供模擬參考,從自助到助人,都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更熟練地在冰山層次中悠遊。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崇建全身心投入學習薩提爾,擁有了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他不斷透過各種形式引領個體尋找

生命,故事生動精采亦迷人。怎麼讓薩提爾流動的問答、姿態、口吻、話語等,在日常中也能具體可行?崇建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縮短了學習的距離,讓真實自我的淬鍊更在眼前。   ◎劉惠慈(新社國小志工媽媽)   在崇建老師這本書中,創造幸福與助人成長的實例操作,每一個步驟,脈絡清晰且清楚明瞭,透過探索做出改變,進而表達連結的渴望,讓愛流動。此刻的我心中充滿感激,一再翻閱,與愛同行,攜手陪伴孩子向前邁進。   ◎蔡淇華(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用「愛」來「報復」創傷   我一直知道崇建是有故事的人,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他有那麼「創傷」等級的故事。崇建用一篇篇跌宕的生命故事,帶我們走一

趟薩提爾冰山之旅;再用一則則驚心動魄的網路成癮、親子情結、師生衝突等案例,帶我們進入冰山成長歷程圖。他帶領我們從害怕、恐慌的「感受層次」,走到思考的「觀點層次」,最後走到冰山底層的「渴望層次」與「自我層次」。   崇建很會說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是渴望的連結。而連結的核心,是愛。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是崇建所有薩提爾書中,故事性最高,也最好看的一本。讀完這本書,我們真的能慢慢學會用「愛」,來「報復」所有的創傷。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開啟我探索冰山之旅的那三天,永生難忘。   還記得是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邀請我上台,問了我一句:「你覺得老婆愛你嗎?」我想了想,肯定

地說:「她是愛我的。」崇建老師又問:「她做了什麼事情,讓你認為她是愛你的呢?」我說:「在我生日的時候,老婆與我的孩子們一同準備了禮物。」在講述的過程中,崇建老師問著細節,也核對我的感受,不自覺地,我的眼眶泛紅了。   崇建老師覺察到了我的淚水,一陣停頓之後,帶著溫柔的聲線問道:「瑋志,你的眼淚是什麼?」我哽咽地說:「似乎有點忘了,我真的好愛好愛我的老婆。」   原來,崇建老師在帶領著我,體驗愛的過程。   回到家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老婆一個深深的擁抱。之後的幾天,老婆覺得我不一樣了,更懂得表達愛,夫妻的連結更加緊密了,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周而復始的生活中,一天過著一天,而忽略掉「關愛、價

值、理解、接納」才是我們內在的能量來源。   在如同當頭棒喝的點醒後,我也開始了自我對話,探索自己與家人的冰山,試著連結到彼此的渴望。這段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內心非常平靜,就像是此書中所寫的「幸福感」。   謝謝崇建老師,帶領我認識了冰山。   ◎羅鈞鴻(小虎)(知名講師、聲音教練)   人的內在力量,存在於「連結」裡,不僅是人與人的連結,也在於與自己的連結。我在阿建老師的文字中學到:開口表達,是為了與他人連結,而停頓,則是與自己連結。希望閱讀本書的你,也能透過表達,更好地「成為自己」。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崇建老師彷彿是時空旅者的嚮導,帶領每個人體驗屬於自己的冰山之旅;

除了開路,也溫柔提醒旅者別掉入假性接納的陷阱,唯有誠實回溯才能體驗澄澈美好。這套書展現崇建老師穿梭冰山上下的各種路徑,我們能跟著崇建老師在不同情境、不同議題中學會連結渴望,冰山就是我們安定自己的修練場。

行動商務的經營模式研究

為了解決永生花可以放多久的問題,作者姜里陽 這樣論述:

台灣目前行動電話市場已趨向飽和,所以已經擁有了高普及率,那麼高使用率就是下一階段該努力的方向。而加值服務就是促使高使用量的關鍵。 加值服務讓行動電話從「耳朵的時代」轉變成「眼睛的時代」,不再只是接打電話的工具,而是可以下載電影、聽音樂,甚至行動電話不再是工具,而是個人代表。 行動商務的運用需要三個條件。基礎建設的創新、加值服務的應用與手持式裝置的成熟。基礎建設的創新是要讓無線網路的技術穩定、快速且全面無死角,才有辦法談到後續的加值服務。其次是加值服務的應用,加值服務的應用不需贅言,他會是加值應用服務的核心,其必須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才有意義。最後則是手持式裝置的成熟,其中包括顯示方式

、大小及格式相容等問題。 在強調以人為本的現代社會,行動電話也將從人出發,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Mobile 2.0就這樣出現。 所以本研究將以Mobile 2.0概念出發,研究未來行動商務的應用和可能發展的硬體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