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止雙語幼兒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康大幼兒園也說明:16 列新北市汐止區長安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我們不是加盟學校也不是連鎖企業,但我們致力打造出一所健全的學前機構,我們實施雙語教學、奧福3Q音樂、品格教育、自 ...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倪鳴香所指導 林思嫻的 「成長兒童學園」發展史(1983~1988) (2008),提出汐止雙語幼兒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幼兒園、機構史、幼師、教師專業發展、開放教育。

最後網站汐止君格幼兒園 - Askorg則補充:私立君格綠園道幼兒園是新北市汐止區立案園所,提供嬰幼兒托育/教育服務,歡迎 ... 禾薌雙語幼兒園17427182 新北市私立君格綠園道幼兒園17427508 新北市私立金幼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汐止雙語幼兒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成長兒童學園」發展史(1983~1988)

為了解決汐止雙語幼兒園的問題,作者林思嫻 這樣論述:

從 1949 年中央政府遷臺,到 1981 年《幼稚教育法》的誕生,此轉捩點實可 作為臺灣幼兒教育專業法制化的起點,也是臺灣幼兒教育主體性的彰顯。本研究 以 1980 年代為研究背景,選擇微觀的歷史視角,重構由鄭淑敏、樂茞軍及吳靜 吉等十位名人創辦於該年代之「成長兒童學園」的機構發展史(1983~1988)。 藉由學園教師之口述歷史內涵闡述成長兒童學園實踐在地開放教育的歷程,探究 其在都市化環境中,如何掌握核心的教育理念以發展幼兒課程、家園關係及教師 的專業行動,尤其關注在當年成長兒童學園內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藉由機構的 個案研究及厚實描繪,讓我們得以體認在幼教機構與幼師兩者有良好正向互動的

先決條件下,將可促使教師在機構中蘊育其專業成長之能量,並拓展出其自我實 踐的可能。成長兒童學園為臺灣實施開放性幼兒教育先鋒之一,本研究透過詮釋成長兒 童學園教育行動的社會實踐意義,窺見開放式教育於臺灣開展的軌跡。處在都市 化下的成長兒童學園,在有限的物理空間,衍伸出符應於此的教學設計與家園關 係。它讓我們看見「空間條件」與「課程設計」有一種互動的協調性。同時,在 推動「協同父母共同教育孩子」的理念下,家長與幼兒成為辦學理念的核心關懷, 且在試圖消融(翻轉)家長與教師彼此對立的觀點中,建構出家庭與園所間共融 共長的(經營)型態。綜而論之,幼兒教育機構若能積極建構並運用「機構特性」,提供適切的成

長學習環境,並發揮影響力於教師與家長雙方間,使三方彼此間皆形成良好的溝 通互動,方能使教師和家長相互成長之餘,達成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成功的幫助 教育機構的活化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