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測我的身體年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測測我的身體年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皓嬿寫的 健腦工程:預防失智的12堂大腦建築課 和劉燁,劉富海的 自體照料免求醫完全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和崧燁文化所出版 。

國立東華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楊昌斌所指導 施郁柔的 彈力帶阻力訓練對社區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 (2019),提出測測我的身體年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老化、社區老人、肌力訓練。

而第二篇論文慈濟科技大學 長期照護研究所 王錠堯所指導 崔治平的 運動訓練對預防中高齡原住民失能之效益 (2019),提出因為有 衰弱、跌倒、尿失禁、輕認知障礙、方塊踏步的重點而找出了 測測我的身體年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測測我的身體年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健腦工程:預防失智的12堂大腦建築課

為了解決測測我的身體年齡的問題,作者陳皓嬿 這樣論述:

  請自我檢查:你是否忘東忘西、重複問題,客廳走到廚房就忘了要做什麼?   這就是大腦虛弱的症狀。   追求身體強健的同時,隱藏在腦神經科學下的大腦皺摺也需要鍛鍊。     通常在罹患慢性疾病前廿年,人的大腦已經開始鈍化,   必須在大腦外搭建鷹架,強化腦部結構,現在開始建設你的「健腦工程」。     Q:失智症可以預防嗎?   A:是有方法可以預防的。     Q:如何預防與延緩失智症?   A: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預防失智最有效的方式是「從生活型態介入」。方法有三動:腦動、運動、人際互動;同時保持良好睡眠與飲食習慣,做好慢性病管理;憂鬱也是失智的風險因子之一,所以心情要放鬆。

    Q:無論幾歲,都來得及預防嗎?   A:不少失智症是到晚年才會出現症狀,但其實早在中年,大腦就開始鈍化,因此預防失智越早越好。然而,70歲才開始健腦也是有成效的哦!美國大型研究調查顯示,75歲以上長者持續定期從事腦力活動,會降低7%失智的風險。     Q:為什麼要加入「健腦工程」?   A:大腦每天會新長出700個神經細胞,可以重塑大腦。若把大腦比喻成老屋,這些新生神經細胞就好比「居家維護預算」,幫大腦翻修、補強與拉皮,維持良好的「屋況」,即使老化,仍能繼續提供正常的認知功能。至於怎麼做才能妥善運用這些「不失智維護預算」,就是本書將邀請你一起進行的「健腦工程」。     全台數百位學

員都學過!健腦工程遠離12項危險因子     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的委員會,在2020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提出最新版本的失智症預防措施。委員們認為,只要能預防下列12個危險因素,就能夠預防或延緩40%失智症。     1. 低教育程度   2. 聽力退化   3. 腦外傷   4. 高血壓   5. 缺乏運動   6. 糖尿病   7. 心血管風險   8. 過度飲酒   9. 肥胖   10. 抽菸   11. 憂鬱症   12. 空氣汙染   各界名人重磅推薦     簡慧娟-------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   鄧世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

  項國寧-------聯合報執行董事   林順才-------安聯人壽總經理   朱英龍-------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彈力帶阻力訓練對社區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

為了解決測測我的身體年齡的問題,作者施郁柔 這樣論述:

背景: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已占全國總人口數達14%以上,邁入高齡社會(agedsociety)。老化因生理機能退化及肌力、肌肉質量流失可能造成老年人提早衰弱導致無法獨立生活而影響生活品質。如何規劃社區高齡者有效的運動方式,改善生理健康、提高自主生活能力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方向。目的:探討高齡者運用彈力帶阻力訓練,對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方法:本研究透過12週彈力帶阻力訓練課程設計,在花蓮市某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召募32位高齡之女性,分為實驗組16位(平均年齡為75.69±5.22歲)及對照組16位(平均年齡為76.63±5.25歲)。實驗組介入12週彈力帶阻力訓練運動處方,每週二次,每次訓練40分鐘

,探討訓練後之功能性體適能是否有顯著提升;控制組則以衛教方式說明運動的重要性,不介入運動訓練只維持平常生活習慣。實驗進行前、後兩組皆做功能性體適能檢測,測得數值以成對樣本T檢定 (test)分析進步幅度。結果:實驗組在彈力帶阻力訓練12週後,功能性體適能檢測成績在30秒肱二頭肌手臂屈舉、30秒椅子坐站、雙手後背互扣、2.44公尺坐走繞物及握力測試,皆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p

自體照料免求醫完全手冊

為了解決測測我的身體年齡的問題,作者劉燁,劉富海 這樣論述:

  身體就像一部精密的機器,但多數人對身體器官的運行規則卻一知半解,用錯誤的觀念養生對抗疾病,導致醫學越進步,人類的抵抗力卻越來越低,原因何在?   這是因為你不了解身體組織的運行機制!   其實,身體自有一套良好的運作模式以及自我修復功能,我們需要的不是神奇的保健食品,而是更精確、更深入地了解我們自己的身體。只要全面瞭解身體的各項機能,就不會過度、錯誤地使用身體,進而培養出有益健康的生活習慣,遠離疾病,防患於未然。   因此,本書從身體外部系統與身體內部系統兩個方向著手,由外到內巡禮一次身體的器官與結構,系統性且科學化地帶領讀者從頭到腳了解身體機能,總結出一套簡易可

行的身體使用方法,讓使用身體就像操作電腦一樣簡單,而且人人皆能做到!就讓《Me身體使用手冊》,從現在開始為你啟動身體健康方程式吧!  

運動訓練對預防中高齡原住民失能之效益

為了解決測測我的身體年齡的問題,作者崔治平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花蓮縣吉安鄉某部落29名60歲以上原住民族為受試者,採男女混合區分控制組及實驗組,探討預防衰弱、尿失禁、跌倒及輕認知障礙等4種現象在進行8週、16週的規律性運動訓練後,藉由體適能和平衡儀等兩項檢測,以及健康達人21和基本生活機能兩項問卷調查,比較訓練前(A)、中(B)、後(C)測之差異性。研究結果如下一、體適能:經過8週運動訓練後,實驗組在動態平衡(20.9 ± 6.2公分)和機動能力(11.7 ± 3.8 秒)等2項檢測與前測比較,達到統計上之差異顯著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