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拉原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烏蘇拉原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烏蘇拉沃爾茲寫的 飛越創傷:蛻變的奧祕 和馬思恩的 纏足幽靈:從榮格心理分析看女性的自性追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龍捲風席捲密西西比州救難人員形容當地像戰區| 國際| 中央社CNA也說明:總統視察無人機國家隊雷虎發表無人潛艦原型機海狼 ... 43歲的克里蘇塔(Anna Krisuta)和她16歲的兒子萊查(Alvaro Llecha)坐在避難所 ... 克里蘇塔.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城邦印書館 和心靈工坊所出版 。

南華大學 文學系 王祥穎所指導 劉雅惠的 《西岸三部曲》系列小說研究 (2014),提出烏蘇拉原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西岸三部曲、娥蘇拉.勒瑰恩、少年小說、奇幻小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 杜明城所指導 李思靜的 西方奇幻與東方道家的相遇——審視《地海傳說》中的道家思想 (2008),提出因為有 地海傳說、道家思想、娥蘇拉‧勒瑰恩、真名、永恆回歸的重點而找出了 烏蘇拉原型的解答。

最後網站《小美人魚》反派原型!變裝皇后蒂凡「夠下流」成就經典則補充:「下流當有趣」的變裝皇后蒂凡正是《小美人魚》中那個身材豐腴的反派女巫烏蘇拉的原型。(圖/取自《粉紅火鶴》)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烏蘇拉原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飛越創傷:蛻變的奧祕

為了解決烏蘇拉原型的問題,作者烏蘇拉沃爾茲 這樣論述:

讀者好評     在《飛越創傷》,烏蘇拉沃爾茲勇敢且充滿智慧地面對這最殘酷的問題:「靈魂謀殺之後靈魂是否凋零?」她綜括此領域的文獻及方法學範疇,提出許多真實例證與個案研究,為整合創傷之後的殘破碎片,示現一個切合實際且充滿希望的漸進式療法。她指出這條狹窄的通道,從自我死亡的必須性、堅守最艱難的中間帶,通往照料那份更擴展且更能容納的自我狀態的誕生。《飛越創傷》不只貢獻這個領域,也為靈魂在面對即使最具殺傷力的創傷時所展現的回復力,做出經典的研究。——James Hollis, Ph.D.德州休士頓榮格學派心理分析師暨作家     以超凡的方式綜合創傷在心靈中引發的各個面向,烏蘇拉沃爾茲著實提供讀者一

條「超越」苦難以獲得智慧的路徑;其一生的經驗被編織成一條藉由內心與靈魂組成的啟示織錦。作者透過在創傷領域的大膽探索,反思在二十一世紀中逐漸浮現的工作範式已將科學與靈性置入緊密的連結。任何曾被創傷碰觸的人,都會從這本書得到深切的助益。——Joe Cambray, Ph.D. 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前任主席     在這部充滿洞察的作品,烏蘇拉沃爾茲要我們在處理失落與創傷時,將榮格的《紅書》當作一本地圖或一個樣板。如果你在尋找創傷臨床治療與復原的相關指引,或是尋找修復你自己的一份引導,你將在這本書裡發現一座蘊藏豐富的寶庫。——Polly Young-Eisendrath, Ph.D.The Resil

ient Spirit: Transforming Suffering into Insight and Renewal與 Subject to Change: Jung, Gender and Subjectivity in Psychoanalysis作者     這部深感人心的著作,對榮格學派在此領域的研究做出卓著貢獻。沃爾茲博士具有傲人的本領,將創傷在靈性、原型與臨床各層面上順利做出整合。針對創傷的轉化潛能,以及苦難產生的意義,她那具有智慧的思考令人鼓舞。這本書是在此領域工作的心理治療師們必讀的作品。——Lionel Corbett, M.D.Pacifica Graduate Ins

titute核心教員 Psyche and the Sacred, The Sacred Cauldron, 以及The Religion Function of the Psyche作者 作者簡介   烏蘇拉沃爾茲 博士(Ursula Wirtz, Ph.D.)     擁有慕尼黑大學文學暨哲學博士學位,以及蘇黎世大學臨床暨人類學心理學家學位。她於1982年畢業於瑞士榮格學院,目前身兼瑞士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學院(ISAPZURICH)的訓練分析師,以及ISAP所屬之榮格奧德賽國際會議委員會學術主席。   譯者簡介   呂曉婷(Kathy Lu)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

。曾於大學任教十餘年,並於課後兼任輔導室工作。以心靈探索為畢生職志,熱衷於宗教與文學之寫作及翻譯。近年積極學習能量醫療,現為自由譯者。翻譯作品如《記得你的好》客語詩英譯,其他作品見yuju2020.blogspot.com(中文)、foolhouse2020.blogspot.com(英文)。   李佳怡(Ann Chia-Yi Li)     榮格學派訓練分析師。任教於瑞士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學院(International Schoo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Zurich),同時擔任學院課程編審委員、考試委員、蘇黎世分析心理學講座籌辦員會。     www.an

nli.space 編者序 致謝 使用權 資料來源與縮寫 序言 【第一部】精神靈性的視角:死亡與蛻變 開端 第一章 揭露創傷的面容 創傷與靈魂 創傷的聖祕性(Numinosity) 靈魂謀殺 靈魂喪失與「殘破的勇氣」 第二章 創傷宛如靈性經歷 靈性維度 創傷帶來的靈性轉化 物質與靈性的結合 靈性價值的療癒力量 第三章 創傷宛如意義危機 在意義與無意義之間 在模稜兩可之間:創傷和閾限空間 創傷之後意義的浮現 第四章 苦難的轉化力量 創傷之後的成長範式 受傷與覺醒 傷口或智慧:保羅策蘭與奈莉薩克斯 第五章 超越苦痛 和解與寬恕 整合陰影 誕生與死亡:艾緹希蕾森 第六章

從神話的視角看待創傷 創傷宛如降沉 迦梨女神的怒火:轉化之火 受玷汙的女性:梅杜莎令人石化的凝視 對死亡的渴求:背叛所致的創傷 【第二部】臨床的視角 開端 第七章 重拾靈魂:《紅書》之於創傷治療 解離與自我狀態治療 創傷敘述:身分重建 想像的國度 曼陀羅創作 確定感喪失、弔詭成形 弔詭與轉化 弔詭的移情作用與反移情作用 第八章 環行互補 以互補模式看待創傷 互補的關係面向 創傷治療中存在與行動的互補性 立定當下與反思 心智化 第九章 轉化的嚴酷考驗:多變無常的心靈 從渾沌到新秩序 變容和療癒變遷 產生超越的能力 第十章 超越、創傷與犧牲 從靈性危機到靈性嶄露:《紅書》裡的創傷根源與自

我超越 身為替補孩子 被遺棄 被性騷擾 令榮格心生恐懼的幻景 創傷保護膜 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辯證關係 第十一章 犧牲自己 犧牲假我以超越創傷 第十二章 「犧牲」的創傷維度 神話與童話裡的「犧牲」主題 超越功能:關係場域中的轉化4 第十三章 創傷與身體:通往源頭的入口 身體與意識 氣和瑜伽的轉化力量 結論 編者序     蘇黎世榮格分析心理學講座系列(ZLS)由瑞士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學院(ISAPZURICH)與Spring Journal Books於2009年成立,目的是每年出版一本具有指標性的新書,由特別挑選的榮格學派心理分析師或學者撰寫,這些人對分析心理學下列其中一個領域具有許

多創新的貢獻:     ●為分析心理學與其他科學、藝術或學術領域建構出別具意義的對話;   ●顯示分析心理學能為當今全球之環境、政治與宗教議題做出更深入的理解;或   ●擴展分析心理學理念在臨床的應用。     在這個講座系列中,被選任的學者在瑞士舉辦為期二天的講座,講述這本新書的內容,之後再交由Spring Journal Books出版。能出版這本由烏蘇拉沃爾茲女士(Ursula Wirtz)撰寫的《飛越創傷》,我們感到十分欣喜,這本著作是蘇黎世榮格分析心理學講座系列的第四部。   莫瑞史丹與南西凱特 蘇黎世榮格分析心理學講座系列編者 序言 誰想得到!黑暗會帶來光明,有來自於無,死亡會帶

來生命。──安格魯斯《心靈的漫遊者》 當南西凱特(Nancy Cater)與莫瑞史丹(Murray Stein)首度交付我這項挑戰,將我列在蘇黎世榮格分析心理學講座系列(Zürich Lecture Series in Analytical Psychology, ZLS)作者暨講者名單的第四位時──注意,是第四位!──我最初的反應是將它回絕掉。但我仍求助於《易經》,結果得到一個相當弔詭的答案,讓我得經過一輪禪七的靜修才能做出決定。我終究還是屈服並接受這項挑戰,心中充滿處於黑暗期特有的不安恐懼,那是我在探究沉滯、疏離與絕望的生命故事時,無法避免的。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書寫創作歷程,將反映我正在描

述的創傷主題。 此書並非以直線式或阿波羅式(Apollonian)的嚴整方式書寫。戴奧尼修斯式(Dionysian)支解的黑暗原型力量,激起我與創傷主題的複雜關係,並且籠罩我創作此書的某些特定時期。在量子物理學的論述裡,並不存在超然的觀察者,更確切地說,是身為觀察者的我,與我觀察的對象合一。因此,我對創傷治療的理解與實踐,大大地受到我的主觀因素影響,受到我形成現在這個樣貌的過程影響。所以我認為有義務將我個人的文化與歷史背景做一些描繪,同時勾勒出那些影響我的創傷論述的跨學科領域。 從我出生以來,我的生命便籠罩著死亡與蛻變的原型主題,我慢慢才明白,在一個較深的層次裡,我受召喚去療癒我家族體系世襲的

傷口,我原先沒有這份覺察。我的個人故事形塑了我看待理解創傷的方式。當我出生時,我的家就像冥府一樣:我年邁的父親在我出生前幾周過世,我母親則仍未從失去稚子的哀慟中恢復過來,他在母親懷我前不久過世的。我的靈魂從最初在母親幽暗的子宮裡,就背負著死亡的印記,我相信在我出生的前幾周,某種潛意識模塊即已凝聚,引領我進入死亡與蛻變的奧祕中。藉由思索跨世代的傳承,以及心靈能量的流動與阻滯,我才意識到,在寫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在關照我的先人們未完成的事件與他們未處理的創傷。

《西岸三部曲》系列小說研究

為了解決烏蘇拉原型的問題,作者劉雅惠 這樣論述:

  美國奇幻作家娥蘇拉.勒瑰恩繼《地海傳說》六部曲後,在七十五歲時又創作了《西岸三部曲》系列小說。《西岸三部曲》系列小說有著奇幻的形式,內容包含了探索成長與追尋真理的主題。由擔任敘事者的主角娓娓道來,四位青少年在文化、環境、社會制度的限制與壓迫下,展開了成長旅程。他們試著與內在自己、外在環境抗戰與融合,並面對社會制度中沉痾已久的衝突與難題,與他人共同找出一條解決之道。透過小說中主角的追尋與思辯,娥蘇拉.勒瑰恩告訴讀者:唯有打破對立、達成和諧,才能讓彼此互生共榮,也必須順應天道,才能自強不息。

纏足幽靈:從榮格心理分析看女性的自性追尋

為了解決烏蘇拉原型的問題,作者馬思恩 這樣論述:

如果母親愛她的女兒,就不會疼惜她的腳。 ─引自《金蓮愛慕者:中國情色纏足全史》,霍華‧列維(Howard S. Levy)著   「纏足」之風盛行中國千年,是男人眼裡魅力的象徵,也是女方家族藉以抬升地位的手段。而纏足女性終生委屈,為討好他人而活,無法「立足」於自己的生命,從榮格心理學觀之,這是陰性本質(Feminine)的壓抑。   作者馬思恩成長於香港,十八歲後旅居北美,徹底西化的她在白人社會取得優異成就。然而在蘇黎士接受榮格分析師訓練時,一個裹小腳的老婦勾起了她的成長記憶,她赫然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掙脫綑綁華人女性千年的「纏足」隱喻。於是,她鑽入了中國神話、哲學、道統裡探源,審視

陰性本質在千年歷史流變裡的地位更迭,希望釐清纏足意象對現代男女心靈的影響。   在本書中,作者宏觀又細膩地論述女性處境。她發現無論中西,女性心靈至今仍飽受纏足之苦,陰性本質仍面臨被壓抑的危機。然而就像她所說的:「纏足雖然象徵女性所受之苦和陰性本質所受之壓抑,但它也強有力地象徵了希望和創新轉化。」因此,作者寫下文學裡的葉限、革命份子秋瑾,及她的個案、朋友……,一頁頁扭轉困境、追尋自性的故事,鼓舞著現代女性收復本能中的陰性能量,「立足」自己人生,為自己而活,並與他人和諧共存。 共同推薦(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洪素珍/台北

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楊  蓓/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鄧惠文/作家、精神科醫師 專業好評   「這本具開創意義的書對分析心理學的貢獻無法衡量,對文化和意識概念的研究亦如此。它在原型深度方面的知識極其廣博,同時證明了單一象徵符碼就足以幫助讀者了解他國民族心理。」──瑪麗恩.伍德曼(Marion Woodman),本書引言作者,馬思恩的榮格分析師。   「我十分敬佩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纏足是個讓人著迷的題目,但小女孩在適婚前必須長期忍受漸跛之苦卻駭人聽聞。就像非洲女性的陰唇割禮,中國封建時代的纏足工作也由曾受其苦的母親來完成,意

在讓女兒擁有無法正常行走跑步的『三寸金蓮』,好被人悅納娶入。在父權社會裡,女兒們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必須接受塑造,以便嫁入好人家,但所導致的跛足卻別具象徵意義。此書的重要見解對華人女性和她們的治療師特別有益,但也適用於如下的女性:在父權家庭中長大的女人,以及在男性至上、階級分明的世界或大公司環境裡工作的女人。馬思恩博士讓我們確切了解到,任何貶抑陰性本質和女性的環境都可用『纏足』作為其有力的象徵。」──琴.欣諾達.玻倫醫師(Jean Shinoda Bolen M.D.),《俗女心底的女神》(Goddesses in Everywoman)以及《母親大地的緊急信息》(Urgent Message f

rom Mother)作者。   「這本好書讓我們更能體會中國女性爭取自主的奮鬥過程,使我們發現解困的工具長久以來本就握在女人手中,卻常被誤用來綁縛女人在他人期望上。作者讓我們看到,不同於西方人所想像的,中國的歷史和哲學並不盡然以父權為中心。她也讓我們看到,常遭低估的中國神話自有勝人之處,即其中的女性意象都是堅忍不拔的自主者。為了滿足人們所訂的女性美理想,小女孩必須忍受纏足之苦,為何這摧殘束縛的習俗會在中國社會存在不移如此長久時間?這是作者兼榮格分析師馬思恩一肩挑起、以一絲不苟的誠實態度設法答覆的問題。她以敏感、周密、公平的方式寫出纏足史,但此書最獨特處在於它以感人的方式寫出那些接受分析以求

實現自我的中國女人所付出的努力。在努力掙脫文化加諸心理的兩難困境時,馬女士的個案們遇到一個矛盾狀況:文化情結讓人躲避實現自我的困難作為,但一旦我們不再自我設限以滿足過於狹窄的社會期望時,我們所需的能量也來自文化情結。作者運用榮格概念的手法非常嫻熟;身為同情心豐富的治療師,她這本關乎療傷旅程的書讀來頗具療癒效果。」──約翰.畢卜(John Beebe),舊金山榮格學院前院長,《深層完整》(Integrity in Depth)作者。   「身為中國女人的馬思恩把自己一路走來終獲解放和完整的過程記載成動人的作品。她的故事可觸動不同文化女人的生命;如果她們也願意掙脫有害的心態習慣和內在壓抑,此書可

給她們具有療效的鼓舞,讓她們成為自己並發揮所有潛能。」──墨瑞.史坦(Murray Stein),《榮格的靈魂地圖》(Jung`s Map od the Soul)作者。   「馬思恩的這本書就像其他珍稀好書一樣,能引讀者走上一趟神祕而令人著迷且深受感動的旅程。她自己的故事就已十分引人,而在其他接起的生動故事裡,那些勇敢卻受傷的女人所經歷的象徵性纏足和實際纏足更是用歷史見證了不屈不撓的人類精神。榮格要我們對初萌的內心渴望懷抱無止的敬畏之情,本書用美麗的手法將此種敬畏描繪出來。」──約翰.傅雷哲(John Fraser),《中國人:民族寫真》(The Chinese Portrait of a

People)及《失竊的中國》(Stolen China)作者。   「此書即時出現,為那些不知是否該一輩子受縛或跨越而去的女人提供了透徹見解。作為東方與西方、文化論與心理學、個人與集體間的橋樑,馬思恩在用榮格學說討論女性自我和藉創造力轉化自我的題目時特具啟發力,貢獻良多。」 ──烏蘇拉.沃茲博士(Ursula Wirtz Ph.D.),蘇黎士榮格分析師及《靈魂謀殺》(Soulmurder)作者。   「在這不同凡響的創新研究中,馬思恩查考自周朝(西元前1122-256年)迄晚近時代的中國婦女纏足史。她把個人以及文化的記憶交織於她的榮格派分析個案故事中,條理清晰地討論此一文化情結之種種生

命體現的原型起源,視之為女性受苦和陰性本質受壓抑的象徵。在書中,她查考那些建立於女性身心束縛之上的神話、傳說、和童話故事,用以釋放陰性本質和個人轉化之可能。對於這個西方人還一知半解的文化國度,此書提供了不同一般、開人眼界、切合需要的研究。」──海絲特.麥克法藍.索羅門(Hester McFarland Solomon),倫敦榮格分析師及《轉化中的自我》(The Self in Transformation)作者。   「這不同凡響的著作探討古中國纏足風俗的心理根源,同時指出現代女性仍受困於此原型模式。馬博士所做的歷史分析和臨床分析都具獨創性,讀來也都讓人興趣盎然。在她詳述的個案故事裡,女人無

不勇敢地把心理束縛攤在意識的光照下,藉以找到真實立足點以求靈性轉變。」──露辛達.賽克思醫師(Lucinda Sykes),加拿大冥想與健康醫學中心主任。

西方奇幻與東方道家的相遇——審視《地海傳說》中的道家思想

為了解決烏蘇拉原型的問題,作者李思靜 這樣論述:

在西方奇幻文學的領域裡,娥蘇拉‧勒瑰恩以獨特的東方道家思維的筆韻,創作了富含哲學深度的《地海傳說》。透過奇幻文學的表現方式與藝術手法,在地海世界投影出道家思想之神髓。本論文研究的中心主題即是在「道」的宏觀視野下,分別以語言創世觀、自然無為之精神與神話思維為三個審視角度,深入地海的浩瀚國度,爬梳文本所蘊含的道家思想。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概述研究緣起、道家哲學的價值、作者生命輪廓等,以此作為前進地海的地圖。第二章以語言為思考核心,從創世和語言的關係出發,闡述「真名」所指涉的生命真實與存在。第三章以道家思想的中心價值「自然」為論述基點,探究魔法的本質與文本所透顯的和諧辯證思維,並剖析其中流露的

生態智慧與烏托邦想望。第四章以道家的神話思維為視角,探討龍的角色象徵、變形的隱喻,以及「永恆回歸」的生命觀,並析論文本中的性別意識與女性力量的展現。最後,藉由本文之研究,肯定西方幻想文學的奇異想像與東方道家思想的深邃玄妙,兩者交互輝映、綻放光彩,文學與哲學在奇幻領地呈現和諧的交融。開闊了《地海傳說》作為青少年小說的思想格局,塑造奇幻文學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