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世家小團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玉世家小團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恨水寫的 張恨水精品集4:啼笑因緣【典藏新版】 和胡厚飛的 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風雲時代 和博思智庫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胡衍南所指導 簡嘉彤的 「嬌紅」系列傳奇小說與《紅樓夢》之共性脈絡研究 (2018),提出玉世家小團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嬌紅記、紅樓夢、中篇傳奇小說、「嬌紅」系列傳奇小說、男女婚戀題材、才子佳人小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許老雍、林明德所指導 蔡啓仲的 拱樂社歌仔戲劇本中反映的女性形象與臺灣社會 (2018),提出因為有 拱樂社、劇本、劇情、女性形象、臺灣社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玉世家小團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玉世家小團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張恨水精品集4:啼笑因緣【典藏新版】

為了解決玉世家小團圓的問題,作者張恨水 這樣論述:

  ※張愛玲私心最愛作家、「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張恨水代表作之一!名列世紀百強小說第27!此生必看!   ※家世背景南轅北轍的兩個女孩竟長得無比相像,難道她們是失散的雙胞姐妹嗎?一張相片竟鬧出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也差點壞了一場好姻緣,這又是怎麼回事?   ※《啼笑因緣》創作靈感源自作者好友與軍閥爭奪大鼓書女的真實事件。將軍閥割據時代的軍人嘴臉以及豪門世家的面貌完整呈現,不再是只有不食人間煙火、風花雪月的虛幻愛情,更創新加入了江湖兒女熱血俠義的豪情壯舉,以及愛國思想的精神,讀之令人亦為之慷慨激昂。   ※本書引發電視、電影、戲曲、說唱、舞臺劇的熱潮,改編版

本之多,創下中國現代單部小說改編的最高紀錄。原本張恨水不擬作續篇,但在讀者熱情的壓力下,因而又增補了續作,本書亦收錄其中。   ※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散文、詩詞、遊記等,現代作家中無出其右者,自1914年開始使用「恨水」這一筆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句。   ※被尊為「教授之教授」的大學者陳寅恪也是張恨水的粉絲。在西南聯大時,陳寅恪身染重疾,雙目失明,他請好友吳宓去學校圖書館借來張恨水的小說《水滸新傳》,每日讀給他聽,這成了他每日病床上的惟一消遣。魯迅的母親亦是張恨水的「小說迷」,每逢有張恨水的新書出版,魯迅一定買回去給老母親看。《魯迅全集》中,魯迅1934年寫

給母親的一封信提到:「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三日前曾買《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張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書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過,不知內容如何也……」足供為證。   ※隨書附贈供讀者收藏。   國內唯一婦孺皆知的作家 ——老舍   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首推張恨水先生。——茅盾   陰錯陽差悲喜劇     啼笑皆非因緣聚   種種不可思議的巧合     連串啼笑皆非的誤會   各個糾纏難解的關係     出人意料之外的結局   《啼笑因緣》是張恨水代表作之一,最初於1930年在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上連載,立即造成轟動,單行本甫上市便一銷而空,成為

當時最暢銷的小說,本書以軍閥割據時代為背景,敘述年輕學生樊家樹和天橋賣藝姑娘沈鳳喜、千金小姐何麗娜與俠義女子關秀姑三個女子間的愛情故事,曲折反轉的劇情賺人不少熱淚。而後有眾多戲曲、話劇和電影紛紛改編。   一個是唱大鼓書的姑娘,一個是百萬富翁的千金,還有一個是武術世家的女兒,她們生長在截然不同的家庭,各自的身家背景與教育水準亦南轅北轍,卻因為男主角樊家樹的關係,交織成命運的共同體,在一見鍾情的邂逅後,樊家樹與街頭賣藝的沈鳳喜訂下盟誓,無奈勢力強大的北洋軍閥劉大帥卻橫刀奪愛,硬是用金錢攻勢將沈鳳喜奪取到手,暗戀樊家樹的關秀姑見狀打抱不平,使計將沈鳳喜救了出來。而體解人意的何麗娜則如終如一的默默

陪伴在樊家樹身邊,成為他的得力助手與紅顏知己。大時代中一段淒美感人的故事就此展開。   ※【書中金句】   ◎我趁著興致很好的時候,腦筋裡構出一種悲歡離合的幻影來。這些幻影,我不願它立刻即逝,一想出來之後,馬上掏出日記本子,用鉛筆草草的錄出大意了。這些幻影是什麼?不瞞諸位說,就是諸位現在所讀的《啼笑因緣》了。   ◎有勢力的人就能抓得住他愛的東西嗎?那也不見得——楚霸王百戰百勝,還保不住一個虞姬呢!   ◎她雖然有錢,可是上海那地方,越有錢越容易墮落,也越容易遭危險。   ◎無論如何,男子對於女子的愛情,總是以容貌為先決條件的。   ◎眼睛和愛情一樣,裡面摻不得一粒沙子的。   ◎無情最是黃

金物,變盡天下兒女心。   ◎譬如人的面孔,雖不過是鼻子眼睛,可是一千個人,就一千個樣子。所以愛情的局面,也是一千個人一千個樣子。   ※【歷年影視改編紀錄】   1932年改編電影,由胡蝶主演。   1945年,香港《新啼笑因緣》由李麗華主演。   1956年,香港電影《啼笑因緣》,由梅琦、張瑛、吳楚帆主演。   1960年代,三度拍成電影。   1974年,香港無線電視《啼笑因緣》,由陳振華、李司棋、歐嘉慧主演。   1987年,香港亞洲電視《啼笑因緣》,由劉松仁、米雪、苗可秀主演。   1987年,安徽電視臺黃梅電視劇《啼笑因緣》,由王惠、孫家馨、李克純主演。   1987年,天津電視

臺曲劇連續劇《啼笑因緣》,魏喜奎主演。   1989年,臺灣電視《新啼笑因緣》,由馮寶寶主演。   2004年,中央電視臺《啼笑因緣》,由胡兵、袁立主演。  

「嬌紅」系列傳奇小說與《紅樓夢》之共性脈絡研究

為了解決玉世家小團圓的問題,作者簡嘉彤 這樣論述:

  《紅樓夢》乃中國古典小說中以男女婚戀故事為題材的經典鉅著,歷來亦有許多學者致力於尋找《紅樓夢》成書的創作養分,其中如《金瓶梅》、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均是學界公認對《紅樓夢》起到影響作用的文本。然而往上追溯《金瓶梅》與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以及同時期其他作品中的男女婚戀題材元素,可發現它們都受到了元末明初〈嬌紅記〉,及其後一系列面貌相仿的「嬌紅」系列傳奇小說的影響。由此不免使人猜測:〈嬌紅記〉,乃至創作期幾乎跨越整個明代的「嬌紅」系列傳奇小說,是否亦與《紅樓夢》有著對話空間?本研究以〈嬌紅記〉與《紅樓夢》為考察分析的兩端,立足在「『嬌紅』系列傳奇小說與《紅樓夢》之間的共性脈絡為何?」、「

《紅樓夢》在這樣的共性脈絡中,出現了什麼進化與轉變?」這兩個「共性」與「異質」的問題意識上進行研究,試圖證明在中國古代男女婚戀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嬌紅記〉與《紅樓夢》實為兩個重要的樞紐:〈嬌紅記〉藉由其影響力,促成了「嬌紅」系列傳奇小說的接連問世,進而發展出明末清初男女婚戀故事的多元面貌,而它的種種寫作嘗試與創新內容,也隨著《紅樓夢》的問世劃下一個成熟的句點。《紅樓夢》的預設讀者與創作意識雖不同於前代男女婚戀故事,但在它身上仍可觀察到過去文本所嘗試的人物形象、劇情模式、寫作技巧,乃至創作精神的共性、轉化與進化。〈嬌紅記〉與《紅樓夢》共同作為中國古代男女婚戀悲劇之經典,其最核心、最關鍵的共性就在

於:它們都在文本中如實反映了當時的現實邏輯、社會觀念,以及大家生活面貌,並由此引發當時讀者的同情共感。《紅樓夢》作者雖未必具備〈嬌紅記〉的閱讀經驗,但他卻是在〈嬌紅記〉影響後世諸多作品後,唯一與〈嬌紅記〉一樣注意到這個創作原則,並進一步得其精髓,成功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作者。

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

為了解決玉世家小團圓的問題,作者胡厚飛 這樣論述:

全台首創毛筆標準化╳162種規格無與倫「筆」 科學的技藝╳邏輯的演算╳工程的標準╳藝術的混融     發明家與書藝家千萬毛中選一毫,創造一套規格化「胡氏標準」,針對筆的各種特性、書寫的需求,延伸出162種毛筆。     ▍關於文房四寶之首,你該知道的事……   筆、墨、紙、硯,是東方人的「文房四寶」,它們不只是書寫的工具,其中「筆」更是蘊含千年的傳統瑰寶。   光是硯台,作者胡厚飛的書房中收藏了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硯台,相傳「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澄泥硯、洮河硯;主要藏品多是「名硯之首」的端硯,特別是出自老坑,累積下來大約已有上千方……。  

  ▍入帖難,出帖更難,領略八大書體之美   書法是古代學子進入仕途的敲門磚?說到書法,不免聊一下它的歷史軌跡。書法是一門獨立的「藝術」,亦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由「六書」形成,雖然中間有個象形字,終究仍歸屬於文字的範疇。     ▍巔峰究極,如是筆毫風華   「我該買哪一種毛筆?」   「選擇毛筆不必求貴,但一定要求對。」   「只有剛剛學毛筆字的人,才會以為越貴的毛筆就越好用。」   老書法家經過幾十年的摸索,掌握了自己用筆習慣,深知哪一種才是適合自己的筆;對於初學者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毛筆尤其重要。   與張文昇老師探討依各種筆法,

配合胡筆標準的設計分類,列出了選用建議對照表……。     ▍一支毛筆的誕生──從毛料選取到接上筆管全紀錄   第一回親眼目睹毛筆的製作過程,對於整個過程的複雜程度感到震驚,原來,我們平時所用的毛筆,上頭的毛料都是師傅逐跟篩檢出來的?     ▍162支筆,總有一支屬於你!   自從跟毛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後,才發現每支毛筆都有不大不小的差異,想到自身是工程背景出生,對於工程來說,每一件事都要有一定的標準,才不會製造出瑕疵品,當時便在思考──如果將毛筆的規格標準化,是不是就可以解決書法家或愛好者的困擾了?   胡氏毛筆,依照筆徑大小(4釐米到21釐米)共18種規

格,每一規格分成長、中、短長度,每一種長度各有硬、標準、軟三種區別,總共有162種選擇。     文房四寶,筆列首位,胡筆可為自己「立言」,還可作為「筆」眾不同的傳家信物,世世代代共榮共享的技藝。   本書特色     ✢胡厚飛深厚的理工背景,精準SOP製程,產出規格化「胡氏標準」。   ✢結合張文昇老師50年經驗,以「胡氏標準」創造出獨特的製筆工藝。   ✢胡筆標準製作出4到21毫米共18種尺寸,每種尺寸3種長度,每種長度3種彈性,針對毛筆的各種特性、書寫的需求,細分出162種毛筆,適以滿足書畫專業人士的各種需求。   ✢不同筆性,讓篆、隸、

楷、行、草書各種書畫大家,選擇對的筆,揮灑出自己的個性。   ✢集製筆、教學、書藝於一身的書藝家張文昇老師,示範臨摹各種毛筆與書體,以饗讀者。   得獎紀錄     自1998年起開始申請專利,台灣至今已累計超過300多件專利,全球總計約有1000多件專利,棘輪板手為其代表作。

拱樂社歌仔戲劇本中反映的女性形象與臺灣社會

為了解決玉世家小團圓的問題,作者蔡啓仲 這樣論述:

拱樂社歌仔戲劇團1946年成立於雲林麥寮拱範宮,創辦人陳澄三開創歌仔戲劇本寫作轟動全台,拱樂社王國橫跨民國三、四、五十年代,寫下內台歌仔戲、電影歌仔戲、寫歌仔戲劇本、錄音團等的輝煌歷史。本論文從劇本的角度研究拱樂社,茲以傳藝中心出版的《傳統戲劇輯錄‧歌仔戲卷‧拱樂社劇本》為底本,研究劇本中所反映出的女性形象與臺灣社會。首先,找出與旦角相關的「劇情」,並且將八十六齣劇本中與旦角相關的劇情逐條列出分析比較。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藉由劇本劇情探索人生樣貌,當時臺灣社會的人生樣貌被反映在劇本中,拱樂社善加利用當時社會情況入劇,以吸引觀眾群,藉此研究論文主題。 「旦角女性形象」具有「教

化」、「勸諭」的作用,影響「當時女性形象」,因此,歸納出十三個代表當時女性的女性形象,並且概括成三類女性形象,分別是:正面形象、堅強悲憫形象、平順形象等。這些女性形象,也反映了「當時臺灣社會」的型態矛盾情況,也反映了婚姻現實情況,更反映出人心渴望在平順中追求團圓圓滿的美感,在平順中追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