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的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珊瑚的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廖玉蕙寫的 在碧綠的夏色裡 和布施英利的 大自然是我的美學老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珊怎么读,珊什么意思,珊组词和读音拼音 - 英语翻译在线翻译也說明:珊瑚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说文》。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珊瑚虫珊瑚岛珊瑚礁珊珊动雾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九歌 和如果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研究所 黃將修、段文宏所指導 林芊妤的 污染水域對於石珊瑚生殖細胞發育與繁殖力之影響──以臺灣北部水湳洞陰陽海的短管星珊瑚為例 (2014),提出珊瑚的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短管星珊瑚、石珊瑚、繁殖力、重金屬汙染、水湳洞陰陽海。

最後網站珊瑚的珊组词和部首 - 百度一下則補充:简介:字词小课堂:珊在线教育部首:王笔画: 组词好看视频A... 汉语小课堂. 2020年6月28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珊瑚的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在碧綠的夏色裡

為了解決珊瑚的珊的問題,作者廖玉蕙 這樣論述:

  陳芳明說廖玉蕙的散文風格,「既非屬於含蓄或婉約,也不屬於暗示或象徵,而是在人間事物中寄託感情。在冷漠社會裡,燃燒她的熱情。」「廖玉蕙散文動人的地方,不在於文字技藝的華麗,而是以真情牽動讀者的心靈。」   廖玉蕙的文章向以溫柔著稱,她總能以憨、痴來化解現實中的尷尬,同時深切凝視流金歲月。   雞婆、迷糊又充滿好奇心的個性,往往造成廖玉蕙生活中的笑料。她敢於自曝其短,敢於自我嘲弄,卻不流於低俗,也總在恰到好處時作結。生命的沉澱與超越,加上膽大心細又觀察入微的天賦,讓她懂得和遺憾握手,以正面態度面對生命的蜿蜒曲折,收放自如的紙上功夫,造就獨樹一格的文壇風華。   她的放膽文字,不會踰越驚世駭

俗的界線;她的放肆姿態,不會忘卻溫柔敦厚的身段。廖玉蕙寫夫妻間的相處,既幽默又發人省思;懷想父母的思念,既深情又感人熱淚。生命裡的不同時刻有著不同經歷,散落在生活各處的點滴對她而言都是珍珠般的創作題材。   本書含括廖玉蕙喪母後的生命嚴冬,也有偕伴出遊時的明媚風光。有洗頭、洗衣的日常,亦有人與人相處的無奈。記憶如同烘焙過的茶葉,在她的筆下一一舒展,一旦泡開,那絲絲縷縷的動人故事便可以沏成一壺又一壺的回甘好茶。 本書特色   ★懷雙親,憶年少,寫日常,記出遊,廖玉蕙最深植人心的散文創作。  ★名作家陳芳明為之作序,字字斟酌,懇切動人。 作者簡介 廖玉蕙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台北教育大學

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創作有《後來》、《純真遺落》、《大食人間煙火》、《廖玉蕙精選集》、《像我這樣的老師》、《五十歲的公主》、《嫵媚》、《走訪捕蝶人》……等三十餘冊;也曾編寫《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繁花盛景──台灣當代新文學選本》等語文教材多種。曾獲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五四文藝獎章及中興文藝獎章。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國中課本及各種選集。《後來》入選文建會「一○○精選,全民大閱讀」。

珊瑚的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黃金戒指
#加Line好友享好康 https://line.me/ti/p/vNYQ2qfe7y

美麗的玫瑰花❤️

🎀🎀🎀🎀🎀🎀🎀🎀🎀🎀🎀🎀🎀🎀🎀
💎威世登時尚珠寶 自由店💎
歡迎私訊詢問或加入Line生活圈
🕑營業時間:11:30~21:00 «全年無休»
🏠高雄市左營區自由二路298號
☎07-5566865
#GIA鑽石專賣店 #黃金 #阿卡紅珊瑚 #大溪地珍珠 #戒指 #項鍊 #手鍊 #耳環 #手鐲 #鑽石對戒 #黃金高價回收 #K金商品 #結婚金飾
線上諮詢、最新商品、好康活動,隨時更新!
https://www.facebook.com/wisdom.jewelry.a53

污染水域對於石珊瑚生殖細胞發育與繁殖力之影響──以臺灣北部水湳洞陰陽海的短管星珊瑚為例

為了解決珊瑚的珊的問題,作者林芊妤 這樣論述:

過去對於重金屬汙染與珊瑚有性生殖間的關係,其毒性測試多為實驗室研究,多數研究著眼於配子受精與其之後的發育階段,針對珊瑚配子發育階段所進行的生態毒性測試非常少見。臺灣北部海岸的水湳洞陰陽海有濂洞溪的陸源徑流注入,並且因為當地地層的地質特性,徑流注入同時將地層組成成份帶入,使得該海域受到溪水中所富含的金屬元素汙染。本實驗藉臺灣北部海岸水湳洞陰陽海的天然環境及地質特性,以潮境作為對照組,選定在陰陽海和潮境海域族群數量豐富的短管星珊瑚 (Tubastraea coccinea) (Lesson, 1829)作為觀察對象,探究地理位置相去不遠的兩個海域,是否會因汙染環境而對珊瑚的生殖細胞發育產生影響?

產生何種影響?本實驗在2013年的四月到八月,每個月進行一次珊瑚樣品的採樣,並將樣本製作為組織切片,以顯微鏡觀察及計算珊瑚蟲體內的卵細胞數目與直徑大小。在五個月的連續採樣中並未發現任何精細胞。研究結果發現陰陽海的平均卵徑顯著大於潮境(陰陽海Mean size of oocyte:129.19±115.69μm, n=6960;潮境Mean size of oocyte:122.18±79.07μm, n=4684; p<0.05, Student's t-test;陰陽海Mean size of IV oocyte:475.03±109.41μm, n=514;潮境Mean size of I

V oocyte:445.17±125.7μm, n=136),陰陽海的卵數大於潮境,但在Student's t-test 和Two-Way ANOVA的統計結果上並沒有顯著差異(陰陽海Mean number of oocytes polyp-1:154.67±246.77, n=6960;潮境Mean number of oocytes polyp-1:104.09±143.85, n=4684;陰陽海Mean number of IV oocytes polyp-1:11.4±15.74, n=514;潮境Mean number of IV oocytes polyp-1:3±5.43,

n=136)。短管星珊瑚的卵徑及卵量在月份間的差異較大(卵徑:p<0.001;卵量:p<0.001, Two-Way ANOVA),反之地域間的差異則較小(卵徑:p<0.001;卵量:p=0.093, Two-Way ANOVA)。陰陽海短管星珊瑚的珊瑚蟲體型較潮境小,但在繁殖力的表現上優於潮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珊瑚體型仍與繁殖力呈現正相關性,和先前的研究紀錄相同;並且這樣的環境也不影響其生殖週期,無論在潮境或是陰陽海,短管星珊瑚的生殖活動頻率都與水溫成正相關,與其他的研究結果有一致的趨勢。綜合本研究的結果,以及在陰陽海採樣時記錄到短管星珊瑚具有相當規模的族群,推論陰陽海的短管星珊瑚成功在高金

屬含量的汙染環境建立生存模式,並為了因應汙染環境,其營養投資策略優先選擇投資於生殖而非生長。

大自然是我的美學老師

為了解決珊瑚的珊的問題,作者布施英利 這樣論述:

  全面張開你的美感官能!!  達文西、米勒、莫內、梵谷,都是這樣啟發美感的!  這是你?對欠缺的美感力,擁有它將使你的思考大為不同!  東京藝術大學教授布施英利的大眾繪畫講堂  光、空間、動態、形狀與顏色、生命,五個觀察重點,讓大自然成為你最好的美感老師!  美學大師漢寶德專文推薦!   ●你是否曾經真正地好好看過光?光線瞬間出現又消失時是什麼樣??隨時間流逝不停變換的光及影,是何種樣??你知道莫內是怎麼把光捕捉到他的畫布上?  ●你是否曾經認真地凝視過空間?每天走路的時候,視點的移動,會讓你看到什麼?你知道文藝復興的藝術家以視點傳達了一種宇宙觀?  ●還有動態、形狀、顏色及生命,你有多久沒

有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及躍動?如何將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自然及美麗應用到藝術創作及鑑賞上,讓作品更飽滿,自己更能體會畫家的視線、呼吸與心情?   我們居住的世界既廣大又美麗,好好地看,好好地享受,然後運用到藝術創作、欣賞及日常生活中,將使你的生活,變成意想不到的豐富及美好!   本書將五個觀察重點以戶外實習及美術講座兩種方式,為讀者講解自然與藝術的聯結,及掌握美感的入門方法。 作者簡介 布施英利(Fuse Hideto)   生於1960年,1984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系。1989年修完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藝術學),為學術博士。研究所期間主攻達文西,對達文西師法自然的繪畫理論頗有心得

,在學中即與當時的東大教授?知名的腦科學專家養老孟司出版共同著作兩本,之後著作超過二十本。   90年到94年擔任東京大學醫學部解剖學助理,他的作品從美術評論到科學論述、小說,涵蓋範圍很廣。現為東京藝術大學教授,也是日本最重量級的藝用解剖學者。   著作有《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腦中的美術館》《去探索屍體!》《美術館有腦》《兔子》等等。 譯者簡介 呂雅昕   台灣台北市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碩士,日本九州藝術工科大學藝術工學碩士,現為專職日文翻譯,並從事藝術文化相關方面研究。 ◎目次推薦序 自然是通向美感的捷徑 ∕ 漢寶德序章 向「自然」學習美──────3 第1課 光──────15

戶外實習1到「戶外」去──────161──光的觀察──────162──朝陽──────183──陽光與影子──────214──夕照──────235──夜空──────266──雙筒望遠鏡與天體望遠鏡──────30 美術講座1光的美學──────341──光的力量──────342──光、眼與腦──────363──光源光之美──────384──反射光之美──────435──黑暗之美──────476──極致的光──────507──描繪光線──────52 第2課 空間──────55 戶外實習2在「森林」中漫遊──────561──漫遊的準備工作──────562──帶著速寫

用具與相機出門──────603──要去哪裡的森林呢?──────644──森林的空間構成──────675──遠近法的空間──────696──從各種不同的視點來觀察──────727──到屋久島旅行──────74 美術講座2遠近法與景深──────801──遠近法的美學──────802──捲動的感覺──────853──見樹不見林──────884──所謂的直挺挺站著──────925──人工森林──────966──沒有景深的世界──────100 第3課 動態──────107 戶外實習3到「海」中浮潛──────1071──在海邊漫步──────1082──沙灘與防波堤─────

─1103──岩岸──────1134──用箱型眼鏡來觀察──────1155──潛水鏡!──────1176──高手就來潛水吧──────1217──想要仔細觀察,就到水族館去──────1248──採集與飼養──────1259──我自己的小水族箱──────13110──動態的世界──────134 美術講座3動態的美學──────1361──腦中的「動態」──────1362──「動態」的美學──────1403──會動的藝術──────1424──時間啊!請停止吧!──────149 第4課 形狀與顏色──────159 戶外實習4「露營」去──────1601──住在野外─────

─1602──準備露營的用具──────1623──紮營──────1694──開始採集──────1725──進行觀察──────1786──營火的樂趣──────185 美術講座4型態學與色彩學1──瞬間的色彩──────1892──色彩的理論──────1923──三角形的構圖──────1954──重新構成──────1995──變形──────203 第5課 生命──────207 戶外實習5「撿屍體」──────2081──撿屍體──────2082──解剖──────2123──讓它腐爛──────2174──製作骨骼標本──────2215──到屍體的美術館去──────224

美術講座5死亡美術館──────2291──橫躺的屍體──────2292──義大利的解剖劇場──────2333──最頂級的美術,就是死亡的美術──────2364──描繪殺人──────2385──「悲傷」的造型──────2416──屍體不是「東西」──────2457──詭異的故事──────2488──屍體與「笑」──────252 最後一課 美術館的參觀方式──────2571──到美術館去──────2582──欣賞原作──────2593──參觀美術館的方法──────2614──拜訪某個美術館──────2645──我的美術遊記──────270 終章 到自然的深處────

──277圖片一覽與索引──────286 推薦序 自然是通向美感的捷徑   學美術要從何開始?一般人一定會說自拿筆開始。我們自小時候,老師給我們第一枝筆,讓我們在紙上塗鴉,開始了邁向藝術創作的第一步。因此,我們都認定學習美術自然要從學習繪畫著手。可是有一位日本的作者卻告訴我們,大自然才是「美」的老師。   這是從美的根源講的。   美從那裡來呢?我們學習美術又為了什麼呢?很少人去想這些問題。「美術」只是自小學始不得不學的一門課而已!學了如何?不學又如何?大家都沒有想過。當然了,有極少數的孩子會成為藝術家,我們會說他們有美術天才,靠畫畫為生。我們一般人呢?好像只是玩塗鴉而已。其實在教育家設計

這些課程的時候,心目中希望通過美術的課程,使我們學著為美所吸引、感動,並逐漸培養成愛美的心靈。至於以後會不會成為畫家是其次的問題。   也就是這位名為布施英利的作者所說的,「磨練你對於美的感受力。」   可是磨練美感不是應該常到美術館去嗎?這就要深思了!我們常常把磨練美感與學習美術混為一談,學校的老師也大多弄不清楚呢!到美術館學習美術是磨練美感的手段之一,並不是唯一的方法,甚至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布施英利告訴我們要強化美感最好要向大自然學習。   他的話對不對呢?答案是非常正確,因為美是從大自然來的。美感之產生有兩個條件,其一是發自內心的需求,其二是環境中美的事物,這兩者都來自大自然。對美的感受

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裝備,外在世界的美則存在於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生存環境中。我們磨練這套感受的裝備,使它更加銳敏,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接觸自然,體察美的存在,接受大自然中美的感動。   藝術家的創造不過是以他們銳敏的感受,把美呈現出來而已,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與訓練其他求生能力一樣,確實是走進大自然去。今天的人類比起我們的祖先幸運得多了,我們不再需要與大自然抗爭,而且多了些觀察、欣賞自然的配備。所以本書的作者建議大家不但要常出去跑跑,而且要帶望遠鏡,穿著便於走路的鞋子,以便輕鬆愉快又方便的觀察自然。另一個建議是帶相機出門。我們攝影時,就是扮演了藝術家的角色,以鏡頭捕捉自然的美感。   我們必須有

自信,愛美是我們的天性,對美的感受是我們的本能。因此拿起照相機,人人都是藝術家。我們都能判斷照片的美醜。我們自大自然的千變萬化中捕捉到美,會因為要去捕捉,要去尋覓,才使我們內心的裝備更容易受到感動。美是精神的饗宴。   這本書幫助我們了解自大自然通向藝術之美的途徑。文明把人類引進美的心靈世界中,使用的工具是藝術。但要了解藝術、享受藝術的捷徑是走回自然。在業已都市化的今天,這也許是日本文化所給我們的最寶貴的啟示。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漢寶德 作者序 序章 向「自然」學習美   培養美感,必須向「自然」學習,這就是本書想要傳遞的訊息。   要怎樣才能畫出好的作品?要如何在美術館,學習到名畫中

的真髓?要如何磨練自己?   在這本書中,提供了一些方法。   要怎麼做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出去玩」。不是去美術館或畫室,而是到戶外去。在戶外觀察各式各樣的東西,並且來個深呼吸。   這麼做,就可以磨練你對於美的感受力。   不過,出去玩的時候,到底該做什麼才好呢?這本書就是為了要給大家當指引使用而出現的。   這本書裡面總共有五門課程,並且有相應的五項實習內容。請隨著書中的說明到戶外去體會大自然,可別光看書而不行動。   但是,去戶外而不是去美術館或畫室?光是接觸自然,真的有用嗎?說不定有人是會覺得不習慣。   的確,所謂的藝術,是從人的「內心」中感受到的或是表現出的美。也就是說,也就是說

,藝術是從人工的世界中誕生,與自然這種外在的環境是處於完全對立的狀態。   那為什麼要到大自然之中去呢?   到底是為什麼,並沒有特別的原因,但這就是事實。不過,當然還是有原因的。但是,在書的開頭不馬上說明原因,也說不過去。因此,我來舉一個我自己親身體驗的例子。   這件事是在我去海邊潛水的歸途上發生的。那天我到伊豆半島附近的海域去潛水。地點約在東京西邊的一百公里處,雖然離都市並不遠,不過仍保存著不可思議的自然景觀。   站在海邊,眺望閃耀著銀色光芒的海面,仍然是很單調的。我背著潛水器材,坐到船上。船從港口出發,沿著海岸線航行了數分鐘。就可以看到更晦暗的海色。   坐在停下來的船邊,戴上潛水鏡

,把呼吸管前端的調節器塞到嘴裡,從背後倒向海中。啪地與水產生衝撞,身體瞬間沉入海中,又馬上輕輕地浮起來。濺起的水花與泡沫,都盡收眼底。   接下來就是在確認四周的安全之後,潛入海中。猶如飛向空中一般,身體從容地往下沉。   在海水中,可以看到晦暗的海色變藍。這種藍不是熱帶海中明亮的藍色,而是猶如秋天的天空般淡淡的水色。所有的風景都染上了這種色彩。   如果進入海的內側,從水中觀察,所有的東西都隱約帶著藍色。自己的心中也猶如染上了藍色。寂靜的藍。這種在潛水時,躍入海中的瞬間出現的心境變化,非常吸引著我。   但是海中的顏色並不止是藍色。伊豆的海中,有一種叫做軟珊瑚的珊瑚「茂密」地生長著。雖然實際

上是動物,但是看起來完全不會動,像是植物一般。紅色、黃色、紫色、綠色,各種原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這不是地上的草原,而是海中的花園。而這裡的魚類,猶如蝴蝶或小鳥般飛舞者。   我感到從自己的內臟中,傳來一陣舒適的酥麻。   在潛水活動結束之後,我帶著海中的感受回到陸地上。有種泡過溫泉之後的心情,洋溢著暖暖的幸福感。   遇見梵谷的圖畫,是在這樣的潛水歸途上。   我坐上車開回家。途中,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稍事休息。因為肚子空空,所以買了烏龍麵正準備開始吃。   梵谷的畫,就是掛在那間餐廳的牆壁上。   當然,真正的梵谷作品,是不可能掛在服務區裡面。我看到的是上面印著梵谷畫作的大海報。   在眼光瞥

向海報的瞬間,我非常的驚訝。   梵谷描繪的是鄉村的風光。並不是什麼特別的內容。因為是印成海報,所以質感很薄弱,而且印刷的也不是非常好。   但是當我看到這張海報時,我被所謂「藝術」的強大力量給徹底擊倒了。   那不是「畫」,看起來簡直像是生物一般。蠢蠢欲動、旋轉著發出光輝。   這是什麼?!   我以前當然看過很多梵谷的作品,日本每次辦梵谷的展覽都會去參觀。連位於他的祖國──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都去了不只一次。    當然,每次看展覽的時候,都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是這次在潛水之後,在高速公路休息站看到的海報,跟以前看到的畫作,受到的衝擊完全不一樣。   也許就是因為不是在氣氛嚴肅的美術

館,才受到這樣的觸發。我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日常狀態下,忽然就輕輕鬆鬆地進入了梵谷的世界。猶如在日常生活的縫隙中,忽然浮現出一張臉一般。   在那裡,「有」著畫家的呼吸、視線與他的心情。   為什麼一張印刷出來的海報,能如此鮮明地看到這些呢。我自己也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往我一直想要接近卻無法接近的藝術的本質,忽然就這樣活生生地,從那兒跳了出來。   我知道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海」的緣故。我剛剛在海中潛水時,讓感受的能力變得更加敏銳,而讓我能察覺到這張畫的美。   梵谷的畫與海洋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我的意思並不是指他不畫海,而是說,我在海中所見到的景象,與梵谷畫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謂

的畫,並不是在模仿自然。但是要知道什麼是「不是模仿自然」,就必須先知道「自然」到底是什麼。   因為我當時剛從海裡上來,所謂的自然的美,還在我身體的細胞中熱騰騰地呼吸著。   就是由於感受力在經過自然的刺激之後,變得更加敏銳,所以才「看見了」梵谷的這張畫。   最棒的美感的教師,就是「自然」。要進入自然的深處,在那裡深呼吸,與自然的韻律合而為一。   在那裡,藝術就會像我們顯現出它的本來面貌。   畫家只要畫得出「這個」就夠了。而看畫的人,只要能從美術館、畫冊、甚至是海報等複製品中,看到「這個」,也就夠了。   所以,請到大自然之中去吧。   這本書中,為了要讓人知道如何畫圖,如何創造雕刻、照

片、影片與建築等藝術,以及要如何鑑賞這些藝術,會告訴你如何進入自然。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自然主義者(naturalist)、戶外活動愛好者、以及生物學者等等與自然十分親近的人。這本書在「可及範圍」內,也與這些人的目標是相同的。追尋自然的真理,以及其背後所呈現的宇宙法則。這就是終極的目標。   但是,我想像中的讀者,並不分職業或業餘,而是所有與藝術相關的人。無論是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藝術科系的大學生、畫家、設計師、把畫圖當興趣的人、想要成為畫家的人,甚至是在其他領域、但是喜愛藝術的人,都可以來看這本書。   愛好自然的人與愛好藝術的人,無論是思考方式、個人的偏好、或是追求的目標都不一樣

。而在這裡,會將所有的內容基調,設定在「藝術」的基礎上進行。   所以,以下的內容,如果拿戶外生活相關書籍或雜誌的標準來看,只寫了一些基本常識。但是因為這本書,並不是單純寫給喜歡戶外活動的人看的,而是希望能為那些一直在學習藝術,但是對於戶外活動完全不了解,又不好意思開口問的人,提供最佳的入門捷徑。   而且,我也不希望這本書只是入門書而已。「藝術之道,是由自然開始,以自然結束」。在這裡沒有入門者也沒有專家。所有人都必須向自然學習。   來吧!自然中的繪畫教室開始了! 第4課形與色戶外實習4「露營」去1──住在野外不論是到海邊去,到森林裡,都可以與自然接觸。在上過前面的課程後,你是不是真的有出

門去走走呢?可不要只把書看一看而已,還是好好找個機會去「實習」。之前的實習課程,都是可以當天來回的行程,或者是去飯店、旅館、小木屋或民宿借宿一宵。雖然離開了自己的家,但這些住宿的方式都不是在「室外」,所以與自然的接觸仍然不夠深入。因此要嘗試除了白天之外,還要在自然中度過夜晚。這種「離家二十四小時」的經驗,才能真正地體會到自然。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到野外住宿,也就是去露營。在大自然中吃飯與睡覺,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炎熱或寒冷。也許會被雨水阻擋行動,也許要與強風苦戰,有了這樣的體驗,才能夠說是真正「與自然接觸」。雖然是這麼說,不過露營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活得比較辛苦。即使虐待自己,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處。也

許從結果來看,在露營時會碰上比較辛苦的情況。但是辛苦並不是目的,而且露營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連喝的水或吃的東西都別有一番滋味,會覺得特別好吃。在自然中吃飯,竟然會這麼好吃!你也一定能夠體會到這樣的幸福。而且露營的費用十分低廉。只要數千日圓,就可以讓全家或是一群朋友過一晚。當然,要準備露營的用具還是一筆開銷,但是只要多出門幾次,就可以回本了。只要有住在普通飯店裡數天的預算,就可以買到基本的露營用具。這個人世間有許多要花錢才能獲得的東西,但是也有許多不必花錢就能獲得的東西。而且大部分可以「學到」的技能,其實大多是不花錢就能獲得的。你也一定能夠透過露營這種十分基本的生活方式,學到各式各樣的事情。一

定能將生活所需的智慧轉化成自己具備的能力,也能夠提升對於美的感受能力。而且所謂的露營,並不是架起帳篷之後,就在帳篷裡等著吃飯、睡覺。而是以帳篷為根據地,到附近的森林、海洋或河川去遊玩。也可以將營地當作根據地,進行觀察植物或是賞鳥之類的活動。所以,露營也等同於向大自然學習繪畫的一種整合工作。但是露營難道不危險嗎?好幾年前,曾經有新聞報導了在河邊發生的意外事件……。也許有人會有安全上的顧慮,也的確有些露營場地相當危險。但是這裡推薦大家去露營,並不是要去練習野外求生,也不是毫無計畫、有勇無謀地直接出門露營。現在有許多露營用的營地,具有完善的設施,可提供給露營的老手甚至是新手使用。不但有安全方面的維護

措施,設置了停車場與洗手間,有些甚至還有浴室和商店。這種營地被稱之為「車用營地」,是可以開車前往的露營場地。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租借各種露營用具,讓人可以空手出門露營。露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讓我們出門去露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