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瓣膜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BrianM.Keech,RyanD.Laterza寫的 麻醉祕笈(第6版) 和花蓮慈濟醫院藥學部團隊的 這些藥不能一起吃!〔增訂版〕 遠離藥物交互作用110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人造生物瓣膜的英文译词也說明:【人造生物瓣膜】的英文译词:bioprosthetic valve; 【人造生物瓣膜】的相关专业术语翻译:心脏瓣膜替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heart valve replacement with CABG;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愛思唯爾 和原水所出版 。

國防醫學院 牙醫科學研究所 黃仁勇所指導 侯文斌的 兩種牙周病治療預後評估系統之分析 (2021),提出瓣膜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牙周病、預後、對稱性、McGuire。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醫學院 護理研究所 陳玉如所指導 曾柔恩的 呼吸訓練生物回饋對改善開心手術病人之心理困擾、自主神經功能及壓力反應之成效:一個隨機對照試驗 (2021),提出因為有 開心手術、呼吸訓練生物回饋、焦慮、憂鬱、急性壓力疾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心律變異度、壓力反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瓣膜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二尖瓣脫垂--最常見的瓣膜心臟病則補充:它是一種症候群,可以是二尖瓣的葉片、腱索、乳突肌、或是瓣膜環的任一或多種結構異常所造成,可能伴隨二尖瓣閉鎖不全(逆流)。 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是什麼? 部分二尖瓣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瓣膜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麻醉祕笈(第6版)

為了解決瓣膜英文的問題,作者BrianM.Keech,RyanD.Laterza 這樣論述:

遇到麻醉的問題,用了這本就搞定!   《麻醉祕笈》第6 版提供了與時俱進的麻醉實務內容,從麻醉照護的基本概念、藥理學,再進入病人的監測與處置、圍手術期常見問題,當然也涵蓋了麻醉與特定系統性疾病、特定病人族群、特殊術式,以及區域麻醉與疼痛處理。以八大類知識單元,系統化整理共73 個章節。   《麻醉祕笈》第6 版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簡潔又易懂的問答形式,並提供了相對應的圖表、重點提示與記憶輔助工具。寫作風格易於閱讀,不論是參考相關實務、快速查閱或是複習考試,本書都是麻醉專業人士人手一本的絕佳參考書。   .臨床常見情境的問答方式,簡潔、易讀、引人入勝又效果極佳,讓你省下最多時間,換取最

多收穫。   .最新版針對麻醉實務全面修訂和更新,包括持續演變的臨床準則和指引,以及最佳的實務做法,並大量採用列點整理、記憶法、麻醉專家的實用小提示來增進理解。   .全新章節內容,包括〈心電圖〉、〈心臟生理學〉、〈血管活性藥物〉、〈容積評估〉、〈血壓失調〉、〈機械通氣策略〉、〈圍手術期定點照護超音波和心臟超音波〉、〈神經軸麻醉和止痛〉、〈周邊神經和軀幹阻斷術〉、〈圍手術期病人安全〉和〈圍手術期醫學倫理〉。   .〈百大祕笈〉和每一章節的重點提示專欄,讓你快速掌握要訣,無論是考試或實務都奪得先機。  

兩種牙周病治療預後評估系統之分析

為了解決瓣膜英文的問題,作者侯文斌 這樣論述:

牙周病患者的全身身體健康狀況、口腔衛生、咬合習慣、牙周組織狀況等因素,均會影響牙周治療的預後(prognosis)結果,通常有糖尿病、抽菸、口腔衛生不良、磨牙等,牙周組織破壞越嚴重,其預後越差,所以很多學者用來制定評估牙周治療預後的標準,其中學者McGuire在1991年就發表一篇將牙周病預後評估分為五類:1.良好(Good) 2.尚可(Fair) 3.不良(Poor) 4.可疑(Questionable) 5.放棄(Hopeless),在1996年對這些分類又再進一步說明,而在2012年對此分類做了大幅度調整,能達到更準確預測牙周治療的結果。本研究目的在分析以McGuire在199

6年和2012年牙周病預後評估系統,在分類結果上是否有差異?以幫助牙醫師在臨床上制訂牙周病治療計畫的應用。 本研究方法是以一位牙周專科醫師,對三十三個牙周檢查總表、口內臨床照片及X光片等資料,共913顆牙齒,進行以McGuire分別在1996年及2012年所發表的牙周病預後分類做評估,來分析2012年的分類方式和1996年的分類方式,是否有差異?統計是以Chi-Square Test/Fisher’s Exact Test等統計方式,分析兩者之間的異同。 研究結果以McGuire在1996年的分類方式,分析這913顆牙齒,判定為良好的有446顆、尚可的有342顆、不良的有88顆、可

疑的有18顆、放棄的有19顆。而以2012年的分類方式,判定為良好的有684顆、尚可的有113顆、不良的有72顆、可疑的有30顆、放棄的有14顆。 其中共同判定為良好的有425顆、尚可的有72顆、不良的有42顆、可疑的有9顆、放棄的有8顆。判定相同的共有556顆(60.9%),不同的共有357顆(39.1%);在這357顆不同中,以2012年為基準,1996年預後變壞的有294顆(32.2%),變好的有63顆(6.9%)。 經由研究結果分析可以發現,口腔內的牙周病分布有左、右側的對稱性,但上、下顎的對稱性則不明顯;McGuire在1996年和2012年牙周病的預後評估方式,整體而言

,顯示兩者有統計差異性;2012年的預後評估結果比1996年的結果樂觀(相較1996年變差),特別是大臼齒區,顯示醫療技術的進步,讓牙周病治療結果更好,更符合現在臨床牙周治療後牙齒的狀況,故建議以2012年的牙周預後評估方式,作為訂定醫療研究或牙周病治療計畫的評估方式。

這些藥不能一起吃!〔增訂版〕 遠離藥物交互作用110例

為了解決瓣膜英文的問題,作者花蓮慈濟醫院藥學部團隊 這樣論述:

醫師的處方藥也可能吃出問題?! 根據國內健保資料庫的統計分析,發現一年開出的處方箋中,可能發生藥物交互作用的比例高達15.99%。 您知道您吃的處方藥有可能跟某些食物、中藥、酒精、或是其他西藥產生交互作用,造成藥性削弱、過量、或是藥物中毒,嚴重甚至危及性命嗎?一次服用兩種以上的藥物,就可能產生藥物交互作用。 我們常在拿到醫院的藥袋時輕描淡寫的看一下藥袋上的藥品名稱,但卻不知道自己服用這些藥物時,可能與我們吃的食物、或是常見中藥材如甘草、當歸、人參、烏梅、山楂......等產生交互作用。本書除了清楚條分類條列會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外,也以案例的型態說明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藥物交互

作用情況。像是家中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長輩,吃了香蕉竟然全身無力、手腳麻痺而緊急送醫?又或是一位女士因為心臟瓣膜疾病及心房顫動,服用預防血栓,但吃了營養保健品與服用的抗凝血藥產生交互作用,竟然導致栓塞性腦中風? 此外,像是止痛退燒藥物與酒精;咖啡與胃藥、避孕藥、抗憂鬱藥、降血壓藥也都可能產生交互作用。一次服用兩種以上藥物的人一定要注意藥物是否有交互作用的情況外,即便是只服用一般的藥物,也需要注意是否與自己的飲食、中藥可能產生交互作用。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本土藥師團隊執筆的藥物交互作用指南! 羅列超過110種醫院常用藥中,常見的西藥與西藥,以及中藥、食物、酒精、菸與西藥間的交互作用。 只有對藥物

交互作用有正確的認識,手邊常備本工具書,才能為自己的用藥安全把關。 【誰需要這本書?】 − 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屬  − 同時看診二科以上者 − 醫護人員  − 照護服務員 【本書特色】 − 列舉常見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之案例 − 標示藥物的成分、中英文商品名 − 詳列藥物之作用、機轉,以及產生之交互作用

呼吸訓練生物回饋對改善開心手術病人之心理困擾、自主神經功能及壓力反應之成效:一個隨機對照試驗

為了解決瓣膜英文的問題,作者曾柔恩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在台灣其已連續十年為十大死因第二名。若心血管疾病病人疾病症狀經內科治療未改善,病人大多會接受開心手術做治療。而開心手術的過程及術後必經的加護病房照護,使個案內心產生壓力,若壓力過重或長期未能減緩,會導致負向的心理問題、自律神經失衡及炎症反應,使身體延遲恢復。呼吸訓練生物回饋(Respiratory Biofeedback)已被證實應用在冠心症、毒癮、酒精成癮、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癌症、氣喘等病人身上,可穩定自律神經,降低壓力感受,改善心生理困擾。據此引發研究動機,希望於開心手術前後介入一簡易可行的心理措施,探究其對於降低開心手術後病人的心生

理壓力之成效,以促進術後復原,進而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究以呼吸訓練生物回饋於開心手術前後介入,對於改善病人其心理困擾(如壓力感受、焦慮、憂鬱、急性壓力疾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及壓力反應之成效。研究方法:本研究為一隨機實驗性研究,於北部某醫學中心心臟外科病房進行收案。收案對象為排程中準備接受開心手術之病人。所有參與本研究控制組接受常規護理治療,但實驗組於收案第一天、術後拔管後第二天、轉入心臟外科病房第二、三天另予以一對一的呼吸訓練生物回饋訓練及住院期間紓壓儀的自我練習。所有個案於病房收案第一天、術後拔管後第二天、出院前及回診一個月接受心理、自主神經功

能及壓力反應測量,包括醫院焦慮及憂鬱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心律變異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唾液皮質醇(Cortisol-Saliva),於手術前測量兩次壓力感受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於術後拔管後第二天及回診一個月測量急性壓力症狀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Acute Stress Disorder Scale),並於術後三個月進行心理測量追蹤,包括醫院焦慮及憂鬱量表及中文版事件衝擊量表 (Impact of Events Scale- Chinese

Version)。研究結果以SPSS 23.0進行統計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對於人口學基本資料、各指標測量結果的分布情形進行分析,以獨立樣本T檢定(Independent-Sample T Test)、成對樣本T檢定(Paired-Sample T Test)、Mann-Whitney U test檢定、Wilcoxon Signed-Rank Test作介入成效推論統計結果之分析。研究結果:本研究經由醫師轉介符合收案條件者共68位,因無意願者、正在參與其他研究、心律不整及因疫情嚴重不願參與者,共計排除34位。28位參與隨機分派,於前測後,因拒絕接受手術退出、手術後拒絕退出者5位,最後共計23

位個案完成三個月追蹤。兩組基本屬性無顯著差異。在心理困擾部分,在壓力感受數值介入後之變化量在實驗組組內呈顯著下降(p< 0.05),但兩組組間無顯著差異;焦慮數值在介入後三個月於實驗組組內有顯著改善(p< 0.05),變化量在兩組間於介入後出院前有顯著差異(p< 0.05);憂鬱數值於介入後之變化量兩組組內及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 0.05);急性壓力症狀量表分數,介入後兩組分數皆顯著下降(p< 0.05),但其變化量兩組間無顯著差異(p> 0.05),將分數做有無急性壓力症狀分級後,兩組組間的急性壓力症狀人數達顯著差異(p< 0.05);在自主神經功能指標部分,心律變異度指標「SDNN In

」、「RMSSD In」、「HF In」、「LF/HF ratio」介入後之變化量於兩組組內及組間均無顯著差異,「LF In」、「TP In」在介入後出院前及術後一個月在對照組中達顯著下降(p< 0.05),但其變化量於兩組間無顯著差異;在壓力反應部分,控制組於出院前之唾液皮質醇(Cortisol-Saliva)顯著上升(p< 0.05),但兩組間介入後之變化量未呈顯著差異(p> 0.05),而在回診一個月兩組組內唾液皮質醇達顯著改善(p< 0.05),但其變化量於兩組組間未達顯著差異(p> 0.05);術後三個月事件衝擊分數,實驗組數值顯著低於對照組(p< 0.05)。研究討論:本研究設計予

以四次呼吸訓練生物回饋訓練合併住院訓練期間紓壓儀自我練習,在心理症狀困擾方面能有效改善焦慮、急性壓力疾患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在壓力感受及憂鬱方面,兩組間無顯著差異。在自主神經功能指標部分,介入後之變化量兩組間無顯著差異。在壓力反應方面,介入後兩組住院期間唾液皮質醇的變化趨勢不同,但未達到顯著之差異。未來需增加樣本數,以驗證呼吸訓練生物回饋於開心手術病人之心理困擾、自主神經功能及壓力反應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