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禮物,預算500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生日禮物,預算5000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艾妮寫的 感謝力:33條實現夢想的祕密法則 和喬埃耳.瓦德佛格的 小氣鬼經濟學:為什麼過節不該送禮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合文學 和三采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生日禮物,預算500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感謝力:33條實現夢想的祕密法則

為了解決生日禮物,預算5000的問題,作者陳艾妮 這樣論述:

  你的夢想,讓別人幫你實現?!  跟著艾妮姊這樣做,  你將不再是孤獨的一個人,  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上,  你將擁有最多人的願力與集氣,  幫助你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人生的種種目標,  夢想永不落空!   感謝是你能送給自己和別人最好的禮物,  是創造貴人的吸引力法則,讓你擁有心想事成的幸福人生!   人生的祕密就是:面對同一件事,你可以選擇要生氣難過,還是心存感謝、從容處理。我們臉上的表情及說出的話就是我們向「宇宙百貨公司」所下的「訂單」!   不懂得感謝的人容易活在抱怨、憤怒、悲傷、嫉妒、暴力等負面情緒中,凡事感謝的人則會發現幸福的感覺就像噴泉一樣,每天由快樂的杯子湧出。   你認為你快樂

嗎?你每天感謝多少人事物?   儘管人生充滿逆境,但心存感激,會讓你化挫折為潛力,把小人變貴人!   因為懂得感謝的人,肯定會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高興,也唯有將折磨自己的人當成貴人,你才能把挫折當成生命重要的轉折。   本書藉由溫暖動人的感謝故事、簡單明瞭的祕密法則,一步步導引你如何表達感謝,當你懂得感謝,並親身實踐,你就能吸引貴人、實現夢想,朝著「心想事成」的坦途上邁進。 作者簡介 陳艾妮   著作已100多本、演講3000多場,目標要寫200本、講5000場,將要申請金氏記錄(華人世界著作及演講最多女作家)的作家、話家、畫家,幸福工程出版教學系統總教練   www.anniechen.ne

t 幸福工程網  www.anniesisters.net 陳艾妮姊妹淘寶網  tw.my.blog.yahoo.com/annie-story陳艾妮說故事 【自序】3Q very much——感謝的人生∕陳艾妮 入門篇第1條法則:感謝父母第2條法則:感謝配偶第3條法則:感謝兒女第4條法則:感謝老師第5條法則:感謝初戀第6條法則:感謝身體第7條法則:感謝公司第8條法則:感謝工作夥伴 進階篇第9條法則:感謝一位偉人第10條法則:感謝一位恩人第11條法則:感謝一位惡人第12條法則:感謝一位貴人第13條法則:感謝一位大師第14條法則:感謝一本書第15條法則:感謝金錢第16條法則:感謝交通第17條法

則:感謝科技第18條法則:感謝行銷第19條法則:感謝寵物第20條法則:感謝有機農業第21條法則:感謝公益活動 終極篇第22條法則:感謝寫作第23條法則:感謝地球第24條法則:感謝歷史第25條法則:感謝一杯水第26條法則:感謝一棵樹第27條法則:感謝一盞燈第28條法則:感謝一句話第29條法則:感謝一種天賦第30條法則:感謝不再生氣第31條法則:感謝沒有失去第32條法則:感謝知足常樂第33條法則:感謝自己 附錄夢想與貢獻清單感謝行動Q&A讓「感謝」建立無霸凌的校園與社會幸福工程:謝飯歌 自序 3Q very much——感謝的人生   每天早上醒來,都會對著天花板說這句話:「幸福的人生、3Q V

ery Much!」每天晚上睡前,也會對著自己說這句話:「感謝的人生、3Q Very Much!」我的每場演講,不管聽眾是什麼族群、演講的題目是什麼,都會逼著全場聽眾一起說:「感謝的人生、3Q Very Much!」不管當天我的工作順利與否、天氣怎樣、是否有失敗損失……我都會這麼說。因為我知道,即使是平平的一天也是多麼的不容易,即使當天夫妻吵架、工作不順、投資不利……都有許多要感謝的人事物。   是的,幸福的感覺,就像噴泉一樣,每天由快樂的杯子湧出來。為什麼我能養成凡事「感謝」的習慣?因為,經歷了60多年起起伏伏的人生,覺悟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有如排鉛字」、「滿足就是幸福」、「平安

不容易」、「決定不生氣」、「立志要快樂」……這些重要的道理後,我踏踏實實地進入了「感謝而幸福的人生」境界,這些境界的核心,就只是「3Q very much——凡事感謝」這個簡單的意念而已。   而不懂得「感謝」的人呢?就會活在抱怨、憤怒、悲傷、嫉妒、失落、報復……甚至暴力及霸凌的負面情緒中。在我邁向200本著作的出版計劃中,有最多的人在期待這本書!因為,大家都同意,當代的教育造就了許多不懂得說感謝、不懂得感恩的人,而這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不可愛。就是不說謝謝、不懂得說3Q very much的人,肯定是讓自己不快樂也讓別人不高興的人。   為什麼最幸福的這一個世紀,卻反而失去了感恩惜福的傳統精神

?我們可以花時間列出100個理由,比如:為了讓孩子專心讀書而訓練了子女除了對功課以外,對周邊的人沒有「感覺」……結果呢?沒有感覺、當然就沒有感謝;沒有感謝,當然就不會感恩;沒有感恩,當然就不會孝順!我們也可以抱怨說,當代的人除了不會說感謝之外,也有「不懂得認錯」、「無法改過」……等等毛病,但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該馬上把必要的美德抓回來!把凡事「感謝」的習慣培養起來!   人生沒有祕密、沒有緣分、沒有巧合、沒有意外、只有「訂單」:面對同樣的一件事,要生氣、難過?還是一面心存感謝一面從容處理?這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臉上的表情及口中說出來的話就是我們每天向「宇宙百貨公司」親自所下的「訂單」!

我經歷數十年考驗學會的這一點,真想全國廣播、野人獻曝,怎可藏私自用?這,就是天生「廣播電臺性格」的我終於在2011年出版這本書、同時發起333國際感謝日、設計感謝卡、提倡由3月3日下午3點開始起每天發出3個感謝的緣起。童子軍日行一善!孔子說一日三省吾身!現代人,至少要每天發出3個感謝。   最近很流行「零極限的四句話」,它們都具極大的威力,但是,我有體質上的限制。說「對不起」時,我感到立即的能量低落;說「原諒我」時,我感到莫名的肌肉無力;說「我愛你」時,我承認我想「愛」的對象並不多,且覺得東方人說這三個字時還是挺肉麻的;唯獨,說「感謝你」時,我就覺得能量飽滿、蓄勢待發、理直氣壯、100%的真誠

,就有了真想再活100年、再寫100本書、及時環遊100個國家、再品味100個美食餐廳的幸福感及期待感。   「滿足就是幸福」,在每天早晚宣言「幸福的人生、3Q very much」、不管好壞、遇到每個人事物都說「感謝」的習慣中,我列出了我的「感謝清單」,因而完成了這本書。結果連我自己都大為震撼!原來,渺小的我小小幸福感的背後,是這麼多偉大條件的具足?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事、物太多、太多、太多了,面對一一湧現的這麼多貴人、恩人、好事、壞事……真是太幸運也太感謝了。   一個平凡的我所感謝的人事物,與你有何相關?看似與你無關,但是它們的功能是提醒了你:再平凡的人如你、我、他,肯定有著許多該「感

謝」的事,只是你忘記了、或你不知道你該感謝、或你不知如何感謝而已。   真的、真的、衷心感謝看到這本書的你、感謝出版社的合作、感謝所有的共同發起人、感謝古往今來所有維持美德貢獻的人、感謝書店通路的辛勞、感謝我們能活在這樣美好的地球上、感謝我們能活在如此精采的精神營養世界中……只要你像我一樣列出你的感謝清單,就能擁有3Q very much的心情,就能和我一樣每天早晚告訴自己「感謝的人生、3Q very much」……於是,我們就能像童話故事中的王子與公主、國王與皇后一樣,「從此幸福地一面感謝一面快樂地生活下去」了!   同時我也要提醒幸福又感謝的人,在「感謝清單」之後,一定也要把「夢想清單」、

「貢獻清單」列出來,因為感謝不要空口說白話,感謝之後一定要具體行動,把自己的好運及福氣變成善循環的貢獻。感謝的具體行動,包括3月3日下午3點3分寄出3個感謝;包括萬人連署333國際感謝日;包括喝一杯茶,種一棵樹,救一塊沙漠……就請加入我們的行列,或是想出你自己的感謝創意並從今天就開始執行。   「天生萬物以養民,人無一物以報天」,對於生養育樂我們的父母、老師、社會、國家……我們能做什麼?常被問到:「你為什麼這麼快樂?」「為什麼你這麼有活力?」答案,就是我懂得了凡事感謝,不管對錯好壞,即使是麻煩災難,除了感謝,還是只有感謝。即使是被老闆罵、被人潑冷水、孩子不聽話、有人欠債不還……我們還是要懂得:

就因為有眾多值得感謝的因緣,才讓我們還有機會面對這些困境。   正值本書最後截稿日,在電視上看到曾被脅迫拍祼照的影星劉嘉玲說:「我見到曾傷害我的人,會很客氣地感謝他們,因為他們讓我成長。」在問候電話中得知老友彭素華騎摩托車被驕車撞到三處骨折而臥床在家,她竟說:「感謝我只須療養一年就可以再站起來。」這讓我又想到我在上海的知友常惠喬也在家門口跌跤造成打石膏,我到上海看望她時,她也說:「感謝我是向前倒所以傷到腳,若是向後倒是傷到頭或脊椎,那就麻煩了。」……哇!他們說的話,讓人感動得想掉眼淚。我想說的是,世上有許多活在苦難中的「感謝天使」,就活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最後,套一句我的口頭禪

:祝天天生日快樂,因為有生之日就是生日!天天生日快樂的人,肯定是個懂得感謝的人。把這本書看完並實踐的朋友們,讓我感謝你並恭喜你,因為你即將成為和我一樣因懂得感謝而從此幸福快樂的人。   祝天天生日快樂,因為有生之日就是生日! 陳艾妮寫於2010年10月26日臺北阿波羅大廈   附註:這一生要感謝的人事物,若有所遺漏是在所難免的事,不管是否在這本書有明文感謝,在此敬請原諒及接受我的衷心感謝! 第15條法則:感謝金錢溫世仁留下了「千鄉萬才」的計劃讓人遺憾,但他確實留了一半的財産給國家,100多億的財產,半數繳給了預算龐大的政府。我不能諒解溫先生的是:他這麼有錢、這些錢拿起來用在推動公益,

是多麼地好用,可他竟然沒有找稅務專家預先做好財產分配及遺産規劃?一半的財産給我國庫,但國家能把這一大筆錢花在最好的地方嗎?我們不免會擔心,有可能會用在養蚊子上嗎?這是當年的大新聞,財産這麼高的人竟沒有專人幫他預先做好規劃、以致於成為遺産給政府最高的第一人。我不免這麼想:如果他撥一點零頭,比如幾億給基金會或執行團隊幫他執行「千鄉萬才」,是否他的心願就能更快達成呢?財産規劃,原本是有錢人的事,與我們無關,但溫世仁身後之事讓我改觀:錢再多若沒有規劃,也會變沒有。而我們的錢雖然很小,但不規劃也會有這種結果:辛苦賺來省下的錢,一不小心就會給了不相干、甚至是我們討厭的人。開始研究資産管理後,立即明白這是非

常嚴肅的課題。離婚婦女突然死亡,結果財産跟著未成年的子女又回到她最痛恨的前夫及狐狸精手上;車禍意外過世的夫妻,讓公司工廠被不肖的長子繼承而在三年後就敗光,而孝順他的女兒什麼也沒得到。喔,窮人就是不學賺錢理財,所以一世窮;富人若不管好財産,才會造成損失。為此,我學習如何培訓種子教師,想把我的課程複製成可以擴散的、有SOP流程的教材;我也設計出好玩的「富家庭A計劃遊戲」,它會是另一個有效工具:教富媽媽富爸爸教出富小孩!這也是一種「千家萬財」!我不能諒解溫先生沒把錢留在刀口上,讓需要的人得到;所以,也不能原諒自己,沒有規劃我的知識經濟及個人小小的財務。所以,2004年開始,我也成為研究「孔方兄」的門

徒。理財的重要,誰不知道?但你一定也聽說過,很多人就是找理財師,結果是賠了錢但理財師賺手續費一毛也不少;我也接觸過一些打著領帶、穿著西裝的理財專家,也包括常上電視的名嘴,因為上電視而有所認識……但,他讓我沒有安全感。前半生沒有理財,把這怪到理財師沒讓我有安全感,這樣說很不公平,真正的原因,是我嚴重錯誤的金錢觀!總之,我不理財,財不理我,很公平。直到我感到危機時,真的是太晚了。認識了理財專員李秋蓮後,她平易近人像個鄰居太太的風格,讓我終於把自己羞於見人的、跟著現實生活的動線而完全沒有規劃、沒有動靜的可恥財務表給她評估。她教我知道「歸零膏」的不可取、我覺悟到「土石流」的可怕;她告訴我她要打造500

個富媽媽,我因此明白,我也該告訴天下父母,理財教育比文憑重要!!她說:「別把投資當理財。」她壓著我的急性,為我雖然慢、但安全的規劃……我的起步太晚,因為太驕傲太聰明,我希望還來得及——在李秋蓮的協助下。感謝李秋蓮及早讓我覺悟,原來我的前半生都在吃歸零膏,讓我及早跳出這個可怕的輪迴。感謝她讓我終於覺悟,前半生做了許多枉然、徒然的事,說了許多沒有用的話,浪費了許多時間經營沒有好結果的關係及事業!我再也不要繼續做會做個沒完沒了還可能得不到感謝的事了。真的,一個好的理財師,有時比老闆、員工、配偶、子女、美容師更重要,我敢這麼說、我願這麼說。我慶幸我終於不鐵齒,我希望天下人都可以像我一樣,有個亦師亦友的

理財顧問師。談到理財,讓我想到一個故事:亞歷山大大帝的一生,有著輝煌的成就!他富可敵國,智慧也高人一等。在他東征西討的過程中,有一天,他終於說:「我累了,我們回家吧!」意志力的崩潰讓他在路上就生病了,他這才明白,所有占領的土地、精練的戰士、鋒利的刀劍、滿庫房的金銀珠寶都是空的!都是沒有意義的!當他了解到死神已在召喚他、他可能無法回到家、極可能會死在路上時,他留下了三個遺願要含淚的將士們答應他切實執行:第一個遺願是:他的棺木必須由他的醫生們搬運回去。——他要國人看到,醫生也許能治療一些疾病,但並不能對抗死亡。第二個遺願是:當他的棺木運往墓地時,要把他的金銀珠寶撒在路邊。——目的是要人們看到,他花

了一生的時間追求到了這些珠寶,但忙得沒有時間去享用它們。第三個遺願是:要把他的棺木鑿兩個洞,讓兩隻手穿過這兩個洞而放在棺材外面。——目的是向世人展示:我是空著手來到這個世界的,努力一生後,我離開這世界時,兩隻手還是空的!亞歷山大交待完這三個遺願後,就閉上眼睛、停止了呼吸,給這個世界留下了最後的三個智慧。亞歷山大的一生做了許精采的事,但他留給我們最精采的課程,就是他臨終要求的:棺木兩旁伸出的兩隻空手!在著作100本後,因為發現整個社會「理財教育」的缺失而造成很多悲劇,所以我研發了「富家庭A計劃遊戲」,想要提醒大家理財的重要。同時自己也及時學習各種可以讓自己「財富自主」的本領;但是,亞歷山大的這個

故事,讓我時時提醒自己:在追求財富自主的過程中,我要隨時明白,財富自主只是一個數字上的運作及累積,最好的財富規劃只是讓有生之日,有錢可花!——而且最好是把它自己用完。用不完的要安排好,讓金錢在世界發揮最好的效果。兩隻空手提醒我們:最好的理財計劃,不是讓賺錢之事占據所有的時間、否定所有原則。因為,賺得全世界後若沒有健康及時間,就會像世界設計大師比爾卡登的自我形容一樣:「活在黃金打造的監獄」中……這等於是把金銀珠寶撒在路邊。近日和我的理財顧問師李秋蓮在她的鄉間木屋裡討論退休規劃時,談到多少人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時,是在「國家的銀行」,辛苦賺錢,最後,是讓不知是誰的人得到好處?那就苦得太沒必要

了。這就是我為什麼堅持要常做我愛做的事!即使我是億萬富翁,我也只是愛做這些事而已:每隔三天就一定要到樹下坐著喝個果汁喝個水、每個星期至少泡個溫泉、想辦法每天有時間做個瑜伽或練個呼吸,週末沒有目的地去逛各種展覽……我最近還幫溫泉會館設計適合泡湯後享用、不會大魚大肉把泡湯效果破功的「彩虹慢食食譜」……我這麼地堅持在夾縫中也要休閒、見縫插針地安排時間,就因為,富貴不是如浮雲,它真的需要你認真追求並規劃,但在此同時,我們也要現在就享受人生!我真的很感謝我有財可理,有錢可花,感謝金錢讓我可以享受人生,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小氣鬼經濟學:為什麼過節不該送禮物?

為了解決生日禮物,預算5000的問題,作者喬埃耳.瓦德佛格 這樣論述:

逢年過節、生日、週年紀念,送個禮物表情意……美國華頓商學院經濟學家喬埃耳.瓦德佛格卻勇敢挺身而出,阻止大家!他說:「過節送禮物,讓你及收禮的人都損失慘重啊!」明明大家都說,購物能刺激經濟!你這是哪門子的經濟學啊?是小.氣.鬼.經濟學吧?   18% ,每當你要買禮物送人的時候,請謹記這個數字。  這是人在送禮時,必然產生的「無謂損失」。  為什麼會這樣?   100≠100   本書作者華頓商學院經濟學家喬埃耳.瓦德佛格表示,如果你花100元買一個東西,必定是你覺得它價值等於100元,甚或覺得它有120元的價值感才會買,這種價值的追求,在經濟學上非常要緊,這個美好的感覺,叫做「消費者剩餘」,

它也是推動人類改善生活最重要的原理。然而,當你為別人買禮物,因為你不是他,不知他喜歡什麼,所以很難達到物超所值的理想;往往一個100元的東西,送到對方手上,對方感覺只有80元的滿足,這中間的20元差距,就白白浪費掉了,這是作者所謂的「無謂損失」!   喬埃耳.瓦德佛格在全世界各地做了相關研究後發現,普遍來說,只要送禮,竟然必定會有「無謂損失」,而且這損失平均達到18%,舉世皆然!   「無謂損失」+「機會成本」= 送禮的原罪   然而,事態嚴正的是,送禮時真正的損失,往往還不只這18% 的「無謂損失」而已。請看看這個例子:   如果你是市長,決定要送一個小鎮大禮,提供5000萬元預算。這500

0萬元可以造一座橋,也可以蓋一座學校。可是在一個小鎮裡面,比較需要學校,所以:   蓋學校,滿足度7500萬元 (花5000萬元,賺2500萬元)  造橋,滿足度2500萬元   (花5000萬元,虧2500萬元)   這時候,如果選擇造橋,那麼很抱歉,你花了這5000萬元,你也損失了5000萬元!因為造橋效益只有2500萬,所以浪費了2500萬,另外,因為放棄蓋學校,等於也浪費了如果蓋學校時,能為大家多賺的2500萬的滿足感。這個選擇不但沒有達到效益,反而損失了5000萬元,就是經濟學家很在意的「機會成本」。   美國光是過一個聖誕節,在禮物交換之後,瞬間產生的「無謂損失」高達120億美元。

每年全世界有多少生日、週年紀念日、聖誕節?也因此,作者大聲疾呼,過節不送禮還好,一送禮就必定產生龐大損失啊!   「恩准」+「搜尋」=「消費者剩餘」極大化   既然送禮是注定浪費價值的事,那麼能不能不送呢?恐怕不行,社會禮俗可不容許。如果是這樣,那麼,小氣鬼經濟學家會怎麼做?   喬埃耳.瓦德佛格提出這樣的警示,不是真的要大家不要送禮,而是透過經濟學原理,重新看待廣義的餽贈、送禮的行為。猶有甚者,他還根據這樣的原理,在書中提出幾個能讓收禮者價值感「破錶」的方法!其中兩個夢幻的字眼就是「恩准」與「搜尋」的原則。甚至包括送禮給已經什麼都得有錢人,該怎麼做?小氣鬼經濟學家,也都有不產生「無謂損失」的

方法! 作者簡介 喬埃耳.瓦德佛格 Joel Waldfogel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一九九三年發表《聖誕節的無謂損失》一文成名,從此成為美國探討送禮經濟學最具代表性的經濟學家。目前任教於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並擔任商業與公共政策系主任。他是Slate雜誌專欄作家,除了《小氣鬼經濟學》之外,還曾經著有The Tyranny of the Market一書。 譯者簡介 鄭煥昇   師大英語系畢,師大翻譯研究所口譯組碩士。通過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檢定考試,取得一般文件雙向與逐步口譯證書。曾任中學教師、電視台編譯,現為券商內部譯者。譯作有《誰殺了麥可傑克森》(合譯)及《UP學2魔勁:真正成功的人時常魔

勁在身》。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序 1. 前言 國庫1000億美元預算只產生850億元的效益不能忍受,可是每年聖誕節禮物沒有發揮100%滿足效益,這種明顯的浪費竟然不斷發生、沒人發現? 2. 消費與滿足 為自己買東西一定能「物超所值」,幫別人挑禮物,往往無法達成這使命,如果要說,也只有送現金能確保不造成損失了!然而,小氣鬼經濟學家卻透露,有兩個夢幻的關鍵字眼,可以讓你送的禮物,打敗現金,價值感「破錶」! 3. 美國節慶消費額 聖誕老人的產值真高!以美國為例,每年整體聖誕節禮品消費額高達866億美元! 4. 過一個聖誕節,到底要浪費多少錢? 為別

人買禮物,平均讓金錢價值無謂蒸發18%。事實上,真正的損失還不僅如此,得再加上「機會成本」、「時間成本」哪! 5. 收禮的人有毒癮嗎?怎麼解釋我們的行為模式? 一般來說送禮這回事,有三種經濟上的理由:1.重分配 2.父權主義 3.利他主義。為避免造成損失,先搞清楚你要送的禮到底屬於哪一種? 6. 送禮及浪費,舉世皆然 美國人沒有比較拙於送禮,原來「一送禮就摧毀價值」的現象,全世界各地的研究結果都一樣! 7. 走過一世紀,美國聖誕花費 現代人送禮總是造成損失,那父母、祖父母那一輩呢? 8. 有錢沒錢,借錢過個聖誕節 刷卡買禮物真的不好嗎?作者建議「讓野獸挨餓」,這妙招如何執行? 9. 聖誕節像肉

醬,內衣褲還是魚子醬? 肉醬是「列等財」,內衣褲是「必需品」,魚子醬是「奢侈品」,節慶送禮這類「國民應該義務」般的花費,到底屬於哪一種? 10. 聖誕節的生意經:聖誕老人跟上帝是同一隊的嗎?果真如此,誰是隊長? 聖誕老人是商人的行銷代言人?或者商人才是宗教團體的行銷代言人? 11. 別再抱怨了,這樣做才是最好的 根據理論,沒有效益的送禮習俗理應不能長久,那麼普遍存在的送禮經濟,隱藏什麼玄機? 12. 用現金或禮品卡來提升餽贈效率 送禮物既然拙劣,那麼現金該怎麼送才不失禮?禮券、禮品卡的發明,又是否真的有助解決問題? 13. 贈與及重分配 搞清楚送禮要注重邊際效益問題,就會知道送禮給已經很有錢的

人,到底送什麼好? 14. 建議:讓送禮成為善的發動機 送禮清單上有老闆、客戶、外縣市的親戚……,這些人禮物該怎麼送?讓小氣鬼經濟學家告訴你萬無一失的致勝技巧! 附註 作者序   我是正式受教成為經濟學家後,才第一次深思聖誕節這個現象。別人眼中的聖誕節是在爐火邊共享溫情,我則——用我經濟學家的眼睛——看到了一個龐大、有組織的體系在進行價值的摧毀。這個體系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們卻視而不見,因為童年的溫暖回憶,矇蔽了我們多數人的雙眼。   為了有所回應,我做了件任何一位社會科學家都會做的事——我開始研究它。我訪查了我的學生,徵詢他們的意見,問他們覺得收到的禮物,對他們而言值多少錢,送禮的人又花

了多少錢。而得到的結果,從經濟學理論的觀點來看,一點都不令人驚訝:禮物——別人買來送給你的東西——跟你的喜好往往牛頭不對馬嘴。作為一個「資源分配」的機制(把對的商品交到對的人手中),「佳節送禮」說是徹底失職了。我在一九九三年寫過一篇小論文題為《聖誕節的無謂損失》,引起了社會上一些回響與注意。雖然我白天得教書,還得做研究,但我仍長期關注聖誕節的相關議題。幾年前我開始替《書寫板》(Slate)雜誌撰寫文章給一般讀者看,寫著寫著我發現用寓教於樂的筆觸跟讀者分享我的研究成果,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於是我便開始跟更多人宣傳我的聖誕經濟學。   我很感激內人,瑪莉.貝娜(Mary Benner),一路走來凡是

我想做的,她都支持,不管是異想天開,或者正經八百的事;我也得感謝瑪莉跟她的家人讓我見識到什麼叫聖誕節,沒有因為我(顯然)是地球上最不知好歹的女婿而把我趕出去;我很感謝我父親馬文(Melvin)和我母親葛楚(Gertrude),因為他們把我養這麼大,好讓我能去唱衰浪費;最後我得感謝兩個孩子漢娜(Hannah)跟莎拉(Sarah),她們不但教會我很多事情,更大力支持我鼓勵大家在假期時捐錢做公益。   祝大家有個愉快、又不浪費錢的佳節! 消費與滿足奢侈浪費原本就是「衰敗」的開端。當羅馬人在設有專屬通道的房間裡狂歡,你就知道這個帝國差不多了。每年十二月隨你走進任何一家像樣的百貨公司,裡頭擠滿的不只

走道上急著買到禮物的消費人潮,更有一桌又一桌堆積如山的「禮品」。到男裝部,你會發現形形色色跟高爾夫球有關的玩意兒—上面有高爾夫球圖案的馬克杯,高爾夫球手套,黃銅造型的發球球座,應有盡有。問題是真的有人會買這些東西給自己嗎?這些東西真的有人要嗎?兩個問題我都敢大膽地說「沒有」。但每年商家都會把這些東西擺出來,跟會唱歌的魚放在一起,而且因為種種因素,這些東西還真的賣得出去,結果就造就了一場浪費的送禮大戲。首先,很多人送禮是因為今年他們到沙加緬度過節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很久沒見面的親戚;再來,送禮的人會希望根據收禮者的興趣來採買,好顯示自己的貼心;第三,很多人,特別是男人,愛打高爾夫球(老公:「親愛的,

奈德表弟生日我該送什麼好呢?」老婆:「他打高爾夫。」老公:「了解。」),所以聖誕節禮品裡頭才會出現高爾夫球造型的蠟燭,還有裝在球具袋上的紅酒瓶架子。社會為了生產出這些東西,可能要花十美元,但這些東西對收到的人卻一文不值,而這還不包括收下時得硬擠出笑容的無形損失。要是都像這樣,鐵打的世界經濟也受不了。每年從感恩節到新年,媒體照例會報導今年的假期零售銷售有沒有超越去年同期表現?今年的假期零售會很亮眼還是令人失望?這些報導反映的是一種潛在的——但慢慢也愈來愈赤裸裸的——看法,那就是消費多就是好。沒錯,多消費可以創造工作機會,讓找工作的人機會變多,讓生產商品的製造業荷包滿滿,讓賣東西的零售商獲利長紅,

這些都是好事。問題是對整個社會來說,消費真的永遠是多多益善嗎?姑且不論我們的心靈會更墮落扭曲到何種地步,孩子的物質需求會更如何氾濫?就用最狹隘的經濟角度來看,消費真的多多益善嗎?答案令人驚訝地是個「不」。官員往往鼓勵消費。美國歷經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當時小布希總統為了鼓勵美國人正常過日子,就特別舉了購物當例子。那年九月二十日在一場對全國發表的演講當中,小布希請求美國同胞繼續「參與並相信美國經濟」。同樣的訴求在二○○六年小布希另一場演講中再度出現:「最近的零售報告顯示全國假期零售有個好的開始—我鼓勵大家都去多買東西。」消費確實可以創造就業,而就業增加的確不折不扣是件好事,這可以從幾方面來看。首先

,理論上假設只要時薪有十美元,你就願意做,而目前的薪水是二十美元,那這就表示你的薪水裡有一半感覺像「多賺的紅利」,而這絕對是好事。在實務上,工作讓我們可以養家活口,沒工作的人不僅不開心,還有可能變成社會上的不定時炸彈。不過,搞政治的人著眼創造就業機會而鼓吹消費,其實是便宜行事,忽視了最後買單的納稅人。我們如果只是要創造工作,一點都不難,根本不需要生產任何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可以讓工人去挖洞,然後把土搬來搬去,或者他們可以去鳥不生蛋的阿拉斯加搭橋,一樣可以增加就業。換句話說,我們不能為了花錢而花錢。那麼正常情況下,要怎麼消費才會對社會有益呢?有人會花十五美元去買張CD,一定是因為他預期這張CD

可以提供給他價值超過十五美元的好處,而消費者內心價值與產品標價之間的差距,對消費者而言就是一種「剩餘」(Surplus);「剩餘」代表的是消費者的生活改善了,所以這種「剩餘」是很要緊的。如果你的孩子因為耳朵感染發炎而痛得整晚在哭,這時要你掏出幾十萬美元買藥你都會願意,但因為現代醫學技術進步,再加上保險,這樣的藥—常見的像是阿莫西林這樣的抗生素—只需花你二十美元自付額就買得到。當你拿著這樣的處方到藥房拿藥,心中得到的滿足,或者說是這筆交易帶給你的「剩餘」,就非常巨大。在我們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的前提下,每筆交易都反映了一項事實,那就是該項產品在我們—掏錢的人—心中的價值,要高於其售價,而這兩種價值

之間的差額,就是這筆交易所產生的「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你可以嘗試走進一堂剛下課的經濟學教室,教授很可能不擦黑板,黑板上很可能會畫著一個需求的曲線圖,而你會看到這個圖上的曲線是向下的。這條線上的點,代表著從高到低,個別消費者針對特定商品所願意付出的代價。比方說,鮑伯願意花十美元買一本書,蘇西願意花九美元,芮薇願意花八美元,而米蓋願意花七美元買同一本書,這時如果書的定價是七點五美元,那麼這四位當中就有三個人(鮑伯、蘇西跟芮薇)會買下這本書,因為他們願意花的錢都高於售價,而他們共同願意付出的金錢價值(二十七美元),要超過他們共同實際付出的金額(二十二點美元),所以產生的

消費者剩餘就有四點五美元。如果—像在這本書的例子當中—需求曲線是一條直線,那麼需求曲線與X與Y軸作標所圍起來的區域面積就代表了消費者剩餘,而這剩餘也就是消費者因著這筆交易所換得的好處。在這一層意義上,花錢確實是好的。消費者剩餘很特別的一點在於,與企業的營收不同,它並不會反映在政府的統計數據上,像前面說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它為企業所創造的營收可以化為數字,但是父母親的心情沒有辦法。當然,消費者剩餘跟企業營收絕對有關;當某項商品很熱門的時候—比方說大家都很「哈」的iPod,其需求曲線就會右移,這時企業營收與消費者剩餘就會攜手增加。而有幾分諷刺的是,有時產品售價會因為市場競爭或科技的進展而向下掉,但同

時間消費者剩餘卻會增加。盤尼西林跟小兒麻痺疫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對人類的益處還是很大,但是因為現在已經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生產出來,所以他們能為企業創造出來的營收,已經遠遠比不上它們所能帶給購買者的消費者剩餘來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