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婚禮 全家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白色婚禮 全家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童寫的 黃雀記(新版) 和蘇童的 黃雀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浙江人民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白色婚禮 全家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黃雀記(新版)

為了解決白色婚禮 全家福的問題,作者蘇童 這樣論述: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得獎作品 蘇童 重要長篇代表作 少年時流的血,都有它的意義 走向種種人事的歸宿,南方那條永誌長存的香椿樹街, 開展一段愛與傷害的青春殘酷物語。   / 人生最純粹的時光,應該怎麼過? 某個日常下午,兩名素無交情的少年,共同捲入一樁犯罪事件: 一名十五歲的少女,被捆綁在井亭醫院的水塔裡。 沒有人真正想要知道真相,所有人的命運卻就此改變…… 十年之後,有個魔鬼仍在他們之間牽繩拉橋, 桃花結、民主結、法制結,命運的繩結血色般燦爛盛開。 多麼邪惡精巧的手藝!他們能否從命運中脫身? 十八歲少年保潤,他們家世世代代都住在香椿樹街上。年輕的女孩子們形容保潤的目光有如一捆繩子,

誰被保潤盯上一眼,會覺得自己今天的打扮錯了,走路的姿勢錯了,輕佻是錯的,端莊也是錯的。所有漂亮的女孩,相貌平平的女孩,包括醜陋的女孩,在保潤的視線之下打成了平手,每個人似乎都犯下了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 有一天,香椿樹街大名鼎鼎的柳生來了。他的父母是肉鋪的小刀手,長期掌握著香椿樹街居民餐桌的命運,誰也躲不開柳生一家人的手。少年的柳生是輕浮的,卻也是帥氣而迷人的。保潤與他同一條街長大,柳生不一定認識保潤,但保潤肯定認識柳生。 來自外地的少女仙女,與管理花圃的祖父母在醫院一起生活,對於未來,她懷有自己的想像與熱情,醫院與香椿樹街絕對不是仙女停留的地方。但在未來還沒來臨之前,她將先與少年的保潤與柳

生相遇。 沒有掉了魂的祖父,保潤不會走出香椿樹街出現在井亭醫院,沒有大名鼎鼎的柳生,保潤不會有進一步認識仙女的機會。那是上個世紀的八○年代,是跳貼面舞跳小拉的年代,一男一女跟著節拍一二三四跳,身體一放一拉,試探的是情感關係,測量的是與成人世界的距離。 十年過去,寂寞的少年少女們各自獨立成長了起來。香椿樹街也已經改變,但少年時那個跳小拉的下午,卻成為保潤、柳生、仙女三人間永遠的祕密。時間不會輕易放過他們,青春時沒跳完的那首小拉,一直潛伏在暗處靜靜等候時機,準備好再度咚茲咚茲響起,等著反撲的是他們的人生。 「童年生活在我們身上延續甚至成長,  因此童年生活也是我寫作的最大祕密。」 ──蘇童

 最有魅力的說故事者──蘇童,再次施展優美與高度冷靜的語言講述青春殘酷的真實面貌。保潤、柳生、仙女,三個青春正盛的靈魂,個性無論沉靜或愛熱鬧,在迎接未來的成人世界前,無可避免都將遭遇無可言說、青春期特有的巨大孤獨;身體騷動著,渴望建立自己的世界,更渴望與世界建立關係。蘇童重返其小說創作的夢土──香椿樹街,以三名少男少女的青春成長記事,銘記一個世代:曾有一段時期的人們是這麼掙扎過來的。帶著傷口繼續前進,一部精準衝撞讀者靈魂的血色安魂曲。  ◎  黎明之後,她有了睡意。廚房裡的水龍頭在滴水。滴水聲給她帶來了安寧的感覺。安寧的背後,是一絲說不清的甜蜜。是的,甜蜜。夜晚過去之後,黎明是甜蜜的。她開

始享受這個黎明。歲月有點奇異,歲月仿照她少女時代的兔籠,編織了一個天藍色的籠子,她像一隻兔子,被困在籠子裡了。有人陪著她,困在籠子裡,她至今不敢指認,是誰在籠子裡陪她。她在閣樓的曙色裡依稀看見保潤的影子,那影子在樓上樓下穿梭遊蕩,一雙純真悲傷的眼睛,監視著他們,也守護著他們。  斷斷續續的夢來了。夢總是詭異的。保潤不在她的夢鄉,柳生也沒有進入她的夢鄉,闖進夢裡的是祖父。她夢見祖父坐在房頂上,渾身被縛,滿面是淚,他的目光像一隻夜鷹,陰鬱而悲傷。我的魂丟了,不知丟哪兒去了。姑娘,你看見過一道光嗎?有個小女孩偷了我的魂,是你嗎?姑娘,是你偷了我的魂嗎? ──《黃雀記》 第三章〈白小姐的夏天〉  

黃雀記

為了解決白色婚禮 全家福的問題,作者蘇童 這樣論述:

香椿街上的三個青年,一場撲朔迷離的強姦風波,一個人的十年冤獄和三個人命運的罪與罰。《黃雀記》全書分為三章:保潤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作者通過三個不同當事人的視角,書寫了這三個受侮辱與被損害的人的成長與碰撞。十年後,年少時犯下的錯,錯的時間,命運的手,讓這三個人兜兜轉轉還是糾纏在了一起。命運迫使他們發現,儘管物是人非斗轉星移,他們依然不得不去面對過去的巨大傷痛。過去的終究不會過去,該還的終是要還。他們必須以自己的方式,清算當年留下的罪孽…… 蘇童,1963年生於江蘇蘇州,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主要代表作有

:中篇小說《罌粟之家》《妻妾成群》等,長篇小說《米》《菩薩蠻》《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帶》《黃雀記》等。2009年獲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2010年獲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獎,2010年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5年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2018年獲第五屆汪曾祺文學獎。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意等各多種語言。 第一章    保潤的春天 照片   003 魂   011 手電筒   015 祖宗與蛇  022 祖父的頭髮  026 井亭醫院  033 祖父、父親和兒子 041 四月   045 柳生來了  054 花匠的孫女  062 討債   082 家  

090 兔籠   100 會合   111 白色吉普車  125 拘留所   130 藕香亭   137 撈人   140 回家   153   第二章   柳生的秋天 僥倖歲月  163 特二床   173 幽靈的聲音  179 空屋   183 公關小姐  203 香火廟   214 羞恥   221 水塔風波  225 麻煩   234 馬戲團   239 白馬   249 後悔   263 回家   272 全家福   278 舊貨交易  281 掃墓   286   第三章    白小姐的夏天 六月   291 龐先生   296 另一個人  305 順風旅館  311 水塔與小拉

  323 公路   332 蘇醒   336 房客   346 房東   353 門外   359 柳生和龐先生  366 兩個人的夜晚  376 柳生的婚禮  386 天井裡的水  397 突圍   403 紅臉嬰兒  412   我的寫作忽疏忽密,持續有些年頭了。談創作,有時有氣無力,有時聲如洪鐘,也談了好些年頭了。但給自己的書寫自序,上一次似乎還要追溯到二十年前。我不知道我後來為什麼這樣抗拒寫自序,就像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麼那樣熱衷,我也不清楚自序的用途,究竟是為了對讀者多說一些話,還是為了對自己多說一些話。 一般來說,我不習慣在自己的作品結尾標注完成時間,但我在頭

腦一片空茫之際,罕見地自我考古,找出二十多年前出版的小說集《少年血》,我意外地發現那本書的自序後面標記了一個清晰的時間:1992.12.28。自序提及我當時剛剛寫完了一篇名叫《游泳池》的短篇,而篇末時間提醒我那是一個冬天的夜晚,快要慶祝1993年的元旦了。我想不起關於《游泳池》的寫作細節了,能想起來的竟然是那些年我棲身的閣樓,低矮的天花板,狹窄的樓梯,有三處地方必須注意撞頭,我習慣了在閣樓裡低頭縮肩的姿勢。那些寒冷的冬夜,北風搖撼著老朽的木窗以及白鐵匠鄰居們存放在戶外的鐵皮,鐵皮會發出風鈴般的脆響。有時候風會從窗縫鑽進來,在我的書桌上盤旋,很好奇地掀起稿紙的一角,我抹平稿紙,繼續寫。我想起我當

時使用的一盞鐵皮罩檯燈,鐵皮罩是鉛灰色的,長方形的,但燈光很溫暖,投射的面積很大,那時候沒有任何取暖設備,但我寫作的時候,手大部分時間泡在那溫暖的光影裡,並不冷。說這些我有些慚愧,感慨多,並非一件體面之事,但我想把如此這般的感慨體面地修飾一下:寫作這件事,其實可以說得簡單些,當時光流逝,寫作就是我和歲月的故事,或者就是我和燈光的故事。 前不久聽一位做投資的朋友概括他們考察專案的經驗,說種種考察最終不外乎考察兩點:一是你去哪裡,二是你怎麼去。會心一笑之間,忽然覺得這經驗挪移到寫作,一樣的簡潔可靠,創作其實也是一樣的。你要去哪裡?我們習慣說,讓作品到遠方去,甚至比遠方更遠;讓作品到高處去,甚至比

天空更高。這都很好,沒有毛病。我們唯一的難題是怎麼去,這樣的旅程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甚至沒有確定的路線圖,只有依靠一字一句行走、探索,這樣漫長的旅程看不到盡頭,因此,我和很多人一樣,選擇將寫作持續一生。 里爾克曾經給年輕的詩人們寫信告誡:“以深深的謙虛與耐性去期待一個新的豁然開朗的時刻,這才是藝術的生活,無論是理解或創造,都一樣。”這封信至今並不過時,我想我們很多人都收到了這封信,我們很多人願意手持這封信寫作、生活,無論那個豁然開朗的時刻是否會來到,深深的謙虛與耐性都是寫作者必須保持的品格,當然,那也是去遠方必需的路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