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基酸蛋白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胺基酸蛋白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二見太郎寫的 高中化學:重點整理、有效學習! 和徐慧雯的 臨床生物化學 (第四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只吃豆製品,蛋白質攝取量就夠了嗎? - 佳倍優也說明:蛋白質 的品質:人體需要的9種必需胺基酸可透過豆、魚、蛋、肉及奶類獲得,由於不同食物所含的胺基酸比例不同,可以使用「蛋白質互補法」的方式,提升蛋白質的攝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東販 和新文京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胡毓志所指導 陳冠熙的 利用複合式特徵與堆疊型後設學習法偵測蛋白質交互作用和殘基結合區塊 (2021),提出胺基酸蛋白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蛋白質、胺基酸、蛋白質交互作用、蛋白質結合區塊、複合式特徵、堆疊型後設學習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 徐睿良、黃卓治所指導 蘇喬雅的 農產品及副產品加工後活性成份之分析及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關鍵字、抗氧化能力、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液相層析質譜儀、分子對接模擬、蛋白質水解物的重點而找出了 胺基酸蛋白質的解答。

最後網站生化學-氨基酸分類與代謝整理,基礎醫學教室 - 高點醫護網則補充:高點建國醫護網,氨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銡草氨酸,甲硫胺酸,蘇氨酸,賴氨酸, ... 氨基酸在體內主要功用是合成蛋白質與多肽類,也可轉變成其他含氮物質、如嘌昤與嘧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胺基酸蛋白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中化學:重點整理、有效學習!

為了解決胺基酸蛋白質的問題,作者二見太郎 這樣論述:

公式和專有名詞太多記不起來… 又不想讀太長的說明文字… 把「重點」先整理起來的最快學習法!     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第一次接觸高中化學的同學們   更有效率地學好這些課程。     為了讓學生們「更有效率的學習化學」,   因此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化學原理,   並且會詳細說明每個重要詞彙的意義。     而且除了文章,書中也用許多插圖與圖表,幫助你直觀理解化學。   如果一直盯著文字會讓你疲勞的話,可以把文字暫放一邊,   就算只是簡單看過一張張插圖,也先大概了解章節的概要。     各章節中還設計了「速成重點!」,   把特別需要注意的重點列出來。   若能在看到「速成重點!」

的同時想起學過的內容,   就表示你確實已經將該部分融會貫通了。     此外,設計了與內文相關的「了解就會很有幫助的內容」或   「稍微艱深一些的內容」的專欄。   雖然可能有些超出課程綱要的範圍,   但閱讀之後,有助於拓展知識的深度及廣度。     不管是學校課程的預習、複習,還是準備大考,   本書都一定能對你有所助益。   讓我們為了提升化學能力,一起加油吧!   本書特色     ★各章節皆整理出「速成重點」,讓你迅速了解化學的重要內容,也可用在考前的重點複習!   ★詳細說明每一個重要詞彙的意義。可做為化學的「辭典」!   ★詳列豐富的插圖、圖表!只翻閱圖表也可以掌握各章節的概要

胺基酸蛋白質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是一種貴重的中藥,用作滋補強壯劑,對虛弱、神經衰弱等有療效。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胺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胺基酸成分占總成分的一半以上。
The three major health supplements for the Chinese

利用複合式特徵與堆疊型後設學習法偵測蛋白質交互作用和殘基結合區塊

為了解決胺基酸蛋白質的問題,作者陳冠熙 這樣論述:

蛋白質交互作用在所有的生物程序中扮演關鍵的角色。過往的研究顯示蛋白質交互作用除支配生物體內的各種功能亦與疾病的關聯甚深,舉凡癌症,傳染病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皆受到蛋白質影響。因此辨識蛋白質交互作用的研究可用於尋找疾病治療方法與研發新型藥物。近年來判斷蛋白質交互作用的影響已經成為研發新型藥物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此外判斷蛋白質交互作用在生物體內造成的功用需要依靠複雜的程序辨識蛋白質結合區塊。為應付逐漸增加的蛋白質互動與功能判斷的辨識需求,需要一個能夠更快且準確的判斷方法。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整合蛋白質交互作用與殘基結合區塊的辨識,透過計算機科學的方式研發新的預測機制用以判斷蛋白質互動與辨識殘

基結合區塊。首先,我們針對蛋白質交互作用的問題提出 PPI-MetaGO 方法判別蛋白質交互作用。PPI-MetaGO 從蛋白質序列、基因本體論與蛋白質網路拓樸等資訊擷取複合式特徵用以表示蛋白質配對。其中蛋白質序列題中胺基酸的物理化學特性;基因本體論中的有向無環圖結構則是被訓練資料提供的資訊分割為數個子圖用以取得相關的特徵;訓練資料中的蛋白質在透過計算基因本體論的相似度後可組成一個無向性網路,從中可獲得蛋白質網路相關的特徵。我們以堆疊型後設學習機制為基礎設計 PPI-MetaGO 。PPI-MetaGO 可推論各個基底分類器的偏差並且利用不同演算法的特性調和最終的結果,用以改進蛋白質交互作用預

測。殘基結合區塊的辨識的任務是判斷蛋白質交互作用中胺基酸殘基的結合位置,我們重複利用PPI-MetaGO 的序列特徵,組合出是用於辨識殘基結合區塊的特徵。此外,擷取蛋白質 3D 結構中的資訊亦被用來擴充特徵集合。我們提出 RRI-Meta 用以預測特定結合對象型態的蛋白質結合區塊。RRI-Meta可以使用蛋白質序列或3D結構的特徵或上述兩者提供的特徵進行預測。RRI-Meta同樣透過堆疊型後設學習機制使用蛋白質序列或蛋白質結構或兩者一起提供的特徵預測氨基酸殘基結合區塊。為了評估 PPI-MetaGO 的效能, 我們使用當前最佳的蛋白質預測方法使用過的資料集做為測試資料以確保實驗的一致性與公平性

。實驗結果顯示 PPI-MetaGO 在所有的比較方法中取得領先的位置,證實 PPI-MetaGO 可更有效處理蛋白質交互作用預測。我們採用跟 PPI-MetaGO相同的實驗機制檢視 RRI-Meta 的成效,實驗的結果同樣顯示 RRI-Meta 可以在相同的測試集中得到更好的預測結果,有效降低實驗室檢驗的數量與時間。

臨床生物化學 (第四版)

為了解決胺基酸蛋白質的問題,作者徐慧雯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做為考前總複習的生物化學,編寫方式以條列式與表格化的呈現方式,重點一目瞭然、概念清晰,十分方便學習、記誦。書中提供習題解答,方便讀者練習後自行核驗學習成果。   全書內容包含生物化學、臨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三大領域,以基本元素及基礎生物化學概念,進而帶出體內重要器官臨床上呈現的疾病進展過程中的病理生化相關性,繼以生物化學診斷進行全面性的闡述。   第四版增加了近年試題重點並在課後評量中收錄最新考題,更便於複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元,除了學習與增長知識外,亦是各大考試必備的利器。  

農產品及副產品加工後活性成份之分析及探討

為了解決胺基酸蛋白質的問題,作者蘇喬雅 這樣論述:

來自農產品和農業副產物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大多被歸類為具有健康益處的天然抗氧化劑。在過去的幾年中,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有所增加,因此食品產業一直朝開發機能性食品領域而努力。天然抗氧化劑常見的健康促進特性包括:抗發炎、抗高血壓、抗糖尿病等。如今,從農產品和副產物中尋找功能性食品已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之一。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抗氧化製劑或天然成分可與蛋白質和其他食品成分發生相互作用,導致某些活性成分產生變化。故已有許多研究報導了加工後產品和副產品的變化。本研究使用乾法加工(咖啡葉和魷魚)、酸性水解(魷魚)和酶促水解(木鱉果種子殘渣)來探索和分析加工後,農產品和副產品中的生物成分的變化與活性的改善。第一

項研究的重點是探討乾燥過程對農業副產品咖啡葉(Coffea arabica L.)的抗氧化活性的影響。咖啡葉含有眾多有益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胺基酸、蛋白質、有機酸、生物鹼、酚類化合物、萜烯、類胡蘿蔔素、植物甾醇及芳香性成分。咖啡葉含有豐富的酚類化合物,因此具開發成保健食品之潛力。這項研究的目的包括:i)鑑定乾燥後的未發酵咖啡葉提取物的酚類化合物;ii)評估不同乾燥溫度對其總酚含量、總原花青素含量和抗氧化劑活性的影響;以及iii)評估其相關性。結果顯示在乾燥過程中咖啡幼葉保有最高的總酚含量、總原花青素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因此,進一步研究嫩葉在不同乾燥溫度(30、40和50°C)對活

性成分的影響。隨著乾燥溫度的升高,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總酚含量和總原花青素均增加。在50℃觀察到最高的活性。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層析(HPLC)和液相層析-質譜(LC-MS)進行活性成分的定量與定性。數據顯示在加工後的咖啡葉中,可同時發現了兒茶素(或表兒茶素)、芒果苷(或異血管生成素)、原花青素B、咖啡酰奎尼酸(CQA)、咖啡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原花青素C、蘆丁和3.4-diCQA等天然物。對於乾燥加工和成熟咖啡葉的相關性方面,葉片中總酚含量和總花青素之間存在明顯關係,總酚含量與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高度相關。故由加工過咖啡葉製成的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天然物,可被視作一種具潛力的機

能性食品。第二個研究主題在探討酸性水解條件下,藉由不同的乾燥方法(間歇乾燥,曬乾和市售乾燥)製備的魷魚產品,其加工條件和特性之關聯。分別藉由SDS-PAGE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監測蛋白質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變化。使用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LC-MS.MS)分析了不同加工過程,在酸性水解所生成的胜肽。利用所鑑定到的胜肽與T1R2 / T1R3味覺受體之間的分子對接,來模擬這些胜肽具鮮味的潛力。來自乾燥樣品的魷魚蛋白水解物(SPH)比新鮮魷魚蛋白水解物樣品具有更多的小肽。間歇乾燥過程得到的SPH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87.71±0.40%),並包含8種胜肽。在這些鑑定出的胜肽中,VGDEAQSK

RGIL、EEELKV和VITIGNE顯示出其結合T1R2 / T1R3受體(鮮味受體)的潛力,這意味著間歇乾燥加工的SPH具備開發成機能性食品和天然調味劑的潛力。在第三部分中,我們研究了藉由酶促水解木鱉果種子的廢渣而產生的活性肽。 木鱉果(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Spreng)種子的殘渣被視為農業廢棄物。於本研究,利用酶促水解加工,自廢渣中萃取木鱉果種子蛋白(GSP)產生短鏈胜肽,並探討水解物是否具血管收縮素I轉化酶(ACE)抑制活性。首先,使用包括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等多種酶將GSP水解。經測定,來自GSP水解產物的ACE半抑制濃度(IC50)為70

.0±4 µg / mL;接著利用親水作用液相層析(HILIC)和逆相高效液相層析(RP-HPLC)進行聯繼生物活性指引分群來篩選ACE抑制肽;最後利用LC-MS / MS從最高活性分液中鑑定出胜肽。 HILIC的直接流過分液(FT)顯示出最高的ACE抑制活性(78.20±0.30%)。再利用RP-HPLC進一步分離該分液。結果表明分液8(HILIC-FT / RP-F8)顯示出最高的ACE抑制活性(25.63±0.57%),並利用LC-MS / MS結合從頭定序法,從此分液中鑑定出14種胜肽。同時,利用BIOPEP數據庫進行電腦分析分析,以輔助活性肽的篩選。BIOPEP得分最高的四個肽:AL

VY(0.078)、LLVY(0.078)、LSTSTDVR(0.064)和LLAPHY(0.055)被認為是ACE抑制肽候選物。 ACE抑制試驗表明,ALVY具有最高的ACE抑制活性(7.03±0.09 µM),並由 Lineweaver-Burk圖顯示其為競爭性抑制劑。本研究也以分子對接模擬ALVY和ACE之間的相互作用。其有效的ACE抑制活性可能是由於其與ACE活性口袋S1(Ala354,Tyr523)和S2(His353,His 513)的殘基His353、His513和Tyr523產生三組氫鍵、及與Ala356和Tyr523產生四組凡得瓦力所致。因此,我們認為酶促加工有助於GSP水解

產生ACE抑制肽,可助於開發降血壓保健食品。因此,食品加工有望提高農產品(魷魚)和副產品(咖啡葉和木鱉果種子殘渣)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活性與可用性,可作為功能食品、天然食品提味劑和營養保健品的替代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