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市人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苗栗市人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尹章義,吳學明,李乾朗,周翔鶴,林文龍,邱榮裕,徐曉望,康豹,陳小沖,陳孔立,黃卓權,黃美英,楊彥杰,蔡相煇,王見川寫的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二編)(共十五冊) 和涂月華的 長壽聚樂部:客家村百歲阿公阿婆的12個養生智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竹南鎮人口超越苗栗市搶下人口數「老二」地位 - 聯合報也說明:苗栗縣政府統計8月底縣內人口數,竹南鎮8萬7361人超越苗栗市8萬7283人,以78人的差距擠下苗栗市,成為全縣人口第二...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蘭臺網路 和文經社所出版 。

育達科技大學 行銷與流通管理所 黃振誼、許竹筌所指導 謝尹倫的 以數位行銷策略建構美髮業創新商業模式之研究:以苗栗市A髮廊為例 (2020),提出苗栗市人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苗栗、個案研究、美髮業、商業模式、創新策略、數位行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黃健二所指導 莊濰銓的 都市防救災空間系統檢討與地域危險度評估之研究─以苗栗市地震災害為例 (2003),提出因為有 地域危險度、都市防災空間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苗栗市人口的解答。

最後網站早安世界》俄軍持續增兵烏克蘭東南部大城馬立波岌岌可危則補充:30 分鐘前 — 烏克蘭難民悲歌婦女兒童成人口販運與性剝削受害者 ... 苗栗市袁姓陸軍士官19日凌晨酒駕撞死一名婦人後逃逸,並拆車牌、引火燒車企圖滅證,到案時一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苗栗市人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二編)(共十五冊)

為了解決苗栗市人口的問題,作者尹章義,吳學明,李乾朗,周翔鶴,林文龍,邱榮裕,徐曉望,康豹,陳小沖,陳孔立,黃卓權,黃美英,楊彥杰,蔡相煇,王見川 這樣論述:

  本叢書收錄當代兩岸三地一流臺灣史權威歷史學家:尹章義、李乾朗、吳學明、周翔鶴、林文龍、邱榮裕、徐曉望、康豹、陳小沖、陳孔立、黃卓權、黃美英、楊彥杰、蔡相輝、王見川共十五位名家著作精華出版,由卓克華教授任本叢書的總編輯。     蘭臺出版社以服務學術為出版宗旨,《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初編)》自2016年上市以來,深獲兩岸的學術界好評,因而再度懇請十五位兩岸名家,貢獻出版其在臺灣史研究上最經典的論文。這二次編著叢書的出書作者,都是臺灣史各領域的研究權威,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目標,教授們窮其一身學術研究之力,落實在臺灣史方面的研究。期望本叢書的出版能夠開

啟兩岸學子研究臺灣史更上一層樓,並為臺灣史研究創新的研究思潮。  

苗栗市人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從苗栗國街訪我們得知(https://youtu.be/jXcsEj_Uo4E ),苗栗國雖然首都在苗栗市,但實際人口數第一名在頭份市,第三名的竹南鎮遠追在後,就讓我們實際走訪苗栗國,來看看到底哪裡是真.首都!

魔法少女哈雅庫如此努力
該點下乾爹連結了吧:https://reurl.cc/W3O5D5
跟著志玲姐姐抽現金17908一起go風吧
#三菱重工我愛的風

✔︎ 哈哈台日常都在IG:https://www.instagram.com/hahatai_official
✔︎ 哈哈台成員的社群:https://hahatai.soci.vip
✔︎ 訂閱哈哈台頻道:http://bit.ly/HahaTai_subscribe​

【街訪團隊】
企劃|哈哈台全體
編導、採訪陪同、社群|勞倫斯 https://www.instagram.com/lawrytw
旁白、業務|旁白哥RJ https://www.instagram.com/rueijie
剪接|大美女 https://www.instagram.com/e0l010​
動畫|金童 https://www.instagram.com/made.with.gold
攝影|阿惟、憫豪 https://www.instagram.com/minho4933
採訪|安妮、晴子、小魔女 https://www.instagram.com/_imjianait

【廣告團隊】
導演、編劇、剪接、風之少女-茱沐朗瑪風|金童
雷之少女-修啾雷|大美女
水之少女-鹼性離子水|Fox
旁白、業務、酷暑拉|旁白哥RJ
製片|Karen
攝影、執行製作|憫豪
梳化|孟孟
高雄市民|勞倫斯

#苗栗國 #上班時間的閒人 #哈哈台地區的街訪 #竹南 #頭份 #苗栗

「本集拍攝時間為疫情升級前」



🌿哈粉們想餵食或寄東西給哈哈台團隊的話 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164號8樓

業務需求請洽鑽石經理aka旁白哥RJ:[email protected]

以數位行銷策略建構美髮業創新商業模式之研究:以苗栗市A髮廊為例

為了解決苗栗市人口的問題,作者謝尹倫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台灣美髮業史從工作室、單店、分店、連鎖店至質感店等經營模式延伸過程,相較看到苗栗市地區隸屬三線城鎮之一,人口數僅8萬7千餘人,且具備政、農、工、商經濟、交通縣、市中樞地位,尤其美髮業市占率在整個苗栗縣18鄉鎮最高,密集各種不同經營模式、元素髮廊,尤其業者如何在美髮產業密集區當下,如何透過何種有效經營方法,讓自己髮廊在競爭環境下成功經營;本研究探討以數位行銷策略建構美髮業創新商業模式之研究,藉苗栗市A髮廊經營模式、文獻回顧,研究如何證實創新商業模式設計後結構,能夠將其導入數位行銷策略,來進行美髮業營運模式達到顧客、設計師、髮廊之間「獲益」目的;並彙整現在台灣傳統髮廊經營「痛點」

普及化,導入個案A髮廊商業模式之差異、執行效益;另透過個案A髮廊創新商業模式效益,將數位行銷策略運用於髮廊經營,使其如何產生綜效;研究方法採用專家訪談回饋及文獻資料與個案A髮廊資料,進行三角檢驗、研析發現二個重點,第一:個案A髮廊創新商業模式策劃,透過創新組織、制度文化觀念、思維,運用數位行銷策略,提高A髮廊主管、設計師及顧客商業旅程互動「效益」;另外使A髮廊設計師與顧客分析各自商業任務/行為、解決痛點及獲/效益的價值配置,執行三者之間「推」、「拉」交換與解決「痛點」,達到顧客、髮廊與設計師三者間消費、服務旅程的「獲/效益」目的;第二:在專家訪談,受訪者對於商業模式與數位行銷策略專業不甚瞭解,

解釋台灣美髮業經營大部分始終均是以傳統技術、髮藝為主的產業,對於創新經營轉型數位行銷瞭解、經營是極為困難,且受訪者也很清楚及希望在自己的髮廊有這重要關鍵資源(健全組織管理、跨域第二專長、數位資源),並能夠解決美髮業目前「痛點」、困境;故「創新商業模式」追隨「數位行銷策略」進行商業程序致勝方法、目標,必須站在髮廊策略進行中「關鍵利害人」支持之價值主張,透過商業/市場分析、推演數據不斷修正與改進後,以最佳商業方法達到策略目標;這些過程是美髮業長期以來商業模式創新與數位轉型最大滯礙,也是產業需要努力的方向;故個案研究最後重心還是如何將數位行銷策略置入創新商業模式,將其產業價值主張在這數位時代趨勢突顯

出經營有效、參考及實作成就第二專長動力,並不是效仿A髮廊經營模式,畢竟個案A髮廊僅是「形」,真正個案研究過程、數據、方法才是我們產業未來不斷努力發展的「實」。關鍵字:苗栗、個案研究、美髮業、商業模式、創新策略、數位行銷

長壽聚樂部:客家村百歲阿公阿婆的12個養生智慧

為了解決苗栗市人口的問題,作者涂月華 這樣論述:

  第一本結合醫學、營養、人文與親身經歷的健康長壽入門書     98、95、94、85和84這是這些阿公阿媽的年齡,85歲的李良宜妹在這裡真的只能算是「細妹ㄟ」了。下田耕作、在大樹下泡茶下棋聊天、步行5公里只能算散步、騎著野郎125趴趴走……如果這和你在都市裡看到「長壽」的畫面不一樣,如果你也想這樣從年輕活到老,不論你是20、30、40、50或60,不用等到80歲,你都可以從這一刻起加入長壽聚樂部,親身品嘗咀嚼長壽的真滋味。   全台各縣市裡,以客家人居多的苗栗縣和新竹縣,百歲人瑞比例最高。其實不只是在台灣,調查顯示在福建、廈門與香港,客家人的壽命也都比該地區的其他族群高,女性更顯著

。客家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與國際間知名的地中海飲食或沖繩長壽村,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本書作者從小生活在客家村,祖父95歲、外祖母91歲,至今依然都能自理生活。她的曾祖父、曾祖母壽終正寢時都超過百歲,外曾祖父甚至高達105歲,去世前最後一餐與如廁,也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究竟客家人長壽的秘訣在那裡?她歸納出12個長壽的習慣:   1、食材與料理都重天然   2、吃自製茶油與豬油   3、跟著太陽早起早睡   4、零廚餘的飲食習慣   5、自己種、自己煮   6、吃自己醃或曬乾的   7、「靠山吃山」的野味食材   8、常喝仙草、山泉與釅茶   9、葷食家養與素食粗種  

 10、徒步與赤足的生活方式   11、抗氧化及抗癌的香氣植物   12、具有文化氣息的節慶料理 本書特色     驚奇發現:苗栗、新竹老人年金發放比例全台居冠,客家人的人瑞與活力長壽老人特別多,難道是基因?不,關鍵是從小開始的生活方式。   揭密:您可能想不到,他們粗食、勤勞、勤勞徒步、吃茶油、豬油、仙草、香氣植物、隨太陽作息……   晨曦薄霧中來到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隨意問村長李坤松,村內85歲以上且不用柺杖輪椅,現在能來你家門前拍照的有幾人?他扳起指頭一算,發現不夠,回答說:「最少16位。」竹森村人口僅一千多一點,但十年前曾同時有三位百歲人瑞,是台灣有名的長壽村。村裡8

4歲的阿婆,都還被稱為「小妹妹」呢!   為什麼客家人長壽又有活力?為什麼他們   不靠兒女或外傭,三餐自理、衣服自己手洗   不吃藥、不進補,只勞動不運動,精力卻超旺盛   高油、高鹽與醫療資源不足,依然健康長壽   按著本書的方法,20歲開始存下健康本,活到100歲不稀奇。   本書內容通俗、實用,對讀者具有啟發性,已被網友稱為「長壽聖經」。 作者簡介 涂月華   四分之一賽夏血統的客家女子。在客家長壽村出生與成長。   曾任寶島客家廣播電台節目部企劃及節目主持人,聯合晚報專欄作家。著有《客家小小筆記書-女人篇》。桐花祭與花布靚靚活動發想、企劃與執行。

  近年來,全心致力鑽研各國長壽村飲食與料理,並推廣「傳統客家飲食與生活」,結合傳統食材與國際各長壽村料理,經由文字與圖像,讓人們可以輕鬆地找到健康、幸福與長壽的生命密碼。   編輯前言  尋找那「失落的重要東西」  管仁健 自序  為什麼客家人長壽又有活力? 秘密1  食材與料理都重天然     使人長壽的循環型山村生活     傳統客家飲食與傳統地中海飲食     傳統客家飲食與傳統日本飲食     世界各國長壽村共同面臨的危機 秘密2  吃自製茶油與豬油     「養在深山」人不知的茶油     自產自製的火油     被冤枉多年的健康殺手:豬油 秘密3 

跟著太陽早起早睡     堅持傳統客家飲食習慣     山阿惜的美麗身影     客家村裡的「太陽時間」 秘密4  零廚餘的飲食習慣     身體力行循環農業的族群     沒有化學污染的豬     連豬毛都不浪費 秘密5  自己種、自己煮     三日不食青,行路偏重輕     生理期或坐月子也不用「補」     清清爽爽的豆子葉湯     難忘的肉豆與桔醬     四季都適合的茄子     國際公認能延緩衰老的南瓜      酵素多多的木瓜帶皮吃     一定讓家中長輩先食     「就像你們平常那樣吃吧!」 秘密6  吃自己醃或曬乾的     長得又

快又大的芥菜      鍋巴冷飯配上各式鹹菜     兼顧營養與飽足的覆菜     不含任何化學物的鹹菜乾      蘿蔔絲乾與蘿蔔錢     又甜又鹹的鹽水煮蘿蔔     均衡人體四季所需的膳食纖維 秘密7  「靠山吃山」的野味食材     一座山,應有盡有     找尋老仙草的影子     傳說中的片栗粉     尋找童年時的魚腥草     多了太陽香氣的香菇與木耳 秘密8  常喝仙草、山泉與釅茶     神奇的健康復原能力     「面沒血」要吃豬肝湯     客家人特有的四物配方     山泉水中的鈣與鎂     祖父認為「這才是茶」的釅茶   

 深冬夜晚的茶香     父親去世那年的老茶 秘密9  葷食家養與素食粗種     「自己種、自己採」的飲食習慣     保留種子的好習慣     大豬生小豬,母雞生小雞     元宵提燈趕雞去     豬仔不吃餿     水煮鹹豬肉 秘密10  徒步與赤足的生活方式     一百零五歲的外曾祖     九十六歲阿婆回娘家     踩在大地菁華之上     堅持不穿鞋的祖母     何必浪費錢買鞋包腳? 秘密11  抗氧化及抗癌的香氣植物     小炒的靈魂是大量的蔥     豆腐與豆腐伯     祖母的釀豆腐     冬吃蘿蔔夏吃薑     蒜苗與蒜頭

    「炸菜」必須的七層塔 秘密12  具有文化氣息的節慶料理     沾滿現作花生粉的米齊粑     包著蘿蔔絲乾的粽子     作工繁複的客家鹹粄     樂迎新生命的新丁粄與千金粄     記憶中的冬至鹹湯圓 跋1壽年,生命與力量    顧敏 跋2時間淬釀出來的智慧   飛小魚 編輯前言 尋找那「失落的重要東西」管仁健   這本書原本是我與文經社吳社長發想多年,卻始終無法完成的一本另類「健康書」。   拙荊阿涼是桃園新屋的客家人,二十年前與她初識時,春節期間我陪著她回家去看「阿妹」(媽媽),我們還要一起陪媽媽著去「姊婆」(外婆)家,她告訴我:

  「前幾年我都還要陪『姊婆』去『阿太』(外曾祖母)家呢!」   與阿涼婚後,過年回家要探訪的長輩就更多了。我很驚訝的發現,她的外婆、祖父與祖母都九十歲了,卻各個都能生活自理,三餐自炊自食,赤腳走路不用柺杖,也不用人扶。   阿涼的外婆國台語都不通,但看到我這個只會說一兩句應酬客家話,卻會包個小紅包的外孫女婿,總是心情特別好,不僅親自起身去菜園,割下兩顆她自己種的大白菜;還堅持要帶著我們再去探望她的親戚與鄰居,也都是差不多年紀的老人;我們包上一個更小的紅包,換來的是更多的大白菜或其他青菜。   對我這個成長於都市中的外省孩子來說,「長壽」這個名詞,坦白說並沒有很羨慕。因為我常看到

公園裡,一群外勞推著另一群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外勞們忙著與同鄉們聊天或玩手機,老人們就只能呆呆的望著天空。   但我在客家村裡看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畫面,老人們在家裡打著赤腳,出入於田間菜園耕種,或是提著採集的野菜,以及收集來的餿水餵豬;有的阿公甚至還騎著要用腳換檔的舊式摩托車,載著阿婆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   比「長壽」更吸引我的,是這些客家長輩們的活力。都市裡的人們營養過剩又四體不勤,雖有更方便取得的醫療資源,卻仍難避免各種慢性病纏身。反觀這些客家長輩們的飲食習慣與生活起居,雖然少了物質享受與醫療資源,卻完全印證了「簡單生活、勤於勞動與知足常樂」,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二○○六

年春季,我在編輯台大生工系張文亮教授所寫的《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一書時,希望封面能用一位客家老農夫的赤腳,踏在水面激起水波的照片。題材有了,攝影師有了、場景也不難,但難就難在:   「這位客家老農夫的赤腳要從哪裡來?」   當時我突發奇想,何不找阿涼的阿公來試試看?於是我將自己那幾年在阿涼家鄉所看到的景象,說給他聽。   他一聽就很感興趣,那星期的週六下午,我們就開車戴著攝影師鍾先生,還有我與阿涼到了新竹湖口,見到了阿公一家人,也暢談了一個下午。   雖然很不巧,前幾天阿公赤腳下田時,腳受了點傷,不能碰水,那雙老農夫的腳,只好改請阿涼的姑丈幫忙。但在閒聊與拍攝的過程中,我們也再

次體到客家村的自然淳樸。   工作結束後,社長在開車帶我與阿涼回台北時,起先他一直在沉思,我問是不是又有了什麼關於新書的點子,他說:   「一九八○年初期,我剛創設文經社,出版中文小說版《阿信》這本書時,書裡最感動我的,就是一開始作者描述八十三歲的阿信奶奶離家出走,回到東北山形縣深山裡的故鄉時所呼喊的:『在過去拚命工作賺錢時,我們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東西』。後來我每次企劃健康類書籍時,都會想到除了介紹更多的醫學新知之外,是不是也該跟阿信一樣,尋找一下這『失落的重要東西』。」   我知道了,雖然只是幾個小時的相處,但在這些客家老人身上,我們也發現,長久生活在都市裡,確實不知不覺就遺失了許

多重要的東西。   於是我們就策劃了這本「為什麼客家人長壽又有活力?」,想要找出其他健康書裡所沒有的,也就是現代人不知不覺所「失落的重要東西」。   不知不覺的六年過去了,我們想要出版的這本「為什麼客家人長壽又有活力?」,始終是胎死腹中,原因就是作者難覓。   雖然我與社長都各自找了一些人或團體,有文史專業的,也有精通醫學或營養學的,甚至有些還是養生專家,他們也都絕對有能力完成一本不錯的健康書,但我們卻都有相同的感覺,這裡面還是少了一點什麼。然而當別人追問我們究竟少了什麼時,也很難具體的說明,只能籠統的說:   「就是一些失落的重要東西。」   認識本書作者涂月華,也是一個

巧合。一位在客委會工作的作家,告訴我這位創作《客家小小筆記書-女人篇》的作者很愛燒菜,或許就是我們尋覓已久的作者。   但是當我們第一次見面時,她聽了我的想法,反應卻跟拙荊第一次聽到時一樣,她說:   「我祖父九十五歲、外祖母九十一歲,至今依然都能自理生活。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壽終正寢時都超過百歲,外曾祖父甚至高達一百零五歲,去世前最後一餐與如廁,也都是自己獨立完成。我阿婆九十多歲時,都還有娘家要回。這種現象在客家村很平常啊!」   我只好告訴她:「沒錯,對在客家村裡長大的你來說,這是很平常;但是對其他人來說,就非常不平常了。這些長輩們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就是我們感到現代人在追求長壽與

健康的當下,卻不知不覺『失落的重要東西』。」   在談話中,她也用自己的專業料理經驗,提醒我外面餐廳標榜的客家菜或客家小炒,總是又油又鹹,但竹苗地區的客家人很少外食,這些都不是傳統的客家料理,她以「客家鹹豬肉」說明:   市面上販售的客家鹹豬肉,多數是用烤的,還加了黑胡椒;但客家人傳統卻只用鹽塗抹,再重壓數日後去除水分即可保存。烹煮時也只用一鍋熱水,熟了便食用,不僅省柴火,又可以去除鹽份,比烤的健康許多。下一餐回鍋時,也只用小火煎出油香;若再隔一餐,也只加點蒜苗,完全沒有什麼「又油又鹹」。   在客家村長大的月華,繼續談著她的著她的童年記憶、成長過程、舌尖所留存的美味關係,以及走訪

客家村所汲取而來的知識,她歸納出客家人長壽的十二個秘密,我聽了很感動,也知道這就是我們尋覓已久「失落的重要東西」,於是請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現在你所看到的《長壽聚樂部--客家村百歲阿公阿婆的12個養生智慧》。   這本書,你可以把它當成一本散文,也可以當成一本養生書,甚至當成一個客家村女子的成長史都無妨;但我希望讀者們與我們一樣,透過優美、輕鬆的回憶式行文,一起找回「失落的重要東西」,讓健康與長壽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天賦權利。 自序 為什麼客家人長壽又有活力?涂月華   二○○九年,自小撫育我的祖母突然去世。   在客家習俗中,八十歲以上的喪事當喜事辦理,不印白帖而印紅帖,

但我卻始終覺得祖母走得太早,因為在她生前最後幾次的例行檢查中,我看到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的她,在醫院的檢驗數值,比我這個孫女還要正常漂亮。   我在極短的時間內收拾悲傷,並且從一個凡事好奇沒有目標的混沌中年,生出一個明確肯定的目標:   「我想告訴所有渴望健康的人們,一個關於養生的另類思維,以及長壽健康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雖然生長在傳統客家環境中,但對於這個題材,我的內心也並非完全沒有遲疑。原因在於推行傳統客家生活與料理的過程中,不停地被問及客家傳統料理與現今各種養生信條的背道而馳。單就我的成長經驗回答,始終過於薄弱並且缺乏科學數據的支持。   來自兩個客家大家族的我,我

相信自己找得到答案,而這也將會是本有意思的書,我決定著手寫這本書。   在找不到任何具體相關的資料的困難中,我開始在竹苗地區訪問八十歲到一百零二歲的老人們,仗著語言與族群的優勢,這些長者多數都很樂意告訴我關於他們日常生活的種種。但那並沒有為我長久以來的疑問帶來解答,相反的我更加不明白:   「他們並不排斥動物性脂肪與高鹽分飲食,為什麼慢性病卻很少找上他們?」   他們就像我所記憶裡家族中長壽的長輩們一樣,生活可以自理,洗衣燒飯,家裡即使沒有年輕人,也一樣井然有序,完全不需要外傭隨伺在側,而且笑容可掬。尤其是我在苗栗大湖遇見一對老夫妻,給了我最完整的答案。   九十六歲的朱鈞昌與

九十三歲的黃玉英,早年住在苗栗市區,生病後決定搬到大湖山上,回到傳統客家生活裡。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似曾相識的長壽、健康與恩愛,和我的祖父母是一樣的。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健康長壽不是一個信條或單一的運動或飲食約制,而是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的生活方式。」   生命的歷程必定有它的道理。我與家族裡長壽恩愛的祖父母一起成長;寒暑假與壽年一百零五歲以及高齡九十好幾的曾祖母一起度過,我的外祖母與祖父至今健在,並且能夠自理生活且大口吃飯,夜裡安眠。   在長壽家族中的生活經驗,就是這本書最好的基礎。透過科學驗證傳統客家生活中所歸結的十二個秘密,我期盼這本書為人們在諸多養生資訊中,找到一個完

整的歸納:   「我們不偏重任何一個簡化卻很難執行的信條,要讓養生不再是負擔,而是人人都可以實踐的生活方式。」

都市防救災空間系統檢討與地域危險度評估之研究─以苗栗市地震災害為例

為了解決苗栗市人口的問題,作者莊濰銓 這樣論述:

台灣在歷經了921大地震之前,人民對於防救災觀念始終一知半解,政府有關單位對於防救災系統之建構之投入也有其限制。然而,近年來的大地震所帶來的巨大損害重新喚醒了民眾及政府部門對於防救災觀念之重視與體認,也突顯出防救災計畫的重要性。都市為人口與經濟活動高度聚集地區,因此受到地震災害影響的層面遠比其他非都市地區來的嚴重,而地震所帶來直接與間接之傷害充分暴露台灣都市防災空間系統之弱點與不足。因此透過文獻回顧、現況調查與專家問卷調查等方法,建構一套適宜之地域危險度評估模式,以檢測都市空間之安全性,並作為事前防災計畫擬定之基礎,為本研究之動機。 其次,本研究流程是將先透過文獻回顧及實地調查法之方式去建

構災害危險度之評估因子及項目,做為都市地域危險度評估模式之基礎,並藉由專家問卷及分析階層程序法,來求取評估因子間相對權重與重要性;此外,本研究選定苗栗市作為實證地區並藉由評點法及GIS空間分析功能之運用,對苗栗市進行測定評估,並檢討該市防災空間系統。本研究從評估結果去了解目前實質空間之防災機能,並同時檢討都市防災空間系統,提出相關對策與建議來加強防救災之事前規劃,以期創造一個人民安全無虞之防耐震安全都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