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集體遊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萬聖節集體遊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亨利.亞伯寫的 法式手作果醬的藝術:從選擇、搭配到調製,星級餐廳專屬果醬大師教你以台灣水果創作出絕妙滋味 和蕾貝卡‧索佛嘉貝麗‧柏克納的 練習放手:致 失去摯愛的人 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Pokémon GO》雙階段萬聖節惡作劇即將到來!新登場「伽勒 ...也說明:如「皮卡丘南瓜頭套/南瓜精上衣/南瓜精短褲/胡帕髮箍/萬聖節紋身貼紙」等全新換裝道具、貼圖也將自台灣時間10 月15 日清晨於遊戲內商店開賣!同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積木文化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陳美如所指導 王海燕的 幼兒園潛在課程之研究 (2018),提出萬聖節集體遊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潛在課程、幼兒園、幼兒園潛在課程。

最後網站[截圖] [2020萬聖節]娃娃村出遊記| 黑色沙漠台灣/香港/澳門則補充:[2020萬聖節]娃娃村出遊記 ... 變成南瓜人其實蠻ㄎㄧㄤ的 一群南瓜人就會像集體嗑藥(? ... 本遊戲的部分內容或是服務需要另外收費。請避免沉迷於遊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萬聖節集體遊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式手作果醬的藝術:從選擇、搭配到調製,星級餐廳專屬果醬大師教你以台灣水果創作出絕妙滋味

為了解決萬聖節集體遊戲的問題,作者亨利.亞伯 這樣論述:

《果醬的藝術》暢銷修訂版 一本絕無僅有的法式手作果醬配方書 法國星級餐廳專屬果醬大師&熱愛台灣的食材達人及油畫藝術家 教你運用法式果醬獨到的調製技巧, 以在地水果創造出層次豐富的果味香氣 在家就能做出令人驚艷的果醬與延伸料理。 ★47道艾紀達夫人獨家調製果醬配方 ★22種延伸變化的「法式果醬+雞尾酒+料理」應用技法 美麗又迷人的法式手作果醬將讓你的生活充滿滋味! 亨利・亞伯曾經是位追求極致完美的頂級化妝品專業人士,現在是旅行世界的油畫藝術家、食材達人。 近年長住台灣,驚艷於寶島四季盛產的優質水果,加上體內承襲來自姐姐──法國果醬大師艾紀達夫人對食材的天份與熱情,於是捲起袖子在這塊土地製

作天然手工果醬。 在法國,艾紀達生產的果醬限定供應米其林星級餐廳使用,本書是她首次公開自己創作的果醬配方。 她擅長別出心裁的食材組合,讓人在小小一瓶罐子中,感受到層次豐富的口感變化,一吃難忘。 秉持藝術家對真善美的堅持,亨利製作的果醬強調天然成分, 無添加防腐劑、色素或香料,濃稠質地來自水果基底果膠,散發濃郁果香,甜味層次豐富,口感貼近自然水果。 熱愛分享的亨利,希望用台灣水果發揮法式果醬的無限可能性,將姐姐的果醬藝術流傳下去,因此寫下本書。 除了令手作果醬迷躍躍欲試的47道艾紀達獨家配方,還介紹了法國料理獨特的果醬烹調技法、經典菜式與餐酒搭配,以及人人都可以輕鬆在家嘗試的4款果香雞尾酒與

18道美味料理,帶領讀者體驗果醬的完美境界。 ------------------------------------------------------------------------------------------------------------------------ 饕家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創新地融合不同的水果、香料、果粒甚至美酒,而達到獨特迷人的完美組合!此書如同一座金礦,蘊涵著無數令人食指大動的美味!  ──Andre-Alexandre Joulian|前台北亞都麗緻飯店執行長 ▌最令人驚嘆的是,縱使面對現代風格浪潮和廚房中的變革,傳統從未如此耀眼。」(法國

名廚Paul Bocuse) ……透過本書,從不造作的傳統配方,到令人彷彿置身異國的果醬創意,將令諸位大呼過癮。 ──Fabien Vergé 法比安・維爾傑|米其林一星主廚 ▌(本書介紹的果醬)除了塗在麵包上享用,還能拿來當作調味料……(作者)以基本的調味料、鹽、橄欖油、香料、香草以及果醬所交織而成的美妙合奏,讓人感到無比幸福。 ──西川正史|前微風超市資深經理、日亜流通コンサルティング代表社員 ▌本書起源於果醬, 然後跨入即興料理和酒的演出,非常適合你我一邊品嚐美酒佳餚,一邊品味歐陸文化, 是一本期待已久的作品。 ──胡中行 Eddie Hu|國際美酒美食協會亞太地區執行委員

萬聖節集體遊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天堂之門是美國千禧年教派邪教組織
由馬歇爾和邦尼在1970年代早期創立
39名成員的遺體最終在一所公寓被發現
信徒相信他們能通過集體自殺進入天堂
透過當時在彗星之後的UFO前往
而馬歇爾最終也在公寓內服毒自盡
你聽過甚麼其他恐怖的邪教組織嗎?
在下方留言或直接電郵讓我們知道
我們也許會整理出來做成一期影片
#老高與小茉 / #末日邪教 / #天堂之門

拜託記得訂閱騎士與說書人🙏
更多懸疑/恐怖/科幻/奇幻/科普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r26936QGw&list=PLTJ7I5-nIEH0R3ToTledu30y2L9CHCkPp

看更多的街訪實測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25tC_fawsI&list=PLTJ7I5-nIEH1W-t7e1o3PJjNBUZe9xgBY

📺🖥💻
看后翼棄兵學下西洋棋 / 五分鐘讓新手秒懂規則
https://youtu.be/wrYl3ac-qok

社群瘋傳川普敗選是因為拜登作票? / 2020美國總統大選陰謀論總整理
https://youtu.be/e-4J8mbNK_A

交友軟體怎麼聊才能約到女生? / 男生想約會是有正確的方法的
https://youtu.be/KxwnkYn4fFc

萬聖節要糖果千萬要小心 / 你絕對不會想遇到這些人
https://youtu.be/NFM-LIMLDFk

小時候超愛看飛天小女警跟湯姆與傑利 / 放學一回家打開電視必看的動畫卡通
https://youtu.be/4HImLWhcgzQ

科幻神作Cyberpunk2077的終極祕密 / 玩遊戲前必看的賽博朋克介紹
https://youtu.be/bUPbw00Z1ik

分析鬼滅之刃全球爆紅的原因? / 電影版無限列車篇上映前必看分析
https://youtu.be/djQlPSrCKL0

2020一定要看的美國卡通推薦名單 / 這些美式動畫真的超獵奇沒有下限
https://youtu.be/dR3pGQWIVzg

破解劇本系列The Boys黑袍糾察隊 / 教你如何分析編劇接下來想寫甚麼
https://youtu.be/0ku0GKccKTI

2020是有史以來災難最多的一年嗎? / 庚子年的10件重大事件懶人包
https://youtu.be/mJqAEDprYeY

為什麼天母是天龍國中的天龍國? / 天龍的真正原因竟然不是因為房價
https://youtu.be/JbW66a4-SPY

台灣人2020必聽的本土爆笑童話故事 / 三個沒有下限無厘頭的寓言笑話
https://youtu.be/pBim958v2Ds

台灣美麗的變裝皇后同志們一起站出來 / 帶你了解魯保羅變裝皇后美妝實境秀
https://youtu.be/xqAjov97x9I

用美剧路西法第五季看天使 / 啟示錄末日的七道封印
https://youtu.be/wXPGfqM2sWQ

農曆七月鬼門開的傳說是真是假? / 2020鬼月的十大禁忌語錄
https://youtu.be/vdJ2rSPn9cU

流浪的說書人被日本武士聘去說書 / 七天後發現他竟然在墓地對鬼講故事
https://youtu.be/vdJ2rSPn9cU

廢棄老高樓內廁所聽到小女孩哭聲的你會? / 日本四大邪靈的恐怖驚悚都市傳說
https://youtu.be/8S3k_QK10Ro

你一定要知道的日本的四大驚悚都市傳說 / 人面犬&生物教室的人體模型&女兒節娃娃&如月車站
https://youtu.be/rP_OyS1l6nw

蜜蜂在愛愛後會因蛋蛋爆裂而死嗎? / 你絕對不知道的十大冷知識
https://youtu.be/WopP325Ra7s

超出你想象的高維度生命 / 人類看不見精靈的真正原因
https://youtu.be/oH0J_RzUuJU

為何我們會想當YouTuber? / 電影影視劇組大變身
https://youtu.be/T4QT2-y-weA

2020義務役四個月兵都在做甚麼? / 當兵不能說實話不過還好我退了
https://youtu.be/Tm7CFOVKgfI

日本AV題材的始祖浮世繪春畫 / 古代男女比現代年輕人還要敢玩
https://youtu.be/AzHQey-Wiso

魔鬼神探路西法深度推薦介紹 / 傳說中天堂的智天使是如何墮落成為惡魔?
https://youtu.be/s3ZLpSiR4d0

解析橫掃各大獎項的五神傳說三部曲 / 繼冰與火之歌後最新奇幻神作
https://youtu.be/9e7a9S4Bsfk

感謝醫護 / 零確診後的西門町遊客現況是?
https://youtu.be/q55AlBufqkg

如何在約炮神器探探&Tinder上約? / 老司機秘密教學限時大公開
https://youtu.be/IdZp0Fq8iTg

開箱史上最神秘恐怖的分裂人格 / 神準心理測驗測出你內心的黑暗面
https://youtu.be/yUIH8wpz1uk

霍金生前曾嚴肅慎重警告人類 / 2020年可能會是地球的末日?
https://youtu.be/ry97Z9teKtY

新手入坑FFVII太空戰士7必看解說 / 最终幻想VII重製版全劇情簡易懶人包
https://youtu.be/Sc3P1Q4TGNQ

Ptt讓你以為出國工作Hen爽? / 告訴你出國打工不比在台灣輕鬆
https://youtu.be/0fjH6B8Zo1Q

神到底是不是起源於宇宙中? / 人類科技文明無法達到的高度
https://youtu.be/alkvJOk_VPQ

新型喪屍病毒如果從中國傳出去 / 人類有辦法在殭屍末日下撐多久?
https://youtu.be/-ixagepyyl0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當兵到底多辛苦? / 1年義務役看完絕對吐血
https://youtu.be/UgnOaJnazpU

美國政府CIA認證的UMA / 一度震驚世界的外星怪物
https://youtu.be/1OSo7tHXBAU

惡夢的天蛾人UMA未確認生物 / 震驚全美的鄉野都市傳說
https://youtu.be/3Z7Dl5vCxyA

時空旅行的謎團終於被解開 / 來自2043年未來人的警告
https://youtu.be/LHWQL8jlA6I

中國武漢肺炎是新一代黑死病? / 滅絕人類的傳染病
https://youtu.be/-ixagepyyl0

不死鳥馬爾科的原型生物 / 神魔都會懼怕的不死鳥火鳳凰
https://youtu.be/-rs6Y_AR7RQ

傳說對決古代中國四大邪獸 / 山海經中的上古怪獸
https://youtu.be/T6UCKRpQ-xs

路西法為何成為墮落天使? / 關於天使你不知道的10大真相
https://youtu.be/vemnQQ6m3x4

人類起源的真相? / 女人的始祖竟然不是夏娃
https://youtu.be/Ol_7Lwcqeas

📱📧📞
Instagram
提姆►http://bit.ly/2HBRkfk
hs_tim0624
文森►http://bit.ly/37zGEd2
vincent_nomad
夢夢►http://bit.ly/2TA5aFP
im__________mj
黛西►https://bit.ly/2WgB0ZU
dying__________dying
蘿絲►http://bit.ly/2Et9Q8g
zombirosebae

#邪教心灵法门 #韓國邪教 #新天地 #南韓 #洗腦 #老高 #韓國 #世越號 #新天地教會 #瓊斯鎮 #吉姆瓊斯 #老高scp #老高kfk #老高梦 #吉姆瓊斯 #新天地教会新冠病毒 #老高梦男 #老高kfk预言

幼兒園潛在課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萬聖節集體遊戲的問題,作者王海燕 這樣論述:

摘要潛在課程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潛在課程是在整個幼兒園範圍內,未被列入幼兒園正規課程計畫,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通過幼兒園各種教育環境與情境,在幼兒無意識、不易覺察的狀態下,潛移默化的、有意或無意的,傳遞給幼兒非預期的,對幼兒認知、情感、意志、態度、動機、價值觀、行為等產生影響的教育元素。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兒園潛在課程之情形、幼兒園潛在課程之來源與影響機制,為幼兒園教師及相關工作人員覺知幼教場域中潛在課程存在之樣貌、可能之來源及這些潛在課程以何種機制對幼兒產生影響提供依據,從而使幼教工作人員在幼教現場更好的發揮潛在課程之正向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各方面積極發展。本研究運用參與觀察、半結構訪

談、開放式訪談及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法,對幼兒園物質—空間類潛在課程、組織—制度類潛在課程、文化—心理類潛在課程進行探究。研究發現幼兒園物質—空間類潛在課程來源於幼兒園的公共環境、班級環境與微觀的物質錄影設備;組織—制度類潛在課程來源於幼兒園園長的領導風格、幼兒園管理制度、幼兒園一日作息;文化—心理類潛在課程來源於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每日餐點、師生互動、同伴互動、幼兒園男教師性別、幼兒園升旗儀式、國學教育活動與萬聖節活動。這些潛在課程通過感染、暗示、模仿、內化等心理學影響機制,對幼兒的各方面發展產生著影響。通過研究發現,研究者對幼兒園園長、幼兒園教師、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提出了相關之建議,同時從潛在

課程實證研究維度,提出了未來研究之建議。

練習放手:致 失去摯愛的人 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

為了解決萬聖節集體遊戲的問題,作者蕾貝卡‧索佛嘉貝麗‧柏克納 這樣論述:

  死亡與哀慟是人生的必經課題,   勇敢傾訴,並慢慢走出來。   不代表你選擇遺忘、或礙於他人眼光,   而是繼續生活。   重新定義哀悼   讓你面對喪親之痛時,不再無言以對!   為了不想干擾周遭的人,我們總是避免談論死亡、隱藏悲傷,   但在網路發達的時代,你我他的死訊,可能會如病毒般地傳播;   當臉書自動提醒逝世親友的生日,被強制隱藏的傷口又再度破裂。   卸下面具吧!坦承面對傷痛,讓自己的心喘口氣。   現代失落網站的兩個創辦人歷經喪親之痛,難以重新生活,也得不到同理支持,共同創立可談論哀慟的網站,讓傷痛者暢所欲言,無論多久,都有人陪伴。本書集結40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

以獨特且幽默的口吻,又哭又笑地分享他們內心無法癒合的傷口,涉及的主題廣泛,祕密、收養、遺產、同性婚姻、身分認同等,但他們找到了與傷口共存、共榮的方式,繼續生活。幫助擁有類似經驗的你我,放肆大笑、崩潰大哭、整頓悲傷、獲得認同。   9個話題,失落的人同理分享   喪親後要面對的事,除了悲傷,還有一大籮筐!   剛開始的第一個月,眼淚留個不停,看到人就想抓著他談論逝去的親人,最好能抱著一起哭,但總有事情把你拉回現實,像喪禮的安排、照顧別人的情緒、尋求真相……壓力山大啊!然後生理失調。   觸發傷痛的點多到令人吃驚!   過了第一個月後,眼淚已經不會隨時隨地流不停,但周遭似乎少了什麼,過節心痛

、約會心酸、看到美食放空、看電視也難受……因為這些都是想跟逝去的他分享的一切。   喪親後似乎不能再愛人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親朋好友都覺得你看起來恢復、走出來了,但其實你仍舊在悲慟中,悲慟更甚最初,現在的你封閉自己的心,只想發洩、想找個替代品、想瘋狂讓自己忙起來,避免想起他。   原來親人的逝去,也會讓你的身分轉變。   當我們結婚、生子甚至換工作,身分都會有所轉變,但喪親後,身分的改變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大,試想當你自我介紹「我是去世OOO的某某」,一定會讓場面立刻冷掉,但是時間會讓這個身分越來越珍貴,你會慶幸自己還跟他保有連結。   遺產不只是金錢、房產,更龐大的是回憶。   他留

下的每一項物品甚至名字都是獨一無二的回憶,你必須學習當個博物館長,讓這些東西發揮應有的價值,也讓自己的心得以慰藉。   網路是現代最棒的發明,也是最殘忍的。   網路的普及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方便了,你我他不管相離多遠,總能即時聯繫;社群網站、數位遺產也成為懷念逝者的好媒介;但壞消息的傳遞也更顯迅速了,不想面對的事,反而因網路瘋傳,讓你再度受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你可能獨自嚥下,也可能最後一個知道。   失去深愛的人,在談起他時總會不自覺地為他編造完美的形象,不願讓任何人知道他不好的一面;相對的,他生前或許也有隱藏的祕密,在去世後像多年沒發現的腫瘤爆發出來。無論是哪種情況,你不要

懲罰自己,適時傾訴並放下。   試著走出舒適圈,做些沒試過的事,迎接新的自我。   喪親帶給你巨大的悲傷,本來計畫一起去的旅行,或從沒想過去做的事,現在因只有你一人,反而有了能去冒險的可能性。即便還沒有準備接受別人,至少學著接納自己、發現自己,在這段與眾不同的旅程中跟自己對話。   他永遠活在你的心裡,你將繼續創造精彩人生。   他留下的每個物品、每段回憶、每項觀念都一直存在,並不會隨著他的離開而消失,甚至傳承給下一代,你將永遠懷念他,並秉持他的精神與信念。 好評推薦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林靜如 律師娘│作家 各界推薦   「喪親的話題令人恐懼,

但本書並非如此。它讓你了解到即使長時間陷入深沉的哀傷,你的心也不會從此破碎不堪。這些故事出乎意料地有趣又真誠,重點不在於死亡,而是人生,以及在失去中獲得成長的力量。」——史蒂芬‧荷伯(Stephen Colbert),主持人、演員   「終於有一本書能夠毫不避諱地談論喪親,並在從未被踏足的領域中尋得啟發、幽默以及最可貴的光明面。《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是我們集體的『現代收穫』。」——戴蒙‧林道夫(Damon Lindelof),《LOST檔案》、《末世餘生》共同創作人   「《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在哀悼和死亡之中顯露生命的光輝。這部作品

直率、強烈、迷人、詼諧、有趣又充滿驚喜,絕對不是一般的臨終書籍。」——大衛‧義賽(Dave Isay),StoryCorps創辦人   「喪親往往令人大受打擊,但本書坦誠又風趣,讓經歷這件事不再那麼孤立無援。我想把《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推薦給曾經、正在和即將面對同樣議題的所有人。」——安娜‧塞爾(Anna Sale),主持人   「《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深入淺出、幽默諷刺、追根究柢並且撫慰人心,真希望當初我在母親五十五歲離世時能有這樣的書來引導我走出哀傷。索佛與柏克納集結的這部作品讀起來就像和摯友坐下來吃一頓晚餐,又哭又笑地分享人生中

最刻骨銘心的經驗。」——梅根‧歐羅克(Meghan O’Rourke),《漫長的告別》作者   「情感濃烈動人的《練習放手: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創造了一個安全地帶,我得以閱讀一向都很害怕的死亡主題並從中獲得慰藉。它讓我在最需要的時候喘了一口氣。大家都有這種時刻。」——凌志慧(Lisa Ling),CNN《漫談人生》主持人兼監製 作者簡介 蕾貝卡‧索佛(Rebecca Soffer)   蕾貝卡‧索佛是《現代失落》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曾任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節目《荷伯報告》製作人,現在則是專談失去與韌性的演說家,享譽全美。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經常為書籍、雜誌及其他媒體撰稿。蕾貝卡與丈夫和兩個孩子住在紐約市、波克夏(Berkshires)及各個趕稿窩。 嘉貝麗‧柏克納(Gabrielle Birkner)   嘉貝麗‧柏克納是《現代失落》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編輯。畢業於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常為全美報章雜誌撰稿。身為記者和數位內容策略師的她曾任猶太通訊社總編輯、《Forward》數位媒體總監和《紐約太陽報》專題編輯。嘉貝麗相信人要保持真實——即使是在她與丈夫和兩個孩子居住的好萊塢。 譯者簡介 洪慈敏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國際關係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現為專職口筆譯者。 創辦人自序/蕾貝卡‧索佛與嘉貝麗‧

柏克納 附帶傷害:慢著,還有其他的嗎? 序言/蕾貝卡‧索佛 守靈/安東尼‧金恩 我的無緣公婆/艾琳‧史密斯 第二個老三/艾瑞克‧梅爾 好朋友又沒來/露比‧達徹 母親的化身/伊莉莎白‧佩瑟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撒骨灰前須知/特蕾‧米勒‧羅德里格斯 觸發點:我們爆炸的原因可能令你吃驚 序言/嘉貝麗‧柏克納 往左邊一點點/亞曼達‧帕爾默 老媽追不上卡戴珊八卦/凱特‧史賓塞 益智遊戲/查米克‧霍德斯克勞 傑克死後的感恩節/安娜‧維斯頓唐納森 不毛之地/海倫‧切莉克芙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找隊員的注意事項 親密關係:一減一,再加一,這樣是多少? 序言/蕾貝卡‧索佛 哀慟與慾望是對雙胞胎

/艾蜜莉‧拉普‧布萊克 你是我的爸比嗎?/馬修‧羅德里格斯 怎麼樣才算夠/拉妮亞‧「照明彈」‧曼西斯 禁忌乘以二/愛麗絲‧拉多什 承諾/瑪蒂‧J‧裴金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猜猜誰(不)來晚餐?經歷失去後怎麼躲過閒聊/蕾貝卡‧沙洛夫與現代失落 身分:以前的我,現在的我 序言/嘉貝麗‧柏克納 小小四個字的重大意義/麥可‧弗拉米尼 我有個死老爸/亞瑟爾‧李斯特 哥哥逝去後的符碼轉換/瑞秋‧史卡勒 與母親的「白」和解/艾咪‧美香‧金瑟 叫叔叔就對了/麥可‧亞希諾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在世者的負疚感/史黛西‧倫敦 遺產:我們這些所有人…… 序言/蕾貝卡‧索佛 家傳寶典/莎拉‧費絲‧奧特曼

親愛的,取名別搞砸/大衛‧薩克斯 意外的檔案保管人/絲賓瑟‧梅洛拉 房屋之下/茱莉‧薩托 羅恩舅舅/金‧高德曼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沒有遺矚。我現在他X的該如何是好?/亞曼達‧克萊曼 資料:數位世界中的失「親」招領 序言/蕾貝卡‧索佛 我只得到這件爛T恤/諾拉‧麥肯納利 電子郵件囤積狂的告白/布萊恩‧施泰爾特 無法復原/梅格‧坦西 阿姨在亞馬遜網站上的分身/喬伊‧薛尼拉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哀慟常用詞彙 祕密:他們沒跟我們說的事,以及我們沒說出去的事 序言/嘉貝麗‧柏克納 我死去的丈夫是劈腿慣犯/蘿蘋‧伍德曼 練習不完美/瑞秋‧M‧沃德 得獎的是……/凱瑟琳‧芬納利 永遠更年

輕/卡洛琳‧瓦克斯勒 原諒,做不到/海莉‧譚納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經歷失去後如何面對職場 旅程:出發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序言/蕾貝卡‧索佛 婚紗的最後一支舞/露西‧卡拉尼提 心已不在/潔克琳‧穆瑞卡特特 腳再痛,比不上心痛/莎拉‧福克斯 從紫色房間到歐巴馬白宮/瑪麗莎‧芮妮‧李 藝術模仿失去/蕾貝卡‧索佛根據麥可‧格雷夫口述而 膏藥/坦吉拉‧阿邁德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不中聽但別人還是會說出口的話 缺席+時間:未完待續 序言/嘉貝麗‧柏克納 大衛/艾莉莎‧艾伯特 另一種可能性/亞提絲‧亨德森 忌生日/妮琪‧雷莫 二位數/妮西塔‧J‧梅拉 誌謝 創辦人自序   嗨,我們是蕾

貝卡與嘉比,真希望當初我們沒有理由相遇,不過現在覺得能夠認識彼此,很是慶幸。   二○○七年春天,我們六個二十多歲三十出頭的女子,參加了曼哈頓一棟沒有電梯的狹窄公寓裡的晚餐派對,屋內沒有飯廳,冷氣也不夠強。一陣尷尬的寒暄後,大家圍成個圈坐了下來,腿上搖搖晃晃的是裝滿烤通心粉的塑膠盤。派對主人是大家共同的朋友,其他人則互不相識。我們不知道彼此有沒有共同點,除了大家似乎都很喜歡起司、汗腺很發達;以及人生都失去了至少一名至親。   就是最後這一點,讓我們出現在這裡。   前幾分鐘,大夥默默地大眼瞪小眼。終於有人說話後,接著便輪流發言。很快地,大家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故事,就跟口中正緊張啜飲的廉

價紅酒「兩元拋」(Two Buck Chuck)一樣,未經過濾。我們把那鍋義大利紅醬吃個精光之時,也餵飽了集體的渴望——不,應該說是需求——分享經驗、恐懼與憤恨的需求。   於是,我們獲得了巨大的慰藉,即使知道重要親屬在期望中的未來里程碑(領養狗兒、買房、結婚、生子、轉職……令人興奮的成功與愚蠢的過失)會惱人地缺席。同時也證明了我們沒發瘋,就算早就過了傳說中「最糟的第一年」,卻還沒走出來,或想要揍扁下一個白目問,「不……說真的……你過得好嗎?」的傢伙。人們都保證「時間會治療一切」,或說我們會「熬過這一關」,但他們又了解狀況了?   在紐約這種大都會,隨便都有穿著熊裝的人給你擁抱,但卻遍尋不

著年紀相仿的人,能夠理解自己正在經歷的痛苦,或至少好好聆聽我們真實的心情(畢竟是他們問的)。   在那場重要晚餐派對的三年前,當時二十四歲的嘉比在社區報社的編輯室寫訃聞——對,真的——得知她的父親賴瑞與繼母露絲被謀殺。一連串的狀況,導致他們喪命:他們家的水管結凍,於是打電話給地方水電行,對方派了個前科累累的毒蟲來修理。這個人大約一個月後又來到他們家,在這之前他嗑了四天藥,預謀將顧客家洗劫一空;最後他在這間低調的西南部錯層式(split-level)房屋裡把嘉比的父親與繼母活活打死。這間房屋可以看見亞利桑那州塞多納(Sedona)的紅岩地景,人們都說能坐擁這些景色「死也甘願」,結果他們真的就這

麼死了。這對夫妻貼心、高尚又勤奮,總是充滿活力、決心與冒險精神,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卻這麼死了。   二○○六年勞動節的深夜,就在那頓烤通心粉晚餐派對的六個月前,蕾貝卡的雙親雪比與雷伊,在全家一年一度的阿迪朗達克(Adirondack)喬治湖(Lake George)露營之旅後,順路送她到紐約市,接著上高速公路回費城老家。距離道別親吻與擁抱後不到一個小時,他們在昏暗公路上撞到一個不明物體,導致了嚴重車禍,雪比當場死亡,於是蕾貝卡失去了母親。發生意外的這條公路,之前總是把他們安全地帶往彼此身邊。   雪比去世後四年,雷伊在加勒比海搭遊輪旅行,試圖在失去人生摯愛後勉強找點樂子。某個深夜,

他在自己的艙房內心臟衰竭過世。蕾貝卡害怕的夢魘成為了現實,突然之間她成了孤兒,這個詞原本總讓她聯想到狄更斯筆下緊抓著凹陷桶子不放的稚兒角色。   我們比身邊的朋友早了幾十年體驗這種悲痛,完全是一場爛戲。當時蕾貝卡白天(有時晚上也是)為《荷伯報告》(The Colbert Report)製作政治諷刺橋段。節目錄影時,她會掛上假笑,疑惑大家怎麼可以在她心愛的美麗母親死掉後還能笑得這麼開心。父親過世後,她無法理解大家怎麼可以快樂地訂薯條,而她正飄移於過渡地帶,跟所知的一切疏離。   對嘉比而言,她收到噩耗那天所寫的兩則訃聞——一則給爸爸、另一則給繼母——是她訃聞寫作生涯的最後作品。她在艱難的坐七

(shiva)結束後回到工作崗位,仁慈的主編把她轉去交通線,報導通勤鐵路會遇到崩潰的點一定比較少吧。然而起初她還是難忍悲傷,不管身在何處或跟誰談話,包括某次為了I-95走廊(95號州際公路的簡稱,I-95 Corridor)貨櫃聯結車安全的報導文章所訪問的司機。有些人跟這名卡車司機一樣應付得當;其他人則顯然(但可以理解地)束手無策。她的朋友們也是如此。   為了找到同病相憐的人取暖,蕾貝卡參加了一個喪親子女的哀悼互助團體。大家人都很好,但她是唯一一個非退休者。在這個團體中感覺孤立的她,僅去了一次,覺得無法建立情感連結就退出了(但她獲得了很棒的蘑菇大麥湯食譜)。蕾貝卡從父母友人身上尋求慰藉,但

很快地發現每個人——包括許多她自己的好友——最後還是得回去面對各自的生活與問題。她找到一名優秀又溫暖的悲傷諮商師,她付費讓專家幫助她過上有品質的生活,但還是……少了些什麼。她需要見見其他有過類似經驗的人。   嘉比在互助團體方面的運氣比較好。她每隔一週跟一群同樣因為凶殺案喪親的人士聚會,他們大多失去了年輕的成年子女。這些女性——與一名男性——用大多人做不到的方式理解她。他們從未建議她一年、兩年或二十年後「走出來」。那是永遠的創傷,團體裡所有成員都很清楚。   不過,夜深人靜時,我們的腦海都是千頭萬緒。我們打開筆電尋求安慰,但通常是搜尋「兩年後還走不出來,我是不是很可悲?」或「我可以連續幾天

只吃起司通心麵?」這種語句。結果是,總是微微閃爍的電子蠟燭、宗教與正念部落格,以及《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文章,暗示我們可能真的快發瘋了(良心建議:別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   事實上,我們並不會總是想要充滿正念或坐禪。我們不想要聽到「萬事皆有因」、「天堂需要另一個天使」,或任何適合繡在抱枕上的句子。我們很不爽,也很迷惘,需要有人理解當你遭遇人生最痛楚時,任何事都可能是潛在爆點;理解上班通勤時在地鐵上哭花一張臉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或在約會時聽到死去的父母被提及而陷入一片鴉雀無聲;或避開萬聖節,因為人們會因為好玩而扮成謀殺事件的受害者。  

 那需要一點時間。比預期的還要長,但我們慢慢地把自己拉出個人的洞穴。那是因為我們決定別再為走不出悲傷而感到抱歉或丟臉。   自從朋友辦了那第一場尷尬的晚餐派對,我們這群容易出汗的起司愛好者開始每個月聚會一次。由於不想使用「互助團體」這個詞,所以自稱「失親女子」(Women with Dead Parents),或「WWDP」,感覺比較煞氣(後來發現這也是「液體差壓」[wet-to-wet differential pressure]的縮寫,實在不怎麼性感)。   我們分享了自己的各式小故事——好的、混亂的、鬱悶的,以及黑色笑料。結果我們並不是唯一不去朋友婚禮,只為了避免看到驕傲的父親牽著女

兒走紅毯的人;不是唯一終於可以在鬧鐘響的兩個小時前入睡,卻因為死去雙親出現在夢裡而轉醒的人;不是唯一被留下來整理父母未完成的生活點滴——相框裡的照片、瀝水籃、用了一半的洗髮精——並懷疑自己怎麼可能把這些東西丟掉的人;也不是唯一因為破爛的舊搖椅而跟親戚陷入冷戰的人,這類物品賣不了什麼錢,但蘊含的情感無價。   WWDP的女人不會去質問人家為什麼要在鰥寡父/母親的新「朋友」突然比較頻繁地出現後,用死去母/父親的照片過度裝飾鰥寡父/母親的家。我們會不約而同地驚呼:「搞屁啊!」,只因為某人說起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建議她跟死去親人的笑臉成為聯絡人。當遇到結婚對象時——前提是有人願意接受

這種損壞商品——我們會很怨恨地知道,父母永遠不會在晚餐時失禮地盤問人家政治傾向而把場面弄得很僵。當找到真的願意跟我們結婚的人,我們會陪彼此試禮服、在婚禮上一起跳舞,盡力彌補失去親人的空虛。   在我們這個小小的社群當中分享經驗的力量很強大,之前缺乏有共鳴的發洩管道又如此令人沮喪。蕾貝卡與嘉比因此結為好友,進而成為至交,兩人加起來又有數十年的媒體經驗,最後決定一起創造一個平台。   二○一三年十一月,我們發起了《現代失落》線上刊物,當時兩人都大腹便便,即將生產。這個網站運作的動力是坦率的故事分享,骨幹是以實際建議熬過波濤洶湧的失親之痛。   《現代失落》有助於解除這個漫長過程的迷思,你日日

夜夜、永無止盡地沉浸在悲傷之中,一路上忍受數不清的爆點。但希望大家了解,雖然殘酷的現實是我們必須在重要親人不在的情形下過活,但他們不是破碎的,生活會繼續前進,而且可以很美好——即使當下你覺得不可能。相信我們,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如此。   在告訴大家這個計畫時(「對,一個有關與哀慟共存的網站,你沒聽錯!」)得到的反應是「好黑暗」、「聽起來有夠掃興」或「賺不了錢啦」。我們又沒問這方面的意見,我們想要大喊:「我們發誓,我們並不恐怖!」但這樣可能沒什麼幫助。   撇開反對者,我們從自身經驗當中知道這個需求真實存在。許許多多的人與組織給了我們動力,默默地鼓勵我們繼續下去,引介其他真心要分享故事的

人,並提供免費的辦公空間及技術支援,讓我們能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不用去煩惱熨斗街區(Flatiron)哪裡有咖啡店提供免費WiFi(不得不提22街和百老匯大道交叉口的Argo Tea)。我們的使命讓他們大受激勵,因此我們深信《現代失落》絕對不會掃興,它的重點在於韌性。如同治療師說的,茁壯而非只是活下去。或如同蕾貝卡的媽媽說的,做出雞肉沙拉而非雞屎(沒什麼邏輯,但夠生動)。   計畫發起後,我們很快地建立了一個數位社群,成員都是我們期待有天能見面並一起喝上幾杯的人。這個社群規模大到我們不敢請客,集結了各種跨越邊界與背景的故事。這個社群讓不想再聽陳腔濫調的人可以誠實地談論哀慟,就跟談論工作、感情

生活或是偷偷有點厭倦「千禧粉」(millennial pink)一樣。這個社群寧願喝碗熱騰騰的雞湯,而非閱讀一整本書的隱喻。   上線後,我們發表了數百篇原創個人散文——有些作者你可能耳熟能詳,有些作者則提供各種扣人心弦的新聲音。他們告訴我們,當臉書比他們還早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是什麼感覺(很悲慘,但真的就這麼發生!),還沒走出喪親之痛卻被分手是什麼感覺(一樣很悲慘!),以及母親死後多年第一次以自己的方式慶祝母親節是什麼感覺(好吧,還不錯啦)。我們也談論許多人認為不禮貌的話題例如需要處理某人死後的社群網站帳號嗎?需要建議如何整理某人的遺物嗎?我們都有答案。想要追思可怕的忌日、在葬禮後回到工作崗

位或有個不「落入俗套」的紀念刺青嗎?我們全都有經驗。   然而《現代失落》不只是一個線上刊物;它已經成為一個運動,改變我們談論悲傷與哀慟的方式——這是普世經驗(如果所謂的普世經驗存在),但令人意外地仍是禁忌話題,至少在美國是如此。這個運動已經吸引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注意,其中有些人已經在我們舉辦的活動上見過,包括電影放映會與說故事聚會,大家又哭又笑地喝著威士忌加冰塊。我們還發想出點子讓其他人參與並支持彼此,像是足以列入《金氏世界紀錄》的「史上最大規模喪親人士交換禮物」,將近一百五十名在母親節觸景傷情的參與者,藉此機會與同病相憐的陌生人交換禮物和卡片(好啦,這活動應該沒什麼競爭者)。我們也引起了

全美媒體及類似組織的注意,他們在自己的網站和頻道上報導我們的故事,並邀請我們到美國各地及英國演講和授課。原來需求遠比我們想的還要大。   所以,才會走到今天。   《現代失落》一直以來的願景就是成為任何人都可以接觸的社群,不管他們來自哪裡、失去哪個親人或喪親了多久(如同我們所說的,歡迎新手加入)。這個社群開放給所有因為失去至親(即使彼此有心結)而陷入悲傷的人,以及愛這些傷心人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要一起寫書,並邀集一群作者來分享他們對於與哀慟共存的各種獨特見解。重要的是,這種事跟朋友一起做總是比較好玩,也比較有影響力。本書涵蓋的經驗廣泛,將證明悲傷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跟在雷電路(Thun

der Road)上一樣(對,我們引用了《火爆浪子》(Grease)的台詞,那又怎樣?)。而我們真心希望下次你遇到喪親的朋友,可以停下來想辦法拉他們加入,並與他們產生連結。總是有辦法的。   重點來了,有關死亡與哀悼的社會風俗正在產生轉變。大家開始用自己的方式面對喪親之痛,而非依照社會設定的傳統形式。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保羅‧卡拉尼提(Paul Kalanithi)以回憶錄《當呼吸化為空氣》(When Breath Becomes Air)記錄自己在肺癌末期失去和擁抱生命的歷程,不但入圍普立茲獎最後決選,還成為全美暢銷書。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有個湯博樂(Tumblr)帳號專門發布「葬禮自拍照」(

你可以批判,但它的存在是個事實)。在我們生活的時代,美國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向過世兒子波伊(Beau)祈禱時,直視鏡頭、眼裡噙著淚水引述海明威的話:「『這世界會打擊每個人,但經歷過後,有些人會在受傷的地方變得更強大。』我在受傷的地方變得更強大了。」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處在一個關鍵時刻,美國有一大部分的人口,因為私人與公眾悲劇而產生連結——父母死亡、校園槍擊案、朋友自殺、恐怖攻擊或警察暴行。我們透過社群網站串流、最新的流行文化迷因(meme)貼文或#懷舊照片(#tbt)回憶跟這些故事產生連結。我們可能會「按讚」或留言,也可能不會,但我們絕對不會把它們撇

開。談到這些平台,我們了解哀悼是很複雜的事。一個表情符號無法取代實際上給予喪親者的陪伴。但那個觸發一次電子郵件往來的表情符號、留言、私訊也不是沒有任何意義,而社交分享有助於讓人意識到我們的網絡當中有誰正在受苦。我們以「願死者安息」的主題標籤哀悼公眾人物與全國性悲劇時,這些故事留在我們的心中,也帶來越來越開放的對話。   喪親總是會發生,而且可能比我們預期來得早。每七名美國人就有一人會在二十歲之前失去父母或兄弟姊妹;高達百分之十五的懷孕期以流產作結,光在美國每年就有約二萬三千名胎兒死產;二○一六年,估計有七百至九百名婦女死於懷孕相關因素;二○一三年,美國有超過四萬一千起自殺案件,很驚人地,大約

等同於每十三分鐘發生一起。同時,每年有數十萬名美國人喪偶,其中許多人不到四十歲。   我們的悲傷不會隨著已逝親人進入墳墓。即使經過多年,還是會不時感受到椎心刺骨之痛,還是會不爽各式各樣大大小小商業化的節日,想到上天這麼對待我們還是會忿忿不平。但你知道嗎?我們最近開始在Instagram上標記家庭成員,我們原本不會想要標記他們——也從沒想過他們會讓我們陷入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   終有一天,我們會失去所愛之人。終有一天,我們都會死亡。不管我們有沒有向彼此承認這一點,它都是事實。所以建立這麼一個社群有其價值,讓大家可以百無禁忌地談論死亡以及它對生活帶來的無數影響。藉由本書與眾多作者的坦率分享,

我們希望對話能更加開放,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未來不會再有人面對喪親之痛時只能無言以對。 〈序言〉蕾貝卡.索佛 得知母親雪比死於紐澤西高速公路的八個小時後,閨密的老公保羅發現了我的按摩棒。 那是二○○六年勞動節的隔天,全美都在準備迎接忙碌的秋季,我們則在我的曼哈頓公寓準備母親的葬禮。保羅與老婆黛法想幫我打包行李。我當時單身,剛進入而立之年便頓失母親。早上七點半,我只有力氣蜷臥在大學時買的珍妮佛沙發上,重看某一集《醫院狂想曲》,讓朋友默默幫我收拾。 媽媽九個小時前還站在這間客廳裡,快樂又健康。我們一家人一年一度去了紐約上州的喬治湖露營,她跟爸爸在回老家費城的途中順路放我下來。他們進屋上了廁所,喝

了點水,道別時給了我幾個擁抱和親吻。我給老媽看了一張我收到的三十歲生日賀卡,它會播放出瑞典搖滾樂團「歐洲合唱團的迷你版〈最後倒數〉,殊不知一語成讖。 在那個休假的星期一晚上,他們離開幾分鐘後,我在沙發坐了下來,苦樂參半地從自由自在過渡到明早恢復工作的無奈現實。我還穿著露營的衣服,一隻盲蛛從刷毛外套口袋爬出來,湖水乾燥的芬芳在皮膚上縈繞不去。 過去繁忙的一年我都在適應全新的工作、全新的日常電視節目,那個星期在喬治湖跟我媽相處的時間,比一整年加起來還要多,身邊有最愛的親人讓我得以在情緒上找到出口。我平常跟她幾乎無話不談,那個星期我們每天都在晨昏時刻從炙熱的石頭跳下水,一邊游泳、一邊聊著我的擔憂。雪

比提供建議的一貫態度就是要不要接受隨便你,但不得不說,她的話總是很中肯。 我跟她說,我對於事業以及三十歲還是單身的焦慮,她帶著笑意說:「貝卡,人算不如天算,計畫趕不上變化。」但也說:「你要振作起來,重整旗鼓,繼續向前。我永遠支持你。」 她的忠告拉了我一把,我窩在沙發上回覆電子郵件(包括某位男子的自我介紹,我媽最好的朋友牽的線),很快恢復了精神,準備邁入秋季。 這時電話鈴聲響起。年紀大我很多的同父異母哥哥打來,這次露營他也有去,深夜輪到他開車。「貝卡,出事了。」他描述車道上有一大塊碎片,我們家的速霸陸Outback休旅車猛然轉向,媽媽躺在8A出口附近的公路邊。我隱約聽見爸爸在尖叫。我大吼:「她還

活著嗎?」他回答:「活著,但情況很糟。」言下之意就是要我馬上趕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