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區戶政事務所營業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國立臺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賴志彰所指導 梁淑美的 台南市夜市發展的歷史變遷 (2011),提出西區戶政事務所營業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地下經濟、攤販、夜市、歷史變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西區戶政事務所營業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南市夜市發展的歷史變遷

為了解決西區戶政事務所營業時間的問題,作者梁淑美 這樣論述:

本論文之所以探討夜市發展的歷史變遷,是因為夜市的存在不僅是許多人生活的一部份,與區域的發展也有高度的相關。本論文以位於台南市東區、南區、北區、中西區、安平區、安南區的夜市為研究對象,在時間的分段上則分為民國60年代以前、民國60年代、民國70年代、民國80年代、民國90年代到現在,共五個階段探討夜市的存在與台南歷史的關聯。當中不僅記載已消失的夜市,對於現在各區域仍存在的夜市,也加以記錄現況並分析探討未來發展的限制。研究結果如下: 日治時期,對於攤販的流動管理相當嚴格,在大馬路旁禁止設攤,對於肩挑負販者,會加以驅趕甚至沒收攤子,因此流動攤販難聚集「結市」,自然難形成「夜市」,在日治時期著

名的夜市為日人設立的「沙卡里巴」,當時熱鬧滾滾。 戰後,日人退出台灣,一些做小生意的攤販紛紛出現街頭,甚至在交通要道上聚集成市,當時的東門城夜市、東門圓環夜市、小西門夜市、西門圓環夜市都是因此產生。 民國70年代是台南市夜市的重要分水嶺,占據道路兩旁營業的夜市帶來許多問題。迫使市府驅趕所有位於道路兩旁的夜市,並規定重要道路不可設攤,因此為空地型態的夜市開啟一扇大門。 民國70、8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夜市生意很好,每晚營業額超過萬元。民國80年代後期景氣變差,夜市的黃金歲月慢慢消失。 民國90年代由於媒體的推波助瀾,出現觀光旅遊化夜市的型態,其中以花園夜市最負盛名。其他

區域的中、小型夜市的人潮因受景氣影響,生意好壞差異大。 在不景氣的環境之下,夜市如何開拓出屬於自己獨特的道路,將是夜市經營者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