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災害申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通勤災害申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游正曄寫的 就是這本勞社法體系+解題書(2版) 和爾畢特的 勞動社會法題型破解(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操小教室】Google建議的最短路線才算合理的上班路線嗎?也說明:根據新聞報導,一名劉姓女子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事後向勞工保險局申請職業傷害醫療給付,但勞保局認為劉女 ... 通勤災害是勞工保險條例中的職業傷害.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讀享數位 和學稔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炫秋所指導 賴昱安的 職業災害補償調解機制之困境與解決之道 (2021),提出通勤災害申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調解、仲裁、職業災害補償、勞動事件法。

而第二篇論文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系環境管理碩士班 曾麗荷所指導 董雅芳的 農務作業人員安全衛生危害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農務作業人員、農業危害、安全衛生、肌肉骨骼不適的重點而找出了 通勤災害申請的解答。

最後網站通勤災害是否屬勞動基準法之職業災害-評桃園地方法院110 ...則補充:「法源法律網」為專業法學資料庫,收錄:法規(憲法、法律、法規命令、行政規則、地方法規)、司法判解(大法官解釋、司法解釋、判例、精選裁判、具參考價值裁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通勤災害申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就是這本勞社法體系+解題書(2版)

為了解決通勤災害申請的問題,作者游正曄 這樣論述:

  為什麼要買這本?作者告訴你   •完善體系建構、臨場例題演練一次搞定,貫徹一本書主義,就是這麼簡單!   •輔以圖表及表格方式說明,輕易理解深奧法律概念與複雜法令內容!   •從實務見解及時事議題出發,補充學理上說明,問題意識與論述內容夠接地氣不走鐘!  

通勤災害申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天災出勤,民航局允訂準則保障航空從業人員權益1061108】

在立委鍾佳濱的要求下,交通部民航局同意訂定航空從業人員天然災害期間出勤管理準則,作為申請補假及提供危險津貼的依據,以保障航空人員權益。

鍾佳濱針對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質詢指出,颱風天停班停課的目的是為讓民眾避災,但在一般民眾停班停課的同時,卻有許多人因職責所在必須出勤,由於天候瞬息萬變,事前難以精準預測,因此他建議與其事前放錯假,不如事後補准假,相關單位應提供即時交通路況資訊,作為通勤判斷依據;如未宣佈停班停課,可依氣候觀測、路況的歷史紀錄,作為事後免出勤的佐證資料;並對停班期間值勤者給予危險津貼。

依勞動部「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交通事業及其他性質特殊之事業,天然災害發生時(後)的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如未有規定者,須參照該規定辦理。目前航空業針對天災期間危險津貼,各家航空公司規定不同,有的公司未提供津貼。

鍾佳濱認為交通運輸業肩負大眾運輸責任,飛行及通勤過程涉及人身安全,而航空業在颱風天面臨二大課題,飛機起降安全由専業機構把關,通勤安全則由個人依交通狀況自主判斷,希望民航局訂定天然災害發生時(後)的出勤管理準則,以公權力要求各航空公司遵守,讓勞工得依交通實況自主判斷是否出勤,若因路況危險或交通中斷無法到勤者准予事後補假,而勞工應雇主要求出勤時,雇主應提供危險津貼等保障,以維護航空從業人員權益。

民航局長林國顯認同鍾佳濱的主張,同意邀請航空業者協商訂出一套準則供航空業遵循。

職業災害補償調解機制之困境與解決之道

為了解決通勤災害申請的問題,作者賴昱安 這樣論述:

當勞工遭遇職業災害時,輕則住院,重則導致失能、甚至死亡,所以在整個勞動關係的議題上,職業災害對勞工及其家屬造成之衝擊,更甚於一般常見的勞資爭議。勞動基準法所規範的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對於勞工來說就是最即時的經濟上支持,惟當勞資雙方對於職業災害補償,產生認知上之差異時,司法訴訟雖然係屬最後的紛爭解決手段,但漫長的審理過程,勞工需要額外負擔經濟及時間上之成本,也使得勞工視司法訴訟程序為畏途。勞資爭議調解則係屬現行實務上最廣泛被使用的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希冀透過設置此制度,能夠使勞工權益能夠更快速及更便捷的獲得救濟,惟經統計每年仍有至少約6,000件權利事項之勞資爭議,於調解不成立以後,也未進入到司

法訴訟程序,導致勞工權利難以獲得填補。職業災害又可分成職業傷害與職業疾病2大類,其案件性質之特殊,也造成職業災害補償案件於勞資爭議調解程序中,更難以調解成立,故本文特別提出法令修正及行政措施調整之建議,期盼能夠使遭遇職業災害之勞工,權利能夠即時獲得救濟,並撫平傷痛。

勞動社會法題型破解(3版)

為了解決通勤災害申請的問題,作者爾畢特 這樣論述:

  《題型破解》完整收錄重要題型,以體系化的編排方式呈現,以擬真的版面、字數作答,輔以關鍵字句提醒,陪您一起破解難題,找到打開國考大門的鑰匙。     1.題目編排體系化,對照個人讀書進度,隨時練習題目。   2.版面完全擬真,答題字數完整呈現,每次練習皆如臨國考戰場。   3.隨題標註考題重點、關鍵字句,便於反覆記憶背誦。   4.精準的題型分析,豐富的答題參考資料,不再掛一漏萬。

農務作業人員安全衛生危害之研究

為了解決通勤災害申請的問題,作者董雅芳 這樣論述:

農業是國家重要的產業,因戶外作業環境特殊,因此農業是最危險的行業之一。本研究目的欲探討國內農業環境可能存在的安全衛生危害因子並提出改善建議。本研究採用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屏東地區的農戶,以隨意訪談方式完成74戶問卷。問卷內容除了一般基本資料外,尚包括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人因性四大危害因子以及職業安全危害因子之調查。研究發現,農業勞動人口年齡以51-60歲居多(佔45.9%)呈現農村老化現象。有40.4%農民表示使用除草機後有振動引起的手指麻木、刺痛之自覺症狀,進一步分析發現除草時間低於30分鐘之農民,則不會有手指麻木等症狀(p = 0.0024)。農民噴灑農藥時,大多數農民不會挑選

正確的防護具,噴灑農藥後有40.7%的農民皮膚會發癢;在農地執行作業時昆蟲叮咬是農民最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健康自覺不適症狀以肌肉骨骼不適最多(62.2%);在職業災害部分,一年內曾發生滑倒跌倒有18人(24.3%),其次是割傷切傷17人,且切割傷多數是因剪刀所造成。為降低農務人員職業災害,建議加強其危害辨識能力、農藥使用知識、選擇正確的防護具,另為有效減少肌肉骨骼傷害風險,應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及善用器具,使用振動農機具時建議縮短作業時間及佩戴耳塞等防護具,並建議農務人員定期進行各項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