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程度 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都市化程度 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真識知識內容機構寫的 繽紛樂齡 合勤共生宅年鑑 第二輯 和JeffreyD.Sachs的 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從舊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地理、技術與制度如何改寫人類萬年的歷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策馬天下 和大塊文化所出版 。

佛光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 周國偉所指導 葉怡君的 區域特徵差異與家庭教育支出彈性的變化: 台灣縣市案例 (2021),提出都市化程度 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區域特徵、恩格爾曲線、家庭教育支出彈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健康事業管理研究所 陳楚杰所指導 陳思潔的 臺灣失智症患者安寧緩和醫療、積極治療、死亡地點的趨勢及因素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積極治療、死亡地點的重點而找出了 都市化程度 定義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都市化程度 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繽紛樂齡 合勤共生宅年鑑 第二輯

為了解決都市化程度 定義的問題,作者真識知識內容機構 這樣論述:

融合 / 多元 / 自立 / 豐盛 / 延展   融匯整合生活空間,適應跨齡多元使用   內外串連支持系統,打造高齡長者新生   連結整合經營模式,兼顧永續落實共生   台灣社會各界對於「共生宅」日漸熟悉,儼然已成為「優質高齡生活環境」的代名詞,但其背後所承載的概念、實踐的方法、營運的體系,多數人仍難得窺其堂奧。打造「共生宅」聞名台灣的合勤團隊,取材世界各地優質共生宅,結合在地需求,兼具傳承與開創,其中最具標的性的「合勤烏日共生宅」,於本年度落成啟用,開始對外經營。規畫初期的理想與概念,而今已落實為結合空間、服務、生活與運作系統,其中可具體看到高齡住宅系統如何在軟、硬體設施及整合各層面

的規畫巧思:   .在所有的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均做到完整的無障礙設計,讓高齡長者與身障者可以自由而安全的移動。   .以完善的空間架構與硬體規畫作為支持,為入住長者提供豐富的生活內容及照護服務。   .以產業創新的層次,建構完整且開放的系統架構,讓高齡共生宅不但可含納多元面貌,還可承載多樣化的服務。   合勤烏日共生宅融合「全空間無障礙設計」、「軟體硬體一步到位」、「創新規畫系統化經營」的專業高齡住宅典範,它將提供高齡長者豐盛且繽紛的銀髮新人生! 產官學社會菁英‧聯名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白妙珠/台中市山海屯脊髓損傷協會秘書長   江鳳英/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江鳳英理事長   

邱臣遠/臺灣民眾黨籍立法委員   林崇偉/众社會企業創辦人   花敬群/內政部政務次長   周瑛琪/東海大學療癒環境管理與研究中心主任   陳玉珍/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許育寧/銀光未來創新協會理事長   張麗善/雲林縣縣長   楊文廣/朝陽科技大學副校長   楊玉欣/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   楊賀雯/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教授   蔡淑瑩/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蔡壁如/臺灣民眾黨籍立法委員   賴峰偉/澎湖縣縣長   簡瑞鴻/大號文創整合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  

區域特徵差異與家庭教育支出彈性的變化: 台灣縣市案例

為了解決都市化程度 定義的問題,作者葉怡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了探討台灣各縣市區域特徵和家庭教育支出彈性之間的關聯性,以恩格爾曲線作為研究工具,採用1998年到2020年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之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內家庭教育消費支出與家庭特徵變數(女性人口、就業人口等)的追蹤資料進行實證分析。推估台灣各區域之家庭教育經費支出彈性皆大於1。當家庭所得增加時,家庭教育經費支出增加的幅度會超過總消費支出的增幅。而基隆縣、花蓮縣和台東縣的支出彈性較高,而新竹縣是全台平均家庭教育支出彈性最低之縣市。實證結果發現每戶可支配所得、低收入戶人口占比及粗離婚率是造成區域家庭教育支出彈性差異的原因,有顯著負相關,且具不同模式穩健性。進行分群探討地域特徵對家庭教育支出彈性的

影響程度後,發現區域特徵對家庭教育支出彈性影響只在台灣東西部存有些許差異性。換言之,造成台灣縣市家庭教育支出彈性差異的原因,並非單純源自行政區或地理位置劃分所致。

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從舊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地理、技術與制度如何改寫人類萬年的歷史

為了解決都市化程度 定義的問題,作者JeffreyD.Sachs 這樣論述:

極端氣候、重度汙染、貧富不均、戰爭風險, 我們正站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 當人類來到生存的關鍵時刻, 翻開七萬年的歷史,我們是否能借古鑑今,開啟永續的大門?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由著名經濟學家薩克斯撰寫的世界史,總結了過去七萬年來的歷史演變。買了這本書,可以扔掉你書櫃上數十本那些號稱專家寫的!」      二十一世紀初,我們再次進入新的地緣政治時代。權力越來越分散,尤其當亞洲也擁有了西歐和美國的技術、經濟、和軍事優勢後,中國、印度、北韓和巴基斯坦成為核武大國,影響全球局勢舉重若輕。不僅如此,數位時代技術的演變,也正在催生全球化權力關係的變化,同時,網路戰成為二十

一世紀最新的戰爭。     地緣政治反應了「帝國」的樣貌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1914年,大英帝國仍然統治著世界;到1960年,大英帝國基本上已經消失了,蘇聯正在挑戰美國的霸權領導地位;1991年12月,蘇聯也從地圖上消失。今天,中國崛起,印度的勢力以極快的速度增長,而非洲的人口上升,預示了二十一世紀的後半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權力版圖。     同時,二十一世紀對於人類的基本生存權而言,也面對極大的挑戰: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消失、越來越廣泛的環境汙染,這些都是全球需要攜手面對的難題。     二十八歲即獲聘為哈佛終身職的著名經濟學者傑佛瑞.薩克斯,繼《文明的代價》一書後,將視野拉回過往七萬年的歷史演

進。他想知道,若想保證人類的長遠未來,那麼借古鑑今是否有可能?如果我們能研究出過去每個時代的演變與困境,是否就能解決今日的問題?     在本書裡,薩克斯將人類的歷史拆成七個時代:舊石器時代──人類以狩獵採集者的姿態誕生;新石器時代──因農業帶來的密集人口,使得狩獵採集者的競爭力削弱並消失;馬背時代──動物的馴化,讓貿易、通訊都變得更為廣泛,城市發展也逐漸密集且多元;古典時代──世界各區域的文明蓬勃發展,人類史上首度出現陸上帝國;海洋時代──開拓新大陸讓貿易範圍寬廣,跨洲的海洋帝國也於此時誕生;工業時代──蒸氣革命帶來大量工業化,催生了第一個世界霸權大英帝國;以及數位時代──霸權由英國轉為美國

,而數位革命又帶來新型態的經濟、戰爭、與地緣政治關係。     薩克斯並以五個問題為切入點扣問:   ■是什麼造成了全球化?   ■地理、技術與制度如何交互影響?   ■一個地區的影響力如何向外擴張?   ■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全球局勢?   ■我們有辦法從過往的全球化汲取教訓,並迎接當下的挑戰嗎?     對於現今世界面臨的危機,薩克斯於書中提出了精闢的見解,更對僵化的聯合國與其他世界組織提出了改革的呼籲。無論是回顧人類七萬年的歷史演進,抑或是對未來的展望上,本書皆展現了全面的觀點,並彌補了傳統經濟學上最缺乏的經濟歷史。薩克斯的這本傑作不僅是強國的警示之書,對於夾擊於強權競逐下的台灣該如何面對世

界局勢,也深具啟發。   名人推薦     朱敬一 中央研究院院士   何榮幸 《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胡川安 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范琪斐 資深媒體人   黃貞祥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陳嘉行 焦糖哥哥   寒波 演化人類學「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蔡宏政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專文推薦     蔡宏政(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各界好評     「歷史上每個全球化時代都帶來重要教晦。在面臨數位時代的三大挑戰(不平等加劇、環境退化、因地緣政治改變所升高的戰爭風險)時,我們必須開始深植永續

發展、社會民主、容納多樣性等核心觀念;否則別忘了,『人類可以是自己最可怕的敵人』正是歷史的最大教晦。」──《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何榮幸     「在百年一遇的疫情中,除了病毒搭上人體無遠弗屆地流通全球,也讓我們見識到沒了暢行無阻的國際旅行有多麼不方便。科技和文明的發展若能持續,人類跨出地球星際旅行應該是早晚的事。薩克斯的這本好書告訴我們,這一切雄心壯志,早在七萬年前就蓄勢待發,並且在人類族群跨越時空的的競合中不斷加速前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由著名經濟學家薩克斯撰寫的世界史,總結了過去七萬年來的歷史演變。買了這本書,可以扔掉你書櫃上數十本那些號稱專家寫的!」

──《槍炮、病菌與與鋼鐵》作者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     「了解歷史可以幫助引導未來,但是現今的經濟學課程往往缺少經濟歷史這一塊。薩克斯書寫了過去七萬兩千年來,人類、技術和自然如何相互作用,逆轉了這種趨勢!這本書傳達的關鍵在於,儘管技術進步呈指數級增長,但我們從中受益的能力始終取決於人們選擇組織自己的方式。今天,這意味著儘管數位科技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但公共政策和公司治理依舊深深影響著誰能受益。未來,永續性和包容性將如何發展,取決於我們參與民主的模式、我們建立的道德標準,以及允許所有人在公共領域蓬勃發展的能力。本書必讀!」──倫敦大學創新與公共價值經濟學教授 瑪麗安娜・

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     「當今的經濟學正重新檢視歷史觀點,挖掘其根源。結果,在薩克斯的精巧掌控下,令人大開眼界,耳目一新。《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是千百年來人類歷史的導遊,其獨特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以新的方式理解當代困境。儘管他講的故事似乎讓我們感到悲觀,但薩克斯拒絕如此思考歷史,並因為他對人類永續性的追求,從而恢復了可能性。一本重要的賦權書。」──《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作者 斯溫・貝克特(Sven Beckert)     「薩克斯的驚人傑作──書寫領域令人嘆為觀止,洞察力令人振奮,其概念深具開創性。對於那些關心人類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去的讀者來

說,他的書充滿著歷史教訓,卻仍對未來保有希望。他頭腦清晰,堅持己見,為我們也為子孫後代提供了路線指引。這實在是一本好書。」──地理學者暨牛津大學講座教授 高登・克拉克(Gordon L.Clark)     「薩克斯寫了一本出色的書,扼要地介紹了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他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說明,包括地理、技術和組織如何在七個不同的時代共同發展了七萬多年,塑造了全球化。然後,他解釋了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停止破壞環境,避免社會和地緣政治災難,而我們幾乎已經快要成功了。本書不可不讀。」──《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評論員 馬丁・沃夫(Martin Wolf)     「《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為人類的發展提供

了無與倫比的解釋。對於任何好奇人類是如何發展至今、我們未來的挑戰又是什麼的人而言,非得看這本書不可。薩克斯的權威著作引人入勝,為人類歷史提供了深刻的見解,並提供了迫切需要的見識,讓我們對當前世界狀況有所了解,並提供重要的指引。」──《分裂的全球》、《發現時代》作者 伊恩・高登(Ian Goldin)     「作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特別顧問,薩克斯始終強調,只有以全球為範圍進行前瞻性的合作,才能實現永續發展。在新的全球化願景中,薩克斯展示了為什麼和平合作的緊迫性比過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重要。人類身為一個物種,需要了解我們共同的命運,才能夠生存,而這本書能幫助我們達成共識。」──聯合國前秘書長

潘基文(Ban Ki-moon)

臺灣失智症患者安寧緩和醫療、積極治療、死亡地點的趨勢及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都市化程度 定義的問題,作者陳思潔 這樣論述:

背景:失智者的溝通障礙以及失智症往往不被認為是絕症等特性,都對其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積極治療及死亡地點造成影響。目的:探討國內失智症患者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積極治療及死亡地點的趨勢及因素。方法:本研究利用衛生福利部提供之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以2010-2019年因失智症死亡者為研究對象,利用SAS9.4進行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及Chi Square Test來探討研究對象基本人口學特性分布情形,並利用Cochran-Armitage Trend Test及Logistic regression,以死亡年份、接受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性別、年齡層別、婚姻狀況、投保金額、投保地區都市化程

度、CCI 分類等,來探討其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積極治療及死亡地點的趨勢及因素。結果:研究對象共有13,981位,在2010-2013、2014-2016及2017-2019年死亡者分別有3,460位、4,463位及6,058位,其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的比率趨勢上升,接受積極治療及在居住所死亡的趨勢下降;研究對象接受安寧緩和醫療之相關因素包含:在2014年後死亡、有接受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男性、≧85歲、未婚、投保金額≦19200元、投保地區都市化程度中或高、CCI分類1分以上等;接受積極治療或心肺復甦之相關因素包含:在2013年前死亡、沒有接受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沒有接受安寧緩和醫療、≦74歲

、投保金額≦19200元等;在居住所死亡之相關因素包含:在2014-2016年死亡、沒有接受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沒有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生命末期沒有接受積極治療、女性、≧75歲、已婚、離婚、配偶死亡、投保金額≧19200元、投保地區都市化程度中或低、CCI分類0分等。結論:研究對象的安寧緩和醫療及積極治療等生命末期品質指標有改善趨勢,而死亡年份、緩和醫療家庭諮詢會議、年齡、投保金額等為臺灣失智症患者安寧緩和醫療、積極治療、死亡地點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