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鎮原住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關山鎮原住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LSD寫的 海市蜃樓V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和蔡培慧,陳怡慧,陸傳傑的 台灣地名事典【精裝典藏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議會施政總報告饒慶鈴:打造高效率行政團隊願與鄉親共同努力 ...也說明:...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利用5個月時間解決20餘年土地問題,關山親水公園終 ... 完成重劃作業,釋出約6公頃多土地,全國第一次專案辦理原住民保留地增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田園城市 和遠足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鄭麗榕所指導 許玉欣的 傳說、利用與保育:近代臺灣海洋史中的鯨豚 (2021),提出關山鎮原住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鯨豚傳說、捕鯨、漁業史、海洋史、海洋文化、海洋保育。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觀光事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方彥博所指導 杜鴻安的 後疫情時代導遊人力培訓之研究-以觀光導遊協會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後疫情、人力資源管理、觀光產業、導遊職能、人才培訓的重點而找出了 關山鎮原住民的解答。

最後網站社區通各社區網站-台東縣關山鎮北庄社區則補充:居民大多由西部移居至此,居民以客家人最多,佔社區總人口二分之一,次為閩南人,再其次為榮民榮眷及原住民,由關山鎮德高里18鄰至33鄰所組成,民風淳樸、勤快。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關山鎮原住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V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關山鎮原住民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台灣各地常可見偌大的閒置公共設施,其產生的原因包括政黨輪替、政務官更迭、競選支票承諾、政策轉彎、空間使用目標不明確、特定活動而非常態活動之建設、管理不善、不當的競爭型計畫、法規過時或抵觸、行政程序阻礙,加上少子化、人口超高齡化,以及成立六都導致人口更加集中於都市⋯⋯   近十年來因政府正視公有閒置空間,逐漸進行整頓與活化,整體而言效率提高不少。本集《海市蜃樓》動員四十多位學生進行第七次全面抽樣踏查,收錄了六十一處完全閒置、部分閒置、低度使用或延宕開發之公共設施、四處天然災害導致閒置的公共設施、二十處閒置活化再閒置之公共設施,以及十五處已活化或活化中之公共設施,按往例一

樣,總計一百處案例。  

傳說、利用與保育:近代臺灣海洋史中的鯨豚

為了解決關山鎮原住民的問題,作者許玉欣 這樣論述:

鯨豚在現今作為海洋生態的指標生物,但除此之外,臺灣為一擁有豐富鯨豚生態的海島,在島嶼歷史中,人們對鯨豚的認識、互動與利用,同樣能作為海洋文化與觀念的展現。本論文欲於近代臺灣海洋史中加入非人動物的視角,檢視鯨豚在近代初期、日治時期與戰後的歷史脈絡下,所反映而出的傳說、利用與保育三種面貌,並以此透視長時間下,鯨豚、海洋觀念上的變化與意義。在日治時期以前,臺灣並無發展出商業性的捕鯨活動,不過作為一個海島,與鯨豚的相遇早在荷治時期,就已悄悄反映在鯨油貿易蹤跡當中。而至19世紀開始,地方志、遊記以及在臺西方人的紀錄中出現鯨豚的身影,並有如漢人對鄭成功與大鯨的傳說想像,以及原住民族中的鯨豚傳說,再再反映

了人們對巨大而神祕的鯨豚印象,以及寄託於鯨豚的海洋情懷。日治時期,隨著日本母國捕鯨文化與技術的帶入,臺灣的鯨豚資源被有計劃的調查與捕撈。自1913年起,南灣(大板埒)開展捕鯨業,鯨豚被視為經濟性動物,直至1943年,大板埒捕鯨結束,總共捕獲多達800頭的鯨豚。日本母國的捕鯨文化和技術,影響了臺灣對鯨豚與海洋的觀念,鯨豚成為可以大量捕撈的商業海洋資源,更從中可見捕鯨業與日本的關係,呈現高度仰賴母國的日本內地人漁業性質;再者,在大量被捕撈的座頭鯨數量中,也反映了臺灣的海洋生態史。戰後臺灣在漁業增產、地方經濟利益下,重新恢復捕鯨業,並持續將鯨豚作為經濟性動物來利用,分別在1950年代與1970年代開

展,前者為位於香蕉灣的沿海捕鯨、後者則進行遠洋工船式捕鯨。1980年代,隨著保育觀念以及美國壓力影響下,臺灣政府於1981年公布停止商業捕鯨,但直至1990年澎湖沙港事件後,鯨豚才正式納入保育法令當中。1990年代,在鯨豚保育觀念的開展,以及對本土的關懷下,鯨豚書寫興起,同時鯨豚成為了海洋國家的象徵,代表著保育與本土的觀念,重新定義了鯨豚對人、以及臺灣島嶼的意義。17世紀的鯨油、以及19世紀開始直至1990年代末之間,鯨豚在臺灣島嶼上的變化,作為檢視海洋生態與海洋觀念歷程的意義,與此同時,更反映了島嶼複雜而多元的海洋與海洋文化史脈絡。最後,從臺灣島上的鯨豚歷史,吾人也可再思臺灣與海洋、環境的關

係。

台灣地名事典【精裝典藏版】

為了解決關山鎮原住民的問題,作者蔡培慧,陳怡慧,陸傳傑 這樣論述:

以地名為線索 縱走台灣400年,橫越全島368個鄉鎮 透過簡要的文字、豐富的圖像 具體而微的一覽台灣各地開發史與鄉鎮概述   ★收錄台灣由北到南、從西到東,包含外島共超過5000則地名辭條。即使不能一口氣讀完,仍然值得珍藏,以供日後細細查閱。   ★珍貴的古地圖與老照片,不僅輔助閱讀,亦傳達出許多比文字敘述更為客觀的觀點與資訊。   ★地名小故事專欄,用淺顯的筆觸及說法,讓我們對台灣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環境有更深入的瞭解與感動。   ■好書大家讀 2013年度好書獎   認識「台灣」,從認識家鄉的地名開始   台灣舊地名與我們自身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要知道台灣舊地名?   地名

乃是生活於該處土地上的社群共同記憶與情感的象徵。許多時候,人們往往著眼於當下的環境空間,忽略了腳下的土地承載著千千萬萬年來先祖生活的遺跡。   除了廣博知識、豐富視野外,舊地名顯然存在著與個體自身的牽繫。本書介紹了許多地名的由來,介壽路到凱達格蘭大道,從吳鳳鄉到阿里山鄉,呈現出的意義,不只是改個名字如此簡單,探究其中,可以看出族群意識從虛無中被喚起的生命力。更積極的態度是,我們可以藉著對台灣舊地名的探索,開始認識家鄉的歷史。   鄉土故事的泉源,更是自然地理與人文歷史的縮影   台灣各地的舊地名,是歷代移墾、移居這島嶼的先民,因不同語言、文化、傳統,歷經長久歲月的創造與融合,才交織出台灣

獨特且豐富的地名文化。舊地名的探源,不僅可以了解地方的地理、歷史、民俗,追溯先人生活的歷史軌跡,更是傳承鄉土文化故事的泉源,記錄台灣歷史發展的縮影。   本書圖文並茂的介紹台灣各地的昨日風華,帶你從認識家鄉的地名開始,進一步瞭解在地人文與歷史的感動。   留存在地名中的歷史記憶……   .五結鄉:「結」是墾民組織的最小單位五結鄉,顧名思義指第五個拓墾區。   .獅球嶺:此地山丘形似獅子戲球,故名。雖如今已因高速公路及種種建設將山形破壞,但我們仍可從其名遙想當年。   .北投:舊名北投社,原為凱達格蘭族內北投(Kipatauw)社址。凱達格蘭語patauw意指巫女,傳說過去曾有巫女住在此地

而得名。   .掃叭社:原為阿美族古老部落,荷蘭東印度公司紀錄Sappat或Zapat,為現瑞穗鄉舞鶴村。   .苓雅區:舊時為漁民聚居、曬網的地方,因為使用苓仔網捕魚,因此被稱為苓仔寮。   .歸仁區:此地曾是西拉雅族新港社的墾地。「歸仁」之名為鄭氏時期取「天下歸仁」之意而來。  

後疫情時代導遊人力培訓之研究-以觀光導遊協會為例

為了解決關山鎮原住民的問題,作者杜鴻安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臺灣的觀光產業受後疫情時代的影響產生了變化,觀光產業鏈下的導遊行業亦隨之發生劇烈的改變,探討後疫情時代的導遊協會與導遊人員面臨的問題與改善措施,如何藉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才培訓,精進導遊的職能,留住優秀導遊人才,吸引國外來臺旅客,形塑臺灣成為觀光勝地,讓後疫情時代的觀光產業發光發熱。本研究以觀光產業相關之產官學為研究對象,採專家訪談方式進行,區分政策前瞻性時效性、適時修訂不合時宜法規、增強專業職能、精實人才管理、興革人力培訓等5 個構面擬訂訪談大綱,透過訪談以瞭解疫情後導遊人員在人力培育的重心及如何符合國家政策與旅行社業者的需求,以及未來發展之建議。根據文獻、專家訪談、重要性分

析、研究結果建立後疫情時代協會落實導遊人力培訓的元素,有效提升導遊適應環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