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鈴丹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民族音樂研究所 呂鈺秀所指導 蔡儒箴的 1967年卑南族的祭儀歌聲—《歐樂思—史惟亮檔案》錄音資料研究 (2018),提出風鈴鈴丹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歐樂思—史惟亮檔案、民歌採集、卑南族音樂、emayaayam、pairairaw。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風鈴鈴丹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967年卑南族的祭儀歌聲—《歐樂思—史惟亮檔案》錄音資料研究

為了解決風鈴鈴丹尼的問題,作者蔡儒箴 這樣論述:

1960年代中期,史惟亮與許常惠曾進行多次的民歌採集,但在後續文獻中卻未見成果的錄音資料。2009年吳榮順曾進行《許常惠教授民歌採集運動時期歷史錄音還原第二期計畫期末報告》資料整理,其中雖有部分當年資料,但是成果顯示的卑南族錄音資料,卻未齊全,2013年由歐樂思神父長期保管的《歐樂思—史惟亮檔案》歸返台灣後,其中的卑南族錄音,補足了2009年許常惠資料中所缺少的部分。1967年採集團隊於卑南族南王、巴布麓、初鹿、知本與下賓朗五個部落進行錄音,史惟亮曾在其日記上書寫,希望將來能對於此批資料進行比較,可惜前人因種種原因,未能達成此願望,因此本論文選擇了卑南族音樂中的祭儀歌謠emayaayam與p

airairaw兩部分,進行音樂分析比較,以接續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的目標。本論文第一章說明1967年卑南族錄音的資料狀況,錄音口述報導的曲數共有136首,其中含有許多重複錄音與多首接連演唱,經重新計算後總數為158首。第二章透過族人記憶勾勒出當時採集地點、引線者與歌者印象。引線者多為教職員、村長或是文化傳承者;歌者則是部落中擅唱者,且彼此多為親屬關係,因此當年採集可能為引線者收到採集的訊息,便連繫家族成員、居住在附近的族人,以及部落中擅於歌唱的族人錄音。當年參與錄音之歌者總共有50人,18位男性歌者、32位女性歌者。第三章與第四章分別為emayaayam與pairairaw的樣本分析。本

論文以前人文獻為基礎,分析1967年的樣本。透過音樂比較,可見兩種歌謠從過去到現在的演唱形式並未改變,且也能見卑南族Puyuma卑南社群與Katratripulr知本社群兩個系統之差異。emaayayam共錄有9首樣本,從裝飾音部分觀察,發現南王與巴布麓部落使用之裝飾音較為相似;初鹿與下賓朗部落所使用的裝飾音則較接近,前者顯現Puyuma卑南社群系統,後者顯現了Katratripulr知本社群系統。pairairaw樣本共錄有4首,其中初鹿與知本部落為非大獵祭pairairaw;下賓朗部落為大獵祭pairairaw。透過音樂分析與比較發現,下賓朗部落的大獵祭pairairaw旋律,含有南王(P

uyuma卑南社群系統)與初鹿(Katratripulr知本社群系統)部落大獵祭pairairaw相似的輪廓走向,可見兩個系統的融合現象。另也發現,初鹿部落與知本部落之非大獵祭pairairaw旋律相近;而知本部落的非大獵祭pairairaw旋律又與此部落之大獵祭pairairaw相似,最後歸整出演唱形式、樂句、歌詞內容與模式乃是辨別大獵祭與非大獵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