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人笑臉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饅頭人笑臉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曉卿寫的 至味在人間:跟著「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品嚐大江南北的家鄉味 和蘇建新...等的 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5:常用詞語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意思: 天使笑臉Emoji表情符號| EmojiAll也說明:一個眯着眼,抿着嘴并附帶天使光環的微笑臉,光環本身表現出像天使般美好善良的特質。一般用于表達某人像天使一樣善良、美好,又或者表達無辜。在實際使用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圓神 和如果所出版 。

最後網站饅頭人表情 - Forfest則補充:4; 2018-06-23 呵呵表情包什么意思饅頭人. 大家好我是表情豐富的饅頭人 ... 微笑表情Smiley Faces 笑臉和笑臉是最常用的表情符號,它們通常拿來表示幸福或正向的感受。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饅頭人笑臉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至味在人間:跟著「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品嚐大江南北的家鄉味

為了解決饅頭人笑臉意思的問題,作者陳曉卿 這樣論述:

「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總導演十年談吃文章首度結集 一本攪動千萬讀者味蕾,讓人食慾大開、口水橫流的吃貨手札   「我的故鄉只有一小塊,她在我的舌尖上」   作者陳曉卿為《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總導演,但在名導之外,他更是名聞遐邇的老饕。強調「美食是掃街掃出來」的他,熱中尋覓大街小巷的平民美食,更因此被朋友戲稱為「掃街嘴」。   本書為這位美食愛好者的十年飲啜筆記,陳曉卿以文字為食材,寫下了靈魂深處的家鄉味,以及拍紀錄片時跑遍大江南北的四方美味,並佐以食物背後的人情、故事,一一寫下所有他關於食物蒸炒煎炸的獨門記憶。     「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貫穿這一篇篇令人咂嘴的美食文字的,是食客、

廚子,是和菜色一樣霸道的服務生,也是與作者同桌共飲的那個人。作者認為世上最好吃的是人,人間至味往往醞釀於人與人之間,比起吃什麼、在哪吃,「和誰吃」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美食大多是離不開故鄉的,只能在當地好吃」   館子、夜市、菜場、鍋裡碗裡……如果問陳曉卿美味究竟在何方,他的手指最終會指向家的方向。他說自己拍《舌尖上的中國》時,重現老家的醬料不過用了兩個星期,但醞釀和發酵這本書,他用了將近四十年。   ■ 魚最好吃的部分在哪裡?   宜昌人陳敏,話不多,做事穩當,每次煮魚吃魚,都不動聲色。有一次,陳敏的媳婦來京探班,等陳敏煮完魚,忙東忙西坐到桌上,一通亂找,漲紅著臉問道:「我的那

塊肉呢?」蔣、段二人大惑不解:「哪塊肉?哪塊肉?」陳敏支吾著:「就……那塊……」媳婦在一旁應聲:「我吃啦!」媳婦說的正是那兩塊月牙肉——魚鰓邊最細滑、最鮮嫩的所在。據說從前土匪綁票,都是先餓人質兩天,然後煮頓魚,就等著看人質從哪裡下筷子。筷子先挾魚脊背、肉多的地方,肯定是窮人家孩子,放了算了;要是先吃月牙肉,那必須死等贖金,這是富貴人家的香火。——〈紅脣添香〉   ■ 最好吃的年夜飯永遠在家裡   有人認真起來,非要讓我推薦「味道好」的年夜飯去處,我的回答永遠是:家裡。濃濃的暖意中,一家人就像回到了從前,老爸在廚房和餐桌之間做折返跑,我媽在一二三四地數著盤子碗的數量,唯一不同的是多了電視裡

稀稀落落的晚會……及至全體坐下,父母笑盈盈地看著大家,在他們眼裡,我們還是沒出家門的孩子。老媽坐我旁邊,像當年摩挲豬頭一樣撥攏著我腦袋:「哎喲,多了很多白頭髮哦……」我看著她眼角密密的皺紋,心下不覺一酸。——〈年夜飯之味〉 各界推薦   焦桐(飲食文化專家)   蔡瀾(作家、美食家)   蔡珠兒(作家)   張國立(作家)   胡天蘭(美食評論家)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松露玫瑰(食譜書作者及譯者)   莊祖宜(廚師、作家)   王瑞瑤(中廣超級美食家主持人、資深美食評論家)   Liz 高琹雯(美食作家)   李絲絲(誠品書店Cooking

Studio資深企劃)   王浩一(府城達人、城市作家)   陳曉卿是我相信得過的美食家。——蔡瀾   曾幾何時,吃一頓飯除了行前要做攻略,進食當中還不忘拍下食物的「倩影」,甚至立刻上傳至社群網站實況轉播。此乃趨勢,更是個人嗜好。而《至味在人間》帶領讀者進入最純粹的飲食氛圍,以記憶佐餐,用初心品嚐。此外,作者描繪各項美食時,字裡行間香氣四溢,令人心馳神往。——松露玫瑰   陳曉卿這本書從頭到尾談的只一樁大道理:感情,吃飯的感情。談得深哪,談得我口水如夏天午後的大雷雨。——張國立   導演寫吃,個人風格鮮明,充滿畫面感和立體聲,是我讀過頂尖精采的食記。——莊祖宜   這幾年我走訪的中

國美食一一從書中躍出,彷彿還聞到熱氣蒸騰的味道。我看到了當下且真實的庶民生活美食,而不再有時差、有距離。——王瑞瑤   讀陳曉卿,頗有「孤獨的美食家」的況味,但更幽默、機智、瀟灑。——Liz高琹雯   這是一本幸福有情有韻的好書。——王浩一 作者簡介 陳曉卿   紀錄片導演,美食專欄作家。   1965年生於安徽靈璧,1989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後,進入中央電視臺工作至今。1991年開始拍攝和製作紀錄片,作品有《遠在北京的家》《龍脊》《百年中國》《一個時代的側影》《甲子》等。   2012年,領銜製作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首播後引起廣泛關注,後陸續在臺灣、香港、新加

坡等地播出,影響遍及海內外,成為年度話題。   因對各種食物不加挑剔的熱愛,且熱中搜尋平民美食,被朋友戲稱為「掃街嘴」,十餘年前開始在報刊撰寫美食專欄,《至味在人間》一書為其十年來飲食散文首度精選集結。 推薦序 吃飯在於感情     張國立 推薦序 人生至味,再三玩味  王瑞瑤 輯一 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一罈醬,四十年 葷腥的妄念 一切不能拌飯的菜都是耍流氓 魔蛋 一碗湯的鄉愁 父母大人的飲食偏好 豆腐乾文章 年夜飯之味 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薺菜花 彎腰青 最好的早餐 輯二 一個人的麵館 寒夜覓食 一個人的麵館 大隱於市 文藝下酒菜 風生水起 麵瓜 白塔寺涮肉

群落 京西無和食 潛伏菜 一道菜主義 麵的街 周瑜小館黃蓋客 白菜苔紅菜苔 輯三 至味在江湖 麵,不能承受之小 特色菜口味菜 不足為外人道也 紅脣添香 「油」然而生的幸福 貼一身五湖四海的膘 數來堡 至味在江湖 猶抱琵琶蝦遮面 螺螄殼裡的道場 看得見飛機的餐館 花生的荳蔻年華 于勒叔叔的生蠔 輯四 吃口熱乎的 兒行千里 滷煮的細節 吃口熱乎的 睹食物思人 相濡以火鍋 慢慢地陪著你吃 那些笑臉 除了蛋,我們來認識一下母雞 輯五 留住手藝 不時尚飲食 留住手藝 三里河東三里河西 年代標誌菜 臺北一條街 不一樣的懷舊 乾癟味蕾記憶 田螺往事 那條憤世嫉俗的魚 他鄉滋味 最後的吳江路 輯六 吮

指之歡 一人分飾兩角 挑剔的幸福與煩惱 人間煙火 和哪位明星吃飯? 平民食物的背影 從此站起來了 吮指之歡 請杜拉拉吃點什麼? 菜系話語權 買菜單 食物的分貝 後記 推薦序1 吃飯在於感情 文/張國立(知名作家)     吃,是件大事,不僅關係口腹,更關係甜美的記憶。吃,是靈魂棲息的所在。用白話文說,吃得,安心。     從小吃老媽做的紅燒肉,一大碗上桌,老姊舉步維艱地拿筷子挾,如臨薄冰地小口咬,我看不順眼,拿湯匙舀,朝飯上一淋,嘿嘿,舉兩手同意書中「一切不能拌飯的菜都是耍流氓」。   老媽的紅燒肉費功夫費心思,精華全進碗底的醬汁,拿湯匙舀,連肉帶汁,這飯,味道就豐富了。   哎,

老媽走得早,三十歲之後,我吃飯有一大部分的目的其實是尋找她留在我大腦皺摺裡的記憶。朋友曉得我愛紅燒肉,有回請我吃飯,在上海一家用人民幣計算新潮指數的館子,他神祕地說:   「這家做的菜,秀氣。」   才聽到「秀氣」,心裡有數,八成毀了。果然,日式分量、法式裝盤,每人面前帶金邊的碟子內分到三小塊肉,不好意思問:「你家燒肉的鍋子呢?」我將就地挾起肉,拚了老命朝飯上抹……老實說,肉燉得不錯,可惜無法和飯發生水乳交融的親密關係。飯是飯,肉是肉,說句難聽的話,吃得疙疙瘩瘩。   後來到浙江玩,南潯吧,時間晚,在路邊找家館子便吃,點了鹹魚燒肉,小師傅連鍋帶勺往桌上一擱,邊吃我眼淚邊往肚裡淌。一旁朋友

問:「噎著啦?」不,老媽的紅燒肉就是這味道。我恨不能將飯倒進鍋裡吃。     再說老媽另一道拿手菜,獅子頭,更絕對湯汁拌飯不可。別嫌我吃相難看,總將獅子頭戳點碎肉下來,混進湯內,照樣往飯上澆。吃飯,終究吃飯,是吧。   以前景美菜市場有家賣魯肉飯的小店,我常換兩趟車跑去吃,為的便是肉汁與肉末拌進飯裡配片黃蘿蔔的爽勁,還有老闆俐落的澆汁手段,他總問我:   「來塊焢肉、豆腐?」   當然,如擬。   我們從未正經八百聊過天,但透過食物,彷彿是數十年的老友。吃飯,講感情。     老馬是河南人,長在重慶,「嫁」到上海,見到我總埋怨馬大嫂、馬家小妞愛甜甜的上海味兒,他做的川菜得不到青睞,挫折

甚深。沒關係,我說我吃。老馬的川菜正規,水煮魚、麻婆豆腐泛出的花椒香氣能迷昏螞蟻。今年初我乾脆和老馬兩人去重慶,他教我做菜,只教一樁:麻婆豆腐。他說,川菜無非花椒與郫縣豆瓣醬,要懂得挑花椒之外,郫縣出的豆瓣醬幾十種,更得每種皆試,找到適合自己的醬,掐得準花椒分量,任何川菜都水到渠成。嗯,他的說法怎麼像是找老婆?   前後做了五天麻婆豆腐,大致上算滿意,但絕稱不上非常滿意,問題出在我對花椒的拿捏,欠缺一時三刻來不及培養的川菜文化。   好吧,回臺北繼續培養。燒了幾次,吃著吃著不禁思念老馬的手藝。說穿了,我吃川菜,吃的是朋友的感情。老馬費心為朋友下廚,我應付等著開飯的老婆,兩種動機,當然人家往

西天取經,我進東海鬧龍王了。     順便和陳曉卿抬抬槓,他談:「認識了母雞,雞蛋的味道會發生很大變化。」我說,認識小雞,才曉得雞的真味。   小時候老媽養雞貼補家用,一筐子等待誕生的雞蛋放在我床頭,夜裡點燈,提供必要的溫度。老媽再三叮嚀,萬一晚上氣溫下降太多,記得蓋上小被子,免得,免得……免得雞蛋打噴嚏?   我連兩晚沒睡,盯著蛋,聽說小雞孵出來見著誰便喊誰娘,不能讓老姊撿了「娘」的便宜。皇天不負苦心人,大清早,第一個蛋殼開了條小縫,接著金黃顏色的小雞露出臉,而一旦第一隻雞鑽出來,其他必定跟著出來,好像怕誤了早飯似的。我養了二十多隻小雞,長達半個月,牠們沒叫我「娘」,倒是我從此不吃雞肉,

只喝雞湯。這,也是感情關係。     陳曉卿這本書從頭到尾談的只一樁大道理:感情,吃飯的感情。談得深哪,談得我口水如夏天午後的大雷雨。   看著書,我忍不住和老婆討論起晚飯。我說天熱,做飯辛苦,不如出去吃。她斜眼瞄來,一副不相信我體貼的真誠。討論吧。   「雲南人和園,好久沒見二姊和三姊,更好久沒嚐到樟茶鴨。」   「永康街牛肉麵,配粉蒸排骨和啤酒。要不然史記牛肉麵,和咬進嘴一股熱騰騰豆味的花干,也得配瓶啤酒。」   「還是去老媽家吃炒米粉,她一定炸了排骨──」   我馬上接口:「還是得有啤酒。」   吃飯,少了感情,就,純粹填肚子,遜掉了。   推薦序2 人間至味,再三玩味 文

/王瑞瑤(中廣超級美食家主持人、資深美食評論家)     二○一六年四月,剛剛結束為期五天的揚州美食採訪,回程時路過南京,請當地朋友帶路,來到由地下停車場改造、規模令我咋舌的先鋒書店。在一望無際的書海中,看到了《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先生的新書《至味在人間》,面對有點熟悉又陌生的簡體字,閱讀過程時不時卡住,用字遣詞也有諸多隔閡,偶爾必須猜一下字才能繼續讀下去,然而我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有意思,當下掏錢買書帶回臺灣,花了幾天才陸續消化看完。     由於工作需要,近十餘年經常走訪中國,一個城市一待就是五天、八天,採訪當地的吃喝玩樂,回到臺灣發表一篇篇圖文並茂的旅遊報導,並透過廣播在空中與聽眾

分享所見所聞。幾年前也有感而發,另外開闢「兩岸有食差」的專欄,不以代代相傳的歷史古書作為基礎,也不以爬梳古文的今之食家為嚮導,誠實寫下我對當代中國飲食的採訪經驗與食後感想。     記得小時候,一九四九年來臺的山東父親,雖然討了臺灣母親,家裡三餐全照家鄉的規矩來,非饅頭即麵條,交替不間斷。每次遠赴山東採訪,日食三餐至五餐,竟沒有一頓是饅頭,頻繁出現的反倒是煎餅,它像極了小時候做勞作的馬糞紙。當時買了各式雜糧做的煎餅帶回臺灣,結果老爸一口也沒吃,嫌煎餅太粗、太乾,難以下嚥。     人到上海也文青,我心懷張愛玲的三恨之一—朝聖知名餐廳花大錢吃鰣魚,並謹記前人言,一定要吸魚鱗,才能品足鮮味。結果,

向服務生索討整片魚鱗,竟傳來一陣訕笑:「這年頭誰還吸那玩意兒啊!」原來過度捕撈導致長江鰣魚難求,坊間鰣魚實為巴西力魚,還是冷凍進口,難怪吸魚鱗的舉動被當成傻瓜呆。     從小對中國味道的美好印象,也包括一本本的書,遠從唐魯孫、梁實秋,近是眼前的美食家,大家提到中國的吃,形容都異常神妙。我剛開始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時也有類似的感覺,好看但不真實,因為我所採訪的中國美食,精采的不在這裡。我對中國這塊土地,最感興趣的是吃,最佩服的也是吃,不管是填肚子還是吃排場,是食季節還是啖在地,是上酒店花或蹲路邊扒,能養活十億以上人口,確實了不起。   所以翻閱《至味在人間》這本書時,這幾年我走訪的中國美

食一一從紙上躍出,彷彿還聞到熱氣蒸騰的味道。中國人的說法是接地氣的,臺灣人則說是貼近庶民的,我看到了當下且真實的庶民生活美食,而不再有時差、有距離。     陳曉卿生於安徽,長年在北京打拚,由於電視臺的工作,往來中國大江南北,甚至遠赴歐洲等國,閱歷很廣,吃的經驗相當豐富。書中文字透出了一個愛吃的漢子分享各種美食所纏繞的各種關係,同時也掩不住總是吵著、念著想吃安徽老家的這個那個—聞名全國的臭鱖魚、老家扛來的彎腰青、泡水便爽脆的苔乾、過年時外婆家做的臘肉、搭配炒米一起下肚的肥西老母雞,早餐熱呼呼的一碗SA湯等等……令人食指大動。     人間至味,或許是家鄉味,或許是媽媽味,都令人再三回味與玩味。

輯一 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彎腰青 儘管不屬兔,但我是一個蘿蔔愛好者。我喜歡北京天源醬園的甜辣乾、蕭山錢江牌蘿蔔乾、揚州四美醬菜的蘿蔔頭,也喜歡東北的蘿蔔燉腔骨、江西的大鍋蘿蔔片、廣東的蘿蔔煲牛腩,以及南點中的蘿蔔絲餅……我甚至因為蘿蔔而喜歡上了好萊塢的茱莉亞.蘿蔔絲—那個美麗的、長著一張氣吞山河大嘴的美國女青年。但如果說論及生吃,全世界的蘿蔔加在一塊,似乎也趕不上我老家的彎腰青。 老家是黃泛區,沙土地,適宜番薯、蘿蔔這樣的根莖類植物生長,比這種自然條件更重要的是,小時候家裡窮,不可能有這麼多水果供我們選擇,於是,這種從內到外呈統一翠綠色的蘿蔔,便成了飯後餐桌上的一道風景。吃完飯,全家

人圍著桌子,幾瓣切得齊整的青蘿蔔條,把滿屋子吃得山響—這種記憶是無法複製的。 不記得誰曾經說過,中醫是一門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說學逗唱,因此國人便有了「蘿蔔青菜保平安」「蘿蔔就涼茶,醫生滿街爬」「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蘿蔔上市,醫生無事」等等說法。都知道蘿蔔通氣利便—吃的人很享受,但不管你利了便還是通了氣,享受的是自己,而往往你旁邊的人會露出絕望的神色。 我見過吃蘿蔔最慘烈的情形是在故鄉的老式浴池中,休息室裡永遠有一分錢一杯的六安瓜片和三分錢一棵的蘿蔔待售,瓜片顯然是低等級的,基本以茶梗為主,蘿蔔則是當地的,皮已經刮得很乾淨,售者用鐮刀(就是割麥子用的那種鐮刀的頭)輕輕縱切,蘿蔔體內

傳出嘎吱嘎吱的誇張聲響。一些在我們看來的有錢人往往會端上一杯茶,深啜一口,放下杯子,騰出手來,撫摸著自己剛修完的光滑的腳後跟,另一隻手則掰下一片蘿蔔,送進口中咀嚼,乾癟的生殖器萎靡而癱軟地配合著口腔運動。放在手邊的蘿蔔肉質如翠玉,呈均勻半透明狀,晶瑩飽滿,鮮明地映襯著享用者疲遝的肉體。

饅頭人笑臉意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老甜媽咪手繪私房造型饅頭」介紹
       
訪問作者: 王甜芳
    
內容簡介:
  自從當了媽媽以後,隨著時間過去,我好像漸漸地,沒有了自己。
  某天在朋友家,第一次摸到麵團,這觸感…好像黏土?
  
  基於好奇心我開始大量的嘗試,冒險的探索著未知,
  什麼都不會的從學習揉麵開始,每天趁著孩子睡著之後才開始屬於我的練習。
  
  日子一天一天過了,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如同魔法般的夜晚,
  嘗試、失敗、嘗試、失敗,
  某天夜晚終於…初嘗成功的喜悅!
  我興奮地搖醒丈夫與孩子,
  當孩子看到我第一次的作品,
  兒子的笑臉,我現在都還深深的記得。
  
  「這是一本充滿魔法的療癒食譜,它照耀了我的心,把我從深淵中拉出來。」
  我太幸運,在這種時刻遇到了饅頭。
  那些無處訴說的思緒、苦悶、心慌,
  都在孩子那瞬的笑容中化為烏有。
  這本書,希望大家用輕鬆愉悅的心情閱讀它~
  它是我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也是我真心想回饋給大家的寶物。
  
  用充滿炙熱情意的手繪食譜,燃起手做熱情!
  就算是職人,也有所謂的「新手時期」
  並非科班出身的我,是在因緣際會下才開始做饅頭的。
  這其中數不清多少次的失敗,
  一 次 都 沒 有 擊 垮 我。(…大概吧?)
  從懵懵懂懂,到現在的獨立開店接案。
  接下來,要與你/妳分享我「失敗」的路程。
  
  PART 1、饅頭的故事,所有關於「做好饅頭」的大小事,都在這個單元中。
  精心製作了了每個步驟的精華解說,用一貫的熱血與不服輸,把我所有慘痛失敗的經歷,都化成句句叮囑,融入文字。
  
  PART 2、一起做饅頭,深深相信「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句話。
  「饅頭是有生命的」當我們觸碰它、看它發酵長大時就可以感受到。
  本單元循序漸進的準備許多可愛的小饅頭與大家相見;
  有用模具就可以製作的「No.1微笑小星星」,
  萌到捨不得吃下的「No.7可愛柴犬饅頭」,
  日本料理師傅精心製作的「壽司系列」,
  走在路上保證詢問度破表的「卦包系列」,
  神明誕辰怎麼少的了它?快來朝聖「神明系列」吧!
  
作者簡介:王甜芳
  從小就是個充滿想像力,愛畫畫的女孩。因為父親過世得早,加上母親生病,所以很早就出社會工作,沒有機會在自己的天賦上發揮跟學習,直到當了全職媽媽後,因為勤儉持家,加上剛好有一陣子有許多食安的問題,為了讓老公小孩可以吃得安心,因此開啟了烘焙之路,在做饅頭時想著如何讓饅頭好吃、好看,同時又用天然食材製作,並保有口感與色澤,從此對造型饅頭產生了密不可分的情感。
  
  不管是漂亮、獨特的成品,還是失敗、有趣的作品都會放在各大烘焙社團,與廣大的烘友們分享。成功的作品常讓大家驚喜甚至是驚豔;失敗的也常讓人會心一笑,充滿歡樂。無論是哪一種都讓大家跟自己有滿滿的正能量,在這樣越做越有衝勁的創作之路上,也重拾畫筆,把兩者結合在一起。
  
  無論是畫出來的,或做出來的,都讓人感到非常的療癒舒服,就跟本人一樣充滿著正能量。在此感謝廣大烘友的敲碗期待,因為你們才有了本書的誕生。
  
  感謝,
  感恩,
  感激。
  
  老甜媽咪造型饅頭創始人
  老甜媽咪手繪烘焙食譜實驗室創始人
        
        
作者粉絲頁: 老甜媽咪手繪烘焙食譜實驗室、 老甜媽天然手工造型饅頭
    
出版社: 上優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5:常用詞語篇

為了解決饅頭人笑臉意思的問題,作者蘇建新...等 這樣論述:

  每天三分鐘,全面提昇中文力!  想要學好中文,從了解字句背後的精彩故事開始吧!   先考考你,如果不靠網路搜尋,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為什麼行為不端的人被稱作「不三不四」?  .勒索錢財的作法為什麼叫作「敲竹槓」?  .「五福臨門」是指哪「五福」?  .男女間的嫉妒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在「吃醋」?  .為什麼做事不認真叫作「馬虎」?  .拔河是比賽雙方在拉扯繩索,但為什麼叫作「拔河」?  .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  .為什麼隨便閒聊叫「談天」?  .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底什麼是「江湖」?  .失勢後重新恢復地位,為什麼是「東山」再起,而不是「西山」

、「南山」、「北山」?   「不三不四」、「吃醋」、「馬虎」、「談天」、「東山再起」,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用的字句,但是,你有想過它們的由來嗎?   《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5》透過101則有趣的「為什麼」,要打敗大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通病,勾起你對文字的探究精神!本書特別精選網路上最熱烈討論的中文字句與文化議題,以簡明幽默的提問方式,切中一般人的思考盲點。你將會意外地發現,這些你並不全然了解的中文字句背後,藏著許多有趣的掌故,瞭解這些知識的同時,還能輕鬆打造你的國文基本功!而且,每一則「為什麼」之後,再多附一篇「延伸知識」,讓你可以觸類旁通,增加雙倍知識!   不需要再硬逼自

己去閱讀枯燥的文字,現在開始讓提升中文力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只要利用空檔時間,不管是在下課時間、午休、搭捷運、等公車、睡前,三分鐘輕鬆看完一則,透過不斷地累積,讓你對國文越玩越起勁! 001「楷模」一詞來源於兩種樹木,為什麼變成了對模範人物的稱呼呢?延伸知識:作為榜樣的「模範」最初是人還是物? 002常說要守「規矩」,到底什麼是「規矩」?延伸知識:「關鍵」人物、「關鍵」事件為什麼代表重要? 003為什麼把行為不端的人叫作「不三不四」?延伸知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是人們從壞處預想時常說的話,到底是哪「三長」、哪「兩短」呢? 004勒索錢財的作法為什麼叫作「敲竹槓」?延伸知識:什麼是「碰瓷

」? 005「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為什麼變成了「混日子」的代稱?延伸知識:不好好做事、有意拖延的人,為什麼說他在「磨洋工」? 006做事不認真為什麼叫作「馬虎」?延伸知識:有些人被稱為「馬大哈」,這一說法和一種叫大馬哈的魚有關係嗎? 007受了別人的欺騙為什麼叫作「上當」?延伸知識:什麼是「騙馬」? 008起嫉妒心的男女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在「吃醋」?延伸知識:「一樹梨花壓海棠」怎麼會是老夫配少妻的意思? 009為什麼小氣的人被諷刺為「吝嗇」?延伸知識:什麼是「看錢奴」? 010為什麼寡廉鮮恥的人常被喚作「王八」?延伸知識:妻子紅杏出牆的人為何又被稱為「戴綠頭巾」、「戴綠帽子」呢? 011為什麼我

們常說待人要懂得「禮貌」?延伸知識:為什麼請客的一方稱為「作東」? 012「天倫之樂」指哪種快樂?延伸知識:「五福臨門」是哪「五福」臨門? 013李清照「打馬」玩的是一種什麼遊戲?延伸知識:「打馬掉」和「看竹」是同一種遊戲嗎? 014「烏龍球」中的「烏龍」是什麼意思?延伸知識:唐人熱衷的「擊鞠」、「打球」是何種球類運動? 015拔河是群眾喜愛的運動,它本是大家在拉扯繩索,為什麼卻叫作「拔河」?延伸知識:拔河為什麼又叫「牽鉤」? 016喜歡跟人爭鬥較勁的人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像好鬥的公雞呢?延伸知識:古人好以鬥蟋蟀為樂,為何蟋蟀、蛐蛐又叫「促織」? 017體育競賽中「冠軍」、「亞軍」、「季軍」的稱呼

是怎麼來的?延伸知識:「勇冠三軍」說的是哪三軍? 018競技體育比賽為什麼有「錦標賽」之稱?延伸知識:「相撲」的起源 019為什麼圍棋的棋子只有黑白兩色?延伸知識:圍棋的等級、別名 020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為什麼是東山再起,而不是「西山」、「南山」、「北山」再起?延伸知識:「加油」一詞的來歷 021「文房四寶」指哪四寶?延伸知識:為什麼臂擱又叫「竹夫人」? 022一個人才華枯竭為什麼常被說成是「江郎才盡」?延伸知識:「夢筆生花」生出的是什麼花? 023為什麼請人刪改文章要客氣地說請「斧正」?延伸知識:「徒災梨棗」、「壽之梨棗」是什麼? 024請人代筆寫文章為什麼叫作「捉刀代筆」?延伸知識(

一):刀筆吏延伸知識(二):「紹興師爺」為什麼成為師爺的泛稱? 025知識分子過去被戲稱為「老九」,為什麼他的這種排行不是「老大」、「小三」,而偏偏放在八下十上的位置上呢?延伸知識:中國的「士」 026為什麼以諷刺滑稽方式表達的詩被人們叫作「打油詩」?延伸知識:「打詩鐘」是一種什麼遊戲? 027胡編亂造為什麼被稱作「杜撰」?延伸知識:「小說」是道聽途說、不登大雅之堂的虛構之詞嗎? 028為什麼要在信封的下款處寫上「××緘」的字樣?延伸知識:過去書信為什麼又叫「尺牘」? 029文章荒謬不通暢常被批為「狗屁不通」,為什麼是狗屁而不是豬屁、馬屁、牛屁呢?延伸知識:為什麼人們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家的孩子

是「犬子」、「豚兒」? 030我們現在聽的各種樂曲,為什麼統稱為「音樂」呢?延伸知識:「歌」與「曲」有何不同? 031「四面楚歌」中的「楚歌」指的是哪裡的歌?延伸知識: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是怎麼產生的? 032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延伸知識:「鄭衛之聲」、「靡靡之音」是形容什麼樣的音樂? 033為什麼稱知心朋友為「知音」?延伸知識:「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地點在哪裡? 034中國的肖像畫為什麼又叫作「寫真」?延伸知識:「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指的是什麼? 035古人最早使用的計算工具是什麼?延伸知識:孔門六藝裡有沒有數學? 036「菱花」是什麼花?延伸知識:古人為什麼

用銅做鏡子?延伸知識(二):古代的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 037形容金錢的魔力時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什麼偏偏使鬼去推磨而不是去推車呢?延伸知識:銅錢與金、銀等錢幣之間是怎樣進行兌換的? 038正月十五大家吃的湯圓為什麼叫「元宵」呢?延伸知識:為什麼元宵節要張燈? 039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延伸知識:餃子的近親餛飩、肉燕 040人們為什麼把一些喜歡吃的小零食叫做「點心」?延伸知識:天津著名包子為什麼取「狗不理」這樣的名字? 041為什麼說「香菇」原本是「香姑」變來的?延伸知識:「香港」是怎麼得名的? 042為什麼人們把杭州菜館做的紅燒肉叫做「東坡肉」?延伸知識:「西施舌」是一道什麼菜肴?

043人們喜食的饅頭又叫饅首,跟「頭」、「首」有關聯嗎?延伸知識:《水滸》說武大郎每日做炊餅賣,他賣的是餅還是饅頭? 044過年時長輩為什麼要給晚輩「壓歲錢」?延伸知識:為什麼元月叫「正月」? 045新年登門的乞丐為什麼和財神牽扯到一塊了?延伸知識:丐幫 046為什麼底本叫做「藍本」?延伸知識:「黃頁」是什麼書? 047中藥治病為什麼要「如法炮製」?延伸知識:中藥的取名之法 048醫生所開藥方中的「藥」與「方」有無區別?延伸知識:方劑是怎樣組成的?「七方」、「十劑」是些什麼方、什麼劑呢? 049中國古代有醫療機構嗎?延伸知識:從《清明上河圖》看到的宋朝醫學情況 050古代為產婦接生的「產婆」為

什麼又叫「穩婆」?延伸知識:海外華人居住的地方為什麼習慣稱為「唐人街」? 051「愛屋及烏」是怎麼回事?延伸知識:為何說古代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源於兩隻大雁的生死情? 052心裡高興、愉快,可以稱為「歡喜」,「歡喜」的本意是什麼呢?延伸知識:「囍」字的由來 053現在實業界有成就的人士,常被大家稱讚為強人,若是女性,則奉送一個「女強人」之稱,那麼過去強人指的是什麼人呢?延伸知識:「綠林好漢」一詞的來歷 054為什麼「閑雲野鶴」可用來形容人的無拘無束?延伸知識:宋元畫家為什麼喜歡自稱「道人」? 055過去普通人為什麼被稱為「匹夫」?延伸知識:大丈夫 056《紅樓夢》用沒用過「她」?為什麼後來又

用了「她」?延伸知識:你、我、他等自稱、稱人或物在古漢語中是怎樣表示的? 057「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延伸知識:為什麼二十歲的男子古時候被稱為「弱冠之年」? 058為什麼說「千里姻緣一線牽」?延伸知識:夫妻為何又稱「冤家」? 059為什麼隨便閒聊叫「談天」?延伸知識:為什麼人們把「神聊」叫做「侃大山」? 060家裡有女就是個「安」字,為什麼呢?延伸知識:為什麼「男主外,女主內」? 061過去為什麼要用斑鳩來體現敬老之意?延伸知識:康熙、乾隆與千叟宴 062「老頭子」一詞最初是對老年人不敬的稱呼嗎?延伸知識:關於老人不同年齡的說法 063為什麼會有「麒麟送子」之說?延伸知識:偷瓜送子 064送

人財物為什麼稱「布施」?延伸知識:寺廟裡常見人們燒香拜佛,為何要燒香拜佛呢? 065宇宙為什麼被佛教徒稱為「大千世界」?延伸知識:佛教徒嚮往的「極樂世界」 066千手觀音真有千手嗎?延伸知識:開光 067為什麼佛祖釋迦牟尼被稱為「如來」?延伸知識:為什麼說「跳不出如來手掌心」? 068「三生有幸」、「緣定三生」等說法中的「三生」指什麼?延伸知識:為什麼要跳出三界外呢? 069為什麼慣用語被稱為口頭禪?延伸知識:野狐禪 070人們為什麼把以親身經歷為例說理稱為「現身說法」?延伸知識: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071中國貨幣單位的「元」是怎樣來的?延伸知識:錢為什麼有「阿堵物」的別名? 072為什麼古

代商品交換的場所被稱為「市井」?延伸知識:「羅漢錢」是羅漢(或僧人)使用的特殊錢幣嗎? 073清代的行業組織為什麼叫「會館」、「公所」?延伸知識:清代的商幫 074為什麼說當鋪起源於寺院的僧庫?延伸知識:清代發行的公債 075為什麼俗稱經商貿易的學問為「生意經」?延伸知識:明清時期晉商為什麼能在中國商界執牛耳? 076中國古代的商店招牌叫什麼?延伸知識:中國古代的商店招牌大約有幾種? 077木蘭不姓花,為何叫「花木蘭」?延伸知識:「關山度若飛」中的「關山」在何方? 078「壓軸戲」為什麼是一場演出中最為精彩的一出戲?延伸知識:參軍戲為什麼跟相聲有淵源關係? 079過去官員出行為什麼要鳴鑼開道?

延伸知識:「八抬大轎」是什麼規格的待遇? 080為什麼工資又被稱為「薪水」?延伸知識:私塾先生的束脩 081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法律,「法律」一詞原是什麼意思?延伸知識:獨角獸為什麼象徵法律與公正? 082「秋後算帳」這句讓人聽了害怕的話,暗指什麼?延伸知識:古代的刑與法有沒有區別? 083探聽消息的人為何叫「耳目」?延伸知識:中國古代是否有從事特務這一職業的人員? 084為什麼「一畝三分地」指的是跟個人相關的利益?延伸知識:古人認為人有「七情六欲」,何謂七情、六欲? 085古代科舉考試中有沒有槍替?延伸知識:古代用什麼防範槍替作弊? 086過去進學的生員為什麼被稱為「秀才」?延伸知識:秀才的第一

名叫什麼? 087為什麼老師教授的弟子又被稱為「門生」?延伸知識:為什麼稱進士為天子門生? 088為什麼考中進士被戲稱為「登龍門」?延伸知識:「連中三元」是怎麼回事? 089為什麼古代的一些朝代前要加上「東」「西」「南」「北」,比如「西漢」「東漢」「南朝」「北朝」呢?延伸知識:為什麼皇帝的墳墓稱為「陵」? 090東漢有「清議」,魏晉尚「清談」,二者有什麼不同?延伸知識:《世說新語》:魏晉人的沙龍文學 091為什麼古代把國家稱為「社稷」?延伸知識:社稷壇為什麼敷設五色土? 092楚莊王「問鼎中原」,這裡的「鼎」是器物嗎?延伸知識:「一言九鼎」是怎麼回事? 093國人讚美祖國美好時常說「錦繡山河」

,為什麼要用「錦繡」形容山河呢?延伸知識:「赤縣神州」為什麼指的是中國? 094為什麼故鄉、家鄉又被稱作「桑梓」?延伸知識:《儒林外史》的作者為什麼取名叫「敬梓」? 095為什麼山川形勝被古人統一命名為「地理」呢?延伸知識(一):「中國」為什麼是華夏神州的代稱?延伸知識(二):《西遊記》提到的佛教四大部洲,其中對應中國的該是哪一塊地方? 096煉石補天的女媧是炎黃子孫的母親神嗎?延伸知識:中國有沒有西方傳說中上帝造人那樣的男性始祖神? 097三國赤壁之戰是在哪里展開的?赤壁之戰的地點為什麼叫做「赤壁」呢?延伸知識:為什麼又有「東坡赤壁」的說法呢? 098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麼是「江湖

」?延伸知識:「九州」指哪九州? 099光餅為什麼跟平定倭寇侵擾有關?延伸知識:武夷岩茶為什麼叫做「大紅袍」? 100為什麼有種荔枝叫「妃子笑」?延伸知識:「老佛爺」是對慈禧太后的專稱嗎? 101(古代)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為什麼稱為「內閣」?延伸知識:官府為什麼又叫「衙門」? 第4問.勒索錢財的作法為什麼叫作「敲竹槓」?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把那些尋找藉口或者利用某種機會向別人敲詐勒索的行為稱作「敲竹槓」。這一俗語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四川山道崎嶇,路很不好走,所以李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當地的有錢人上山燒香拜佛,往往乘坐一種用竹竿做成的滑竿轎子。走到半山腰的時候,抬轎子的人經常會

敲擊滑竿,暗示坐轎子的加工錢,否則就不往前抬了。這時坐轎者一般只好乖乖地給轎夫加些錢,聽其勒索了事。還有一說:鴉片戰爭前,外國商船紛紛向中國輸入鴉片,牟取暴利,毒害中國人的健康。愛國官吏林則徐向清政府提出禁煙,並在廣州海面派出官船巡邏,查禁鴉片。一次,有一艘走私船被官船截住。負責的官員抽著旱煙上了商船,監督手下人搜查。他無意之中在船篙上磕了兩下煙袋鍋,這個動作把走私商人嚇得臉色發白。原來他們正是打通船篙,把鴉片隱藏在內的。走私商人以為官員發現了秘密,就強作笑臉,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把錢塞進官員的手中。這個貪官心領神會,就放走了走私船。以後,這位官員每次上船檢查,都有意大敲竹槓。於是「敲竹槓」的說

法就傳開了。第三種說法是:清朝末年,市場上小額的買賣常以銅錢作為單位,店家接錢後便丟在用竹槓做成的錢筒裡,晚上結帳時再倒出來,謂之「盤錢」,又稱之為「盤點」。當時上海有家店鋪,老闆很不老實,遇上陌生顧客進門,總是隨意抬高價格。每當夥計接待這樣的客戶時,店主就從旁將竹槓敲一下,示意他抬價勒索。三種來源的說法各有一定的道理,但第二種似乎更可信一些。@延伸知識─北京方言「碰瓷」是什麼意思?「碰瓷」是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碰瓷」的由來也有典故,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清末有一夥人為了詐人錢財,專門抱著瓷器去路邊撞馬車。與馬車發生碰撞後,這夥人就故意把瓷器摔壞,一窩蜂圍住車主要求賠償。

說那瓷器是他祖先傳下來的古董,值多少多少銀子,於是車主就被狠狠宰了一頓,付出白花花的銀子,要不然他就甭想脫身而去。瓷器碰馬車,就叫「碰瓷」。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碰瓷」原是古玩業的一句行話,意指個別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藉機訛詐。被「碰瓷」者氣受了,錢花了,還得抱回一堆碎瓷。第8問.起嫉妒心的男女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在「吃醋」?食醋是中國古代主要的酸味調料。除食用的內涵以外,「吃醋」還有豐富的延伸意義。清代人文康的章回小說《兒女英雄傳》中有這麼一段話:「切切莫被那賣甜醬、高醋的過逾賺了你的錢去,你受一個嫉妒的病兒,博一個『

醋娘子』的美號。」看來作者的這段話是從生活中體會而來的。食醋是一種具有酸味的傳統調味品,可以引申為酸、酸味。酸又有痛苦義,所以人們又把吃醋與嫉妒連結起來以喻心酸。有時也稱醋意、醋勁兒。如《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晴雯聽他(指襲人)說『我們』兩字,自然是他和寶玉了,不覺得又添了醋意......。」吃醋的近義詞還有潑醋、撚酸吃醋和爭風吃醋。明末《清夜鐘》第二回有「石匠樊八......怕陳氏吃醋......又怕陳氏撚酸怪他。」人們又把愛流露出醋意的人稱為醋缸、醋甕、醋罐子、醋罈子或醋瓶子。有時還把沒來由的嫉妒稱為吃寡醋,如戲劇《百花亭》就有「我幾曾調他來,皆是他心上自愛上我,你吃這等寡醋做什麼?」嫉妒

和食醋是怎麼連在一起的呢?清代有人認為它源於一種成見。在某些南方地區,人們相信一戶人家不宜同時釀造兩缸醋,否則必有一缸會壞掉。同樣,在一個家庭中也應保持一夫一妻的常規,不要實行多妻制,否則妻妾之間難免產生嫉妒、衝突,使大家吃到「壞醋」。還有一種「獅吼說」,其根據是《在閣知新錄》中寫道:「世以妒婦比獅子。」《續文獻通考》載:「『獅子日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說本此。」明代李日華《紫桃軒又綴》云:「正德中,獅子房二號日食活羊一隻、白糖四兩、羊乳二瓶、醋二瓶......。」說明獅子確有食醋的習慣。那麼獅子食醋又與妒婦有什麼關係呢?原來蘇東坡有一首題為︿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的長詩,極為生動地記述了河東

柳氏的兇悍以及陳季常聞獅子吼而茫然無措的窘況。後來人們便把「河東獅吼」作為妒妻悍婦的代稱,所以河東獅就與吃醋、嫉妒牽扯在一起了。這一說法是否確切,不得而知。不過關於「吃醋」一語的來源,流傳最廣的,還是唐太宗李世民勸房玄齡納妾一事。據劉餗《隋唐嘉話》一書的記載:唐朝初年房玄齡因輔佐有功,李世民幾次想把美女賞賜給他,但都被婉言謝絕了。後來聽說是源於房家有妒妻,於是皇后親自出馬勸說,但同樣沒有效果。李世民生氣了,就安排人送去一壺酒,並傳話說:「朕意已決,要給房大人納妾。夫人若抗命不遵,這杯毒酒馬上就賜你一死。」然而生死面前,盧氏毫不畏懼,她寧可去死也不願丈夫納妾。只見她鎮定地接過「毒酒」,仰頭一飲而

盡。結果她沒有喪命,原來壺中裝的是老陳醋。後來李世民自我解嘲地說:「朕尚怕見她,何況房玄齡呢!」不敢再提賞賜美女的事。於是「吃醋」的故事廣為流傳,由此可見,「吃醋」與「嫉妒」的關聯還可以追溯到唐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