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說明: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情報,本處組織編制依「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組織通則」訂定,組織體系為處長、副處長、秘書以下分設企劃、工務、管理、遊憩4課及秘書、 ...

國立臺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王志弘所指導 陳琳的 煉金術—金門戰地襲產的觀光治理 (2014),提出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門戰爭地景、觀光、治理、異質地方。

最後網站【交通安全勝利行】交通會客室-111.0131 - 勝利之聲| SoundOn則補充:111-01-31 【專訪】 1.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廖錫標副處長2.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吳碩文課長3.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張富生秘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煉金術—金門戰地襲產的觀光治理

為了解決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的問題,作者陳琳 這樣論述:

本文探討金門自戰地轉型的進程中,金門發動戰地襲產化的觀光治理機制為何,以及戰地襲產化觀光帶給金門什麼樣的前景與困境。金門長達四十三年的軍事管制時期,意外使得戰爭地景得以保存與襲產化(heritage),在解除軍管後,這些戰地遺跡成為觀光遊憩資源,也是今日金門發動戰地觀光的結構動力。我嘗試挪用「煉金術」一詞來譬喻金門以發展戰地觀光的策略,去修補撤軍後的經濟危機,在這個過程之中涉及了不同治理體制之間的緊張關係。更具體地說,我探討金門三個地方層級的不同治理機制:「三金」(金門縣政府、國防部金門防衛指揮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在其各自本位上,如何治理金門襲產觀光化的具體措施,彼此間有何合作和衝突關係

,同時,去歷史的觀光化過程中,這些體制自身如何不自覺地扭曲、變形。另一方面,我也關切金門人自身如何面對這個強調特定戰爭記憶,並予以襲產化和觀光化的家鄉。也就是說,在地居民面對這些戰爭地景意義的轉變,涉及了地方記憶與認同的協商和重塑,如何具體映照出金門置身兩岸關係中的曲折處境。因此,我在參照傅柯「異質地方」概念後,試圖以「雙面鏡」的空間隱喻,說明金門如何可能在戰地襲產化觀光治理與地景重塑的脈絡中,體察到一種傅柯式的鏡像反身重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