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捷運運量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捷運運量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雄捷運運量ptt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高雄市幹線公車運量今年度1到3月跟去年同期相比,運量幾乎全面下跌,甚至環狀168、建工幹線等路線下跌幅度近兩成,我在總質詢時指出,有許多市民朋友抱怨近來公車脫班問題嚴重,還有司機服務態度不佳的問題,服務品質下滑的狀況下,市民搭乘的意願自然會降低,呼籲高雄市政府交通局改善服務品質,提出運量改善具體作法。

建國、民族、建工、覺民、環狀168等幹線今年1到3月與去年同期的運量比較,幾乎全面下跌,若考量到去年有補助而改跟前年相比,民族、建工等好幾條幹線的運量仍然下跌、不比前年,顯然除了補助之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近日在民眾陳情或PTT高雄板上,公車脫班、服務態度欠佳的狀況時有所聞,市民抱怨「脫班脫到很誇張」、「班次常消失」、「搭公車要看司機臉色」,怨言四起,如果沒有穩定的班次,造成居民難以安排行程,甚至還會受到司機不友善的對待,那市民搭乘的意願自然會下滑。

分析服務品質下滑的原因,極有可能來自人力與經費不足的問題,高雄市公車司機總編制應為1216人,但目前人力僅有1106人,人力吃緊,另外以補助款來說,臺北平均有55元/km,臺南也有43元/km,但高雄市平均卻是37元/km左右,遠遠偏低,有盈餘之路線自負盈虧,而虧損路線則補齊至成本,虧損路線可以說是有如做功德。除了固定的補助金之外,交通部也會依據公共運輸多元推升計畫提供地方政府獎勵金來促進公共運輸,去年高雄差不多因此而有四千萬的激勵獎金,該年度運量比前一年度運量成長了多少是獎金的重要依據,但如果運量持平甚至是下滑,這方面的獎金可能會大幅下降甚至連拿都拿不到,少掉這筆經費,可能連帶造成服務品質下降、運量下降的惡性循環。

在財政並不寬裕的狀況之下,錢應該要花在刀口上,建請交通局提出運量改善具體作法,並審視補助金額是否有用於改善駕駛員執業環境,盡速改善服務品質,以免陷入惡性循環。有部分公車路線與捷運路線幾乎重合,大眾運輸的資源重複投入,而在敬老票的政策之下,捷運僅半價、但公車卻是免費,路線重合之處是否要重複投入資源應重新審視,至於未重合的部分,則可評估保留並與其他相近路線進行整合,在維護市民交通權益的前提之下對資源進行最有效的配置。此外,偏遠地區低運量路線可以用公車式小黃替代,透過更彈性的運輸服務提供方式,改善公車乘載率低、 補貼效率不佳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