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相機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360相機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津田久資寫的 邏輯思考的本質:突破學歷之牆、戰勝BCG與博報堂的超強發想力(二版) 和(英)邁克爾·蘭福德安娜·福克斯理查德·索頓·史密斯的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專業攝影教程(第10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全景攝影機原理 - Jmkno也說明:目前市面上可見的360度全景攝影機概覽,或是想要學習環景攝影拍攝,原理及使用一,現 ... 360 Nano 360 全景相機攝影機(公司貨) 看了【Insta360】INSTA 360 Nano 360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悅知文化 和人民郵電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李國義所指導 吳婕綾的 應用TRIZ及人因工程方法於組合式穴道按摩裝置之設計 (2021),提出360相機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按摩裝置、TRIZ、人因工程、心智圖、通用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弘光科技大學 職業安全與防災研究所 江金龍所指導 李柏廷的 從漁業廢棄物製備環保型難燃性環氧樹脂複合材料及其性質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環氧樹脂、牡蠣殼粉末、生物基難燃劑、廢棄物再利用、複合材料的重點而找出了 360相機原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相機原理數位相機的原理構造與發展現況 - QBXFP則補充:3 照相機之構造,細問之下並不是他不懂先半按快門,相機的基本原理大體上來說,反射其他的各種光線,並且有時很難校正;它適宜 ... 讓我們來看看360相機的原理說明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360相機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邏輯思考的本質:突破學歷之牆、戰勝BCG與博報堂的超強發想力(二版)

為了解決360相機原理的問題,作者津田久資 這樣論述:

「聰明人」的定義已經改變! 就算名校畢業,也無法保證能在工作上拿出成果; 現在是由「會思考的野蠻人」所主導── 智識的下剋上時代!     「廣受大眾歡迎的麵包排名」?   第3名是紅豆麵包、第2名是菠蘿麵包。   那麼第1名呢?     是奶油麵包?果醬麵包?還是咖哩麵包?   給你5秒的時間想想看。     答案就是「吐司」。     這答案應該會讓很多人大失所望。彷彿可聽到大家心裡的聲音「什麼嘛,竟然是吐司!」、「欸,怎麼可能〜」等等。   姑且不論是不是第1名,大家都沒想到吐司這件事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而能夠想到「吐司」的人到底是如何思考的呢?   想不出點子的大腦,到底是欠缺了什麼

?!   商業世界講求的是速度,   發想並實行好點子的速度越快,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但點子從何而來?   能在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點子,   來自「邏輯式思考」。     創意發想的擴大取決於:   ①腦中的資訊量(創意點子的材料)。   ②資訊被組合、加工為潛在創意點子的比率(加工率)。   ③能夠抽出的潛在創意點子比率(發想率)。   創新能力=邏輯思考能力   = 資訊量 × 加工率 × 發想率     總能早對手一步、擁有卓越創意的人,   是如何「使用頭腦」的呢?     發想力的差距,正是「邏輯思考力」的差距。   邏輯思考力與「學歷」「知識量」沒有關係。   本書能幫助企

圖打破學歷壁壘、贏過名校畢業精英的人,   以及徒有高學歷、卻在工作上不斷失敗的人。   更是教導各位如何在「商業界的智識領域」致勝的思考課程。   本書特色     ■從BCG、博報堂體驗到的「持續獲勝的發想力」究竟是什麼?   過去的組織團體重視「學習」的能力,而這一類的人材都集中於像是東大等一流大學、官僚體系以及大企業。在資訊流通不發達的年代,只要懂得學習,就能將創意跑在一般人前面。而當資訊愈來愈發達,「善於思考」的人已能夠輕易超越「學歷菁英」,即使是「畢業於東大」的作者,也曾在波士頓諮詢公司、博報堂嘗到多次「敗北」的滋味。現在已經無法光靠「學習」取勝,想獲勝就得認真磨練「邏輯思考的力

量」。     ■總能比競爭對手更快地想出好點子的人,到底是如何「使用頭腦」的呢?   你真正需要的不是藉由收集資訊或學習來磨練靈感,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點子,都是來自於「邏輯思考」。單靠「靈光一閃」的點子來決定成敗的例子其實非常少。事實上,發想力的差距,也就是「邏輯思考力」上的差距。邏輯思考力與「學歷」、「偏差值」、「知識量」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在現在的商業界中「智識下剋上」狀況已形成。     ■本書的邏輯思考,與市面上的「logical thinking」是有差別!   本書不會只教導組織圖、樹狀圖、MECE等徒具形式的東西。有著大企業研修講師等輝煌實績的作者,將與讀者一起思考,

以簡明易懂的文字傳授「為了求勝的思考本質」。只要你「過去曾在學習logical thinking時受到挫折」、「一碰到複雜的內容,就是無法確實學會」、「想要提升發想的速度與點子的質量,並在工作中脫穎而出」等,這本書都能帶領你跨越思考的愚笨之牆,讓自己擁有不被輕易取代的商業利器。 專文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葛如鈞|LUNA 360 相機計畫發起人、北科大互動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    一直崇尚跳脫框架的思考方式,無論是參與「政問」計畫還是「LUNA 360 相機」募資,我都盡我所能地負責這個工作。然而,所謂「點子的誕生」「想法的萌發」這件事,一直是極為抽象而難以言談的。很高興看到「

邏輯思考的本質」一書作者,把在顧問業和廣告業中所經歷的思考方式一次分享出來,而且條列清楚、步驟清晰,讓一般以為抽象的「創意思考」霎時間轉換成為連一般人也能消化的「邏輯思考」,真的是很寶貴的一本書。一邊看著,一邊連連點頭 ─ 對!我就是這麼想出來的!     劉恭甫|兩岸企業創新思維教練、《左思右想》作者    我們都知道,在商業世界中,發現並實行好點子的速度越快,生意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貫穿本書的中心理念,就是要告訴你如何運用「邏輯思考」想出在商場上脫穎而出的好點子。然而,本書與其他邏輯思考書籍不同的是,以豐富多樣的簡單易懂案例,帶你回到思考的本質,學會「以自己建立的架構來導出答案」,讓你真正

贏在「思考力」。     蕭宇辰|「臺灣吧」共同創辦人、「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   創意的本質就是思考的能力!     現在的教育圈都知道培養核心能力很重要,我們要訓練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但喊喊話誰都會,到底該怎麼訓練?這本書雖然以商場為核心,但其闡述思考的本質,提供了訓練的途徑,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臺灣主流教育一直很欠缺的部份!帶著「思考」去學習、去工作,才真的能完成重要的大事!   讀者佳評     ■作者自身是東大畢業,卻很實際的點出即使是名校畢業的人,也不一定能在職場上占有絕對的發想優勢。這一點對於有90%不是名校畢業的讀者來說,是一個很大鼓勵,也讓自己覺得

,只要思考用對地方,也不會輸人。(20歲,男性)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於「邏輯」的認知。作者以自身的經驗,實際點出「學習」與「思考」最大的分別。並以許多案例來說明思考的Know-how。是一本十分受用的書。(30歲,女性)     ■並不是一本單論述「邏輯思考」的書,作者實際提出在發想創意時會發生的心有不甘的疏漏,也確確實實地提供方法矯正我一直以來思考的愚笨之牆。(30歲,男性)     ■書中提出了許多有趣的論點,也有許多圖表可以參考,淺顯易懂但內容很深入。像是「策略性核對清單」、「以邏輯思考來想「4P的原理」「避免結論思考的資訊收集術」等等,令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式。(40歲,男性

)     ■我工作時很習慣先大量收集資料再分析,卻往往因為花太多時間分類、整理而耗掉很多時間,有時最後的分析結果還不見得是主管要的。一開始會覺得是不是主管在找麻煩,直到接觸到這本書之後,才知道原來我從一開始在捜尋資料時,就已經築起自己所不知道的「愚笨之牆」,我無法將思考及可能性的廣度擴大,因為「收集資訊的人心中都存在有『隱藏的結論假設』」。(30歲,女性) 作者簡介   津田久資(Hisashi Tsuda)     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企業管理研究所(MBA)。曾任職於博報堂、波士頓顧問公司、蘇黎世保險集團,主要皆負責新商品開發,以及包含品牌創建等行銷策略之規劃、執

行。     現以AUGUST-A㈱公司的代表人身分為各公司提供顧問服務。     此外,也在六本木之丘學院及各大企業內的培訓課程中,負責教授邏輯思考、策略思考等課程。不以膚淺的工具式解說貫徹,而是以簡單易懂的話語探究思考本質的授課風格而備受好評,指導人數至今已累積多達1萬人以上。     其著作除了超經典的求職面試指南《ロジカル面接術(暫譯:邏輯面試法)》(WAC)外,還有《世界一わかりやすいロジカルシンキングの授業(暫譯:世上最簡單易懂的邏輯思考課)》(KADOKAWA)、《出来る人ほど情報収集はしないもの!(暫譯:越厲害的人越不收集資訊!)》(WAC)、《超MBA式ロジカル問題解決(暫譯

:超MBA式的邏輯問題解決法)》(PHP研究所)…等等。   譯者簡介   陳亦苓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畢,輔修日文,曾留學並於日本工作近 4 年。目前為自由譯者,擅長資訊類英翻中、日翻中。   Blog:www.anobii.com/bready/books 前言 能夠想到「吐司」的人究竟是如何思考的呢? 想不出點子的時候到底是欠缺了什麼? 在BCG及博報堂所體悟到的「失敗的本質」 思考不要從「工具」學,要從「本質」學   第1章   贏在思考 ───在麥肯錫工作的人與從名校畢業的人, 「聰明度」有何不同?   我們一直都誤解了「深思熟慮」的意義 何謂「思考」行銷策

略? 套用公式也不能稱作是「思考」 要在競爭中「持續獲勝」,光有知識是不夠的 藉由「學習」獲得的優勢是很脆弱的 「會思考的野蠻人」橫行的時代開始了 現在有哪個業界充滿了「具思考力的人才」? 所謂「聰明人」的條件變了 「能贏過東大畢業生的戰場」確實存在 在創意的戰場上,「心有不甘的失敗」佔了九成 應要避免「最令人不甘心的失敗」 任何戰場都是以「心有不甘的失敗」佔絕大多數 為什麼「能幹的人」會跳槽到其他公司? 趨近「天才思維」的唯一有效辦法 「點子王」依舊會勝出的理由 速度越快,創意的品質越能提高 「陣亡的點子」越多的人越有創意 越是天才就越多產,不怕失敗作品堆積如山   第2章  拓寬思路 ──

─避免成為創意上的「孫悟空」之唯一可能方程式   因為「愚笨之牆」的存在而無法擴大創意發想 「零基思維」只是一種理想罷了 孫悟空所疏忽的兩件事 笨蛋的問題就在於看不見「自己的笨」。 為什麼「越是想得窄的人」,其創意的範圍越廣? 思想不知不覺地被束縛於「半徑5公尺內」 越是想得窄的人,就越能拓寬思路 架構思考的本質是「有意識地窄化思維」 「趨近天才」的方法 決定創意發想量的三個變數:材料→加工→具體化 「忘了」一詞具有兩種含意 創意發想品質的三個決定要素 終究還是「會唸書的傢伙」佔上風?   第3章  邏輯思考  ───趨近天才的思考方式   人只有在「寫」的時候才有在「想」 只是將雙手環抱於

胸前喃喃自語,並不能算是「思考」 越是具備優秀思考力的人往往寫得越多 就連天才也必須要書寫才能夠思考 「不寫就能想」的只有那一小撮的天才 詞語就是「界線」:彩虹為什麼是七色的? 詞語可將所有一分為二 彩虹其實不是七色的? 「definition(定義)」和「言の葉(詞語)」都是界線 高度的詞彙運用能力與邏輯思考力直接相關 所謂的邏輯,並不只是「有條理」而已 當組成邏輯的零件鬆動,邏輯的條理便會動搖 麥肯錫簡報的「詞語用法」與眾不同 以詞語的力量達成創新的本田 邏輯思考依舊是「最強的創意發想方式」 包含邏輯思考在內的「四種思維路徑」 「印象思考」的瓶頸 鈴木一朗是「詞語×條理」的話,長嶋茂雄就是

「印象×直覺」   第4章 提高發想率 ───如何在廣大的沙漠中挖出寶藏?   減少「無意中忘了」的策略性核對清單 可避免「無意中忘了」的習慣 良好的核對清單的「兩個共通條件」 完美的核對清單絕非一蹴可幾 要避免缺漏,就必須分階段進行 邏輯樹的本質就是「邏輯的條理×直覺的跳躍」 有了「直覺」的邏輯思考才算完整 邏輯樹基本上也包含「非邏輯」 怨嘆自己缺乏「直覺力」是一種浪費時間 最後仍需「靠直覺跳躍」 麥肯錫的人為何要「依MECE的原則思考」? 遺漏萬萬不可,但重複可以接受 光是匯總為MECE並無任何意義 穩當評估「是否已徹底思考過」的方法 巧妙的MECE與拙劣的MECE 用來判斷「發想範圍有無

擴大」的唯一標準 只要思路比靠直覺發想時更寬廣就是成功 「篩選創意」不像「擴大創意」那麼難 利用「別人的架構」來避免思考的「心有不甘」 有架構便能發現「愚笨之牆」 幾乎所有的架構都「不完整」   第5章 增加創意發想的材料 ───消除對知識的盲從與偏見之超強策略。   為什麼越是有知識的人越「不收集」資訊? 知識的「多樣性」比「總量」更重要 為什麼夏目漱石很重視「逛街」這件事? 越是徹底「被動」的人,其知識的「廣度」越大 養成「資訊流入」的習慣,優游於資料的大海 在北野武的電影中,發揮了作用的資訊流入──「因數分解」 網路剝奪了知識的多樣性 資訊流入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 將單純的知識深化為

「創意的種子」 「從腦中抽出」也具有兩種含意 所謂的發想,就是「經加工的知識=創意點子」的具體化 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連結方式」是無法控制的 初學時的「WHY?」是智慧的關鍵 有智慧的人會在「學習時」下工夫 越是沒知識的人,越有機會擁有智慧 以邏輯思考來想「4P的原理」   第6章 提高創意發想品質的實踐智慧 ───為了避免「一知半解」造成的危險。   邏輯樹有「三種類型」 將事物分解為MECE的三種樹狀結構 以「原因、解決方案、元素」來劃分 進行MECE思考時的具體步驟:直覺→上游→下游 步驟①一開始暫且只靠直覺來想 步驟②從較大的範圍開始分解為MECE 步驟③也試著從「下游」思考 檢驗是否符

合MECE的「計算法」 想想看「是什麼和什麼的加總?」──加算法 最適合用於分析量化問題的「乘算法」 不符合MECE分解的做法 可針對「一個問題」建立「多個樹狀結構」 能提高詞語力的四種習慣 若想提升能力,就要改變「想法」 輸入正確的文章 條列式的備忘內容一定要重寫成「筆記文章」 在開PowerPoint之前先開Word   第7章 結論思考的資訊收集術 ───那個人的新案子為什麼失敗了?   收集資訊的人心中都存在有「隱藏的結論假設」 資訊收集也會有「心有不甘」的狀況 「總之先收集資訊」的話,專案註定會失敗 必須先進行「結論假設的建立」 注意「結論思考」,並反覆進行「假設→驗證」 結論假設錯

了沒關係 為什麼從資訊收集開始著手,就會想不出「新答案」? 就算資訊不完整,你也能找出「自己的答案」 越是喜歡「學習」的人,越容易從資訊收集著手 為什麼哈佛商學院的老師「不講課」? 令優秀人才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的「高級例行公事」魔咒?   終章 那個人為何能贏過名校畢業的精英? ───在智識的下剋上時代中生存下去。   「出了社會,學歷就不再重要」是真的嗎? 「學習」的最大價值何在? 維持現狀會讓你一輩子都贏不了東大畢業的人 「領域的選擇」終究會大幅左右勝負

360相機原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空拍機#mavicair2#空拍

今天要談如何用Mavic Air 2拍出最高畫質的影片與照片,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手邊的空拍機,能夠拍出理想的影片,雖然可以用後製加強,但如果拍攝當下時沒有掌握要訣,也不盡然可以達成目標。

而Mavic Air 2號稱2020年CP值最高的空拍機,能用較為親民的價格,購買到幾乎是功能齊全的機種,不過許多人還是很想知道它的錄影能耐,到底能錄出多棒的影片。

以下就是我用Air 2製作過20幾部影片後的心得分享,首先要說明的是個人是用iMovie後製剪輯的,所以所有的可能,也會侷限於此軟體所提供的工具選項上,而Air 2擁有三種錄影規格可供選擇4K、2.7K和1080p,雖然可用4K錄影,但普通跟HDR有所差異,4K普通可達60p,但4KHDR最高只能到30p,不過4K普通就算後製,所能調整的空間,還是不如HDR寬廣,色彩飽和度也很難達到較滿意的水準,如果用白話一點來形容,4K普通較硬較清楚,4KHDR較軟較柔美。

當然也跟使用的幀數有關,幀數越高,拍出來的影片就越清晰,此外用4K和1080p規格錄影,當然畫質的細膩度有所差別,而且如果將4K輸出成1080p的畫質,也比純1080p出來的影片畫質好,所以當下用多大的影像檔記錄,都會影響到後製的可能,這跟攝影的原理也是相同的。

還有拍攝時要調整鏡頭角度,透過螢幕來找尋景點可能的視覺美感,通常45度角最能拍出比較飽和的色彩,順光也比逆光好,陽光充足更是理想。此外一個好的空拍點至少要飛三趟左右,也就是用盡三顆電池的飛行時數,如此影片在剪輯上,才有足夠的素材可供選用,飛行高度也可以有所變化,從60公尺到30公尺,再到10公尺左右。

所以如何用Air 2拍出最高品質的影片,我的建議就是用4KHDR來拍攝,並在光線良好及善用45度角拍攝的條件下,至少進行三趟的拍攝工作,而且一定要後製調整色彩的飽和度,如此才有機會達到預期的目標。

至於如何製作出流暢的影片,最好的方法就是剪輯完後,反覆的輸出檢視,每部影片最好檢視五六次以上,這樣才能發現細微的缺失,而加以修正。如果是純空拍的影片作品,個人建議要以配樂為主,先選定喜歡的音樂後,再來對影片做適當的剪輯,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對影片做快慢長短的修正,如此也能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最後Air 2可否拍出超越2 Pro的影片,答案是不太可能,畢竟兩者的價位和鏡頭規格是有所不同,不過Air 2當成入門機,也更適合當個人貼身秘書,協助我們記錄一些戶外活動的畫面。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Mavic Air 2與2 Pro的攝影效果比較,用空拍機來攝影,除了有種上帝視角的獨特視覺魅力外,如果只是單純的直上直下,操作上也就相對簡單又安全,也是最不驚擾他人的空拍方式,當然兩種空拍機各有優劣,使用的範圍也有所區別,Air 2適合記錄,2 Pro則是較為專業,拍攝的規格及選項也較為豐富。

無法否認這兩台空拍機都無法超越單眼相機拍攝的效果,但在拍攝的角度與內容選擇上,當然遠勝於單眼相機,也能拍攝許多我們無法踏足的地方,這也就是許多人為何會迷上空拍的主因之一,以下就是針對兩機的拍攝效果,做較為簡單的比較與說明。

首先為了忠實呈現攝影效果,所有圖檔皆未經過後製處理,兩者除了鏡頭與感光元件規格不同外,其實在拍攝後輸出的照片尺寸也略有不同,例如180度全景照片,Air 2略寬於2 Pro,Air 2的尺寸是 8192 × 3302,2 Pro 的尺寸是8192 × 2746,而對普通照片的規格設定,也有所不同。Air 2的普通照片是 4000 × 3000,2 Pro則是5472 × 3648,在廣角拍攝尺寸上都是 8000 × 6000,但在廣角的拍攝焦距設定上,則有明顯區別,Air 2拉近許多,是用普通照片的焦距,而2 Pro 是用全景的焦距。

當然2 Pro的整體色彩飽和度都遠勝於Air 2,Air 2除了360及180度全景照片外,無論廣角、直拍還是普通照片,拍攝時必須留意天候條件,若是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過於昏暗,也很難後製改善,而2 Pro就較無明顯差異。

雖然兩機抗風等級皆為五級,但 Air 2三級以上就建議取消拍攝全景照片,而2 Pro則是仍可應付,此外在海邊拍攝時,面海拍攝全景照時,通常失敗率較高,這也是必須有所留意的重點。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希望能對您在掌握空拍機的拍攝效果上有所助益,也謝謝您的觀賞,我們下回見。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應用TRIZ及人因工程方法於組合式穴道按摩裝置之設計

為了解決360相機原理的問題,作者吳婕綾 這樣論述:

現今人們因為生活壓力大或工作時姿勢錯誤,常造成身體各部位痠痛、疲勞等症狀。因此透過設計一款組合式穴道按摩裝置,來達到放鬆紓壓及減緩疼痛的效果。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TRIZ、人因工程、心智圖及通用設計方法。首先運用TRIZ方法中的技術矛盾矩陣,找出欲改善參數及避免惡化參數,然後利用人因工程方法找出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再利用心智圖和通用設計方法,設計出各年齡層都適用的穴道按摩裝置。最後綜合上述方法,來作為設計產品的參考依據,並將設計完畢之結構雛型用繪圖軟體來繪製,本研究成果如下。1. 設計具有接觸穴道功能之按摩裝置:分別為按壓式、拍打式及滾動式的可拆式按摩頭,透過經絡系統為基礎的原理,包

括按摩力道的深淺、按摩的面積大小及作用位置的原理,來進行適合按摩身體各部位穴道的外觀造型設計。2. 設計具有組合功能之按摩裝置:將整體產品採用快速換模的原理來進行設計,同時利用磁鐵的吸附以及螺絲的固定,來讓整體穴道按摩裝置可以穩定的操作,當需要使用時能夠輕鬆快速的找到,使用完畢後也可以直接將物件組合起來。3. 設計具有外觀造型之按摩裝置:底座採用台灣獼猴造型加上功夫動作來做為主體,按摩頭則有拍打、按壓及滾動系列,而每一種系列都以不同功能造型及顏色來做分類設計,讓操作者在使用時可以立即找到不同系列的按摩頭來做按摩。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專業攝影教程(第10版)

為了解決360相機原理的問題,作者(英)邁克爾·蘭福德安娜·福克斯理查德·索頓·史密斯 這樣論述: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是全球藝術家和設計師最為集中的社會團體之一。本書在英國暢銷數十年,在國內也是經典攝影教程。這本影響深遠的攝影教程如今已更新至第10版,同時該版本也是慶祝本書出版50周年的紀念版。 本書延續了之前版本的編排特色和語言風格,採用深入淺出、簡單易懂的寫作方式,配以大量圖例,形象生動地闡述了攝影基礎知識。新版本經過仔細修改、重組和更新,囊括了攝影師需要瞭解的資訊,是一本緊隨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攝影教程。書中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攝影的各個方面,包括攝影的原理,膠片及數碼相機,各種鏡頭及相機附件,以及曝光、構圖、布光、數碼後期處理、膠片的類型與特性、膠片的沖洗與放大、膠片的後期處理、動態圖像的

拍攝、照片的潤飾、裝裱與展示等內容。 作為一本享有良好聲譽的專業攝影教程,它涵蓋了全英攝影教程的核心內容,不僅能在創意攝影的過程中激發你的靈感,同時對逐步提高你的攝影技法也指導作用。 無論是對於攝影專業的學生、攝影初學者,還是想要溫習攝影專業知識的高層次攝影師,都能從本書中收穫良多。 邁克爾.蘭福德 Michael Langford 英國皇 家藝術學院攝影專業負責人,知名攝影師、攝影作家、攝影評論家。從事攝影工作長達30餘年,他的作品被廣泛用於報刊、書籍、郵票以及商業廣告。蘭福德在攝影技術和藝術之間平衡的技巧,激發了許多人。 安娜.福克斯 Anna Fox 國際知名攝

影師、影像藝術家。從事影像工作20餘年。福克斯是英國創意藝術大學攝影學科帶頭人,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同時,她還是英國新彩色紀實攝影和女性攝影的代表人物。 理查.索頓.史密斯 Richard Sawdon Smith 英國諾維奇藝術大學攝影教授兼媒體學院院長。同時,他還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知名攝影師,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他奔走於世界各地致力於攝影出版和展覽的工作。 序 4 前言 6 第1 章 什麼是攝影 1.1 為什麼攝影 10 1.2 攝影的原理 12 1.3 圖片的結構 16 1.4 照片的作用 18 1.5 轉變對攝影的態度 23 1.6 個人風格與創作手法 28

1.7 對作品的評價 32 總結 34 實踐 35 第2 章 光∶圖像是如何形成的 2.1 光線的本質 37 2.2 波長與色彩 38 2.3 陰影 39 2.4 物體表面的光線 40 2.5 光強與距離 44 2.6 從光線到影像 45 總結 50 實踐 51 第3 章 鏡頭與濾鏡∶成像控制 3.1 攝影鏡頭 53 3.2 光圈和f係數 56 3.3 景深 59 3.4 景深的工作原理 60 3.5 焦深 63 3.6 不同焦距的鏡頭和相機附件 65 3.7 為什麼要改變鏡頭的焦距 66 3.8 配套鏡頭 74 3.9 圖像穩定 79 3.10 近攝器材 79 3.11 鏡頭的防護 82

3.12 必備配件和附件 83 3.13 哪一套裝備更適合自己 84 3.14 濾光鏡的工作原理 85 總結 96 實踐 98 第4 章 相機 4.1 基本部件 101 4.2 相機類型——什麼是最好的相機 108 4.3 開始使用數碼相機 110 4.4 數碼相機 117 4.5 膠片相機 126 總結 138 實踐 139 第5 章 曝光測量 5.1 決定曝光量的因素 142 5.2 連續光的曝光測量 145 5.3 實用曝光技巧 157 5.4 閃光曝光量的測量 158 5.5 實用閃光技巧 164 5.6 不同類型膠片的曝光要求 167 總結 172 實踐 173 第6 章 攝影

構圖 6.1 關注拍攝物件的特徵 176 6.2 通過相機構圖 189 6.3 照片的用途 199 總結 208 實踐 209 第7 章 布光 7.1 原理和設備 213 7.2 照明的基本特徵 214 7.3 照明設備 223 7.4 實際照明問題 233 7.5 特殊被攝體 238 總結 240 實踐 241 第8 章 數位化工作流程 8.1 拍攝照片的前期準備 243 8.2 拍攝過程中 263 8.3 下載照片 268 8.4 處理原始影像檔 275 8.5 膠片數位化掃描 282 8.6 檔輸出 286 8.7 存檔 294 總結 296 實踐 297 第9 章 數碼後期 9.

1 Photoshop 301 9.2 調整顏色和對比度 319 9.3 顏色 324 9.4 修飾工具 328 9.5 裁剪工具 332 9.6 用Photomerge製作全景照片 334 9.7 動作 337 9.8 Photoshop常用的快捷方式 339 總結 340 實踐 341 第10 章 膠片和膠片的處理 10.1 鹵化銀乳劑 344 10.2 膠片的共同特徵 347 10.3 黑白膠片的選擇 353 10.4 彩色膠片 355 10.5 曝光前後膠片的存儲 360 10.6 何為最佳膠片 361 10.7 膠片的沖洗 363 10.8 黑白(銀鹽型)底片的沖洗 371 10.

9 染料型(彩色和黑白)負片的沖洗 378 10.10 彩色幻燈片和透明正片的沖洗 380 10.11 底片的保存壽命 382 總結 384 實踐 386 第11 章 黑白照片的製作技巧、設備和材料 11.1 沖印 390 11.2 相紙 390 11.3 安全燈和相紙的感色性 395 11.4 顯影 396 11.5 接觸印相 401 11.6 “直接”放大 403 11.7 放大過程中的控制 406 11.8 常見問題 409 11.9 各種暗室技術 410 11.10 後期化學處理 416 11.11 照片的修飾 416 11.12 調色 417 11.13 著色 418 11.14 

刮修法 419 11.15 圖像的減薄和漂白 420 11.16 攝影材料的耐久性和存檔 421 11.17 暗室結構 423 11.18 暗室設備∶放大機 427 總結 434 實踐 436 第12 章 動態圖像及其拍攝過程 12.1 介紹 439 12.2 走進動態圖像 445 12.3 動態圖像的必要參數設置 447 12.4 離線和線上模式下的螢幕顯示 452 12.5 用延時攝影捕捉和重現時間 454 12.6 延時攝影的基本拍攝方式 456 12.7 用數碼單反相機拍攝視頻 472 12.8 GIF動畫及其衍生品 479 總結 489 實踐 491 第13 章 照片的修飾與展示

13.1 照的壽命 493 13.2 裝裱方法 495 13.3 點修法/潤色 499 13.4 讓自己的作品引人注目 501 13.5 將照片放到互聯網上 505 總結 510 實踐 511

從漁業廢棄物製備環保型難燃性環氧樹脂複合材料及其性質研究

為了解決360相機原理的問題,作者李柏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旨利用漁業廢棄物製備環保型難燃劑添加至環氧樹脂(epoxy, EP)裡,製備成有難燃性之複合材料。第一部分為將牡蠣殼粉末(Oyster shell powder, OSP)製備出難燃添加劑,第二部分為利用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APTES)將牡蠣殼粉末進行改質製備出難燃添加劑,再將此兩種添加劑分別導入環氧樹脂(epoxy, EP)基材中,製備出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質與難燃特性之複合材料。Part 1:本研究的目的是開發膨脹型難燃性複合材料,將廢棄牡蠣殼粉、APP(Ammonium polyphosphate)、MEL(Melamine)三種難燃添加劑

和環氧樹脂(epoxy, EP)混合,製備出EP/OSP/APP/MEL之複合材料。在熱穩定性質方面導入難燃劑後,積分程序裂解溫度(IPDT)從純環氧樹脂(neat epoxy)的654℃提升至1044℃增加了59.6%,此結果證明複合材料之熱穩定性大幅提升。在難燃性質方面導入難燃劑後LOI值由23%隨之升高達到32%增加了39.1%,UL-94方面純環氧樹脂(neat epoxy)在測試過程中沒有任何等級,難燃劑加入後複合材料為UL-94 V-0等級,此結果證明複合材料之難燃性有效提升。Part 2:本研究利用廢牡蠣殼作為核心材料,再以APTES作為外殼材料,透過原位聚合法以微膠囊技術進行製

備,可得APTES-OSP,再與MPP (Melamine polyphosphate)一同添加至環氧樹脂(epoxy, EP)中,形成EP/APTES-OSP/MPP之複合材料。在熱穩定性質方面導入難燃劑後,積分程序裂解溫度(IPDT)從純環氧樹脂的654℃提升至1058℃增加了61.8%,此結果證明複合材料之穩定性大幅提升。在難燃性質方面,導入APTES-OSP/MPP之難燃劑後,LOI值由23%隨之升高達到36%(大於26%),已達難燃性,增加了56.5%,UL-94測試方面由Fail提升至V-0等級,且熄滅時間減短,證實經由難燃劑添加後,可明顯抑制複合材料的火焰蔓延速率,能有效提升環氧

樹脂的難燃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