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SD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亞洲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謝省民所指導 丁俊杰的 環境議題海報之創作研究 (2020),提出TISD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報、環境議題、圖像符號、表現手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連德仁所指導 劉芳晴的 以社會設計之底蘊探論臺灣地方創生之實踐 (2018),提出因為有 社會設計、地方創生、社會創新、社會影響力、「合作共老」、「三鶯.宴」的重點而找出了 TISDC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ISD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TISDC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Music by Aaron Wang

水深・火熱直播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j-ZkH_jfeJLoCdxG0e1Uw?fbclid=IwAR3Fo48cROugVIO9jHV0FOj2AmeHIqmeVubVXS5JqLWNqJoJDtZruoTydJM
水深之處官方網站:http://www.luke54.org
水深之處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uke54.org/
水深之處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uke54.taiwan/

環境議題海報之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TISDC的問題,作者丁俊杰 這樣論述:

隨著人類工業文明的發展,環境問題變成了人類無法避免和忽視的問題。環境議題海報在世界各大海報比賽中一直是熱門的種類,世界各地的創作者以獨特的創意和生動的視覺表現,呼籲人們對環境問題重視起來。本研究與創作以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TISDC)為例,選取2018-2020年三年中入選的環境議題海報為研究樣本,整理出其中具體的議題可以分類為:「節約資源」、「樹木保護」、「動物保護」、「環境污染」、「氣候暖化」五個議題,發現其中「動物保護」議題海報的數量最多,「環境污染」議題海報數量次之,其他議題海報數量較少。並且總結出每個議題中常用的圖像符號,以加深對海報環境議題的理解。接下來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

從樣本中挑選出比較有共性與比較有個性的海報進行視覺表現的分析,為後續的創作提供依據與拓寬思路。以對樣本海報的分析為基礎,盡可能地在主題選擇、圖像符號選擇以及海報視覺表現這幾個層面上,以創新的思路進行創作。創作出「LIES」、「It Hurts」、「Ticket/Take it」、「Invisible」四組系列海報。在創作的過程中,把創作流程劃主要分為「海報主題的選擇」、「圖像符號的選擇」、「海報的視覺表現」這幾個階段,並且在每個階段中提出對海報具體的創新的方法。

以社會設計之底蘊探論臺灣地方創生之實踐

為了解決TISDC的問題,作者劉芳晴 這樣論述:

近年來,社會設計在臺灣之討論與實踐不斷地勃發迸現。自1987年解嚴迄今,因著民主化之進程不斷地衍展,公民自主意識更是隨著民主的開放而逐漸抬頭,民眾對於生活周遭之社會議題與政府相關政策之擬定,開始有更多的涉入、參與與要求。另一方面,隨著臺灣資通訊產業之蓬勃發展,網路、社群與媒體形成了一種快速連結的管道,使民眾的聲音、想法、議題等討論在公眾平臺裡得以凝聚,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社會設計因著民主遞嬗之進展、公民意識的抬頭、社群網絡,以及平臺等串連,得以迸發出一種嶄新的風貌,讓設計的力量得以介質進入臺灣社會與文化中,並且透過社會設計之核心思考:以人為中心(Human-Centered)之設計思維,

逐步進入臺灣產官學與地方各樣政策發展中。 2018年5月21日行政院召開「地方創生會報」,正式將2019年定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臺灣長期以來城鄉發展失衡,加之面臨高齡少子化等衝擊,如何重新探掘地方文化、活絡在地產業、培植在地人才、吸納青年返鄉與創造地方產業發展等建設成了地方首要之務。 研究發端是希冀透過社會設計在臺灣之發展與其核心價值之介質引動探索,欲以瞭解地方創生之於在地文化、社群與環境之式微中,能否成為開創地方永續經營之創新發展?另,於在地議題之點上,設計力是如何穿針引線,俾以勾勒出地方創生未來願景之面?綜上所思,起而擬聚所想,欲以探知:(1)社會設計之脈絡、特質與在臺

灣之衍展;(2)日本與臺灣地方創生之行動及政策之執行;(3)社會設計之思維與觀點,及其構築於在地方發展之實踐;(4)地方創生發展中,運用社會設計之思維與方法,所帶動之社會創新與社會影響力。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訪談法,爰以Wassily Kandinsky「點線面」(PLP)之觀點,探掘臺南仕安社區「合作共老」創生模式與「三鶯.宴」創生計畫,將二個案之在地議題視為「點」,並運用文獻梳理探知社會設計力介入地方營造之六大共鳴點,引之為「線」,且將二個案所帶動之社會創新與社會影響力勾勒為「面」,續之以比較研究法,佐以文獻、訪談資料等進行剖析。最後綜研歸納四項結論與建議:(1)喚起國人對於在地議題意

識之覺醒;(2)培育地方創生人才之能量:產官學研社齊動員;(3)實踐設計力是根植於文化新崛勃興之動力;(4)構築地方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社會影響力之願景。 冀盼透過此研究,能將臺灣地方創生之發展與實踐,揭櫫引動更多人參與,而以社會設計之底蘊介質臺灣地方創生之實踐,相信小眾也可以成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