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ervationist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另外網站conservationist中文怎么翻译_英汉词库也說明:Swiss conservationist fears baiji dolphin is extinct 瑞士环保人士担心白暨豚已灭绝. 3. Indian conservationists oppose china tiger farm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環境教育研究所 方偉達所指導 戴豪星的 以價值信念規範理論探討登山客對無痕山林的認同感與環境行為 (2021),提出conservationist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山林解禁、山野教育、無痕山林、VBN理論、登山客。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社會學系 鄭得興所指導 毛嘉賀的 動物保育意識與社會參與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立士林高商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士林高商、動物保育、議題融入、社會參與、流浪動物的重點而找出了 conservationist中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conserve、preserve、reserve,中文傻傻分不清? - 希平方則補充:conservation / preservation / reservation(名詞)的意思及用法. 「保護」的名詞是conservation 或preservation. 這兩個詞之間的區別跟動詞是一樣的。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onservationist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價值信念規範理論探討登山客對無痕山林的認同感與環境行為

為了解決conservationist中文的問題,作者戴豪星 這樣論述: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的研究報告顯示,臺灣的森林面積達到219.7萬公頃,覆蓋率更達到60.71%的高度。政府在2019年10月21日的「向山致敬」宣佈會上,詳細說明國家山林解禁政策的內容與安排,並以「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及「明確責任」這五項政策主軸去推動和開放山林,讓更多人走進山林。此政策促進山林解禁,讓更多人能夠走進自然環境中,但與此同時自然環境也同樣承受經濟開發和環境破壞的壓力。因此,圍繞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與自然共存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研究者認為環境價值觀、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存在關聯性。人們在山林中的行為很大程度反映出人對自然的認識。在正確的觀念引

導下,可以有效降低人類與山林的衝突,讓人與自然能和諧共存、減少衝突,達到永續發展的雙贏局面。因此,為有效地在未來推動山野教育-無痕山林環境教育,本研究深入了解登山客基於不同山野教育下的個人規範和主觀規範,並使用價值信念規範(value-belief-norm, VBN)理論,分析如何有效落實保護山林環境,並找出達到此目標的主要的影響因素。本研究自2021年8月至同年10月,以社群網站等方式,共發放616份,有效問卷500份 (佔81.1%)、無效問卷116份(佔19%),研究之結論顯示,接受調查的訪談對象在年齡高者、教育程度高者,對於無痕山林七大行動準則較為認同,但是和登山年資無涉。無痕山林在

臺灣至今已經實施了15年。研究者將以問卷調查或訪談的方式探討無痕山林的觀念對登山客的登山行為的影響。再進一步依研究之結果,利用數據論證無痕山林概念在山野教育中的重要性,建議政府應該對於青年登山者強化無痕山林之觀念建立。

動物保育意識與社會參與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立士林高商為例

為了解決conservationist中文的問題,作者毛嘉賀 這樣論述:

研究者有幸服務於一所與臺北市教育局、動物保護處合作進行推動「中小學動物保育生命關懷推動計畫」之成員學校。因此,研究者以108課綱為出發點,探究其核心素養三大面向中「社會參與」面向的教學實踐,運用「友善校園週」課程融入動物保育相關的議題,提昇學生們對動物保育及權益的重視,並且期望學生們進而參與相關議題活動,實踐社會參與之目標。本研究資料蒐集包括(一)課堂授課詢問互動與學生感想發表觀察(二)心得回饋(三)動物保護融入課程回饋問卷(包括五點量表及文字回饋建議)。研究結果顯示,在課程融入後,學生們開始會主動關心或與提問反思動物保育相關問題,藉著啟發自省式的心得撰寫與觀察,發現到學生們開始產生對動物保

育議題的影響變化。另外,研究結果更發現學生們除了加入動保社的意願提升了,而且部分學生願意主動參與學校的動保相關活動,也願意利用假日付出心力,參與相關活動。本研究希藉由行動研究提升學生們對動物保育的實質意義與價值,亦提供本校及有關單位在「動物保護教育」上有更多的學術研究支撐。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部分層面的行政阻力與教育推動的難度,更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改善。同時,也希望年輕學生們能共襄盛舉,共同維護動物保育與生存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