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農曆提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google農曆提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賴珩佳寫的 那些你未必知道的印尼:Apa Kabar、Basa Basi、Macet,南方有江湖 和陳怡君的 成為魔女的條件:留美、科技業高階主管穿梭陰陽界、前世今生的真實體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安卓手機如何設定農曆生日提醒 - 迪克知識網也說明:安卓手機如何設定農曆生日提醒,蘋果手機怎樣設定農曆生日提醒?,1樓水木華第一步,開啟手機自帶的日曆。選擇你那天的生日,這裡的日期是打個比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城邦印書館 和小異所出版 。

建國科技大學 服務與科技管理研究所 陳乃華、陳明星所指導 陳靜庭的 整合Beacon 與App於元清觀導覽系統之應用 (2017),提出google農曆提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Beacon、手機應用程式、元清觀、導覽系統。

最後網站家中長輩都是過農曆生日?iPhone 用這招就能記住! - 蘋果迷則補充:相信大家都是用手機記下親朋好友生日的對吧~但是如果家裡有長輩習慣過農曆生日的話,可以同樣在iPhone 上記憶並自動提醒嗎?其實內建的功能就辦得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google農曆提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那些你未必知道的印尼:Apa Kabar、Basa Basi、Macet,南方有江湖

為了解決google農曆提醒的問題,作者賴珩佳 這樣論述:

第一線的印尼觀察,Google也查不到的在地切身體會, 賴珩佳要告訴你:印尼的江湖在哪裡?   對印尼,你的印象是什麼?   印傭、印尼勞工、印尼新娘,落後、貧窮、教育水準低,還是……印尼和印度差不多?   誤會大了!當台灣鼎泰豐、日韓國際企業、新加坡醫院紛紛到印尼開疆闢土時,不了解印尼,你就不知道這裡是未來的一片江湖。   2001年,台灣高材生──賴珩佳,不顧家人反對,捨棄高薪職位,離鄉背景嫁作印尼媳婦。從一開始完全不懂印尼話,讓曾是台灣校際演講冠軍的她,一度有話說不出口,人際關係一切歸零。與印尼的人事物磨合的過程中,孤寂又好強的她,還曾經歷一夜拉二十三次肚子與十二指腸出血的折磨

。   15年後,她說著一口流利的印尼語,又擔任企業高階主管,面對文化與價值觀的種種衝擊,她磨練出一套在印尼生活與工作的方式。而今,我們將可以透過賴珩佳的眼與筆,用兩種方式來閱讀這個國家。   第1種方式:峇里島之外的印尼深度旅遊指南   賴珩佳帶你入境問俗,從食衣住行育樂、人文風情到藝術生活,你該換個方式體驗不一樣的印尼,規劃出屬於自己的印尼旅遊路線:   ◎在地美食路線   無炸無辣不歡的旅人,一定會在這裡過得很開心。路邊隨處可見的賣油炸食品小販,地瓜、香蕉、餛飩等等都可炸呢。然後,再到外國人最愛的咖啡店聚集地──雅加達市南區,找間特色小店來一杯當地盛產的咖啡解膩吧~   ◎城市迷

情路線   光在雅加達市就有173座大型購物中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購物中心的城市!星巴克迷造訪時,除了購買別具異國風情的城市杯,如果有幸遇上齋戒月,一定得試試星巴克為當地回教消費者特別推出的開齋飲用的甜飲。   ◎藝術鑑賞路線   本地文化的薰陶、歐洲殖民時期的影響,以及許多留學歐美或深受西化影響的新一代觀點,互相交疊融合,醞釀出當地設計師獨特眼光與設計的能量,讓人非常驚豔。另外,印尼人星期五要穿的Batik,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文化遺產。   ◎漫步單車路線   每個星期日上午六點至十一點為「蘇迪爾曼大道」的環保無車日,你可以和當地市民一起在這條約十公里的大道上散步、慢跑、騎腳踏車。

  ◎爵士派對路線   這裡有全球最大的爵士音樂節,於每年三月的第一個週五、六、日舉辦,吸引全球爵士音樂愛好者至此。   造訪印尼前,旅人們必須先有的心理建設是:雅加達市的塞車情況是世界出名的,所以約會遲到是普遍且可以被接受的理由。因為沒有完善的公共交通運輸,市民常開玩笑說:「我們將在車陣中老去。」現在緊鑼密鼓興建中的地鐵工程預估將於 2020年完工,所以旅人們出發前可先在智慧手機裝載「Go Busway」與「 Qlue Transit」APP軟體,就能在當地順利搭乘雅加達市的公車,共有十三條主要路線、十條副線。而一趟車資不過3,500印尼盾(約台幣8元),實在相當便宜啊!如果不想搭公車

,那千萬要記住「Ojek」這個印尼單字,它等於是當地的計程車,上車前講好地點、說好價錢、戴上安全帽的機動摩托車服務,這些摩托車騎士就可以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最後提醒你,來到印尼最好隨身攜帶一只環保購物袋,因為從2016年3月起,在印尼的二十二座城市開始推行購物使用環保袋,對購物塑膠袋隨袋徵收每袋200印尼盾(約台幣0.5元)喔!   第2種方式:企業南向外派的印尼生存指南   賴珩佳在本書一開始就點出多數台灣人對印尼抱持著錯誤的刻板印象──排華暴動、恐怖襲擊、火山爆發、印尼移工……,以為這就是這個國家的全部。事實上,今日的印尼是東協人口與幅員最大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回教國家、它更

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約2.5億人,僅次於印度、中國、美國),這個排名背後意味著強大的內需市場。計畫前往印尼開拓事業的人,你不能不知道:   ◎借鑒其他國家在印尼的發展策略   .新加坡:新加坡銀行最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營收是來自印尼的個人或企業。另外三分之一是來自中國與印度,只有三分之一是新加坡本地的客戶。這是多麼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經營結構!   .中國:印尼當地沸騰的華文學習熱,連帶使得中文教師供不應求,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中文老師從中國遠道而來,過著「外聘教師」的優渥生活。   .日本:2012年,日本最大鋼鐵廠即與澳洲最大鋼鐵廠結盟在印尼合資發展。日本品牌UNIQLO在印尼入境隨俗

在店內特設Batik專區,更不用說,拉麵店為了迎合當地廣大的回教市場,貼心提供「豬肉」與「雞肉」兩種湯底選擇。   .韓國:以強大的藝人娛樂勢力席捲此地,連帶手機、家電品牌等都是現今印尼人的首選。更不用說原本就受當地人民喜愛的油炸食物,使得近年幾家韓式炸雞連鎖店品牌也大舉進駐。據說光是雅加達市的韓國餐廳就有一百間,可見需求量之大。   ◎台灣的新南向機會?先了解台灣企業在印尼發展的現況   台灣農技團自1976年已開始與印尼的合作,印有「ICDF」標章的蔬果在印尼大受青睞!和台灣人一樣愛享受美食的印尼人,對於每家在印尼開展的珍珠奶茶店給予大排長龍的回響。「鼎泰豐」光是在雅加達市就開拓了十二

家分店,展店速度與數量都比台灣快且多,甚至特別提供「No Pork」標示餐點,讓在印尼占絕大多數的回教徒願意進來消費。「中國信託銀行」是台灣金融業至印尼發展的先鋒,至今將近二十年,在印尼三個大城市共有十間分行。此外,「國泰金控」也在2015年買下印尼 「Mayapada 商業銀行」四成的股權,期望以此為開拓印尼市場的第一步。   儘管發展中的印尼有著源源不絕的內需商機湧現,對於有意南向印尼設立經營據點的企業更應該了解到:青壯工作人力佔總人口66.7%(即15~64歲的青壯人口約有1.6億人)的印尼人力資源可謂是相當充沛,但光是有足夠的子彈就貿然進駐風險是很大的。作者以自身在印尼職場15年的經

驗,於本書專章討論當地公司文化與印尼人工作態度,與外國企業分享如何理解「印尼人的直線思考邏輯」,並將其轉化成穩定的業績成長力量。對有志於印尼市場的台灣企業以及積極拓展新南向政策的新政府而言,賴珩佳從深厚的在地觀察所提出的台印互利發展的多項契機,是絕佳而中肯的教戰建言! 本書特色   ‧詳解印尼華人、原住民與回教徒,洞悉印尼文化與經濟結構   ‧道地印尼人生活的吃喝玩樂,首次完整公開   ‧印尼工作環境大調查,外企派印一次到位   ‧彙整台灣人在印尼當地可尋求的資源   ‧註記100個重要印尼文單字,在地生活更簡單 橫跨政商學界好評讚譽(按姓氏筆畫序)   Ibnu Susanto/印尼

最大鋼鐵集團之一Sarana Steel集團總裁   李存修/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特聘教授   吳嘉昭/台塑集團南亞塑膠公司董事長   莊祖宜/作家   郭惠芯/生死學講師   郭智輝/崇越科技集團董事長   賴清祺/中華大學講座教授、行政院前副秘書長   蘇巧慧/立法院立法院委員   作者簡介 賴珩佳   學歷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企管組學士、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 SU)企管碩士(MBA)   經歷   外商銀行、外商投資銀行、財務顧問,現任外商資產物業管理執行董事。   居住印尼雅加達已邁入第十五年。從初期

封閉自我、拒絕正視所居住的印尼,到如今能隨時轉操一口流利的印尼語,並以樂觀正面的態度看待這片土地、融入社會的脈絡。期待自己能為台印的橋樑,為未來可能更多的台印交流,貢獻棉薄之力。   現於人生雜誌「三腳貓微筆記專欄」定期分享文章,投稿散見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   [ 推薦序] 以女兒的第一本著作為榮 ◎賴清祺 [ 推薦序] 透過珩佳的眼與筆,印尼離我們更近 ◎李存修 [ 推薦序] 由微觀到綜觀的全方位觀照印尼 ◎郭智輝 [ 推薦序] 從台灣媳婦幽默風趣的文字認識當代印尼◎莊祖宜 [ 推薦序] 給我親愛的珩佳班長 ◎蘇巧慧 [ 自序] [ 前言] PART 1 新

來乍到 1. 首波衝擊 2. 學習面對 3. 從頭學印尼語 PART 2 關於印尼人 4. 坎坷而勤奮的早期印尼華人 5. 新一代華人 6. 與印尼華人家庭的磨合 7. 印尼本地人的直線思考邏輯 8. 喜歡倚賴群體力量 9. 驚人的貧富差距與高調的風氣 PART 3 印尼的食衣住行 10. 西化的首都 11. 有土斯有財 12. 在雅加達市車陣中老去 13. 印尼與新加坡的一日生活圈 14. 令人讚嘆的藝術美感 15. 印尼的驕傲── Batik 16. 喜愛油炸與辛辣食物 17. HALAL 是什麼? 18. 印尼的咖啡文化 PART 4 在印尼入境問俗 19. 和諧平等的宗教氣氛 2

0. 見面的禮節 21. 不願意承認「不知道」的文化 22. 在印尼過華人節日的差異 23. 小費文化 24. 紅白包文化 25. 關於賀禮 26. 瀟灑處理身後事 27. 生日聚餐是壽星買單 28. Basa Basi 隨意聊聊 29. 寄買文化 30. 右手的禮節 31. 回教徒不喜歡狗 32. 警察是人民保母嗎? PART 5 印尼的工作環境 33. 放慢工作步調 34. 按表操課的員工 35. 制服情節 36. 規則就是規則 37. 工會力量大 38. 保護勞方 39. 雨季,生病的季節 40. 齋戒月的特殊考量 41. 尊重祈禱 推薦序 透過珩佳的眼與筆,印尼離我們更近 ◎李

存修∕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特聘教授   高爾夫球的球友只要提到「OB」,大家都清楚指的是「出界」(Out of Bounds);另外,也有指稱「OB」為 Old Brother 或 Old Bird 或 Old Bone, 就是在一個團體中已畢業或是已退休者的稱呼, 但是在本書中卻另有其他的意思。原來,在印尼的公司文化中,幾乎各個公司都會雇用工友,在印尼稱之為「Office Boy」(辦公室男孩),亦簡稱為「OB」,他們專門為公司跑腿辦些雜事或購買東西,例如:代為購買午餐便當等。   在我的印象中,印尼一向排華,稱華人為支那(Cina),這在印語就有歧視的語意;但是現在學習華文蔚為風潮,

而且也將華人改稱為中華(Tiong Hoa),更在 2004 年頒定華人農曆新年為國定假日。此等正向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身為印尼少數民族的華人,已掌握了印尼全國八成以上的經濟力量,對社會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當前我國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在經貿方面亟需尋求協商與對話的對象,東南亞的華人自然是首要目標。   本書作者賴珩佳小姐,北一女畢業後,以第一志願錄取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曾在大學時期修過我所開的財金課程,印象中是個兢兢業業、溫文有禮的女孩,大四那年即開始在台北花旗銀行實習工作,但總能兼顧課業與學校活動。珩佳總是盡力做好每份工作,扮演好每個角色。短暫於銀行工作之後隨即到美國紐約雪城大學(S

yracuse University)攻讀 MBA 學位,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非常難能可貴。畢業後進入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CBOE)工作,但因為想家,不久即返回台灣進入美商 JP Morgan 工作,一路表現優異。在財金界前程似錦之際,驟然決定與在美國MBA 的同學結婚,並隨印尼籍華人夫婿移居至新加坡與印尼雅加達,這樣的決定,的確讓許多關心她的人有點擔心!   擔心是因為十多年前我們對印尼頗為陌生,甚至有著排華的恐懼,難以想像這樣一位年紀輕輕的女孩將如何去面對一個語言完全不通、人際網路完全歸零的環境。珩佳的夫家是印尼最大的

鋼鐵集團之一,家族親戚龐大而複雜也是可想而知。大環境的種種衝擊,以及小環境的種種挑戰,想來是個極大的考驗。 從台灣媳婦幽默風趣的文字認識當代印尼 ◎莊祖宜∕作家   我跟珩佳是在超市買菜認識的。雅加達的台灣人不多,聽到鄉音格外欣喜,於是我們很快就聊了起來,一見如故。最初我只知珩佳嫁至此地逾十五年,先生是她在美國留學時認識的印尼華僑,兩個孩子還在讀小學。與本地一般太太們最明顯的不同是,珩佳從來沒有請過保母,養教全部親手包辦,是位極稱職的母親。   然而多講幾句話我就發現,珩佳絕不是一般的家庭主婦。她見識廣泛,言談不俗,別看她笑起來兩眼如月牙彎彎,溫柔甜美,原來人家當年一路是一等學府的高材生

,還是臺大畢業典禮主持和校際演講比賽的常勝軍。若不是姻緣線牽至印尼,她現在八成是叱吒國際金融圈的女強人。   珩佳身上有趣的矛盾還不只如此。幾次跟她吃飯,中途都有梳法拉頭、戴假睫毛、手提名牌包、足蹬五吋高跟鞋的豔麗貴婦前來與她打招呼。這時一身日系樸素裝扮的珩佳會忽然轉操一口流利的印尼語或維妙維肖的印尼腔英文,跟她們親親抱抱應對自如,之後轉身坐下面對我,又是一副軍公教子女的模樣,反差相當驚人。我後來才知道,珩佳的夫家擁有印尼首屈一指的鋼鐵企業,她進出往來的都是豪門巨富,對印尼乃至東南亞華僑富商家庭的繁文縟節有不為人知的切身體會。   珩佳笑說老公當年在美國念書時半工半讀,克勤克儉,所以她一直

以為所謂「家裡做鋼鐵」指的是打鐵的勞力活,心裡並不在意,直到嫁了過來才發現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甚大,從此展開了充滿文化與價值觀碰撞的台灣媳婦生涯。聰慧的她選擇低調,一方面以強大的意志力堅守自己經營家庭與教養孩子的原則,一方面試著融入並默默記錄下她所觀察到的關於人際、家庭、職場、宗教等各個面向的巨微文化差異。   從某種角度看來,珩佳就像是個青春版的白嘉莉,兩人同樣成長於台灣,同樣嫁入印尼富商家庭。然而我們對昔日明星白嘉莉的認識僅止於此,她的高貴亮麗與一般台灣人刻板印象裡貧窮落後又排華的印尼形成難以理解的對比,如果僅用「貧富差距大」一言以蔽之,必然忽視其中糾結的歷史,複雜的情緒,與近年來印尼社會快

速的變動發展。有幸現在有了珩佳,讓大家得以透過這個台灣媳婦幽默風趣的文字認識既混亂又光鮮、既傳統又國際化、充滿夢想和企圖心的當代印尼。或許因為珩佳出身公職人員家庭,自己學的又是企管,她的文章除了文化觀察之外,還多了一層政策建議的實用性。比如談熱帶水果,她不忘提醒台灣的水果出口商和政府相關單位注意印尼政府修訂頻繁的進口申報規章;談影視流行文化,她惋嘆台灣偶像團體 F4 當年風靡印尼各地的軟實力已完全被韓星勢力取代。語重心長的分析建議,為有興趣多了解印尼的台灣讀者提供了最親切的第一線觀點與入門視角。   如今甫上任的蔡英文政府主打「新南向政策」,鼓勵台灣各界與東南亞諸國更密切交流,透過深入了解來

發展永續互惠的雙向關係。在我看來,所有負責執行或有意呼應新南向政策的人員都應該立刻讀這本書,保證在歡笑之餘也必有省思收穫。   至於我自己,在隨夫駐派雅加達兩年,勤學習當地語言並積極接觸此地文化脈動之後,讀了這本書稿仍獲益良多,只恨沒能早兩年先讀。這下我終於搞清楚了那些耳熟能詳的印尼華人政商精英到底 who’s who,而且下回跟過生日的朋友聚餐,我也不會再愚昧的搶著付帳了! 作者序   最近這些年,每隔一段時間總有朋友來雅加達出差,不論他們從什麼國家來,不論工作是什麼產業別,相同的就是到雅加達的頻率增加了。朋友只要到雅加達,總是會熱情的聯絡我,我儼然成為朋友圈中的「印尼代表」。親朋好友

中,在國外工作或生活的不少,但像我這樣移居「印尼」這個國度的卻絕無僅有。當時這樣的決定嚇壞了周遭的每一個人。彼時,印尼還是個腳步顢頇的發展中國家,此時,印尼在世界上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國,景況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所有來到這裡的朋友都說:「哇!這裡怎麼跟想像中的不一樣?」   老實說,十五年前剛到雅加達時,我的計畫是只待一年就離開。對於這個印象中充斥著排華暴動、恐怖襲擊、火山爆發的地方,我是抱著當個過客的心情。母親還曾玩笑似的描述她當時參加朋友聚會的狀況,說朋友們提到自己的女兒遠嫁美加歐洲等地,言語間雖然都透露出親子遠距的無奈,但總是對兒女的生活品質有一定的信心與欣慰。當母親說自己女兒現居印尼雅加

達時,朋友們靜默了一陣後總不免安慰一番,眼神中流露出不解與不捨,套句現在的話:「Fu怎麼差這麼多?」其實當時的我對印尼這片土地也有某種程度的輕視。同學會時有同學問我:「聽說妳住在印度啊?」我試著解釋:「是印尼。」同學無所謂的說:「哎呀!反正就那一區嘛!」我沒多說,因為當時心裡確也覺得並無二異。   初來乍到雅加達,除了語言不通、文化不適之外,與整體大環境及夫家大家族的磨合,對年輕的我而言都是一次次的試煉。在此的人際關係完全歸零,內心承受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孤獨感。當時各方面接踵而來的壓力與孤單,是從小幾乎一路順遂的我首次承受的,也因為自小在課業方面較為順遂的傲氣,一直告訴自己不可示弱。內外夾攻下

,導致自己在來雅加達的第二個月就十二指腸出血,折騰了好一陣子。   抱著當一年過客的想法,所以第一年的生活是這樣過的:工作生活與待人接物,我維持著一貫的禮貌。但事實上不曾真正想去了解印尼的風俗文化,也不願嘗試。我盡量維持慣有的一切食衣住行,避免自己被「降格同化」。當時由於工作需要,我幾乎每個月都要搭機到外地出差,每次的飛行都讓我像放出的籠中鳥:我享受著台灣熟悉的一切、新加坡的守序、日本的潔淨、韓國的趣味、中國的多元⋯⋯,但只要飛機一降落雅加達,又開始讓自己過著「束之高閣」的生活,繼續倒數著離開雅加達的日子。然而,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一年過後,由於一些因素讓我沒能離開雅加達。不得不留下時,我真

是亂了方寸。沒有期限可以倒數,我突然發現自己不會過日子了。不管有多少公差或旅行的機會,世界上的各個地方漸漸都只成了驛站,每段旅程後,終究還是要回到我無法正視的印尼。直到自己花了幾年時間接受身在雅加達的事實,且盡份隨緣的開展在此的人際網絡,心中的孤獨與壓力才慢慢釋放。我告訴自己:「要睜開眼,好好看看這裡,努力在這兒生活著!」就這樣,至今已在雅加達生活了十五年。   寫這本書的的初心,是想將在印尼雅加達真切生活了十五年的觀察與經驗,與更多台灣或是華文世界的讀者分享。尤其台灣當前又再興起南向風潮,人口與土地為世界第四大國的印尼更是重點所在,非常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對未來可能更多的台印交流,貢獻棉薄之力

。   我想將此書獻給我的父親賴清祺先生與母親郭惠連女士。能當他們的女兒,是我這輩子最奢侈的福報。一路走來,他們總是相信我,給予我前行的勇氣,放手讓我飛,永遠為我祝福。與印尼的聯結,始於我的先生余蔚翰,謝謝他一路上的支持,讓我能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真誠做自己。謝謝公婆對於異文化「台灣媳婦」的理解與照顧。謝謝孩子念澄與孟學,在許多低落的時刻,是小小的他們給予我力量。謝謝總是無條件支持我任何決定的弟弟睿永。謝謝視我如己出的乾媽、舅舅、阿姨,總是讓我感受溫情滿懷。謝謝周遭的親朋好友,在人生路上何其有幸,可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同前行。   此書得以完成,要感謝城邦印書館主編佩宜與文編淑鈴,感覺一見如

故。還有內文編排美編麗雪,以及封面設計黃聖文先生。集結眾人之力才能與大家分享此書,我滿懷感謝。 前言   十五年前,我二十六歲,拎著兩個皮箱,背著一台手提電腦,來到印尼首都雅加達。當時對於印尼,我的認知僅止於中學地理課本教過的「印尼」一課── 由一萬多個島組成的島國,盛產香料⋯⋯就這樣。對於印尼的印象,就是看過的新聞畫面:排華暴動、火山爆發、落後髒亂。   從小到大,我的求學生活在大部分人眼中是一帆風順的:從北一女到臺大工商管理系畢業,之後到美國紐約雪城大學攻讀企管碩士(MBA)也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爾後順利的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

e, CBOE)找到工作,回台灣後進入投資銀行業,領著比同學多兩、三倍的薪水。一切似乎就這麼順遂。然而,因著在美國讀書認識、當時遠距交往的印尼華人男友(現在的先生)一句話:「我們要不要結婚?」經過十幾個輾轉難眠的夜晚後,不知哪兒來的勇氣,我毅然決定搬到印尼雅加達。   記得那時我不顧父親的憂慮、母親的淚水、親人的勸阻,也沒多想語言的不通、國情的不同、感情或許會產生的變動,向來多慮的我竟一瞬間成了單細胞生物,下定決心後竟只是一古腦兒地往前衝──以最快的速度遞辭呈、訂機票、打包行李,一個月後我就拎著兩箱行李飛抵印尼雅加達。行李除了必備的大同電鍋與衣物,還有一個鉛筆盒。鉛筆盒內裝了自動鉛筆、鋼珠筆

、各色原子筆芯與大小N次貼。在我的想像中,印尼該是個連這些精緻文具都很難找到的落後國度吧! 01 首波衝擊 十五年前的雅加達,對我真是好陌生的地方。剛下飛機放眼所及多是有著黝黑皮膚的人,我心想:「這地方怎麼印傭全都出門了?」 然後我才猛然想起,這是他們的國家啊! 當時還是男友的先生接我到他家後,家傭端出削好的水果對我說:「喜拉幹‧媽幹(印尼語:Silahkan Makan,請吃)。」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 她連對我說了兩次國罵耶!可是她的態度卻又溫和有禮……這一刻,我才突然驚覺,來到這裡,從小學習的中英台日等語言幾乎全無用武之地。印尼語,是我完全不了解的語言啊!要在此生存,語言似乎是

第一要務,而這竟是我當時年輕的單細胞思考,就算輾轉了多個夜晚卻也沒想到的課題! 人生地不熟,事情並非想像中的順利。到雅加達後第一個星期的某個晚上,就發生車禍了。當時情況是,先生開車載著我,在交通號誌由紅燈轉綠燈時要往前行,沒想到該是紅燈禁行的另一向突然衝出一輛完全沒有減速的摩托車,它以很快的速度撞上我們的車,騎士當場跌落,難以起身,並痛苦的呻吟著。這時附近往來的路人全跑過來圍觀,合力幫忙把騎士抬上我們的車後座,讓我們把他送到附近的醫院。 前往醫院的那段路對我而言,真是奇長無比。在這陌生的城市,我根本不認得路,已習慣台北的夜色總有燦爛的燈光,這裡的馬路卻只有幾盞勉強撐著的昏黃路燈。車裡還躺著一個

痛苦呻吟的陌生人,完全不知他在說什麼。我渾身顫抖,望著身旁開車的先生冒著冷汗專注的駕駛,我也大氣都不敢喘一下。我知道,從小在新加坡與美國成長的他,對印尼這個環境的了解,其實沒有勝過我太多。 我們到了醫院處理完大致事項已是深夜十二點。當時騎士已在病床歇息,但他的周圍站了十幾個人,聲稱是他的親戚鄰居。一群人七嘴八舌氣憤填膺的與先生理論。最後結論是,我們不但要負擔騎士所有的醫藥費,還要給付在他無法工作這段日子的所有薪水。

google農曆提醒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現在奇怪仙人掌頻道中的影片也都可以在MixerBox TV上看到囉!
【Google Play下載處】: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live.free.tv_tw
【iOS下載處】:
https://pse.is/SAMVG

[今日影片內容_About]
農曆七月到了 根據傳統 除了普渡讓他們填飽肚子 也要應景讓這些放風的好兄弟出來當一下主角 今天要帶你來看鬼月特輯

5 訪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ILMnt8BMAc&t=0s&ab_channel=zZiiGGY09
4 新室友 https://www.tiktok.com/@dmwesley/video/6903732810549349637


[貼心提醒_Reminder]
訂閱後不要忘記按旁邊的鈴鐺
才不會錯過最新上傳的影片唷

[推薦播放清單_Playlist]
恐怖影音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0jKD3UU9HunwkogZnd4k1P
恐怖地區景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1QQZSoLfPqmauVAL5vOXXI
血腥系列: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1PdeX9MIDe9Sq5rHAgsVJ_
恐怖動漫系列: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03npG6XK25glK4vLXDSDGB
都市傳說系列: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0mXoL7gPhxxyG6flcd7sxo
恐怖影片系列: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3tF2foAZJPGMXMA5PBAadz
動漫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2VPpp6YBh0lb0jeRKc4JO8
毀壞童年系: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3EJRCdhD4IMzGzZO-rEnCg
恐怖電影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19tE89Xt_qHVWIOxC81ecw
電玩系列: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1ireIlMZX50izNfW-u9d98
人事物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0862PVnbMXE-t4fSgt-PT1
其他/回饋: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WFthX_dgR0bJyEWkOcIDHjUkJCchh8l

[仙人掌的社群網址_Social Media Link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ddCactu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oddcactus88/
Twitter:
-------https://twitter.com/Odd_Cactus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OddCactus

[不要臉題外話]
謝謝支持過我的大家 如果你也想要看更多更好的恐怖小短片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贊助 一點點都是對仙人掌大大的鼓勵

整合Beacon 與App於元清觀導覽系統之應用

為了解決google農曆提醒的問題,作者陳靜庭 這樣論述:

彰化縣位於台灣西部之樞紐,來往之旅客眾多,而元清觀為彰化市重要廟宇之一,擁有豐富的歷史、藝術與文化。此外,元清觀亦是當地居民重要的信仰核心之一,每逢農曆重要節慶,參拜的善男信女焚香不絕,觀者如堵。 然而,元清觀長久以來導覽媒體較少且導覽內容也相對薄弱,無法幫助遊客或香客深入了解這個人文殿堂。而且在民國95年,元清觀遭逢祝融之肆,許多古老文物皆有受到波及,這更提醒了我們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因此,本研究整理了元清觀的歷史、藝術與文物等等的重要資料,並導入科技、設計導覽系統,使用Beacon配合著訪客的行動裝置之手機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讓使用者可以非常

便利的行動導覽,可依自己想要的導覽步調與順序去進行導覽,如此能節省人力導覽和減少解說文宣的印製,達到節能減碳,並能深入了解元清觀的文化寶藏與推廣觀光。也期待能提供彰化、甚至是全台各地的廟宇作為導覽系統設計上的參考,進而推廣廟宇文化與信仰傳承。

成為魔女的條件:留美、科技業高階主管穿梭陰陽界、前世今生的真實體驗

為了解決google農曆提醒的問題,作者陳怡君 這樣論述:

  1,作者以虔敬的心、澄淨的靈魂、相信且敬畏的信仰,但搞笑的說法、第一人稱、試圖將閱讀與想像的恐懼降至最低的程度,來敘述她看見阿飄的「故事」。   2,你相信嗎,這個世界上竟有10%的人是靈異體質,看得見阿飄,他們長怎樣?是甚麼顏色?說哪國話?白天出現嗎?為何她看見而你看不見?   3,本書作者寫作方式為自己看見阿飄後如何從驚嚇、惶惑到後面拜師修練自我解救,進而自我學習強大。書中所述皆為真實體驗,文筆輕鬆逗趣,不同於坊間前世今生勸人為善的書寫方式,是為突破舊模式的新生代阿飄寫作能手,全部親身經歷。 名人推薦   知名藝人 黃子佼、陳為民   星象專家  星星王子   部落客  Cho

yce、 貓大爺   天印老師、妙慧師父   聯合推薦 作者簡介 陳怡君 Iren Chen     這個名字相當「知名」!是「那個」世代的代表之一。換過幾個工作、談過幾場戀愛、去過幾個國家,但經歷過的點滴總是不太平凡!家人也總說我是「怪咖」!生活從台灣到美國、飛行過歐洲、東南亞到日韓中國,銜著「那樣」的「能力」及「任務」或說是「功課」,我必須重新認識自己與宇宙、成為真正的自己、未來,才能幫助你和我自己。     小小道場裡,長條原木長椅上、我托腮皺眉,似懂非懂地試圖在理解老師的話和畫;老師思考著,如何跟我解釋我看到的顯像,也就是我回家「自修」時的功課 - 打坐時,腦海裡、或說是投射到腦

中的「動畫」。     「我」是誰?   我只是個茫茫億萬人海中和一般人相同的一個「人」:和每個人相同,爸媽的期望都很高,小學就籌劃國中、高中就計畫大學、研究所就擘畫未來,因此,我國中念了一年多的內湖的天主教女中、高中是八里的天主教女校、大學甄試到廣電名校、研究所在加州的燦爛陽光下度過。     工作上,我也算還不錯啦,從小就喜歡科技類的工作:大二就在電台值大夜當音控、覺得控制玻璃對面那些人的感覺挺有權威感的(妳只是個小音控……)、接著在老電台實習、在大電台寶島網作音控、節目企劃、流行網報新聞氣象路況、主持......然後在美國的華人電視臺做企劃、常常要透過衛星傳帶子廣告回台灣、隔了幾年,回

到台灣進知名公關公司做硬底子的科技公關、A牌、C牌、O牌、S牌等等都曾經被我服務過……之後,進入了頂級進口車公司做公關行銷,喜歡看超跑、喜歡聽引擎運轉、喜歡踏油門的聲音……然後,進了很大很大的科技公司做APP資深行銷經理......     信仰上,我受西方宗教的教義薰陶甚久,我相信禱告的力量、相信跪在聖母前點亮蠟燭祈願,心靈就會平靜、相信飯前禱、晚禱是感謝天地、感念一切的作法、也喜歡聖歌優雅的旋律和穩定人心的功能;在加州念書生活的時候,也和朋友同學上過教堂,聽聽詩歌、聽聽牧師講道,心裡也覺得平和踏實。當然,我從小也拿香拜拜,喜愛(好)香的味道、喜歡供奉神佛,堆得滿滿堆疊得高高的水果食物零食、

喜歡看各式各樣的金紙投入金爐中燒滅的感覺,彷彿直達天聽、喜歡看爺爺拿著拜拜的酒,繞著香爐畫圓,心裡就覺得圓滿…… 推薦序1  天印老師 推薦序2  貓大爺 推薦序3  星星王子 推薦序4  妙慧師父   開場白 第一章說飄飄話飄飄 第二章奇幻之旅 三章見聞 第四章世界各地的飄飄 第五章修習開始 第六章修習小記 第七章前世今生 第八章天使 後記 推薦序1    「真」實體驗 天印老師      唯心、唯物、唯什麼都一樣。凡事講求真理。看到的?聽到的?遇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但是真與假必須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而不是「用說的」去判斷別人遇到的事。是與非?有沒有?牲畜、人類、外星

人,神、佛,是時間、速度、空間、遠近的問題,不是存在與不存在—都存在—的問題      作者用她到目前所見、所聽、所接收到的事敘出此書,我的感覺就是個「真」。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是故事書,但在我眼中,她真實的敘寫出來了。      信者恆信,科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本就平行無法互求答案;本就平行無相交點。或許看看此書,再想想自己所碰到的事,它能讓你在心中找到合理答案。      還是那句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是幫人、助人,不誆人、欺人。    推薦序2    本書是很有參考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貓大爺(部落客)      到底有沒有鬼神?究竟有沒有靈界?這個問題,人類已經問了好幾千年。   

  靈異之事無法驗證,大家只能從信仰或是經驗中各自找答案,有人信、有人不信。這本《成為魔女的條件》出自作者的親身經歷,是很有參考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本貓認識作者並不算深,僅有數面之緣與偶爾的臉書寒暄,只知道這位「貓仙姑」好像體質特異。當本貓看到她在臉書發表親身的靈異經歷,很驚訝看似與一般OL無異的她,居然有這麼多神奇的遭遇,於是本貓鼓勵她出書。      坊間談靈異的書其實不少,但多半是二手傳播,並非當事人親筆寫下,中間總有失真或是誇大的部份,容易流於迷信或是為某特定教派宣傳,失去客觀真實。本貓鼓勵她出書,正是期望能有位受過高等教育的靈媒親自撰寫記實,具體、清楚的描述那個神秘世界發

生的事情,滿足外界眾生的好奇。如今大功告成,想來也是緣分。      「貓仙姑」文筆生動親切、敘事清晰明白,把她的親身經歷娓娓道來,讀來引人入勝,特別有畫面感,看著書彷彿也一起經歷了這些奇聞異事。特別是本貓現在才知道,原來「貓仙姑」近幾年經過修行,功力大增,從此不敢隨便和她聊臉書了!(汗)      雖說開開玩笑,但本貓堅信「貓仙姑」是正派慈悲的、是為了幫助有相同遭遇的人挺過煎熬而寫的。他們總是活得特別辛苦,可能從小遭到許多誤解與責罵、面對大家異樣的眼光、經常身體不適或生病、隨時聽到一大堆雜七雜八的訊息腦子快爆炸、明明有空位不敢坐下去、最痛苦的是被當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到有相同

困惑的眾生堅定對生命的希望,那也算是一種「無畏布施」的功德。      本貓與有榮焉。    推薦序3    王子也有很多故事 星星王子      看完這本書很有感覺,於是我也有幾個故事。      我以下要說的事情,如果是以這個世界,嚴格上是以這個時空的角度來看的話,那你不一定會相信,換作是我,我也同樣會保持某個程度的懷疑態度,不過,也因為這樣的一個狀況,我至少得到了某個角度的答案,相不相信在自己,與其說我相信了,不如說我知道了!畢竟以科學的角度,要證明某事不存在,卻得先證明此事存在。      桌頭      二○○九年八月我在北京,朋友辦了生日宴,席間碰到一位名人好友的父親—吳爸爸,他愛

喝白酒,而我則除紹興這樣的酒超級不愛外,其餘的酒都能接受,於是他就一直找我喝白酒。      其實吳爸爸看到我就一直笑笑的,喝了幾巡後,他就突然說了一句話:「你知道你後面跟兩個嗎?」。這句話也許一般人聽了會很莫名其妙,但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了,我最多聽過我後頭跟了五個,好還是壞,我也不知道,但是看到的朋友都說是好的、是天使。於是我聽了後就微笑著回他說:「我知道啊!」心裡頭還想另外三個沒來。      吳爸爸繼續說:「你還有好多事沒做完,要趕緊做哦。」我回答我知道,並且已經在做了,他點點頭就沒說什麼了,當然我們就繼續喝酒。      後來我才從朋友的口中知道吳爸爸原來有著「桌頭」的身分,是能翻譯「

天語」的!      阿給      阿給(化名)是我朋友,他看得到飄飄兒,我很好奇也會問他。阿給平時就有些深沉,但跟我就挺能聊,有時聊著聊著就會說些我的事,像是他說過我是有翅膀的,我則自嘲笑著說是蝙蝠的翅膀,他不理我繼續說:「你翅膀上還有些黑色的羽毛,現在看來還有點灰灰的,以後就會變白了。」我依舊笑笑說跟我頭髮一樣灰灰的咯。      他很喜歡釣魚,在美國留學時曾經參加過釣魚比賽,不過他說他只能拿第二,第一是個印地安人,怎麼釣都釣不贏他,後來他問了那印地安人為什麼可以釣那麼多,那印地安人說他的祖靈會告訴他去哪裡釣。阿給信了,因為他真的看到印地安人身上的祖靈,而且在台灣的原住民身上也看得到祖靈

。      他常常在路上看到許多飄飄兒,有時會故意經過他們,當然立即會感受到冰冷而打個冷顫,也看過許多有著凶惡眼神的飄飄兒,他會當作沒看到從旁經過,即使那惡意的眼神一直盯著他。      阿給說有一段高速公路上頭有很多,而且那一段也常常會出車禍,我回應他說難怪,我在經過那一段時很不舒服。      他還說醫院裡頭最多了,但是反應跟在路上看到許多停著不動的飄飄兒很像,因為突然離開了身體,而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也沒有人來接他,就停在一個點不動。      阿給說他的阿嬤很特別,活到九十幾歲,而且常常會看到她的身邊有許多像小孩一樣、全身發亮的靈在開心地跳來跳去。當阿嬤要離世前送去醫院,他看到更多的發

亮小孩在她的身邊,像是去接她一般,而且進去醫院時,所有的飄飄兒都讓開了路。      看到黑影別亂開槍      我的學生不算少了,我是在二○○七年重生後,才開始在二○一一年正式地授課教了許多學生,我的學生有碩、博士,更有許多名校生,當然能人異士也不在少數,能看到不同世界的人也挺多的,我教導他們,他們也教導了我!有些學生能看到我們凡人所看不到的世界,他們提供了許多我對於那個世界的知識。      我有位學生一直看到我身邊有黑影,但她很厚道,她並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再加上她有師父幫她關掉了一些靈通,所以,只看到大概,卻不見全貌,因此她並沒有多說,直到我提及了另一位學生所說的狀況後,才跟我說。

     每個人的能力各有不同,如果在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就胡亂下了結論,那就妄語了!我有個學生,只跟我學了塔羅牌,就不再跟我學了,因為她的朋友看到她用塔羅時有黑影在她身旁,就覺得有問題,而不要讓我的學生繼續用塔羅牌,並將她的牌收走。我其實很生氣這件事,因為那紙牌是我提供的,任何人都沒有拿走的權利!再者那人根本就不知道,也沒有能力搞清楚看到的黑影是什麼,就要禁止我的學生再繼續學,更何況我那學生是很有天分的,誰知道那些黑影是不是天使來協助我學生學習與了解!      我的另一位學生某天看到我身旁有位老者,我當時就立即找了我父親的照片給她看,她說不是,我又給她看了我祖父的照片,她立即就說是祂!她

還說祂一直在我身旁,並且很溫柔地靠在我肩上。      看不清楚,或是說看不懂的人會認為是黑影,因此看了黑影就開槍,而看得清的人卻說那是我的先祖,我學生用塔羅牌的黑影,在這些沒看清楚的人眼中雖是黑影,但在我的眼中卻是天使!      而後我在二○一五年十一月帶著大兒子回家鄉去訪親,完成我父親來不及做的事,就在我走出火車站時,我太太發訊息給我,說我那學生發訊息來跟她說,我爺爺看到我們到了很高興!      要加香菜      二○一五年初接連地發生至親離世,首先在我生日前,我認了二十多年的乾爸過世了,隨即,兩週後,我岳父也過世了。我岳父的法事很快在一週左右就辦完了,在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些事。   

  我有位學生之前是我的客戶,我在為她看了出生圖後,總覺得她有靈通的本事,後來透過一些機緣就開啟了。我岳父過世的第一時間我太太就先南下回家去處理,而我則在台北繼續帶孩子上下學及教我的課,這位學生在我週二班,當週二上課時,她看了我背後一眼後就一直打嗝,知道這狀況的人就了解許多通靈人士當遇到靈體時,就會噯氣,我打趣的問她誰來了,她則表示是我岳父來了,問我何時會帶小孩們下高雄,我就說週三中午放學後。      其實我岳父的靈發現了我學生能代為溝通,就三番兩次地來找她向我們要東西,像是怹要喝蘿蔔湯,而且要加香菜,或是要手機及平板,還說蓮花別亂燒,要燒九朵等等,其中蘿蔔湯是最有趣的。      原來岳

父去世前一天,岳母買好了蘿蔔準備做湯,而岳父最愛此湯,並且要加香菜,像我做「加分醬」時用的香菜末,怹都會珍惜地留下來配湯,結果來不及做好湯怹就離世了,因此心中就一直記掛此事。      而當我們做完法事及盡完孝道後,將骨灰入塔,才關上小門鎖上,學生就發訊息來了,表示知道功德圓滿了,因為看到我岳父乘著蓮花而去。這樣的靈通實在有趣,而且很難讓人不信,尤其是我這學生並不知曉我岳父的生活趣事。      爹地來找我      送走岳父後,在我三月的生日過後,我乾弟才告訴我乾爸也走了,我非常震驚與不捨,當然心情隨即低落了下來,去了林口家裡看怹的照片與靈位,眼淚大顆大顆心傷地落了下來。      我父親過

世得挺早,在這近二十年來,我跟著叫爹地的乾爸是很照顧我的,而我與他們家人也就跟真正的家人一般。與其說是爹地,更像是朋友,我們甚至會為了討論一個看法而熱烈表達意見,像是過農曆年時,我依例去林口拜年,雖然怹的健康已經很嚴重的亮了紅燈,但當怹表達看法時,仍中氣十足,我其實很是高興,但又很擔心是回光返照,可是那種直覺是很真實的。      送爹地的身體離世的那一天,我也如兒子般跪拜流淚,我當然知道這個對怹而言已無用處,身體一旦火化,怹的靈就更無牽絆。      乾媽二十幾年來篤信佛教,尤其是密宗,並且已是授證的仁波切,當爹地離世的第一時間,就請了怹的金剛上師皈依了爹地,而在皈依後,竟意外發現爹地的頭骨

人字縫部位,也就是枕骨與兩片頂骨交接的部位居然凹陷了約五十硬幣大小,這狀況聽媽咪說,這是成佛的重要意義,原來這是「頗瓦法」,也聽了大家打趣說,還好爹地的頭已禿所以才看到了,這實在神奇!      送爹地火化後的第二天早上十一點多左右,我還賴在床上,不過已經坐起來了,準備隨時起床,然後就在電光石火之間,爹地乘著雲托起的蓮座來跟我說了一些事。      首先,我必須說我已經醒了,並且立坐在床頭,我是在腦子清楚的情況下看到及聽到的。與其說看到或聽到,不如說是感覺到。我無法用這個時空的時間來形容那是多長,因為那根本不到一秒,彷彿時間凍結一般,而爹地沒有開口,但我卻清楚的感受怹的聲音,因為那個聲音雖然不

是空氣的震動,但我卻能感受到,尤其是興奮地與我分享一個知識時的那種聲調是我很熟悉的。      他說:「王子,我知道了,為什麼會有人能夠看得到一些我們平常人看不到的靈,因為他們有個靈還留在那個世界!我還有好多事要去知道,我先離開了!」      這像是一句話對吧?但其實那是個意念而已,是爹地在怹標準的抿嘴微笑時傳達到我腦子的意念,從頭到尾都不是一句話,但是我懂了那個意思,並且寫下來。      那一瞬間怹來,到見怹離去,就真的是一個瞬間而已,而且怹也在我腦中留下了即將要去探訪整個宇宙的興奮,我彷彿見怹乘著雲朵托著的蓮座離開,朝向宇宙未知前去,就好像是宇宙間最快的飛船一樣,可以瞬間到達怹想要去的

任何地方!      我立刻起身將這事兒說給我乾弟及媽咪聽,他們聽了都非常高興,而我心中也放下了對怹的罣礙!而且我好開心怹能去了解這個宇宙的道理。    推薦序4    為敏感封印找出路 妙慧師父      如果說生命真有密碼,那怡君師姐是比別人早一步透徹的先覺者。      回想學修路上,年已半百的我除了慚愧外,毫無建樹可以提心得講分享,承蒙怡君師姐錯愛,邀我寫序,本想羞愧推辭,但念頭轉到她百忙中回憶記錄故事的用心與初衷,我又怎能不盡力獻醜,將其風範推薦予人?      在我的角度,我所認識的怡君師姐是個新新人類,喝過洋墨水的她,常是一襲窄短裙飄進道場裡,俏皮不羈的模樣與傳統寺廟文化成了極端

對比,也是幅有趣的畫面,我常在想,我的師父如還住世,恐怕免不了要說出女人家不可以露大腿這番話,更何況穿著短裙入廟朝拜跟禪坐了!      大家都知道新新人類不喜歡被傳統教條拘束,但不保證行為能合宜,生命有目標,而怡君師姐出眾的是,她有新新人類不墨守成規的特質,但做人做事十分有倫理,對人長幼有序,對事條理分明又具正義感,她一直在謙卑著追尋道理,所以能在不同階段與不同因緣的老師廣泛學習,開拓視野,也快速走向內心深處的象牙塔,她的謙卑跟柔軟讓我十分佩服,我相信只要是道理,她會遵循弘揚,說不出所以然的規定,恐怕很難馴服她這匹野馬咯(怡君師姐屬馬)!像怡君師姐這樣具敏感體質的人很多,大家身邊不乏有感應事

蹟的朋友,為什麼?是有感覺好,還是無感覺好?      這種敏感體質的因緣,我們稱為「敏感封印」,這類人本身的接收器比較純淨,代表屢世有修持佛道的因緣,到此生又來了因果、了業力、了願力,所以,這種敏感感受也是一種訊號,提醒自己莫迷失在人世道中,是該去親近佛道學修淨化的時候了,這種靈魂設計是非常先進科學的(不得不佩服造物主),靈魂上如果沒有安裝這種不用電池的接收器,人一旦被因緣俗事纏身,心靈就被束縛了,就沒有辦法喚醒自己去學習淨化,去接觸宗教,進而明白法界因緣,藉著自己靈修經歷及種種法緣,布施給靈界的幽冥,傳度勸化人世中未知未覺的殘靈癡魂。      所以我不得不喝采怡君師姐願意寫下自己的親身經

歷與大眾分享,她做到了此生再來輪迴的一部分功課,完成她的悲願之一,就是她想大聲告訴具有相同敏感封印的朋友:「你的苦我了解我知道,有我在,你不會寂寞!讓我們一起找方法!」她曾經受過的苦與徬徨孤單,她希望不要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敏感的體質在過去被視為不好的因緣,被誤解為業力深重或精神分裂,因為長期的敏感跟卡陰,讓身體健康及運勢逐漸走下坡,精神上也呈現崩潰狀態,外表看起來就像是過去業力的現前;但現在不一樣了,尤其是近十五年來,經過靈修前賢的努力,以往對靈學晦澀不堪的一面幾乎不存在,只要秉持一些基礎原則,耐心等候,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每一個階段的老師,學修路上也能左右逢源,春風滿面,誰說學

修一定要有一張苦瓜臉?那是還沒有找到方法。      學修路上我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到這些原則上,一切只能要求自己心性不斷的提升與改變,在此貧道偷聖賢幾句話,也跟怡君師姐借點版面說說基礎原則為何。      基礎原則分為內功與外功,內功就是七字訣:靜、定、明、慧、覺、悟、道。外功就是四維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字看起來既八股又充滿霉味,但是不管你是新新人類,新新新人類,還是新新新的N次方人類,通往真理的道路目前還是只有這一條,信不信由你,一個靜不下心的人無法清明,一個不孝子絕對會一無所有。      簡述內功七字訣:      第一、靜功:經常做靜心的練習,要求自己心念止息

,停止內在的自我對話,藉心念止息達到淨化效果,進而化氣生神。      第二、定功:長期練習靜心的人第一副產品就是由衷的產生定力,這定力能讓人內心降服心魔慾念,念頭不再隨外境而起舞。      第三、明功:隨著心念止息與定力的累積,內心會越來越寬廣柔軟,開始察覺自我缺失及執著之處,明白人世間一切煩惱業海都是個人心念及行為造成。      第四、慧功:明而生慧,每天都會覺得今是而昨非,抱著日日懺悔感恩之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無形中人格趨於完整,品性更加端正。      第五、覺功:明瞭一切因緣的生滅,外在福報帶不走,萬般只有黑白業隨身,因此更加珍惜成為人的因緣,藉此肉身培養法身靈體,只

做對靈性有意義的事情。      第六、悟功:「覺」是個過程,「悟」是這過程的產物,當「覺」的能量一直累積,終究會「悟」到人身難得,來人間為的是特定事項的學習,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悟到了就是你的,先馳得點,過關了。      第七、道功:有了覺悟還要持之以恆,推己及人,將方法公諸於世,分享給有緣人。      至於四維八德,這是做人做事基礎原則,不符合四維八德,做人做事可能有悖於倫常之虞,那會成為下一個輪迴的缺口。我不想在此佔用篇幅解釋何謂四維八德,請大家自行Google學習,但是我必須說明,就我多年為靈界傳達訊息的工作經驗,會在輪迴中有較多功課者,都是此生行為有悖倫常必須再來人間重新學習,並不

是少拜了哪一尊神,少走了哪個教堂,當然,重新學習也會是比較艱辛的過程。      修持法門三萬六千,只要能觸動靈魂核心的思想或能量,都有可能會開始轉動自身的法輪,佛道只是其中一條,只要內在元素相同,不管是叫作懺悔還是告解,都一樣會被記錄在靈魂上,得到空間慈悲的回響。最後與大家共勉,《尚書》說「非知之艱,行之惟艱」,這種知易行難的劣根性,請大家一起手牽手來克服,在修行初段真的不能沒有同修沒有導師,很難克服起伏不定的心性與惰性,請不斷修正自己心性符合四維八德,每天充滿愛跟寬容,這樣適合自己因緣的老師及同修就會快快浮現,而且謹守倫常的人死後不會被判定有缺失,有缺失的人要小心會被怡君師姐的秤子秤到喔!

在學修的過程中,雖有所覺悟,但如果不假念持心,習氣很難一下子就被清除乾淨,一朝鬆懈,春風吹又生,習氣會捲土重來的,所謂「漸修累劫功,頓悟剎那間」,理雖頓悟,事則漸除,才能具有真正強大透徹的能量。      相信怡君師姐已經清楚此生來學習的功課為何了,也相信她會持之以恆努力不懈的向前走。    開場白    作者      謹以虔敬的心、澄淨的靈魂、全心相信且敬畏的信仰、但搞笑、輕鬆的說法、第一人稱、試圖將閱讀與想像的恐懼降至最低的程度,來敘述我自小到大的「故事」、二Ο一二年開始使修行的「經歷」;故事情節百分之百真實、親身體驗、真人上陣、不用替身!      據說,我們這「這樣」體質的人,佔了全

球人口的百分之十!      而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周遭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長時間、或是高頻率地在承受身心靈的煎熬、傷害、或是以各種形式得到救贖,不停的前進、超越現狀的,是喜是憂、如人飲水;但是,常常會被家人朋友,以異樣眼光看待、被責備、勸阻、禁止、懷疑,或被當成精神病、神經病,處在沒有人理解的苦痛中;因此,我勇敢站出來,假裝自己是「仙菇」,希望能分享相同的經驗、喜與樂、遇事的處理方式、感受、過程,並試圖成為啟發同類人接受、正面看待與尋找答案、道路中的小小燭光!      我常常在被問問題的途中,被要求要解釋輪迴、因果、前世等等的論點意涵,儘管我還沒悟道,也稱不上所謂「道行」,但總是被老師

安慰鼓勵:「只要心念正,我行的就是一種『法』!」;文中有談到的法門,一如老師教導我的,他們用我聽得懂的語言來告訴我修行的脈絡,以一般人可以聯想得到的比喻來說明佛法,簡單的方式讓我依循並努力跟進,這就是我們的功課,當然,如果你已經在這條道路上緩緩前行,請讓我們一起努力;如果你已經看到了未來要前進的方向,是要向著佛法(或是任何正面的宗教)或是助人的指標行進,請你不要退縮,一定會有貴人來引領你,往正確的道路上走去;如果,你還在多岔路口徬徨迷惑,請你稍候一下,總是會有擺渡人或是有緣人來牽起你的手,告訴你信念裡的途徑;如果,你已經了解自己是擺渡人的身分,請用心地、仔細地划好你的竹筏、撐好篙,在那條河的小

河岸上靜靜地等待,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請務必載他們過河,會有人在那一岸好好接應著,並感激你做的一切。      感謝所有幫助我完成這本書,並出了很多「鬼主意」的家人、朋友、汽車圈、3C媒體圈的前輩後進。謝謝天印老師、妙慧師父、陳大哥、師姐師兄們;謝謝郝明義董事長垂愛、謝謝黃子佼學長的推薦、陳為民哥、星星王子千雅夫婦、天印老師的序言,親愛的部落客好友Choyce、鼓勵我出書的貓大爺,還有一路陪著我的Ivy、Eva、Sabrina、Ken、N、F、Echo等好朋友們!一直很支持我的台明賓士陳宗仁董事長與夫人!真心感謝!      人生原本就是趟早就指定好始點、終點的旅程,端看望見甩動的方格旗之前,

表現最好的lap跑幾秒、可以噴幾次香檳。      (書中內容完全是自身經驗,每個人遇到和必須經歷的狀況不同,一切動作、修習、儀軌等,請和正規導師、上師請益,勿自行效法、學習!)  從小自有印象起,就是不斷的受驚與收驚過程,平均一週一至二次,媽媽要帶發燒、做噩夢、動不動大哭的我去「收驚」,每回都得穿過僅容迴身又彎曲的巷弄,到達一個紅磚瓦、厚重木門的老屋子去,門口有藤椅,從門口往內望,黑黝黝的一片。進了門,就是一個面部表情陰森、白髮蒼蒼、佝僂駝背的老奶奶或爺爺,在陰暗的屋子中央的神桌前,拿著一根正方柱狀的戒尺,啪啪地拍打桌面,然後唏哩呼嚕地對我指手畫腳繞圈圈,要我喝下奇怪的泡著符令的

符水、洗澡用符令燒的水…...據說,每次經過這個過程,回到家的我,就竟然痊癒而且又生龍活虎了! 這是我幼年時期的印象。 但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從大學「正式」看得到飄飄們開始,我就不斷不斷地在尋找「為什麼我看得到?為什麼是我?我該怎麼辦?」這些問題的答案,一直縈繞在心頭,尋找答案的腳步也未曾停歇!從台灣南到北、甚至在美國在南加,我不停尋尋覓覓,見過各式各樣的占卜老師、算命仙、師父、喇嘛、仁波切、收驚婆婆……接觸過水晶、塔羅、八字、紫微、手相、命相、面相、感應、米卦……我想只差觀落陰和催眠了吧!多年來,騙色是沒有,但是「騙錢」,嘿嘿!可就不好說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見過無數無數的老師,多

到我無法一一細數他們的面容或特徵、徵詢的內容,或是他們回覆的話語,或是使用的靈通等;無論是網路知名人士、朋友推薦,家人要求,我都努力嘗試過:我記得我見過café店裡的塔羅女師、記得見過算命的廟公、排八字的老師,甚至去長春路拜過狐仙、讓乾姐姐E算過塔羅,連我的國中國文老師都幫我算斗數,我也曾隻身一人在茶街和一個女老師面談,(茶街裡,旁邊的信眾徒弟都在念金剛經,畫面很令人意外,特別強調,我沒有不敬的意思喔!)等等,不勝枚舉,但真正幫助我比較大的,是較近期的老師,特別是真正接觸修行之後的老師,真正才是「對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對的老師帶你住套房」的概念啊! 而打從探索之路開始,我就擁有多位老師,道教、

佛教密宗道教、藏傳佛教格魯派、一位集兼容佛教與科學的老師。這幾位老師在大家戲稱「仙姑貓」的我的不同學習時期,都曾給予我莫大的力量、指引與幫助,帶領我進入各時期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