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冬至的由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管家琪、馬景賢寫的 冬至:火頭僧阿二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明天是冬至,吃湯圓之餘,別忘了冬至的由來~! @ 簡單的生活也說明:冬至 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它的由來,和曆法有直接的關聯。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曆的日期則不太 ...

國立屏東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文車所指導 丁尹茱的 臺南節俗故事於國小一年級生活領域教學之研究 (2021),提出冬至的由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南、節俗故事、國小一年級、生活領域、教學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漢學應用研究所 蔡輝振、林葉連所指導 蔡典宏的 中國曆法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中國曆法、節氣、朔望、置閏、擇日通書的重點而找出了 冬至的由來的解答。

最後網站冬至不只吃湯圓,3個親子活動玩起來 - 嬰兒與母親則補充:冬至 吃湯圓的由來為何?有多少節慶意義被我們遺忘了呢?冬至相關習俗說法很多,以下些許列舉讓大家溫故知新一番。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冬至的由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冬至:火頭僧阿二

為了解決冬至的由來的問題,作者管家琪、馬景賢 這樣論述:

一次收錄兩個不可不知道的「冬至」故事   〈火頭僧阿二〉   臘八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這天要吃「臘八粥」,並從這天起,陸續開始準備年節用品。臘八粥就是「什麼都有的粥」,最早是一個憨厚的小和尚發明的……   〈糯米山果子〉   冬至吃湯圓的典故,來自於古時候的一個狀元郎──   元元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母子倆卻因為誤會而分開。元元用糯米做成山果子,黏在滿山的樹上,企盼找回母親……   特別收錄   專家解說.節日的由來與民間習俗  二十四節氣由來.涵義.代表食物.重要節日 本書特色   我們有許多可愛的節日,  過節的時候,不但要舉行許多由古代流傳下來的儀式和活動,  還有許多古老美

麗的故事值得一聽再聽──   兒童文學作家X圖畫書作家  聯手打造.最適合孩子閱讀的節日故事集!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李豐楙教授  專文解說.節日的由來與民間習俗 作者簡介 馬景賢   1933年生,河北良鄉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任國立中央圖書館幹事、編輯、普林斯敦大學東方圖書館館員、農復會圖書館館員、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第二屆理事長、農委會圖書館專員、國語日報董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編有《兒童文學論著索引》,主編過國語日報「兒童文學周刊」,翻譯有《天鵝的喇叭》、《山難歷險說》等。改寫有《三隻小紅狐狸》等,創作有《愛的兒歌》、《國王的長壽線》、《小英雄與老郵差》、《小

白鴿》、《念兒歌學國字》等,以《小英雄與老郵差》一書獲得國家文學獎。 管家琪   1960年生,祖籍江蘇鹽城。輔大歷史系畢業,現專職寫作,以兒童文學創作為主。   已出版童話、少年小說等創作作品逾四十冊,翻譯和改寫的作品也逾五十冊,部分作品曾被譯介成英文、日文和德文。   曾獲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兒童文學創作獎首獎等十餘項獎項。 繪者簡介 卓昆峰   1962年生於臺灣的高雄。   復興商工、文化大學畢業。學生時代就開始從事插畫工作者。目前在家養貓,畫畫,每次畫畫時,貓咪都喜歡來湊一腳。以後會一直畫下去,希望自己年老時,能成為一個製造手工家具的木工。 梁淑玲   1971年生。  1995年畢業於

關渡的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  1996年獲得「陳國政兒童文學獎」。  1997年獲得「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   出版有《椅子樹》、《小白還是小黑》等。

冬至的由來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卡早的時候相信都有看過
萬里尋母或是萬里尋父的經典卡通或電影
當家人團聚一塊的大結局
往往都是最賺人熱淚的場景
冬至的由來有這麼一說
從前一家貧窮三口
妻子死後,丈夫為了籌安葬費和不要女兒跟著他受苦
決定把她賣到大戶人家
女兒聽到哭著暈過去
爸爸緊張地得要了一碗米湯和幾個糯米圓灌醒她
他們互相推讓

誰也不忍心把糯米圓吃光,深怕一吃,就是生離死別
多年後,賣給有錢人家做丫頭的女兒突發奇想
在家門口門環掛上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
只盼爸爸能來和她相認
雖然不知道女兒有沒到找到他爸爸
但吃湯圓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了解完冬至的由來
就跟著肥大叔來親下廚
冬日時節端一碗熱騰騰美味的冬至鹹湯圓給爸媽吃吧!

🥬材料(6人份)
🔸湯圓 1包
🔸蝦米 20g
🔸香菇 6朵
🔸芹菜 1株
🔸蒜 1根
🔸豬肉絲 100g
🔸米粉 3份
🔸油蔥酥 適量

🧂調味料
🔹肉燥油蔥醬 1湯匙
🔹鹽 2湯匙
🔹雞精粉 2湯匙
🔹香油 適量
🔹白胡椒粉 少許

🍳作法
1️⃣芹菜切株,香菇切細條,蒜斜切成段並分別將蒜白與蒜綠分開,米粉泡水備用。把湯圓加入一滾水中,當湯圓浮起來的時候轉小火溫煮,讓湯圓內部更加熟透。在炒鍋中加入一湯匙的油與肉燥油蔥醬炒香,在把香菇和蝦米加入鍋中用大火爆香。炒到金黃的時候在加入肉絲拌炒。

2️⃣肉絲炒香後加入蒜白拌炒,再撒些油蔥酥並炒出香味。炒香後加入適量的水並煮至沸騰。水沸騰以後,把浸泡水中的米粉和湯圓撈起加入鍋中。接著加鹽、雞精粉與白胡椒調味。

3️⃣調味後加入蒜綠與芹菜株,以及淋上適量的香油提味並拌勻。

象徵團圓又美味的「冬至鹹湯圓」就上桌囉!趕快盛一碗孝順父母吧!

📝肥大叔小撇步
🔺喜歡吃甜的朋友,材料使用紅豆、砂糖與湯圓即可
🔺蒜綠的纖維較細容易炒焦;蒜白的纖維較粗,較耐炒
🔺湯圓滾煮後浮在水面後,轉小火塭主,讓湯圓內心更加熟透

📢煮呷就看肥大叔 大叔教你真功夫
➤官網 http://fatuncle.tw/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unclefatfoo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fatuncle888/

臺南節俗故事於國小一年級生活領域教學之研究

為了解決冬至的由來的問題,作者丁尹茱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故事聽讀、民俗體驗活動和其他課程產出,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認識臺南在地特色節俗的成效。本研究以每個月共十二個節俗故事為主題,採用行動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和觀察研究法,以臺南市關廟區某國小一年級學生共 25名為研究對象,結合十二年國教生活領域核心素養,實施為期五個月、每週二至三節課,共約三十節課的生活領域外加課程。  教學前、中、後,藉由自編問卷和學習單、課堂錄影和訪談錄音、學生的主題課程作品、教師教學省思和學生故事聽讀、親子參訪回饋… …等,分成認知、情意和技能三大面向來進行資料分析。認知方面以研究者自行設計之「臺南歲時節俗故事課程問卷」共24題,進行前(中)後測,施測結果實驗組

中有17人達到滿級分的6級分(答對21-24題),其中進步最多的同學有4個級分(16題)之多。情意方面則包括:班級氣氛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進步、個人的情緒和行為能自我調整… …等。技能方面的進步則是畫圖、寫字、勞作… …等,成熟度高且創意十足。  研究結果顯示:一、主題故事聽讀結合在地特色節俗,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節俗的認知。二、民俗體驗、手做活動和主題學習單,可以增進學生寫、畫、做的技能與藝術涵養。三、故事聽讀討論與回饋、作品分享和親子參訪,增進學童學、思、達能力外,也可促進班級氣氛和親師生間的融洽。四、本研究確實有助於教學者的課程編排專業成長及教學省思能力。臺南節俗故事課程結合在地節俗、教學

課程、社區情感和親情人際,期盼在文化傳承的使命之外,也能成為可供其他教育現場複製的模板。

中國曆法之研究

為了解決冬至的由來的問題,作者蔡典宏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究我國古代曆法擇日術數理論,其影響作用涉及人類社會活動事宜,宮廷與民間將其應用到士農工商,祭祀、祈福、農耕等等傳統習俗,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類行事層面。以至於上至皇族下至百姓對其趨吉避凶的觀念尊崇至上,深信不已。研究議題以分析對照各家曆法準則在運用上是否一致為目的。  研究首當以歷史文獻著手探討,探究先人研究及文獻資料了解古今曆法之發展、變革等相關知識。本研究以曆法中擇日之「吉神」、「凶神」用事來探討古今準則,對照文獻發現古代曆法準則諸多,或因朝代更替改制亦或說法、用法不一,導致數術理論略有出入。而現行社會流通版本也因應世家承傳脈絡不同,顯示說法準則各異現象百出。於

曆法探討中並發現曆法置閏問題,坊間對於2033年閏七月及閏十一月的觀點出現兩種置閏版本,本文也以農曆月份與節氣對照表做一探究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