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就有平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心安就有平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聖嚴法師寫的 佛法的知見與修行(大字版) 和張光斗的 度:聖嚴師父指引的33條人生大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聖嚴法師說禪「心安有平安」 - 人間福報也說明:聖嚴法師有感於世界各地天災人禍頻仍,在動盪的局世中,人心更顯浮動與不安,為此,特別以禪宗傳承整理出一套簡易的「安心」法,期使大眾「心安就有平安。」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 張惠貞所指導 郭碧華的 聖嚴法師「悲智雙運之心靈環保」思想與實踐研究 (2013),提出心安就有平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聖嚴法師、悲智雙運、心靈環保、智慧、慈悲。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陳美華所指導 張敏杰的 念佛「生」淨土的探討:以法鼓山彰化辦事處念佛組為例 (2008),提出因為有 慣習、場域、實踐、法鼓山、聖嚴法師、人間淨土、念佛的重點而找出了 心安就有平安的解答。

最後網站法鼓山新年春聯「平安無事」 果東法師:心安就有平安 - 蕃新聞則補充: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法鼓山2018新年春聯,將以創辦人聖嚴法師書寫的「平安無事」, 作為與社會大眾互勉成長的祝福主題。元旦假期後,民眾自1/2( 二)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心安就有平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佛法的知見與修行(大字版)

為了解決心安就有平安的問題,作者聖嚴法師 這樣論述:

  ★本書為聖嚴法師「佛法正知見」與「日常修行」的文章結集。   ★且修且行!讀者可練習用佛法來幫助自己,過清淨無憂、平安幸福的生活。     # 佛法的三個層次:信仰→理解→實踐   # 如何解脫,修禪定智慧   # 相信因果,所以心平氣和   # 不需擔心,只要用心   # 內心平安,人人都友善     ● 知見與修行,是修學佛法的根本,缺一不可。     【佛法的正知見篇——從信仰入手】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踏實的佛法觀點,不能離開戒、定、慧,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就是這個樣子。然而因為眾生根

性的不同,有人重視戒律的受持,有人重視禪定的修持,有人重視慧學的熏聞。     中國禪宗的祖師們不很講究呆板的戒條,也不很講究定的修持,而是特別著重於智慧的開發。可是凡得大悟的人,一定是非常清淨的人,身清淨、語清淨、心清淨,三業清淨,他才能夠真有智慧。如果說真智慧已開發,而三業不清淨,那種智慧仍是有問題的。      至於佛教的「心法」,第一步,是檢點自己的心念,已想、將想、正想的每一個念頭都很清楚。     【日常生活的修行篇——平安幸福 要靠自己】     許多人認為我這個老和尚有修行,讓我祝福一下,好像比較靈驗一點,功德比較大一點,所以許多人身體不好,就希望請老和尚來為他們祝福一下,但是

我有點懷疑:我的祝福,真的比你們的祝福有用嗎?     有一對年輕夫婦請我祝福他們婚姻幸福,我對他們說:「祝福你們婚姻幸福!」可是他們一回去就吵了架,然後打電話給我:「師父,你的祝福沒有用,我們回來以後還是吵架。」我回答說:「我沒有說我的祝福一定有用,那是你們迷信;祝福以後,你們自己愛吵架,我有什麼辦法!」      平安要靠自己。在宗教場合裡,無論是請宗教師,或是請神、佛、菩薩為我們祝福,這在心理上雖然有用,可是最可靠的,還是要從自己內心做起。除了希望別人祝福,我們也要祝福自己;當你要生氣、和別人吵架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這麼做。像上述的夫妻倆明明希望不要吵架,為什麼還要吵?將幸福交代給一個老

和尚,自己卻沒有去經營自己的幸福,這是很顛倒、很奇怪的事,可是很多人就是這樣的人。     這個世界需要佛法,自己實踐佛法是最可靠的,希望人家做到是不容易的。如果大家都能用智慧來處理事、以慈悲來對待人,自然能夠產生力量感動他人。

心安就有平安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聖嚴法師「悲智雙運之心靈環保」思想與實踐研究

為了解決心安就有平安的問題,作者郭碧華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焦點在探討聖嚴法師「悲智雙運之心靈環保」思想與具體的實踐內容及方法。心靈環保可以說是聖嚴法師整個「聖嚴思想」的主軸,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運動一再闡明要推廣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目標,實現「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也就是以淨化人心提昇人的品質,以淨化社會讓人人過健康、快樂、平安的人間淨土生活。佛法是心法,佛法的內容是智慧與慈悲,心靈環保是聖嚴法師根據佛法所提出淨化人心的現代用語,強調以智慧自利自度、以慈悲利他度人,悲智雙運的菩薩行。因為心靈環保實踐過程中,智慧和慈悲缺一不可,所以聖嚴法師所提出的心靈環保思想是悲智雙運的心靈環保。 本論文一開始先回顧聖嚴法師成長與求學的經歷,追溯其蘊

釀心靈環保的時空背景。聖嚴法師自日本學成之後,為實現理想,最先以教授禪修的方式國際弘法。在國內外教禪弘法的歷程中,聖嚴法師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價值,創建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為其弘法基地,由於時代潮流的需要,逐漸完成心靈環保思想的建構。接著探討悲智雙運的心靈環保思想根源,並深究聖嚴法師如何將禪修的觀念和方法融入實踐悲智雙運的心靈環保中。再來,探究聖嚴法師為迎合現代人生活所需,提出的三大教育、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實踐心靈環保更具體的內容和方法,從中析釐出悲智雙運的心靈環保特色,聖嚴法師也希望以此最終能達成以心靈環保促進世界和平的悲願。最後,歸納出悲智雙運的心靈環保所呈現的新意義;聖嚴法師推

動心靈環保運動的影響和創新之觀念及做法為總結。

度:聖嚴師父指引的33條人生大道

為了解決心安就有平安的問題,作者張光斗 這樣論述:

這一世,聖嚴師父給了度的方法,而度的功課只能自己修……   作者張光斗隨行聖嚴法師身邊12年,行遍海內外,如此親近師父、感受師父的春風化雨,從好似一隻頑劣不群的猴子,到皈依師父門下,回憶起師父的一言一行,無處不是智慧與慈悲。   聖嚴師父說過:「『度』的意思,是從煩惱的苦海到達解脫的涅槃。不僅是度眾生,還要度自己,是自度度人、自利利他,不但讓自己的煩惱不再生起,也讓他人沒有煩惱。」   我深信,聖嚴師父這一世,將度化眾生的悲心大願,推動到蠟炬成灰的極致地步,絕不是首次,也不會是最後。我同樣相信,他老人家只去佛祖身邊報個到,隨即又席不暇暖的背起僧袋,堅定不移地乘願再來,再回到這個世間來

盡形壽、獻生命,替受苦的眾生解冤結,替愚痴的眾生長智慧。   何其有幸,此生,有師「度」我。如果來生還能有幸為人,我發願,要再次皈依在師父的門下,再次追隨師父的行腳,弘化寰宇,承擔所能,「do」盡一切。或許,那將會是第三十四條路的起點,也或許,可以一路走到第一百零八條,然後,還有然後……  

念佛「生」淨土的探討:以法鼓山彰化辦事處念佛組為例

為了解決心安就有平安的問題,作者張敏杰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題是以念佛與人間淨土的關係為研究主軸,希望透過法鼓山體系念佛法會的參與,探討念佛行者如何能夠在這個場域當中,經由念佛法門的的宗教修持來轉化、清淨內心,進而實踐於生活層面,以達到「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的可能性。由於本論文的研究性質是一種動態、實踐的轉化歷程,所以「過程」變得非常的重要。因此,本研究之取徑乃以人類學的角度,透過親自參與的「田野工作」,來觀察念佛行者在宗教場域中如何行動、如何認知自己的行動;而在行動當中,又如何影響人的思考並擴及於生活的層面。為了深入所觀察到的現象背後,念佛行者的內心世界為何,同時採用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    如何接受佛法的「薰習」,淨化

內心進而將之實踐於日常生活當中,牽涉到的是布爾迪厄(Bourdieu)的「慣習」概念。作為帶有固定習性的人,在道場當中如何能夠轉化其身心,首先乃是透過宗教場域當中的共修活動來建立,亦即宗教場域的薰習,來鬆動舊有慣習。此外,則是配合菩薩道的「實踐」,以建立新的慣習。因此,這個場域對於一個新的慣習的建立就猶如一個孵化器一般,藉由它的作用,使得念佛行者新的慣習的建立成為可能。然而宗教修持仍僅止於現有困境的改善,屬於「提升人的品質」,是一種自我淨土的建設階段;如果說要「建設人間淨土」,則仍有待於菩薩道「利他行」的「實踐」,來進行慣習的再形塑。    研究當中發現,經過道場的宗教修持及生活實踐之後,念佛

行者的慣習逐漸得以「轉化」,同時本身更擁有不同於往惜、世俗的,而是較積極的生活心態及人生觀,來重新過生活。訪談中得知念佛行者的菩薩行,不只是自我淨土的建設已有相當成果,同時其散發出來的力量透過其實踐,正一點一滴的傳播出去,朝向的是人間淨土的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