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玉皇大帝供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拜玉皇大帝供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茂賢陳彥斌陳俐文謝文賢林宗德吳長錕黃豐隆吳哲銘徐雨村寫的 眾神護臺中:臺中宮廟信仰傳奇 和妙清居士的 拜拜必備寶典:學會正確拜拜的第一堂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拜玉皇大帝供品. 過年拜天公要準備什麼 - Soczewkowe-oczy.pl也說明:過年拜天公時間是何時?拜天公供品及流程一次看. 拜玉皇大帝的廟. 紅綢這一禮物最講究的部分,是在尺寸上。為了幫父母祈求長壽,須準備具有「久久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中市新文化協會 和旗林文化所出版 。

國立金門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所 江柏煒所指導 陳天啟的 注壽延生:金門「進桶盤」儀式研究 (2011),提出拜玉皇大帝供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間信仰、過路關、添運、添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高莉芬所指導 陳晶芬的 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 以檳榔嶼華裔族群為主 (2011),提出因為有 人日撈生、天公信仰、五福信仰、請火儀式、元宵節的重點而找出了 拜玉皇大帝供品的解答。

最後網站小年夜「拜天公」! 供品選糕粿、甜食最佳這些「禁忌」不要犯則補充:要過年了,明(20)日就是小年夜,依照習俗要拜天公,感謝 玉皇大帝 一整年的照顧。不少信徒提早一天前往松山奉天宮拜拜,趁過年前討個平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拜玉皇大帝供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眾神護臺中:臺中宮廟信仰傳奇

為了解決拜玉皇大帝供品的問題,作者林茂賢陳彥斌陳俐文謝文賢林宗德吳長錕黃豐隆吳哲銘徐雨村 這樣論述:

臺中14座宮廟介紹,探訪民間信仰文化, 了解先民在臺中各區的發跡故事,傳承土地的善良與美麗!   ◎繼《臺中媽祖蔭臺灣》,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系列書籍,紀錄大臺中各區14座宮廟,包括神明的傳說、靈驗事蹟、宮廟信仰中心的發跡過程、廟宇的建築風貌,以及當地民眾與宮廟間的互動與祭祀儀典,更有附近相關文化、美食景點,內容豐富。   ◎由民俗大師林茂賢教授擔任本書總顧問,邀請宗教信仰研究的相關學者、在地文史工作者,以田野調查方式訪談、撰稿,採用報導文學方式書寫,兼具文化教育的功能,圖文並茂、裝幀精美,親切動人。   先民渡海來臺,隨身的原鄉神明香火袋和神尊,成為庇護心靈的平安符,生活逐漸安定之後,

族親紛紛合資創建廟宇,讓神明繼續庇佑子孫。經過數百年的融和,各地的古廟便流傳著許多老故事,包括神明的神蹟、廟宇古文物來源、在地家族與廟宇間的因緣、各種行業供奉的神明、廟宇的建築藝術等等。如今,藉由文字將廟宇與庶民的生活記憶、特殊的人神故事、宮廟創建的歷史記錄下來,就是宗教信仰文化的保存與發揚。   《眾神護臺中》介紹14間宮廟,主神包括玉皇上帝、玄天上帝、觀世音、媽祖、文昌帝君、保生大帝、巧聖先師、城隍爺、王爺,以及在地的樹王公和六人一犬的七將軍;地域包含山、海、屯、城區等區域,遍及整個大台中。由這些宮廟可發現,臺中信仰極為豐富、多元,不同族群的守護神多聚集在此,反映臺中包容的文化現象及淳厚

本質,並見證神靈在每一個時代皆能庇護黎民,帶給人民希望和信心,成為居民的心靈依靠,並引導善良的風俗與人情。   本書是認識鄉土信仰的好書,帶領讀者品味信仰中心與當地百姓生活、地方發展軌跡的密切關係與精彩傳奇,也欣賞在時間沉澱下的傳統建築風采與宮廟藝術美學。此外,本書也是旅遊參考書,帶著它,輕鬆出遊走讀臺中,認識臺中的地景風貌、區域文化、宗教信仰、美食小吃等,遊歷並認識臺中這個適合旅行的城市!《眾神護臺中》,有讀有保庇,你一定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總顧問/林茂賢   1960年生於宜蘭縣羅東鎮。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碩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民族學博士班研究。曾任職務:《民俗曲藝》雜誌編輯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執行祕書、「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戲劇組評議委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蘭陽戲劇團副團長、「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演藝術聯盟」常務理事。現任文化部中央審議委員,及各縣市文化局傳統民俗類之審議委員、宜蘭縣政府縣政顧問。   目前專任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所)兼任副教授、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主編/陳彥斌   南投中寮人,長居臺中逾三十年。曾任自立晚報記者暨特派員,望春風電臺臺長、臺灣日報採訪中心主任、國家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執行長、行政院《文化視窗》月刊主編、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長。著有《填補地

球裂縫的人》,發行《臺中風華》,主編《講予全世界聽》、《臺中媽祖蔭臺灣》、《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黯到盡處,看見光》、《悲戀之歌》等,並錄製「彥斌講古史」系列網路節目。   現任: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2017)。 主編‧撰文者/陳俐文   臺中人,曾擔任旱溪樂成宮解說組志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媽祖文化節文化專車導覽老師、彰化縣全國古蹟日彩繪名師郭新林寺廟與古厝彩繪之旅導覽講師、彰化縣媽祖遶境祈福導覽講師、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監事、大墩及屯區社區大學講師。合著有《和美文史輕鬆讀》、《臺中媽祖蔭臺灣》、《屯區社區大學烏日區文史地圖》、《文化資產志工服務隊—臺中州廳及臺中市役所導覽教材》

、《彰化縣媽祖遶境祈福宮廟導覽手冊》、《中華文化總會「走讀台灣—臺中市」》、《彰化縣藝陣田野調查計畫》、《土地神的跨國比較研究:歷史、族群、節慶與文化遺產》等。 謝文賢   高雄人。樹王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樂成宮和元保宮古蹟解說員及讀書會指導老師、屯區社大講師。著有《樂成宮傳統建築之美》、《元保宮文化與建築藝術》、《台中風華》(合著)、《樂成宮誌》(合著)、《臺中媽祖蔭臺灣》(合著)等書。 林宗德   彰化和美人。現任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墩點文史工作室負責人,中臺科技大學及大墩社區大學講師,著有《走讀彰化》、《歷史建築一德洋樓調查研究暨再利用規劃》、《彰化縣媽祖宮廟導覽手冊》、《和

美文史小旅行》等書。 吳長錕   臺中清水人。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建興創藝有限公司執行長。多次參與「新社九庄媽遊庄繞境」、「旱溪媽祖遊十八庄」、「大肚西堡媽祖遊二十庄」等媽祖行腳活動,著有《戀戀白冷圳》、《臺中媽祖蔭臺灣》(合著)等書。 黃豐隆   出生於臺中市南屯區筏子溪畔劉厝庄。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博士、聯合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藝術中心主任,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主編《臺中鄉圖》出版16期,多次榮獲報導文學獎,合著有《蔗糖歲月》、《鄉土之歌》與《臺中媽祖蔭臺灣》等書。 吳哲銘   臺中東勢客家人。元智大學電機研究所碩士,沐光奇跡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貳樓音樂

工作室執行企劃、東勢創意執行協會常務理事,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第四屆委員。近年返鄉從事文創、文史調查、社造等工作。 徐雨村   生於彰化溪湖,後遷居南投國姓。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人類學博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專案助理教授,主編《族群遷移與宗教轉化:福德正神與大伯公的跨國研究》、《土地神信仰的跨國比較研究:歷史、族群、節慶與文化遺產》,合著《相約五股:六房媽過爐》。   |推薦序|神明最願安座的城市  文/臺中市長 林佳龍 |推薦序|看見繽紛多元的庶民文化  文/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 王志誠 |主編的話|民間信仰──讓內心堅強、態度柔軟  文/陳俐文 |總論|舉頭三

尺有神明──淺談臺中地區民間信仰概況  文/林茂賢 南區城隍廟  威靈公、燮理陰陽、算盡人間功過  文/陳俐文 北屯文昌廟  四張犁、拜文昌、開智慧補考運  文/謝文賢 北區元保宮  普施藥方、廣濟眾生、神醫大道公  文/謝文賢 西區均安宮  後壠仔王爺公,守護家鄉的神、樹、人  文/林宗德 梧棲真武宮  手持長劍、腳踏龜蛇、玄天上帝  文/陳俐文 清水紫雲巖  牛罵頭、觀音亭、海線宗教聖地  文/吳長錕 沙鹿玉皇殿  天公生、中元祭、五十三庄盛事  文/陳俐文 龍井福順宮  水裡社、水裡港、三府王爺的總廟  文/陳俐文 大肚永和宮  大肚宮、下街媽、航海人的媽祖  文/陳俐文 大里七將軍廟 

六人一犬、尋物之神、愛看戲的將軍爺  文/謝文賢 潭子潭水亭  潭仔墘、廟中廟、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文/黃豐隆 東勢巧聖仙師廟巧奪天工、方圓規矩、臺灣魯班開基祖廟  文/吳哲銘 台中市六房媽會  台中市六房媽、生意媽、守護雲林遊子  文/徐雨村‧陳俐文 烏日賢德宮  九張犁、賢德宮、六房媽  文/徐雨村   推薦序 神明最願安座的城市   臺中的民間信仰,豐富而多元,形成精采的宮廟文化,並形成「眾神護臺中」的平安景象。書中的14座大廟,對我來說尤其親切、熟悉,因為幾乎都是我常參訪、膜拜的廟宇。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繼承製《臺中媽祖蔭臺灣》,書寫12座百年風華媽祖廟,贏得好評後,又

為文化局承製這本《眾神護臺中》,走訪、探索14座宮廟,神明包括城隍爺、文昌帝君、大道公、王爺、觀音菩薩、玄天上帝、玉皇大帝、七將軍、魯班公,及大肚下街媽、烏日六房媽等,並兼顧了區域的平衡。   這14座宮廟都是重要信仰中心,也是我常祈求臺中合境平安的神明,南區城隍廟始於清朝興建臺中省城,是位階頗高的「威靈公」規格,我10幾年前定居臺中後,就常前往膜拜,就任市長後,每年農曆6月15日子時的城隍誕辰祭典,更是一定親自參加。東勢巧聖仙師廟是臺灣魯班公的祖廟,農曆5月7日的誕辰祭典,我不僅年年遵循古制領銜頂禮,且擴大為文化季,提升為行政院客委會指定的客庄12大節慶。又如沙鹿玉皇殿,農曆大年初九「天公

生」,我也一定隆重參與,感受這座昔日大肚中堡五十三庄共同信仰的虔誠。   我是西區均安宮廟前的「茄苳公」契子,每年中秋節也都和所有契子一樣,回到均安宮向三府王爺及千年茄苳膜拜、感謝。2013年我任立委時,因建商在附近的大樓建案嚴重威脅千年茄苳生存,我與多位護樹志工共同努力,搶救行動終獲成功。烏日六房媽是從雲林分靈而來,對我這雲林子弟則是備感親切,每次膜拜時,我都會祈請六房媽加持我,造福、建設臺中新故鄉。大里七將軍廟供奉六人一犬,每次進廟膜拜,我都會遙想漢人開墾和原住民的血淚衝突,值得歷史借鏡。   由觀音亭昇華為多神供奉的清水紫雲巖、潭子潭水亭,終年香火鼎盛,我每年春節發紅包,也一定會選擇

這兩座觀音亭,以及是臺灣巍峨大道公廟的北區元保宮,除了香客熱鬧滾滾外,我也趁著春節祈求臺中合境平安。北屯文昌廟是學子祈禱考運的聖地,梧棲真武宮是玄天上帝的重要母廟,兩座廟宇都歷史悠久,建築精美,被列市定古蹟。龍井福順宮是大臺中眾多王爺神明的母廟,位階崇隆。大肚永和宮是航海媽祖,見證了大肚的昔日繁華。   除了12座百年風華媽祖廟,以及本書編寫的14座盛名遠播宮廟,大臺中地區的廟宇及供奉的神明多到難以勝數,有的座落熱鬧街區,有的座落海邊、山頂,甚至建在偏僻小巷,但眾神都是市民的心靈依靠,也是市民祈求安定的力量,可惜受限篇幅,未能更廣泛的詳加介紹,是美中不足的遺憾!   臺中市已被全國民眾公認

是最宜居城市,展望民間信仰的各種神明廟宇,也是處處遍布、舉目可見,感謝眾神明的安座、加持、保佑,感謝「眾神護臺中」。 臺中市長  林佳龍 推薦序 看見繽紛多元的庶民文化   先民《渡臺悲歌》有云:「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可見,數百年前,黑水溝恆亙的臺灣,漢人唐山過臺灣的渡海墾荒,首先要面對的是一個充滿兇險與九死一生的不可測命運。   渡海來臺之後,漢人在遍地榛莽的開墾過程中,除了原住民的威脅、衝突外,清康熙、乾隆之後,福建、廣東陸續湧入大量渡海移民,各族群更要適應臺灣濕熱、瘴癘氣候,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磨擦,泉州、漳州、客家人等族群間也為爭

奪地盤或水權,掀起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械鬥。這時,由家鄉渡海打拚的先民,除了拳頭武裝的防衛之外,一只隨身的原鄉神明香火袋,也就成為庇護心靈的一帖平安符。   到了清嘉慶、道光時,在經濟、生活逐漸安定之後,落腳在中部各地的漢先民,將當初隨身攜帶的香火或神尊,原本是在宗親公祠或家中祭祀,後來為感念家鄉神明的扶持,族親紛紛提議合資創建廟宇,也由家廟轉為地方公廟,這些廟宇神明目前繼續庇佑信眾至今。   臺中是個溫馨又包容的城市,經過數百年來的融和,各地的古廟流傳許多老故事,包括神明的神蹟、廟宇古文物來源、在地家族與廟宇間的因緣、各種行業的神明供奉、廟宇的建築藝術等等,藉由文字將廟宇與庶民的生活記憶,特

殊的人神故事,宮廟創建的歷史沿革,記錄下來,就是宗教信仰文化的保存與發揚。   在保存宮廟信仰與弘揚多元文化的氛圍中,今年我們出版了《眾神護臺中》,本書介紹14間宮廟,分別報導:南區城隍廟、北屯文昌廟、北區元保宮、西區均安宮、梧棲真武宮、清水紫雲巖、沙鹿玉皇殿、龍井福順宮、大肚永和宮、大里七將軍廟、潭子潭水亭、東勢巧聖仙師廟、台中市六房媽會、烏日賢德宮。這些宮廟各具特色,也都是重要信仰中心,14座宮廟選擇也兼具臺中山、海、屯、城區的地域平衡,值得細細品味。   本書由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團隊負責製作,特別邀請優秀文史專家群撰寫,民俗大師林茂賢教授擔任總顧問。全書以報導文學的方式陳述,兼具文化教

育的功能。筆觸流暢、用字淺顯、易讀易懂,並使用大量的照片與圖說,版面精美,適合老少閱讀,是一本闡述臺中民間信仰的「臺中學」熱門新寶典。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曾於2015年出版《臺中媽祖蔭臺灣》一書,獲得熱烈迴響。很多讀書會列為必選書目,也是各媽祖宮廟訓練志工的工具書。加上年年舉辦媽祖文化節的推波助瀾,讓臺中媽祖信仰文化成為顯學,蔚為全國學術研究的風潮。臺中宗教信仰多元,宮廟文化繽紛爛漫,如孔雀開屏,因此,繼《臺中媽祖蔭臺灣》之後,本書《眾神護臺中》接棒問世。   宗教信仰文化書籍,可以看見百花齊放之美,也是靈魂的安慰劑。《眾神護臺中》,有讀有保庇,你一定不能錯過! 臺中市文化局局長  王

志誠 作者序 民間信仰──讓內心堅強、態度柔軟   小時候住鄉下,印象中的阿嬤常常忙拜拜。那時小小身軀的我亦步亦趨,最喜歡拜拜了!因為拜拜一結束,我就有好吃的神明供品。   我阿嬤無所不拜,肩上挑著扁擔,兩頭掛著竹籃,一路搖搖晃晃到田裡,對天空、對土地拜,然後轉到媽祖廟、土地公廟拜。在家裡會對著廚房灶頭上的神明拜、有時對著臥室的床頭拜、中秋節對著月亮拜,還說「用手指月亮,耳朵會被割掉」。眾多神明節日中,我最喜歡七娘媽生,因為有麻油雞、油飯,小孩子的脖子上,還掛著紅線穿過的古錢幣。中元節、過新年等大節慶更是忙碌,供品多到要把門板拆下來當供桌用。長大了,認識臺灣宗教信仰後,了解這是尊重天、

地、大自然萬物的精神,以祭拜的方式,感謝上天賦予眾生的恩澤,並祈求未來生活能更順利。   而我的阿公生活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到火車站附近的臺中蓮社,跟隨雪廬老人李炳南居士修學佛法。民國54年進而與兄弟們商議,在后里故鄉捐出祖產的一塊土地,創立佛教蓮社。從此,我經常在佛教蓮社穿梭,聽阿公誦經,看阿嬤忙煮素齋。從小也常聽著阿公說:「要孝順、不能說謊,否則死後會下十八層地獄」等傳統箴言。兩位至親身教、言教,內外兼修的風範,深深的影響了我。   長大後求學或就業,寫基本資料時,宗教欄習慣都勾「佛教徒」。後來才知道佛教、道教、民間信仰,其實是有差異。但是精神與宗旨都相同,均要世人心存善念、身走善行,至

此,深深領會信仰對人格的成長有極大關係。   有幸成為本書的編撰團隊,除了介紹臺中各地重要廟宇,其神明信仰演變、歷史沿革、建築之美外,更定位本書要具「教育」功能,用淺顯文字,陳述艱深的民間信仰。讓讀者易讀易懂,很容易就融入廟宇的歷史時間與空間。而信仰也是心靈的導師,除了祈求「消災解厄」之外,希望大家走進廟宇,與神明對話後,能領悟因果、善惡,讓身心都能獲得平靜。   書中的14座宮廟,都有其特色,例如:南區城隍廟:城隍尊神功能演變與特殊的廟裡空間配置;北屯區文昌廟:認識文昌信仰與科舉的關係;北區元保宮:大道公醫神信仰與賴厝廍的移民故事;西區均安宮:體會王爺廟、茄苳樹、後壠仔人的在地情感;梧棲

真武宮:玄武大帝北極星演變的由來、清道光年間的建築風格呈現。   清水紫雲巖:海線觀音亭的發展、高美觀音佛祖的故事;沙鹿玉皇殿:認識拜天公由來、中元普度文化;龍井福順宮:早期水裡港的興衰與三府王爺的祖廟香火;大肚永和宮:下街航海媽祖與古老信仰;大里七將軍:漢人開墾與原住民的衝突,六人一犬的殉身故事;潭子潭水亭:水流觀音的神蹟,特殊的廟中廟建築;東勢巧聖仙師廟:全臺魯班公信仰中心,客家山城的開發史;臺中六房媽:保佑雲林遊子的神明,移居臺中的人神情感。   閱讀後,建議把此書當作旅遊參考書,輕鬆出遊走讀臺中,認識臺中的地景風貌、區域文化、宗教信仰、美食小吃等,親子同遊更佳,臺中是適合旅行的城市

! 主編‧撰文者  陳俐文 西區均安宮  後壠仔王爺公, 守護家鄉的神、樹、人文/林宗德宮廟小檔案宮廟名:均安宮主祀神明:池府王爺,並加供奉朱府,李府王爺為「三府王爺」建廟年代:池府王爺原供奉於後仔賴家「永盛堂」,清光緒8年(1882)在現址興建均安宮特殊文物:千年茄苳、神社大鼓、大神轎慶典時間:農曆6月18日池府王爺誕辰;農曆8月15日朱府王爺千秋,千年茄苳「契子」回娘家;農曆4月26日李府王爺千秋廟址:臺中市西區後龍里梅川東路一段81號電話:04-22010563由家族守護神到臺中市區信仰中心均安宮位於舊稱後壠仔的後龍里,是臺中市區重要信仰中心,廟中主祀池府王爺。廟前有棵千年茄苳,枝葉

茂盛,被信徒當成「茄苳公」膜拜,還收有「契子」近萬人,形成很奇特的民間信仰。均安宮雖是廣大民眾信仰的王爺廟,但主祀神明池府王爺,最早是後壠仔賴家祠堂「永盛堂」的家神,後來因為相當靈驗,街庄內的鄰居爭相祭拜,香火越來越鼎盛。光緒8年(1882),由鄉紳賴萬川等地方頭人發起,擇於現在的位置起建均安宮(也稱王公廳或王爺公廳),除迎來永盛堂的「池府王爺」外,並雕刻了「朱府王爺」與「李府王爺」,由池、朱、李三府王爺共同鎮殿。與其他王爺廟不同的是,王爺擺設位置以池府王爺為中心。均安宮正殿除了開基池、朱、李三尊王爺雕像之外,現今神龕內較大尊的鎮殿王爺聖像,是民國45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後,聘請嘉義啟明軒佛像

店的匠師劉必恭,以樟木雕刻出來的。相傳雕刻神像的樟木來源,就是池王爺指示乩身從他處的地底挖出來,搬回宮裡雕刻的。此外,王爺對於乩身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耆老回憶道,過去曾有一個尚在修練,還在「實習」的乩身,在規定還不能進行任務的時候,到其他宮廟接受信眾問事。回到宮裡被塞進空間極為狹小的神桌之下,地方人士認為是他還未完成修練就「接外快」,觸怒了王爺遭到懲罰,因此廟方主事者趕緊焚香祈求王爺原諒後,才得以脫困。除了嚴格的一面,王爺公也扮演救苦救難的角色。曾有信徒多年前胸部長了一顆瘤,他在憂心之餘,多次向王爺宮祈求平安健康。過了不久,胸部莫名出現一條猶如手術縫合的疤痕,而硬瘤也莫名地消失,他相信,這是王爺

公冥冥中的庇佑。

拜玉皇大帝供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年初九,天公生】
初九為「玉皇大帝」誕辰,相傳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要隆重慶賀,民眾會準備豐盛供品、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因此稱為『天公埕』、『天公壇』、『天壇』,是台灣唯一官民合建之神廟。

台灣首廟天壇的建築風格非常具有特色,三進三開間帶兩廊的格局顯得宏偉,殿外龍形照壁、正殿的重檐歇山頂、後殿的雙斜坡硬山單檐式屋頂,及各殿均有的起翹燕尾、屋架、斗拱、「憨番」雕刻都極具特色,而廟內高懸屋垣的「一字匾」早在建廟之初,也就是咸豐4年即已存在,意為「千算萬算,算不到天一劃」(意思是「人算不如天算,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更為府城四大名匾之一。

台灣首廟天壇有三多:配祀神祇多、廟會多、香火多,因此成為台南人的信仰中心,各方信徒多會來此燒香拜拜,光是金紙就因為來不及燒,而在廟埕上推積成小山,是研究道教神明的最佳場所,也是觀察台灣民俗活動最佳的地點。

在天公生這一天不仿前來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拜拜,祈求天公保佑新的一年萬事亨通、事事如意。

資料來源
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官方粉絲團
https://reurl.cc/E2o1XK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QhuleHvqtuN_LDwq99EnA/join

感謝各位衣食父母的支持與努力

注壽延生:金門「進桶盤」儀式研究

為了解決拜玉皇大帝供品的問題,作者陳天啟 這樣論述:

「進桶盤」儀式在金門地區一般民眾又稱為「進金紙」儀式,執業的道士、法師、乩童,則是稱進桶盤儀式為「過路關」,是居民用以添壽、添運,祈求平安的儀式,這項儀式通常伴隨著金門地區各聚落的宮廟或私人神壇的神明聖誕醮儀舉行,在金門地區非常普遍且常見。平常民間信仰的燒香拜拜是一種口頭上的祈福,而「進桶盤」則是透過正式的文書作業流程,藉由儀式的進行,將書寫詳盡的祈安疏文,由法師誦念,再經由神靈附身的乩童轉呈,遞送祈安疏文及金帛,進而達成添壽、添運、祈福之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與探討「進桶盤」儀式的文化意涵與象徵,詳實紀錄儀式過程,透過影片的錄製及科儀文書的數位化及保存者的獎勵機制,達到保存文化資產的目的。在

參與者方面,包括出資的主事者、主導儀式進行的專業法師、依法師唱誦關文而動作的乩童、為家人祈福的參與信徒、協助儀式進行的聚落里民,針對其養成過程及彼此間的互動關係進行瞭解;對於聚落宮廟及私人道壇儀式進行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比較分析;針對儀式準備的紙紮、神像、桶盤、金紙、法器,進行全面性的調查,瞭解其代表意義及神祇的職司的功能;藉由儀式的全程參與、錄影、紀錄及訪談,深入瞭解儀式使用的疏文、關文的內容與意義。法師透過儀式幻化及與乩童眼、耳、鼻、舌、身的感官互動,藉由戲劇場景之鋪陳,產生不同神明處所情境,透過情境得以順利參拜職司天界文武百官的至尊神(玉皇大帝),職司凡人生死、生育、生產的行政神(南斗星君、

北斗星君、閻羅天子、註生娘娘、血湖夫人),職司陽界(人間)、幽界(地獄)陰間的司法神(東嶽泰山仁聖大帝、揚州大王、扶桑大君)。信徒以「繳納金紙」的行為,向不同職司的神明完成加注生命光彩「注壽延生」的目的,符合許願與還願的意涵。

拜拜必備寶典:學會正確拜拜的第一堂課

為了解決拜玉皇大帝供品的問題,作者妙清居士 這樣論述:

step by step 居家、廟宇祭拜完全攻略, 節慶祭拜、神明聖誕等必拜時間點大公開, 特蒐拜拜宜忌、供品準備等拜拜常識, 掌握正確拜法,讓你不怕拜錯,輕鬆招好運!   求神、拜祖一本通,教你拜出好運到!最齊全的拜拜須知X最完整的教戰守則,帶你從供品準備到入廟門、持香、祭拜、擲茭、求籤等廟宇祭拜流程,最後,只要帶著誠心祭拜,遵守禮節,讓你初次拜就有效,順利拜出好運到!   ‧拜拜須知不藏私   從拜拜要準備的器具、金銀紙、香品、供品,到如何擺放供品、擲筊和求籤的方式,全公開,讓你正確拜、求好運!   ‧必懂拜眾神、祖先的方法   祭拜的日子、程序、正確持香的方式、祝禱口訣,讓你與天上

的神明、祖先正確對話。   ‧節慶祭拜、神明聖誕等必拜時間點大公開   帶你了解在不同節日,要進入對的廟,祭拜對應的神明,並告訴你不同地點、節令和平常在家中拜拜的方式,讓新手輕鬆跟著拜,無煩惱!   作者簡介 王譽如   道號:妙清居士   經歷   觀護問題青少年、輔導講師   現職   荷花國際慈善基金會 董事長   荷花教育聯誼會 導師   心靈解困 指導老師   專長   堪輿學、八字命理、姓名學、食療改運、擇日安神、心靈解困……等。   著作   《拜月老廟求姻緣》、《與幸福有約》、《靈動數字:強化運勢的祕法》、《招財進寶》。   Part 1 祭拜必知,在拜拜

之前要知道的事 10     為什麼要拜拜? 11     關於香品、香爐 16     金銀紙介紹 27     拜拜供品介紹 37     供品擺放方式 41     擲筊 44     求籤 Part 2 拜拜場所大不同,地方祭拜各有禁忌 廟宇祭拜 48     關於廟宇建築 50     廟宇的出入方向 51     天公爐腳的方向 52     廟宇的祭拜方式 57     廟宇祭拜大哉問 居家祭拜 60     神明桌的選擇及安置 62     安神、安爐須知 65     居家祭拜流程 66     居家祭拜大哉問 Part 3 祭拜日子大解密,帶你了解怎麼拜才對! 平日居家

祭拜 70 日常/固定拜拜 71 初一、十五 72 地基主 公司祭拜 74 開工 76 初二、十六 77 地基主 節慶祭拜 78 開正 80 接財神 80 天公生 81 元宵節(上元節) 82 清明節 84 端午節 85 七夕 85 中元節(中元普渡) 86 中秋節 87 重陽節 87 下元節 88 冬至 88 送神 89 除夕(一年之終)、圍爐 特殊需求祭拜 91 安神位、安爐 92 虎爺 93 冤親債主(三世因果) 94 祭改 95 補運 95 嬰靈 96 訂婚 97 結婚 98 做滿月 99 做周歲 100 安太歲 100 收驚 101 入厝 101 開工、開幕 102 開鏡 103 動

土 104 求財富 105 求姻緣 106 求考運 107 求健康 107 求運氣 Part 4 瞭解一年十二月的祭拜,讓你跟著拜出好運到! 農曆正月 110 元始天尊聖誕 112 開正 113 彌勒菩薩聖誕 114 立春•接神(迎神) 115 接財神•財神聖誕 118 清水祖師聖誕 120 玉皇大帝聖誕 121 天官大帝聖誕 122 值年太歲星君千秋 123 元宵節 124 臨水夫人(陳靖姑)千秋 農曆二月 125 濟公活佛聖誕 127 土地公千秋 129 文昌帝君聖誕 130 太上老君聖誕 131 三山國王千秋 132 九天玄女聖誕 133 開漳聖王千秋 134 觀世音菩薩聖誕 136 

普賢菩薩聖誕 農曆三月 138 清明節 141 玄天上帝聖誕 142 保生大帝千秋 144 註生娘娘千秋 145 媽祖娘娘聖誕 147 東嶽大帝聖誕 農曆四月 149 文殊菩薩聖誕 151 釋迦佛祖聖誕 152 呂祖先師聖誕 154 李托塔天王聖誕 155 南鯤鯓李大王爺千秋 156 南鯤鯓范五王爺千秋 157 神農大帝聖誕 農曆五月 159 端午節 161 巧聖先師千秋 163 保儀尊王聖誕 165 城隍爺聖誕 167 張府天師聖誕 農曆六月 169 田都元帥聖誕 171 南鯤鯓池二王爺聖誕 172 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 173 火德星君聖誕 174 關聖帝君聖誕 176 西秦王爺千秋 農曆

七月 177 七夕•織女娘娘聖誕 179 拜床母 180 七娘媽聖誕 181 中元普渡 183 中元地官聖誕 184 盂蘭盆節 185 王母娘娘聖誕 187 義民節 188 法主公聖誕 190 地藏王菩薩聖誕 農曆八月 191 灶神聖誕 194 中秋節 195 太陰娘娘聖誕 196 月下老人聖誕 197 南鯤鯓朱王爺千秋 198 廣澤尊王聖誕 199 至聖先師孔子聖誕 農曆九月 200 中壇元帥聖誕 202 重陽節 203 南鯤鯓吳三王爺聖誕 204 女媧娘娘聖誕 205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206 藥師如來佛聖誕 農曆十月 207 達摩祖師聖誕 209 水仙尊王聖誕 210 齊天大聖聖誕

212 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213 地母娘娘聖誕 214 青山靈安尊王千秋 農曆十一月 215 冬至 216 阿彌陀佛聖誕 農曆十二月 217 尾牙 218 送神 219 除夕 作者序   王老師於1965 年僑居於南美洲的巴西(聖保羅),時間長達十幾年之久。她熱心公益,更充滿了智慧與正義感。所以相當受到僑胞們的尊敬和當地巴西仔的歡迎,她的影響力自然不在話下。舉凡廟宇興建、華人或宗教等慶典活動,無不沒有她的參與、協助,以及贊助。   返台後,王老師仍舊熱心積極地從事和推廣各項社會慈善活動。由於長期接觸和參與宮廟相關大小事宜,讓原本身為基督徒的王老師因此與佛、道、密、儒等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漢朝時代就有燒香拜神佛一事,百姓們對於供養神佛的敬意, 也一直流傳至今。   小時候,是農村社會,常看到長輩們,不管對各神尊的誕辰及節慶、祖先的祭祀,都會供豐富的供品,很謙誠的祭拜,主要祈求、能保家庭平安、消災解厄、掃墓祭祖、懷念祖先等。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常因工作繁忙而漸漸淡化拜拜一事,而現在年輕人更不喜歡拜拜,等到了需要拜神、祭祖先時,不知要從何拜起,而看到那麼多種金紙,也不知要拜哪種金紙才對!   過去因有福緣而造訪過百家宮廟,感恩有此機緣,共彙整成這一本書,分享給更多有緣的讀者,共享神佛的護佑。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去學習拜拜,如何與神佛暢達的溝通管道,找到(心誠則靈)

法喜充滿地祈願,諸位讀者皆能有所寄託,並盼達成所願。  

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 以檳榔嶼華裔族群為主

為了解決拜玉皇大帝供品的問題,作者陳晶芬 這樣論述:

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結合了在地化生活經驗的實踐,融通多元種族的文化習俗,也沿襲繼承了傳統,在文化抉擇認同感上是具有革新的適應性與長遠的價值觀,這項象徵著宇宙歷史永恆的回歸,賦予了每個檳榔嶼華人經歷一個生命禮俗的「通過儀式」而產生不朽的生命能量。 檳榔嶼鍾靈毓秀,位於馬來西亞北部,享有印度洋上的「綠寶石」和「東方明珠」稱譽,自1786年開埠迄今,具有逾2百多年悠久歷史,是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更是擁有華裔族群最多的一個州屬 。以檳榔嶼華人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作為一個研究個案,是基於檳榔嶼原初為南渡馬來半島的華人移民定根的橋頭堡,並且佔全國華人人口比例最多的一個州屬,而且

州的主政權一直以來是由華人所主導。 隨著華裔先民的南遷移居定根,華人年節文化薪火相傳地在異域開枝散葉,有關華人的年節習俗和神話傳說也就隨著傳統文化的傳播,注入在地新文化元素,形塑出具有特殊性的檳榔嶼華人年節文化與華人年節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傳統習俗。年節習俗和相關神話傳說的傳承,千百年來一直被完整地保留在那永恆的神聖時空,並且與時並進,衍生出非凡的象徵意義和文化意涵,深深地影響著檳榔嶼的華人世俗社會。 本論文主題分為三大部分,探討檳榔嶼「華人年節習俗與傳統文化」,專注於華人年節的一些傳統風俗習慣、文化與宗教祭祀信仰,並結合在地化的生活禮儀,反映出移民原生情感聯繫的移植,充滿了兆驗

和禁忌;「年」的傳說在時間和空間中所產生的概念與面向、特殊的人日撈生慶祝儀式、新春廟會活動的象徵意義以及峇峇娘惹的元宵節活動,展現出先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原始思維方式,經過長期的經驗累積、生活情境體會、人生成長智慧的啟發,以及生命禮俗的通過儀,詮釋出華人社群文化的認同與文化混生現象。 其次,華人在新春節日中的祈福求財啟智慧的民俗信仰與傳統習俗文化的傳承關係密切,本文將探討福、祿、壽、喜、財等五福神話傳說的來源與發展,尤其是檳榔嶼華人最為重視的地域性福德正神廟請火祈願儀式以及五方五土龍神與唐番地主財神的敬奉,更是充滿著華人對佛、道、民間信仰的神明傳說、神聖空間特性、象徵意義的崇高想像,以及背後

所涉及隱匿性的黨派組織所構成的華人社會根源,尤其與華人日常生活習俗息息相關。 最後一部分將探討檳榔嶼華人對天公信仰的崇拜,天公信仰是檳榔嶼各籍華裔社群,尤其是閩南籍福建人士認為天大過年的一個節日,這也是一種原始情懷的延伸,從原初華人聚集的姓氏橋周姓橋民及天公壇古廟每年盛大的祭拜天公儀式當中,可以窺視究竟。本論文亦試圖結合臺灣與檳榔嶼華人春節慶典與民間習俗傳說的世俗經典文化,作互文性的比較,從中區別兩地華人傳統春節慶典儀式和春節習俗傳說在生活層次條件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