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年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樹木年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珊‧希瑪爾寫的 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祕密 和HenryDavidThoreau的 湖濱散記【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無刪節全譯本】:復刻1854年初版書封,譯者1萬字專文導讀、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樹木年齡鑑識及評估作業程序芻議也說明:樹齡,計算式如下:. 樹齡=半徑/平均年輪寬度. 每一種樹種的生長速率,可由樹木調查. 或文獻資料歸納平均值去推算。然而樹. 木的生長速度受到年齡與環境因素的影.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野人所出版 。

長榮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班 林慶祥所指導 張瑞安的 被記錄的未來-張瑞安廢棄紙創作論述 (2019),提出樹木年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廢棄紙、記錄、樹木、年輪、自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 關秉宗所指導 康仲霖的 以棲蘭山區臺灣扁柏樹輪最大密度重建過往800年溫度 (2019),提出因為有 臺灣扁柏、樹輪氣候學、總體經驗模態分解法、溫度重建、樹輪最大密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樹木年輪的解答。

最後網站【給父母的科普知識私藏包】大樹幾歲了? - 親子天下則補充:看年輪一定要砍樹嗎? A:你很有同情心,未來一定是個好孩子。大樹要長那麼大不容易,當然不能為了知道它幾歲,就把它砍下來!所以,研究樹木的專家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樹木年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祕密

為了解決樹木年輪的問題,作者蘇珊‧希瑪爾 這樣論述:

{植物之間也能溝通並對話?} 阿凡達電影裡的「靈魂之樹」都是真的── 跟動物一樣,樹木之間也有溝通的網路。 出身伐木家族的森林生態學家, 以三十年光陰,在密林幽徑中穿梭尋覓, 解開林木之間傳遞散布的百年密語。 【以人生境遇書寫的森林故事】   ◆本書賣點   ●蘇珊‧希瑪爾是研究植物溝通與智慧領域的先鋒。外界將她與自然寫作先驅、《寂靜的春天》的作者瑞秋‧卡森相提並論。她的研究更影響了電影界(《阿凡達》的靈魂之樹)。   ●作者窮極一生探究樹木生長的祕密,她的生命與森林已經密不可分。這本自然觀察/人生回憶錄,不僅奠基於長年的實驗、觀察、研究結果,也蘊藏可貴的生命遭遇。   ◆內容簡介

  ★作者希瑪爾相關主題的TED演說,全球已超過百萬次觀看。   ★《雜食者的兩難》作者麥可.波倫、《金雲杉:神話,瘋狂和貪婪的真實故事》作者約翰‧維揚一致推薦。   ★《華爾街日報》年度十大好書、《時代週刊》年度好書、《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蘇珊‧希瑪爾是發現植物具有智慧且會互相交流的科學先鋒,地位可比當年點燃全球環保意識的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她以深刻動人的方式傳達了複雜而專業的森林學概念,其作品不僅影響當代電影導演(《阿凡達》中的「靈魂之樹」),她在TED的演說在全球也累積了千萬點閱率。   這本書是她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帶我們走入她的世界,一窺樹木之間的緊密連

結,並精彩生動地闡述一個無比重要又迷人的事實:樹木不只是木材或紙漿的來源,同時也是一個錯綜複雜、互相依賴的生命共同體。森林就是一個互助合作的社會,裡頭的生物透過地下網路與彼此相連。而樹木透過地下網路,把自己的長處和弱點與群落的其他成員分享,其實跟人類並無不同。   作者以平易近人、發人省思又激勵人心的筆觸,寫下樹木幾百年來如何相依為命,共同演化、彼此感應,學習並調整自己的行為,辨別鄰居;記取歷史,面對未來;發出警告,豎起防衛,以複雜的方式相互競爭和合作——種種通常會歸於人類智慧或公民社會精神的特質。而母樹,就是這一切往來互動的中樞,連結也支援周圍所有的生物,形成一股強大而神祕的力量。   

除了寫森林,希瑪爾也寫下自己的生命史。從小在加拿大卑詩省的雨林長大,家裡從事伐木工作,童年常在森林裡認識樹木,也學會如何愛樹木、尊重樹木。長大之後,她踏上一段發現之旅,也為此陷入痛苦掙扎。一邊是一路走來的科學探索,一邊是有關愛與失去、觀察和改變、危險和回報的人生旅程。在在讓我們瞭解人類的科學探索遠遠超過數據和技術的層面,真正的目的是瞭解自己是誰與我們在這世界的位置。透過作者的生命史,我們發現母樹用來滋養森林的連結網,正如同凝聚人類的家庭和社會,而這種難分難捨的連結,正是世界萬物得以存活的關鍵。 本書特色   ▲難能可貴的行內觀點與森林工作回憶錄:作者窮極一生探究樹木生長的祕密,她的生命與森

林已經密不可分。這本自然觀察/人生回憶錄,不僅奠基於長年的實驗、觀察、研究結果,也蘊藏可貴的生命遭遇。藉著第一手的研究敘述,讀者得以深入瞭解植物是如何溝通,以及各式各樣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是如何建立;最重要的是,多樣性與連結,是任何生態系綿延永續的關鍵。   ▲彷彿親身踏上一趟科學解謎之旅:我們跟隨作者尋找母樹並拆解樹木間的祕密語言,同時也發現菌類、土壤、熊、鮭魚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而人類並沒有置身事外,我們的探求與好奇就是最好的聆聽;這本書不僅讀來有如偵探故事,更是值得一聽的自然界故事。   ▲結合個人生命歷程的科學專業寫作:作者是具有知名度的森林生態研究學者,研究樹木數十年,她的寫作炫

麗又富含深度,成功闡釋複雜的技術性觀念。不僅以專業講述一般人難以窺探、發生在森林地底下的故事,更將之與個人的遭遇、成長故事、家庭變故巧妙結合。   ▲內附黑白歷史照片及植物林相等彩照:透過文字及影像的紀錄,隨著母樹與森林網路關係密切的證據逐漸浮現,橫跨三代的伐木家族故事,也和森林的前世今生交織成一段躍然紙上的森林開發史。   ▲探究樹木之間的對話關係,猶如一場人與環境的實質對話:人愈是瞭解植物,就會愈深入思考自身與環境的關係,也在不知不覺中與環境產生更深的連結。樹木專家將樹木的生命類比成人類的社會,將帶來更多省思,進一步檢討人類使用地球資源的態度與方式。讀者不僅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在理解森林內

各種生命的連結與發展,也可觀察到人類社會發展模式的對比。 名人推薦   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古碧玲 《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林政道 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審訂)   林華慶 林務局局長   金恒鑣 亞熱帶生態學學會理事長   徐仁修 財團法人荒野基金會董事長   張東君 科普作家   黃一峯 金鼎奬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 科普書籍作者/外景節目主持人   黃盛璘 園藝治療師   雪羊視界 山岳攝影師   董景生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   劉崇鳳 作家/自然引導員   蔡明哲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兼實驗

林管理處處長   藍永翔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推薦   (以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佳評   以一位具備深厚專業知識架構的學者,將自己的研究計畫普羅化,寫出文字如此美麗且深情款款、十足畫面感的散文體,世界上應該多些這般的著作。──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這是一本聞得到森林芳香的書,作者敘述的雪松古木、冷杉、雲杉、苔蘚和牛肝菌,讓我想起台灣也是一座有香味的森林之島,樟香、雲霧鐵杉、檜木殿堂、最高海拔的玉山圓柏,還有作者和灰熊媽媽的四目相對,似乎都嗅得到生命樹下熱騰騰的灰熊糞便……。──麥覺明,導演   蘇珊‧希瑪爾交織描述人生經歷和研究森林樹木與共生菌根之關係。希瑪

爾的文字十分優雅而迷人,在她追尋答案的旅程中,讀者像是和她共同在北方針葉林中,一起瞭解複雜的森林生態系統中跨物種之間的連結與互助。──林政道,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暨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   蘇珊‧希瑪爾用數十年的野外研究,講述了一個森林間不同物種透過菌根網絡互相連結的美麗故事。故事中娓娓道來的研究思路和試驗設計,穿插著不同階段的人生歷程,展現了林業從業人員和生態學家的真實樣貌,以及身為「人」的各種情感連結。──藍永翔,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加拿大蘇珊‧希瑪爾教授對森林內樹木根系透過真菌網絡相互傳遞訊息的研究,是森林生態學上重要的發現,讓我們對森林與樹木有更多的瞭解。

而希瑪爾教授的幽默感,以及她對森林的熱情也令人印象深刻。相信大家都能這本書中,獲得感動與啟發。──王瑞閔(胖胖樹),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高大林木拔向天空,如使者般散播訊息。蘇珊‧希瑪爾以大量的生命經驗發現林木的智慧教導。我讀得都要瘋了──這就是森林,這就是!揭開地底下菌絲之網的祕密串聯,樹木的共榮之道與人類社會無異。不是我們該如何保護森林,而是森林已如何保護了我們人類。──劉崇鳳,作家/自然引導員   雖說眼見為憑,但是真相需要挖掘。我們平時看森林,只看到地上物,看到花草樹木葉片,看到蟲(魚)鳥獸;但是從這本書中,我們知道了支持著森林的不是只有植物而已,還有真菌!作者從小吃土嚐土判斷土

的經驗,當然不能錯過!──張東君,科普作家   生動精彩,鼓舞人心……對作者來說,個人經驗帶來啟發,科學啟發又帶來個人洞察……本書幫助我們理解森林的奧祕,甚至會讓你相信,人類以外的有機體具有行為能力,連真菌也不例外。——尤金妮亞‧彭恩(Eugenia Bone),《華爾街日報》   希瑪爾在這本回憶錄中創造了自己的複雜網路,將一路走來的科學發現和人生片段交織成篇。她的研究主題同樣也是生命的主題:自然界的互助合作;世代的傳承;生物如何面對壓力和災厄並歷劫重生。書中遍處可見支持她成為一名女性科學家的親朋好友和同事組成的細密之網……能讀到這樣的生命故事是讀者之福!——艾瑪‧馬里斯(Emma Ma

rris),《自然》期刊   這本回憶錄描寫了作者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經歷穿插而成的豐富網路。這些經驗不只促使她改寫林業的常規鐵則,也翻轉了我們對自然本身的理解。她代表一股知識的力量,提出的強大概念蓋過她本人的鋒芒……如同達爾文的發現,她提出的結論太過創新且富爭議,很快便滲入社會理論、都市計畫、文化和藝術領域中。她的研究把十九世紀當道的優勝劣敗理論打落神壇。假如如她所言,森林是劣勝兩方彼此相繫的命運共同體,那麼很多事都值得我們重新思考。——《華盛頓郵報》   作者數十年汗滴苗下土,設計實驗,一片片拼湊出森林生態學的神奇奧妙……優美細膩……剖析個人生命……,是一部見證她不愧為科學傳播者的紀錄。書

中清楚解釋她的研究、實驗步驟、驚人的發現,也向世人揭開其中的深刻意涵:人類若繼續忽略了森林的複雜性,後果將不堪設想。——《紐約時報》   希瑪爾與我們分享了一輩子傾聽森林得到的智慧……一部跟HBO影集一樣扣人心弦的科學回憶錄。——《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這本書提醒我們,世界是一張把人與人連在一起的故事之網。作者的生動文字訴說了樹木、真菌、土壤和熊的故事,以及一個人類傾聽大自然對話的過程。個人經歷、科學洞見、對森林生命循環的驚人發現,交織成一個動人的故事。身為一名科學家,作者踏上的旅程具體展現了對世界的好奇心、傾聽大自然的決心、與人分享所學的勇氣結合起來一同抵抗科學體制

的力量。我對她的科學研究和寫作功力都欽佩不已。書中寫的是全世界都需要知道的故事。——羅賓‧沃爾‧基默爾(Robin Wall Kimmerer),《三千分之一的森林》作者   徹底翻轉我對自然的看法。——克莉斯汀‧歐森(Kristin Ohlson),《紐約時報》暢銷作者   我想不到有誰比作者更適合把人性帶往科學領域。——J‧C‧卡席爾(J. C. Cahill),阿爾伯塔大學植物生態學教授   作者在書中揭露的世界,意義深遠也充滿可能,規模可比人類基因組圖譜繪製計畫。希瑪爾是全世界最有洞察力和說服力的翻譯者。——暢銷作家約翰‧維揚(John Vaillant),《復仇與求生》作者

  作者訴說的故事和從中得出的洞察,將對讀者達到醍醐灌頂之效,並改變他們思考周圍世界的方式。——凱薩琳‧葛林(Catherine Gahring),北亞利桑那大學生物學教授   這本書對人類與自然世界的關係將帶來深遠的影響。作者的真知灼見指向一個徹底的典範轉移,將從此改變人類與森林、樹木和其他物種互動的方式。——南希‧珍‧透納(Nancy Jean Turner),維多利亞大學民族植物學教授   激勵人心……希瑪爾在書中說明了她革命性的實驗,穿插她對恐懼和驚奇時刻的生動描繪,讓一個「有智慧、能感知和回應」的森林清楚浮現眼前……一部對地球具有重大意義的傑作。——《書單雜誌》(Booklist

好評推薦)   作者巧妙地把科學融入回憶錄中,這本啟發人心的初試啼聲之作揭露了樹木的「驚人祕密」……動人也極具教育意義,是一部開創新局且令人著迷的作品。——《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好評推薦)   希瑪爾說了一個無比迷人的故事,促使理察‧鮑爾斯在他的普立茲得獎小說《樹冠上》中,她為其中一個角色的原型……私密……引人入勝……深深著迷……科學論據嚴謹,貫穿全書的核心論點——人有責任善待自然資源,清楚、合理,而且必要。——《科克斯書評》(Kirkus)

樹木年輪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思浩大談牙齒神秘輪紋,紀錄人生大病及變化!(大家真瘋Show 2020)

美國有科學家早前分析約50顆人類牙齒,發現牙骨質上有一些類似樹木年輪的帶狀或環形痕迹。他們再研究這些牙齒主人的病史及生活史,發現這些「牙齒輪」的形成,與他們患病、生育,甚至是搬遷到不同環境居住有關,可說是人生重大生理事件的檔案庫。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美國小孩執到吊墜,原來已經唔見咗三年!(大家真瘋Show 2020)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Yc0Bu2nT0)
2. 思浩大談美國進口燕麥種子,檢出有害生物豚草種子!(大家真瘋Show 2020)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7HMA3Npwg)
3. 思浩大談大陸臨床試驗中心,邀請五千人試疫苗!(大家真瘋Show 2020)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ug_Lr9MqI)



#美國 #科學 #藝人 #醫生 #係唔係 #有問題 #係邊個 #唔識 #唔同 #好嘢 #人類 #檔案 #比華利 #比華利山 #科學家 #冇問題 #女藝人 #大件事 #整容醫生 #好得意 #流口水 #思浩 #大家真瘋Show #思浩大談

被記錄的未來-張瑞安廢棄紙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樹木年輪的問題,作者張瑞安 這樣論述:

人類的生活品質隨著科技發展而突飛猛進,而養育人類的大自然卻因人類造就的污染而每況愈下,大自然無法替他們自己發聲,綠色地球是每個人都必須正視的議題。因此筆者透過文獻閱讀、探討為學理基礎,融入自身經驗、理念,並分析相關藝術家的作品,以鞏固自身理念與創作脈絡。本研究使用被人類遺棄的廢棄紙(書籍、報紙),以捲動、裁切、編織等手法,在形象上仿效代表自然的「樹木」與「年輪」來完成兩系列的作品。透過《遺・生》系列紙捲搭配生活刻痕的十三件作品,與《過去、現在、未來?》系列紙捲搭配編織的七件作品,來一一展現「紙是人類文明、知識的承載,樹木創造了紙,延 伸了生命,也代表了自然。」的精神 。個人想透過此次創作,來

傳達「人類的未來將被當下行為所記錄」的理念,以點題呼應論文題目「被記錄的未來」。此次創作兩系列共二十件作品,表面看來似乎述說著相同的創作理念,然而卻有著不同的形式、表現與手法,展現人類在面對自身利益與自然生態下的相互關係,也創造了資源再次利用的另一種可能性與創新 性。

湖濱散記【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無刪節全譯本】:復刻1854年初版書封,譯者1萬字專文導讀、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

為了解決樹木年輪的問題,作者HenryDavidThoreau 這樣論述:

全球頌讚逾一個半世紀,極簡哲學家梭羅永不過時的自然書寫經典   ★全新中譯本,復刻1854年初版書封設計   ★反思自然與人性,療癒疲憊心靈,跨時代的文學名著   ★譯者1萬字專文導讀,充分掌握本書寫作背景與精神   ★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一覽「自然聖地」瓦爾登湖全貌   ★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隨時回味梭羅名言佳句   ★內頁以特選「大地棕」、「湖泊綠」雙色印製,專屬瓦爾登湖的閱讀美感   「我不打算寫一首令人憂鬱的頌歌,   我只想要和清晨站在雞棚裡高聲大叫的公雞一樣,   努力喚醒我的鄰居。」   2017年英國《衛報》「史上百大非虛構著作」   1985年《美國遺產》雜誌「

十大形塑美國人性格的書」之首   為了實踐理想中的極簡生活,梭羅在28到30歲時,獨自遷居至瓦爾登湖畔的一間小木屋。在這段2年又2個月的獨居實驗裡,不但屋子是他親手建造,連日常飲食也都是自給自足。在每天的捕魚、砍柴、耕作當中,陪伴梭羅的是大自然的湖光水色,以及活潑生動的蟲魚鳥獸。   多年後,他將這段獨居經驗的觀察與省思寫下,成了史上最著名的自然經典──《湖濱散記》。   ●結合「自然景觀」與「生活哲學」,全面省思現代人的生命困境●   《湖濱散記》的書寫內容廣泛,揉合了個人體驗、象徵手法、歷史傳說等,梭羅一邊細膩描寫湖畔小屋的生活,一邊省思、批判當代社會的浮華虛假。   梭羅用豐富的

文字營造出一個個自然與人文場景,從他與松鼠、潛鳥的生趣互動,談到瓦爾登湖的四季變化;從荷馬史詩的壯闊,到孔孟儒學的謙遜;從反思當代的勞動處境,到批判美國的奴隸制度,瓦爾登湖有如一面明鏡,供我們檢視自己的心靈狀態,進而擺脫身上的枷鎖。   ●影響力跨越時代、遍及全球,也是公民運動與環保主義的先驅●   《湖濱散記》充滿著精神力量與智慧之光,梭羅洞察到的真理,撼動了俄國的托爾斯泰、印度的甘地、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與甘迺迪等政治領袖;而他抒發感性的優美文采,也深深吸引了普魯斯特、海明威、葉慈、蕭伯納、林語堂等文學名家。   論及社會與個人的衝突、自然與人性的對立時,梭羅也如預言者般地宣示了當今最重

視的「公民精神」與「環保意識」,使得《湖濱散記》不只是一本哲學思辨,更是實踐的典範。   【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   ◎論自由、獨立與個體性   盡可能活得自由,不要有任何執著。經營一座農場,或進入監獄,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As long as possible live free and uncommitted. It makes but little difference whether you are committed to a farm or the county jail.   讓每一個人管好自己的事,努力成為他自己就好了。   Let every one mind

his own business, and endeavor to be what he was made.   ◎論生活與工作   生命是如此珍貴,我不要過與生命無關的生活。   I did not wish to live what was not life, living is so dear.   可憐啊!人類現在已經變成自己工具的工具了。   But lo! men have become the tools of their tools.   ◎論貧窮與富有   多餘的財富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靈魂需要的東西,不必用錢買。   Superfluous wealth can

buy superfluities only. Money is not required to buy one necessary of the soul.   一個人最富有的時候,也是活得最貧窮的時候。   No man loses ever on a lower level by magnanimity on a higher.   ◎論真實、真理與智慧   說你必須說的話,而不是你應該說的話。任何真相都比假裝好。   Say what you have to say, not what you ought. Any truth is better than make-believ

e.   與其給我愛,給我金錢,給我名聲,不如給我真理。   Rather than love, than money, than fame, give me truth.   ◎論命運、夢想與勇氣   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就決定了他的命運。   What a man thinks of himself, that it is which determines, or rather indicates, his fate.   除了你自己的路,每一條路都是命運已定的道路。因此,你就繼續走自己的路吧。   Every path but your own is the path of fa

te. Keep on your own track, then.   ◎論善與惡   善是唯一永遠不會虧本的投資。   Goodness is the only investment that never fails.   沒有比走味的善更難聞的氣味了。   There is no odor so bad as that which arises from goodness tainted.   ◎論探索自我與未知   失去了世界,我們才開始找到自己。   Not till we have lost the world, do we begin to find ourselves.

  追隨內在天賦的指引,沒有人會走錯路。   No man ever followed his genius till it misled him.   ◎論清醒的心靈   清醒,才是活著。我從來沒有遇過一個非常清醒的人。   To be awake is to be alive. I have never yet met a man who was quite awake.   只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還有更多精神上的黎明即將破曉。和那比起來,太陽不過是一顆晨星。   Only that day dawns to which we are awake. There is mo

re day to dawn. The sun is but a morning star.   ◎論獨處與社會   我喜歡獨處。我從來沒有找到比孤獨更適合的同伴了。   I love to be alone. I never found the companion that was so companionable as solitude.   獨自旅行,今天就可以上路;結伴旅行,就得等另一個人準備好。   The man who goes alone can start today; but he who travels with another must wait till tha

t other is ready.   ◎論自然與人生   每一個清晨都是一次愉悅的邀請,邀我的生活如大自然本身一樣簡單,但我可能會說一樣純潔。   Every morning was a cheerful invitation to make my life of equal simplicity, and I may say innocence, with Nature herself.   盡情享受大地,但不要擁有它。   Enjoy the land, but own it not.  

以棲蘭山區臺灣扁柏樹輪最大密度重建過往800年溫度

為了解決樹木年輪的問題,作者康仲霖 這樣論述:

氣候變遷為當前重要的研究議題,但相關研究受限於氣象觀測資料的時間長度,重建與瞭解古氣候變異為探討現今氣候變遷不可或缺的步驟。樹輪最大密度已廣泛應用於樹輪氣候學,並用以重建許多地區過往之溫度變化。 本研究以棲蘭山區的臺灣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 var. formosana)的樹輪密度為材料,使用集成經驗模態分解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建立樹輪平均密度(ring density, RD)、最大密度(maximum density, MXD)、最小密度(minimum density, MND)年表。之後

將樹輪年表與美國NCER/NCAR再分析資料進行相關性分析,瞭解樹輪密度與氣候之關係,並藉此重建氣候。 結果顯示,RD、MXD、MND皆與溫度呈顯著正相關,與相對濕度則呈顯著負相關,其中MXD與前一年6月至當年10月的臺灣北半部高空溫度(氣壓高度850mb)之相關性最高,因此使用MXD重建1200–2006年的前一年6月至當年10月之溫度。重建溫度顯示4個明顯暖期:1290–1350, 1390–1420, 1515–1535, 1990–2006年,以及3個明顯冷期:1460–1480, 1680–1720, 1810–1850年。 根據場域相關性分析,本研究的重建溫度可代表東亞和西太平

洋的大範圍溫度變化。將本研究的重建溫度與北半球、東亞、青藏高原樹輪年表重建溫度相比,同樣發現有相似的溫度變化。另外,或許是受太陽輻射量影響,棲蘭山區臺灣扁柏的樹輪密度與太陽活動有密切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