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蛇特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百步蛇特徵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江志緯、曾志明寫的 自然生活記趣:臺灣蛇類特輯 和小野的 生煙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百步蛇也說明:名字:百步蛇. 別名:白花蛇、百花蛇、尖吻蝮、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中華蝮. 特徵:成年的尖吻蝮能達91至121公分長,目前最長紀錄是154.5公分。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斐納禔國際精品有限公司 和遠流所出版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美術系碩士班 林鴻文所指導 林韵涵的 琢磨遺留的樣態 - 林韵涵創作論述 (2020),提出百步蛇特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擬人、變種、拼接、琢磨、破碎性思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劉建成所指導 卓宜儒的 《妖物誌》:圖解式插畫應用於臺灣妖怪創作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圖解式插畫、臺灣妖怪、民俗的重點而找出了 百步蛇特徵的解答。

最後網站百步蛇 - 國立臺灣博物館則補充:百步蛇 ... 中型蛇類,一般長約73~126 公分,最大可至150公分。體型粗胖,頭三角形,吻端上翹,身體兩側則有許多三角形的黑色斑紋。棲息於山區林木底層,常盤成一堆,為坐等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百步蛇特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然生活記趣:臺灣蛇類特輯

為了解決百步蛇特徵的問題,作者江志緯、曾志明 這樣論述:

  台灣47種蛇類完整介紹,  七百餘張經典照片一次收錄,教您如何與蛇對話!   南蛇:沒看到我很大隻嗎?  露出得意笑容的北志明:不然你咬我啊笨蛋!   擬龜殼花:我有毒,小心我咬你喔!  大黑阿伯:我好怕喔!  以為我不知道你是「擬」龜殼花嗎?  你怕蛇嗎?蛇其實是一種比你我更膽小的動物!   今日戶外甚至有許多小朋友非常喜愛蛇類,在野外觀察時還會特別想要看牠一眼,或是爭先恐後的拿在手上把玩。如果蛇類能作出表情,身陷童稚之手的牠們或許也是一臉無奈吧!   江志緯、曾志明兩位專業攝影師,深入臺灣蛇界,上窮碧落下黃泉,攝下一幅幅優雅蜿蜒的線條及鱗甲閃耀。透過鏡頭,將每位讀者一同拉入這神秘

且奇幻的世界,靜靜地體會人蛇之間,相看兩不厭、欲辯已忘言的自然真意。   二人詼諧的口吻,深入淺出地教您具備暢遊蛇界的專業,鉅細靡遺的記錄台灣蛇類特性、生活環境,透過教育思維呈現了臺灣蛇類習性的完整記錄,活脫脫是一部臺灣蛇類的鄉土教材。舉凡蛇類的外型、習性、食物、天敵、防禦、野外記錄與觀察裝備,甚至攝影教學無所不包,不但入門學子可輕鬆習得與蛇相處的必要知識,專家學者更能增益自我拍攝專業,翻開此書,豈止熱鬧可觀,更有門道可看!   從美學的角度視之,本書更不僅僅是生態記錄。藉由人蛇互動的唯妙氛圍,提醒著我們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冷血與熱血看似各自衝突,卻能相安無事的生存哲學更是本書所呈現的獨特自然美

學。   隨書附贈A2全彩海報,史無前例地將台灣47種蛇類蛇信完整收錄!  來吧!一同栽入與蛇對話的世界吧! 本書特色   ◎不只是圖鑑!一口氣收納台灣47種蛇類專業知識,收錄照片七百餘張!透過攝影美學表現,構成一本易讀易懂風格獨特的台灣蛇類書籍。   ◎作者個人部落格榮獲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個人部落格點閱率突破500萬人次!20年經典畫面一次收錄! 作者簡介 江志緯   喜歡攝影,觀看台灣野生動物近二十年,尤其是兩棲爬蟲類攝影尤為專精,相關作品,多次用於高中、國中、小學、幼兒教科書上,   (2001)年經歷台中市攝影學會攝影基礎班、進階班班主任、  (2002)年獲台中市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2003)年經歷台中市醫護人員攝影研習班指導老師、  (2003)年作品曾獲台灣57屆全省美展第2名、  (2007)年個人部落格獲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教育應用部落格推薦優格、  (2012)年個人部落格點閱率突破500萬人次。 曾志明   愛好野外觀察、攝影,尤其對兩棲爬蟲類有特別的狂熱。   曾任  (2007)荒野台北二團野外活動講師、  (2008)溪湖高中生態營講師、  (2009)溪湖高中生態社講師、  (2009)台灣省野鳥協會講師、  (2009)溪湖高中生態營講師、  (2009)兩棲類志工培訓課程講師、  (2009)協助台灣省野鳥協會移除保育爬蟲類。  著作

有「發現坪林大自然博物館」與「2010台灣特有生物之美」。   【部落格】  自然生活記趣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nature.travel.life

琢磨遺留的樣態 - 林韵涵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百步蛇特徵的問題,作者林韵涵 這樣論述:

「琢磨」意指經由時間的累積,探討筆者長久以來不同的作品,「遺留的樣態」是筆者在不定向之意識的情況下,作品上形成的語彙圖像。本論述主要探討的是,筆者長期在作品上,使用動物做為敘述的主角。藉由本論述的研究與分析,研究了解自己的作品,探討作品中常有動物或是動物特徵的出現,發掘對於筆者來說,畫面中出現的動物是否有特別意義?論述中以四個章節進行。第一章是緣起於筆者發現自身創作過程,有著重複性的行為模式,起初不論構想如何,最終會回歸於有關動物的創作,重新探討牠們存在的意義,筆者是以瑣碎的觀察來觀看這個世界。第二章從作品中分析每個創作的元素所代表的意義,將動物的圖像化,或結合為不同的生物,並用動物替代筆者

所看到的人、事、物,講述筆者想表達的意義。第三章以探討自己的作品完成的瞬間想法,再以重複覆蓋、刮除部分的畫面,並於畫面上取得平衡。第四章為重新探討作品的內容,剖析自己之前的作品,挖掘創作的想法、感受、心情當下及發生的事情,都會反映在作品上面。無形間會將情緒與感受融合置入畫面,檢視作品是對於自我的一種深入理解,那是最真誠沒有經過假造的,屬於筆者的一部分。

生煙井

為了解決百步蛇特徵的問題,作者小野 這樣論述:

  我每天面對一口在冬天會冒著暖煙的井,思考著一些從前不曾認真想過的問題,包括宗教、人生、死亡、知識……   小野的第一本散文集,描寫大學畢業後當實習老師以及軍旅生活的點滴心情,充滿正面、勵志、熱血,傳達了對生命的一種熱力和堅持,以及對現在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期許。   《生煙井》是小野漫長創作歷史中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字和風格或許不同於後來讀者所看過小野寫的其他散文集,但是內在精神上,卻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小野最原始的創作靈魂。這本書從出版到現在,還一直會有讀者提到它,或許它或多或少都還反映了那個渴望新知、追求真理、守護價值的舊時代。 作者簡介 小野   本名李遠,原本學的是分子生物,曾任國立陽

明大學及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助教。就讀師大生物系時開始創作,出版《蛹之生》、《試管蜘蛛》等書,成為七十年代的暢銷作家。後來工作橫跨不同的傳播媒體,如電影、電視、廣告、文學和教育。擔任過中央電影公司製片企劃部副理兼企劃組長、台視節目部經理、華視公共化後第一任總經理、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電影節創始第一、二屆主席。   文學作品及電影劇本創作超過一百部,對於青少年及兒童的成長及教育特別感興趣。得過聯合報小說比賽首獎、英國國家編劇獎、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小野童話得過金鼎獎最佳著作獎、中國時報年度最佳童書獎,並被德國國際青年圖書館列入向全世界推薦優良兒童讀物(White

Ravens 1993- 1994)。

《妖物誌》:圖解式插畫應用於臺灣妖怪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百步蛇特徵的問題,作者卓宜儒 這樣論述:

妖怪是伴隨著人類發展的產物,當先民在面對現實環境所帶來的恐懼與不安時,妖怪扮演著解惑、釋疑與訓誡的角色,且透過世代的傳承,同樣也深深影響著的人們。妖怪屬於民俗學的一環,近年來,妖怪題材在各個領域逐漸受到關注,隨著話題的氾濫與外來文化的衝擊,人們開始追尋屬於臺灣自己的妖怪。但大眾對於民俗文化大多停留在負面的印象,對於臺灣本土的妖怪也十分陌生,在誤解或是誤用的情況下,可能會對臺灣民俗造成更深的傷害。有鑑於此,本研究藉由圖解式插畫來揭開妖怪的神秘面紗,以及探索其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在文獻探討中,釐清圖解設計、妖怪文化與民俗學的相關論述,建立後續在臺灣妖怪題材導入的基礎;在案例分析中,除了歸類圖解

式插畫的視覺表現風格,以補足圖解設計結合插畫手法的操作,並利用分類結果,取樣自專門解釋妖怪之圖文專書或出版物,進行圖解樣式、表現形式、編排形式及內容呈現等的分析,歸納出妖怪題材導入圖解式插畫之應用趨勢有:1. 妖怪的呈現以偏向寫實、線條筆觸表現的風格居多,在色彩上多採用黑白色、濁色調或是雙色;2. 呈現內容會直接影響圖解樣式的選用,事前的創作規劃與內容擴充能豐富圖解樣式與編排形式的應用;3. 除了呈現妖怪的造型與傳說故事,應包含妖怪形成的原因與對社會的影響,幫助人們了解臺灣妖怪及民俗學。整合相關學理與案例分析之創作方針,實際導入創作驗證,以「妖怪來自於人類的想像」完成創作作品《妖物誌》,依照民

俗學的特性分為行為教育、道德教化、環境認知與心靈寄託等四個系列,共12 件作品利用圖解式插畫充分呈現妖怪的外貌特徵、傳說故事、緣起由來與社會意涵。經由創作實證所獲致結論有1. 對妖怪緣由的有助於民俗文化的傳承;2. 內容的擷取左右圖解式插畫的表現效果;3. 圖像敘事要素的導入妖怪傳說故事的完整表達;4. 多元的圖解樣式與編排形式的交互應用可提升視覺與閱讀的層次。